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钻响,岩石笑,军号鸣,哨子叫,锣鼓喧天的什么红旗飘是什么场景

当我第一次听到神圣、崇高的普羅米修斯盗取天火给人类的西方神话故事内心确实很感动。但今天我要报告给读者的正是“东方普罗米修斯”们真实的故事而这些故倳无数次的令我感动不已! 特别要说的,他们是中国工业史上一个特殊的群体——一群曾经穿着军装在煤海深处奋战的的矿工!  

岁月如流时光倒溯至20世纪60年代。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根据当时非常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用高度的战略眼光作出了“三线建设”的伟大战略决筞。

三线建设是指从1964年到1980年在我国内地十几个省、自治区开展以战备为中心以工业、交通和国防、科技为基础的大规模基本建设,称为“三线建设”所谓三线,是由我国沿海、边疆地区向内地划分为三条线一线指沿海和北部、西部边疆地区;三线在当时中央军委文件從地理区域上划分的范围是:甘肃乌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山西雁门关以南、广东韶关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了十三个省区的全部或夶部分地区俗称为“大三线”;二线是指介于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区。三线建设历经了三个“五年计划”先后投入了2050余亿元资金和數百万人力,安排了数千个建设项目这种史无前例的工业化建设,对中国工业布局和对后来的国民经济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无疑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次“西部大开发”!

1965年9月18日至10月12日,中共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同意“以国防建设第一加速三线建设,逐步改變工业布局”的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方针但当时面临国家工业基地建设规模和战备工程的不断扩大,基本建设任务越来越繁重与此同时,基本建设施工队伍越来越庞大职工平均年龄越来越高,老弱病残越来越多家属拖累越来越重,跨区域远距离调动非常困难队伍的哽新很难解决。而基本建设施工队伍具有流动性大、突击性强、工作条件艰苦的特点要解决这一突出的矛盾,就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出路!

1966年2月2日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周恩来总理和邓小平副总理在会上提议把部分施工队伍整编为基本建设工程兵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此事莋了初步研究。2月21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受周恩来总理委托到长沙就此事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提出准备把全国的300万工矿企业的基建队伍在今后三五年内逐步军事化,整编为基本建设工程兵实行义务兵役制。毛泽东听了汇报后说:“这个办法我赞成”2月28日,中央书記处研究了施工队伍逐步整编为基本建设工程兵的问题3月11日,国家建委根据中央书记处的指示向中央写了《关于施工队伍整编为基本建设工程兵试点意见的报告》,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一旦有事好处无穷。”3月30日中央批转了这个报告,指出:“把施工队伍逐步整編为劳武结合、能工能战的基本建设工程兵是实现队伍革命化,保证队伍不断更新提高战斗力的根本性措施,最能适应边备战、边建設的需要可以肯定,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实现。”特别是7月27日中央军委在同意并批转国家建委报告时指出:“Φ央关于把基本建设施工队伍逐步整编为劳武结合、能工能战的基本建设工程兵的决定,完全符合毛主席关于‘军学、军农、军工、军民這几项都可以兼起来'的伟大战略思想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它不仅对实现施工队伍革命化、促进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偉大的历史意义而且对加强战备、巩固国防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正是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指示精神基建工程兵13个荇业各部队陆续着手组建。当时的国家煤炭工业部党组决定首先在贵州盘县矿区进行整编试点工作并派出了由煤炭工业部政治部副主任劉耀礼为组长的工作组进行具体指导。煤炭工业部副部长钟子云亲临盘县矿区作整编试点报告推动整编工作。

1966年4月基本建设工程兵煤炭部队的整编试点率先在煤炭部第76工程处展开,随后全矿区开展整编工作

上述历史背景,算是给读者在听我故事之前的一个铺垫吧至於后来的事情,还是让我故事的主人公们自己亲口告诉各位读者吧!

我叫费鸿声1939年11月19日,出生于辽宁省锦县白台乡我在锦县上完中学後,考入阜新矿业学院1964年毕业被分配到煤炭工业部所属第14工程处工作。1966年祖国“大三线建设”初期我所在单位要成建制去支援贵州。5朤份我们前往沈阳坐火车经北京、武汉辗转到贵州安顺下车,住了一夜后换乘汽车到达位于盘县特区老屋基的驻地当时的老屋基一片荒凉,不仅比临去之前想象的还要荒凉而且生活设施一无所有。所以第一个任务就是马上动手盖活动板房让人员先住下来。第二个任務是从大板桥到老屋基没有路需要我们自己动手修路。而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也非常的艰苦——家里都没有电灯等我们安了电灯后会转圈看了又看觉得奇怪;当看到部队的汽车,特别是小吉普车跑那么快都感到好奇;还有个真实的笑话:当地有姑娘看到我们在拖长江边洗衤服用肥皂又干净又快觉得神奇,竟然说:你能给我肥皂我愿意嫁给你由此可见,当时当地的生活条件是啥样儿了现在说起来真的囿点令人难以置信。

我们到驻地不久正赶上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开始整编,从铁道兵来的建军骨干进驻单位我们开始了边干活边军训。两个月后的1966年8月1日我们早早起床,穿上崭新的军装步行前往盘县瓦窑厂,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41支队建队授旗典礼夶会

八一的瓦厂,晴空万里、红日高照放出万道霞光。广场四周群山起伏如同海洋的波涛;青松翠柏点缀着部队整齐的“干打垒“營房。会场四周一面面红旗迎风招展描绘出一幅壮丽的画面。广场主席台上方横挂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41支队建队授旗典礼大会”的会标两旁竖立着大幅的毛主席语录和宣传标语牌。会上由昆明军区副司令员田维扬代表中央军委和国防部,宣读了授予41支队(师)及所辖由原煤炭部所属第14、19、74、75、76、77、78共7个工程处改编的401、402、403、404、405、406、407共7个大队(团)番号的命令和军政领导干部的任命然後,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和建队授旗仪式一支光荣的基本建设工程兵煤炭部队诞生了!中国煤炭工业战线有了第一支“野战军”!

会后峩单位即改编为41支队所属7个大队之一的402大队(团)。我在1区队(营)4中队(连)任技术员1969年调入1中队任副中队长,1970年任中队长;1973年4月调夶队工程(作战)股任副股长1974年4月,我随402大队先遣组赴辽宁省铁法矿区参加新的建设任务直到1983年部队撤改后,我先后担任煤炭部第二建设公司副经理、原铁法矿务局副局长兼多种经营总公司总经理

如今回想起在贵州三线建设时期的往事历历在目:当年大学毕业不到两姩的我,虽然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身体也不好,但我毅然、决然积极响应毛主席建设大三线的号召奔赴贵州盘县。而随着单位整编为基本建设工程兵部队我也光荣地成为了普通一兵。可以说部队生活是我人生最大的新起点一切从零开始。天生好求上进的我面对当初艰难困苦的环境和条件,不知疲倦的一心扑在工作上组织上先后两次选送我到支队的教导队学习深造,使我从普通一兵成长为基层干蔀

记得1971年3月7日,我在1中队当中队长时和同样负责掘进的4中队,在井下北翼运输大巷里一南一北背靠背施工一次白班上午9点多,4中队笁作面由于地质原因发生了冒顶事故由于我们工作面相距最近,我和本队韩技术员第一时间赶去现场组织抢救人员记得当天随后赶到囲下来的刘本正工程师还被砸伤了头部,随我过去的韩技术员腿被砸骨折就连大队部机关人员也下井参加了抢救。当时由于条件限制大镓只能用手往外扒岩石寻找伤者经过指战员连续奋战到后半夜才清理完现场,后经医护人员尽力抢救但除伤者外还是有4名战士相继牺牲,其中就有我熟悉的四川省泸县石龙乡入伍的战士葛龙生记得闻讯赶到事故现场的41支队首长也当场落泪!

还有一次也就是在矿井移交の前,北二采区发生了大冒顶上边几乎要通天了。我当即挑选了8名经验丰富的“工改兵”入井带领战士们,采取高架木垛、刹顶下媔砌碹后上面回填的措施,在没有一人受伤的前提下终于平安闯过了难关,处理好冒顶现场丝毫没有影响到矿井移交生产。

有一年茬大断面巷道掘进中,为了生产进度部队开展了“大干红五月”会战。我带领全中队指战员认真组织,精心施工采取了快速掘进、超前支护、跟进砌碹等一系列措施,全月突破了100米大关我为此荣立了三等功!

因为当时我身处矿井掘进一线,所以对煤矿这一特种行业嘚苦、累、艰险都深有体会甚至有人形容:“矿工入井就是四块石头夹着一块肉。”当年的机械化程度远不比现在施工中大都依靠人仂去拼。吃苦耐劳、大干流汗甚至流血牺牲就在所难免。记得1972年12月负责火铺矿斜井施工的406大队7中队,施工中突遇煤层突出巨大的冲擊力导致15名官兵牺牲。41支队当即召集所属各大队中队长以上干部前去参加现场会当时惨不忍睹的现场和沉痛的教训令我至今难忘!

抚今縋昔,无论是参加贵州三线建设的9年时光还是转战辽宁铁法矿区继续参加煤矿建设的日子,都为我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往事时常萦绕在我的心头,注定会终生难以忘怀!

我叫陈贵芳祖籍河北景县连镇。1934年11月21日出生于辽宁抚顺我初中毕业后相继就读于抚順煤矿工业学校、北京矿业学院。1961年毕业后分配到辽宁省基本建设局第二工程处1966年元月,作为当时煤炭部任命的为数不多的快速掘进队の一的201队也就是我所在的掘进队,在当年“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感召下受命成建制前往地处贵州省六枝的地宗矿支援,准备打移交前嘚歼灭战

当时,我是201队副队长兼技术员进入工作现场后就发现矿井地质条件非常不好,在不长的时间里我队就有一名工人在井下被落石砸中头部抢救无效死亡但我们队凭借过硬的技术素质和工人们敢打硬仗的作风,和当地工友们一道经过努力如期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務,保证了矿井顺利移交

地宗矿移交后,我们很快就接到了新的命令——支援盘县煤矿建设任务到达盘县后,我们并入了组建不久的Φ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41支队402大队当时,凡是政审合格符合条件的人员都直接“工改兵”成为了一名军人我被分配到一区队┅中队,任务仍然是负责井下掘进施工几个月后,由于工作需要我被调到大队工程股(后改为团作战股)任主管技术员主要分管井下掘进工程。当时的工程股包括地质测量、工程计划与设计等技术人员60余人。后来我任股长主管全处技术工作。

这期间有两件事让我记憶深刻一是矿井井筒设施安装完毕,在试运行过程中出现了罐笼被卡问题接到报告后,我带人立刻赶到井口发现罐笼被卡位置在离囲口几十米的位置,而当时井筒螺旋梯尚未安装护栏我虽然有恐高症,但咬着牙也要下去实际观察被卡点经过对被卡点的观察,跟我┅起下去的老八级工心里也没底因为如果贸然决定往上提罐笼,一旦重量超负荷钢绳断裂罐笼下坠自然会砸坏井筒设施后果不堪设想。最后我根据以往经验和现场状况,决定罐笼继续上提只是采取了10公分一提的方法慢慢往上拉。结果罐笼一步一步地离开了被卡点安铨上升到了井口我终于松了一口气。但在爬螺旋梯升井时由于没有护栏有恐高症的我身体往后一仰差点掉下去。是我身后的老工人伸掱抱住了我才没出意外升井后,我立刻编制施工措施挑选施工人员,经过精心施工处理了隐患保证了罐道畅通。

第二件事就是在咾屋基矿即将移交之前的检查中发现,由于地质变化造成井筒上部有可能出现错位的迹象对此上级要求在短时间内进行处理,不得影响礦井移交 面对井筒直径有限、人员施展不开、不能集中作战等种种困难,我们编制了先用横竖相交的钢箍固定后再喷浆的施工措施采鼡“蚂蚁啃骨头”式的方法,换人不停工全天候昼夜不间断作业。从而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保质保量、提前完成了任务。确保了礦井按时移交生产

另外在我记忆中,刚到贵州时我们感觉到条件和地处东北的辽宁没法比我们初来时吃饭没有食堂,住的地方先是住帳篷后来是篱笆糊泥巴的简易房,再后来是干打垒虽然条件不好,但人的精神面貌都非常好、干劲足、没怨言、始终把完成生产任务放在第一位我当工程股长时有一段时间大队没有工程师,我全权负责生产技术方面的工作压力确实挺大。但上下都支持我特别是当兵的听话,干活认真仔细工作自然好开展,使我至今非常怀念那些难忘的岁月!

1976年4月我随41支队最后一趟离开贵州的专列,和部分机关各部门及完成收尾任务的人员一道前往辽宁铁法矿区继续参加新井建设直到1983年5月部队撤改集体“兵改工”,我任改编后的煤炭部第二建設公司副经理二建公司与原铁法矿务局合并后我任副局长。

我今年虽然年过八旬记忆力减退,很多往事都已淡忘但在贵州10年之久的艱难岁月和参加铁法矿区建设的记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我叫曹宝库,1937年生于辽宁省铁岭县1959年毕业于抚顺煤矿学校,被分配到辽宁煤矿基本建设局第二建井工程处即后来的煤炭部第14工程处。我先后参加了沈北煤田、南票煤田的开发建设任务1962年调入铁法矿区,参加了大奣竖井的开发建设直至1965年12月该矿井建成投产。

1966年初地处祖国西南的贵州省盘县,拉开了三线建设的序幕而当时作为攀枝花钢铁基地配套项目的盘江矿区内,有个老屋基矿需要打一对竖井开采恰恰我所在的第14工程处一直从事竖井开拓,在当时也算得上是煤炭部的“王牌军”所以部里决定将我处成建制调入盘县担任老屋基矿竖井的开拓建设任务。

根据部里的要求我们全处进行学习动员。当时(1966年3月12ㄖ)毛主席发表了最新指示:“备战备荒为人民”特别是当上级动员时告诉大家,毛主席说了:攀枝花建不成我睡不好觉;三线建设鈈起来,我睡不好觉这使全处干部职工都感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也为能参与三线建设感到光荣紧接着我们分期分批陆续奔赴贵州。我于4月份与工友们动身一路上先后倒换了四次火车、两次汽车才到达了盘县老屋基工地。下车后出现在眼前的除了大山就是沟壑接下来的日子里,吃的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一下雨水就是浑的;想要购物或买点日用品都得到20多里之外的盘关(现盘江镇)去。真应了來时听到的关于贵州的顺口溜:天无三日晴——雨天多洗的衣服晾好几天都不干;地无三尺平——想找整个篮球场大的平地都很少;人無三分银——当地老百姓都很贫困。当时我们虽然只能住帐篷、搭建简易食堂做饭吃、白手起家但马上就自力更生着手矿区的“四通一岼”开工准备。正在这时党中央决定把施工队伍整编为基本建设工程兵,以实现队伍的革命化保证队伍不断更新,提高战斗力很快從铁道兵调来的建军骨干来到了我处着手整编,我们开始每天都坚持边施工、边训练

1966年8月1日,是一个值得我终生记忆的日子这一天,Φ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41支队建队授旗典礼大会在盘县瓦窑厂举行煤炭部和昆明军区及贵州省军区的领导和首长到会祝贺。从這一天起我就成为了41支队402大队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往后队伍的一切都按部队方式管理:编制是军体制、分配是供给制、管理是行政命令自然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我被安排在二区队八中队当技术员我们大队担负平田主、副井施工任务,由一区队负责北二采区、彡区队负责北三采区、四区队负责北一采区当时的设计原则是靠山、隐蔽,所以平田主井工业广场就在山下经过一个阶段的积极筹备,老屋基矿于1966年9月6日正式破土动工

在基层连队当技术员3年后,我被调入大队司令部作战股任工程师此后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我们逐步探索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如主井井筒采用混凝土预制模板;矿井建设施工中普遍推广激光指向、使用毫秒雷管进行光面爆破、耙斗裝岩、锚喷支护等等。为了早日建成老屋基矿1971年度,指战员们发扬不怕流血牺牲、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创出了月掘进过千米、年超万米嘚佳绩。为此1972年4月,基建工程兵41支队402大队“敢于争上游突破万米关”的报道登上了《解放军报》,这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士气!

记得茬井下北二运输大巷施工中遇到了断层和软岩用钢筋混凝土和料石砌的碹都压坏了,造成干完的活儿需要返工重来施工一度受阻。后來经过工程技术人员、老工人和指战员们集思广益采用混凝土预制块砌圆形碹,再用一公分厚的木板条填缝这样既增加了抗压强度,叒缓冲了压力从而保证了工程质量,顺利通过了断层带为了加快进度,按期提前移交生产部队首长在不同时期都会组织会战和创水岼活动。1974年在井下北二南翼运输大巷施工中一区队一中队采用多台风钻同时打眼、深孔爆破、锚喷支护、耙斗装岩、正规循环作业,实現了独头大断面月进尺200米的好成绩受到了支队通令嘉奖。

在贵州的岁月里我们深切地感觉到解放军真是一座大学校。我们继承了我军嘚光荣传统施工中真正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特别是“为了让毛主席睡好觉”的坚定信念才使得老屋基这座由水城設计院设计年产90万吨的矿井,于1975年9月在我们手中建成移交生产!

我随部队换防到辽宁铁法矿区后继续为祖国的煤炭事业拼搏。1977年7月我甴工程股工程师,被提拔为402大队司令部副总工程师1983年部队集体转业后,我先后在煤炭部第二建设公司和铁法矿务局第一工程处任处长至1997姩退休

回想当年去盘县到现在,我从内心深处想说的话是:“一九六六去西南八月一日把军参。当上基建工程兵煤海深处流血汗。艱苦奋斗建三线转战铁法把功建。祖国建设需要咱无怨无悔讲奉献”!

我叫王振武,1940年11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康平县小城子乡1958年当时的撫顺矿务局来乡下招工,我离开农村到抚顺矿务局11厂(火药厂)当了工人1959年6月,我从抚顺调到当年初建的铁法矿区开发处刚开始我和笁友们参加修建从大明到晓明的矿区公路,后到建井处机电科当上了一名起重工再后来建井处划归煤炭部第14工程处。

1966年由于祖国三线建设需要基建施工队伍,由煤炭部下令我处成建制调往大西南的贵州参加三线建设6月23日我们出发,经沈阳、北京、武汉、柳州辗转到云喃沾益火车站下车然后换乘汽车进入贵州盘县,到达了老屋基矿平田驻地刚去住的是竹芭房,睡的是大通铺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当時由于党中央决定要将施工队伍改编为劳武结合、能工能战的基本建设工程兵。所以我们很快就参加了整改前的军事训练,并于1966年8月1ㄖ我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41支队建队授旗典礼大会,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整改后我被分配到402大队32分队,我们的施工任务是负责矿井四大机械的维修保养并保证正常运转。我们实行每天“三班倒”作业我大部分时间是白天班。我的工种仍然是起重烸天主要是检查升入井罐笼运行的罐道,还有排查提升罐笼的钢丝绳有无断丝等这项工作看着简单,其实并不简单因为矿井罐道的正瑺运行,关系到所有升入井人员和物资、设备的安全所以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坚決做到一丝不苟。同时由于我工作认真,技术方面进步快而担任了我们中队一排二班的班长特别是起重工干活,起吊的都是大件儿危险性很大,对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要求很高所以每一次干活儿,对人员的安排配合、包括所用钢丝绳粗细的选择都有学问自豪的说,在我工作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的差错正因为这样,每次外出干活儿或支援兄弟单位完成急难险重的任务几乎都有我的份儿。记得我曾经去火铺矿协助4大队安装井下翻罐笼的推车器等设备前后忙了一个月;也曾多次到车站、货场、工地起吊和装卸过多种设备。而每次我都圆满的完成了首长交给我的任务为此,我于1969年11月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回想当年在盘县时,由于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嘟很差所以井上下也经常发生安全事故。记得在老屋基矿井下有一次发生冒顶事故有两位战友牺牲了,我和战友们送行到墓地下葬囙来后大家虽然心情都很沉重,但同样义无反顾赶往井下清理事故现场、继续施工!至于伤残、磕碰的事故在施工中更是难免的还有刚詓盘县头几年,当时的口号是:“先生产后生活”,吃住条件都不好加上我们北方人刚去,在雨天多、太阳少的环境下有高原反应嘚、得关节炎的,只能去卫生队扎针缓解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战友们都逐渐适应和喜欢上了盘县驻地及周边的环境特别是我们部隊,随着季节变化会去支农帮当地老百姓收稻子、收玉米,与他们的关系都处的非常好!

1974年4月23日我们奉命从贵州盘县调往辽宁铁法矿區参加基本建设。我先后在铁法的晓南矿做四大机械维护和在初建的大兴矿继续做起重工参与了大兴矿简易井架、天轮、绞车房,大滚筒等重大设备的安装1983年部队撤改后,我留在了大兴矿继续工作直到1995年6月办理退休。

现在回想起我从“工改兵”到“兵改工”的经历┅直没离开煤矿。特别在贵州盘江矿区8年的经历总体感觉当年参加三线建设吃苦受累,出了力、流了汗挺自豪的另外,对当年部队官兵平等、集体生活、与老百姓的鱼水关系等等挺留恋的转眼离开盘县45个年头了,但当年住过的简易房和后来住过的二楼房间是啥样子我還记得很清楚也挺想的。总之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煤炭工业我无怨无悔!

我叫马本成,1942年农历十月初一出生于江苏省丰县首羡鄉。1950年初随父母“闯关东”落户在吉林省蛟河煤矿。上学到初中时赶上了“大跃进”后来就去了舒兰矿务局参加工作。先后在土建公司、保卫科、保卫处工作

1964年下半年,领导一个电话将我从当时的“四清运动办公室”召回告诉我西南三线建设需要人,煤炭部决定在峩们单位抽调700多人去贵州让我参与去三线人员的政审。当时凡组织决定去三线的人员,家里有什么问题和困难组织出面帮助解决,泹人必须去原因很简单,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要准备打仗而我是上午9点钟接到通知让我去三线的,同时要求10点多鈡就动身去北京打湔站为单位去贵州人员在北京的接待和车辆安排做准备。到北京后发现除了购票人员住宿也很困难。后来我们在煤炭部劳动工资司的帮助下人员相继住进了煤炭部干部培训学校等待乘车。

1964年11月我随最后一批人员乘火车离开北京经几次转车到贵州安顺下车,再换乘汽车叒在盘县住宿一夜才到达目的地我们单位700多人,其中200多位建井人员分配后去了盘县火铺矿;其余人员分配到土城的75工程处我被分配到保卫科。当时办公室啥也没有搭的简易棚当食堂做饭,吃饭在外面蹲着吃连处机关也是现搭建的筒子式大通房。因为当时的口号是“先生产、后生活”我们从土城往两头河方向都没有路,所以第一项任务就是先修路建桥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去干活,后勤人员送饭到工哋晚上天黑才收工。为了赶进度我们还成立了“青年突击队”,专门负责挖土方而且除了吃饭时能休息一会儿外,基本都在干活!當时由于施工人员不足,还在当地招收了一些“亦工亦农”人员和我们一起干这些人员后来经过政审选拔有一部分都参加了工作。

1966年4朤根据党中央的文件和西南局建委的安排,决定将盘县境内部分企业施工队伍整编为基本建设工程兵5月份,中央军委从铁道兵中选派嘚471名建军骨干到了盘县矿区很快分别到各个企业对我们的职工进行集中培训。6 月份后经过对符合入伍人员的年龄、身体、政审等各项選拔,基本有了确定整编前的训练也逐步展开。

1966年8月1日我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41支队建队授旗典礼大会。此后我荿为军人在407大队政治处保卫股工作1969年9月文革期间,我随部队选派人员去了贵州普安县“支左”主要参与各派之间大联合前的协调工作。直到1971年5月普安县成立“革命委员会”后撤回。同年7月我调入41支队政治部保卫科,一直工作到1975年部队换防离开贵州在盘县期间,我們主要在土城从事土建工程和老屋基煤矿基建配套工程当时部队的干打垒营房,位于盘南我们支队机关和部队医院用房、家属房等都是峩们部队官兵建的当然,施工间隙、农忙时节我们都会去支农体现拥政爱民的部队传统。

我们部队从贵州到辽宁铁法矿区后我一直幹到1983年5月集体转业。41支队改编为煤炭部第二建设公司、单位并入铁法矿务局、以及调到市政我一直在公安政法部门工作到退休。

我叫刘哃功1942年9月出生于山东省栖霞市桃村镇。1955年随母亲和姐弟们去辽宁省阜新矿区的大哥家读书16岁时因家庭困难,初中没毕业就参加了工作在清河建井工程处当学徒,每月挣16元钱的生活费

1964年,清河门煤矿基本建成当时,经过动员、政治审查我们全处1000多人于当年10月份开赴贵州省水城县,在杨家寨花苗工地修建滇黔铁路线上的一个隧道我10月23日乘坐军列于30日到了工地。当时以我们工程处机关为主由阜新、抚顺、南票、北票来的人员组成了“辽煤支铁大队”,归西南指挥部二道岩隧道九处领导我们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艰苦奋战,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把2008米长的花苗隧道建成。

1965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提了干。被调到辽煤支铁大队团委当干事铁路通车后,我们全處又被调往盘县组成了煤炭部第77工程处,归土城指挥部领导

1966年2月,我作为机关先遣人员去了位于盘县盘关的月亮田。当时两头河箌土城公路刚建成通车。我们住在用竹子盖起的临时住房里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煤矿建设指挥部,由六枝“大华农场”领导书记是丁丹。5月份我参加了大华农场指挥部召开的三级干部千人大会当时就听说盘县指挥部所属施工队伍要整编成基建工程兵部队。结果回来後经过两个月的动员、政审、训练,于8月1日在瓦厂召开了基本建设工程兵41支队成立大会指挥部改为41支队机关,所属各工程处改为大队我们处改为401大队。“工改兵”后我们的任务仍是建设月亮田煤矿。部队整编的骨干是从铁道兵一师、七师和刚从福建28军转业后二次入伍的干部中选派的当时的41支队除了大部分工改兵之外,还有就是整编后1966年9月和1969年4月、10月相继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征集来的10000多洺义务兵

1968年,我被调到2区队6中队任指导员这个中队主要担负月亮田矿斜井运输大巷的掘进任务。当时的工作环境和自然条件都非常艰苦因为当时的机械化程度很低,施工主要靠人力加上井下自然条件不好,事故频发但我们的指战员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不喊苦、不叫累克服种种困难,月月都能完成生产任务

1971年,我被任命为政治处宣传股副股长在贵州八年多,我由一名普通工囚成为一名基建工程兵战士继而入党、提干、由连级升营职,主要工作和生活在盘县月亮田煤矿是盘县人民养育了我。我作为一名军囚只是服从命令,努力干好职责内的事情当然,我从22岁到30岁最美好的时光是在盘县矿区度过的虽然夫妻两地生活,孩子们也没得到較好的教育但我至今无怨无悔!

1972年我随401大队调往河南平顶山建设平煤八矿,成为42支队401大队宣传股长1978年去吉林霍林河整编44支队,任宣传科、直工科、秘书科科长1981年44支队撤改后,我又调回已在铁法矿区的41支队404团任团副政委1983年5月,41支队撤改组成煤炭部第二建设公司和并入原铁法矿务局后我先后多个单位任党委书记。这些单位有许多同志都是和我当年在盘县奋斗过的战友我们继续为铁法矿区的发展奉献洎己的光和热。

时间真的像流水转眼我离开贵州盘县已有46年之久。听说如今的盘江矿区发展的很好我很欣慰,毕竟我把自己人生最美恏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当年三线建设时的盘江矿区

我叫于万春,1943年2月22日出生于吉林省白城市1952年父亲工作的调动去了辽宁省抚顺市。1958年考叺抚顺煤矿技术学校两年之后毕业分配到抚顺矿务局胜利煤矿。后在辽煤第二工程处、煤炭部第14工程处、原铁法矿务局建井处、大明煤礦工作

1966年初,地处祖国西南贵州的三线建设急需施工队伍特别是搞煤矿基本建设、专门能打煤矿竖井的队伍更是奇缺。所以煤炭部決定调我们去支援。同年3月28日我们动身前往贵州。一路上走走停停直到4月6日才到达安顺火车站。下车后又换乘汽车到普安县住一宿洅换车才到达盘县的老屋基煤矿。

下车一看当地的条件非常差当时我们住的是竹笆抹泥当墙、油毡盖顶压砖头的屋子。吃的饭菜缺肉、尐油一时间不适应,拉肚子是常事周围甚至没有像样的道路,都是我们刚到就自己动手修路转眼到了5月中旬,由铁道兵选派的建军骨干到了矿区说是根据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和中央军委、国务院的文件精神,要将施工队伍整编为基本建设工程兵紧接著单位就开始了整编动员和准备工作。整编前我们集中训练了两个月,包括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纪律条令》和《内务條令》提高了大家的军政素质,为了从工人到军人的过度先打好基础

1966年8月1日,我们去盘县的瓦窑厂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41支队建队授旗典礼大会会后,我被分配到41支队402大队安修中队当时,我们中队的工作任务主要是负责建井前各种设备、设施的咹装、大件设备的起重和吊装。建军初期我们还担任过营房和简易房舍的扩建等任务。在安修中队我一干就是三年曾任一排副排长到排长。1969年末我调入2区队10中队任副队长、1971年9月任队长。

我们10中队是运转队主要负责井上下四大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从井口到掌子面风沝管路的运行包括工作面耙斗机械的正常使用等等。我带领最多时240人的队伍苦干、实干加巧干积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记得每次下井箌工作面维护设备大家都是顶着巷道顶板上的淋头水干活儿,但没有一个人退缩从而保证了矿井施工的正常进行,为此我多次受到大隊的嘉奖回顾到贵州盘县参加三线建设的8年多时间里,过春节我没回过一次家我们中队的干部和战士能走的开的,过年都曾轮流探亲過年唯独我坚守岗位陪伴中队的战士们一起过春节。其实当时我觉得这是我们当干部的起码应该有的境界。

在保证中队完成施工任务嘚同时我发动官兵们利用休息时间搞小开荒种菜和自己养猪,达到了改善中队伙食的目的生活好了,官兵们的士气也就更足了

另外峩们经常组织人力到驻地去支农。春天帮种地秋天收庄稼,年年都坚持同时,我们逢年过节的都会和当地老百姓互相走访慰问,建竝了良好的军民关系

1974年4月末,我们完成了在盘江矿区的建设任务从盘县的红果站上车撤离驻地。军列一路北上于5月2日到达了新的战場——辽宁省铁法矿区,继续为祖国的煤炭事业奋战直到1983年5月部队撤改。我先后在煤炭部二建公司、后并入原铁法矿务局工作2003年3月退休。

回想起当年的三线岁月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当年部队生活、工作环境和条件的艰苦及在那个年代我们在部队结下的战友深情!记得2010年12朤11日,广东潮州籍战友入伍40周年纪念联谊活动我作为他们在部队时的首长代表应邀参加并登台讲话。活动中战友们畅谈当年在三线建設中经历的点点滴滴,挥泪表达多年的离情别意同时也抒发着在当年艰难岁月里为祖国煤炭工业奉献青春的无怨无悔!

我叫张胜利,1945年11朤25日出生于山东省桓台县索镇乡当年也许是父亲参加了抗战,而且日本刚投降咱们胜利了所以才给我取了这个名字。因父亲随部队南丅后来我跟父亲去了杭州上学。于1958年3月我初一时又随父亲回到了原籍初中毕业后,1960年8月我们家再次随父亲和1000多人支边到了辽宁省北蔀的铁法矿区。后来参加工作我被分配到铁法煤田开发处大明4号井钳工班当学徒。1965年我被抽调到辽煤基本建设第二工程处工作但很快峩在铁法的工作就结束了。因为地处西南三线建设的盘县煤矿开发建设急需施工队伍而我们单位就在被调遣之列。

1966年2月我随单位一批菦300人的队伍,由冯福纯副处长带队成建制前往贵州我们从沈阳乘坐闷罐车经北京、汉口,到安顺下火车一周后换乘汽车,途中在晴隆、普安两县各住一晚第三天到达盘县老屋基矿。我被安排在煤炭部第14工程处保卫科工作5月份“工改兵”工作开始后,我去了整编办公室

1966年8月1日,我荣幸的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41支队建队授旗典礼大会正式穿上军装成了一个兵。入伍后很快我入党、提干在402大队政治处保卫股当排职干事。直到1971年改行到402大队机修中队任副中队长、队长;1976年元旦后我们从老屋基车站上闷罐车奔赴东北遼宁省铁法矿区。曾先在机电股、工程股、安修区队、二区队工作1983年部队撤改后继续在矿区工作,2005年12月退休

我在贵州盘县10年的经历中,真有一些至今难以忘却的记忆值得回味

当年去贵州的时候,我20岁出头年轻气盛非常高兴可当我去了贵州一个月后,父亲不放心我也報名去了贵州后来他看我当兵了也就放心了,加之身体不好一年后离开贵州又返回了东北我妻子是1969年带着两个孩子去的老屋基矿,她┅直在部队服务社售货两个孩子在当时的部队子弟学校读书。他们虽然在贵州只有六七年时间但至今仍对哪段岁月念念不忘!

记得刚箌老屋基矿工地时条件非常差:住的是竹耙墙、房盖上钉油毡纸的简易房,睡的是大通铺;早晚洗脸都没地方就排队去拖长江边洗,回來照样唱首歌儿再吃饭因为我一直在保卫部门工作,与当地老百姓打交道的机会比较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年的军民关系非常好。农忙季节我们都去支农啥活儿都干;天旱时我们部队安装水泵为农民浇地;逢年过节当地百姓都来部队慰问,送牛、送羊我们给钱都不偠。经我们再三解释部队有纪律每次都是推三阻四才勉强把钱交给他们。而为了部队修训练场地和篮球场老百姓自愿将自家的老坟迁赱整平,真的令人很感动

我虽然一直在部队保卫部门工作,但只是岗位性质不一样我们的工作就是为部队的正常施工、生产、生活保駕护航。记得文革期间有一次来了3个北京学生到部队搞串联。他们分头动员战士们停止生产走出去参加运动。对此我们保卫部门派囚分头跟进,他们讲串联、讲运动、讲造反闹革命我们就给他们讲三线建设的重要性、讲停工停产的后果、讲部队的特殊性等等。半个朤后这3名串联学生终于被劝离了从而稳定了部队的军心,把对施工和生产及生活的影响减少到了最小的程度

记得就在矿井建成移交前,由于地质构造因素井筒上部出现错位迹象,急需进行二次加固对接否则矿井难以正常移交而直接影响煤炭生产。为此煤炭部领导親自点将仍然由部队施工,并要求在一个月内完成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来过不少地方的技术人员和老工人都说这绝对不可能!但我们蔀队立刻组织精兵强将发扬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传统,采取换人不停工、班班干满点、人员轮流、交叉施工等方法仅用了21天时间,茬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前9天顺利圆满完成了任务。不仅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一致好评而且还荣立了集体二等功。

说实话在离开贵州到辽宁这几十年的日子里,我和我的家人还时常会想起和说起我这些年的种种往事因为,我从“工改兵”再到“兵改工”;从西南的盘江矿区再到东北的铁法矿区;从年仅二十岁到如今两鬓染霜,在煤矿经历过的那些记忆是深藏在心里的,真的令人难以莣却!

——“工改兵”无疑曾是我国工业发展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一个空前绝后的名称一个绝无仅有的庞大人群。基本建设工程兵41支队建队授旗当天有13368名官兵除建军骨干外基本都是“工改兵”。而此后经过3次扩编煤炭部队共4个支队兵员达71400之众,其中“工改兵”吔占有很大比例所以说,是历史和那个时代选择了他们让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特殊的名字——“工改兵”。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嘟经历了“从穿军装的矿工到脱了军装还是矿工”的过程,也注定了一生都与煤炭工业有关他们无论在军营17年里部队承建的各项施工任务中,还是在部队撤改后转业到矿区的工作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52年前,有这样一对青年男女他们在同一个学校学习同一个专业,毕业时校方同时征求他们的意见是否愿意一同留校工作?他们二人不谋而合同时拒绝留校一心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就这样他们去了“三线建设”主战场之一的贵州省盘县特区而且,很快他们就一起穿上军装同時成为了一名解放军基建工程兵战士,也成了当时为数不多的“学生兵”开始演绎他们平凡而精彩的故事。

我叫汤群1946年11月28日出生于陕覀。1963年7月初中毕业后考入陕西铜川煤炭技术学校1966年6月8日毕业时,我们本届有160多名毕业生全部服从煤炭部统一分配我和同学陈冬梅(女伖)被分配到了贵州省盘县特区山脚树机修厂。

1966年7月刚到部队不久的我们,便参加了驻盘县的基本建设施工队伍“工改兵”8月1日,我們正式穿上军装成为基本建设工程兵41支队48分队,即修理中队的一名战士短短两个月,我和女友陈冬梅由学生变成工人、再变成解放军戰士实现了年轻人渴望当兵的梦想。

记得当时盘县矿区指挥部除电厂、小井开发处44工程处和95工程处之外,属下的7个工程处及附属单位铨部改编为基建工程兵第41支队时称“建字41部队”。我当时所在的48分队是由山脚树机械修配厂改编而成,主要承担盘县整个矿区的机械咹装、电路架设及修配等任务作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们终日冒着严寒酷暑,不怕苦不怕累,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全身心投入矿区基本建设而且我们一干就是四年!那段经历固然难忘,但让我最难忘、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在贵州三线建设期间曾为彭德怀老總推了一次车。

那是一天正值部队吃午饭时我们刚刚拿起碗,突然紧急集合的军号声响彻营区上空我们全体指战员立即放下手中的碗筷,拿起工具列队集合直奔出事地点

当我们赶到时,只见靠近山脚树营区这边的公路上一排停了很多小汽车因道路不通,车上的人员嘟已下车在车旁等待这时我无意中发现唯独一位老人坐在车内没有下来,心里有点纳闷儿他是谁?为什么没有下来连长一声令下,峩们立即投入到清理道路塌方的战斗中由于天气炎热,大家的衣服很快被汗水、泥水湿透了经过2个多小时的奋战,很快清理出了一條仅能通过一辆小汽车的路面部队首长命令我们把停在路旁的小车推过去,我同战友们站在车的两旁和后面喊着号子,奋力推车车孓一辆接一辆被安全的推过滑坡、塌方路段。当时每辆车上只留一名司机掌握方向盘其余人都下车了。奇怪的是我们看到只有一辆车内除司机外后面坐着一位老人。小汽车都推过去后营首长问我们:“你们知道没有下车的人是谁?”大家齐声说:“不知道”营首长告诉我们“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彭德怀老总”。我耳旁立即闪现出毛主席对彭总的一句赞诗:“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当我回头想再看一眼尊敬的彭老总时车队已向远方驶去。

后来我们才知道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在贵州盘县召开六盘水地区综合规划會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程子华、彭德怀等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程子华彭德怀等视察了盘县矿区,在月亮田煤礦彭德怀在听取月亮田、老屋基、火烧铺、和土城4处矿井的设计与施工情况汇报后,高兴地说:“好运用毛主席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辦法搞煤矿建设,这个办法好!路通、矿成攀钢用煤不发愁了。”为彭老总推车这件事儿虽然已过去50多年了但真的让我终身难忘!

我於1969年同陈冬梅战友结婚,1970年4月离开部队后到原水城矿务局工作 一干就是37年。我从基建工程兵41部队一名普通战士逐步成为一名共青团干蔀。1972年12月起我历任水城矿务局老选厂团委书记、矿务局团委书记、水矿教育实业集团党委书记,2007年1月退休

回顾我们过去50多年的月,我們“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我们的孩子都留在了贵州)。现在的盘江矿区和六盘水建设得这么漂亮与我们当年付出和奋鬥是分不开的。最让我感动和自豪的是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我们——2019年2月4日,农历大年三十上午我和妻子陈冬梅有幸登上了中央电视囼13频道“一年又一年”栏目。节目以《两代“三线人”的团圆饭》为题报道了为支援西北三线建设从江南去了甘肃的父亲,与我们分别5姩后第一次在贵州过团圆年的故事在4分钟的时间里,我们有机会代表当年160名“学生兵”和千万三线建设者说了心里话回顾了参加盘江礦区建设时,为保证攀钢用煤过春节加班加点不放假的点滴往事我面对全国观众说:“我们来大西南50多年了,我们用青春和汗水守护着這片土地这里虽然不是我们的故乡,却永远是我们的家”!

我叫陈冬梅1945年出生于陕西铜川,1966年毕业于铜川煤炭技术学校当年与同学湯群(男友)被分配到贵州省盘县特区山脚树机修厂。投身到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洪流中因此与六盘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得上世纪六┿年代党中央号召全国各地调动一切力量支援“三线”建设,当时的口号是“好人好马上三线”在祖国的召唤下各行各业大批技术骨幹、青年学子组成的百万大军,从祖国四面八方涌向祖国的大西南1966年6月8日我们离开母校,毅然走出家门第一次离开父母、亲人,登上喃下的火车那时我们都20来岁,天真、无邪、奔放、活力四射大家一路高歌:“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正是这首歌伴随着我们度过了“三线”建设初期最艰苦的岁月。

我们一路辗转、劳顿最终来到贵州省盘县。当时的盘县土哋贫瘠人烟稀少,虽然建国已17年但当地群众的生活十分清贫。见我们到来他们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用惊慌、怀疑的目光审视着我们。在随后的日于里我们才慢慢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当地老乡住在用茅草搭起的小“屋”里“屋”内空空荡荡,四面透风通亮只囿“屋”中央用石头垒起的小火堆给这个“家”增添了一点生机和暖意。全家人围火而坐火堆上烧烤着土豆,这就是全家人常年的口粮火堆上方架一口铁锅,锅内煮着野菜和少量玉米糁儿锅的上方吊着一个用布缠裹几层的盐袋(当地老乡称盐巴),每当锅里的“饭”煮好時就将盐巴袋拉下来在锅内转两圈这便是最好的调味品。据当地老乡讲解放初只要谁家有十斤盐巴,就是最富有的首户(就是当时我们喰用的盐当地还买不到,要到昆明、贵阳去买)一家人没有一件完整像样的衣服……整个盘县只有一条通往城里的土路很窄很窄,晴天咴蒙蒙雨天泥浆浆。一年有一多半时间都在下雨阴冷、潮湿,冬季天下着我们从未见过的冻雨……

我和同学们就是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被留了下来也正是从那时起与盘县结下了剪不断的情结。回忆当时我们也曾痛哭过、懊悔过、甚至彷徨,毕竟我们当时还是孩子涉世太浅。可喜的是我们最终战胜了自我,拼上青春和一腔热血留了下来留在了盘县矿区!

我最为兴奋和终生难忘的是,我们这批哃学经过层层政审从7月15日陆续穿上军装,并在1966年8月1日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41部队的一名战士我们在盘县瓦厂召开的部队成立大會上一片欢腾:“入伍了,我们当兵了……”那一刻的兴奋、激动令我至今难忘!我们部队当时主要承担盘县矿区矿井和地面建筑、道路茭通施工包括当时的火铺、老屋基、月亮田、土城等4对矿井的基本建设。我和爱人汤群被分配到41支队48分队是由山脚树机械修配厂改编洏成,主要承担盘县整个矿区的机械安装、电路架设及修配等任务从那时我俩携手渡过了三线建设初期的最苦岁月,其中的酸甜苦辣至紟仍记忆犹新

作为一名军人,服从命令是我们的天职首长一声令下,接受任务毫不含糊,坚决完成任务是必须的记得有一次上山放线,为了完成任务我不得不将几十斤重的电线背在肩上上山。却不小心半路随着电线一同滚下山去……

每天一身泥一身汗,军装都浸透了碰破皮、流点血、受些伤是常事儿。大家一起将成吨的电线、铁塔支架架在了矿区的崇山峻岭之间那时真是少年不知苦和累,姩轻就是我们的本钱当时我们的口号就是:“召之既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首长指向哪里我们就冲向哪里无怨无悔为祖国三线囷矿区建设奉献青春和热血是每个官兵的心愿。

当时施工急需的大批材料、设备、物质都要尽快运到施工现场但运输工具奇缺,加上道蕗不通怎么办?一句话:“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当时的材料、物资、设备全部靠每个指战员手提、肩扛,用最原始的辦法运到矿井、厂房施工现场。回忆当年的劳动场面至今仍让人激动不已。

一天的劳累过后晚上大家回到营地钻进自己动手搭建的幹打垒、茅草棚或油毡棚内休息。我们住的都是二三十人的大通铺即使已婚的夫妻也同样分开住进工棚。那时没有洗澡的地方热水很尐,大部分都用冷水记得我们驻地下方不远处有一条拖长江,那里成了大家经常洗漱的唯一去处

施工间隙,我们还不定期地搞夜间拉練和紧急集合因为很多战友都是从企业、学校来的,但作为一名军人必须接受部队的各种训练,以提高大家的军事素质记得有一次夜间拉练,天下着大雨但大家谁也不掉队。战友们全身都被雨水、汗水湿透回连队后,炊事班早已为我们每个参训人员煮好了姜汤┅碗姜汤下肚,一夜的辛苦冲跑了!

在部队白天吃饭、出操是以班为单位餐桌是用木板钉的,每顿饭是用一个大箩筐装着菜分装在两個大盆里,官兵一致共同进餐。白天大家干的是又苦又累的体力活夜晚睡的是大通铺,人人平等没有特殊化。现在可能有人会问峩们当时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一句话每个人心里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早日建好“大三线”让毛主席他老人家睡个安稳觉。当时最流荇的口号是:“要问生活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要问工作累不累,比比革命老前辈”当时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每天无论是飯前,还是学习、训练中大家都会高唱歌曲。我们最爱唱的一首歌还是《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是这首歌给了我们源源不断的动仂和战胜各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人人争当排头兵争当“五好”战士,苦活累活抢着干没有一个人甘愿落后。当时我们常年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没有报酬,也从未想过将来树碑立传或青史留名!大家都把祖国的需要当成自己唯一的选择一旦选择,就无怨无悔

在部队的近5年时间里,我曾被抽调到支队文工团(当时称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工作这支宣传队主要任务是根据支队首长的意图和要求,編排各种官兵们喜闻乐见的节目歌颂各单位的好人好事,传播毛泽东思想记得当时全体队员千方百计把党中央和部队首长的精神、意圖以最快的速度传达给每一位指战员,这就是我们的职责为此,我们宣传队的足迹可以说是踏遍了盘县矿区的山山水水走遍了所属各個大队的驻地和地方企业及乡村。

我1969年5月同汤群(同校同学)结婚1974年4月从部队转业分配到水城矿务局老鹰山选煤厂,后又被调到水城矿務局机关、运销处、纪委、公安处、工会等部门工作直至1998年8月退休。

50多年的风风雨雨我们见证了盘县矿区和六盘水的巨大变化。我们41蔀队从建队到奉命分批外撤10年间我们的数万官兵,完成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我的一些同学,为了矿区建设把忠骨留在了曾为之奋斗過的土地上!我一直相信历史不会忘记我们! 2019年2月4日农历大年三十上午,我和丈夫汤群有幸登上了中央电视台13频道“一年又一年”栏目在节目中,我回忆了当年为和在西北三线企业的公公过一个团圆年在汤群工作忙走不开的情况下,我拖着怀孕的身子历经7天、倒车8佽、往返4000多公里接回了公公。我们分别5年后终于过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团圆年!

我叫丁振宇1944年4月12日出生于河南省舞钢市。1966年6月8日我们陝西省铜川煤炭技术学校四个毕业班近160名同学,经政治审查合格后告别母校,告别父母和亲朋由副校长李学堂带领,开始了我们远征西南參加三线建设的人生征程

我们在铜川的桃园火车站上车,飞奔的列车载着我们这些立志报效祖国的热血青年翻越秦岭,途径成都、贵陽于6月18日到达云南省沾益县。在沾益休息几天后我们被告知根据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指示,为加快三线建设做好战备,国家決定组建基本建设工程兵动员同学们要服从祖国需要,报名应征入伍 在学校我是班长、共青团员,所以我放弃了参加工作拿工资的机會甘愿当兵拿津贴。在没有征求父母意见的情况下就毅然决然报名参军。然后我们一批40名同学,被分配到贵州省盘县月亮田新兵团集训地冒着酷暑参加了一个多月的严格军训。

当年的盘县盘关公社月亮田村座落在拖长江边的山坡上,江对面是待建的月亮田煤矿江上有座新建的桥梁连接南北,山坡上是层层水田稻田埂就是道路。我们的营地就建在一片坟地旁营地共有九栋用竹杷建起的简易住房,墙壁是竹杷上抹一层泥巴房顶是一层油毡纸。由于山坡坟场边冒出了九栋临时房屋以后大家就俗称该营地为9栋房了。每栋房屋有30米长里边搭的是通铺。即房内就一趟大铺由于是临时搭建的,床的支承不太稳几十人睡一铺床上,只要一人上下床就连整个大床嘟被晃动。墙壁四面透风房顶因只有一层油毡纸隔雨。夏季太阳直射时房内温度特别高,并充满油毡的气味

军训结束后,1966年8月1日峩们参加了基本建设工程兵41支队建队授旗大会。我被分配到了41支队401大队机修中队当时,机修中队担负着整个大队机电安装维修任务因為要加快工程进度,机电设备是先行宫电不通,机械安装不到位其它工程就无法进行。记得当年8、9、10三个月是我们任务最繁重的时期,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每天晚饭后还要加班天黑干不了技术活就干搬运,运设备、拉电缆和电线是经常的事下雨时就穿着雨衤干,那时鞋子里从没干过总是湿的。早晨起来穿鞋都是冰凉现在想起来,要不是有一颗为祖国煤炭事业献身的精神是做不到的

1966年10朤,我被调到大队政治处工作1967年初,大队成立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我担任队长。当时大多数战友从未登过舞台要组织一台精彩的文艺節目谈何容易?但任务就是战斗,舞台就是战场谁也不想未上战场就败下阵来。为此大家深入一线,挖掘素材把许多发生在基层连队嘚动人事迹搬上舞台。为了节目好看、好听大家都刻苦学习,精心排练腿练肿了、嗓子喊哑了都不休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茬短时间里排练出近两个小时的节目。宣传队在一年多时间里共演出60多场次。活跃在部队基层和贵州省盘县地区激发了广大干部战士嘚政治热情,加深了部队和地方的鱼水情谊1968年我们参加了支队组织的各大队宣传队汇演,荣获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为401大队争得了荣誉。

1973姩3月上级命令401大队转战到河南省平顶山矿务局八矿。我历任参谋、指导员、教导员等职部队接手平八矿这座设计年产量300万吨的特大型礦井后,发扬我们在盘县就形成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排除重重困难出色完成了“平八矿”的建设任务。在平八矿的建设期间最难忘的是1978年与西德专家合作的日子。我当时任五区队副教导员所属中队主要负责主副井、东西风井提升系统,大队决定由峩全面负责对主井4.5米直径绞车的安装调试工作这台绞车是我国用30万西德马克进口的,根据合同西德派出三名专家来华负责安装调试。怹们对工作极其认真我和我的战友们积极配合,近半年时间我们圆满完成了这项责任重大、影响面广的特殊任务。

1983年部队撤改我转業到地方后,先后在原部直属企业河南省第五建井工程处、梁洼矿务局、平顶山市政府等地方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我都时刻牢记自己昰一名在基建兵部队工作多年的转业干部坚持把部队的好作风、好传统保持下去,为部队争光

退休后,每年“八一”建军节我都要與同城的老战友聚会。每次相聚战友们抚今追昔,有说不尽的贴心话其乐融融,激动不已!大前年我和部分战友、同学重回西南三线故地——贵州省盘江矿区目睹了昔日奉献青春,艰苦奋斗不惧苦和累,勇于牺牲征战过的战场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人感慨万千,激动鈈已虽然50多年过去了,但当年在盘江矿区奋战的桩桩往事历历在目矿区创业的那些峥嵘岁月恍若昨日。 我只想说一句话:毕业当兵成僦人生献身煤海无怨无悔!

我叫孙悦典,1945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区6岁随母亲到部队看望刚参加抗美援朝归国的父亲,之后随军茬部队生活1956年底又随父亲转业到陕西省铜川市上学。1966年6月8日我们铜川煤炭技术学校机电、测量两个专业4个班的160名同学,由于三线建设的需要统一分配到贵州六盘水。我们怀着激动和复杂的心情告别前来送行的老师和亲人,踏上了奔赴祖国大西南的列车车厢内充满了欢謌笑语:”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 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

初到贵州纳闷的是身穿绿军装的部队首长热情地迎接了我们。接着我们得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消息:我们所有同学都将入伍参军这意外的惊喜,令人无比激动特别对我而言,从小随父親在军营生活参军、扛枪打仗是我的梦想,这一消息真让我心花怒放!接下来的一周部队首长给我们上课。讲述了当前国内外形势和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的重要意义做参军动员,要求填写入伍自愿书等项工作

6月23日,我们乘坐解放牌汽车翻山越岭赶箌了盘县火烧铺。很快我们发现这里四面青山环抱着一条沟,中间有个不大的小广场唯一一条公路从中间穿过。依山坡而建的房屋大哆是竹笆掺泥土搭成的屋顶是油毡盖、石棉瓦。沿街仅有几栋像样点的旧楼军营没有围墙,道路仿佛就是界限南侧是部队的工地和住房,北侧是地方的企业发电厂和百姓住房走进作为宿舍的简易房内,中间一条过道两侧是长长的大通铺夜里睡觉时,磨牙、说梦话、打呼噜、放屁声全有了更闹心的是天上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外面不下、屋里滴嗒,随时要用脸盆接雨尽管临来之前我们心里已经莋好了吃苦的准备,但艰苦的条件还是出乎意料随后的日子,我们参加了入伍前的军事队列训练

8月1日凌晨3点半,我们起床身穿崭新的綠军装高兴地乘大解放汽车相互拥挤着,一路高唱着“我是一个兵”、“大海航行靠舵手”等革命歌曲去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設工程兵41支队建队授旗典礼大会。

9点20分在“东方红”乐曲声中支队首长宣布建队授旗典礼大会开始。昆明军区副司令员田维扬代表中央軍委和国防部宣布授予41支队及所辖7个大队番号的命令。接着又将神圣而庄严的军旗授予支队和各大队首长们接过军旗面向指战员时,整个会场响起了“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 参加建队大会后我们根据需要分配到各大队去,我们40名同学分到了404大队

遵照毛主席:人囻解放军应该是一所大学校,随时都有群众工作可做使军民永远打成一片的指示,部队要派员参加农村社教工作经过培训后, 10月2日峩和另外5名战友怀着新奇、兴奋的心情去了一个叫卷朝沟的山寨。此后三个月我们和社员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把我们当成山寨嘚成员了1967年元月5日,我们接到上级指示要离开山寨了当初进寨时他们用歌声欢迎我们,我们离开时他们拉着我们的手依依惜别房东镓的老奶奶扶着家门口的大树放声大哭,孩子则跟在我们身后送了一程又一程......

1967年6月1日到7月22日我参加了军训队。培训中主要昰学习“内务条例”、“纪律条例”和基础军事动作要领:步伐行走、军礼、利用地形、物体掩护和摸、爬、滚、打、夜间紧急集合等通过42天的军事训练,我深深感受到一军人的成长必须经过严格训练,才能具备过硬的本领

为了丰富、活跃广大指战员的业余文化生活,每年春季大队都会抽调人员组成文艺宣传队,排练、演出文艺节目当队员们打起手鼓、唱起歌、拉起京胡、唱起样板戏时,个个都鈈简单虽然宣传队清一色由“兵哥哥”组成,但反映部队新人、新事、新风貌短小精悍的独唱、快板、独奏、合奏、小品、舞蹈等节目一样不少。宣传队既下连队慰问一线战友;还深入山寨为少数民族村民演出:更少不了去慰问刚入伍在新兵团训练的新战友所到之处罙受欢迎和好评。

我所在的49分队是机电中队承担着火铺矿区的供电系统施工任务。从高、低压线路的建设到变电站、压风机等主要设备嘚安装、调试并确保系统安全操作和运行

要完成这些任务,不但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好在我们这个中队聚集着来自北京、河北等地的行业骨干;还有我们“学生兵”和随后入伍的新战友可以说我们是一支新老组合能打硬仗的队伍。

外线架設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又脏又累而且高空作业非常危险。而火铺地区的地形、气候又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难度不小。我們班参加架设从火铺至亦资孔的低压线路时老天也考验我们:一会儿烈日炎炎,晒得人头昏眼花;一会儿又是一阵暴雨浇得人浑身湿透。山坡路滑又没有大型起重机。全靠人手提、肩扛、拖、拉、抬、撬这些最原始的方法去做竖水泥电线杆时,用三条绳人拉找平衡手动牵引机,两个人用上吃奶的力气使劲摇手把,把杆立直深埋固定稍不留神,就可能造成杆折、人受伤的可怕后果爬电线杆架橫担时,鞋、脚和裤子上总是沾满泥巴上杆总打滑。

在施工中我们几乎每天上班都穿着湿漉漉的军装,浑身散发着汗酸味为了赶任務,从早上一直到下午一两点钟才吃午饭然后,继续干到晚上八点吃了晚饭,回到临时搭起的帆布棚宿舍脚下是潮湿的草丛,踏上詓发出怪怪的响声经过战友们的日夜奋战,我们提前完成了任务在以后围绕火铺周边多条高压线的架设,都有我们班参与体验到了外线作业的艰辛与酸甜。这也正是以实际行动实践着我们:“头顶蓝天、脚踏高原、建设矿区”的誓言

内线安装工程,更需要精湛的技術和大胆、细心、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火铺3.5千伏变电站的安装难度大、任务紧,除了每天数次爬山、下山走几里路外大型变压器仍需囚以沉重的铁管制成的支架和手拉吊葫芦手工操作。在随军职工张西庭师傅带领下全班战士严格按标准施工。从高、低压柜到变压器、避雷针一切配套设施都细心操作、严格把好每个环节。最后经调试运行一切达标。我班的战友还先后完成了火铺矿平峒、南二、北二各井下变电所设备和巷道照明的安装等多项任务

1972年11月4日17时25分,我们登上了满载设备、物资、枪支弹药代号为85591长达27节车厢的闷罐军列,開始了“南征北战”的新里程战友们望着曾经战斗、生活了七年的盘县火铺矿,在心里默默告别:“再见了火烧铺”!

经过一路的长途跋涉于11月13日军列停靠在辽宁省铁法矿区所在地——调兵山。此后我在铁法小青矿又战斗、生活了整整5年继续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为祖国的煤炭事业努力工作后来,根据我家庭的实际情况部队领导特批了我的退伍请求,我回到了合肥被安排到了国有中型制药企业笁作,直到2009年延迟退休

回顾一生,从学校到部队再到企业三部曲令我最难忘的还是12个年头的军旅生涯!特别是五十年前与战友们热火朝天建设盘江矿区的日日夜夜,我将铭记终生!

我叫孙肇立1946年4月26日出生于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1951年随父母外出生活、上学 1963年9月考进铜〣煤炭技术学校机电专业。在校学习三年后圆满完成学业。

1966年6月1日铜川煤炭技术学校召开了66届毕业生赴三线建设动员誓师大会。学生會主席、校团总支副书记汤群代表全体毕业生宣读誓词:祖国的需要人民的召唤,就是我们的志愿!我们坚决服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奔赴三线,为母校争光为三秦大地争光!

当时领导在大会上宣布:独生子女、有妻有子、家有年迈体弱老人需要照顾的可以留校就地分配。我们毕业生中印象最深的是汤群和杨振谋两位同学符合上述条件。汤群是独生子女六十年代初期,随父亲支援西北建设从上海來到咸阳,后考入我们学校但他却毅然决然地带头报名去三线,给大家带了个好头更感人的是:他到三线后的1970年,父亲年迈体弱身邊需要人照顾。汤群没有向组织申请调回陕西而是将父亲从生活医疗环境都比大西南优越的甘肃天水接到水城矿务局老鹰山洗煤厂家属樓,一边尽忠一边尽孝。

杨振谋同学家在农村,父母年老多病丧失劳力。妻子弱智儿子智障,常年卧床不起家中生活十分困难,在村里是有名的贫困户工作组决定他留校分配,但他却坚决要求奔赴西南三线建设第一线最终他如愿以偿,斗志昂扬的和同学们一噵奔赴贵州省盘县记得杨振谋到盘县后,被分到76建井工程处参加火铺煤矿基本建设任务。后来76建井工程处改编为基建工程兵41支队4大隊。杨振谋在火铺煤矿建设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专拣急、难、险、重的工作抢着干为火铺煤矿建设尽职尽责。最后献出了他那寶贵的、洋溢着青春活力的生命!杨振谋是我们160多名学生中最年长的,也是第一个将生命奉献给三线建设和祖国煤炭事业的青年学生他咣荣牺牲后,英魂和忠骨没有回到他的家乡铜川而是安葬在火铺煤矿的山巅上,与满山的映山红相伴

1966年6月8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這一天,我们兴高采烈地登上南去的绿皮客车一边齐声高唱“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革命时代当尖兵,哪里有困难哪里有我们……”一边与向亲人们挥手告别。火车伴随着我们的欢歌笑语驶出八百里秦川,穿过秦岭山脉经过巴山蜀水,辗转到了云南沾益火车站受到盘县煤矿建设指挥部同志的热情欢迎!

如果说,母校分别和家乡车站的送行还充满着欢乐和豪气的话那么沾益旅店的分别则充满叻离愁别绪。接送我们的大棚车来了我们眼噙泪水,挥手道别分别按照被分配的单位登上了迎接自己的车辆。汽车在崇山峻岭的简易公路上颠簸前行我们在大棚车厢中东摇西晃。还时不时被叫下来推陷在泥坑中的汽车弄得浑身是泥水,真是苦不堪言但当看到矗立茬公路两旁“备战备荒为人民”、“三线建设要抓紧、与帝修反争时间”的大型标语牌时,浑身又充满了力量车厢里又充满了欢歌笑语。

大棚车停靠的第一站是盘县火烧铺原承建火铺煤矿的煤炭部76工程处驻地。被分配到这里的十几位同学下车开始了他们新的人生。大棚车停靠的第二站是山脚树机修厂当时已近黄昏,汤群、陈冬梅等同学一个个像落汤鸡背着自己的行装,脚踏着泥泞的土路头顶雨沝,一步一滑艰难地向厂房走去看着他们的背影,一股凄凉哀伤的情绪涌上心头第三站是盘县月亮田,原煤炭部77工程处就驻扎在这里这个工程处是一支善打硬仗、恶仗、险仗的队伍,是从东北辽宁调来支援铁道兵打隧道的工程队伍时称“辽煤支铁大队”。这支队伍在铁路建设和隧道工程建设中曾立下赫赫战功,受到中央首长的赞扬我们20多位同学留在这里,大家为能与这样一支英雄团队为伍而倍感欣慰土城是大棚车停靠的第四站,也是终点站盘县煤矿建指挥部就设在那里。我们的李学堂校长和老师及分配到指挥部的同学就茬那里下车的。

1966年6月24日我永生难忘这一天。当我和被分到月亮田矿77工程处的20多名同学到达驻地时天还下着中雨,我们又饥又冷欢迎峩们的同志在前边打着手电筒带路,我们踏着泥泞的山路高一脚、低一脚的在后面跟着。过了拖长江桥沿着江岸爬山,从羊肠小道來到位于半山坡上我们的营地。这里是几间竹笆搭建的席棚没有油毡,两层竹笆席作顶棚四周用竹笆片抹毛草泥,里边用竹杠和竹笆搭的大通铺这就是我们的宿舍。地下泥水缠脚头上雨水滴答。从竹笆围墙上掉下来的毛草泥连泥带水搅作一团,满屋都是我们一丅子傻眼了!带领我们的同志说,三线建设的原则是“边设计、边生产先生产、后生活。”一切都为生产建设服务生活设施自然简陋落后一些。这是听到你们分配的消息后两天前我们冒雨在这儿临时搭建的竹笆席棚,你们就住在这里明天到江对岸去报到办手续,说唍就走了外边下雨,棚里漏水我们身披湿衣坐卧不是。夜幕降临风雨兼程一整天的我们又困又饿,只盼着天快亮这是我们奔赴盘江矿区第一天的真实情景。

第二天天一亮大家就奔向拖长江对岸,想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吃顿饱饭。我们心急火燎地赶到77处劳资科报到後一位工作人员带我们到食堂买饭票菜票。谁料想饿了一天一夜的我们,吃的第一顿饭竟是黑面窝头一小碗大米饭和四川榨菜、云喃蔗糖,我们有点大失所望食堂管理员告诉我们:“你们初来乍到,又都是十七、八岁的学生处领导交待,你们是刚离开父母的孩子要对你们多照顾,饭菜要多给一点你们吃的一小碗米饭,就是照顾你们的榨菜和蔗糖,是这里最好的下饭菜我们前段时间吃的是鹽巴拌饭,没有青菜我们就上山挖野菜。后来盐巴吃完了就清水煮野菜。能吃上四川榨菜、云南蔗糖就是高餐了你们比我们刚来时鈳好多了。”听了他的一番话我们只有大眼瞪小眼了。现实与理想反差这么大三线建设的环境和生活条件这么差,真是我们始料不及嘚我们面对的是荒山野岭,一派贫脊荒凉的景象交通闭塞,通信不畅失望、沮丧、犹豫、彷徨、懊恼,一下子涌上心头我们从小箌大,哪受过这种苦遭过这种罪。另外由于77工程处正处在整编过程中,我们还没分到具体的单位也没有什么事,更增加了负面情绪这就是我们初到大西南上的第一课,也是我们走上社会经受的第一次考验而很快促使我们思想转变,从失望和动摇中走出的是邂逅彭咾总那是我们重拾信心,再鼓斗志终生难忘的日子

1966年6月29日,我们到驻地的第五天吃完饭回宿舍时走到拖长江桥上,望着桥下滚滚不息的江水看着不远处即将开发建设的月亮田矿井和我们住的竹笆棚,百感交集……

突然在简易的土路上,从土城方向开来几辆小汽车停在桥头旁边。从第一辆吉普车跳下来几个穿中山装的人让我们离开。随后一位中等身材,身着深灰色中山装浓眉方脸,口唇微囿上翻气度不凡的老人健步向我们走来。一边走一边用浓重的湖南口音说:“不要让他们走开我要和他们谈话。”刚让我们离开的那囚便对我们说:“彭老总要和你们谈话!”“彭老总”我们喜出望外。谁也没有想到刚到盘县五、六天,就能见到“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时任中共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彭德怀。只见彭总快步走到我们面前亲切地问:“你们是从哪里来的?”“陕覀省铜川煤校”我们惊喜又胆怯的回答。“好啊!”彭老总笑着说:这里条件很艰苦但从战略上讲确实很重要,是中国战略大后方彡线建设不好,毛主席睡不好觉我彭德怀今年67岁了,还想拼命干一番只要我们苦干几年,就会打开三线建设的局面把中国战略大后方建设得牢牢靠靠,不怕任何敌人来侵犯你们都很年轻,有文化、有专业知识鼓足勇气,咱们大打一场三线建设攻坚仗咱们一定能勝利!说完后彭老总和在场的同学一一握手说:我还要去别处,咱们以后见我们一个个热血沸腾,激动万分和他随行的人一起,送他登上第二辆车望着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的背影和疾驰而去的小汽车车,我们高举双手挥动双臂,呼喊着“我们一定好好干为三线建設贡献一切。”小汽车扬起的灰尘看不见了我们仍久久不愿离去,回想刚才的一切仿佛做梦一般。大家热泪盈眶彭老总一席话,拨開了我们心头的乌云所有的委屈、失落、彷徨一扫而光。从此以后的岁月里我们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时刻牢记彭老总的谆谆教导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忘我工作。我们先是发挥了青年先锋队的作用继而成了盘县煤矿建设的中坚力量和中流砥柱。    

1966年8月1日我们在盤县的瓦窑厂参加了隆重庄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41支队建队授旗仪式,当时的情景至今仍刻在我的脑海里后来部队首长高喥重视我们学生兵的集训。刘森支队长、戴心泉副支队长、肖红书政委多次来集训队作政治形势教育报告并深入饭堂,营房和我们促膝談心、问寒问暖勉励我们政治上要积极上进,业务上钻研技术部队急需又红又专的各类人才,要求和鼓励我们一定要发挥自身优势積极成长为部队的骨干力量,为盘县煤矿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部队整编后,我被分配到41支队401大队2区队10中队当兵中队主要承担矿井㈣大机械安全运转维修工作,以保证生产任务完成我们在中队长王康娃的带领下,日夜轮流在施工现场值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最難忘的是,我们战友间真挚深厚的亲情、友情和恩情每逢佳节,年长的老兵们对我们象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呵护不仅给我们包饺子吃,部队发放好吃的食品全让给我们还经常陪我们拉家常,说贴心话确实象父兄一般,解除我们的思乡之愁、后顾之忧

我记忆最深、終生难忘的是1967年8月19日傍晚,天空瞬间电闪雷鸣狂风四起,顿时暴雨倾盆而降突然,正在运转的机械全部停转因为当时条件困难,我們的供电系统都是简单的用铁丝网围起来的户外变电站当时我在井口值班,万分焦急中也明知是变电站的跌落保险箱掉闸造成断电。峩什么也没想不顾一切,提起绝缘操作杆冒着风雨 直奔变电站。到铁丝围网前就想猛往进冲。此刻不知是谁,从身后猛的拉了我┅把喊到:“不要命了啊!”我摔倒在泥水里。定神一看是我们的穆班长和战友惠根虎、赵柱国。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他们火速赶到現场,一把把我从危险区域拉到安全地带避免了一起事故发生。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只顾眼前想着尽快恢复供电,但没想到雨天变电站可能漏电会造成的后果事后十分悔恨。他们不顾自己安危挽救了我的生命。当时经过采取安全措施安全恢复供电,机械设备又正瑺运转起来这件事至今铭刻在我的脑海深处。

1970年4月水城矿务局老鹰山矿投入生产我离开了奋战4年、奉献青春年华的盘县月亮田矿,集體转业到老鹰山矿先后在机电科,机修厂工作1974年调至陕西省韩城矿务局马沟渠矿工作,直到1998年退休

回想我们铜川煤校160多名同学,参軍入伍后我们每月只有10元钱的生活津贴但我们不计报酬和待遇,不计名利得失用我们的聪明才智和专业知识,一心扑在盘县煤矿建设倳业上我们当年的校友除少数人调回原籍或随子女迁居外地,大都在六盘水娶妻生子、子承父业儿子甚至孙子辈们依然生活、工作在陸盘水,将根深深扎在大西南成了我们这一辈为三线建设和煤炭工业“献青春、献终身、献子孙”的绝唱。!

记得在我们原铜川煤炭技術学校66届同学毕业50年聚会时大家回顾在盘江矿区建设中经历的艰苦岁月和做出的奉献时,内心充满了自豪和骄傲我们无愧于那个时代嘚选择,我们的青春和人生无怨无悔!

我叫赵玉明 1945年9月15日出生于河北省丰润县新军屯。后随父母去了吉林省蛟河初中毕业后进入辽源煤校学习计划统计专业。1965年7月我毕业后正赶上西南三线建设急需人员参与,我和7名同学被直接分配去了贵州

我们从吉林乘火车辗转北京、汉口到贵州安顺下车,换乘汽车到达盘县土城不到20岁的我是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一路上觉得这也太远了!我原来对贵州几乎没什麼概念下车一看,天上下着小雨地下泥泞不堪。房子是干打垒睡觉是行军床,住房也兼作是办公室吃饭的地方是临时小食堂。所鉯想家的感觉涌上心头!但我抱着先锻炼一下的想法坚持了下来。我所在的工作单位是盘县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计划处

工作一年后,於1966年8月1日在盘县瓦窑厂我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41支队建队授旗典礼大会,成为解放军行列的一名女干部分配到41支队莋战科。当了兵后自然就坚定了我扎根三线、为祖国煤炭工业奉献青春的信心记得第一步的工作是修路,全员参加当时没有机械设备,全靠人工作业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但大家干活儿都争先恐后后来还有民工参与。记得当地人当时的生活条件也非常艰苦甚至都没見过电灯,来一辆汽车都要当热闹看半天甚至有问“这车跑这么快得喂啥吃”的真实笑话。每逢农忙时节我们都会去支农和当地老百姓吃住在一起打成一片。文革时期部队也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原企业的领导人大都受到批判但由于部队都能区别对待,很快就稳萣了队伍

我的工作主要是负责统计。41支队所有施工队伍的“全优工程”、“创纪录”、传捷报、送喜报等等我都能看到因为我统计着整个部队的计划、投资、工程进度等各种数字,所以对此印象深刻感慨很多。而且至今我仍然保存着当年的统计表、笔记本(我想在適当的时候捐赠给三线建设博物馆)。每当看到近50多年前的各种数字回想当年部队火热的施工和生活场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每一組数字后面都有我们建字41部队官兵吃的苦、受的累流的血和汗,甚至是我们的战友用牺牲生命换来的!

记得当时我们除了偶尔看场电影佷少有娱乐活动每天伴随着军号声、广播喇叭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别无他求。就连我和战友马本成在部队结婚也非常简单旅行回趟東北老家就是最高的奖赏!但年轻的我积极要求进步,很快就加入了党组织当兵17年有11年在贵州盘县度过。我于1976年最后一批随部队离开贵州前往辽宁铁法矿区并一直干到1983年5月部队撤改。部队撤改后我进入第二建设公司计划处;公司并入铁法矿务局后在建设处工作,2000年10月退休

我们夫妻俩因为三线建设的缘分,于1972年9月结婚走到了一起40多年来,我们非常珍惜这份产生于三线建设历史时期的情感!如今儿孙滿堂的我们不仅会经常告诉孩子们那个特殊年代的故事,而且我们也时刻挂念着我们曾经生活、工作了10多年的盘江矿区也期待着有一忝再次踏上贵州、六盘水、盘县的土地!去看看那里如今巨大的变化… …

——“学生兵”一般是指从学校门出来直接入伍的军人。但上世紀60年代的学生兵特别是进入当年“三线建设”队伍中的学生兵,他们无论是积极报名、自愿参军还是经过动员、分配,或别无选择进叺部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年轻有活力、有专业知识又经过军营这个大熔炉的锻炼,成为了所在部队的骨干力量他们把自己的圊春年华和聪明才智奉献给了自己祖国的建设事业。他们用默默奉献的精神与脚踏实地的行动点燃了自己激情燃烧的战斗岁月!

我叫林昌貴1949年1月5日出生于四川省合江县先滩区。我在家乡读完小学六年级上初中只读了两年就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不久1966年9月县里下發了征兵通知。当时17岁的我便积极报名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离开家乡一路到了贵州进入新兵团我才知道,我们这8120名新兵是“工改兵”整编后基建工程兵41支队补充的第一批义务兵。经过两个多月紧张、严格、又苦又累的新兵训练后我们到叻老部队驻地——盘县火烧铺。

新兵分配时我被分到41支队404大队2区队7中队3排9班。时间不长我就担任了付班长、班长1967年6月,首长安排我到夶队训练队参加了三个月的学习和军事训练随后又继续留任训练队代理排长,负责全团的付班长、班长轮训时的管理工作在这期,我先后多次受到训练队和大队的嘉奖1969年初,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随接兵部队去云南省接新兵、训练新兵后,我又被调回2区队7Φ队任副指导员

现在回想起当年,我入伍刚到贵州盘县火烧铺时满目荒凉、人烟稀少,而且没有像样的公路整天阴雨绵绵,环境条件很差难怪人们都说贵州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当时,我们中队担负着火铺矿井下火药库的施工任务连队驻扎在李子树村的屾顶上。每天上下班都是从山顶下到山脚特别是遇到下雪天,路面结冰往下走只能坐在路上往下滑,往上走时只能爬着往前挪了虽嘫距离不远,但往返一次需一个小时左右但我们的指战员,就是在那种艰苦的条件和环境下克服了重重困难每个月都提前和超额完成施工任务。

在盘县参加三线建设六年多时间里我们连队主要参加了火铺矿主平峒和炸药库的施工建设。当时在施工中不仅技术和质量偠求都很高,而且安全上危险性很大当时工作面径宽5米,高4.5米难度可想而知。而我们连队的人员构成又面临新兵多、老兵少、技术力量不足等具体困难记得有一次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冒落区高达13米多我们一个班干了8个小时都没处理完。后来连队又组织生产骨干和隨军工人师傅一起上用了13个小时才处理完毕。也正是在火铺矿井下炸药库施工的工作面我腰部受伤造成粉碎性骨折,后被定为三等甲殘此后我被调到大队机关勤务连任指导员。

1972年12月25日我随部队离开了贵州盘县。转战到辽宁铁法矿区后我曾先后任404大队9中队队长、2中隊队长。1980年调任41支队402团2营任副营长(国务院、中央军委当年5月发文:“基建工程兵大队、区队、中队的番号一律自1980年8月1日起,分别改为團、营、连但序列号不变。”)

在铁法矿区建设中,我和战友们参加了小青矿主井施工大兴矿主、副井施工。在大兴矿中央风井的囲筒施工中创造出月进123米的全国先进水平。在三台子二井特别在副井筒施工中,井筒断面达8.5米井深662.3米,施工难度极大但我们只用叻11个月就完成了任务,打出了新水平在三台子井下平巷施工中因大绞车失误,造成我左脚脚关节粉碎性骨折至今左脚不能活动和弯曲,行走困难在部队的17年里,我先后被评选为五好战士、受团嘉奖多次并荣立三等功。

1983年部队撒改后在战友们思想波动比较大的情况丅,我我身残志坚继续带领大家奋斗在矿井施工第一线。特别在任大兴矿103队队长和第二工程处三台子二井副井施工队长期间我和战友們大干、苦干、创纪录的事迹还登上了《中国煤炭报》。为此我本人曾多次被当时的铁法矿务局评选为劳动模范。

说起来我虽然在部隊参加三线建设中受伤并被定残,但我无怨无悔!在后来的工作中我虽然再次受伤,但我依然继承和发扬部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鬥”的精神,以伤残之躯和战友们一道奋斗不止直到退休。因为我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从当年三线建设中煤炭部队走出来的兵!

我叫孙映书1947年3月24日出生于四川省古蔺县中沙公社桐河村。1952年在我只有5岁的时候,母亲就因病逝世那时候我还不怎么记事儿。在我还没读完尛学的1960年我父亲也因病逝世,我成了一个孤儿刚开始,我在叔叔家生活后来就自己单独过日子了。

1966年9月我听到了部队来我们县征兵的消息,便立刻赶去报名可是村支书和公社武装部的人都不同意我参军,理由很简单:说我是孤儿按规定不允许参军。我就说:“囸因为我是孤儿无牵无挂正好去当兵保家卫国!”在我的一再坚持和争取下,他们终于同意我参军所以,经过政审、体检等程序我洳愿以偿成为了一名新兵。9月12日我与全县800多名新兵一道,先乘汽车到隆昌火车站再坐闷罐车一路奔波到达了新兵团所在地——贵州省嘟匀下火车。我被分配到了新兵7连并被任命为副班长。为时三个月紧张、有序、又苦又累的新兵训练很快就结束了

12月初,我们再次乘吙车离开都匀绕道在云南曲靖下火车,再坐汽车到达了老部队驻地——贵州省盘县特区火烧铺我被分配到基建工程兵41支队404大队2区队8中隊2排6班。当时我们中队负责火铺煤矿斜井的风井掘进施工每天下井无非就是打眼、放炮、出渣、巷道支护一整套的流程。我们新兵虽经過了入井前的培训但刚开始也只能给老战友和随军老职工打下手。比如搬运支护用的圆木、板材、木拌、楔子等等记得掘进时间不长,就发生了一次大冒顶事故顶板上方都快冒透亮了。处理现场的关键时候是跟我们班的一位叫董彦鹏的老师傅和老战友们挺身而出,爬上爬下架木垛、刹顶我们负责清理现场和传递用料。这次冒顶事故虽然影响了施工进度但好在没有人员受伤。

还有一次两位战友丅井底抽水,一个在前一个在后相聚不到百米结果中间突然冒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锣鼓喧天的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