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朝台州府台州市天台县人民医院内節孝祠

第12版:文娱
本版新闻列表
台州日报社旗下媒体:
《台州府志》影印本首发
  记者&姚苗苗    在台州,元宵节为何是正月十四?台州中秋又为何“俗重十六”?台州有哪些人文历史和民俗文化?有一本书可以告诉你这些答案。日前,民国《台州府志》影印本首发。  民国《台州府志》是续宋陈耆卿《嘉定赤城志》以来的一部集大成著作。它是在光绪《台州府志》的基础上续修完成的,时间截止于清朝之终结宣统三年(1911年),一共140卷,标志着台州方志编纂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在台州方志学史上具有难以逾越之地位。  据《台州经籍志》统计,截止到清代,台州历史上共有文献典籍4532部。《台州文献丛书》编纂工作按照“古今、人文”的体例,分古籍整理和文化研究两大部分,按10年完成的工作进度,分期、分批、分类实施。民国喻长霖纂修的《台州府志》是第二批列入《台州文献丛书》古籍整理部分的文献,出版点校、影印两种版本。  2013年5月,民国《台州府志》完成版本拍摄工作。日,经招投标程序确定出版印刷中标单位。9月9日,与上海古籍出版社签订出版印刷合同。9月至11月,出版社编辑审稿提意见,对缺页、破损严重的部分进行补拍、重拍。目前,民国《台州府志》影印精装版已出版成书。  2月9日,第一批《台州府志》影印本到达台州。年后,《台州府志》点校本也将到达台州,点校版加上了标点,更易于阅读。《台州府志》影印本和点校本预计将于今年6月份下旬正式举行首发仪式。  民国《台州府志》完成“续修成《晷度》、《户口》、《土田》、《赋税》、《疆域》、《山水》、《水利》、《建置》、《祠祀》、《学校》、《风俗》、《物产》、《古迹》、《杂事记》、《人物表》、《列女表》十六门,及《方·外释》门,迄宣统三年为止。而《王志》宣统三年以前,亦间为增补。”(《续修台州府志》例言)续修府志工程,遴选文献,罗致人材,除总纂喻长霖外,如宁海章梫(字一山)、黄岩柯骅威、天台褚传浩等,并为清末民初之际硕学鸿儒,台州学界声名显赫之耆宿。还广泛征集民国以前台州先贤有关诗文典籍;搜罗有关文物、金石资料,是台州修志历史上人才最为汇集、资料最为丰富、体例最为完备、纂修水准最高、富有时代意义的一部总汇性府志。关于发掘台州名人文化塑造台州历史名片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掘台州名人文化塑造台州历史名片的调研报告
& & 根据市政协三届十四次主席会议研究确定的重点课题调研实施方案,“发掘台州名人文化,塑造台州历史名片”专题调研组在张锦鸣、张蕴华副主席带领下,通过收集有关资料、实地走访、邀请部分专家学者、政协委员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台州历史人物生平事迹、主要贡献、在当代效应作用以及“名人”文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就如何加强“名人”文化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同时调研组成员还赴新疆等地学习考察,借鉴外地保护和发掘“名人”文化的经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综观台州历代人物,大约居全省各地市中等水平。其中有文进士974人、正史立传99人、两院院士20人。还有客籍著名人物16人;原属台州,今属宁波的宁海籍突出人物2人。他们当中,有隋代的天台宗创始人之一灌顶、唐代著名诗人项斯和罗虬,中唐农民起义首领袁晁,北宋道教南宗始祖张伯端。在历代科举中,台州出过王会龙、泰不华、秦鸣雷三位状元和叶漴、陈正大、陈桂芬三位武状元;南宋时期,有宰辅钱端礼、谢廓然、陈骙、谢深甫、钱象祖、谢堂、杜范、贾似道、叶梦鼎、吴坚等10人,还有一位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谢道清。期间,著名诗人有杨蟠、左纬、徐似道、戴复古、林表民等。还有一位名扬海内外的神奇人物道济。元代,台州诗坛仍是极为活跃。其中陈孚、柯九思等15人入选《元诗选》;元末台州还有一位义军首领,曾自立为王的方国珍。明代,参政人员鼎盛,出任内阁辅臣(阁员)的有王一宁,任尚书和布政使(主持全省的行政长官)较杰出的有陈员韬、陈选、蔡潮、蔡云程、金立敬、戴德孺、王宗沐、王士琦、庞泮、王启、赵大佑、何宽等12人,任都察院都御史、副都御史的有吴时来(正二品)、夏迪、夏埙(从二品);任省按察使(正三品)的有赵象、侯缄、项思教、林鹗等。还有何宠、张元勋、王士琦、杨文等抗倭名臣、名将,以及反清复明的“忠节”志士陈函辉和不怕“诛十族”的台州式硬气人物方孝孺。清代,由于种种原因台州进士几乎停科,但教育兴盛,文人学士倍增,出了不少“文化世家”。诸如天台的“二齐”(齐召南、齐周华)、临海的“三洪”(洪坤煊、洪颐煊、洪震煊)、三门的“吴门三才女”(叶素娘、吴蕙芳、吴茜云)等,还有一批才女和女杰,如严蕊、潘碧天、冯光奴、王郁兰等。在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参将张玉衡、抗英有功的“武显将军”林正阳;清代农民起义首领金满等。&&& 近现代有辛亥革命著名人物王文庆、杨哲商、屈映光、王萼、周永广、张连胜、张任天等;“五四”运动中的陈荩民;早期中共党员、上海“五卅”运动中的学运领袖张崇德;1925年曾任满洲省委书记的林炯;中共“六大”代表陈学西;优秀女共产党员郭凤韶、吴先清;亭旁起义总指挥包定、桐柏暴动首领杨敬燮、红十三军主要领导人柳若民、秦龙、应保寿;革命家王观澜、军事家张崇文、朱虚之;外交家章文晋;作家林淡秋、许杰;书画家陈叔亮、教育家林迪生等。期间,又涌现出屈蕙?、王苏香、张小娇、章月华、王雪莹、丁魁梅等一批女杰。抗战时为国捐躯的二十九军军长陈安宝、少将王禹九、谢升标;还有威震长空的中国“空军之父”、抗战中任空军前敌总指挥的周至柔和曾任国民政府军政部政务次长林蔚;以及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起义将领马平林、郑邦捷、陈克非等。建国以来先后晋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的还有杨志泛、罗邦杰、罗融春、卢匡衡、朱福熙等;1955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先后被授为院士的有罗宗洛、朱洗、冯德培、柯召、陈芳允、陈中伟、柯俊、吴全德、黄志镗、闻邦椿、洪孟民、蒋民华、齐康、池志强、方秦汉;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被授予院士的有柯伟、金庆焕、蔡道基、徐世浙、陈洪渊(两院院士总数20位,居全省第5位)。&&&&另外,比较著名的客籍人物有屈晃、顾欢、智、最澄、义天、司马承祯、郑虔、寒山、朱熹、谭纶、戚继光、徐霞客、传灯、刘璈、陈士华、潘心元等。&&& (二)&&& 据正在新编的《台州市志》人物卷稿,准备入载人物传略者计186人(其中本籍152人、客籍14人、本籍院士20人),人物简介98人。前已入《浙江省人物志》者计160人。从以上众多人物中,我们进行了筛选,下面列出的41位人物,是台州历史文化“名人”中的杰出者,现分别陈述于下。&& 古代本籍人物:灌顶(椒江区章安人),佛教天台宗创始人之一;项斯,仙居人,唐代著名诗人;张伯端(临海人),道教南宗始祖;徐中行(含徐庭筠、临海人),北宋教育家;吴芾(仙居人)南宋名臣;道济(天台人),著名“活佛”;谢深甫(含谢道清、临海人),南宋名相、孙女谢道清为太皇太后;赵师渊(黄岩人),南宋文史学家;陈耆卿(章安人)主编台州嘉定《赤城志》,为台州最早的总志;杜范(黄岩人),南宋名相;戴复古(温岭人),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杜浒(黄岩人),南宋名臣,与文天祥一起聚兵勤王;方国珍(路桥人),元末著名义军首领;柯九思(仙居人),元代著名书画家,时人称“三绝”;朱右(椒江人),元末明初文史学家;谢铎(温岭人),明代史学家、诗人,茶陵派代表诗人之一;黄绾(黄岩人),明代史学家;张元勋(温岭人)抗倭名将;王宗沐(临海人),明代名臣;王士性(临海人),明代独树一帜的人文地理学家;齐召南(天台人),清代著名“博学鸿词”;王世芳(临海人),清代“三朝元老”、140岁的长寿老人;林正阳(玉环人),抗英名将;王棻(黄岩人),清代教育家、方志学家;王彦威(黄岩人),清末外交史家。&& 古代客籍人物:智,佛教天台宗创始人;司马承祯,开道教南宗祖庭先声;郑虔,台州文教之祖;寒山,独创寒山白话诗,“和合二仙”的原型;戚继光,在台抗倭“九战九捷”名将; && 近现代本籍人物:陈安宝(路桥人),抗日阵亡将军;王观澜(临海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周宪文(椒江人),“台湾经济史的拓荒者”;章文晋(三门人),无产阶级外交家。&&& 当代中科院院士、已故著名科学家:罗宗洛(黄岩人),我国近代植物生理学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冯德培(临海人),我国近代生物学的倡导人、举世公认的“冯氏效应”开创者;朱洗(临海人),著名生物学家,独创“没有外祖父的蝌蚪”学说者;陈芳允(黄岩人),无线电电子学与空间系统专家,“两弹一星”元勋;陈中伟(天台人),著名医学家、开创“断手再植”的奠基人。&&& (三)&&& 上述人物在台州历史的各个时期,不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影响波及国内外,至今仍在发挥名人效应,主要表现在:&&&& 一、儒释道三教兼融& 为台州打开了门户&&& 台州面山濒海,前期最有影响的是宗教的传入。东汉末年,佛道两教均传入台州。兴平元年(194),仙居东乡建有石头禅院。三国时王方平南来传道,葛玄选择临海郡多处名山为炼丹之地。赤乌年间,吴大帝孙权为葛玄建道观39所,属临海郡辖区的就有10所。此后,佛道两教在这一带几乎同步发展,形成两教并兴的局面。加上东晋穆帝时著名文士孙绰作《游天台山赋》,使天台山声名远播,以至名僧高道、文人学士相继来访。南朝宋时,刘义庆写了一部《幽明录》,其中记有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仙的神话故事,引人入胜。南朝宋孝帝初年(454),盐官顾欢到天台山隐居,开设学馆教授生徒,受业者常有百人,他晚年又精研道家学说,著《夷夏论》,引发了一场佛道两家大辩论。到了南朝陈太建七年(575),高僧智从金陵(南京)来天台山先后22年,建道场12所,创立佛教天台宗,为中国佛教自立宗派之始,后被奉为“智者大师”。他的高足灌顶,临海章安(今属椒江)人,承师之业,为其整理著述“天台三大部”和“天台五小部”等共151卷传世,灌顶本人又著有佛学著作31卷,为天台宗的最后形成和传承作出了特殊贡献,与智者大师同功比德,亦被尊为“章安大师”。自此,天台山佛教大兴。唐初,自河南来天台山的司马承祯,居桐柏宫近40年,传弟子70余人,开道教南宗祖庭之先声;接着就是诗僧寒山来天台寒石山隐居70余年,作诗600余首,后人称他为“寒山子”。元贞二十年(804),日本僧最澄带弟子兼翻译义真(后为日本天台宗第一代座主),投天台佛陇山行满座主研习天台宗典籍,学成回国,创日本佛教天台宗,传播更广;元和十年(815),高道徐灵府慕名游访天台山,后居桐柏山修道,成为《天洞辅经》的传人;清泰三年(935)德韶来天台山建道场,兴法眼之学,后被吴越国王钱弘俶尊为“国师”。到了北宋,郡人张伯端(984-1082)著《悟真篇》,成为道教南宗始祖;宋元丰八年(1085),义天率弟子介寿来华求法,他大力弘扬天台教义,于高丽肃宗二年(1096)创立了高丽天台宗。使天台宗传扬朝鲜。南宋初期,天台人道济出家为僧,由于他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扶危济困、除暴安良,被民间尊称为“活佛”、“济公”,名扬海内外。此后,儒释道三教在天台山久盛不衰,对台州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才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天台山也因此而名震四方,引来了众多的雅士名人,据南宋中期编纂的诗歌总集《天台集》记载,在这以前先后有405位诗人到过到台山和台州,留下了1500余首诗作,这一时期的绝大多数著名诗人,如李白、刘长卿、孟浩然、白居易、司马光、苏轼、陆游等,都曾慕名前来,他们对台州文化的振兴,直至目前仍在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铸成台州式硬气& 在国内外赢得了声誉&&& 台州人民的祖先,一向具有反奴役、反压迫、反专制的光荣传统和刚强、有骨气的性格。早在三国东吴时,官居尚书仆射的名臣屈晃,为稳定吴国而固谏不止,提出“老臣虽死,犹生之年”,被孙权罢官归田,忧愤而死。此后,随着阶级压迫与剥削不断加重,阶级矛盾开始激化,农民起义日趋增多,规模也逐次增大。在台州这块土地上,自东晋至北宋,比较大的农民起义就发生了5次。如东晋隆安三年(399)十一月,孙恩为首发动了推翻东晋王朝的起义,临海郡周胄聚众响应,临海郡太守司马崇弃城出逃。这次起义一直坚持了3年之久,义军曾达数十万人,楼船千艘曾经直达京口,进逼建康,是历史上有名的一次农民起义;到了唐宝应元年(762),郡人袁晁在唐兴(今天台)发动起义,攻克台州,建号“宝胜”,义军很快发展到20余万人,连下15州,势及江苏、江西,后被朝廷重兵镇压,袁晁被擒,光荣就义,这是唐朝中叶的一次规模最大的起义;尽管这几次起义后来都失败了,但这足以说明台州人民的先辈,为了反抗压迫、反抗剥削,具有不屈不挠、敢于牺牲的硬骨头气概。&&&&在历朝的宫廷内部,台州人亦富有强烈的正义感,在抗战与投降,爱国与卖国的政治与军事的强烈斗争中,他们多有鲜明的观点和表现。早在北宋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举南侵,时任左司谏的临海人陈公辅力劾主和大臣李邦彦,使其罢官;又弹劾“权倾一时”的左仆射蔡京远戍岭南,道死途中。南宋初,临海人陈克,撰写《东南防守利便》3卷,向宋高宗陈述东南形势,反对苟安临安。绍兴七年(1137),为了壮大抗金部队,陈克随主战派的兵部尚书吕祉去庐州收编王德、郦琼部,不幸被擒,在叛军面前,他正气凛然地说:“吾为宋臣,学忠义之道,宁为珠碎,不为瓦全”,叛军“积薪焚死”,陈仍“骂不绝口,声如雷震”,被时人称为“国士”。理宗以后,担任丞相的临海人谢深甫和黄岩人杜范,都力主抗击蒙古贵族。当时主政的皇太后谢道清,亦贴出告示,号召抗击忽必烈,并罢了主降的丞相贾似道的官。明代,有世称“正学先生”、不怕诛十族的朝廷文豪方孝儒(宁海人,时属台州)。期间,台州在外地担任“御史”的官员甚多。诸如临海的陈选、王宗沐、蔡云程,仙居的吴时来,今温岭的李匡,黄岩的王启,今路桥的杨晨,天台的夏迪、夏埙,今椒江的何宽等。他们敢于弹劾权贵,秉公执法,为民昭雪,享有声誉。还有诗称“慷慨红颜千古少,从容白刃一身孤”的临海女杰冯光奴;明末帝亲书“清价第一”的黄岩人吴执御,以及为明亡而自缢的临海人陈函辉等。清代,有一生抗节的奇士、后人尊为“四贤”的天台人齐周华和临海的刑部侍郎、“才识过人”的冯苏等。民国时期,天台人陆蠡,敢与日军宪兵队严词抗争,表现了一个投身革命的文化人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正如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提出的“台州式的硬气”,这是为了纪念惨遭国民党杀害的“左联五烈士”之一柔石(宁海人,时属台州)而作的。此后,“台州式的硬气”被视为褒扬词广为传诵。&&& 为反抗外来入侵者,台州人勇猛杀敌,以身报国,名震海内外。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台州人民奋起响应。王文庆率敢死队参加光复南京之役;周永广在光复南京中立有战功,二次革命中被封为浙东讨袁军总司令。“五四”运动中,在北平各大学就读的台州籍学生陈荩民等积极参与,陈荩民还踩在高师同学的肩上,爬上墙头,第一批跳入曹汝霖院内,打开大门,痛打卖国贼章宗祥,捣毁曹家,火烧后院。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剿匪反霸斗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许多革命志士都发扬了“台州式的硬气”精神,前仆后继,不怕牺牲。台州本籍计有革命烈士1391人,还有抗日阵亡将士陈安宝、谢升标等千余名。期间,台州的共产党人曾发动三门亭旁起义,建立第一个区苏维埃政权。发动桐柏暴动和组织红十三军二团(师),开展武装斗争。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台州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加意气风发,精神振奋。随时随地都表现出“台州式的硬气”精神,为党、为人民、为正义,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新台州赢得声誉。&&& 三、为官清正廉明& 给后人树立了榜样&&& 历代台州籍人在外地为官者数千,从史志记载来看,大都比较清正廉明,颇受赞扬。尤其是在明代。天台的鲁穆,出生于洪武十四年(1381),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房里贴着“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的座右铭。永乐四年(1406)得中进士,不久,当上了都察院御史。鲁穆不但敢碰当地豪强,就是对当朝大官的亲朋,若触犯法规,亦严惩不贷。尚书杨荣的家人犯法,鲁穆也毫不宽容。于是,福建的文人誉鲁穆为“霹雳手”,百姓则直呼为“鲁铁面”。那时东南沿海各地,一听说“鲁铁面”到了,豪强敛迹,平民欢呼。鲁穆一生为官三十载,刚正清廉,家无长物。由福建进京时,只有几件换洗衣服和书稿,人称“三十年被服一如寒士”。临海人陈员韬,明宣德五年(1430)进士,授江西新城县令。剔蠹吏,核诡匿之籍赋役,平毁淫祠20余所,清寺田之据于豪右者7000余亩,以给贫民。诉讼明决,人不敢欺。巡按四川,革除贪官,奖励廉正,为受冤者释死狱40余人。谕以祸福,众皆悦服。后宁阳侯大举而下兵威所加将尽歼之,员韬参决其间,全治胁从者二万七千余家,平反疑狱得不死者五千余人。升广东左参政,又升福建布政使,力平寇盗,抚循教养,深得民心。景泰三年(1452),漳州海寇窃发,员韬与师宪二司前往追击,途中得病而卒,丧葬时士民皆为洒涕。居官二十余年,家贫如洗。玉环人陈纯,明正统元年(1436)进士,初任行人司捧节使,多次奉命访问邻邦藩国。有一次出访朝鲜时,朝鲜世子亲赠重礼,陈坚辞不受,再进再却,并赋诗一首以明心迹,其中有“天使非关贿赂来”之句,朝鲜人相顾动容。后升任吏部文选司郎中,此事传为美谈。仙居人应大猷,明正德九年(1514)进士,为官“谢苞苴,杜请托”、“士有佳善,急为揄扬;家有余资,乐于赈施”。嘉靖六年(1527)出任广东参政,后擢云南布政。不久,又两度巡抚云南、广东,两地盛产珍珠、象牙、犀角等珠宝,大猷从不染指。每次卸任,“官行一担书,民送两行泪”。被誉为“江南第一清官”的天台人范理,为官40年,其中10年为侍郎(正三品),历经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五朝,他抱着“心事一生惟报国,悠悠出处两无忧”的宗旨,忠勤办事,廉洁奉公,从不攀附权贵,后人称他“官至侍郎,家无半椽寸土之增,服食粗粝如贫士”。&&& 四、极丰的各类著述& 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台州历代人物,还有一条明显的特色,就是十分注重著述和编纂志书,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精神财富。据民国《台州府志》述:“考四库著录之书,吾台共四十有四部,采择之多,亦颇足为名山生色。”台州自宋以来,随着文化的振兴,文人学者著书立说更盛。选入《四库全书》的著作就有114部、1360卷。其中著录者50部、849卷;存目者64部、511卷。清代,由于多次兴起文字狱,以致停止了一段时间的乡、会试,然而台州的文人学士还是不乏其人,他们的著作除收入《四库全书》外,还有经类169部、史类181部、子类191部、集类710部。其中许多著作在历史上都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有的直至目前,在国内乃至在国际上仍享有名声。诸如:三国时沈莹所著的《临海水土异物志》,是最早记述临海郡境内的习俗和物产方面的方志;项斯,仙居人,唐著名诗人,著有《项子迁诗集》,《全唐诗》收录其1卷,共98首;杨蟠,临海章安(今椒江区)人,《宋史·本传》称他“平生为诗数千篇”,深得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同时代著名文学家的赞许和推崇;罗适,三门人,著有《易解》、《赤城集》100卷,为台州仕人闻世之始;陈耆卿,临海人,编纂《嘉定赤城志》,共40卷,这是台州最早的总志,是一代名志;戴复古,宋黄岩(今属温岭)人,一生写作勤奋,著有《石屏诗集》6卷,收诗800首,在南宋诗坛上“负盛名五十年”;陈仁玉,仙居人,著有《菌谱》一书,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食用菌的专著;陈泳,黄岩泾岙(今属温岭)人(祖籍天台),著《全芳备祖》,共58卷,著录近300种植物,为世界最早的植物学辞典;徐似道,黄岩晋岙(今属温岭)人,著有《检验尸格》1卷,是我国第一部司法验尸技术专著;朱右,临海章安(今椒江区)人,为首选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学者;陶宗仪,黄岩(今属路桥区)人,著述入《四库全书》的计有《辍耕录》等169卷;王士性,临海人,著有《广志绎》、《五岳游草》等20余卷,《广志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奇书,被今人誉为明代人文地理学的鼻祖,其《广志绎》可与《徐霞客游记》相媲美;谢铎,温岭人,著有《桃溪净稿》等171卷;黄绾,黄岩人,著有《明道编》等,独树一帜,批判王(守仁)学,成为中国思想史上较早对王学进行系统批判的人物;清初临海人侯嘉翻,著有《夷门诗钞》500卷;齐召南,天台人,著有《水道提纲》28卷、130万余言,是一部难能可贵的地理学巨著;戚学标,温岭人,所著《汉学谐声》24卷,至今在学术界仍受重视,还有其他著述158卷;洪颐煊,临海人,著有《读书丛录》等20余种160多卷,影响深远;王棻,黄岩人,毕生从事修志与讲学,主修府县志10部373卷,经学著作8部,为晚清著名学者;黄岩人王彦威和其子王亮编成《清季外交史料》243卷;另外,还有贾似道(天台人)的《促织经》,后人称之为“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蟋蟀研究的昆虫学专著”;客籍人物在台也留下不少著述,如赵汝适(开封人),著有《诸蕃志》;黄宗羲(余姚人),著有《明儒学案》。&& 在此同时,编修志书也是一大特色。就台州而言,历代编有府志22部,351卷;县志50部,611卷;还有其他方志36部,235卷。另有台州籍在外地从政者,主修方志可考的计48部1273卷。如明代王宗沐主修的《江西大志》8卷、清代李诚主修的《云南通志》220卷、王棻主修的《杭州府志》212卷等。&&& 五、科技队伍的崛起& 为未来增强了信心&&& 台州过去比较贫困,穷则思变,因而历来都很重视振兴文化教育事业,官学、书院与学塾等比较兴盛。南朝顾欢于天台开馆授徒,常至百人,为有文献可征的最早私人办学者。司户参军郑虔以地方官身份致力于教化事业,影响久远,被后人尊为台州文教之祖。北宋初年,台州开始建州学,各县陆续建立县学。临海徐中行,在京时得司马光赏识,游学返里,精研典籍,设帐课徒,慕名来求学者甚多;三子庭筠,亦热心教育,时称“二徐”。南宋以来,读书求仕成风,官学兴盛。淳熙年间(),著名理学家朱熹驻节台州,讲学各地,文风蔚起,被誉为“小邹鲁”。嘉定时(),州县学共有学田2814亩,地1888亩,山3514亩,经费相当充足。临海上蔡书院,自南宋景定三年(1262)知州王华甫创建以来,历经宋、元、明、清而不衰,为浙江著名书院之一。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尽改书院为学堂。民国前期,各县除政府办学外,一批开明人士陆续创办私立学校。如临海项士元等于民国元年(1912)创办的临海私立高等小学校,陆翰文接办后不久又增设初中部等。抗日战争期间,台州内地时局相对稳定,不少外地学校先后迁入,学校教育更为发达,私立学校尤为重要地位。解放前夕,台州有中学19所,其中私立中学12所。&&& 台州一些有识之士,无论在外从政者,或者在家乡,普遍都注重文教,深知教化育人之重要。如临海人陈贻范,北宋治平四年(1067)进士。任处州通判时,热心地方事业,减食田数十亩以资助办学,使处州一度出现了道不拾遗的良好风气。晚年回到临海,在县西今双港镇建庆喜楼以藏书,这是台州历史上最早的藏书楼。藏书约万卷,供后人阅读。天台人徐大受,宋乾道年间()在家乡创办竹溪书院,招收生徒讲学,申明自己遵圣人教诲,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后于淳熙十一年(1184)中特科进士,不久辞官仍回竹溪书院授徒;仙居人翁森,元世祖至元年间(),在家乡建安洲书院,以朱熹白鹿洞学规为训,坚持以儒术教化乡人,从学者八百余人;齐召南,天台人,曾是清仁宗的老师,乾隆皇帝对他也十分敬佩,称赞他“不愧是博学鸿词矣”。后又曾执教杭州敷文书院,任山长,奖励后进,人文蔚起。戚学标,温岭人,从学于齐召南,后执教县城鹤鸣书院,不久应曲阜孔继涵之邀,至孔府任教,期间,尽发所藏之书读之。40岁中进士,仍昼夜苦读,70岁出任宁波府教授,历主杭州紫阳、宗文诸书院讲席,所著《汉学谐声》,今人仍在学之。王棻,黄岩人,清同治六年(1867)举人,后不复试,一意执教、著述。为晚清经史学家、教育家。一生主要从事教育,咸丰二年(1852)开始,先后任处州莲城书院、黄岩九峰书院、黄岩清献书院、台州郡城正学书院山长,执教期间,谆谆启迪,造就人才颇众。清同治年间,知府刘璈建广文书院,在任9年间,督同各县知县新建、重建、扩建或整顿充实书院32所。至清朝晚期,台州有书院144所,占当时浙江11个府书院总数的14%,居全省前茅。这种重视文教事业,注重培养人才的好传统,一直延续到当代。台州籍的15位中科院院士有14位为教育工作者。临海朱洗,抗战期间还回家乡创办琳山农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台州人十分注重留学各国,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古代如此,近现代更盛。辛亥革命以来,跨出国门的台州志士日众。诸如参加辛亥革命比较著名的台州籍人士127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在留学日本时参加同盟会,跟随孙中山闹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先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台州籍著名人士秦龙、张崇德、陈学西、林炯、吴先清、王观澜、张崇文、林迪生等,几乎都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东方大学等地留过学。台州籍的中科院院士,大部分都曾到法、英、美等国留过学,有的还被聘为外国科学院院士。&&& 教育事业的振兴,促进了科技队伍的崛起,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综观台州自郑虔开馆办学以来,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据统计,入历代各类志书并有传的人物达5221人(其中本籍4096人),今天我们从中筛选出近300人入选新编《台州市志》人物卷,同时还得挑出51名领军人物列为台州的名人名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通晓天文地理、熟知四书五经和善于书画诗词的尖端人才,他们本身就是我们台州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近现代涌现出来的以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为代表的科技队伍,更是我们台州持续发展的根基和希望,它将使人们对台州的未来增强信心,阐明方向。&&& 回溯历史,追叙古人,旨在激励今人,教育后人。我们以为,台州人民的祖先,为后人树立起了光辉的典范,铸成了具有台州特色的被社会公认的硬气。为官者清正廉洁,为政宽简,为民除害,赢得了百姓的信赖。因此,离任时往往是:“官行一担书,民送两行泪”、“民攀车遮道,几不得出境”。这对于今人,尤其是当政者,值得弘扬和借鉴。同时,几千年的实践告诉人们,人才的任用,人物的成长,要有一套激励的机制,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要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历史上是这样,今天更应如此。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联系我们台州的现实,这就要求我们更应该从人入手,注重总结历代文化名人,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以名人效应更好地为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服务。全国政协原主席李瑞环同志有一段话讲得很深刻:“只有继承前人的文化成果,又反映新的历史要求,进行新的创造,今人才能放出自己的光彩。超越前人才能无愧于前人,才能增添新的东西遗留给后人。这是历史进步的规律。”这也是我们发扬台州名人文化,塑造台州历史名片的根本目的和现实意义所在。&&& (四)&&&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我们台州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名人还是不少的,有相当一部分层次较高,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但对此项工作,过去由于分工不明确,除地方志部门在志书中列有“人物篇”(卷)外,至今我们台州还没有一部完整地专门介绍这方面的著述;再则,究竟哪些名人可以打得出去的,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而更谈不上建什么“纪念馆”、“名人馆”之类的项目。在这次调研中,为了更好的强调名人文化,塑造历史名片,专家和学者们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做好“名人”认定工作。由市文化部门负责牵头,邀请台州的人文专家、学者组成评审组,对本市的历代名人作一次科学的、客观的、实事求是的鉴定评审,甄选出首批台州名人,经市委、市政府认定并加以公布。&&& 二是编纂一部《台州历代名人集》。重点介绍认定的台州名人,同时将各县、市、区入志的人物作一简介或附名录。这方面临海市做得比较好,他们已出版了《历史文化名城·名人卷》。&&& 三是筹建一个“台州名人馆”。台州名人馆作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为台州杰出名人塑(画)像专门展示的同时,还可陈列台州历代名人的史迹,介绍健在的台州籍中科院、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将级以上军官、省级以上领导干部,以及有特殊贡献的各行各业顶尖人物的业绩等。&& &四是拍摄一部或几部专门介绍台州文化系列和名人的电视剧。近期能否拍摄一部专题介绍台州20位“两院院士”的纪录片,临海学者朱汝略个人出资编辑一部《台州星座》专著,以此为题材,通过介绍已逝的5位院士和采访健在的15位院士的生平业绩,首先在台州各地播放,定会产生“科教兴市”的积极效应,鼓励下一代学科学、爱科学,人人争当科学家。在此同时,鼓励与支持各县、市、区拍摄若干部以“名人”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这方面天台县做得比较好,仅“济公”就已拍了二部电视连续剧,近闻游本昌老正在拍摄第三部《济公再传》;临海市正在筹备拍摄戚继光抗倭电视连续剧;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拍摄一部以“和合文化”为题材的电视剧。&&& 五是成立一个市级名人文化研究会。建议由市文化部门牵头,会同市社科院、市文化研究中心、市方志办和台州学院人文学院等,并邀请有关在名人研究方面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组成。&&& 六是修复与保护名人故居或纪念馆。让人们了解名人、学习名人,不定期地开展一些活动。如天台的“济公故居”、临海的“郑虔纪念馆”、“戚公祠”;椒江的“戚继光纪念馆”等。&&& 七是办一个专门研究台州历代名人的刊物。据悉,台州文化研究中心正在申报创办《台州文化学刊》,能否以此为基础,促其办成,近期将集中刊载台州名人文化的有关研究成果。同时建议《新台州》、《台州日报》、《台州社会科学》、《台州学院学报》等现有报刊和台州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今后要开辟专栏,加强台州名人文化方面的系列报道。附:台州籍名人简介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州火车站到天台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