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风满楼意思里的沙啦啦,沙啦啦是什么意思

山雨-小学作文-小荷作文网:记叙文山雨共和小学校   雨改变了山的美,改变了山的音韵,改变了山的颜色。
  沙啦啦,沙啦啦……  像是大臣在念一篇圣旨似的,神奇的从四面八方传过来,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响亮,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沼泽、每一棵树干、每一块大石头,都成了‘音乐家’们的配音。毛毛细雨犹如一根根丝线,划过空中,有宛如仙女的长衣袖,在空中手舞足蹈。  雨改变了山的美,改变了山的音韵,改变了山的颜色。  意想不到的是:山中所有的颜色都被绿色给渲染了。如果此时有摄像机,真想把这比天还美的画面给拍下来!  这种绿色,就算再神奇的画家也画不出来。这种绿,是天然的绿,是独一无二的绿,是无与伦比的绿。  不知什么时候,雨停了。风,也累了。山中一下子变得寂静起来了。  我仿佛也置身于这其中……。&&位置:发表区 年级:小学1 关键字:,日记作文id:856671 来源:原创
字数:291 投稿日期: 14:28:00 点击:次&
点评&网友打分:(综合分:) &欢迎你投下宝贵一票(不能更改,入门级不能打分,选择收藏将进入我的珍藏)。+2收藏 精品 点+1还行 发表 点-1真糟 退稿 点 && & &同题作文:  ( 570字小五 0天)( 1782字初三 小散)( 608字小六 清泉)( 612字小六 慕容冰漪)山雨教学设计_六年级语文教案_范文先生网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山雨教学设计
时间:栏目:
  山雨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稍加点拔,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你一定能发现美。今天就让我们来发现, 去倾听, 去感受山雨的美!
  揭示课题:山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3、思考:
  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作者听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
  (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2、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⑴读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沙啦啦,沙啦啦──
  ②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③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这里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琴键。)
  ④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洒落的雨丝比作“轻捷柔软的手指”,把雨声比作“优雅的小曲”。)
  ⑵小结:
  作者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雨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个广大的想象空间,引起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学生朗读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已经感受到了山雨飘然而至,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雨中,你可以去听听山雨的声音,也可以去欣赏雨中的颜色,通过朗读把你听到的声音或者欣赏到的颜色美美地展现出来。
  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⑴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这里实写雨的色彩──绿,给人清新的感觉。)
  ⑵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
  4、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这场山雨是在人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地、悄悄地来,于是山林中演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随着这优美动听的声音,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而后,它又悄悄地、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了它的余韵。
  5、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总结:大自然创造了美,作者发现了美,描写了美,而我们也通过丰富的想象感受了美,用动情的朗读再现了美。实话实说,这节课我感觉感到很快乐,因为始终被美丽所紧紧包围。你们呢?快乐吗?
  五、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2、向学生推荐相关写雨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山雨教学设计(二)
  一、即兴背诵,震撼带入
  1、教师即兴背诵《山雨》,以自己陶醉之态激起孩子的陶醉之情。
  2、板书课题《山雨》,记住作者赵丽宏。鼓励孩子像老师一样熟读甚至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当我们要求孩子在喜欢一篇课文的基础上试着去有感情地朗诵或背诵的时候,孩子们往往是屈从与被迫,他们心中甚至还在想,为什么总是叫我们怎么样,老师你自己呢?因此,当老师在课一开始就展示自己的背诵才华时,征服的就不仅仅是一篇课文,还有那些流露出羡慕、钦佩之情的孩子们。)
  二、自由初读,读通读顺
  1、翻开课本,自由地轻声读课文。遇到不熟练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直到熟练为止。
  2、分层次检查读书情况。对于学习吃力一点的学生,教师指名一一读一遍,注意正音(如“水淋淋”、“啼啭”)并可以带读;再由能力强的学生开火车读。
  3、师生同读、引读。
  4、出示画面或课件,配乐朗读,享受美感。
  5、提笔圈画批注,了解山雨的特点,也就是课文导读里所指的“山雨的韵味在哪里”。
  (设计意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这是基本的学习前提。不忽视优等生,不漠视学困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发展。扎扎实实地引领孩子读书,享受阅读的乐趣,享受文字的快感,受到美的熏陶。在边动笔墨边读书中,逐渐走进课文的深处。)
  三、深入细读,知情明趣
  1、交流你的发现,并归结为三个方面“雨声”、“林色”“山静”。
  2、重点研读其中一个部分,品味作者遣词用句的神妙,体会山雨的韵味,明确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对山雨的喜爱。
  (1)第2―5自然段是描写雨声的,可以闭上眼睛听读、展开想象;着重理解三个比喻句:“像一曲无字的歌谣”、“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在旁边写出你此时的阅读感受。
  (2)第5―6自然段是围绕“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来写的,可以结合插图和自己搜收集的图片或者课件,联系文中具体语句反复体味。重点理解“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品读“融化”之妙。
  (3)第7―9自然段是写雨后山之幽静的,可抛出问题:既然写静,为何还要写鸟儿的啼啭、水珠的丁冬呢?可带出王维的古诗《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体会“鸟鸣山更幽”这种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设计意图:教学应该有鲜明而坚定的整体观,在已经整体把握文章脉络及结构的基础上,再深入到对部分文字的研读之中,“雨声”、“林色”、“山静”三个部分写法不同,研究的方式就不一样,有闭目想象,有看图体味,有循疑导读,重联想,重感悟,重方法。这样的课堂才是在做着语文分内的事儿,这样的学习才是有语文味的学习。
  四、出声美读,赏析佳句
  1、默读全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放声朗读。
  2、美读比赛。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上就应该书声琅琅,特别是这篇课文,文字优美洗练,读来朗朗上口,更需要将这种静态的美用声音送出来,变成动态的美。读久了,自然会熟读成育。作者之言若出自我之口,从而化为自己的语文了。)
  五、摘抄背诵,积淀英华
  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并背诵下来。
  (设计意图:注重语文的积累,经常含英咀华,自然笔吐芬芳。)
  六、作业:拓展阅读,找出几篇其他写雨的名作,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周作人的《雨的感想》等。让学生体味不同的雨之韵味和文之风格。
  山雨教学设计(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1、启发谈话: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朗读“导读”。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观。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提醒读准字音,理解生词(课件出示):
  2、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再分组竞赛朗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明确: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
  三、再读课文,品味赏析
  1、自读感悟。带着“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这一问题,再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并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及语言表达的特色。
  2、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描写山雨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领悟作者通过观察、倾听,引发了奇特的联想、想象,并运用了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山雨的独特感受,优美抒情的语言背后所表现的是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⑴感悟山雨的音韵美
  ⑵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⑶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背诵4、5、6自然段,感受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2、收集相关描写雨的诗句或段落。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相关文章:
★小编推荐:
本文标题:
链接地址:当前位置: &
《山雨》PPT课件下载7 字词积累 水淋淋(ln)、啼啭(zhun) 神奇、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 轻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啼啭:形容鸟婉转地叫。 轻捷:轻快敏捷。 宛若:仿佛,仿佛。 飘飘洒洒:飘舞着落下来。 优雅:优美...
《山雨》PPT课件下载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
《山雨》PPT课件下载5 作者简介 赵丽宏 青年散文家,1951年生,上海市崇明县人。1968年高中毕业后回故乡插队,当过木匠、乡邮员、教师、县机关工作人员。197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大学毕业后当过《萌芽》杂志编辑,后为上海作家...
《山雨》PPT课件下载4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神奇 优雅 辨认 清新 欢悦 清脆 凝聚 轻盈 歌谣 逐渐 幻想 啼啭 飘然而至 奇妙无比 思考: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 ......
《山雨》PPT课件下载3 作品简介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
《山雨》MP3课文朗读 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 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
《山雨》Flash动画课件下载 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
《山雨》PPT课件下载2 阅读课文《山雨》回答课堂小问题 1.作者听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 答: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2.思考: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找到有关...
《山雨》PPT课件下载 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
共 1 页 /9 条
山雨PPT模板,山雨PPT课件,山雨PPT背景图片,山雨PPT素材;
Download free PowerPoint Templates,PPT Presentations and PPT Backgrounds.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山雨》教学设计
《山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体现出作者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课文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先写山雨悄然而至,描绘了由远而近的歌谣般动听的雨声,接着突出描写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最后通过对鸟儿啼啭、雨珠滴落的声响描绘,突出了雨后山林的幽静,余韵无穷。
文章首尾呼应,主要着笔于山雨带来的音韵美和色彩美,主次分明,摹声状物细致入微。课文语言生动形象,作者善于通过视觉和听觉所及,发挥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的特点。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为第一单元的略读课文,本单元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教学本篇课文要让学生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优美语言,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的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有声有色的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及大自然的喜爱,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
领悟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配乐 朱自清《春》片段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上。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如诗如画的山林雨景,欣赏优美抒情的语言,归纳其中蕴涵的情感,并通过朗读来展示学习的体会,朗读的形式要多样:竞赛读、个人读、男女分读、分组读&&教师可恰当地渗透朗读技巧,如急缓轻重、抑扬顿挫。通过反复朗读,领悟作者通过观察、倾听,引发了奇特的联想、想象,并运用了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山雨的独特感受,优美抒情的语言背后所表现的是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画面)师:我们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变幻莫测,多彩多姿,有时,让我们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有时也让我们欣赏皑皑的白雪,当然,有时也让我们享受着蒙蒙的细雨&&
师生背诵描写雨的诗句。
师:咱们今天又将跟着作者赵丽宏一起走进山林,去感受山雨的韵味。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优美的图片和诗句的吟诵开始一篇充满韵味的课文的学习,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生自由读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这场山雨介绍给我们的?
2、指名三名同学分别读第1至4自然段,第5至7自然段,第8至10自然段,即雨来、雨中、雨后的相关段落。教师相机正音。理解&啼啭&的意思。
3、指名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这场山雨的。揭示出请刚刚三位同学读书的用意。
4、指名说说阅读的初步感受。
师:这样一幅有声有色的山雨图就是作者细致观察、用心倾听的收获。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为下文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字里行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并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
2、体会情感,感悟写法
(1)感悟山雨的音韵美。
①沙啦啦,沙啦啦&&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a、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b、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
②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a、请一组学生读,其余的孩子边听边感受。
师:在你们读的时候,我也在幻想。我幻想着我现在就是一滴雨,我任自己的身体在岩石上、树叶上、绿草上弹奏着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稍停)孩子们,闭上眼睛,和姜老师一起来幻想吧!
b、师配乐范读,生边听边想象。
C、生交流自己想象的画面。
师:多么奇妙的想象,多么贴切的比喻呀!作者把自己对山雨的热爱融进了字里行间。
d、生带着感受齐读。
(2)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师:大自然琴技高超,让我们聆听到了一篇无与伦比的山雨乐章。自然还是位美术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它所描绘的山林色彩。
a、(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指名读。
b、学生交流都看到了哪些颜色,对哪种颜色印象最深。
师:正像你们说的一样,阳光下的山林色彩斑斓,雨中的山林一片嫩绿。
c、师引读本段。
【设计意图】边读边想象画面,一方面交给学生入情入境朗读课文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悟到作者恰当的比喻和奇妙的想象,从而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山雨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学生齐读全文。(配乐)
2、师:雨后的丁冬声给山林留下余韵,而你们的朗读在老师的心中也留下了余韵。如果你就是这图画中的一个孩子,看到了如此美丽的景色,听到如此动听的声音,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或者,你想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这是教师设计的一个想象拓展训练,既检验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为后面的语文实践打下基础。
3、(课件出示《赏雨》及朱自清《春》相关语段),学生自由读,指名说感受。
五、布置作业,积累运用
1、学生写写自己眼中的雨,试着运用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感受。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摘抄优美句段。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的设计践行&大语文观&的理念,使学生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为学生蓄积文化底蕴,奠定综合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将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趁热打铁,不失良机。
雨中 音韵美 用心倾听 喜爱
色彩美 细致观察
本课教学中,教师主要抓住了&读&和&悟&两方面,力求在阅读和想象感悟中引领学生进入一个诗意的雨天。在重点赏读阶段,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描述画面的过程亦是感悟写法、体会情感的过程,此时再去读读感触最深的部分,一定是美轮美奂。课文孩子们富有韵味的朗读,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还引导学生对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摘录优美的句段,让学生感受文章语言文字的魅力,丰富积累。
雨,就要来了。伫立窗前,心中隐隐驿动着某种莫名的期盼&&
隆隆的雷声,像千军万马踏着耀眼的电光,从天际疾驰而来,乌云蘸饱了浓墨,沉甸甸的压迫着近处的楼顶,远处的山梁,天一下子暗了下来。风也变得来势汹汹,狂暴的撕扯着大树的躯干。街边小贩儿忙不迭的收起摊旁支着的太阳伞,但还是有很多手脚慢的,一个没抓住,眼睁睁的看着大伞随风拔地而起,翻着跟头,一头栽向马路中央,踉跄着随风翻滚。人们又是一阵手忙脚乱&&
天空仿佛骤然裂开了一个大口子,雨在云层再也收不住脚,就那么呼啸着倾盆而下,马路上溅起了大大小小的水泡,哧儿哧儿的冒着白烟儿,一眨眼儿功夫,就在街边汇成了溪流。大树的叶子在雨水的冲刷下哗哗作响,颜色碧绿的耀眼,柳树迎风扭动着腰肢,像一个舞者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中。
盛夏的暴雨总是来得毫无征兆,急急的,像一个莽莽撞撞的毛头小伙儿。早上出门时还是晴空万里,这一转眼就风狂雨骤,没带雨具走在街上的人们纷纷闪躲,叫苦不迭。再也顾不上风度,三五成群的挤到商店雨搭下避雨,一时间,商店门前热闹非凡,人满为患。也有心急的少男少女,仗着自己年轻体壮,索性一扬手,将手中的皮包举到头顶,冒着大雨,健步如飞的奔向停靠在街边的出租车,&霍&的拉开车门,夹着风,带着雨,扑通一声跌进后座,车门砰的关紧,世界顿时被隔成两半,里面是温暖宁静,外面是风雨喧嚣。
终于,可以长长地出一口气儿了,抬眼向车子前面反光镜一瞧,又不禁懊恼起来,嘿!你瞧这满身的&湿意&!头发在额上有气无力的打着绺,雨水顺着发梢,在眼前滴答着织成了珠帘。衣衫紧紧的贴在身上,少女玲珑的曲线,男子健硕的胸肌于此际一览无余。
的哥满眼都是难以掩饰的笑。是的,暴雨无疑是被的哥喜爱的,虽然开车视线会受阻,需要多加十二分小心,但是生意却会出奇的好。平日里开车拉客,与乘客讨价还价总是免不了的,有时甚至还会讲到面红耳赤。也惟有在这样的天气里,的哥们才会挺直腰板,扬眉吐气一回,一般只要不是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基本上都是师傅要多少就给多少, 几乎没有人敢说二话儿。
楼顶的雨水被排水管道集中到一起,对地面造成了一种强大的冲击,好像盛大的舞台剧背景下铿锵的锣鼓,听觉上给人强烈的错觉,更加夸张了雨的狂野,给人心灵超强的震撼。
大街上的人,仿佛瞬间都被狂风卷走了,冒雨行驶的车辆射出两道耀眼的雪白光柱,和天空乱窜的闪电交织成一片,雨,此时就是千万条密集粗犷的白线,直直的将天地紧密相连。
《春》片段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所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山雨的诗歌-海达范文网
山雨的诗歌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六年级上《山雨》诗歌改写[吉应恒]
《山雨》诗改写
-----深圳实验小学六(4)班
雨,悄悄地来了。
你听,它像一曲歌谣,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
它像一位琴手,弹奏出优雅的乐章。
你看,它像一位画家,在山林中调出丰富的色彩。
雨,悄悄地停了,
鸟儿的啼转打破了热闹后的幽静,
雨滴的滑落再次拨响了音符。
丁—冬—丁—冬……
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篇二:描写山雨的美的句子
描写山雨的美的句子。 2.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报告小组的讨论成果。 活动二
1.找出文中作者描写山雨的顺序和结构。
2.学生相互交流学习自己所知道的有关雨的诗词文章。篇三:《山雨》一课的教学过程
《山雨》一课的教学过程
1 初读,把握主旨
师:我们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变幻莫测,多姿多彩。
有时,让我们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有时,也让我们享受着蒙蒙的细
雨。说起雨,我们学过很多写雨的诗句呢!
1.1 背诵写雨的古诗。
1.2 欣赏名家的好句。
师:作家朱自清就曾经这样描写雨,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语段)
生:(读)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
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
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师:朱自清的雨是祥和安宁的。而赵丽宏的雨又是怎样的?我们今
天就跟着作者一起走进山林,感受山雨,边读边想像:这些文字在
你的脑海中会出现哪些不同的画面?
1.3 交流。你读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将画面连起来说说课文的
主要内容。
随机点拨: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雨前、雨
中、雨后三幅画面。
2 体会一种神奇
2.1 重温雨景。师:山雨是大自然的杰作。看,雨来了!(课件
“下雨”)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简单交流)
2.2 细读:聆听雨声。师:瞧,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竟发现
了这么多,很不错!若久久地看、细细地听,会发现更多,就如作
者笔下的声音。(出示第3~4段)轻声地读,读着读着,你觉得这
雨声给你怎样的感觉?(预设:神奇)
2.2.1 探词语之味。①从“飘然而起”中你读懂了这雨声的
什么特点?(轻、柔) “沙啦啦”,多人次读,读出“飘然而起”的
感觉。②文中有两个“沙啦啦”,除了读得轻轻的、柔柔的,还会
有什么变化吗?(由远到近,从轻到响)③学生试读。④教师小结:“沙
啦啦”、“沙啦啦”的雨声不断地在山间飘然而起,多么神奇啊!
2.2.2 悟标点之意。①教师范读。(故意重复朗读两三遍“由远而
近”、“由远而近”)听了老师的朗读,你耳边似乎听到怎样的雨声?
②小结:看来,这省略号省略的是字,省不掉的是文章无限的韵味、
读者无限的遐想。看来,有时一个标点也是别有深意啊!
2.2.3 品想像之妙。师:“沙啦啦”的雨声降落在了山林的
每一处景物上,那声音可美妙了。(出示第5段)①听教师范读,学
生闭眼想像画面。文中的“琴键”指什么?“手指”指什么?在这优
雅的小曲中你听到了哪些声音?在学生交流中,读懂作者展开想像
的翅膀,使我们读到了那样神奇的雨。(板书:想像之美)②想像说
话。让我们也插上想像的翅膀,把课堂变成山林,把自己当成山中
的一员,一起感受雨中的山林。出示:我是山中的,当山雨来临时
我会,发出。预设:(略)③配声朗读。师:“滴答滴答”、“沙啦沙
啦”,多么神奇的音符啊!作者用心倾听,山雨的声音就成了一首首
优美的曲子。听,(多媒体播放雨声)雨来了,树叶们,岩石们,小
草们,把你们山雨的乐章弹奏起来吧!(板书:用心倾听)
(学生活动:和着教师的范读和播放的雨声,手指敲击课桌,嘴里
2.3 略读:赏析雨色。师:大自然琴技高超,让我们聆听到了
一篇无与伦比的山雨乐章。大自然还是位美术家,用它的画笔描绘
的山林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出示第6~7段)
2.3.1 品一个“绿”字。①雨中的山林变了,变得怎样了?(更
嫩、更亮、更绿)②想像说话。作者仔细观察,用笔描绘的绿色是
那样的真实。(点击相关句子)透过美丽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
更美丽的画面?(板书:仔细观察)③指导朗读。通过你的读,将这
水灵灵的绿色送到了我们的面前。
2.3.2 明一个“流”字。①探究:这清新的绿色在花草间流
动着,在岩石间流动着,在雨雾中不断地流动着,流进我的眼睛,
流进我的心胸。流进眼睛和心胸的仅仅只是一种绿色吗?交流:流
进眼睛和心胸的是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②指
导朗读。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3 品味一份诗意
3.1 读懂节奏美。作者仔细观察、用心倾听,并多处运用了想
像的方法,把平凡的山雨写得有声有色。除了想像,作者还运用了
独特的写法。让我们走进雨前和雨后来慢慢欣赏。出示:来得突然
——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
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读着这
样的片段,你又会发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在哪儿?
交流:让学生初步感知押韵的流畅美、变序的动感美。朗读:通
过自己的朗读读出这种美。
小结:没有特别华丽的辞藻,没有特别生动的描绘,就那么悠悠
的、淡淡的,却给人诗一般的美感。
3.2 写出动感美。于是,老师将它变成了诗。
3.2.1 教师范读。配乐出示:
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
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
雨,悄悄地来了。
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
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
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3.2.2 听了老师的朗读,与原文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
和不同之处呢?(使学生明白散文与诗一样,都是有节奏感和韵味感
的,不同的是诗的语言更精炼)(板书:节奏之美)
3.2.3 文章改写成诗歌。可以选择其中的雨声或者雨色来写,
也可以尝试写雨后的情境。
3.2.4 交流诵读:将学生的片段连成篇。
在我们精美的小诗中,我们走完了赏雨的整个旅程。看来,生活
处处有美景,只要我们用心去看,每一处景色都胜似仙境;只要我
们用心去听,每一处声音都是优雅的小曲。课文学完了,我们不仅
要记住有声音有色彩的小雨,还要记住一个人,那就是本文的作者
——赵丽宏,是他教给了我们很多写作文的好方法。
初读整体感知时,文本中如诗一般的文字跃动在学生的眼前,等
待着学生去品味、欣赏。阅读中,一切都以文本的原生态在对学生
产生阅读期待,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解读。文本中美的文字描写了美
的意境,美的意境惟有靠阅读者自己去感悟方能领略。原汁原味的
整体感知,就是引导学生自己读进文本中,领略文字背后那美的意
境。篇四: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高考试卷专题综合评估(三)
【测试内容】
1、(2014)元曲
双调·蟾宫曲
自乐【[元]孙周卿】
2.(2013)五言律诗
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
3.(2012)宋词
望江南【宋·李纲】
4.(2011)五言古诗
晓至湖上【清·厉鹗】
5.(2010)七言绝句
访隐者【宋·郭祥正】
6.(2009)五言律诗
江行【宋·严羽】
7.(2008)七言绝句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唐·杜甫】
8.(2007)七言绝句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
9.(2006)七言绝句
端居【唐·李商隐】
10.(2005)五言律诗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李 白】
11.(2004)七言绝句
秋夜【宋·朱淑真】
1、(2014·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双调·蟾宫曲
[元]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
月牙,扫山云 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①草团标: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答:(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答:
2、(2013·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送何遁山入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答: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答:
3、(2012·福建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
望江南〔宋〕 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 ① 玉花:喻雪花。
(1)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答: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
4、(2011·福建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晓至湖①上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选自《清诗选》)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分)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5.(2010·福建高考)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 半坞①寒云抱泉石。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试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1分)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答:_____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 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6.(2009·福建高考)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7.(2008·福建高考)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8.(2007·福建高考)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德感情?(3分)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9.(2006·福建高考)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2)这首诗的第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10.(2005·福建高考)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 么?(4分)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 答:
11.(2004·福建高考)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
1、(2014·福建高考)
(1)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意思对即可。)
(2)(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意思对即可。)
2、(2013·福建高考)
6.(6分)(1)答案:【要点】 “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答案:【要点】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3、(2012·福建高考)
6. ( 6 分)(1)[要点] “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宇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2) [示例]后阙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谊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4、(2011·福建高考)
6.(6分)(1)答题要点: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帐:“安得”。(意思对即可。)
(2)答题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的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
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解析】第一小题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找出打上作者情感络印的名词,挖掘作者隐含在“景语”里面的“情语”,此题并不难解。第二小题的诗句通俗易懂,设题相当开放,答案有好几种,关键要围绕表达技巧进行答题,只要能有根有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5、(2010·福建高考)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题“访隐者”的“访”字,相呼应的必然是动作“踏”字。 误区警示:本题考生误答原因是对诗歌理解不到位,对词语的表现力不敏感
(2)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 误区警示:考生容易失误在答案要点不全和表述不明确上。
解析:本题是对诗歌风格的考查,难度不大,因为本首诗描写的隐者隐居生活,这和A项陶渊明 的《归园田居 》的风格是一致的。误区警示:考生失误在对诗歌的风格把握不到位。
6、(2009·福建高考)
5.(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从整首诗来看,作者那种离家日久、思乡情切的情感主要通过“厌听棹歌声”尤其是“厌”来得以表露。前三联主要写自己旅途所见,最后一联写自己的感觉。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考生通过解答第(1)题以后,对本诗的情感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因而,在解答本道题时,要紧密结合第(1)题的答案,进而从命题者所指定的“景”与“情”的角度进行赏析。在组织答案时,要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赏析的“景”的区域为颔联,“情”为全诗;二是答出运用的表达技巧;三是指出这种表达技巧下的“景”;四是写出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情”。
7、(2008·福建高考)
7.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久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言之成理即可)
8、(2007·福建高考)
9.(1)【答案】 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步裙、坚贞自励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点拨】此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考查,只要抓住诗中意象特征,仔细揣摩,即可概括出篇五:诗歌鉴赏
达县中学高2009级诗歌鉴赏练习(教师版)
一、表达技巧与思想内容
1、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②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移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2分)
答:景物有亭基、渡口、春草、晚照、杨花、杜鹃啼鸣;手法:动静结合(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4分)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
要分析。(4分)
答:不同意。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移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5分)
溶溶春水满方塘,栏槛风微落蕊香。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
②沉疴不为闲来减,流景知从静处长。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堂堂。
注:①韩琦一生以天下为己任,这是诗人晚年闲臵相州时的作品。②堂堂:公然地。毫无顾及地。
(1)诗的颔联中?又??还?有何表达作用?(2分)
答:前以?尽日??有时?加以修饰,紧扣诗句中的?闲?字,表现景物的不断重复、单调可厌,(1分)表达出诗人心境的烦闷、孤寂。(1分)(或答:?又?、?还?,表现花鸟由飞而歇,先见后藏,突出了景物的衰飒、寂寞,体现了诗人心境的烦闷、孤寂。)
(2)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愁?的内涵。(3分)
答:春水满塘,春花坠地,浩荡春光正堂堂逝去,有伤春之愁;(1分)诗人桑榆晚景,因病戒酒,终日闲臵,是一种难耐的折磨。(2分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诗后问题。(8分)
[宋]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
此诗系任所有感而作。
(1)请对首句中的?斜?字进行赏析。(4分) ?斜?字描写了两株桃树杏树映衬着向篱笆斜势生长的姿态,写出桃杏不甘篱笆的管束,而要破藩篱而出
(2分),也写出了诗人直言敢谏的性格和身居贬地仍不忘争取自由的精神。(2分)
(2)这首诗使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诗人运用象征(若答比喻、言之成理也可)手法(1)作者写有功无过的桃杏妆点了明媚的春光,却
不为春风所容,正象征了作者的遭遇。(以光花杏花自喻,用春风暗指皇帝及佞臣)(1分),借春风吹折
桃花杏花,抒发了忠臣不为皇帝佞臣所容,蒙冤受贬的怨债之情,表达了对皇帝昏庸无知的谴责。(2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畎,田间小沟。
(1)这是诗人写于宴席上的七绝,全篇没有一个?愁?字,读者却能领略到诗人的满腹愁绪。请
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来表达愁情的?(3分)
答:诗歌的前两句写作者由眼前的美景激起的无限忧思,春水犹能跟漳河一道流去,而自己却不能同友人同往;三、四句,诗人一下子从视觉转到听觉和想象上。诗人以?莫听?这样劝慰的口吻,将许多难以言传的情感蕴含于内。通篇虽没有一个?愁?字,我们却可以通过诗中描绘的画面来充分领略诗人的满腹愁绪了。
(2)请简要赏析最后一句?桃溪浅处不胜舟?的表达技巧。(3分)
答:这句诗运用了反衬手法,用?溪浅?反衬与朋友的离愁之深。意思是不要将太多的离愁别恨一起载到船上吧,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
5、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清]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1)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4分)
首联通过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表达愁绪;(1分)颔联用典,写空有黄金台,枉调碧玉歌,表达自
己的孤寂惆怅。(1分)
(2)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山雨,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情景交融的手法。(答衬托或借景抒情也可)(2分)颈联写秋风万叶,衬托其孤寂悲切;写孤灯夜雨衬托
归思难禁。尾联以景结情,用梧桐夜雨,寒气萧萧,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2分)全诗抒发了深沉悲切的亡国
之痛故乡之思。(2分)
24.(1)此诗前两句描写了雨前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为后两句作者的惊异之情作辅垫。
(2)在描写手法上,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雨前,雨后之景泰蓝的描绘写出了山雨的特点:何诗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除侧面描绘山雨之奇外,还有中间两联正面描绘山雨的特征。之情;何诗则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写了诗人雨前的心旷神怡,雨中的喜雨和雨后的?奇?雨之情。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赵鼎(宋)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技。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
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①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②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
①这首词第二句中的?惊?字可否换成?见?字?请简述理由。(4分)
答:不能换成?见?。(1分)因为?惊?字与首旬的?那知?相呼应,不但表现了时序推移之速,而且写出了
如梦初醒之情,(1分)充分表达了作者恨时思国的爱国情怀。(1分)而?见?字仅仅是客观叙述,不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态和情怀。(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如答可以换,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2分)
②本词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上片写南渡后客居的悲凉,下片转写当年全盛时的欢乐,结尾两句又从欢乐的高潮跌入悲怆的深渊:以今
日之悲凉对比昔日之全盛,以往昔之欢乐对比现实之悲哀。(2分)对比手法使作者冲破了时空的束缚,把悲国之思、爱国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二、形象与情感分析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湖口送友人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1)前三句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境界?这三句在诗中有何作用?(4分)
答:前三句写暮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等,景物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又迷漫着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前三句寓情于景,为下文?离人?句作铺垫(或引出下文,意思对即可)。
(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心情?(4分)
答:最后一联是说友人归去当及新年,而自己却不能回去。此联一方面表现了诗人的自伤怅惘之意,另一方面
也表现了念友之情(或因友人归去逢新年的欣慰之情)。
8、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卢纶 (?~约799),郡望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著名诗人。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时。
估客指商人。
(1)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远见?、?犹是?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变化。(4分)
?远见?表达了作者远远望见汉阳时的喜悦之情,(1分)?犹是?,突显出作者对仍有?一日程?的惆怅之
情;(1分)一联之内,作者情感由喜悦骤转至惆怅,有跌宕起伏的意味。(2分)
(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分析颈联?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4分)
借景抒怀(或借景抒情)。(点明手法2分)时值寒秋,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
往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内容分析2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分)
菩萨蛮 宜兴作
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归鸿,夕岚①千万重。
荒陂垂斗柄②,直北乡山近。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
【注】①岚:山林中之雾气。②斗柄:北斗七星柄部三星。
(1)简要分析本首词上片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分) 开篇两句以寒风、低云、寒溪、冰谷等景物写风吼云涌、寒溪冰谷的场面;后两句写鸿雁伴随着两下的夕
阳缓缓飞回,雾气缠绕的重重山峦映入眼帘,在凄冷的气氛中诗人却不觉得凄凉。(能把意境描绘出即可,前两
句2分,后两句2分,共4分)
(2)本首词结尾两句有怎样的深刻含义?(4分)
结尾两句说不必苦苦地想回乡,宜兴不久将是满树春光。(2分)以景结情,告诉人们:山中未必尽是冬
日苦寒,自有春暖花开之日(1分);如果心无所苦,则冬日亦视若春时(1分)。(共4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南宋诗人,一生穷困潦倒,漂泊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摩。
(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
答:参考答案:(1)?镜天飞雪一双鸥?一句使用了比喻和反衬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晴空无云,澄
清明净,如一面镜子;同时?飞雪?形象地写出了白鸥飞舞忽高忽低的情态;?双鸥?进入诗人的视野,反衬了
诗人内心的孤寂。?待汝成阴系钓舟?,则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诗人对柳树长大的期盼和等待。(答出
两种即可得满分,不必分析,但讲评时要点明。)
(2)?待汝成阴系钓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答:2)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也许明天又要登舟出发,因而诗人期待枝条成荫时,系住我垂钓的扁舟,这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也可以理解为:表达的是育人
的主题,希望人才尽快成长。(5分,两种?感情?各1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表达清楚、流畅,1分。)
11、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回答问题。(5分)
①水龙吟〃西湖怀古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
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②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移
③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①本词作于南宋末年。②?力士推山?,指传说中古时巴蜀五个力士推山的故事。《蜀王本纪》:?天
为蜀生五个力士,能徙山。?③?天吴移水?,?天吴?,海神名。《山海经〃海外东经》:?朝阳之谷,有神曰天吴,是为水伯。?
(1)本首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3分)
答:上阕描绘了西湖美景。堤上,亭台楼阁,园林秀美;堤下,湖水荡漾,游人歌吹。荷花在六月,桂花
在九月,自夏到秋,?四山晴翠?,景色宜人,风光明媚。这里说的虽是夏秋间事,实际含有四季风光,无不秀美的意思。景色描写是铺垫和衬笔,山水之美,可怡人性情,但更会使人沉溺其中消磨意志。所以在铺叙之后,词人大笔一挥,引发无数感慨?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景色描写记1分,写出了基本景物和特点即可。作用写?铺垫?或?衬笔?、?衬托?都记1分,分析记
(2)最后一句?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岳飞精忠报国,志在恢复,却落得父子被害的悲惨结局。作者愤懑郁积于胸,想借用钱塘江潮水来洗雪亡国之耻,以慰忠臣在天之灵。这结尾写出了作者忧国伤时,欲有所为却又明知已不可为,只能寄希望于自然,复杂矛盾而始终充满郁愤的爱国哀思。
(解释这句话记1分,思想感情记1分,写?忧国伤时?、?愤懑?都可记分。)
12、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8分)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
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①忘机友:古人称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②傲杀:傲视
(1) 开头两句写景,请赏析其特点和作用。(5分)
(以下8点答对一点给1分,满5分为止) ①开头两句,对仗工整,语言清丽,风格俊逸。②用墨俭省,仅用14字便铺排了?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等八种景物意象,③不仅交代了特定的地域和节令,④且不着一个动词,便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大好秋江风光图,⑤活画出?渔夫?活动的场所,⑥烘托了?渔夫?闲适、淡泊、宁静、愉悦的心态。⑦写景黄、白、绿、红相间,色彩明艳;⑧四种颜料渲染精心选择的四种景物,?黄芦?、?白蘋?、?绿杨?、?红蓼?相映成趣。
(2) 诗歌往往先写景后抒情。?点秋江白鹭沙鸥?也是写景,为何不放在第三句的位臵上呢?
(不考虑格律要求)(3分)
答:这一句是借景写人。前一句设下悬念说渔夫?却有忘机友?,这一句揭开悬念,暗示?忘机友?原来指
?点秋江?的?白鹭沙鸥?。(1分)友白鹭、侣沙鸥,既表现?渔夫?的高洁,又真正的?忘机友?,在人间无法找到,揭示了?渔夫?(或作者)傲视权贵,不与达官贵人为伍,鄙弃俗世,甘心淡泊宁静
1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河山。
(1)本诗艺术手法精妙,请你对颔联?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4分) ①用典:运用了?庄子梦蝶?的典故,创造出曲折幽深的情境,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②对仗:?蝴蝶梦中?对?子规枝上?,?家万里?对?月三更?,韵律和谐,对仗工整。 ③对比: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梦中回乡的片刻欢娱与醒来子规啼唤的悲凉构成对比,表现了诗人愁苦的思乡之情。
④虚实:上句写梦见自己回到万里之外的家园,是虚写;下句写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是实写。虚实相生,更加触动思乡之情。
⑤烘托、映衬: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相互烘托、映衬,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2)尾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尾联两句既有无可奈何,又有自慰自嘲,表达了诗人苦闷凄凉的心境和深切的思乡之情。 简析:诗一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更加感伤。由送春而牵动的思乡之情,笼罩全篇。以下句句写的是思乡的衷曲。?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这一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是传诵的名句,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三层。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音讯杳然,他怎能不望眼欲穿,忧心如焚呢?这句中的一个?动?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的复杂心理,逼真地传达出来了。一个?唯?字,更加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雨欲来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