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简介为什么写石灰吟

热词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原文翻译与赏析
时间: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一】
  《石灰吟》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又是一位廉洁、正直的清官。《石灰吟》是于谦17岁时写的一首石灰的赞歌。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拟人化的描写,表达了他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
【赏析二】
  励志诗古有之,然而这首诗的高风亮节之品质少有。其实古人言志者众而少有励志诗词,励志大都以条屏条幅为多。然又多以手书联句与中堂,以利于不断鞭策自己的修身养性。《石灰吟》的思想价值要高于它的艺术价值,思想往往对历史有着巨大而强烈的穿透力。如莲花之神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历数宋时周敦颐《爱莲说》,明其志者莫过于《石灰吟》。莲花居其清高之韵,石灰蕴含高洁之质。
  于谦明代杭州人,一首千古传颂的《石灰吟》真诚地表达了他高洁的志向:他的一生,可谓历经千锤万锤,烈火焚烧的磨难。先是参加科举考试时,以状元的文才被降到三甲第九十二名,几乎名落孙山,其原因是他不肯对主考官溜须拍马招致嫉恨而已。等他做了官,又因敢于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的权贵,而受到排挤打击。别人家当官前呼后拥,威风八面;于谦当官便服一套瘦马一匹。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却说他坏了官场规矩,而且是&居心叵测& 仕途还能得意。
  公元1449年,蒙古侵略军席卷南下,明英宗偏听全无军事常识的太监之言,结果土木堡一战,明朝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明英宗做了阶下囚。消息传到京城,有人主张南逃,有人主张投降。危急关头,于谦挺身而出,痛斥种种逃跑主义投降主义,调集各路兵马保卫京城。敌方以明英宗为人质,要明朝朝廷投降,否则就杀掉英宗。有人又主张献城投降以保英宗之命。于谦却义正词严地质问:到底国家民族重要,还是英宗的个人生命重要?坚决拒绝敌军最后通牒。于谦带领22万大军,坚守京城,一次又一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侵略者见死伤惨重捞不到半点油水,又顾虑中原毕竟国大力大,正所谓烂船尚有三斤钉,一个不小心被于谦反攻过来恐怕后果堪虞。就卖个顺水人情,在退军之时将明英宗送回明朝廷。明英宗回朝登位不思于谦抗敌之功,却恨于谦不听蒙古兵之劝,就找个借口把于谦下狱,随即斩首,一泄私愤。一直到明英宗死后,明献宗登位,才为了平息民愤收买人心,下令为于谦平反昭雪。生衰死荣,令人叹腕。
【赏析三】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赏析四】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这首诗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大无畏的凛然正气。于谦自幼聪敏,读书过目成诵,仰慕古代正气凛然的仁人志士。1421年,于谦考中进士。在出按江西期间,3年时间就昭雪冤狱数百人,黎民百姓称之为&于青天&。后又出巡河南、山西等地,体恤民间疾苦,变革害民弊政,远近称颂。离职之时,山西、河南吏民上书请留于谦者以千数。
  1448年,蒙古族瓦剌部南侵中原,英宗轻率迎战,结果发生了&土木堡之变&,全军覆没,英宗被俘,蒙古军进逼北京。国难当头,于谦挺身而出,拥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并击溃蒙古军,保住了明朝的江山社稷。没成想后来英宗重登皇位,十分怨恨于谦,以&意欲谋反&为由,将于谦判处死刑。行刑那天,几万市民沿途泣立,与这位忠良诀别。于谦遇害后,遗体由子女运回杭州葬于三台山麓,于谦遂与岳飞天天相向而望。
  就当时来看,于谦对&土木堡之变&的态度确实是冒着很大风险的。全国精锐之师葬送在土木堡,京师守御力量极为薄弱,如果保卫京城失败,整个皇室被俘,于谦将成为千古罪人,但为了国家和民族,他甘愿冒这个风险。朱祁钰监国,权力受限,为了取得抗敌胜利,他不得不拥立朱祁钰为帝。旧帝尚在,拥立新君,而宫廷矛盾早已很深,这些于谦当然也很清楚,但为了国家和民族,他也甘愿冒这个天大的风险。国难当头,于谦没有临难退缩、明哲保身,他的所作所为不是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而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只要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土木堡之变&,如果没有于谦力挽狂澜,英勇反击,也许大明江山将丧失大半;如果没有于谦&社稷为重,君为轻&的严正宣言,蒙古人也不会轻易将英宗放回。但是,在矛盾复杂的封建朝廷,于谦的挺身而出与一腔耿直,却将他卷入了一场皇室争夺权位的你死我活的争斗之中。所以,于谦保住了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却没有保得住自己的身家性命。
  铁骨铮铮、忠心赤胆的于谦尽管以悲剧告终,但于谦&甘洒热血写春秋&的爱国爱民情怀,却给后世树立了一个楷模和丰碑,给我们铸造了一个伟大的民族之魂。
【赏析五】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喜欢就分享到:
对诗词的表态
02-2503-2308-2305-0505-0309-0105-1901-06一首诗篇彰显一段历史,一位校长诠释一方教育。
& & &《石灰吟》一般认为是明代政治家的一首诗。这首咏物诗,采用,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整首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于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诗人在吟咏石灰时,采用了拟人化手法,这种修辞方式,把一些抽象概念表现得形象生动,把石灰人格化。对石灰赋予人的思想感情。拟人化,写出了吟咏事物的特有属性,和人的思想感情相吻合。[4]&全诗语言简谱。诗人托物言志,通过赞美石灰,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惜“粉身碎骨”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此诗却有坚定不屈的笔意。书香淮河(huaihexiaoxuexiao)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huaihexiaoxuexiao淮河——给孩子一个读书的童年!热门文章最新文章huaihexiaoxuexiao淮河——给孩子一个读书的童年!&&&&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 / 千鎚万击出深山)(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 / 粉身碎骨浑不怕 / 粉骨碎身全不怕)
【参考释义】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 一作:韧)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于谦(日-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All Rights Reserved于谦《石灰吟》赏析--《小学语文》2016年Z1期
于谦《石灰吟》赏析
【摘要】:正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经典简介]于谦(),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官至兵部尚书。明英宗在土木堡兵败被瓦剌俘虏后,他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抗敌,并率领军民奋力抗击,使国家转危为安。其诗多忧国忧民之作,或表现自己的坚贞情操,语言质朴。《石灰吟》是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24.2【正文快照】: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经典简介]于谦(),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官至兵部尚书。明英宗在土木堡兵败被瓦剌俘虏后,他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抗敌,并率领军民奋力抗击,使国家转危为安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林兆瑞;[J];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版);2005年03期
于谦;[J];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版);2005年Z2期
于谦;;[J];小学生作文辅导(快乐语文版);2006年11期
延河;;[J];语文学习;1983年09期
王继红;[J];江苏教育;1993年Z1期
于谦;;[J];小学生;2002年20期
刘洪杉;;[J];小星星;2006年01期
高萍;;[J];陕西教育(教学);2006年11期
张韬;[J];云南教育;2003年Z4期
甄居;[J];安徽教育;1982年10期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当前位置:
>>>下列是明朝诗人于谦的《石灰吟》:①千锤万凿出深山,②烈火焚烧若等闲..
下列是明朝诗人于谦的《石灰吟》:①千锤万凿出深山,②烈火焚烧若等闲,③粉身碎骨浑不怕,④要留清白在人间.(1)诗中隐含物理变化的诗句是______.(填序号)(2)请写出诗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偏易来源:达州
(1)千锤百凿出深山是开采石灰石,属于物理变化.(2)烈火焚烧若等闲: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高温&.&CaO+CO2↑;粉身碎骨浑不怕: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要留清白在人间: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故答案为:(1)①;(2)CaCO3&高温&.&CaO+CO2↑;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是明朝诗人于谦的《石灰吟》:①千锤万凿出深山,②烈火焚烧若等闲..”主要考查你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文字表达式,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判别,石灰石的利用,生石灰的性质和用途&&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文字表达式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判别石灰石的利用生石灰的性质和用途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设想、主观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方程式两边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1)写: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在左,生成物在右,中间用横线连接,如: H2+O2——H2O,H2O——H2+O2。 (2)配: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的原则,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相等,然后将横线变成等号。配平后,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是最简整数比,如:2H2+O2=2H2O,2H2O= 2H2+O2。 (3)注:注明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常用“△”表示)、光照、通电等〕和生成物的状态(气体用“↑”。沉淀用“↓”。)。如:2H2+O22H2O,2H2O2H2↑+O2↑。 化学计量数:化学计量数指配平化学方程式后,化学式前面的数字。在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是最简整数比,计数量为1时,一般不写出。书学化学方程式的常见错误: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条件和气体、沉淀符号的使用:(1).“△”的使用 ①“△”是表示加热的符号,它所表示的温度一般泛指用酒精灯加热的温度。 ②如果一个反应在酒精灯加热的条件下能发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就用“△”,如:2KMnO4 K2MnO4+MnO2+O2↑。 ③如果一个反应需要的温度高于用酒精灯加热的温度,一般用“高温”表示;如:CaCO3CaO+ CO2↑&(2)“↑”的使用&①“↑”表示生成物是气态,只能出现在等号的右边。 ②当反应物为固体、液体,且生成的气体能从反应体系中逸出来,气体化学式后应该加“↑”。如Fe+ 2HCl==FeCl2+H2↑。 ③当反应物是溶液时,生成的气体容易溶于水而不能从反应体系中逸出来,则不用“↑”,如:H2SO4+ BaCl2==FeCl2+2HCl④只有生成物在该反应的温度下为气态,才能使用“↑”。 ⑤若反应物中有气态物质,则生成的气体不用标 “↑”。如:C+O2CO2 (3)“↓”使用 ①“↓”表示难溶性固体生成物,只能出现在等号的右边②当反应在溶液中进行,有沉淀生成时,用 “↓”,如:AgNO3+HCl==AgCl↓+HNO3③当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尽管生成物有不溶性固体,也不用标“↓”,如:2Cu+O22CuO ④反应在溶液中进行,若反应物中有难溶性物质,生成物中的难溶性物质后面也不用标“↓”。如:Fe +CuSO4==FeSO4+Cu.化学方程式中“↑”和“↓”的应用:①“↑”或“↓”是生成物状态符号,无论反应物是气体还是固体,都不能标“↑”或“↓”; ②若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且生成物中有沉淀,则使用“↓”;若不在溶液中进行,无论生成物中是否有固体或难溶物,都不使用“↓”; ③常温下,若反应物中无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提取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书写信息型化学方程式是中考热点,题目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科技等各个领域,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并考查了同学们接受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日的关键是掌握好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可按两步进行:首先正确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状态;第二步就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概念:用文字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步骤:(1)写:根据反应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2)注:注明反应条件:[点燃,加热,光照,通电等] 物理变化: 1.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 实例:灯泡发光,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碘,干冰的升华,汽油挥发,蜡烛熔化等都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1. 定义: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2. 实例:木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3. 现象:化学变化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时常伴随着一些反应现象,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哈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物理变化:1. 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2. 微观实质:分子本身没有变(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主要指形状改变或三态变化。化学变化:1. 特征:有新物质生成2. 微观实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构成新分子。物理变化概念的理解:(1)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摩擦生热,升温,活性炭吸附氯气等都是物理变化(2)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因为变成了另一种物质(3)物理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不变,组成不变,化学性质不变(4)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聚集状态发生了改变,导致物质的外形或状态随之改变。成语、俗语、古诗词蕴含的化学知识(1)成语、俗语中的变化 ①物理变化:只要功夫深,铁柞磨成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木已成舟;滴水成冰;花香四溢等。 ②化学变化:百炼成钢、点石成金、蜡炬成灰等。(2)古诗词中的变化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物理变化烈火焚烧若等闲—化学变化粉身碎骨浑不怕—化学变化要留清白在人间—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1)物态变化是指同一种物质可在固态,气态,液态三种状态发生转化的过程,如下图,物态变化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名称和热量变化
定义:碳酸钙(CaCO3)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在自然界中,大理石、石灰石、方解石、白坐、蛋壳、珍珠等物质的主要成分均为碳酸钙;许多补钙药剂如钙片的主要成分也是碳酸钙。 碳酸钙的检验: (1)碳酸钙的主要化学性质: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 CaCO3CaO+CO2↑(工业上制CO2) (2)碳酸钙的检验方法:①方法:取少量碳酸钙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②现象:产生大量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CO2+Ca(OH)2==CaCO3↓+H2O 溶洞的形成:&&&&& 溶洞都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地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发生反应生成溶解度较大的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Ca(HCO3)2==CaCO3↓+CO2↑+H2O 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发生上述反应,有的沉积在洞顶,有的沉积在洞底,日久天长洞顶处形成钟乳石,洞底处形成石笋,当钟乳石与石笋相连时就形成了石柱。 生石灰:凡是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天然岩石,如石灰岩、白垩、白云质石灰岩等,都可用来生产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CaO)。 物理性质:一般呈块状,纯的为白色,含有杂质时为淡灰色或淡黄色。&化学性质:在空气中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作用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O+H2O==Ca(OH)2 产品用途 1.可作填充剂,例如:用作环氧胶黏剂的填充剂; 2.用作分析试剂,气体分析时用作二氧化碳吸收剂,光谱分析试剂,高纯试剂用于半导体生产中的外延、扩散工序,实验室氨气的干燥及醇类脱l水等;3.用作原料,可制造电石、纯碱、漂白粉等,也用于制革、废水净化,氢氧化钙及各种钙化合物;4.可用作建筑材料、冶金助熔剂,水泥速凝剂,荧光粉的助熔剂。 5.用作植物油脱色剂,药物载体,土壤改良剂和钙肥;6.还可用于耐火材料、干燥剂; 7.可配制农机1、2号胶和水下环氧胶黏剂,还用作与2402树脂预反应的反应剂; 8.用于酸性废水处理及污泥调质;9.还可用作锅炉停用保护剂,利用石灰的吸湿能力,使锅炉水汽系统的金属表面保持干燥,防止腐蚀,适用于低压、中压、小容量汽包锅炉的长期停用保护;注意事项:1、使用操作过程时间越短越好,放置在包装容器内的适当处,起到密封吸湿的作用。2、存放在干燥库房中,防潮,避免与酸类物接触。 3、运输过程中避免受潮,小心轻放,以防止包装破损而影响产品质量。 4、禁止食用,万一入口,用水漱口立即求医。(切记不能饮水,生石灰是碱性氧化物遇水会腐蚀!)与熟石灰,石灰乳的区别: 1. 与熟石灰 &&&& ①石灰有生石灰和熟石灰之分。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CaO),白色固体耐火难溶。将(CaO)含量高的石灰岩在通风的石灰窑中锻烧至900℃以上即得。是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我国民间常用以防止杂物回潮。与水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或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即成熟石灰[氢氧化钙Ca(OH)2,又称“消石灰”。熟石灰在一升水中溶解1.56克(20℃),它的饱和溶液称为“石灰水”,呈碱性,在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而成碳酸钙沉淀。&&&& ②与熟石灰的转化与硬化 &&& 生石灰(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过程,称为石灰的熟化或消化。反应生成的产物氢氧化钙称为熟石灰或消石灰。 &&& 石灰熟化时放出大量的热,体积增大1—2.0倍。煅烧良好、氧化钙含量高的石灰熟化较快,放热量和体积增大也较多。工地上熟化石灰常用两种方法:消石灰浆法和消石灰粉法。 &&& 生石灰熟化后形成的石灰浆中,石灰粒子形成氢氧化钙胶体结构,颗粒极细(粒径约为1μm),比表面积很大(达10~30m2/g),其表面吸附一层较厚的水膜,可吸附大量的水,因而有较强保持水分的能力,即保水性好。将它掺入水泥砂浆中,配成混合砂浆,可显著提高砂浆的和易性。 &&& &&& 石灰依靠干燥结晶以及碳化作用而硬化,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低,且碳化后形成的碳酸钙硬壳阻止二氧化碳向内部渗透,也妨碍水分向外蒸发,因而硬化缓慢,硬化后的强度也不高,1:3的石灰砂浆28d的抗压强度只有0.2~0.5MPa。在处于潮湿环境时,石灰中的水分不蒸发,二氧化碳也无法渗入,硬化将停止;加上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已硬化的石灰遇水还会溶解溃散。因此,石灰不宜在长期潮湿和受水浸泡的环境中使用。 &&&& &&&& 石灰在硬化过程中,要蒸发掉大量的水分,引起体积显著收缩,易出现干缩裂缝。所以,石灰不宜单独使用,一般要掺人砂、纸筋、麻刀等材料,以减少收缩,增加抗拉强度,并能节约石灰。 石灰具有较强的碱性,在常温下,能与玻璃态的活性氧化硅或活性氧化铝反应,生成有水硬性的产物,产生胶结。因此,石灰还是建筑材料工业中重要的原材料。&2. 与石灰乳 &&&&& 石灰乳一般是在氧化钙中加水生成的,因为氢氧化钙溶解度不是很大,所以往往生成的是氢氧化钙的悬浊液(即水溶液中还存在着没有溶解的氢氧化钙),这就是石灰乳 石灰乳是石灰浆用水稀释后的混浊液。 指石灰加入过量的水(约为石灰质量的2.5-3倍)后得到的浆体。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是明朝诗人于谦的《石灰吟》:①千锤万凿出深山,②烈火焚烧若等闲..”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6747428779325465019326917209726774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夕阳返照桃花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