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日国家卫星中心国家发射卫星有啥意义吗?

今天(16日)11时55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基础级和远征一号S上面级组成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海洋三号01星。该卫星可满足我国海洋环境监测的主体业务需求,指标达到国际水色遥感卫星先进水平。海洋三号01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的科研卫星,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海洋中海水的颜色进行观测,从而反演海洋水体成分,可满足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和气象等行业的应用,助力海洋环境保护,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工程副总师 孟令杰:海洋水色卫星上主要有三个载荷,第一个载荷就是水色水温的扫描仪,第二个载荷就是中分辨率可编程成像光谱仪,第三个载荷就是海岸带成像仪。全球海洋气候的变化研究,比如就像全球气候的变暖,还有全球的碳循环中,它可以承担重要的角色。海洋三号01星是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的首发星,相比上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海洋三号01星在海洋水色产品种类、探测能力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卫星设计寿命8年,除了可对全球大洋水体开展高精度、多谱段、长时间序列观测,还对百姓生活有着重要影响。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人员 王丽丽:对全球的生态环境的探测,以及对全球的气候的变化是可以进行研究的。对近岸的生态环境、环境污染情况以及初级生产力进行探测,也是跟老百姓密切相关。太空看海怎么看?有多难?海洋三号01星通过对海洋水体颜色的观测,从而反演海水的组成部分,对海洋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那为什么要用卫星来观测海洋水色,又有哪些难点呢?海洋水色,顾名思义也就是海洋水体的颜色,海洋三号01星要做的,就是通过它携带的设备去观测海洋水色,透过水体的颜色来分析水体组成成分,为有关部门提供分析数据。用卫星来观测海洋水色,是大面积观测海水组成成分的唯一手段。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主任 林明森:海洋的水色主要是由光学特性来表征的,对于观测的参数来说,主要是全球的海洋叶绿素浓度、近岸的悬浮泥沙浓度和有机污染物共同组成的。用卫星看水色,也不是在太空中拍一张照片那么简单,在万米高空看海洋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海洋的颜色太暗,除此之外还有众多干扰卫星成像的因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都需要研制人员一一去攻克。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工程副总师 孟令杰:首先是云,第二就是太阳的耀斑,再一个就是有一个弱干扰,就是晴空大气。所以在做海面信息提取的时候,怎么能把大气的影响去除是非常的必要。孟令杰介绍,海洋三号01星携带的水色水温扫描仪、中分辨率可编程成像光谱仪等“黑科技”设备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其他因素的影响,让卫星看海看得更加清楚。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工程副总师 孟令杰:有了海洋卫星以后,使得我们对海洋的认识有了大大的提高,特别是对海洋的水色水温的这种基本要素的监测,将使我们对海洋的认识是大大提升。为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据介绍,海洋三号01星成功发射后,不仅会满足我国海洋环境监测的主体业务需求,还会面向国际社会开放,发挥重要作用。海洋三号01星发射入轨后,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在轨测试,测试过程中会获取大量海洋科学、海洋的碳循环、海洋的水色等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提供给全球的科学家和有关部门使用,为相关的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在卫星应用等方面,我国还通过共享机制,将为东盟地区开放相应的服务。未来,随着卫星应用的深入和推广,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将会在国际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工程副总师 孟令杰:相信我们的海洋水色卫星,还有未来发展的一系列卫星,也将在国际上发挥共享共用的力度,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来贡献我们国家的力量。(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陶嘉树)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这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介绍,量子通信的安全性基于量子物理基本原理,单光子的不可分割性和量子态的不可复制性保证了信息的不可窃听和不可破解,从原理上确保身份认证、传输加密以及数字签名等的无条件安全,可从根本上、永久性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量子卫星2011年12月立项,是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之一。其主要科学目标一是进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域量子密钥网络实验,以期在空间量子通信实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二是在空间尺度进行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在空间尺度验证量子力学理论。  工程还建设了包括南山、德令哈、兴隆、丽江4个量子通信地面站和阿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站在内的地面科学应用系统,与量子卫星共同构成天地一体化量子科学实验系统。  潘建伟表示,我国自主研发的量子卫星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包括高精度跟瞄、星地偏振态保持与基矢校正、星载量子纠缠源等。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将有助于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整体水平上保持和扩大国际领先地位,实现国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水平跨越式提升,有望推动我国科学家在量子科学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对于推动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中科院研制的稀薄大气科学实验卫星和西班牙科学实验小卫星。量子卫星发射入轨后将进行3个月左右的在轨测试,然后转入在轨运行阶段。  量子卫星工程由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抓总负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负责科学目标的提出和科学应用系统的研制;中科院上海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卫星系统,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制有效载荷分系统;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牵头负责地面支撑系统研制、建设和运行;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等单位参加。  据介绍,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4次飞行。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简称“量子卫星”)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量子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之一,其主要科学目标是借助卫星平台,进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域量子密钥网络实验,以期在空间量子通信实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空间尺度进行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开展空间尺度量子力学完备性检验的实验研究。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据新华社报道)附:量子卫星发射新闻视频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根据中国航天报5月18号的最新消息,神舟十六号将于本月底发射,目前具体的发射时间和三位航天员乘组的名单,似乎也已经确定。作为中国空间站运营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神十六的发射,意义重大。前不久随着天舟六号成功对接空间站,意味着神舟十六号的发射,进入倒计时阶段,而在5月12号,空间站进行了一次大的轨道相位调整,将近地点进行抬升。那么据此计算,可以知道,神舟十六号的具体发射时间,应该就在5月30号上午9点28分左右,前后误差4分钟。神十六的发射,之所以非常重要,一是因为这是新一代的载人飞船,和前面发射的飞船相比,进行了升级,尤其是返回舱内的情况。二是我国空间站的建造目的之一,就是成为我国在太空的科学实验基地,现在建造完成,就意味着接下来就要全面开展实验了。并且这一次还将会带上国际合作项目进驻空间站,也就是此前通过审批的日本、俄罗斯等17个国家的9个试验项目。所以神十六的航天员乘组,将会有一名载荷专家。而本次同样采用的三人组,所以神十六的航天员名单,似乎也是呼之欲出。首先就是指令长的问题,这一点从今年中国航天大队参加活动的集体照可以看出端倪,因为当时第一批和第二批航天员都在,除了刚刚执行过任务和正在执行任务的航天员以外,就只有杨利伟和景海鹏没有出席。因此可以联想到,他们二人之中,必将有一人将入选本次的名单中。考虑到杨利伟的年纪,再加上他现在之于航天大队的特殊身份和对于中国航天卓越贡献,大概率暂时是不会让他上去的,尽管他表示愿意和希望再上太空。所以这么来看,指令长应该就是景海鹏了,他已经三次去过太空,经验丰富。至于另外两名航天员,应该是从第三批航天员中选出,这也是此前中国航天公布的,从神十六开始,会启用第三批航天员,一共18人,其中1名女航天员!也就是说,依旧会采用1老带2新的模式,和神舟十五号乘组一样。当然了,目前猜测航天员名单没有实际意义,因为不管是谁上,都有足够的能力完成好任务,而且在发射之前,就会公布出来的。我们静待消息即可,最后预祝神十六成功发射!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相关推荐热点推荐
2024-04-13 22:24:4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发射卫星有啥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