怎么才能写出一部适合影视ip孵化化的小说?

如何成为下一个花千骨?详解百度贴吧网文IP孵化--百度百家
如何成为下一个花千骨?详解百度贴吧网文IP孵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1月7日下午,百度贴吧在深圳3W咖啡举办《贴进未来+携手2016》线下分享活动。在活动上百度贴吧多位负责人向现场观众分享了贴吧粉丝内部数据以及贴吧对潜力网文IP的孵化方式。
1月7日下午,百度贴吧在深圳3W咖啡举办《贴进未来+携手2016》线下分享活动。在活动上百度贴吧多位负责人向现场观众分享了贴吧粉丝内部数据以及贴吧对潜力网文IP的孵化方式。
&&&&& 贴吧数据分享:6.6万个文学贴吧,1.5亿文学粉丝
在分享会现场,百度贴吧向大家分享了一些贴吧网文用户的日常数据。目前百度贴吧用户一共建立了6.6万个不同主题文学类目贴吧,这些贴吧中陆陆续续聚集了1.5亿粉丝,并且每天有超过15万的新增用户出现。
通过用户行为分析看出,贴吧的文学粉丝在需求上是以小说为自己的需求起点,并会不断的对自己喜欢的文学IP衍生出新的需求,其中影视剧、游戏、以及网剧 是粉丝需求最强烈的三大领域。百度贴吧拥有庞大的网文粉丝基数,而贴吧未来的一项重点合作业务就是帮助CP去孵化潜力文学IP。
&&&&& 潜力网文IP孵化,如何寻找下一个“花千骨”
现场,百度贴吧文学相关负责人彭梧介绍到,贴吧将通过粉丝大数据来挖掘出具有潜力的网络文学作品,并通过用户垂直划分来孵化这些优秀IP。彭梧现场以 《花千骨》为案例进行分析,在初期《花千骨》这个IP并不被业内所看好,甚至出现了版权无人问津的尴尬情况,但是经过影视剧的孵化之后,这个黄金IP的真 正价值体现了出来,很多厂商这个时候再去谈合作发现已经买不起这个IP了。
彭梧认为在未来,挖掘潜力网文IP的价值将对各个领域的合作方越来越重要,贴吧最大的优势是通过庞大的粉丝数据可以了解到一个网文粉丝的兴趣爱好,并通 过分类整理可以寻找到这个网文的更多潜在用户,通过贴吧庞大的粉丝体系对网文IP进行孵化将是贴吧未来与CP方的主要合作模式。
百度贴吧希望通过此举帮助CP在最初的阶段找到具有潜力的黄金IP,再利用贴吧庞大的粉丝资源对IP进行孵化,通过合作运营的模式实现多方的利益共赢。
贴吧IP孵化案例分享:百指飙升253%、粉丝ARPU高达321RMB
百度贴吧的网文IP孵化模式早已在几个月前启动,具有优秀潜力的网文IP贴吧将开放更多的优质资源入口进行IP孵化。目前已孵化的IP项目中,百度贴吧 小说人气榜排名前三的作品在上线后一周的时间内均达到或突破了百度指数同比上线前上涨253%,访问人数同比提升18.8%,用户ARPU高达 321RMB的优秀数据。
原文链接请查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热门文章HOT NEWS
今年春节档的惨烈早在上映之前就有所耳闻,诸多中小体量级的影片集...
陶志波 柯尔特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多看点古文,和现代小说,外国名著最好别看,
你说的是根据一个游戏的内容写的剧情小说,还是根据这个游戏的世界观自行发挥想象、自己创作的故事啊?问题请补充说明下。
那就好办了,这里只需要注意对游戏中那些重要...
我觉得都用电脑吧
大家还关注什么样的小说适合改编成影视剧? - 简书
什么样的小说适合改编成影视剧?
中秋节上映的《七月与安生》,用口碑和实力实现了逆袭,成为了这几年泛滥成灾的青春片中的一股清流,连一向苛刻的豆瓣都给出了7.7分的好评,好多简友都写了影评。影评中不乏这样的评价:刚开始听说这部剧是改编自庆山(安妮宝贝)的同名小说,一个完全不认识的导演执导,周冬雨和马思纯主演,外加青春片的标签,就已经将它判了死刑,想当然地以为是烂片。但是这部剧,完全刷新了我对青春片的认知,这分明是走心的剧情片啊,而且两位主演在这部剧中的完成度都很高,堪称惊艳。
《七月与安生》海报
我很好奇,这究竟是一部怎样的剧,可以让那么多人刮目相看。为了比较,在进影院之前,我特意看了原著,篇幅很短,故事很简单,有着庆山早期作品深刻的烙印——青春、流浪、伤痛。小说讲述了七月和安生两个女孩从13岁到26岁的故事,故事简单概括一下就是:七月和安生是好朋友,七月性格温和,喜欢安稳;安生性格张扬,选择流浪。七月交了个男朋友,叫家明。安生把家明抢走了,还怀了家明的孩子,但最后难产而死。七月就在婚后收养了安生和家明的孩子。十年的跨度,浓缩在不足2万字的小说中,作者可以选用跳跃式的叙述方式,但是电影呢,电影怎么才能将不足2万字的文字以影像的方式去呈现,并且不让人觉得突兀呢?这就十分考验编剧和导演的讲故事的能力。然而,看完整部剧,我收获了和别人一样的震撼。无疑,这是一部成功的改编剧,虽然对原著的情节做了处理,比如把原著中安生生的孩子嫁接给了七月,安生抚养了七月的孩子,但是完全符合剧情发展的需要,尤其电影通过一部网络小说《七月与长安》,让现实和回忆交叉进行叙事,又通过这部小说,靠视角的转换达到三次剧情反转。可以说,这是曾国祥导演的不可复制的成功。有网友说:庆山女士应该感谢曾国祥和陈可辛,是他们让这部小说获得了新的生命和诠释。对于这样的评价,我不予点评,因为小说和影视毕竟不同,文字和影视化之间到底是有着差异性的。但是,从这部剧的成功。我们似乎可以挖掘出一些小说改编剧的特点。众所周知,把小说改编,搬上屏幕,已经屡见不鲜,尤其是网络小说的兴起,衍生了一个新的名词——IP。对于一些热门IP,一些影视公司进行疯狂地抢购、储备,进而改编成影视剧,但是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一些热门IP的改编并没有收获和原著同等的口碑,像影版的《微微一下很倾城》《盗墓笔记》等,都反响平平。到底什么样的小说具备改编的潜质呢?小说拥有广泛的受众。小说的受众面越广,进行改编的可能性越大。因为受众直接影响到制作方后期的营销费用,直白点说就是,作者已经通过小说将热度提升了,已经有一众书迷是潜在的消费者了。制作方一方面可以通过作者的人气拉投资,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书迷对原著的钟情达到拉动消费的目的。像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以及后来的《爵迹》等都是很好的例子。至于一些没有那么火爆的小说,就丧失了改编的可能性了吗?不,最近网剧、网大的盛行,也为这些小说提供了契机,比如去年呈现黑马之势的《太子妃升职记》,就是鲜活的例子。
《太子妃升职记》剧照
小说的叙事和语言具有影视化的特点,具备“可改编性”“可拍摄性”。一部小说改编的难度越小,拍摄的可能性越大。纵观这两年的改编剧,青春类、都市类、古装类偏多,但是科幻类却很少,为什么?科幻类的拍摄,在场景的搭建、后期特效的制作等方面的难度都要高于前几种,而且文字呈现的世界可以有充分的想象空间,但是一旦上了荧屏,就必须给人直接的视觉刺激,科幻效果达不到就很容易出现诟病。一些成功的改编剧,我们看完会感觉还原度很高,是因为这些作品本身,作者的叙事方式就极富镜头感,故事本身的张力,给改编带来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如2015年山影的良心制作《琅琊榜》,小说本身故事性就很强,再加上原著作者亲自操刀的改编,整个处女座团队的“强迫症”,对镜头和美学的追求,这部小说热极一时也就不难理解了。
图片来自网络
改编后能衍生一系列的产品链。最近几年,一些仙侠类、宫斗类的小说被搬上荧屏之后,还会出现一系列的衍生产品。举例说明:《后宫甄嬛传》热播之后,很快引起连锁反应,剧中的主题曲、服饰、菜肴都炙手可热,甚至以剧中各小主为形象的三国杀游戏也随之出现,漫画版也很快出版。还有去年的《花千骨》和今年正在热播的《青云志》,播出的同时,手游上线,带来影视剧外的丰厚收益。由此可以看出,一部改编剧的收益不仅仅局限在该剧本身,还有这个链条上的各个环节,能衍生越多的产品链,这部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的可能性越大,因为这意味着制作方的投资风险被分摊了。除此之外,一部小说被改编,还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也不能排除机遇和运气的成分,比如华策旗下有固定的部门,每天都在海量的网络小说中,寻求符合市场需求的适合改编的小说。但是一部小说,最终能改编,一定是故事讲得好,这个是前提。如何成下个花千骨?详解百度贴吧网文IP孵化模式|花千骨|贴吧_凤凰游戏
如何成下个花千骨?详解百度贴吧网文IP孵化模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月7日下午,百度贴吧举办线下分享活动。在活动上百度贴吧多位负责人向现场观众分享了贴吧粉丝内部数据以及贴吧对潜力网文IP的孵化方式。
1月7日下午,百度贴吧在深圳3W咖啡举办《贴进未来+携手2016》线下分享活动。在活动上百度贴吧多位负责人向现场观众分享了贴吧粉丝内部数据以及贴吧对潜力网文IP的孵化方式。
贴吧数据分享:6.6万个文学贴吧,1.5亿文学粉丝
在分享会现场,百度贴吧向大家分享了一些贴吧网文用户的日常数据。目前百度贴吧用户一共建立了6.6万个不同主题文学类目贴吧,这些贴吧中陆陆续续聚集了1.5亿粉丝,并且每天有超过15万的新增用户出现。 通过用户行为分析看出,贴吧的文学粉丝在需求上是以小说为自己的需求起点,并会不断的对自己喜欢的文学IP衍生出新的需求,其中影视剧、游戏、以及网剧是粉丝需求最强烈的三大领域。百度贴吧拥有庞大的网文粉丝基数,而贴吧未来的一项重点合作业务就是帮助CP去孵化潜力文学IP。
潜力网文IP孵化,如何寻找下一个&花千骨& 现场,百度贴吧文学相关负责人彭梧介绍到,贴吧将通过粉丝大数据来挖掘出具有潜力的网络文学作品,并通过用户垂直划分来孵化这些优秀IP。彭梧现场以《花千骨》为案例进行分析,在初期《花千骨》这个IP并不被业内所看好,甚至出现了版权无人问津的尴尬情况,但是经过影视剧的孵化之后,这个黄金IP的真正价值体现了出来,很多厂商这个时候再去谈合作发现已经买不起这个IP了。
彭梧认为在未来,挖掘潜力网文IP的价值将对各个领域的合作方越来越重要,贴吧最大的优势是通过庞大的粉丝数据可以了解到一个网文粉丝的兴趣爱好,并通过分类整理可以寻找到这个网文的更多潜在用户,通过贴吧庞大的粉丝体系对网文IP进行孵化将是贴吧未来与CP方的主要合作模式。 百度贴吧希望通过此举帮助CP在最初的阶段找到具有潜力的黄金IP,再利用贴吧庞大的粉丝资源对IP进行孵化,通过合作运营的模式实现多方的利益共赢。
贴吧IP孵化案例分享:百指飙升253%、粉丝ARPU高达321RMB 百度贴吧的网文IP孵化模式早已在几个月前启动,具有优秀潜力的网文IP贴吧将开放更多的优质资源入口进行IP孵化。目前已孵化的IP项目中,百度贴吧小说人气榜排名前三的作品在上线后一周的时间内均达到或突破了百度指数同比上线前上涨253%,访问人数同比提升18.8%,用户ARPU高达321RMB的优秀数据。
[责任编辑:赵建波 PG001]
责任编辑:赵建波 PG00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游戏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靠写小白网文赚到 1.1 个亿,唐家三少做到了
我的图书馆
靠写小白网文赚到 1.1 个亿,唐家三少做到了
如何看待唐家三少 1.1 亿再登网络作家富豪排行榜?唐家三少的水平如何?写的是小白文吗?
赤戟,互联网,地缘政治,网络小说,世界历史,发展学爱好者。
3 月 25 日,第十届网络作家榜正式发布,唐家三少总收入 1.1 亿,以超过二三名土豆辰东收入总和的碾压方式,再度登临网络作家富豪排行榜榜首,但我一点都不意外。
实事求是的说,三少的小说质量,即便是在一溜白文大神中,进前三都很困难,但这并不影响三少在商业上的成功,为什么呢?先容我卖个关子。
雷军在谈及小米成功的时候有个著名的风口理论,而在我看来,三少是这个理论的实践者,我们先说说这个风从何来,关注中国近几年产业变迁的朋友们大概早就意识到了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粉丝经济的爆红,娱乐产业的群体性崛起大概是这几年最火的话题,深谙产业发展趋势的互联网大佬们纷纷押注文娱产业,一手伸向游戏影视制作,一手剑指 IP 创意源头。
互联网创意产业中,网文行业是一个看似盘子不大,但在大 IP 运作中有非凡意义的行业,因为这个行业在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中国 IP 产业链条的重要创意源头之一。网文行业先是和网游行业打通了关系,然后逐渐衍生到页游行业,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来,特别是在手游崛起的这几年,网文更是名声大噪,知名的玄幻小说 IP 可谓是炙手可热,方想新书五行天用了区区 72 个字的创意就卖了 800 万游戏改编……,这还仅仅是网文和游戏行业的互动,再加上这几年大红的网文影视剧改编,像甄缳传,琅琊榜,花千骨,盗墓笔记……,电影行业的大势崛起,2015 年中国电影票房 440 亿 RMB,而现象级网络小说鬼吹灯成功改编的寻龙诀,九层妖塔……两部电影共揽金 23 亿 6 千万……网文成为中国 IP 产业链条重要的创意源头基本成为一个共识!
(至于为什么网文行业而不是其他什么行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这篇两年前的文章)
各大有志于文娱产业的公司针对网文的行动早就开始了,早在前几年就有公司率先开始搞网文的网络剧改编,BAT 则在近几年里成立各自的文娱部门,大势收编网文圈的各个山头原创平台,腾讯先是从起点挖走创始人团队,然后曲线并购盛大文学,百度拿下 91 熊猫,成立百度文学,又拿下纵横(后又被完美重新回购),阿里与腾讯竞争盛大文学中先败一程,则另辟蹊径扶持书棋小说,另立山头。这一系列商业运作中的明枪暗箭,爱恨情仇大概可以写个韩剧本子,这就不细表了。
在文娱产业大爆发的背景下,长期以来被主流阶层所忽视的网文行业,因为深厚的民众基础,身处产业链源头的优势地位,立刻爆发出巨大的产业影响力,特别是在手机游戏改编上爆发的 IP 运作优势,大大提高了网文顶级 IP 的价值,而在过去的 2015 年,影视 IP 热成为一个全民热词,知名的,热门的 IP 改编被热炒,前后对比一下 14 年和 15 年的作家榜,会发现基本上这些作家收入都有个大幅度的增长,进前十的门槛由 1100 万提高到 1400 万,更何况那些没有出现在表单中的顶级大神,比如番茄耳根,个人认为这个表单的可想象下限应该会比表单上还要高一些:
左边是 15 年的,右边是 14 年的,可以很明显看出作者们收入的爆增。
三少则从 5000 万一跃跳到 1.1 亿的恐怖数字上,凭什么是三少呢?
相信很多朋友有这样的疑问。而对网文稍有了解的朋友,这个疑问恐怕会更大!
先放个数据,龙空有名的数据帝@天王小二黑 在 15 年做了一个关于作家作品热度的分析:
综合指数 = 目前连载小说月平均最高搜素指数 * 0.7 + 上本小说月平均最高搜索指数 * 0.3归一化人气值 = 综合指数 / 2.148
最后得出一个热度榜单:
可以看出三少人气指数是明显不如排行前面的土豆,辰东,番茄的,为何在这个收入榜上却能碾压土豆辰东的收入之和呢?
是啊,凭什么是三少呀,从这些种种数据来看,三少小说的影响力不过如此,而且作品如此小白,甚至都比不了土豆辰东,凭什么在收入上碾压土豆辰东呢?
如果你真的以为三少仅仅是个流水账制造机或是小白文作者,那这样的认知就真的太肤浅了。上面这个单纯依靠百度搜索指数人气排行榜也并不能真正反映出三少在多领域的影响力,三少相对于同行们的成功 简单来说就是:成熟的商业化写作,成熟的商业化运作,以及长尾效应。这三者为三少插上翅膀,有了在风口起飞的条件。
成熟的商业化写作
这一点蛤蟆大神在之前的回答中有提到,成熟的商业化写作,必然考虑作品的可改编性,潜在受众的喜好,需要精准的定位和考量,这一点唐三的表现是最杰出的,唐三的作品三观都很正,意味着跨行业改编时很少遇到政策上的阻碍因素,这一点的优势在网文中其它作者身上体现的非常明显,唐三的书大概只有除了生肖守护神有点打擦边球的内容,在出版的时候出过些状况,也正因为这些情况,使得唐三在作品创作的时候更加谨慎,更加注重小说的可改编性,07 年之前的作品还有些种马元素,07 年结婚后就比较少见了。为了创作更加有针对性,他还专门对读者进行过统计,写作时还特别对 11 岁到 14 岁的青少年群体进行了优化(白化?),这些举措虽然让他在其他群体中口碑不佳,但却牢牢的掌控了网文的入口,基本上成为了所有新一代网文读者的精神导师,带领他们走进这个神奇的世界,收获了读者金字塔最下层这块最大的蛋糕,这样的定位或许不能让他写出网文中最优秀的作品,但却可以让这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品牌悄然的植入这些青少年的心中,在他的作品被跨行业改编的时候,爆发出让人惊讶的力量。
图来自 @兰陵 大神回答的唐家三少相关问题的配图,
成熟的商业化运作
如果仅仅将唐三当作一个网络写手,真心就太小看这位作协成员了。他是网文行业的重要开拓者,他的一系列成功运作,为后来者开辟了道路。
一般来说,我在网上上传一本作品之前,简体、漫画这两个版权一定是卖掉的,网络开始上传,20 万字左右,第一本实体书就正好配合出版了,与网络完全同步,漫画开始在杂志上连载,大约第三个月或者第四个月出版第一本,宣传作品,一定要一浪接一浪,在不同的平台进行宣传,效果才是最好的,不要一下全都砸出去。
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唐家三少是第一个成功的做到了网络小说改编漫画的,斗罗大陆的漫画,单本销量可是过了百万册的哟,因为过于火热,漫画方还想违约抛开唐三独走,所以当年唐三还就斗罗第二部漫画改编权的问题和漫画出版方对簿公堂。
唐三是网文中实体书销量最好的几个网文作者之一,从神印王座开始,他的实体书销量就打开了,绝世唐门总销量更是破千万册!
第三个的影响就比较深远了,唐三投资的第一波手游公司,是很早的一批网文改编手游的公司,其 13 年的作品唐门世界的大火,直接带动了网文和手游行业的互动,使得网文顶级 IP 的价值直接成指数级增长。之前网文顶级 IP 改编手游多的才几十万,少的几千就出手了……
事实上,三少最成功的商业运作应该是用自己极其强大的执行力去构建核心竞争力,深谙粉丝经济的规律,将自己打造成独一无二的顶级 IP,个人品牌。
网文的大火源于粉丝经济的爆发,而热门的网络文学作品通过互联网平台积累大量粉丝,于是表现出极强的 IP 效应,基于这种粉丝的热捧,网络文学作品有了向电影、电视剧、游戏等其他领域的跨界价值变现之可能,然而网文的这种粉丝效应往往有极强的时效性,想要使读者对小说有足够的粘性,定时的更新,大量的更新是必要的,往往需要日更五六千甚至上万字!长时间的断更对小说的人气会有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对于白文这类特殊的 IP,它最核心的竞争力并非缜密的文字,亦非独特的故事,而是稳定而大量的更新,其次才是故事本身,从这一角度来看,就能明白唐三这个十年不断更的老作者凭什么能够屹立江湖这么多年而不倒,因为从故事质量来看他虽然不是最顶级的,但绝对是更新最稳定的!在保持与时俱进的同时,精准的把握青少年的品味,小心而谨慎的写出新意,虽然只写出一部现象级的作品,但却无一失手,其成功率高的吓人!
对投资者而言,追求一个不可预期风险不可控的可能大爆的项目,还是追求一个可以预期,最差情况也能够稳定大收,仅仅比大爆少那么一点,但风险可控的项目呢?
在个人品牌的打造这一点,唐三在网文圈无人能出其右,虽然唐三在粉丝经营上不算早,但却是最认真最持之以恒的一位,和他的做事态度如出一辙,在粉丝经济的当下,三少是网文众大神中最擅长自我营销和跨界营销的,让我们看看诸位大神的微博影响力,大家感受下:
唐家三少的粉丝量高达 330 万,其它同级别的作者连他的尾数都达不到!从个人品牌,粉丝经济的角度来考量,三少的自我营销战略是非常成功的!
当大家都接受网文之王是唐家三少的时候,他的作品定价当然应该被高看一眼,你们说呢?这就是品牌的价值! 正如他自己所言,一定要敢想,要多接触外面的世界,不能只是在家埋头写,要有计划,有目标!
从过去十年的经历来说,唐三已经建立起了这么个个人品牌,只要唐三一直笔耕不辍写作下去,他的这种影响力就能一直保持,从这个角度来看,网文界也没有第二个唐三。
长达十多年的笔耕不辍,使得唐三手中沉淀有将近十多部作品(十五部正传作品外加一本外传作品),因为唐三个人品牌的确立,这些作品并没有像他同时代的陨落大神的作品那样,淹没在网文的浩渺书海之下,拥有可观的改编价值。比如 06 年写的《惟我独仙》,就以 500 万元的价格成交游戏改编权,这还仅仅是游戏改编权。看看其他几个顶级大神的作品,番茄有八部,土豆四部,辰东五部,他们和唐家三少作品数量上的差异就有两到三倍。从小说影响力来看,他们的作品或许是强于唐三的,但从个人品牌来看,又要弱于三少。 长尾效应在三少个人品牌的加持下,效果被放大。
其实我想多说点三少自品牌运营背后的付出,成功没有侥幸,他说他很喜欢这么一句话:先知先觉者经营、后知后觉者跟随、不知不觉者消费。
不同于绝大多数靠着炒作而一步登天的网红,唐家三少真的是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到今天,日更万字,坚持十年,简单八个字,但他的真的做到了,靠着严格的时间管理和自我约束,成就了他个人品牌的独一无二,或许他的作品我早就不愿意多看一眼,但他的传奇经历却成了我眼中的优质偶像,最后贴一段唐三的分享吧,了解一个真实的唐家三少,一个值得钦佩的唐家三少,一个野心勃勃的唐家三少,一个有着战略眼光的唐家三少,可能圈子里的人看过,但应该木有出现过于正式媒体,不算正式的采访,所以有些话说的很开:
我给大家简单分享一下,早年,我刚开始创作的时候,那会儿还年轻也经常熬夜,经常到夜里 1、2 点,不过最多也就是 2 点左右了,持续了大概 3、4 年的时间身体就渐渐扛不住了,我刚开始写书那会儿,可以说是我创立了每天更新的。 在不需要外出洽谈合作的情况下,我每天八点起床,然后喝杯水出去跑步,大概 30 分钟回来洗漱、吃早饭,9 点 30 开始写作,一直到 10 点 40,然后锻炼器械半小时,11 点 20 到 11 点 50 再写半小时,12 点午饭,13 点 15 午睡,14 点 30 起床继续码字,4 点去打羽毛球,5 点 20 继续码字,6 点 30 吃饭,晚上有时候写,有时候不写,一般不超过 9 点 30,然后放松一小时,上床看会儿书睡觉,一般会在 11 点左右睡觉,每天如此,重复不过,我一周一般会有 3 到 5 次出门谈事儿,所以不能保证每天都这样,但在家的时候就一定会这样。假如晚上出去谈事儿,那么,白天的工作量就一定完成,每周给自己制定一个字数目标,严格完成,每年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严格完成,每天有固定的一起写书的伙伴,刚才看天堂兄说到创新,创新现在确实是挺难得。想必这几年大家也发现了,网文真正赚钱的,其实已经不是小说连载,想要有更好的发展,那么,网络连载却依旧是核心,这个核心,是扩大影响力的核心,因为网络是带给我们最大人气的来源,所以,这一点是不能放弃的,这样才能对读者有足够的粘性,同时在写作的时候,大家也要考虑一下你想要做的衍生。其实现在最容易衍生的,还是玄幻小说,首先没那么多限制,其次,改游戏容易赚钱,而且可以告诉大家一点的是,很多人认为玄幻和影视无缘,但我可以告诉你们,未来中国影视的发展方向,必然是玄幻,连载式玄幻大片,复刻好莱坞,这是以后必然的趋势。我的斗罗大陆第一部电影应该会在今年开拍,斗罗大陆会拍四部,算是给他家的一份尝试,做视效大片,就像刚才天堂说过的,好莱坞漫威那种,如果我成功了,那么,会再次带动整个行业一次提升,斗罗我之所以要写 2,未来还有 3 和 4,就是为了要完成一个大系列,我希望他能够拍出 20、30 部电影,在电影这方面,我和漫威的创始人之一聊过,他跟我说,他一生做的电影一共有 75 亿美金的票房,但衍生产品有 380 亿美金,而国内这方面其实根本不行,原因很简单,我们没有超级 IP,所以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一个超级 IP 来,那时候,我们这一类的作品都将火起来,我们也可以做很多好莱坞能够做的事情,我要做的不是漫威,我希望未来能够做一个迪斯尼出来。如果我的电影火了,那么,我会全面开发周边产品,全国扑实体店,当我有一千家实体店,那么,我就可以去做以斗罗为核心的中国式迪斯尼商业地产,主题公园,这是我的一个畅想吧,但人总要有个目标,不然就没有奋斗的动力了,所以我要走的路还很远很远,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虽然我开销挺大的,但我的钱其实足够我花了,所以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我们行业做些事情,大家可能去年都看到,游戏好红火,但游戏绝不是我们未来最重要的,尽管我在其中受益良多,但我还是要这么说。电影才是我们未来最大的衍生,因为电影会带给我们最大的影响力,而这份影响力就会带给我们一切,中国复刻好莱坞发展,连载式玄幻大片是必不可少的,而内容来源,必然就是我们这些人,小时代很红火,但他只是个都市时装剧。我要做的是玄幻视效大片,不是一个体量的东西,斗罗第一部电影的投资大概是 2 亿人民币,小时代一部的投资只有 2000 万,他六亿票房是大赚,而斗罗六亿票房才是回本。
有句话我很喜欢,先知先觉者经营、后知后觉者跟随、不知不觉者消费。在我们这个行业,我曾经引领过三次变化,第一次是漫画,我是第一个做小说改编漫画的,斗罗大陆的漫画,单本销量过百万册,然后是小说,从神印王座开始,我的实体书销量极好,绝世唐门总销量破千万册,从而让这两方面,很多作者跟随受益。第三次就是游戏,在我唐门世界火起来之前,我们一个手游版权也就卖几万块,十万块都是多的了,但去年,大家应该看到了,游戏火成什么样,我之所以赚的比别人多,是因为我看的更远一点。所以大家要相信我,未来的趋势,一定是电影!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电影消费市场,而且,电影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钱,更是影响力,这个是最重要的。而游戏未来发展的趋势,一定会是寡头市场,小游戏公司生存会越来越艰难,几大游戏公司瓜分市场。我们一直说的多版权运营,一定是以网络为核心的多种渠道延伸,同时,在宣传自己的时候,要做到有节奏,我的一些做法可能大家没法直接借鉴,但我可以告诉大家目前我是怎么做的。在这方面操作上,我应该是最好的,首先,一本新书上传之前,你必须要有存稿,而且不能低于 30 万字,这样才能给你操作的空间,我给大家提个醒,我在电影圈摸爬滚打了有两年多,如果你们的作品大火起来,一定不要先做动漫,也不要做网剧、电视剧这些,因为,这些会拉低你的品级,一定是先上大电影,而且是真人大电影。在中国也好,全世界也罢,最高级别的,依旧是大电影,动漫电影都不行,当你大电影火了,再回头做其他的,无论是价格还是影响力,都不同,而反过来,如果先做了别的,电影就被拉下来,很难火。譬如宫宫的电影票房差的一塌糊涂,这不是我聪明,是我合作的电影公司告诉我的,电影其实不太赚钱,但却很赚影响力,当然,郭敬明那种做法,还是能赚点钱的……他投入小,但是,影响力却不一样,我拍的再不好,我也是玄幻大片,他拍的再好也是时装剧,这不是一个体量的东西。小时代是非常成功的,但问题是,他没有衍生了,他只能是在拍的时候,多接一些植入广告,小时代却终究没法成为一个强大的超级 IP,这是体裁本身的问题。回归正题,接着说我操作一本作品的顺序,一般来说,我在网上上传一本作品之前,简体、漫画这两个版权一定是卖掉的,网络开始上传,20 万字左右,第一本实体书就正好配合出版了,与网络完全同步,漫画开始在杂志上连载,大约第三个月或者第四个月出版第一本,宣传作品,一定要一浪接一浪,在不同的平台进行宣传,效果才是最好的,不要一下全都砸出去。未来我还要尝试一个模式,那就是在作品发表前一年,就找合作方开发游戏,游戏和小说同步上,做到最大的推广。我 2016 年写斗罗大陆 3,会写两年,在 2017 年年初,斗罗大陆第一部电影会上映,斗罗大陆 3 的游戏我已经卖掉了,大概会在 2016 年 4 月左右上,这些时间点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写一个时代的进程。第一部是冷兵器时代,第二部是热兵器时代,第三部是高科技时代,第四部星际时代,每一部相差一万年,中间还有一个外篇神界传说,今年出版,一共计划是一千八百八十万字,出版 93 本书,大概是这么个数,波动不会太大。要告诉大家的是,一定要敢想,要多接触外面的世界,不能只是在家埋头写,要有计划,有目标,三年前,绍兴年会的时候,我跟黑心说,我要做连续电影,那时候,我估计没人觉得我是认真的,也没人认为我能成功,但三年后的今天,我的第一部电影要开拍了,一定要敢于设想,然后多接触社会吧,因为很多时候,你只是写得好是没用的,要有国家的支持,要有合作伙伴的辅助,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给自己制定好目标,朝着目标去努力,不成功也不气馁,坚持总会有收获,好啦,就说这么多吧。
这是去年(2015 年)年初的时候某个 q 群中对唐家三少的一次采访后的整理,看看今年的唐三的动向,完全按照将近两年前的计划在严格执行中,是不是有点惊叹?有些敬佩,确实,成功没有侥幸,如此超前的战略眼光和规划,做好准备,站在风口,严格到严苛的执行力,希望天道酬勤,祝福成功呀……
对唐三采访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这源地址:
夜寐星城,什么都略懂一点,paper就难发一些
你们要搞清楚,三少的受众是谁。
比如页游广告,显然面对的是二三十岁上班族,办公室里不能打 DoTA 斗地主,就开个页游解闷,所以后续代言天王是各路古惑仔,80 后的青春。
再如相对成人向的武侠小说,在那个娱乐手段匮乏的年代他大行其道,而手机电脑随处可见的现代,成年人可以有各种方式娱乐,武侠也就步入暮年。
唐三呢,他的受众是那些困于学校监管不能玩游戏的中学生,偷偷用手机看小说的孩子们,我初中还蛮喜欢狂神呢~再就是流量紧张的打工仔(这部分多半是盗帖),生活压抑、阅历不足的他们更喜欢 YY 的爽文,大学生自由活动玩电脑泡妹子,还有几个盯着干巴巴的小说?有苍老师谁看白洁呢~
就像 @流浪的蛤蟆 很早以前的抱怨,老读者都嫌他写得更白了,人越长越大,书越写越傻,可没办法,长大的读者还有几个看网文呢?现在流量多还有 Wi-Fi,就算蹲坑都去刷知乎了~
利益相关:12 年老书虫
负二,吃安眠药的小说家
我看了 @赤戟 知友的回答,发觉唐家三少在拓展商业版图上考虑了很多,但没看到三少在文学上有更进一步的想法。
一个作家已经赚到了普通人十辈子都赚不到的钱,却一点儿都没有想过在文学上有更高的成就,我还是感觉挺遗憾的。
在这一点上不得不佩服一下 J.K.罗琳和史蒂芬·金。
我知道这话肯定有人不爱听,你就当我酸葡萄好了。
发表评论:
馆藏&31659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孵化运营模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