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善于画竹的清代画家王世澄简介

&1、【全国】太原王氏会通谱十三卷首一卷&(明)王友瑄等纂修&明弘治十四年(1501)刻本&北图&
2&、【全国】王谢世家三十卷&(明)韩昌箕撰&明天启天年(1622)刻本&中央民院&华东师大&美国&
3、&【全国】太原王氏会通宗谱八卷首一卷&明刻本&安徽徵州地区博(存二卷)&
4、【全国】郎琊三槐王氏宗谱&(清)王梁修&清道光间槐清堂刻本&一册&北图&
5&、【全国】陇南王氏族谱&钞本&一册&北图&注:卷首有王育德清咸丰癸丑年修谱凡例。该族散居陕西、甘肃等地。&
6、&【全国】王氏族谱不分卷&(清)王廷诗等总领&王廷麟等主修&清光绪四年(1878)刊本&四川珙县下罗乡五星村&
7&、【全国】王氏通谱&(清)王庸敬辑&清光绪二十年(1894)槐政堂活字本&北图&历史所&中央民院&上海图&吉林大学&美国&日本&
8、&【全国】王氏宗谱&(清)王国栋修&清抄本、&北图&
注:本书包括《太原王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存十二卷;《郎琊王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缺家乘十卷;《三槐王氏宗谱》六卷首一卷。&
9、【全国】王谢世表&(民国)黄大华编&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一册&
江苏苏州市图&河南图&江西图&陕西图&美国&
10、&【全国】锹溪王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清)王氏槐泉局重修&清宣统二年(1910)听笙堂木刻本&湖北黄罔县档(缺卷1)&注:该族散居江西、湖北等地。&
11、&【全国】郎琊王氏宗谱七十卷首一卷&(民国)王志周&王彩国等续修&民国元年(1912)木刻本&湖北黄罔县档(缺卷首、卷4、6、11、13-16、19-24、26、27、29-31、33、34、36-39、43-46、48、49、60)&注:该族散居江西、湖北等地。&
12、&【全国】锹溪王氏宗谱不分卷&(民国)三槐局重修&民国二十五年(1936)听笙堂木刻本&四十册&湖北黄罔县档&注:该族散居江西、湖北等地。&
13、&【北京】宛平王氏宗谱不分卷&(清)王惺&王元凤纂修&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王氏青箱堂刻本&北图&人民大学&辽宁图&吉林大学&美国&日本&
14、&【北京通县】中华民国河北省通县宋家庄王氏族谱一卷&(民国)王&舫&王凤苞撰&民国三十七年(1948)钞本&北京市通县档&
15、&【天津】王氏宗谱不分卷&(清)王振钧&王守恂等辑&清光绪二十年(1894)槐荫堂刻本&四册&南开大学&
16、【河北保定】清苑王氏家谱九卷&(明)王开纂修&明万历十一年(1583)钞本&四册&北图&
17、&【河北滦县】郎琊王氏宗谱八卷&(民国)王启森修&民国八年(1919)铅印本&北图&科图&吉林大学&日本&美国&
18、&【河北】滦县王氏续修宗谱不分卷&(民国)王向荣续修&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河北唐山市档&河北滦南县文管&河北滦南县档&
19、【河北】新城王氏谱八卷&(清)王兆弘等纂修&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刻本&山东图&
20、&【河北】新城王氏世谱不分卷&(清)王祖灅修&清嘉庆十三年(1808)刻本&一册&山东济南市博&
21、【河北抚宁】王氏家谱一卷&清雍正六年(1728)稿本&河宁抚宁县贲坨乡&县村(二部)&
22、&【河北抚宁】王氏谱图一幅&写本&河北抚宁县西张庄乡约和庄村&
23、【河北沧县】王氏家谱&写本&三册&河北青县陈嘴乡吴辛庄&
24、&【河北临漳】王氏家谱五卷&(清)王辛祚等修&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刻本&五册&人民大学&
25、&【河北宁晋】王氏族谱十卷&(清)王明经修&清咸丰五年(1856)刊本&十册&科图&
26、&【河北宁晋】王氏族谱十卷&(清)王淑修&清交绪十三年(1887)债德堂刻本&十册历史所&
27、【河北宁晋】王氏族谱十卷&(民国)王凤鸣&王树海等续修&民国六年(1917)天津华新印刷局铅印本&十册&科图&河北大学&
28、【河北阳原】西宁王氏家乘不分卷&(民国)王仅纂修&民国三十四年(1945)钞本&十册&历史所&
29、&【河北】文安王氏宗谱不分卷&(民国)王祖绎&王祖彝同修&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一册&北图(二部)&首都图&天津图&浙江图&湖北图&
30、&【河北枣强】王氏家谱不分卷&(清)王锡麟续修&清道光十二年(1832)追达堂刊本&四册&日本&美国&
&31、&【河北沧州】王氏族谱不分卷&(清)王国均述&清道光二十年(1840)刊本,一册&科图&
32、&【山西灵石】王氏族谱二十卷&(清)王中辉&王中极纂&清乾隆三十九年(1744)纂&乾隆五十五年&(1790)存厚堂刻本&辽宁图&山西大学&日本&美国&注:王攸宁首修于清康熙二十七年。&
33、&【山西】临晋王氏族谱二卷&(清)王士焱等重修&清咸丰元年(1851)刊本&八册&科图&上海图&
34、&【山西洪洞】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董薄里薄村十甲王氏族谱二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王楷苏&王楷欧编次&清嘉庆二年(1797)刊订刻本&十册&历史所&山西洪洞县档&
35、&【山西洪洞】王氏家谱四卷&(清)梁卓午撰&清光绪十三年(1887)怀德堂钞本&历博&
36、&【山西洪洞】王氏族谱崇祀乡贤录不分卷&(清)王锡国&王得时等七修&清光绪十九年(1893)木活字本&二册&美国&
37、&【辽宁本溪】王氏宗谱书一卷&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纂&复印本&辽宁本溪山城子乡朱石峪&
38、&【辽宁本溪】王氏宗族谱书一卷&(民国)王振昌纂&民国间铜刻本&辽宁本溪连山关镇石哈村&
39、【上海】王氏郎琊世谱不分卷&(清)王镐主编&陆於郿编&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修&钞本&一册&浙江图&
40、&【上海】王氏家谱六卷&(清)王寿康纂&清咸丰十一年(1861)奉思堂重刻本&北图&日本&美国&
41、&【上海】王氏世谱四卷&(民国)王坤增重修&民国八年(1919)蓝格钞本&一册&上海图(缺卷4)&
42、&上海王氏家谱六卷首一卷&(民国)王师曾等续修&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河北大学&上海市文管&日本&美国&
43、【上海】嘉定王氏续修支谱二卷&(民国)王钧善&王为丰等续修&民国三十七年(1948)油印本&一册&河北大学&
44、&【上海】南汇王氏宗谱不分卷&(民国)王庆圻编&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一册&
北图&科图&辽宁图&吉林大学&日本&美国&注:一名《翼经堂家谱》&
45、【上海松江】云间王氏族谱二十二卷&(清)王兴尧等三修&清嘉庆六年(1801)遂高图刊本&十二册&美国&
46、&【江苏】王氏三沙全谱三卷首一卷&(清)王大增等重修(1809)颐和堂刊本&八册&美国&
47、&【江苏】王氏三沙全谱不分卷&(清)王钟&王锡骥等编&清光绪二年(1876)三槐堂活字本&北图&历史所&上海图&哈雨滨师大&日本&美国&注:又名《王氏三沙统谱》。&
48、&【江苏】王氏三沙统谱不分卷&(清)王慰祖总辑&王同播协修&清宣统三年(1911)三槐堂刊本&六册&科图&
49、&【江苏南京】王氏族谱八卷&(清)王明松&王有焕等续修&清嘉庆四年(1803)木活字本辽宁图&注:王松、王廷谦首修於明永乐八年。&
50、&【江苏江宁】上元苏庄王氏宗谱八卷&(清)王宗庸等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孝思堂木活字本&八册&美国&
51、【江苏江宁王李郁】三宗同家谱不分卷&(民国)王厚泉创修&民国十一年(1922)春森堂石印本&一册&日本&美国&
52、【江苏江宁】阐头王氏家乘十四卷&(民国)王锡宏&王彬彦等主修&民国二十四年(1935)燕翼堂活字本&十四册&历史所&注:王梦森始修於清乾隆五十八年。&
53、【江苏溧水】江左王氏宗谱十六卷&(民国)王瀣纂&民国三十四年(1945)鹅书堂木活字本&江苏溧水县群力乡东岗村&
54、【江苏睢宁】王氏三修族谱十二卷&(民国)王存质总理&民国十七年(1928)石印本&江苏睢宁县党史办&注:王良辅等始於清雍正六年。&
55、&【江苏丰县】王氏族谱一卷&清光绪四年(1878)钞本&江苏丰县套娄乡小王庄&
56、【江苏丰县】王氏族谱二卷&(民国)王开璋重修&民国六年(1917)写本&江苏丰县孙娄乡张庄村&
57、&【江苏丰县】王氏家谱三卷&(民国)王军伯纂&民国二十一年(1932)钞本&江苏丰县顺河乡&
58、&【江苏东海】王氏宗谱二卷&(民国)王发英纂&民国十三年(1924)钞本&江苏东海县档&
59、&【江苏东海】王氏家谱一卷&(清)王元璋&王善夫纂&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纂&钞本&江苏东海县档&
60、&【江苏赣榆】朱柳村王氏宗谱一卷&洪锡纂&钞本&江苏赣榆县档&
&61、&【江苏赣榆】王氏家谱&江苏赣榆县金山乡&
62、&【江苏淮阴】清河王氏族谱不分卷&(清)王琛编辑&清同治七年(1868)介福堂刻本&一册&江苏淮安县图&
63、&【江苏阜宁】王氏宗谱三卷&(民国)王凤诰等修&
64、【江苏泰州】王氏宗谱六卷&(民国)王国麟等修&民国十三年(1924)三槐堂木活字本&六册&南京图&
65、【江苏江都】王氏族谱四卷&(清)王建文等重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三槐堂活字本&吉林大学&
66、&【江苏】江都王氏族谱六卷&(民国)王穆文等修&民国七年(1918)木活字本&八册&美国&注:一名《王氏家乘》。&
67、【江苏】江都王氏族谱四卷&(民国)王传政总纂&民国二十三年(1934)活字本&四册&
68.【江苏泰兴】王氏族谱十八卷&(清)王屏之等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活字本,十八册&北图&
69、&【江苏如皋】东院王氏家谱十二卷附补遗&(清)王兆荃等重修&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敦睦堂刻本。北图&辽宁图&注:王郜等首修於明万历四十一年。&
70、&【江苏】海安王氏族谱八卷&(清)王业衢等重修&清同治二年(1863)王氏家祠刊本&八册&美国&
71、&【江苏镇江】润东王氏宗谱不分卷&(清)王文英等纂修&清嘉庆三年(1798)刊本&八册&科图&
72、&【江苏镇江】润州开沙王氏重修族谱十卷&(清)王元禄&王砚农等重修&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木活字本&历博&日本&美国&注:一名《开沙王氏重修甲分谱系》。&
73、【江苏镇江】京江开沙王氏族谱十卷&(清)王厚存&王桂冬重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木活字本&十册&科图&日本&美国&
74、&【江苏镇江】京江开沙王氏族谱十卷&(民国)王昌言纂修&民国二十三年(1934)活字本&十册&北图&
75、【江苏镇江】沙州王氏宗谱六卷&(清)王言矩等修&清同治十三年(1874)崇贤里木活字本&十册&美国&
76、&【江苏镇江】润东顺江洲王氏十二修族谱十五卷&(清)王如鋐&王崇广等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崇贤里分祠活字本&十六册&北图&历史所&注:封签题《润东王氏族谱》,雇页题《王氏家谱》,版心题《崇贤里王氏族谱》。&
77、&【江苏镇江】京口顺江王氏家乘二十四卷&(清)王秋农等重修&清光绪十九年(1893)双柏堂木活字本&二十四册&美国&注:一名《京口王氏家谱》&
78、&【江苏镇江】京口顺江洲王氏第十三次增修家乘三十卷&(民国)王汝诫等纂修&
民国十年(1921)双柏堂活字本&三十册北图&
79、【江苏镇江】金沙王氏大成宗谱四卷&(清)王家羲等重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三槐堂木活字本&四册&美国&
80、【江苏镇江】苦竹王氏宗谱三十二卷&(民国)王振泽修&民国二年(1913)宗德堂活字本&三十二册&历史所注:始修于明嘉靖四十三年&
81、&【江苏镇江】三槐王氏宗谱十二卷&(民国)王文琏&王宏章等重修&民国四年(1915)木活字本&十二册&日本&美国&
82、&【江苏镇江】王氏家乘三十卷,(明)王友&纂&王汝诫等增修,民国十年(1921)双柏堂刻本&三十册&吉林大学&
83、&【江苏镇江】润州王氏族谱四卷&(民国)王振文修&民国十八年(1929)活字本&四册&
历史所&吉林大学,北图&科图&历史所&历博&人民大学&日本&美国,注:王彦儒等始修於清道光八年。&
84、【江苏丹阳】云阳包港王氏族谱八卷,(清)王瑞广等重修,清同治九年(1870)三槐堂木活字本&八册,美国&
85、&【江苏丹阳】王氏宗谱□□卷,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江苏丹阳县松卜乡宾村(存卷9-13)&
86、&【江苏句容】王氏宗谱不分卷,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木活字本&二册,江苏句容县夫王乡赵巷村&
87、&【江苏句容】王氏宗谱,(民国)雍传喜撰,民国三十五年(1946)续修木活字本&十四册,江苏句容县石狮城上村,注:首修于明洪武间。&
88、&【江苏句容】句曲白阳王氏家乘不分卷,(民国)王文伟纂,民国三十五年(1946)铅印本&一册,上海松江县博&
89、&【江苏常州】毗陵王氏续修宗谱十卷,(清)王裕坤主修&王灿发等纂,清光绪八年(1882)三槐堂木活字本,江苏常州市图,注:谱始修於清道光十一年。
90、&【江苏常州】毗陵王氏续修宗谱十卷,(民国)王景阳主修&王浩荣等纂,民国十年(1921)毗陵王氏三槐堂木活字本,江苏常州市图&
91、【江苏常州】瓦屑坝王氏宗谱八卷,(清)王茂根等重修,清光绪十二年(1886)三槐堂木活字本&八册,美国,注:一名《毗陵王氏宗谱》&
92、【江苏常州】毗陵王氏族谱四卷,清光绪十八年(1892)&贻堂刊本&二册,南开大学&
注:王之模始修于清乾隆二十一年。&
93、&【江苏常州】延数郑墅王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清)王广洪&王宇椿续修,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毗陵两宅木活字本,江苏常州市图,注:王忱始修于明正德十五年。&
94、&【江苏常州】尹沙王氏重修家乘十卷,(民国)王朝仁等纂,民国七年(1918)活字本&十册,北图&
95、&【江苏常州】晋陵王氏宗谱二十二卷,(民国)王保和主编&王瑞金等纂,民国十六年敦厚堂木活字本,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13、15、16、18-22)&
96、&【江苏常州】晋陵王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民国)王锡翰&王玉汝修,民国十九年(1930)王氏槐阴堂刊本&二十二册,南开大学(缺卷15),注:谱始修于明,此为九修。&
97、&【江苏常州】毗陵魏墅金&王氏宗谱□□卷,(民国)张文郁纂,民国三十二年(1943)毗陵王氏保后堂木活字本,江苏常州市图(存卷4、6-9、11、12)&
98、&【江苏常州】晋陵夹城王氏宗谱八卷,(民国)王家璞纂,民国三十七年(1948)继序堂木活字本,江苏常州市图,注:谱始修于明万历十六年。&
99、【江苏常州】毗陵王氏宗谱□□卷,民国间世恩常木活字本,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2、13、16、18-20),注:其中记事至民国四年。&
100、&【江苏武进】王氏宗谱四卷,(清)王永寿等重修,清光绪十六年(1890)三槐堂木刻本&四册,河北大学&
101、&【江苏金坛】王氏续修宗谱六卷,(清)王之树&王之鳌等重修,&清道光元年(1821)植成堂木活字本&六册,日本&美国&
102、&【江苏金坛】三旌羲门王氏族谱十四卷,清刻本&十册,南京大学&
103、&【江苏无锡】王氏西沙支谱二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王步青&王有道等续编,清宣统元年(1909)木活字本&二十册,日本&美国&
104、【江苏无锡】锡山王氏宗谱二卷,(清)宝镇纂辑,清宣统三年(1911)敬修堂木活字本&二册,浙江图&
105、&【江苏江阴】暨阳古竹王氏宗谱不分卷,(清)王光斗等重修,清乾隆六十年(1795)木活字本&六册,日本&美国&
106、&【江苏江阴】暨阳紫崴新湖王氏宗谱不分卷,(清)王复可&王良规等监修,清嘉庆三年(1798)源达堂活字本&八册,历史所,注:王怿始修于清乾隆八年。&
107、&【江苏江阴】暨阳紫崴王氏宗谱不分卷,(清)王友仁&王能章等重修,清同治十二年(1873)三槐堂木活字本&四册,日本&美国,236&【江苏江阴】暨阳紫岩潭头王氏宗谱不分卷,(清)王富豪重修,清光绪元年(1875)馀庆堂木刻本&四册,河北大学,注:谱始辑于乾隆三十三年。&
108、&【江苏江阴】暨阳紫岩王氏宗谱六卷,(民国)王亲&总纂,民国二年(1913)三槐堂刊本&六册,北图&南开大学,注:谱始修于明万历十六年。&
109、【江苏江阴】暨阳紫岩潭头王氏宗谱不分卷,(清)王鹤林&王仁荣等续修,民国十年(1921)馀庆堂刊本&四册,南开大学,注:谱始辑於清乾隆三十三年,此为六修。&
110、【江苏江阴】暨阳&峰王氏宗谱不分卷,(清)王汉昌&王宗器等修,清道光十二年(1832)三槐堂活字本&二册,历史所,注:谱始修于清康熙三十二年。&
111、&【江苏江阴】暨阳梓里王氏宗谱六卷,(清)王家赛续修,清光绪二十年(1894)三槐堂木刻本&六册,河北大学,241&【江苏江阴】暨阳梓里王氏宗谱八卷,(民国)王春校总修&
民国五年(1916)三槐堂活字本&八册,历史所&
112、&【江苏江阴】王氏族谱十四卷首一卷,(民国)王德声等编,民国二十五年(1936)排印本&四册,吉林大学
113、【江苏江阴】东沙古塘王氏宗谱十六卷,(清)王烈等编,清光绪五年(1879)三槐堂活字本&十八册,北图&
114、【江苏江阴】东沙巩塘王氏宗谱三十卷末一卷,(民国)王天民,民国三十五年(1946)天全堂木刻本,苏州大学(存卷3、25、29、30卷末)&
115、&【江苏江阴】绮山东沙王氏支谱十六卷,(民国)王翰臣编纂,民国三十八(1949)三槐堂铅印本&十四册,历史所&河北大学,注:木恂礼始修於清康熙三十二年。&
116、&【江苏江阴】暨阳锁金王氏宗谱八卷,(民国)王屯&王延辉等纂,民国三十六年(1947)三槐堂木刻本&八册,北图(二部)河北大学&
117、【江苏宜兴】王氏宗谱八卷,(民国)王闰根&王晋雄续个,民国三十四年(1945)三槐堂木活字本&八册,南开大学&
118、&【江苏苏州】羌区王氏宗谱十卷,(清)王简齐等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三槐堂活字&十册,注:王锡祚始修于明万历三十四年。&
119、【江苏常熟】太原王氏家乘八卷,(清)王炳动&王炳炜重修,清同治十三年(1874)木活字刻本&六册,日本&美国&
120、&【江苏常熟】太原王氏家乘十卷,(民国)王元亲&王庆芝等续修,民国八年(1919)常熟王氏怀羲羲壮活字本,科图(缺卷2、3、7)&历史所&中央民院&大学&江苏常熟市图&日本&美国&
121、&【江苏吴县】太原【王氏】家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王世钧等重修,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刻本&十册,江苏苏州市博&
122、【江苏吴县】太原【王氏】家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王皖壑&王熊伯等重修,清嘉庆七年(1802)刊本&十二册,日本&美国&
123、&【江苏吴县】王氏族谱十六卷,(清)王俊三&王光前等续修,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木活字本&十六册,日本&美国&
124、【江苏吴县】太原王氏家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王仲鎏&王仲鉴合编,清道光六年(1826)刻本,北图(二部)上海图&江苏吴县图&日本&美国&
125、&【江苏吴县】太原王氏家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叶耀元等编纂,清宣统三年(1911)活字本,北图(二部)&科图(二部)&历史所&历博&北京大学&中央民院&河北大学&辽宁图&吉林大学&哈尔滨师大&南京大学&苏洲大学&江苏苏州博&云南图&日本&美国&
注:书名业作《洞庭王氏家谱》&
126、【江苏吴县】太原〖王氏〗宗谱不分卷,清光绪九年(1883)钞本&一册,日本&
127、&【江苏吴县】太原〖王氏〗皋桥支谱不分卷,(清)王朝俊&王堡重修,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刊本,科图&日本&美国&
128、&【江苏吴县】太原王氏皋桥支谱不分卷,(民国)王堡续修,民国十年(1921)铅印本&
北图&人民大学&辽宁大连市图&吉林大学&江苏苏州博&日本&美国&
129、【江苏吴县】王氏宗谱八卷,(清)王堉等重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三槐堂木活字本,吉林大学&日本&美国&
130、&【江苏】吴县夏候桥王氏支谱稿一卷,(民国)王世澄辑,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一册,北图&
131、&【江苏吴县】莫&王氏家谱二十四卷,(民国)王季烈等纂,民国二十六年(1937)上海元昌印书局石印本,北图(二部)&首都图&科图&历史所&人民大学(二部)&南开大学&上海图&辽宁图&辽宁大连市图&吉林大学&滨师大&河北大学&南京图&苏州大学&云南图&日本&美国&
132、&【江苏昆山】重刻明修王氏世谱二卷,明崇祯四年(1631)纂&民国十四年(1925)铅印本,北图(二部)&山西图&辽宁图&吉林大学&吉林吉林市图&江苏苏州市图&浙江图&安徽图&云南图&日本&美国,注:兴《续王氏世谱》十一卷合刻。&
`133、&【江苏昆山】续王氏世谱十一卷,(民国)王元增辑修,民国十四年(1925)铅印本&
北图(二部)&科图&山西图&辽宁图&吉林大学&吉林吉林市图&浙江图&安徽图&云南图&日本&美国&
134、【江苏昆山】王氏宗谱四卷,(清)王泽镐等重修,清光绪十一年(1885)木活字本&四册,美国&
135、&【江苏昆山】郎琊王我谱略十卷一卷,(清)王景翰&王庆铨等增修,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刻本&四册,日本
136、【江苏昆山】太原王氏家谱不分卷,清末钞本&一册,江苏苏州市博,注:记事至清光绪年间。&
137、&【江苏】昆山郎琊安阳支王氏世谱六卷,(民国)王颂文编辑&王德森校,民国二十五年(1936)木刻本,南京博&江西师大&
138、&【江苏吴江】舜湖王氏家谱六卷,清王大隆跋稿本,复旦大学,注:谱中记事止清道光二十一年。&
139、&【江苏吴江】舜湖王氏族谱稿填墓图一卷,(清)王师晋编,清同治末年编&稿本,复旦大学&
140、&【江苏吴江】舜湖王氏家谱十四卷,王大隆续修,稿本,复旦大学&
141、&【江苏】太仓太原王氏支谱一卷,油印本,南京博&
142、【浙江】浙东王氏宗谱不分卷,清乾隆间钞本,浙江宁海县文&
143、&【浙江】三桥王氏宗谱三卷,(民国)陈鸣皋重修,民国八年(1919)木刻本,浙江象山县文管,注:散居鄞县、象山等地。&
144、&【浙江】王氏族谱十四卷,(民国)王树荣重修,民国二十五年(1936)刊本,浙江湖州市档,注:散居於湖州、绍兴一带。王沛阳创修於明天启间。&
145、&【浙江杭州】仁和王氏重订家乘不分卷,(清)王为祯、王为干等编,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刻本&一册,日本&
146、&【浙江杭州】王氏家乘,民国间成都石印本&一册,北图&
147、&【浙江临安】璋溪王氏宗谱四卷,(清)王晓等纂,清嘉庆八年(1803)刻本,浙江临安县档(存卷2)&
148、&【浙江】萧山王氏族谱十四卷,(清)王洪源等修,清乾隆二十年(1755)木活字本&二册,美国&
149、【浙江萧山】王氏家谱四卷首一卷,(清)王石渠修,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三槐堂木活字本&十四册,美国&
150、&【浙江萧山】苎萝王氏宗谱四十四卷首二卷,(清)王春蓉等总校,清咸丰十一年(1861)三槐堂活字本&四十六册,历史所&
151、【浙江萧山】苎萝王氏宗谱四十八卷首二卷,(民国)王荇沚修纂,民国四年(1915)三槐堂木活字本世纪,浙江&日本&美国&
152、&【浙江萧山】新发王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清)王锡麟编,清光绪十年(1904)世德堂木活字本,上海图(二部)浙江图&日本&美国&
153、&【浙江萧山】浙绍萧山县车里庄王氏家谱四卷首一卷,(清)王寿椿&王吉人重辑,清光绪十二年(1886)三槐堂木活字本,辽宁图&
154、&【浙江】萧山车里王氏家谱十二卷,(民国)王庆洛&王纶重辑,民国六年(1917)三槐堂木活字本&十二册,科图&浙江图&美国&
155、&【浙江】萧山西河王氏泰支瓜瓞谱六卷,(清)王绍兰撰,清王氏知足知不足馆钞本&一册,北图(存卷4-6)&
156、&【浙江】萧山庙后王氏宗谱不分卷,(民国)王乃锡辑,民国十六年(1927)三槐堂木活字本&五册,浙江图&
157、&【浙江桐庐】桐江王氏宗谱一卷,(清)王正咸主修,清咸丰四年(1854)修&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活字本,浙江桐&县档,注:王永通等首修於清嘉庆二十三年。&
158、&【浙江淳安】马山王氏宗谱六卷,(清)王发堃&王友士等纂,清光绪十六年(1890)木刻本&十一册,安徽绩溪县王&庄&
159、&【浙江】镇江东馆王氏宗谱二卷,(清)王景秀&王钦芳等纂修,清道光十九年(1839)木活字本,天一阁(存一卷)&
160、【浙江镇海】蛟川王氏宗谱三卷首一卷,(清)王世灴重修,清光绪七年(1881)三槐堂木刻本,河北大学,注:始修于清乾隆五十八年。&
161、&【浙江镇海】蛟川王氏家谱四卷,(民国)王祖纂,民国四年(1915)纂修本,浙江宁波市档&
162、【浙江】镇海五里牌王氏重修族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谢予谦等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仰德堂活字本,北图&吉林大学&四川图&
163、&【浙江】镇海五里牌王氏宗谱十七卷,(民国)张琴纂修,民国二十二年(1933)木活字本&十五册,天一阁&
164、&【浙江镇海】新添庙桥王氏家谱四卷首一卷,(民国)王钦瑞&王傅网等纂修,民国二十三年(1934)木活字本&四册,天一阁&
165、&【浙江馀姚】姚江开元王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清)王宗标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存本堂刻本,浙江馀姚梨洲文献馆(不全)
篇二:中国王氏家谱字辈大全
中国王氏家谱字辈大全
1、善庆堂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传、家、徵、世、泽,光、国、蔚、人、才,道、立、英、贤、作,心、恒、孝、友、培,熙、朝、荣、俊、彦,宝、树、植、庭、槐。……
2、太原堂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自、绍、玉、昆、城,经、纬、雄、才、具,安、邦、定、国、荣,文、光、昭、盛、治,懿、瑞、振、家、声,敦、本、前、谟、显,修、伦、世、道、平,休、仁、知、绪、永,敏、学、兴、时、行,以、上、培、原、裕,方、来、受、命、旌。……
3、宁乡乌石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文、运、人、才、盛,奎、光、斗、汉、莹。葆、衷、恢、世、泽,作、善、振、芳、声,植、树、先、知、贵,魁、英、实、得、名,绪、从、忠、厚、衍,瑞、应、集、簪、缨。……
4、民国三十二太原堂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有、章、汝、焕,式、德、聊、昌,修、礼、立、义,守、本、安、常,兴、家、成、业,锡、庆、致、祥,功、昭、道、显,声、远、名、扬。……
5、湖南省益阳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先、善、友、至、子,仕、仲、孟、文、廷,万、生、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器、字、辉、星、汉,词、章、耀、锦、城,科、名、光、世、泽,禄、位、定、均、申。老谱历传派语:鼎、范、铭、功、远,诗、书、启、俊、英,家、声、传、益、盛,前、武、克、相、承。……
6、民国癸酉年太原堂王氏七大房合修族谱派语
……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今、逢、清、鼎、位,代、毓、国、家、材,世、际、人、文、起,源、从、晋、祚、来,子、孙、发、千、亿,贤、仕、策、金、台。清道光丙戌续谱所载派语:文、运、人、才,洪、猷、日、展,克、慎、芳、修,用、敬、盛、典,士、德、茂、昭,卿、材、益、显,宝、善、立、名,祖、诒、云、衍。
7、文德堂王氏二房车礁旧派序
……宗、派、始、均、千,郎、宝、邦、继、焉,文、允、廷、光、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联。……
8、湖南省浏阳王氏凿石支派字
……裔、荣、笃、本、先、德、显、扬,绍、修、世、泽、远、继、廷、芳。南华案山支派字:家、德、泽、新、克、念、显、扬,绍、修、正、学、远、继、廷、芳。……
9、湖南省长沙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守、元、寅、汝、世、必、斗、翁、崇、友、佐、添、应、子。(前十四派序不能成名,自十五世国字派起编成四言八句共三十二派):国、正、学、文,洪、开、式、哲,启、兆、万、年,显、承、谟、烈,忠、厚、传、家,光、昭、祖、泽,绵、延、永、绍,祥、钟、俊、杰。……
10、硕旧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声、振、朝、堂,世、德、传、芳,求、志、达、道,大、显、家、邦。……
11、湖南省湘乡牢田王氏原订编派
……添、元、用、义、祖,承、显、立、铉、宗,忠、孝、守、仁、义,安、邦、定、太、平。续派:世、业、绍、前、德,诗、书、裕、后、昆,修、齐、为、国、本,名、教、耀、芳、声。……
12、湖南省安化王氏旧派语
……派、传、先、善、友,子、仕、仲、孟、文,廷、万、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益、代、资、祺、寿,亨、佳、福、庆、增。续修新派语:骥、足、腾、云、路,鸿、章、重、玉、京,彝、鼎、垂、功、远,贤、书、启、俊、英,令、名、光、世、泽,禄、位、自、能、申,家、声、传、必、盛,前、武、克、相、绳。……
13、安徽省绩溪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玉、大、元、祥、兆,安、邦、维、义、诚,宏、开、能、绍、业,积、德、庆、长、春,俊、杰、辉、光、显,家、声、永、茂、庭,骅、骝、驹、骥、骕,龙、凤、鹿、麒、麟,卜、吉、谦、恒、益,希、贤、智、勇、仁,俭、勤、忠、信、让,均、正、适、时、平。……
14、山西省祁县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元暕:开元时历御史属三院止尚书郎。(礼部员外郎);景肃,守三郡:终、传、凉、丹、阳、太、守;政:字元之,唐开元二十五年进士,襄邓等州防御史,鄂州采访使,子十;仲舒,字弘中,江南西道观察使。子七,初、哲、贞、宏、泰、复、洄、奉母山西迁安徽宜州船莲塘;宏(迁宣州歙县)。
15、婺源武口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希翔,廷钊、子十八,仁斡、子二:文岳、文庆,文岳,德豪。………
16、乐平傅贤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元行 子三:项、顼、债;项 子三:珍、现、琏;珍 子三:臻、安、僖;安 子二:权、植;植 子三:聚、叔虎、袤。……
17、江西省乐平流槎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袤 子三:端义、佐才、端虚;佐才 子六:千二、千三、千五、千六、千八、千九。……
18、湖北省浠水团溪(团陂)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九龄 行千三,字嵩卿,子四:文焕、文炳、文灿、文兴;文兴 子三:安、震、富(富公孙国贤、国贤二子去浙江余姚);安;衡 子:国生;国生 子二 椿、梅;椿 子三:勋、寿、烈;烈 子二:塾、垒;塾 子四:镐、鉴、铭、钰;铭 子二:永松、永裕;永松 子二:朝仪、朝;朝仪 子二:守文、守章;守文;正壹 子二:德弼、德衡;德弼……;佑东(本人佑字辈)堂号“孝义堂”。……
19、湖北省浠水团溪王氏文焕公,文炳公2支下辈派:(始祖九龄公起)
……九、文、卿、拱、如、仕、大、厚、中、承、希、三、民、宏、兆、博、学、审,祈、祥、应、佑,与、景、同、升,行、善、之、家,自、有、余、庆,秉、义、进、贤,慎、思、广、益,植、槐、滋、茂,纪、望、丛、淮,持、品、宜、端,经、纶、乃、济,嘉、谟、斯、在,懿、美、常、昭。
文灿公第3支下辈派:(自2世起)文、大、千、秀、谷、仕、庭、如、子、世、德、朝、启,永、朝、守、正,祈、祥、应、佑,与、景、同、升,行、善、之、家,自、有、余、庆,秉、义、进、贤,慎、思、广、益,植、槐、滋、茂,纪、望、丛、淮,持、品、宜、端,经、纶、乃、济,嘉、谟、斯、在,懿、美、常、昭。
文兴公第4支下辈派:(自团溪第10世纪)永、朝、守、正,祈、祥、应、佑,与、景、同、升,行、善、之、家,自、有、余、庆,秉、义、进、贤,慎、思、广、益,植、槐、滋、茂,纪、望、丛、淮,持、品、宜、端,经、纶、乃、济,嘉、谟、斯、在,懿、美、常、昭(经考证此是正确的,以前的有些小误,在此表示歉意)湖北浠水团溪王氏四支到团溪第22世才通一派字。
20、江西省乐平流槎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君、臣、绍、今,世、知、继、仲、宗,公、汝、延、时、泰,天、元、宇、宙、洪,宣、和、纯、正、直,福、德、永、神、授,文、武、全、忠、义,贤、能、定、有、功。……
21、湖北省鄂州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胜、仁、秀、宗、得、金,景、单、世、守、良(良道同派),立、心、化、家、邦,祖、先、传、德、厚,永、远、佐、朝、纲。大、本、为、忠、孝,谦、恭、名、益、彰,积、善、有、余、庆,兰、桂、满、庭、芳,贤、能、生、泽、润,文、彩、晖、映、长,襟、怀、千、秋、业,全、力、保、国、昌,清、正、民、安、定,功、高、自、显、扬,英、豪、成、继、述,三、槐、荫、玉、堂。……
22河南省濮阳县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新谱派语;先、善、友、至、子,仕、仲、孟、文、廷;万、生、永、以、用,秉、德、信、元、平,科、名、光、世、泽,禄、位、定、均、申。老谱派语:鼎、范、铭、功、远,诗、书、启、俊、英,家、声、传、益、盛,前、武、克、相、承。……
23、太原堂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七大房合修族谱派语: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今、逢、清、鼎、位,代、毓、国、家、材,世、际、人、文、起,源、从、晋、祚、来,子、孙、发、千、亿,贤、仕、策、金、台。清道光丙戌续谱所载派语:文、运、人、开,洪、猷、日、展,克、慎、芳、修,用、敬、盛、典,士、德、茂、昭,卿、材、益、显,宝、善、立、名,祖、诒、云、衍。……
24、《王氏谱族》光绪十二年
……二房车礁旧派序:宗派始均千, 宝邦焉,文允廷光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联。二房鸭头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天,德万承雄永,志朝明文焉,武兴家国盛,思昭四第联。二房西陂滩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邦继焉,文允廷纲政,用世万兴天。单懋崇宏盛,思昭甲第联。三房马鞍山旧派序:钧千万仲福,景世新任碧,丹泉大国宗,先仕荣华家,思昭甲第联。四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邦继焉,文允廷常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四第联。五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良榜伯明天,贞万单湖广,尚兴继承焉,念宗祖显达,思昭甲第联。六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定百季景然,仕得文思万,世崇、兴绍先,显继宗行永,全昭早第联。七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天,文九廷常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联。八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天,文允廷常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联。九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天,茂元公伯万,允本盛兴明,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联。九房七星台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邦继焉,师金彦太古,子兴胜崇绵。孔孟儒风大,思昭甲第联。
25、宁乡鸟石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文、运、人、才、盛,奎、光、斗、汉、莹,葆、衷、恢、世、泽,作、善、振、芳、声。植、树、先、知、贵,魁、英、实、得、名,绪、从、忠、厚、衍,瑞、应、集、簪、缨。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傅、家、徵、世、泽,光、国、蔚、人、才,道、立、英、贤、作,心、恒、孝、友、培,熙、朝、荣、后、彦,宝、树、植、庭、槐。……
注:6修支谱20卷,民国28年,太原堂。
26、湖南省浏阳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凿石支派字:裔、荣、笃、本、先、德、显、扬,绍、修、世、泽、远、继、廷、芳。南华案山支派字:家、德、泽、新、克、念、显、扬,绍、修、正、学、远、继、廷、芳。……
27、湖南省长沙王氏六修族谱
……守、元、寅、汝、世,必、斗、翁、崇、友,佐、添、应、子。(前十四派序不能成句,自十五世国字派起编成四言八句共三十二派)。国、正、学、文,洪、开、式、哲,启、兆、万、年,显、承、谟、烈。忠、厚、傅、家,光、昭、祖、泽,绵、延、永、绍,祥、钟、俊、杰。……
28、王氏支谱
……文、运、人、才、盛,奎、光、斗、汉、齐,青、箱、延、世、泽,储、俊、隶、金、闺。……
29、湖南省常德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东阳十甲)成龙致世时,永大钦朝思,言事道心立。(东阳二甲)成龙致世时,詹汝秉曰化,言事道心立。(东阳三四)成龙致世时,一大□□应,言事道心立。(东阳九甲)成龙致□□,廷时一齐国,言事道心立。(慈利县城)成龙玉本□,之守国仕□,锡朝万邦永。(王家湾)芳成祖乐□,永本廷然良,国事道惠大。(坪潭等处)成龙致祖景,□月大廷世,希起永士立。……
注:《王氏家乘》10卷首,王玉山等纂修,光绪20年。
30、硕旧王氏重修族谱
……声、振、朝、堂,世、德、传、芳,求、志、达、道,大、显、家、邦。……
31、湖南省益阳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家、政、以、成,本、在、修、身,行、端、秬、立,化、洽、祥、呈,善、为、楚、宝,儒、作、国、珍,典、型、克、绍,动、业、能、宏,承、恩、锡、命,显、新、扬、名,永、昌、邦、族,大、振、槐、庭。……
注:《王氏四修通谱》9卷首,王成功等修,民国36年,木活字本。
32、湖南省湘乡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原订编排,添、元、用、义、祖,承、显、立、铉、宗,忠、孝、守、仁、义,安、邦、定、太、平。又:世、业、绍、前、德,诗、书、裕、后、昆,修、齐、为、国、本,名、教、耀、芳、声。……
注:《牢田王氏续修族谱》39卷首末,王忠恒纂修,民国7年,亲亲堂。
33、湖南省安化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续修旧派语:派、傅、先、善、友,子、仕、仲、孟、文,廷、万、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益、代、资、祺、寿,亨、佳、福、庆、增。续修新派语:骥、足、腾、云、路,鸿、章、重、玉、京,彝、鼎、垂、功、远,贤、书、启、俊、英,令、名、光、世、泽,禄、位、自、能、申,家、声、傅、必、盛,前、武、克、相、绳。……
篇三:王氏家谱
《海曲王氏概述》(2009年1月发布)
日照一大族,分支亦颇多。我之一族除东港区三庄镇龙泉官庄外,西湖镇圈村、大白石村、小东台村及陈疃镇曹家官庄村之王姓均为同宗。乾隆四十年,咸丰七年,光绪十七年之《海曲王氏家谱》均已毁于“文革”,现仅存宣统元年及民国三十八年两卷本,但谱序中对迁徙等叙说近无,难以查证。族人对此亦非常惋惜。
据族中老人述,我族出自“三槐堂”,“文革”前村内所存两红灯笼所书“三槐王”可证。据传,始祖七兄弟因避乱自“三槐堂”出,至“七袄岭”分手,弟兄七人撕破一件棉袄,各执一块,共七块,相约日后以此为证。我之始祖一直逃到江苏东海定居。后明朝“壬午大乱”时,我支始祖携兄弟五人外逃,始祖定居现日照市东港区袁家庄(原坟茔均已淹于日照水库),兄弟五人中之长居圈村,之五居三庄镇龙泉官庄村,余二、三、四均已失传。据我考证,现诸城市芝灵乡王家巴山村之王姓一支可能乃我同宗。
上述情况多为口碑,无汉字可查。
查阅家谱,我宗支传下来的字辈简述如下:
1、2、3世均已失讳;4世乃单字;5世为“进、之”;6世为单字;7世为“思、成、清”;8世为“乾”或“氵”旁;9世为“进、守、振”;10世为“儒、隆、庆”;11世为“士、仕”;后30辈为:
昭培庭训久,功业可同昌,建德积福禄,勤学裕文章,继传世代永,富贵乐安祥。
此情况提拱者之辈份应为“庭”字辈,按此推为14世,据族中老人称,旧时修谱时,因谱本遗失,漏4—5辈,据此推应为18世或19世,有待考证。
(日照奥林匹克帆船)
——日照市情网——市志办之《海曲王氏溯源》( 发布时间: )
王姓是我国五大姓之一,支脉甚多,发端有五。一是远族,出于上古时期,为古帝虞舜之后。二是出自商代。有王子比干,被纣王杀害,剖腹验心,子孙以其号为姓。三是出自西周时期。为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代。四是出自战国时期。信陵君无忌,因出自王族,子孙便以王为姓。五是贵族王者之子孙,好称王氏,常以“王”为姓,其他也有赐姓或冒姓者。王氏后来又分好多堂号,多以名人出生地或故居名之。如太原王、琅琊王、三槐堂王、临川
王、九院王等等。
一、三槐堂王的由来
三槐堂王出自太原王氏,是东周太晋的苗裔,自西晋王昶兴胜至唐朝高宗王皇后之兄王翼,反对武则天专权,遭镇压。王翼之后王言带领家人逃到山东莘县。经唐后期和五代十国二百多年繁衍后,有个叫王徹的,在五代十国后期中了状元。之后又出了个王祐。当官后,在朝野厚施而不图报,功显汉周之际。宋太祖夺取政权后,见其文武忠孝,封晋国公,委以重任,全国人民也希望他能当上宰相,但由于他直道不容于时,结果与宰相无缘。卸任后,在开封府东自己的府第内亲手栽了三棵槐树,并说我子孙必有为三公者。不久,其子王旦果真当了宰相,辅佐宋真宗。期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享荣华富贵一十八年。被封为魏国公。王旦之子王素,为左督御史参知政事,以直谏事仁宗三十余年,被封懿敏公。王素之子王巩,德厚而有文,与大文豪苏轼是至交。于是,苏轼为其家写了一篇文章叫《三槐堂铭》,赞扬王家曰:“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势乃成。既相真宗,四方抵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唯德之符。”从此王祐之后,便以三槐堂为号。
二、三槐堂后裔迁日照
三槐堂王氏,虽在大宋前期出了三公二宰相,也没有跳出“君子之泽,五世而竭”的怪圈。自王巩之后,家境随朝廷衰落而衰落。后,王氏家族虽还出了几个人物,都无法和先辈们相比。有一个王总兵(失考)镇守东海,其后裔住东海荡芦村,号三槐堂,耕读为业。时值金国在人民大起义和元朝南侵的冲击下,很快灭亡。由于元朝初期只注意略地,不注意政权建设,留下的真空成了起义军的天下。从山东南部至江淮,由杨妙真和李全率领的红袄军声势最盛,打着南宋的旗号,并不真正坚持民族战争的大义,只是怀抱野心,贪图富贵,伺机投元。在占领区内横行霸道,甚于官兵,造成占领区十室九空,真是“兴也百姓苦,亡也百姓苦”。当时,南宋政权也摇摇欲坠,在上层“仕途捷径无过贼,上将奇谋只是招”。在下层,“县吏亭长饿如狼,妇女怖死儿童僵”,在宋、金边界流传这样歌谣:“要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在这种背景下,东海总兵后裔:师、谷、昭、庆、传、乐、仙,嫡、庶兄弟七人,为避红袄军之难,想找个比较平静的地方安身,于南宋淳祐四年(公元1244年),从东海荡芦村“三槐堂”携带家眷,乘船来日照,在涛雒口登陆,相聚月余,举目无亲,生活无着,想再北移,走到两城河南岸,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难得兄弟七人抱头痛哭一场,最后只得各寻田庄谋生,长房、四房迁莒境,六房迁沂州,三房迁安丘,二房迁诸城,五房不知去向。惟七房(号称老七支)王仙又返回涛雒谋生。兄弟七人从此失散,互不通音讯。故日照有七张八李“失散王”之说。住海曲王氏为了不忘老根出自“三槐堂”,春节期间常写“日出三槐茂,风清五桂香”的对联贴在门上,以出自三槐堂为荣耀。
三、海曲(日照)王氏宗谱
海曲王氏宗谱,尊王仙为一世祖,在整个元朝统治阶级残酷的民族压迫和战争、灾荒、瘟疫的摧残下,王仙以下三世(贵、文、德立)单传,几乎绝嗣,到第四世德立生有二子(五世),长讳穆,次讳秩。穆生二子,长讳建令,次讳建时;秩生四子,长讳琏,次讳璲,三讳璡,四讳瑚。约到明洪武年间,家道小康。由叔兄弟六人,将谱序及上五世名讳刻石立碑于祖茔。至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由王仙(以下只称世)八世孙应骏等发现石碑在外,遭日晒雨淋,易造成文残字缺,不如立谱付梓,分散保存,让其代代流传,遂将家乘命名为《海曲王氏宗谱》(此谱对东海而言,又是支谱)。自此分支,叔兄弟六人为六支。以后几次续谱,皆以这六支统之。后经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二修,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三修,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四修,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五修,清光绪廿年(公元1894年)六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七修,民国廿六年(公元1937年)八修。内分八卷,1522页。第一卷为王氏祖莹图和后裔所居村庄目录、谱序、记、跋、志、谱例、谱规等十六篇文献。以下七卷均为世系表。从谱例中看出,海曲王氏宗谱在十五世以前,辈序用字随意,自十五世渐处统一,长支长多用“嗣”字,长支二多用“希”字,后四支多随长支二命名。自道光十二年,第五次修谱时,由十六世恩绂、河清、者试等择订。自十七世起排定辈序为“连守兆安平,治中封和公”,到民国廿六年八修宗谱,由十七世毓菘等认为“治中封和公”不符合共和国体,从廿世:安,廿一世:平起,将“治中封和公”五字去掉,另择八字,排成新辈序为“安平均贵培,从允盛朝隆”。由于南庄和小海人丁兴旺,此次续谱时他们早已起名,将“平、均、贵”三辈排成“振、纪(治)、世”,故在南庄和小海振同平,纪同均,贵同世三字通用。
四、海曲(日照)王氏宗族
海曲王氏自一世祖王仙于南宋淳祐四年(公元1244年)迁日照,已有760年,传26世。现存人口约在6万左右。根据民国廿六年(公元1937年)宗谱记载,族群散居山东、江苏两省(流入海外、东北三省不在其内)14个县,178个村庄,其中居住老日照县的有108个村。城关街道7个村。比较集中的有东关、北关、崮子等。石臼街道3个村,有石臼所、臧家荒、张家村。秦楼街道3个村,有王家村,王家皂子、营子。两城有2个村,有青岗沟、两城。涛雒镇有17个村,比较集中的有涛雒、小海、沙岭子、东王家村、官庄、簸箕掌、右所等。虎山镇有8个村,比较集中的有潘家村、结庄、李家村等。岚山和汾水两个街道有8个村,比较集中的有岚山头、安东卫、王家海屋,安东卫北山等。碑廓镇6个村比较集中的有东、西辛兴、大司官庄、二朱曹、甫田庄等。巨峰镇12个村,比较集中的有巨峰、郭家庄、罗川沟、老牛窝、西卜洛、赵家庄子等。高兴镇有9个村,比较集中的有王家楼子、蓁子崖、向阳、辛庄子、北家沟等。后村镇11个村,比较集中的有皋陆、草坡、山西头等。南湖镇1个村,安家村。三庄镇7个村,比较集中的有北王家村、王家寨、板石,石沟崖等。陈疃1个村,沈马庄。西湖4个村,王家庄(因水库外迁)、秋树园、鞍子沟、袁家庄。奎山街道6个村,比较集中的有平台、李村、郭家湖子。黄墩3个村,有南庄、田家沟、凌家滩井。
住莒县的有21个村,比较集中的有山头渊、心河、瓦陇、九里坡、王家课庄,中楼等。住莒南县的有19个村,比较集中的有王家坊前、白土沟、清泉林、霞石、小西湖等。住潍县的有1个村,伍黄卜庄。住临沂1个村,考西院。沂水县有5个村,黄洞沟,任家岭、四
门洞、丰太湖、摩天岭。博兴县1个村,兴复庄。即墨1个,即墨县城。胶州2个村,鸭儿庄,西坝上。蓬莱1个村,南马道。五莲县两个村,洪凝、许孟。诸城6个村,兴古庄、程孤庄、黄家庄、玉皇庙、木家庄、宋家窑。高密2个村,龚家桥、宋家庄。赣榆县9个村,王家庄,石桥子,邱楼、林子、响石、蜈蚣村、仲家湖、蔡官庄、小庄子。
从海曲王氏宗谱看,王氏家族历代奉公守法,耕读为业,随朝廷的兴而兴,随朝廷的衰而衰。明朝开国不久,洪武、永乐两朝称治,王氏家族先后出了几名位卑权轻的小官吏。比较有名的是六世王璡,涛雒人,为二支三房,于洪武廿六年(公元1383年)以秀才举宁波知府,上任后,在辖区内破迷信、重教育、关心民间疾苦,始终保持布衣本色,不忘未当官时在家吃树皮、草根度日的艰难。有次夫人给做了碗鱼汤,让其补补身子。他教育了夫人一番,说忘了在家艰难的生活,命人将鱼汤埋掉,被当地称为“埋羹太守”。因反对永乐“靖难之变”,被永乐皇帝罢官,两袖清风回到家乡,仍过着清贫生活(《日照县志》(光绪版)有传)。
王相(生卒失考),七世,二支二王璲之子,任米脂县教谕,后裔有迁博兴,有迁王家楼子的。
王应凤(生卒、任职年失考),八世长支长王建令之孙,任巩昌府推官,后裔一迁岚山头,一迁山头渊。
王应星(生卒、任职年夫考),八世,长支二王建时之孙,岁进士,后裔迁潘家村。
王实(生卒失考),九世,王应星之子,岁进士,任郓城教谕,后裔迁王家海屋。
王有才(生卒、任职失考),字艺臣,十一世,长支长之后,明万历戊戍科(1598年)贡生,后裔迁两城青岗沟。
清,康、乾两朝盛世,海曲王氏又出了五位文人。
王卓(生卒失考),字汉章,涛雒人,十一世,二支长之后,康熙乙未(公元1679年)贡生,任鱼台县教谕,敕授修职郎,后裔有仍住涛雒,有迁高密龚家桥。
王曰来(生卒失考),字昆莲,号梅林,十三世,涛东王家村人,乾隆庚辰(公元1760年)科岁进士,敕授修职郎。
王经九(生卒、任职失考),十三世。长支二之后。涛东王家村人,诰封儒林郎,妻李氏节孝,在涛雒建坊。
王毅之(生卒失考)字任远,十四世,长支二之后。潘家村人,乾隆乙酉(公元1765年)科贡生,任范县教谕,敕授修职郎。
只是到近代,海曲王氏家族处于上升势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仅在原日照辖区内,先后有58位热血青年为国捐躯。在政界中有市、县级干部;在军界有师、团级干部。在文教、卫生、科技界任高级职称享受政府津贴的大有人在,正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为国立功,为王氏宗族争光。
已去世比较有名的有:
王智民(1913——1982年),谱名王兆缙,十九世,长支长之后,涛雒栈子人。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长,县供销社副主任,日照县副县长。抗日战争时期积极投身革命,解放战争中被授支前模范,莱芜战役中,他带领民兵火线抢救伤员,战功卓著,受部队首长表彰,奖给日照民兵长枪80支、机枪4挺,子弹2万发。任县供销社副主任期间,积极推广化肥、新式农具,优良品种。任副县长下放大队参加劳动被评为五好社员,被称为“庄户县长”。1982年4月,因病逝世。《日照市志》有传。
王安友(1923——1991年),谱名安有,高兴向阳村人,廿世,长支长之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协副主席。王安友出生于四代长工之家,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委书记,诚恳接受前任书记丁波“工农干部要过文化关”的教导,决心一面工作,一面学习,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摘掉文盲帽子。先是在《滨海农村》《大众日报》等报刊发表通讯,逐渐走向文学创作的道路。于1950年发表了第一部中篇小说《李二嫂改嫁》之后,又出版了《战斗在沂蒙山区》、《海上渔家》、《擒鲨记》等三部长篇小说。结集出版了《追肥》、《十棵苹果树》、《渔船上的伙伴》等三个短篇小说集。1991年因病逝世于济南。
王板哉(1906——1994年),谱名兆均,号半呆,又名语讷,涛东王家村人,十九世,长支二之后。参与八修祖谱。师从齐白石,国家一级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及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齐白石艺术开发中心副主席及函授学院名誉教授,江苏省花鸟画家研究会顾问,扬州市清代扬州画派研究会顾问,扬州市业余画院艺术顾问,日照市书画院名誉院长等职。其生平简历被收录在《中国艺术家辞典》、《中国现代美术家名鉴》、《中国当代美术家名人大辞典》、《当代书法篆刻家辞典》、《中国当代画家大辞典》等书目中。1994年因病逝世于扬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代民国书画家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