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痞子哪一年开始有的吗,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流氓罪初就开始有了对么。

曾经的你们…………让孩子当个孩子吧。谁没二过_爆料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79,752贴子:
曾经的你们…………让孩子当个孩子吧。谁没二过
六十年代的说七十年代的年轻人就会耍流氓,七十年代的说八十年代的年代的个个象痞子,八十年代的说九十年代的全是非主流…九十年代又开始埋怨零零的了……………能对孩子宽容点吗?谁都有成熟的一天
缺牙要及时修复,揭秘种植牙如何做到几十年不掉?
 1.本人是文盲,以上内容文字均不认识,也看不懂是什么意思.        2.本人过去、现在以及将来都不认识楼主,且自古以来与楼主无利益关系。本人过去、现在以及将来都没有或者不准备去杭州,也与该市无贸易往来。楼主表述之事与本人无关,只是本着“看贴(虽然看不懂)回贴,利人利己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顺便赚点积分。 3. 本人在此留言均为网络上复制,用于检验本人录入、屏幕显示的机械、光电性能。并不代表本人局部或全部同意、支持或者反对楼主观点4.综上所述,恳请各位官员请勿动用武装力量请勿跨村、跨镇、跨市、跨省、跨国、跨洲、跨星球、跨银河系追捕。5.此声明最终解释权归本人所有。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朱大可-流氓的盛宴
下载积分:200
内容提示:朱大可-流氓的盛宴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33|
上传日期: 20:08:4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朱大可-流氓的盛宴
官方公共微信当有文人来访 文人当宰相痞子当皇上[ 08:11:12]
专题分类:>>>
  (一)什么样的人适合当皇上,什么样的人适合当宰相,我不知道史学家研究过这样的课题没有?但是浏览历史,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文人当宰相,痞子当皇上”。这话其实很好理解,那就是读书人只能当宰相,如果要当皇帝,有一点痞性是必须的,否则可能皇帝做不长远,而且反过来,如果让痞子当宰相也不行,而且这似乎是一个定律。这个主要从中国的各朝开国皇帝和宰相可以找到例证,而各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则是最好的反面例证。中国自秦以来共有皇帝四百多位,当然再加上死后被加封、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君王、历代农民起议称帝的,总数更是高达近千位,开国皇帝则有几十位。陈胜揭竿而起时曾说过:“王候将相、宁有种乎”?这其实也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对皇帝出身提出的质疑。在其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由于每个朝代后期皇权内部的斗争、统治的腐败、外敌的入侵以及人们对皇权权威的质疑,改朝换代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中国历代的开国皇帝除了李世民出身高贵且受过良好的教育外,其余的不是市井流氓就是草莽英雄,文盲绝不是个别现象,我们从中国封建王朝的第一个帝王开始历数各朝开国皇帝。中国古代第一位封建王朝的皇帝是羸政,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始皇帝,也称之为秦始皇。秦始皇扫六合,统一中原,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是他的功绩所在。但是他在当上皇帝后“焚书坑儒”,乱杀无辜,却是后人不可原谅的。秦始皇在统一中原后滥杀无辜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例,于是在其后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长河中,屡屡有开国皇帝得天下之后便大开杀戒。这一做法,多少都沿袭了秦始皇的做法。秦始皇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毛主席对秦始皇有一个评论:“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骂我是秦始皇,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一派讲秦始皇坏。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应该说他的功绩泽被千秋后代,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书同文、车同轨、修筑长城,但是其残暴却是令人发指,他是最早开始专制与独裁的。分析其性格,始皇具惊人的胆魄,同时他也心虚,因为害怕百姓造反,于是实行暴政。同时他在生活上极其奢侈,即位不久,便开始派人设计建造秦始皇陵,统一六国之后,又开始修建豪华的阿房宫,最多时用工七十二万人。在灭六国时,把所有各国的美女都掳掠来放在所建造的宫殿之中。宫女总人数,据三辅旧事记载:后宫列女万余人。为求长生不老之药,他派方士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这显然不是一个明君的做法。从历史的角度看,他这样也许推进了历史的进步;但是我想不论后人如何评价,这对于秦朝的老百姓来说,这样的统治绝对是一场灾难。综合分析,始皇帝是一个有胆识、有魄力,智慧里面又有些糊涂,大胆而又心虚,同时是一个凶残透顶,一个有着流氓性格的人至于刘邦,本身就是痞子出身,更是皇帝里面的痞子典型,当代人对他的定义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无赖”平民。小地痞流氓刘邦斩蛇起义,在群雄并起、豪杰辈出的那个年代,这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如张良,镇国家、扶百姓不如萧何,将兵攻战不如韩信的小痞子竟然江山一统,王霸天下,成了掌握天下生杀大权的一代帝王。刘邦的出生比较离奇。按后世十二生肖的说法,刘邦属蛇,俗称“小龙”,《史记》和《汉书》都这样记载他的出生:“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说的是刘母在大泽边睡觉,梦见与天神相遇。当时雷鸣电闪,天昏地暗。刘父跑去找刘母,见到一条蛟龙盘绕在妻子的身上。从此,刘母便怀孕了,后来生下了刘邦。刘邦的身上于是蒙上一层神秘色彩,据说后来他在逃往芒、砀途中,拔剑斩了一条巨蛇,然后看见一个老婆婆坐在路边放声痛哭。问她哭的原因,她说:“我的儿子是白帝子,变成了一条蛇,躺在路当中,结果被赤帝子杀了,我怎么能不哭呢?”说完,那老婆婆就不见了。犯上是大逆不道的,是要诛连九族的,即使用不正当手段当上皇帝也是“名不正、言不顺”,但是古人都相信君权神授,于是这些造反当上皇帝的人都给自己制造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为自己制造舆论,自己当皇帝也就名正言顺了。陈胜里在鱼腹里塞的“陈胜王”纸条的做法,朱元璋宣扬自己小时有神力手法都是如出一辙。由此可得刘邦神奇的孕育、出生到斩杀白帝子,都是故事编撰者向人们证明刘氏江山是上天“神”的授意而已。刘邦与项羽对战中的使出的一些招数可以说是为人不耻的,丝毫没有一点大将的风范,项羽俘刘邦老父亲后,要刘邦前来谈判,刘邦不惜以牺牲自己的老父亲性命来换取江山,还毫无廉耻的对项羽说,如果项羽将自己的老父亲煮了,那就分一杯羹与他,完全是一种痞子的行径。彭越,英布,韩信都是被他诬陷害死的。刘邦之背信弃义,忘恩负义可见一斑。刘邦不喜劳作,确有游手好闲的无赖之嫌,但他与人友善,喜欢施舍,善交游,知人善任,因而在他周围很早就聚集了一帮有才华的人,这是他的过人之处。分析一个人,他的人品德性和他的成败有时候是可以分开来看的。如果不是这样,他的对手项羽品性显然要把他好得多,但是项羽最终没能得天下,这一点似乎可以证明这个命题。希特勒的个人人品并不坏,但是他的却发动了灭绝人性的世界大战,这是不是一个反面的印证呢?曹操虽然没有当上皇帝,最后叫司马氏夺取了天下,但在在事实上他控制了朝廷的一切大权,使自己成了一个实际上的皇帝,在形式上,他也同皇帝没有什么两样了,曹操惟一没到手的,只不过是一个皇帝的名号而已。他是一代枭雄这个却是早已成为定论了的,曹操带领八十万大军,杀人如麻,但是在戏剧里的曹操却是一个白脸奸臣,为什么说曹操是一个奸臣,这似乎和曹操做事不太光明磊落有关系。当然历史里的曹操与《三国演义》里曹操是有很大区别的,曹操与华佗有一段对话:你是妇人之仁,而我是君子之仁,妇人之仁只能救一两个人,而君子之仁却可以拯救整个苍生。曹操的这一段话可以说是许多开国皇帝的心声,政权的更迭,不经过流血是不可能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战争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英雄,但没想到有多少兄弟、父亲、儿子最后都战死疆场,战争真的有正义性可言么?曹操的对手刘备是个文人。有人说刘备是一个好哥们,但不是一个好皇帝,在研究所谓“厚黑学”的文章和专著中,人们会经常拿刘邦与项羽作比较,最后的结论是:欲成大事,就必须脸厚心黑。刘备没有完成复兴汉室的大业,与他脸没厚到、心没黑到一定程度大有关系。刘邦经常有人谩骂,骂其流氓无赖;刘备也经常有人嘲笑,笑其婆婆妈妈。刘邦的流氓无赖起因于他的抓大放小——成就帝业才是正经事,儿女情长算得了什么?刘备的婆婆妈妈源自于他的义薄云天——为了兄弟之情,江山社稷又算得了什么?这就给我们后人做人提出了一个难题,如果我们身处这种环境,怎样做才算是对的呢?李世民可算一代明君,他在继位后开创了大唐盛世,他的贞观之治被人们传为美谈。但是为了谋取皇位,他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自己的亲兄弟李建成与李元吉,我们从史料上了解,同去的尉迟敬德将二人的头割下示众,后李世民又将李建成的五个儿子与李元吉的五个儿子全部杀死,可见得手段十分残忍。从人性上来说,这是可以原谅的么?当然还有史料记载,在起事前,李世民曾说过:“骨肉相残,古今大恶”的话,李世民究竟有没有说过这句话,或者他说过,那时候他又是一个怎样真实的心境,这个我们都很难推断。但是我们后人仍然十二分的欣赏李世民,有时候,我们更多的只看到了结果,并没有认真的去分析过程,有时候我们更多的看到是皇帝的功绩,而没有去深究他的过错和深入分析他人性的另一面——人性的东西太复杂。提起“黄袍加身”,很多人都知道发生在宋太祖赵匡胤身上,会想到发生在公元960年的那次著名的“陈桥兵变”。一件象征皇权的黄袍,一次精心策划的政变,使赵匡胤从后周节度使、殿前都点检的身份,摇身一变成为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黄袍是事先准备好的,赵匡胤此举显然是在效仿前朝皇帝的装扮。赵匡胤是“黄袍加身”典故的原型,他的做法的确不高明,也没什么新意,但是这种掩人耳目的做法又是必须的。他们有时候需要这样的表演。不过赵匡胤在残暴方面比其他皇帝要好一些,他没有把那些功臣赶尽杀绝,采取了一个杯酒释兵权的手腕,让那些跟他打江山的主动放弃兵权,被后人称之为最高的政治艺术的运用,也避免了血流成河的惨剧发生。在这些开国皇帝里,他算是最有人情味了,可惜正因为他有人情味,就遭到了他兄弟赵匡义的暗算,政治的残酷性再次告诉我们,我不算人,则人必算我。其实要说到朱元璋的为人处事,他的凶残也并不在前面一些帝王之下。两次大屠杀的对象,都是他初起兵时亲如手足的患难朋友。朱前后屠杀了四万多文臣武将。像皇太子的教师宋濂,是元末明初文才最为出众的人物,朱元璋尊称他是“圣人”,但朱元璋翻脸不认人,昔日的上宾一眨眼成了阶下囚。宋濂被贬到穷困的蛮荒,没几年就死在那里。朱元璋最信任的智囊刘基,他的高度智慧使朱元璋浑身不自在,最后朱元璋将其毒死后嫁祸于胡惟庸身上。平定云南的大将傅友德,父子同时绑赴刑场腰斩。平定广东的大将朱亮祖,父子同时惨死在钢鞭之下。大臣李仕鲁在金銮殿上辞职,朱元璋认为是看不起他这个皇帝,当即命武士将李仕鲁摔下殿堂,脑浆崩裂而死。这些都充分印证了“共患难易、共富贵难”。“苟富贵、毋相忘”,那是还没有成事前的承诺,至于成事后,这话就不会再被提起了。我们试着分析朱元璋的残暴,朱元璋担心皇太子懦弱而皇太孙年幼也许是原因之一,但恐怕不是主要的原因。主要是朱元璋的自卑心理在作祟。朱元璋出生于一个极度贫苦的家庭,父母双双死于瘟疫,很小就成了孤儿,在底层社会受尽欺凌。朱元璋对上流社会既羡慕又仇恨。他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教育,缺少做人的崇高理想和高贵情操。像胡惟庸、李善长、刘基等人,都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囊策士,朱元璋的江山是他们三人智慧的结晶。在本质上,自卑感过重的领袖跟有才干的部属不能并存,因此他们三人在朱元璋的力量不够强大时还可被委以重任,一旦朱元璋意识到自己没有他们也有足够的安全保障时,他们的生命也就完结了。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还有三个女性绝对是不能被忽略的,那就是武则天、吕后和慈禧。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应该说她的皇帝当得还算成功。首先说她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从一个五等的才人,到成为则天大帝,绝非一般女人可以做到。在封二品昭仪后,为打击自己的政敌,不惜以牺牲自己的女儿的性命为代价。显庆五年(660年),高宗患上头风之疾,头晕目眩,遂命武则天代理朝政。但武则天生性霸道,故每当决事,高宗每每受制于武则天,高宗非常不满,于是在麟德元年(664年)与宰相上官仪商议,打算废掉武则天皇后之位。但上官仪的废后诏书还未草拟好,武则天即已接到消息。她直接来到高宗面前,追问此事,唐高宗不得已,便把责任推到上官仪身上。十二月,上官仪被逮捕入狱,不久,即被满门抄斩。从此以后,唐高宗每次上朝,武则天必在帘后操纵,天下大权完全归武后掌握,甚至连生杀大事都由武后决定,天子高宗只能唯唯从命,所以,朝廷内外都称为“二圣”。对于反对他者,全部被贬或杀,一个不留。手段十分残暴。高宗病逝后,武则天又先后任用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狱,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狱,酷吏们则使用各种酷刑审讯,能活着出狱的百无一二。她当然非常清楚名正言顺的道理,载初元年,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指武后是弥勒佛下世,当代唐为天下主,武后下令颁行天下。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藏《大云经》,命僧人讲解,并提升佛教的地位在道教之上。是年九月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共六万余人,亦上表请改国号。武后准所请,改唐为周,改元天授。武后称圣神皇帝,武后称圣神皇帝。这些表演也再次体现了她对政治的驾轻就熟。她建立了周朝,虽然她的继位者还是李家的后裔,唐朝也并没有因此而中断,但是她必竟是自封“则天”大帝的第一位女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在一个男权社会里,女性从来就是男人的附属品,她能够完全靠着自己的智慧与手段登上皇帝宝座的,她的勇气与手段是值得后人学习与赞叹。吕后不是皇帝,但是她和慈禧一样是实权的操纵者,她们的存在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吕后为了独揽大权,大开杀戒,她制造的人彘惨剧,绝对不亚于任何一位残暴皇帝的作为。西汉初年,高祖刘邦死后,惠帝软弱,皇太后吕雉弄权。为了稳固自己手中的权力,维护自己儿子的帝位,吕后使出各种手段打击宫廷对手。汉惠帝刘盈继位时刚满17岁,他天生软弱无能,身体又不太好,这样吕后就掌握了朝中的大权。吕后平常最恨的,就是深受高祖宠爱的威夫人。刘邦一死,吕后就让人将戚夫人抓起来,囚禁在宫中的长巷,戚夫人在这里受尽了犯人们的凌辱。但吕后并不满足,她让人剃光戚夫人的头发,用铁链锁住她的双脚,又给她穿了一身破烂的衣服,关在一间潮湿阴暗破烂的屋子里,让她一天到晚舂米,舂不到一定数量的米,就不给饭吃。后来吕后又害死了戚夫人的儿子赵王,赵王死后,吕后又让人砍掉戚夫人的手和脚,挖掉眼珠,弄聋耳朵,又灌了哑药,把她叫做“人彘”,放在厕所里面。这样,她还觉得不够过瘾,吕后叫汉惠帝来看。惠帝看后吓得几乎晕倒。回去后大病一场,卧床岁余不能起,大病一场,此后天天喝酒作乐,再也不管理国家大事,没过几你年,就在忧伤里死去了。慈禧,一个最大的野心家。同时也是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残暴的代表。虽然没能当上皇帝,但是垂帘听政数十年。她有一些名言让后人时时记起:“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谁让我一时不痛快,我就让谁一辈子不痛快。”在摇摇欲坠的晚清,她操弄着权贵之间的平衡,使中国免于割据状态。同时是她的手段残忍与狡诈,生活的奢靡,政治上的昏庸,又令后人所不耻。(二)我们看过历数那些有着痞子性格的皇帝,那么我们再来看看那些不成功的皇帝和那些亡国之君。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并不是所有人皇帝都能把江山坐稳,因为种种的原因,许多皇帝做了亡国之君,那种感伤大概我们都能体味出来。李煜大概是不成功这里面的一个典型。李煜既无心做皇帝,当然也就无心理朝政。尽管从登基开始就如可怜的怯懦的羔羊在虎狼般的赵宋政权的威慑下战战兢兢,李煜不思图强,“几曾识干戈”,在风花雪月里恣意享乐来麻醉自己,成了他心灵的抚慰。李煜干脆纵情享乐,对百姓的怨怒,大臣的讽刺,睁只眼闭只眼。李煜曾幻想保留南唐国号,以求苟延残喘,但遭到赵匡胤的怒斥:“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南唐亡后,李煜被封为“违命侯”,名为王侯实为囚徒。那宋太宗赵匡义本为好色之徒,曾因与宋太祖赵匡胤为花蕊夫人(后蜀孟昶贵妃)争风吃醋不得而射死她,可见其心狠手辣。宋太宗每每让小周后进宫跳舞,李煜心如刀割却无可奈何。而小周后回来就痛哭流涕,伤心欲绝,想来必受宋太宗百般污辱,两人每每抱头嚎哭令人肝胆欲裂,由于抑郁愤懑:作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绝唱。正是如此,宋太宗不能容忍。相传李煜生日之时,命其作乐,唱《虞美人》,遂被赐以毒酒身亡。有吊李煜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假如李煜真的没有作皇帝,或许他也是一个出色的词人。但他的词作里就多了些辞藻的浮华,少了情感的哀伤;多了欢歌的呻吟,少了艺术的深刻。当然,亡国之君不至他一个,每个亡国之君的下场都比较悲惨与凄凉。不过这也怨不得别人,每个亡国之君都是因为自己的无能,加之前朝或前几朝老祖先留下的沉疴,他们都成了穷途末路,最后的悲剧都叫他一个人承受了。我们再从秦说起,二世胡亥是被赵高杀死的,赵高想自立为帝,但众人皆唾之,赵高只好立子婴为帝,但子婴却不从,并设计将赵高杀死。赵高死后子婴不敢称帝,自称秦王,然此时刘邦已经带兵杀入咸阳,子婴见自己已无力回天,于是向刘邦投降,项羽带兵入咸阳后将子婴杀死。所以除始皇帝外,他的子孙都不得善终。西汉最后一个皇帝平帝刘衎,是被他的老丈人王莽用毒酒害死的,而这位皇帝死时年仅十四岁。这样的皇帝当得恐怖吧!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是汉献帝刘协,他的这个皇帝虽说是捡来的,但是在当了皇帝后他的日子一直都过得不好;从九岁的被拥登基,便开始了他作为傀儡皇帝的漫长生涯,后被曹操所俘,曹操利用献帝“挟天子以令诸候”,成了曹操手里的一张牌,后又挟持献帝迁都许昌,从此,献帝在曹氏父子的夹持下度过了余生。没有死于非命算是他的幸运了。至于刘禅,更是被后人称之为扶不起的阿斗,公元263年,魏国分三路进攻蜀汉,刘禅听信光禄大夫谯周力主降魏,后主竟采纳降魏的建议,反缚自己双手,出城投降邓艾,并根据邓艾的命令,下令蜀军全部投降。蜀汉灭亡。三月,刘禅被押到洛阳,降封为安乐公。魏国还将他的子孙和旧臣50多人封侯,以笼络人心,稳定蜀汉局势。刘禅却认为这是对他的很大恩典,感激不尽。有一次,司马昭宴请刘禅君臣,命乐工吹奏蜀国音乐,歌女演唱蜀国歌舞,在座的蜀国旧臣听了,都为亡国而感到悲伤,只有刘禅咧着嘴,傻笑着,观赏得津津有味。司马昭问刘禅是否思念蜀国,刘禅乐呵呵地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司马昭见刘禅实在是个愚蠢透顶的角色,留着不会有什么危害,就没有杀他,让他闲居于洛阳,直到公元271年病死。东晋最后一个皇帝叫恭帝,名司马德文(公元385~420年),晋孝武帝子,晋安帝弟。刘裕勒死安帝后,立他为帝。在位2年,为刘裕所废,后又被刘裕派人用被子闷死,终年36岁。隋最后一个皇帝恭帝,名杨侑(605-619),隋炀帝孙,隋炀帝长子杨昭第三子,初封陈王,后改封代王。公元617年10月,李渊自太原起兵攻入长安。立他为帝,改年号为“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杨侑称帝,只不过是李渊手中的傀儡,公元618年3月,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杀。李渊见杨侑已无用处,于5月逼他退位,自行称帝,杨侑被降封为希国公,闲居长安,第二年五月被杀,终年15岁。唐最后一个皇帝哀帝李柷(zhù)是昭宗第九子,哀帝当国,一切政事都由朱全忠决策。在位期间,其实没有下达过任何实际的政令。那些以他的名义下达的制敕,其实都是按照朱全忠的意思办理,哀帝能够做的,就是顺乎朱全忠的意思,把朱的政治地位和威望一步步提升和加固。唐哀帝先被降为济阴王,迁于开封以北的曹州,安置在朱全忠亲信氏叔琮的宅第。由于太原李克用、凤翔李茂贞、西川王建等仍然奉天佑正朔,不承认朱全忠的梁朝,担心各地军阀的拥立会使废帝成为身边的定时炸弹,就一不做,二不休,于天佑五年(开平二年,908)二月二十一日将年仅17岁的哀帝鸩杀。最为耻辱大概要数徽、钦二帝,同时被金人掳去,被封为屈辱的昏德公、昏德侯。抗金名将岳飞留下了气壮山河的千古名句“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里的“靖康耻”,指的就是靖康之难。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军仅以4万人南下,一路锋芒如入无人之境,连破北宋27州,兵锋直指宋都汴梁,黄河北岸宋地皆陷没。北宋朝中上至皇帝下至小吏尽惊慌失措、方寸大乱,主和派趁机大造声势,举朝皆投降之声。金军围困汴梁一月有余,在尚未攻破东京的情况下,北宋皇室准备投降,开封下级军民却坚决要求抵抗,30万人决心参战。钦宗竟然亲自到金营求降,卑躬屈膝地献上降表,还下令各路勤王兵停止向开封进发,甚至镇压自发组织起来准备抵抗的军民。第二年2月,金军废宋徽宗、宋钦宗人,另立原宋朝宰相张邦昌为伪楚皇帝。4月,金军将俘虏的两位皇帝以及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3000多人,连同大量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开始北撤。宋朝在历史上留下了这奇耻大辱的“靖康之变”,宋钦宗赵恒这位苦命的皇帝,做皇帝只一年多,被金人掳去,受尽折磨终身监禁达三十年之久。明朝崇祯帝朱由检的结局比前面这些皇帝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可以说到最后是众叛亲离。李自成的军队占领了北京南城后,崇祯帝见大势已去的,哭别了几个皇子,让他们化装成平民,逃出紫禁城。这时又残忍令周皇后自杀,杀死了几个贵妃。朱由检自己并不想死,在昏暗的夜色中,他带着一批太监冲出宫门,如丧家之犬,想逃出北京城。但是昔日的臣子对他十分反感,到处阻止他逃走。凌晨,崇祯帝登上钟楼,鸣钟召集百官,但无一人前来。众叛亲离的崇祯帝与太监王承恩一起溜出紫禁城,登上了后面的煤山(今景山),用衣带草草地写好遗书,恨恨地上吊自杀,时年34岁。三天后,人们在寿皇亭发现了崇祯帝的尸体。有人不忍目睹他的惨状,将他葬在了3个月前死去的田贵妃墓中,后来又迁移到现在的思陵,总算没落个死无葬身之地。末代皇帝溥仪,只在位3年,便被赶下位,后被日本人扶为伪满皇帝,年号康德,但是做的也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日本战败后被苏联红军所俘,成为阶下囚,后来作为战犯受到了军事法庭的审判,作为最后一个皇帝也是命运多桀。不过幸运的是,他赶上了中国解放了,政府宽大了他,如若不然,他也比其他各朝末代皇帝的命运也好不了多少。这些不成功的皇帝虽然继位当了皇帝,但是却很失败,甚至自己的下场非常悲惨,这也佐证了这样一个道理,在政治斗争中太过到正直是会受到倾轧的,太实在是会爱到打击的。一个想当皇帝的人,不能完全按套路出牌,完全宥于前人的思路,那肯定不能有大有出路。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就是这个道理。他们也请文人们搞出一些束缚人们思想的“三纲五常”,但是那些东西都是针对别人的,也约束不了自己。曹操的割发代头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我们来看一下历史,里面不外写着权术两个字。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必须有强硬的手段,在政治上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那也绝对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自称皇帝的人是袁世凯,袁世凯的确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皇帝,只做了八十三天皇帝,但是不管怎么说,他的目的是达到了,也不管最后的结局如何。其为称帝所造舆论做法也非常令人不耻与可笑,制造了一些“君权神授”闹剧,以此来宣扬和证明他当皇帝的合法性与正义性。素不知那时西方的“德先生”与“赛先生”(即民主与科学)已经传到了中国,许多留过洋的人当然不相信他的鬼话。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恢复中国的君主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总统府改为新华宫。但是,袁世凯的称帝举措并没有得到广泛支持。不仅孙中山、梁启超等人坚决反对帝制,北洋将领段祺瑞、冯国璋等也深为不满。帝国主义列强亦不断对他提出警告。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在云南宣布起义,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贵州、广西相继响应。北洋派内部危机四伏。袁世凯被迫于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起用段祺瑞为国务卿兼陆军总长,企图依靠段团结北洋势力,支持他继续担任大总统。但起义各省不承认他有再做总统的资格。段祺瑞也逼他交出军政实权。广东、浙江、陕西、湖南、四川纷纷通电宣告独立或与袁世凯个人断绝关系。5月下旬忧愤成疾。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卒于举国声讨声中,时年57岁,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据传,袁世凯登基后为了让别人相信他就是真龙天子,他令人秘密买来一些大的鱼鳞,每当他洗完澡后便撒一些在澡盆里,然后让人放出话,那是那身上掉下来的龙鳞。让人们争相传说他就是真龙天子下凡。坊间听说后当然议论纷纷,成为街头巷尾小市民的谈资。当然也有些知道内情的,袁世凯倒台后,这些真相为人所知后,当然为后人笑掉大牙。由这件事可见得袁世凯的痞性与可笑。既然我们谈的是一个“痞子当皇上、文人当宰相的话题”,那么我们就要找到更多的例证来论证这个论题。要谈到历代帝王,绝对避不开的一个就是项羽,他是刘邦的对手。李清照一首诗写到:“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其实应该说项羽还是有机会的,但是项羽显然太过于儿女情长,犯了政治上的幼稚病。再一个他在玩手腕方面和刘邦比起来确实差得太远了。有时候,在政治上显然是要耍一些手腕的,实实在在却可能遭到暗睡算。1964年的一次谈话中,毛泽东指出:项羽有三个错误,如鸿门宴不听范增的话,放跑了刘邦;鸿沟协定,他认真了;建都徐州,那时叫彭城。那么,项羽为什么不能纳谏和用人呢?这便和他主观上的弱点有关。从人格魅力上来讲,不搞暗算,光明正大,是君子这风,这一点,项羽是值得后人钦配的。但在在毛泽东看来,崇尚“沽名”,就是项羽主观上的一个明显弱点,也是他失败的一个原因。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优点在很多时候却会成为他致命的弱点,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项羽能留芳千古是因为他的个人魅力,同时他的失败也是因了他的这个优点。我们分析历史不难发现,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从每个朝代建立,到经过中兴、到衰落,到最后亡国,都不过是前朝的一个翻版,就是开国皇帝、最后一任皇帝的性格与命运都如此雷同。历史上造反的还有一些人,如张角、黄巢、宋江、李闯王、洪秀全等,虽说有的打下江山,攻占了京城,但是最终没能把胜利果实保存下来,除了一些特定的历史原因外,我们从另外一方面不难看出这些人都是读书人出身。都是一些不得志的文人秀才。因为他读书人虽说天天忧国忧民,但是他们心里就没有天下,有的往往就是自己那鸡毛蒜皮的小利益和如何找美女来陪他喝酒。百无一用是书生说得虽说有些偏激,但是还是有他的道理的。书读多了,知识确实会有所积累,但是情感也就变丰富了,这样也许会妨害一个人的决定与企图。鲁迅先生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我们来看看这几个人的表现。张角(?-184),钜鹿(今河北宁晋县)人,黄巾起义军首领,太平道创始人。他带着两个弟弟,他在大量招收学生、培养弟子、吸收徒众的基础上,创立了太平道。他到处散布“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但由于黄巾军的主体是农民,组织不够严密,在政策和策略上普遍掌握不够好。他们除了攻打官府外,还普遍攻打豪强、士家及各种有钱人家。于是,豪强、士家都迅速站出来,配合官府义军。起义约十个月后,黄巾军主力败于官府、豪强的联合。不久,张角也在这期间病死。应该从另一方面说张角的命不太好,自己病死了,后续无人,也就没能把自己的事业继续下去。黄巢(?~884),汉族,唐末农民起义首领。史料记载出身盐商家庭,家富于财,稍通书记,屡举进士不第,以贩私盐为业,善击剑骑射。他带领起义军攻克了长安,但其残暴毒虐,观念狭隘,嗜好滥杀无辜,不思进取,未消灭分镇关中的唐朝禁军,又缺乏经济政策,最后被唐军击败。黄巢说到底只是一般流寇,军队所过之地,只顾著吃粮,极少建设,百姓净尽、赤地千里,此人有痞气,但痞气太重,所以也未能成功。我们再来看一下宋江题的的反诗《咏菊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心在山东身在吴,我花开后百花杀。飘蓬江海谩嗟吁,冲天香阵透长安,他时若遂凌云志,满城尽带黄金甲,敢笑黄巢不丈夫!多好的诗啊,可两人的下场就是只能应证了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而不成则必死。自古成者王侯败者寇,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如果宋江有野心,继续造反,未必不能把大宋江山给拿下来。但是我们把《水浒》从头看到尾,看到的都是宋江为了招安,他们并不想夺取大宋的江山,也不想推翻当朝摆皇帝的统治,他们只想做大宋的顺臣,能博个一官半职也就心满意足了。岂不知那些奸臣正是看到宋江等人的心思,于是利用他们,再剿灭他们,宋江等人最后落了个兔死狗烹,下场甚是悲惨。其实这世上,文人的考虑太多,担心太多,有的东西是不可能通过完全正规的渠道来完成的事情,那样是成不了大事情的。很多时候,只有通过非正规的手段才能把文题解决清,玩造反秀才不行而且还会反受其害。只能说明成功的路上没有坦途,只不过是多增加几个失败者。早期清朝亡国,个个省的巡抚都督都独立自封了吗,可个个都是一些说的多,做的少,文人相轻,谁也看不起谁。清高、自大、虚伪、好高骛远、敏感、胆小,是秀才常有的毛病,还不如后来的农民武夫执政。(三)宰相是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那么我们再来历数一下各朝的宰相,我们通过梳理也发现他们是一些正儿八经文人,他们熟读四书五经,他们深谙三纲五常的精髓,当然他们还有一些特点,如忠诚,报国,他们始终极力维护皇权的权威,励精图治,历史上少有宰相叛乱的。对于他们来说,他们都想凭自己的能力把皇权统治下的国家治理好,他们中大部分人都很有才干,他们是那些当朝皇帝的左膀右臂。所谓文臣武将,文臣治国,武将平天下,他们的角色要求他们必须要有相当的学识。下面我们就举几个比较有名气说说。我们先从李斯谈起,李斯,姓李,名斯,字通古。秦代政治家。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早年为郡小吏,后师从荀子,荀子的思想接近法家的主张,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即所谓的“帝王之术”。李斯学完之后,反复思考应该到哪个地方才能显露才干,得到荣华富贵呢?经过对各国情况的分析和比较决定到秦国去,可见得李斯也有一种投机心理。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为秦王嬴政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在秦王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著《仓颉》篇,创“小篆”,统一文字,有万世不灭之功。但是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可见得李斯也是有痞气的,精明里又透着优柔寡断,但是他虽然也搞阴谋,但是当皇帝恐怕还轮不到他。萧何,汉初谋略家,汉王朝开国名相。秦末,天下大乱,萧何只是一刀笔小吏,但是他有好的眼光,跟随刘邦闹革命,拥刘邦为沛公。在造反过程中,他劝刘邦避项羽锋芒,屈尊汉中王,立稳脚跟,徐图天下;他慧眼独具,月下追回韩信,使“汉兴三杰”到了刘邦一人手下,乃汉初开国两件大事,功在萧何。楚汉相争,萧何留守关中,为刘邦大军提供了充足可靠大后方,首功在萧何!汉王朝初定,治国安邦,颁法立规,身居相位,历时二主,善始善终;有着“功冠群臣,声施后世”的盛誉。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兴和4年即公元前181年诞生于山东琅邪阳都。14岁时随叔父赴豫章,16岁移居南阳,26岁出山辅助刘备,40岁任蜀汉丞相,42岁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53岁病死五太原,生前先后6次发动战争,均无功而返,促使蜀汉国日益衰败,民不聊生,最终蜀汉灭亡。在《三国演义》一书中,诸葛亮被书写成熟读古章典籍、通晓天文地理,精于阴阳之术,善于运筹帷幄,力扫乱世群雄的伟人。在儒生心目中,他是神化的先知,是智慧的化身,是正义的代表,是传统的卫士,是儒吏的典范。即使是现代,诸葛亮仍被如儒生们捧上大智慧的政治家、军事家。然而由于诸葛亮的事必躬亲、谨小慎微、并不善于用人,造成了许多的失误,导致了蜀国的几次失利和衰败。加之他与刘备的组合不能算是一个很成功的组合,这也是蜀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房玄龄,大唐开国大臣,贞观名相,也是唐初居位最长的宰相。他为人多智,有奇谋,人称“房谋”。早年走马投身秦王李世民,成为幕府谋主,助李世民扫平群雄,一统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玄武门事变,他是主谋,翦除太子党,助李世民得了帝位,可谓一策定乾坤!作为大唐宰相的房玄龄,贞观元年,图治安民,不遗余力,得太宗殊遇,被誉为“汉之萧何”,也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终至辉煌,儿子当了附马,女儿作王妃,如此功绩,也不枉其为大唐天下谋尽一生。王安石,北宋神宗时名相。领导了一场轰烈和悲壮的熙宁变法,但由此也进入了历史漩涡,成了历史上最受争议的人物。变法之前王安石被誉为“当世圣人”,变法后,司马大骂其为欲谋朝篡位的大奸臣;后来的宋徽宗对王安石推崇备至,而到了宋钦宗那里,竟成了北宋灭亡的魁首。作为文人的王石安,中国文人后来者推崇倍至,而作为宰相,却争议不休。寇准,北宋宰相。太平兴国进士,景德元年称相。时值辽兵来攻,寇准力排众议,坚主抵抗,促使真宗前往督战,与辽订“澶渊之盟”,后王钦若陷害寇准,被罢相。寇准居官清廉,为世代楷模,他终生不蓄钱财,家中无歌伎,“有官居鼎鼎,无宅起楼台”,是时人对他的形容。耶律楚材,辽国皇族之后,元代开国大臣、名相。成吉思汗时,被召用,随后双扈主西征,观天象,卜吉凶,力劝成吉思汗不要妄杀无辜,得成吉思汗信任,遂为成吉思汗股肱大臣,尊宠至极。耶律楚材,上谏针贬时弊,保江山稳定,改革税制,武功文治,使蒙古统法者收到极盛之效。“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刘基,字伯温,谥文成,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出生于江浙行省处州路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今南田山武阳村于1948年划归温州文成县)。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使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亮。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刘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好学深思,喜欢读书,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都非常熟悉。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潜心研究,颇有心得。年轻即成为江浙一带的大才子、大名士,开始受到世人的瞩目,后中元朝进士。元末,各地反元起义风起云涌,元王朝的统治已摇摇欲坠,但各支反元义军又互相纷争,各不相让。刘伯温静观天下形势,经过一番分析,认为在众多的起义军中,以平民出身的朱元璋最有真龙天子之气,他才是推翻元朝的最有力的人物。公元1360年,义军统帅明太祖两次向隐居青田的刘伯温发出邀请,刘伯温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出山,以期通过助朱氏打江山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宏伟大志。刘伯温不但是一位谋略大师,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文人,他的著作很多,流传于世的有《郁离子》10卷和《诚意伯文集》20卷。其中。代表作《郁离子》一书在中国思想上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曾国藩,清代名相。步入仕途后,十年七迁,37岁当上二品京官。他奉行“立言、立功、立德”。立言,他著述、家书、日记,广为流;立功,他挽救了大清朝;立德,他事事以身作则。因此,他除了“一品侯”头衔之外,还有“中兴第一名臣”、“洋务运动领袖”、“圣贤”、“近代史之父”诸等称谓。曾国藩一生是极其成功的,名誉、地位,别人所有,他皆有,别人没有的,他也有。他一生为官清正,成了蒋介石心中完美的老师形象。秦朝以前的那些宰相,诸如管仲、伍子胥、商鞅、张仪、范雎吕不韦等更是才高八斗。我们分析这些宰相发现,他们都是货真价实的文人,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非常的勤勉,他们当政时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他们的智商应该不在那些皇帝之下,他们怎么就不去造反当掌柜中呢?(四)当皇帝要有当皇帝的勇气,要有过人的毅力,要有强硬的手段,要有破的魄力,要有不甘人后的劲头,不婆婆妈妈、不担心后人的评价,不太顾忌别人的眼神,有一种我是痞子我怕谁的精神,当老板也如是。当宰相要有当宰相的才干,要学识渊博,要能参善谋,要有真正治国平天下之策,要对皇帝忠心。当然当宰相还要有好的眼光,找一个好的东家,认准了他一定能成功,辅助他,则大事成矣。在现实生活中,又何偿不是如此,一个潜心研究学术的人,只能在学术上有所创新。新东方的俞敏洪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颇深,他讲人不能太本分。如果你甘于做一个农民,那么你也许永远都只能在希望的田野上耕耘,如果你安于做一个小商人,那么你永远也可能把自己的生意做不大。而我看到,现在的很大的大老板,他们也许并没有多少文化,但是他们总是能出奇制胜,他们把生意做得很大,而那些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却只能在他们的手下做一个业务员,或者是永远。文人受了太多的教育,他们宥于传统的束缚,做起事来总是畏首畏尾。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大都中了孔孟之毒害,讲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还有“三纲五常”什么的,他们非常清楚犯上做乱是要被杀头的。读书人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是通过正当的科举考取功名,本本份份的做一个官,他们并不想推翻当朝的皇帝。他们最大的目标是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们头悬梁锥刺骨的熟读圣贤书,梦想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即使是造反,也都是跟定一个主子,自己并不敢自立门户。有人讲,无知者无畏,大概在这些能当皇帝的大老粗中当时并没有想太多,如果他们把前进中的总是想得那样细,想得那样全,那他可能也早就放弃了。民间中好象有“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说法,秀才总是难以造反的,细数这些开国皇帝,真正造反成功了的没几个是读书人。在战场上,直觉往往比理论和学问要重要得多,这个道理其实广泛的被美军接受并运用,而文人们他们有着更多空泛的理论,缺乏实践,或者疏于实践,文人讲究“三思而后行”,凡事总是思前想后,到最后一见困难太多,倒不如早放弃了算了。而那些大老粗呢,怕什么怕,脑袋掉了也不过碗口大个疤,先干再想,他们有一种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气魄和胆识,于是往往能够成功。皇帝与宰相就好象是老板与经理人的的关系,这是不是说当老板并不需要太多的业务知识,具有超人的胆识是首要的,具有一些非常人的想法也是必须的,而具体的业务知识,找一个好的经理人去打理就可以了。这个好的经理人必须具有很高有文化水平,良好的素质与能力,他有很强的执行力,他也许有和老板意见相左的时候,但是他必须忠于自己的老板。他会为着这个公司的全局着想,他也不允许老板去犯一些业务上低级的错误。维系他们稳定的最大砝码就是老板对经理的信任、经理对老板的忠诚。孔孟告诉读书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其实是说给读书人听的,也是告诉那些读书人,你们千万别去造反,还是老老实实的做皇帝家天下的顺民,书看得真了会瞎眼睛的,这是一些乡下老人的俚语,大概书读得多了不免就以为书上说的都是真理,以至于连置疑的念头都不再有了,当然这些读书人非分之想就少了,他们已经被书本禁锢了,这是不是说不读书也不一定完全是一件坏事情呢。呵呵,这个观点也许大部分都不会同意,但是又正如古人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都需要我们去思考。“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个两千多年前留下的问题,至今还时常被人问起,现在的同类版本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祖上条件不错的、和贵族血统沾点边的也许会这样安慰自己,但是一般老百姓肯定不服气,凭什么说老鼠的儿子只会打洞,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上演着通过奋斗改变命运和身份的故事。将这些造反但没有成功的与那些造反成功的经过比较,有一个惊人的发现,那就是那些造反成功的都有一个好的军师,但是没成功几乎就没有,宋江是有一个好的军师,可是自己不济,没有经天纬纬地之才,自己也不愿意去造赵家的反,所以命运不可能垂青于他。洪秀全虽说也建立了政权,但他思想狭隘保守,用人唯亲,而且陷入了宗教迷信的可悲泥潭,所以也只能是以失败告终。李自成虽有个好军师宋献政策,但李自成不听从宋献策的谋略和劝告,到山海关亲征吴三桂,致使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结果被打得大败而逃。李岩也算是李自成的军师,但是李自成江山还没坐稳,就把李岩给杀了,你说他这样的皇帝能做得长久吗?历史上的黄金搭档有这样几对,秦始皇与李斯、刘邦与箫何,李世民与房玄龄,朱元璋与刘伯温,他们似乎都印证了“文人当宰相、痞子当皇上”这句话。我们试把这两种人调换一下,那会是什么效果。如果李斯做皇帝、秦始皇做宰相,这种调换本身似乎就不可能,这些开国皇帝身上的痞性,但是他们往往把这种痞性很好的利用并升华了,如果不是雄怀大志,如果没有过人的胆识,如果仅仅停留在痞上,那也就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了。从毛主席对秦始皇的认同,对孔夫子的否定可以看出,毛主席对纯粹的读书人并不看好,孔老夫子其实一辈子也都想在仕途上有所发展。虽说他饱读诗书,但是那些帝王并不欣赏他,孔子如丧家之犬的到处奔走叫卖着他的学问,最终郁郁而终。虽著下儒家经典学说,但在政治上却没什么成就。这是不是可以印证,搞政治,文人还是不行的。“性格决定命运”,这是一个已经被现代人充分论证了的心理学原理。那么我们从古代这些帝王将相的命运中是不是也就可以反推出他们的性格呢,通过大量的史料我们似乎也可以确定这样一个命题:“命运反映性格”现在研究证明,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孩子长大后不一定能成就大业,相反那些学习成绩并不怎么样,调皮的孩子长大后却成了大领导,这是不是造物主开的玩笑呢?政治本身就是治人的学问,在古代、治人与治国是划等号的,把人治住了,没有人造反了,自然就把国治住了,至于经济的发展,那倒是在其次的。还有个国外的政治家有句名言叫“政治无道德”,其实也很好理解,搞政治的绝对不能受制于传统道德的束缚,那些东西可以当工具来约束你的臣民,但不拿来约束自己,否则江山不保。在历史上,有时候野心与雄才大略、奸诈狡猾与工于心计、痞性十足与有胆有识是划等号的,因为历史从来都是后人书写的,书写的历史从来都不是真实的,因为没有人能真正还原历史,我们只是可能略微了解一点其中的片段而已。别以为,那就是真的历史。但是,这里面有个逻辑:就是只允许皇帝可以痞一点,宰相却不能,宰相若是痞、不忠诚,那便成了乱臣贼子,或者是奸臣,皇帝再痞也是自家的事,所以似乎这本身就成了定论。这似乎在告诉我们,对于那些不安分守纪的人来说,自己做老板才是最好的选择。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政治斗争基本上等同于宫庭斗争,治国基本等同于治人,用鲜血写着的雷同历史告诉我们,过于遵守游戏规则并不一定能赢,想出奇制胜就不能按规矩出牌。要想当老板,那就不能太受传统的约束,但是你如果只想当一个好的雇工,那就必须得听雇主的,那可不能乱出牌,否则你有被遭到解雇的可能,这就是前人的经验与教训。所以得出的结论还是:文人当宰相,痞子当皇上。
专题导读:>>>
"当有文人来访"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兵的痞子流氓多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