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还俗有什么后果到了广西河池市之后是不是自动还俗?

柳智宇还俗有半年了。看报道,是春节左右做的决定。一开始可能没有向外界透露消息,直到两个月前,我才隐隐约约听到一些说法。那时候,也几乎没有圈外的人关注,聊到这个消息的公众号阅读量也少得可怜,而且,对外透露,估计多少也有卖课的考虑。终于,这两天,九派新闻的稿子出来,介绍他目前在中关村上班,主动要求把3万月薪降到2万,事情开始有点破圈的意思了。大约一个月前,我看到一篇文章,不点名地批评柳智宇。主要说两点。一是说,从北大毕业那么多年了,现在出来混,还在提当年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成绩,难道这些年的阅历就乏善可陈吗?二是说,佛法还不够广大无边吗,学了十来年佛,现在跑去搞心理学了,心理学就更高级吗?——那篇文章是个学佛的人写的,从头到尾没有提柳智宇的名字。但一看,也就知道是说他了。我倒是非常能够理解。——卖课的话,不是你愿意提哪一段不愿提哪一段的事儿,是看大众的需求。大众记得你,是什么事情,你恐怕就得提什么。除非你不考虑被大众关注、接受。实际上,现在雇柳智宇的老板,之所以愿意每月出3万雇他,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柳智宇”这个品牌、这个名字——毕竟是中文互联网上曾经火过的。我蛮为柳智宇遗憾的(柳智宇本人不知是否遗憾,至少他对外说不后悔)。我说的遗憾,是指过去,他在龙泉寺的那些年,不是指现在。他现在出来工作,自食其力,月薪2万,我觉得不错。并且真心希望他工资还能更高些,早日实现财富自由。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个人觉得,以柳智宇的智商,他其实是更应该从事那些别人做不了的工作的。就算学佛,在佛教研究中也有一些对智力水平要求非常高的工作,而且是绝大多数智力水平超常的人压根儿没听过也自然无从关注与投身的工作。那些工作恰恰需要柳智宇这种人来做,尤其是,需要年轻时候的柳智宇,在20岁到30岁的黄金年龄,柳智宇去做那些工作,才是让他个人天分与热情充分发挥的渠道,也是对人类的更大贡献。但他出家的十来年里,做的并不是那些,最多只是沾沾边,没有深入的条件。这是很遗憾的。2018年,柳智宇下山后,曾经跑到苏州一座寺院里,请求别人收留他,说自己的水平可以当讲师,给僧俗二众讲课,佛法、心理学,自己都懂。人家拒绝了。这个消息,我几年前就看到了,觉得蛮唏嘘。这就是一个天才被耽误的事情。理想主义者往往活得很不理想,现实主义者倒容易活得相对理想。因为现实主义者知道什么事情不现实,他也就更容易在约束条件下求得最优解——找出相对理想的生活路径。柳智宇是个理想主义者。至少在北大的时候是。那时候,以他孤僻的性格,再去读些国学方面的东西,其实蛮危险的。——这容易让人固步自封,变得更加不现实。他去龙泉寺出家,就是典型的理想主义做法,导致的结局相当不理想。其实,柳智宇如果出家去的是任何一座别的寺院,可能都会比在龙泉寺要好。一般的寺院,像柳智宇这样的北大高材生去了,很容易会被当成人才尊重——你擅长读书,那你来这就多读书,别的活少让你干,偶尔讲讲课就行了,想买什么书,寺里尽量帮你买,有进修的名额,或者搞什么学术交流,你多参加。基本上,会是这么一种情况。相对普通的僧人,自由度要更高一些。但到龙泉寺就不一样了——你想搞特殊?那不行。你是人才?这里哪一个不是人才?你爱读书搞研究?把你那一套收起来——“丛林是个大冶洪炉”(丛林就是寺院的意思),磨的就是你的习气——安排你扫厕所,你就扫厕所;安排你盖房子,你就盖房子(管它是不是违章建筑);不管你北大毕业清华毕业,来到这儿,就是个普通人,就是螺丝钉……如果柳智宇是女众,是热情开朗的性格,也可能会好一些。龙泉寺当年对外交流的机会、出国的机会是不少的,甚至可以派到国外常住。但以柳智宇内向孤僻的性格,是不会被安排“承担”那些的。他在出家前,大概心心念念觉得龙泉寺是个学佛的好地方——这种想法过于理想化了。那是一个磨炼你的地方不假,而且,那种磨炼也确实让你在别的地方都经受不到,但它到底值不值得,恐怕得另说。学佛是不是到寺院里才好?——这要看情况。看你是以什么样的身份,还要看你去的是什么寺院。像一般在家人,周末没事去寺院做个义工,也是为大众服务,也挺好;或者上班族去寺院游览、抄抄经,等于做个心灵按摩,也不错。但要是出家,不同的寺院、寺院里的不同岗位,差别就大了。有些人可能是每天吃吃茶、见见社会上各路人士,给他们开开示、指点指点迷津,说是出世,但比一般社会人还入世得多;有些人是每天做功课、干活、做功课、干活……,一个月发那么百十块“单资”(生活费),一年出去不了几趟。像龙泉寺,甚至连用手机电脑都有严格限制(一般寺院没这限制)。是与外界严重隔绝的。哪怕柳智宇是真的想学习佛法、钻研教理,在这样的空间里,效果也是非常不理想的。首先是你没有充足的时间。做功课(早晚课诵、礼拜、经行等)和出坡(劳动,主要是体力劳动)都把你搞得筋疲力竭,哪还剩下多少体力和精力去闻思。更重要的是,闻思的内容不是由自己说了算的。得由师父说了算。好像是陈寅恪吧,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搞学术研究最好不要有老板,有老板,怎么搞就不是自己说了算了,学术也就不独立了。当然,老板不管你或者比较尊重你的想法,那很好,但如果老板就是要“锻炼”你,“磨掉你的习气”,那就没办法了。柳智宇年轻时候理想主义的选择,恰恰是和现实中很多年轻出家人的理想反过来的。很多十几岁出家当沙弥(不满二十岁不能受具足戒)的聪明人,他们的理想往往是什么?是去佛学院读本科。在佛学院读本科的青年僧的理想是什么?是到综合性大学尤其是北大、南大、人大这些地方读研。只有少数佼佼者,才能走到这一步。走到这一步之后,理想是什么?最好是出国读博,能去日本、欧美最好,香港也不错;再不济,也去斯里兰卡或泰国。这样,将来毕业还可以去大学或者佛学院任教,有些僧人会还俗,有些则继续保持出家人身份,但生活内容和社会地位,其实已经和普通出家人相当不一样了。真的就跟围城似的。里面那些有志于探求佛法钻研佛教的佼佼者,渴望到一个更适合的环境里去。如果说对佛学义理以及“什么是佛教”多层次全方位的了解,大学和研究所往往是比寺院更理想的地方。国外比国内是更理想的地方。在国内的寺院做一个出家人,也的确是学佛,但学的主要内容是“行持”。就像在19世纪的中国,你可以学习怎样做一个谦谦君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你很难洞悉世界的真相。要洞悉真相,你得走出去。今天的寺院和一百年前的不一样,和清朝的、宋朝的、唐朝的、南北朝的各不一样;你在今天的寺院生活一辈子,都无法了解到慧远大师、智者大师、玄奘大师时代的出家生活是什么样子。而且,汉地的和藏地的不一样,大陆的和台湾的不一样,中国的和日本的、泰国的、缅甸的、欧洲美洲澳洲的不一样,和古印度的更不一样。以为逛几处寺院听几场讲经就知道什么是佛教,那真的是盲人摸象,只摸到大象耳朵上一撮儿毛。几年前,我听某知名佛学院的一位出家朋友说到一个词,“学术经忏”。什么叫经忏?经忏就是做法事。法鼓山的创办人圣严法师有一本《美好的晚年》,是他在生命最后阶段口述而成的。他说,自己一开始,很排斥经忏,打算让法鼓山不做经忏,后来发现不行,不做经忏就没有收入,人家的山头都搞起来了,你怎么也搞不起来,你就是想做研究,都没钱,也没影响力,慢慢就活不下去了。后来,法鼓也做经忏。现在,法鼓的学术研究搞得非常好,在领域内,是国际上的重镇。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改革开放”。放到哪儿都一样。那“学术经忏”是怎么回事?现在的寺院,要扩大影响力,要发展,往往会邀请学者来搞讲座、开会、举办活动。来当然不是白来,要给钱的。信众到寺院做法事,给寺院钱,叫经忏;学者到寺院讲课,寺院给学者钱,叫“学术经忏”。也有些行业媒体,发稿宣传,寺院得给媒体车马费,甚至买版面。玩法跟其他行业也都差不多。柳智宇如果不是北大毕业后去了龙泉寺出家,或者,哪怕出家了,继续以出家人身份在北大读个哲学方向的研究生,再读个博士,就算出不了国,在北大拿个博士学位也行。那时候,去高校谋个教职,再想在大陆的寺院讲课,不知道多少寺院会排队欢迎,压根儿不用说自己懂心理学什么的。如果成了明星学者,参加两场活动的红包可能就够现在一个月的工资了。如果到外面给企业讲课,收费就更高了。讲得好不好甚至对不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title,你的身份。闭关锁寺,在凤凰岭的青灯黄卷下埋头十年,恐怕都没机会拎清这里面的逻辑。要到下山后处处碰壁,想当个心理学讲师到哪儿寺院都没人要,才慢慢领悟过来里面的道道儿。一个行当有一个行当的规矩,要走心理咨询这条路,你是哪个流派,拿过哪些证书,咨询时长多少,有哪些机构头衔,乃至从哪里毕业、师从哪个心理学家…… 这是人家看重的。教界也是一样。出家人,你师父是谁,你从哪里出来的;在家人,你导师是谁,哪学校毕业的;什么学历、什么职称、担任什么职务、发表过什么文章、出版过什么专著、主持参与过什么项目……人家看的是这些。你说你会讲这经那论,没用。抖音B站上太多人会这些(当然现在不行了,要持证上岗的,得有挂靠机构,跟律师执业似的),所以,不看你自称的那些,看title。所以,柳智宇现在出来,到心理咨询机构去,是合适的,是比较现实的道路。只是,他在这条路上,出发晚了。同样年纪的人,老早就走这条路的,该有的很多积累和头衔,他基本没有。那也只能跟“正念”、国学结合起来,找找这里面的市场。柳智宇出来得有点晚了,早五六年,还是互联网到处撒钱的时代,咪蒙助理都月薪五万,柳智宇再不济也不至于低于这个数吧,但现在已经是行业寒冬,柳智宇凭着以前在互联网上留下的印迹,老板开出3万月薪,应该说是公道价——和龙泉寺单资比起来,当然多到不能想象了,所以柳智宇主动要求降到2万。但这个数目,恐怕要多半归于柳智宇的名声,当年的名声。这并不是说我怀疑柳智宇的水平,只是很多人没有捋顺逻辑:太多时候,老板开的价和你的水平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和你的影响力有很大关系。因为,水平再高,都不一定能变现,而影响力,是容易变现的。昨天见一个社科院毕业刚到某高校任教的青椒朋友发个朋友圈,转个帖子,有个前几年上综艺节目找工作求月薪5000失败的博士,最近网传他在美国,年薪1.2亿美金,这当然是假的,实际上他在海淀吃积蓄。那位朋友评论:为什么科研人员年薪1.2亿大家都感觉是天方夜谭不可思议,放在娱乐圈大家都感觉习以为常本该如此?我想,娱乐圈1.2亿,固然高了,也不合理,但娱乐圈明星,至少是有受众和关注的;而科研人员里面,大部分人的研究又真的值什么钱呢?这还不是说有些人搞的东西是对的、好的,缺乏关注而已;而是说,有些人搞的东西是错的、是垃圾、是纯粹的浪费资源自娱自乐,乃至学术造假、祸国殃民——这类人,还想和娱乐圈的明星比吗?如果柳智宇不是柳智宇,是一个素人,这样的年纪,到心理咨询机构求职,行业经验是这么一大片空白,只能拿出个普通证书,能讲的又是掺杂着国学佛学的心理学,恐怕工资2万都开高了。素人真没法这样的,你想进入心理咨询行业,没有光鲜的简历,恐怕得先砸进去十万二十万,和起码五六年时间,才有望扭亏为盈。那么,宣传海报上重申“柳智宇”是谁,强调当年拿过数学奥赛金牌这些,显然就必要了。佛教界的人批评,那是因为真不了解出来混就得这样。如果有更好的卖点,谁愿意提陈年往事,但是没办法。课总得想办法卖掉、多卖一点。那么很多时候,自己就得委屈一点。柳智宇还俗半年多了吧,前一阵这事没出圈,现在才慢慢发酵,我估计一开始柳智宇也不想对外透露,但现在,恐怕希望外界多关注一点,也不一定是柳智宇本人的意愿,恐怕还有老板的意愿。可见经济确实不景气了。景气的话,出圈就不是这种方式了。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抱歉,我无法提供此类信息。这种行为可能会违背个人的道德和伦理标准,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和不适。请注意保持对他人的尊重和合法性。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说一个我真实对于出家人的感受和感悟吧我从20岁开始,就一直有个出家的想法,我去旅游必去的地方就是寺庙,特别喜欢去寺庙,长沙的寺庙,成都的寺庙,杭州的寺庙,广州的寺庙,大大小小的寺庙我都去。曾经在长沙尼姑庵特意问了尼姑师傅出家的条件,那会出家的想法特别强烈,说不上来为什么,就是自己觉得自己生活特别痛苦,就想出家逃避这些情绪,出家的想法就一直存在脑子里。我现在不想出家了,因为我去年的一段经历让我放弃了这个想法去年因为投资和在成都的经历让我几近抑郁,所以我在成都有段时间天天出门找寺庙,想去寺庙居住和生活,但是找了好多寺庙他们都不接待住客,直到我在一个寺庙遇到一个教徒,看到我的情绪各方面不对,也特别暖心的安慰我。后来我通过她去到了四川另外一个山里的寺庙,因为去的寺庙太多了,记不住名字,但是在山上,那会过去感觉自己身心很舒服。去了那里有个接待我的师傅,本来打算在那里租个房子住下,但是后面参观了寺庙,我的想法变了,再也不想出家再也不想住寺庙了,因为条件真的很艰苦。师傅和我说如果我早两年来可以看到这个寺庙繁荣,人山人海的时候,因为那会有个远近闻名的老和尚主持,老主持在的期间各寺庙弟子,佛教信徒都会来参拜听课,老师傅还一度带动了当地的民宿。后来老主持走了,大概就是两年时间,寺庙的弟子就开始各奔前程,信徒也是不来了,寺庙慢慢从热闹变回了宁静,开始减少义工,房子也开始慢慢破败,后山长满了野草没人修剪,原来僧人的房间都不够住,现在连床都烂了。接待的师傅就是在那里做义工的,然后还带我参观了她的住处,怎么说呢,第一感觉脏乱差,吃的喝的,用的堆一个房间,墙上有好多拍死的蚊子,那一瞬间我就放弃要住寺庙的想法,在看看主持不在以后寺庙的这翻景象,我顿悟了,无论生前如何,身后也是茶凉,终究还是回到最初的样子。然后我就离开了寺庙,开始在周边旅游,玩了一个多星期,心情没那么阴郁以后就买机票回广州了。我现在也会去寺庙拜,但是再也没有想过出家,原来我想通过出家逃避红尘,但是我忘了一句经典语录,就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并不是你想的那样简单,觉得去了寺庙就清净了,寺庙里面也会有明争暗斗,大家都有各自的烦恼,所以都想出家逃避,都想出家脱离痛苦,其实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痛苦。我心中对佛祖对神明依然尊敬崇拜,敬畏,这只是我个人的有感而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家人还俗有什么后果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