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她和什么是糖果超甜甜之间有何关联?能否详细解释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又即将迎来期中考试,为了方便大家后期复习,老师特意在此总结了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到大家。
7.《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泰戈尔
《荷叶·母亲》冰心
一、 词语
匿名(nì míng)
林阴(lín yīn)
敷衍(fū yǎn)
膝盖(xī gài)
并蒂(bìng dì )
浓阴(nóng yīn)
莲蓬(lián péng)
菡萏(hàn dàn)
敬斜(qī xié)
慈怜(cí lián)
荫蔽(yīn bì)
荫庇(yìn bì)
覆盖(fù gài)
祷告(dǎo gào)
姊妹(zǐ mèi)
木梗(mù gěng)
沐浴(mù yù)
遮蔽(zhē bì)
徘徊(pái huái)
嗅觉(xiù jué)
揣摩(chuǎi mó)
二、 多音字
荷:荷叶(hé) ;负荷(hè)
闷:闷热(mēn rè) ;闷闷不乐(mèn mèn bú lè) ;烦闷(fán mèn)
会:会计(kuài jì ) ;会议(huì yì)
卷:试卷(shi juan) ;卷入(juan ru)
便:便宜(pián yí) ;方便(fāng biàn) ;大腹便便(dà fù pián pián)
三、 《散文诗两首》生字词
匿笑、并蒂、桔(jié) 梗、摇摆、沐浴、祷告、阴影、姊妹、繁杂、烦闷、徘徊、遮蔽、覆盖、心绪、荫蔽、乘凉、莲蓬、嗅觉、花瓣、敬斜、菡萏、慈怜
四、 《散文诗两首》词语解释
①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②沐浴:洗澡。
③匿笑:偷偷地笑。
④花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或花带来的好兆头。
⑤慈怜:慈爱怜惜。
⑥菡萏:荷花的别称,这里指含苞待放。
⑦鼓斜:倾斜、歪斜。
五、 文学常识
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
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六 、作者简介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他的诗集有《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有《沉船》《戈拉》。1913 年他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冰心,原名谢婉莹。有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诗集《繁星》《春水》。她的创作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七 、《金色花》描写了三次嬉戏:
①让母亲嗅到花香;
②投影到母亲读的书页上;
③跳到母亲面前变成孩子。
八 、《金色花》中心思想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写的。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进行想象,描绘了儿童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达了儿童对母亲的爱和依恋,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九、理解问答
1 、《荷叶·母亲》中“我”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烦闷- 不适意- 不宁的心绪散尽。
2 、当“我”注意到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时,为什么“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因为“我”看到荷叶护莲,就像坚强的母亲对儿女深情的关爱和勇敢无畏的守护一样。
3 、文章第⑧段的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4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理解:本段是文章的主旨。把母亲比喻成荷叶,把“我”比喻成红莲,“心中的雨点”象征着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抒发了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托物言情的写法)
5 、《荷叶母亲》中心思想
这首散文诗借雨天里勇敢慈怜的荷叶隐蔽着红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和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8.《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一、文学常识
《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二、内容及中心
《咏雪》叙述了谢太傅带子侄辈咏雪的故事,表现了谢道韫儿时过人的才华。
《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陈元方幼时批评父亲友人“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礼。告诉人们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放在句末表疑问,相当于“吗”。
四、古今异义
1 、儿女:古义,子侄辈;今义,子女。
2 、去:古义,离开;今义,到什么地方去。
3 、文义:古义,诗文;今义,文章意思。
五、一词多义
1 、顾:
①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如:相顾一笑,瞻前顾后)
②相顾惊疑。顾:看。(如:顾野有麦场)
③将军宜枉驾顾之。顾:拜访。(如:三顾茅庐)
2 、信:
①则是无信。信:讲信用。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③必以信。信:实情。
六、敬辞与谦辞
1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2 、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七、其它关键词
1 、寒雪日内集。集:聚会
2 、白雪纷纷何所似。似:像
3 、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速(暴风骤雨)。
4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
5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因:趁着、随着。
6 、相委而去(太丘舍去)。委:丢下。舍:丢下、舍弃。去:离开。
7 、下车引之。引:拉。
8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9 、公欣然曰。欣然:高兴的样子。
10 、差可拟。差:差不多。拟:相比。
八、句子翻译
1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丢下他先离开了。
2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您跟家父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3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4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5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6 、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不如比作柳絮随风吹飞舞。
九、理解问答
1 、《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答:(1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
(2 )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开发孩子智力。
2 、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答: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3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古诗中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答: “撒盐”一喻好,很好地做到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用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柳絮”一喻好,重在神似,有深刻的意蕴,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形容飞雪的比喻句:
(1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2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李商隐《对雪二首》
(3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4 、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从本文中你在做人方面得到什么启发?
答:(1 )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
(2 )没有失礼:客人失信、无礼在先,元方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对于年仅七岁的孩子我们不能求全责备。
(3 )失礼:客人已有悔意,应该给对方致歉的机会,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若元方能更大度些,则更令人钦佩。
(4 )启发:做人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咏雪》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403-444 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二、注音
讲论(lùn)
雪骤(zhòu)
差(chà) 可拟
柳絮(xù)
无奕(yì)
谢道韫(yùn)
三、解释词语
(1 )谢太傅:即谢安(320-385 ),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2 )内集:家庭聚会。
(3 )儿女:对子侄辈的统称。
(4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讲:讲解;论:讨论。
(5 )俄而:不久,一会儿。
(6 )骤:急速。
(7 )欣然:高兴的样子
(8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9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
(10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 ),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11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四、翻译句子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文: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2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文:不久,雪下得更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3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4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 “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满天飞舞。”
5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五、理解性默写
1 、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 、咏雪的直接原因:俄而雪骤。
3 、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 、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5 、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六、问题探究
1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参考答案:和睦、融洽、欢快、轻松。
2 、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参考答案: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3 、“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参考答案: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给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
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4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描写雪景比“柳絮”一句更贴切,请为他谈谈理由?
参考答案:认为“撒盐”一喻好: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5 、假设你也参与了谢太傅一家对雪的讨论,请仿照文中句式再写出一两句。
例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参考答案:梨花飘落差可拟。未若鹅毛风中舞。
6 、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
答: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
7 、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谢道蕴《咏雪联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陈太丘与友期》
一、注音
尊君在不(fǒu) 非人哉(zāi)
二、解释词语
(1 )陈太丘:即陈寔(shí ),字仲弓,东汉颖川(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2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行,出行。
(3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4 )至:到。
(5 )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舍:丢下。去:离开。)
(6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7 )时年:这年(那时)。
(8 )戏:玩耍,游戏。
(9 )尊君在不(fǒu ):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假字,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
(11 )君:古代尊称对方,可译为“您”。
(12 )家君: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3 )信:诚信,讲信用。
(14 )礼:礼貌。
(15 )惭:感到惭愧。
(16 )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17 )顾:回头看。
三、翻译句子
1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2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文: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3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译文: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4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译文:客人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5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元方回答道: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6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7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8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头也不回。
四、理解性问答
1 、《陈太丘与友人期》一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
2 、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
【点拨】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3 、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点拨】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 、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访却“入门不顾”否失礼?
【点拨】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
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5 、通过文章对这两个人的描写,以及对这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的记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答:元方:明事理、懂礼仪;
友人:不守信用、不懂礼貌、知错能改。
启示: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 重点字词
菜畦qí
皂荚jiá 树
班蝥máo
臃肿yōng zhǒng
攒cuán 成
秕bǐ 谷
系jì 一条长绳
拗ǎo 过去
锡箔bó
确凿què
桑葚shèn
收敛liǎn
脑髓suǐ
kuī 盔甲
轻捷qīng jié
蟋蟀xī shuài
相宜xiāng yí
书塾shū shú
方正fāng zhèng
博学bó xué
蝉蜕chán tuì
人迹罕至rén jì hǎn zhì
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
点拨:注意多音字“攒”“系”的读音。
二、 用恰当词语填空。
(1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形容词或动词。
(2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动词。
三、 重点句子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四、 文学常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体裁),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及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
五、文章理解
1 、作者说百草园里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似乎”、“确凿”两个词语连用在一起并不矛盾,这里实际上写出了作者对百草园的深切怀恋。确凿:指的是用成人的眼光来看,百草园确实只有一些野草。似乎:是因为记忆中的百草园只有童年中留下的美好的印象,且相隔久远,所以并不那么确实。
2 、“轻捷的叫天子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中的“窜”有什么含义?
答:既写出了叫天子的机灵轻捷,又写出了儿童内心的羡慕之情。
第二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景物各自的特点,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色彩;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和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形状;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声音;描写覆盆子则突出其味道。
3 、写景物有恰当的顺序,本段也如此。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由低处到高处,由植物到动物,由静景到动景;“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是由整体到局部,又由动物到植物。
4 、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的写景,加上恰当的用词,能使文章生动、精彩。本段写景作者便是多角度的写景,请说说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描写的,至少举一个例。
味觉、听觉、视觉、触觉(举例略)
5 、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答: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声音悦耳。
②“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中的“伏”能否换成“趴”,为什么?
答:不能,“伏”体现了黄蜂肥胖的特点。
③“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所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答: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覆盆子的形状。
6 、第二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7 、作者把百草园景物描写得生机盎然,情景交融,其目的在于表现“我”幼年时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后文的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封建教育束缚、阻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8 、作者写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根便可以成仙,是由于赋予百草园神话般的色彩,妙趣横生。
9 、文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的句式,其目的是用这样的句式可先作概括的介绍,然后突出泥墙根一带的景物。
六、课文梳理
1 、课文详写了捕鸟的时间、地点、工具、条件、方法、收获。
2 、写出捕鸟的一系列动词,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扫、支、撒、系、牵、拉。生动传神地再现了捕鸟的过程和方法。
3 、课文记叙“冬日雪地捕鸟”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作者写百草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乐趣,再次暗点“乐园”,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
4 、课文第9 段所用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心理描写;排比、拟人: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表达了对家人的埋怨,对百草园的眷恋,对去书塾的不情愿。
5 、文中关于美女蛇的故事属于那种记叙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插叙。作用: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揭示了其是我童年乐园的原因。
4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乏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欲扬先抑。先写冬天的百草园的无味,用来反衬后文雪地捕鸟的乐趣。
5 、描写雪地捕鸟这段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答: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走、拉、罩住
一连串的动词,清楚、准确、细致的描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及对捕鸟的喜好。
6 、作者连用三个“也许”来猜测家人送自己去私塾的原因,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用猜测、疑问的语气,表达了童年鲁迅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恋恋不舍的情感。
7 、作者眼中的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方正、质朴、博学、严厉、和蔼,并且有着开明的管理学生的方法,也应看到在他的头脑中还存在着封建保守观念。
8 、作者描写了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候的什么事情?
答:拜孔子行礼、问先生“怪哉”虫的问题、读书习字对课、在书屋后面的小园子里做游戏、
在课堂上画绣像。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
一、重点字词
莎(shā) 莉文
莎(suō) 草
截然
感慨
搓捻(niǎn)
抚(fǔ) 弄
绽开
唯恐
争执(zhí)
惭愧
激荡
疲倦不堪
小心翼翼
不求甚解
混(hùn) 为一谈
混淆(hùn xiáo)
混( 浑) (hùn) 水摸鱼
恍然大悟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二、词语解释
截(jié) 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之间毫无共同之处。截然,界限分明的样子。
感慨(kǎi) :有所感触而慨叹。
搓捻(cuō niǎn) :用手指搓、转动。
疲倦不堪(kān) :疲倦得难以支持。
小心翼翼:形容非常小心。
怦怦(pēng) :形容心跳的声音。
陌(mò) 生: 不熟悉。
争执:争论中固执己见,不肯相让。
混(hùn) 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恍(huǎng) 然大悟:忽然醒悟的样子。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悔恨莫及:悔恨也来不及了。
譬(pì) 如:比如。
花团锦簇(cù) :形容五彩缤纷、灿烂绚丽的景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奥秘: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
拼凑:把零碎的或分散的合在一起。
依样画葫芦:照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纯模仿,不加改变。
不求甚解:语出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企盼:盼望。
三、文学常识
海伦·凯勒:19 世纪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盲聋人。十九个月时因患猩红热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她完成了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
构,1964 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1899 年6 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再塑生命”的字面含义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课文含义是:“我”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体验了爱,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使“我”又回到自然,理解了自然,懂得了什么是“爱”。
四、故事背景
海伦凯勒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一场高烧,失去了视力,后又失去了听力。在老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并逐渐接受教育。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成为一位学识渊博,能够掌握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五种语言的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
五、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一⑤段):写“我”初识莎莉文老师。
第二部分(第⑥一③段):莎莉文老师用她特有的教育方式开启了“我”智慧和情感的大门。
六、问题归纳
1 、作者在文章开头为什么强调“这一天”?
因为“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莎莉文老师来了,是“我”生命重新开始的一天。从这一天起,“我”过上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生活。通过强调“这一天”,从侧面说明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
2 、第3 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海伦期待新生的心情。
3 、第4 段中“在未受教育之前... 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作者先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我”坠入寂静而黑暗的世界的心理状态,表现“我”在黑暗、沉寂的世界中的焦躁、恐惧。然后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受教育前对光明的渴望。
4 、第9 段里写“我”发脾气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里运用了侧面描写,写“我”发脾气,真实地写出了“我”急于想走出黑暗、沉寂世界的焦躁不安的心理。说明“我”的学习过程是如此艰难,每一点进步都需付出很多的努力,从侧面烘托出莎莉文老师工作细致、耐心。
5 、为什么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水”使“我”有了自己的思想,激起了“我”强烈的求知欲。“我”不再是仅仅限于模仿学习,而是能够敞开自己的心灵,感受到人间的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也因为有了求知欲,“我”就更能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6 、“啊!世界是还有比我理幸福的孩子吗?”品析这句话的含义。
直抒胸臆,写出了“我”内心浓烈的幸福感,说明莎莉文老师为“我”开启了知识的大门,“我”学会很多文字后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感到了世界的美好。
7 、“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再塑生命”从字面上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莎文老师是“我”的”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8. “水”本身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
答:“水”本身并没有这么大的魔力。正是对“水”的理解启发了“我”,使“我”认识到宇宙万物都有名称,使“我”有了求知的欲望,一切都豁然开朗起来。
9 、为什么“我”此时会“悔恨莫及”?
答:因为此时在莎莉文老师的耐心引下,“我”的学习终于迎来了质变,“我”终于在文字和事物名称之间建立了联系。回想起“我”因为自己的脾气而摔坏了莎莉文老师给“我”的洋娃娃,并且怎么也拼不好它,“我”十分伤心与后悔,“悔恨莫及”。
10 、将题目“再塑生命的人”换成“我的老师”可以吗?联系文章内容谈你的看法。
答:不可以。“我”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灵魂被唤醒,理解了自然,懂得了什么是“爱”,生命获得了新生,原有的生命被重新塑造,“再塑生命的人”这个标题很好地揭示了这个中心。而“我的老师”虽然也能表达出文章的内容,但相比而言,却不能表现文章的主旨,所以,“我的老师”不如原来的标题好。
七、课文主题
这篇回忆录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由衷的赞美及感激之情。
八、课外知识(残疾人的事迹)
1 、阿炳:二十多岁时患眼疾,双眼相继失明,二胡作品《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2 、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作家,25 岁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以顽强的意志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 、张海迪:5 岁时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高位截瘫,自学掌握英语、日语、德语等。当代知名作家、翻译家。
4 、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政治家,41 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下肢瘫瘓,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
第11课《窃读记》
一、生词
窃读炒菜锅勺
踮起饿狼惧怕
充足屋檐皱眉
一碗酸痛支撑
书柜
二、读读写写
招牌担忧急切
惧怕环境知趣
光顾恐怕充足理由
屋檐其实支撑
鼓励
三、词语积累
急匆匆花花绿绿
倾盆大雨饥肠辘辘
舒舒服服依依不舍
四、词语理解
适宜:适合,相宜。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文中是说作者在饿着肚子站着苦读中,也幻想着能够有钱;而有钱也不过能吃上一碗面条,再坐下来舒服地读书。这种最简单的需求对一个穷学生来说像“白日梦”一样不可能实现。
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五、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主要内容:课文以“窍读”为线索,从放学后匆匆地赶到书店,写到晚上依依不舍地离开书店,重点写了“我”是如何“窃读”和“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酷爱和对知识的渴求。
中心思想:本文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六、句子理解
(1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通过小作者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顾客之多,更表现了我读书的如饥似渴。
(2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把渴望读书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进食。它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3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却又无力购买,只好“窃读”。“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和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和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杂、难以言说的感受,这正是窃读的滋味。我快乐的是因为:我能读书,从书中获得智慧和乐趣;我惧怕的是因为: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
(4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 “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 “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5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6 )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 “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 “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国文老师告诉我们,粮食哺育身体,而书籍哺育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七、特色句
修辞手法:
1 、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排比)
2 、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反问)
3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比喻)
4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双重否定)
5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了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对比)
6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想象)
7 、这时, 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 “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引用)
关联词:
1 、放学后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选择)
2 、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转折)
3 、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因果倒装)
4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因果倒装)
5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盘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呆
下去。(因果倒装)
标点符号的用法:
1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 ”(省略号: 表示列举的省略)
2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一一这种窃读的滋味!(破折号:表示解释、补充)
心理活动:
1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 ”
2 、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再昨天的地方了。
3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一一这种窃读的滋味!
4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盘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呆下去。其实,我的心里高兴地喊着: “大些!再大些!”
全文中心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一- 这种窃读的滋味!
八、写作结构
1 、本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同时还插入两个场景描写。
2 、段落划分:
(1 )第1 自然段: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描写放学后作者急匆匆地赶往书店,突出了书对自己的巨大吸引力。
(2 )第2-9 自然段:以时间为序,生动细腻地描写了窃读的真实情景,揭示了窃读的独特
感受与复杂滋味。
(3 )第10 自然段:作者晚上离开书店时的心情以及借用国文老师鼓励的话进行自勉。
3 、自语式独白是心理描写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表达自己当时的心境和情感。
4 、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主要内容本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
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九、注意事项
1 、想象和比喻的区别
(1 )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想象)
(2 )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想象)
(3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想象)
(4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想象)
2 、在感情朗读中体会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学会积累语言。
3 、安排有不同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第12课《论语》十二章
一、生字注音
论(lún) 语
不亦说(yuè) 乎
愠(yùn)
三省(xǐng)
传(chuán) 不习乎
逾(yú) 矩(jǔ)
罔(wǎng)
殆(dài)
哉(zāi)
箪(dān) 陋巷(xiàng)
堪(kān)
肱(gōng)
笃(dǔ) 志
陬邑(zōu yì)
二、重点字词
愠yùn
三省xǐng 吾身
论lún 语
罔wǎng
(1 )学而时习之时:时常。
(2 )不亦说乎说:愉快。
(3 )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发怒。
(4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反省,自我检查。
(5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6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凋谢。
(7 )子曰:先生,指孔子。
(8 )不亦君子乎: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9 )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10 )不逾矩:越过,超过。
(11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2 )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13 )人不堪其忧:能忍受。
(1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爱,爱好。
(15 )饭疏食饮水:吃。
(16 )曲肱而枕之:胳膊。
(17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这,指河水;舍:舍弃,放弃。
(18 )匹夫不可夺志也:改变。
(19 )博学而笃志:专一。
请写出三个出自本课的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三、文学常识
(1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 篇。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 )孔子(前551- 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思想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字词积累
1 、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 、古今异义词语
三省吾身三:古义:泛指多;今义:表示确数。
饮水水:古义:冷水;今义:指所有的水。
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3 、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乐。
4 、一词多义
(1 )为
可以为师矣: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2 )志
志于学:立志
博学笃志/ 不可夺志:志向
(3 )而
学而时习之:表顺承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为人谋而不忠乎:表转折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表转折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顺承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
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
切问而近思:表顺承
不义而富且贵:表顺承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
三十而立:表修饰
(4 )乐
不亦乐乎:快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 为乐趣
乐亦在其中矣:乐趣
回也不改其乐:乐趣
5 、特殊句式
(1 )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2 )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 、语气词
(1 )传不习乎:相当于“吗”。
(2 )可以为师矣:相当于“了”。
五、课文翻译
1. 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方法与道德修养)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是很愉快吗?”
(学习方法与道德修养)
2.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我替人谋事,尽心竭力了吗?”
(道德修养)
3.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随心所欲,又不越过法度。”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从中可见:学问进步和道德修养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学习,循序渐进。)
4.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理解,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
5. 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学习方法: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
6. 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箪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窄小的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道德修养: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7.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学习态度:以学习为乐)
8. 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道德修养)
9.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
10. 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看着浩荡汹涌的河水)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珍惜时间)
11. 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改变。”
(道德修养:一个人应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12. 原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学习方法:博学而志向坚定,好问而多想当前的事情)
六、问题归纳
1. “学”与“习”是一个意思吗?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不是一个意思。对于知识来说,“学”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习”则是一个巩固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将“学”与“习”统一起来。
2. 如何理解曾子所说的“忠”和“信”?讲求“忠”和“信”对现代人有什么特殊意义?
答:“忠”是办事尽心尽力;“信”是诚信。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要讲求“忠”和“信”,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3. 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耳顺”与“从心所欲”?
答:“耳顺”一般而言,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人到了六十岁,不管听到什么样的话,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这是一种悲悯之心,是外在的天地之理与内心的融合。有了这种融合,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当所有的规矩已经变为你的生命习惯时,你就能够做到从心所欲,这可以说是每一个生命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4. “温故”与“知新”是什么关系?
答:孔子强调,“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就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只有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
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孔子怎样的品格?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富贵比作浮云,表现了孔子淡泊富贵的高尚品格,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和旷达的精神,坚持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这句话对消除当今社会上的一部分人为谋取利益而不择手段、害国害民的弊端,具有重要的意义。
6. 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以想到哪些相关的诗词句?
答:想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7. 谈谈你对“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理解。
答:子夏阐述了治学之道。“博学”与“笃志”是基础,“切问”与“近思”是方法,能够做到这四点,就可以达到儒家所提倡、追求的“仁”了。
七、课文主题
本课谈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关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第二方面,关于思想品德修养和志向;第三方面,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告诫人们要谦虚好学、温故知新、学思结合、诚实守信、重视友情、坚守情操、珍惜时间等,是现代人学习和做人的准则。
八、整体感知
1. 这十二章《论语》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交流点拨】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
(1 )学习态度: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为乐,培养兴趣)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好学)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要从正面学习其经验,又要从反面吸取其教训)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珍惜时间)
(2 )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复习)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3 )品德修养: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宽以待人)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实守信)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顺心而为)
④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安贫乐道)
⑤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安贫乐道)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坚守志向)
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仁德)
2. “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交流点拨】“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这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
3. 你是如何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
【交流点拨】这句话说的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了。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这种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经受不住诱惑或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叛徒。
4. 找出本课中出现的成语并解释。
【交流点拨】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箪食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富贵浮云: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一样。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5.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怎么看待“箪食瓢饮”?
【交流点拨】
生甲:颜回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真是不容易,所以说,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生乙: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种高洁的学者风范。他不会因为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会转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终也不会迷失自我。
生丙:我不十分赞同二位的意见。我觉得没有必要完全摒弃优厚的物质条件,利用好它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不也很好吗?
九、拓展延伸
1988 年初,75 位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有人说: “人类要在21 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从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找智慧。请你积累五则课本之外的《论语》名言,和大家分享。
【交流】
①子曰: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②子曰: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③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④子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⑤子曰: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来源:中考语文 ID:czywyx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23-01-31 09:36
来源:
娱乐爱哭鬼发布于:江西省
大白鲨究竟有多凶猛?为什么一提到大白鲨,便总能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巨齿鲨?大白鲨和巨齿鲨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它们是一家人吗?今天我们就从多个角度,揭秘大白鲨和巨齿鲨之间隐秘的关系,和能让两者均成为海洋霸主的秘密原因!
巨齿鲨
从时间上来看,鲨鱼这个物种可以说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它们不但比恐龙诞生的时间还要早了一亿年,甚至在白垩纪恐龙大灭绝之中,仍然通过自己的独特方式,存活至今,并进化成为了地球上最凶猛的猎食者之一。
而若是同时提到恐龙和鲨鱼,往往也是大白鲨要让人类感到更加恐惧,毕竟恐龙早已灭绝,但大白鲨却是实实在在存在于世上的威胁,更别说许多描写大白鲨和巨齿鲨的各类电影了,这些因素都将两者的厉害之处演绎的淋漓尽致,让人们感到害怕。
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种史前巨兽,能历经数次物种大灭绝而存活至今呢?巨齿鲨真的存在吗?关于这点,科学家给出了答案,首先就是巨齿鲨肯定是出现过的,其次能使得鲨鱼从远古一直存活到现在的根本原因,离不开鲨鱼独特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
大白鲨
在身体构造之上,鲨鱼凭借着敏锐嗅觉,和其独特的“电感受器”,使得它们可以在数公里之外感受到猎物细微的电波震动,使得他们可以通过这个本事在捕猎时占据先机,在察觉到危险时提前躲避。
而在繁衍上,鲨鱼其多种多样的繁衍方式,同样为它们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优势,鲨鱼种族的各类分支,使得它们既可以选择卵生,也可以选择胎生,甚至有的鲨鱼还能卵胎生,这三种繁衍生息的方式,大大提高了鲨鱼宝宝的存活几率。
再加上海洋不同于陆地,其比陆地大得多的广袤海域,几乎使得鲨鱼在水中畅通无阻,即便某个地区发生了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害,鲨鱼也可以迅速远离受灾区,迅速赶赴一片新的海域繁衍生息。
巨齿鲨狩猎鲸类
在这个过程之中,鲨鱼族群迅速发展壮大,不但诞生出战力强横到足以统治整片海洋的,庞然大物巨齿鲨,同时亦诞生出了体型渺小,但却数量极多的冇牙鯊,有着靠数量取胜,有的靠实力存活,鲨鱼族群就在这样丰富的进化中,走向繁荣。
而鲨鱼也因为这三点原因,使得其自诞生以来的5亿年间,一直活跃于海洋之中,遍布世界各地,而在电影之中频频出现的巨齿鲨,则是在它们生活时代中,当之无愧的海洋霸主,几乎没有任何一种生物可以与之匹敌!
作为电影常客的巨齿鲨,不仅能轻松摧毁邮轮,还能抵挡各类武器攻击而毫发无损,但在事实真是如此吗?在260万年前的今天,生活在海洋之中的巨齿鲨,是否真如电影中那么厉害?它们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而逐渐消失的呢?
巨齿鲨牙齿化石
时间来到260万年前,一条庞然大物横空出世,体长高达21米,重达100吨以上,这样的一个庞然大物一经出现,便在极短时间内称霸全球,仅有极少数的鱼类可以与之匹敌,在这样的环境下,巨齿鲨所到之处,几乎没有任何一种鱼类能逃脱它的血盆大口。
而其口中的尖牙,平均每颗牙齿都有着15厘米以上长度,比一个成年人的手掌还要巨大,而它们的咬合力更是能达到惊人的18万吨牛,可就是这样的一位没有任何天敌的海洋霸主,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逐渐消失在海洋之中的呢?
其目前的主流观点,大多数都认为导致巨齿鲨灭亡的原因是因为食物匮乏造成的!这么说的原因是因为,因为巨齿鲨庞大的体型使得它们要想在海洋之中存活下来,那么便必须不断狩猎和自己同体型的巨型海洋生物。
巨齿鲨与大白鲨之间的对比
因为这个原因,使得巨齿鲨的食物链极为单一,一旦出现巨大的环境变化,致使绝大多数海洋生物不得不寻找新的栖息地,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巨齿鲨几乎难以遇见和自己同体型的海洋生物,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之下,巨齿鲨便最终慢慢走向了灭亡。
而另一个观点虽然同样和环境有关,但是对于巨齿鲨灭亡的推论却大为不同,在这种观点之中,人们普遍认为,像是巨齿鲨这类巨型生物的灭亡,必然与地球含氧量的降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正是因为在白垩纪晚期,地球含氧量一下子从几乎30%的含氧量,暴跌至20%左右,使得在当时地球上的大型恐龙,巨型植被,以及海洋之中的各类大型鱼类,因为氧气含量的急剧降低,使得它们在严重的缺氧状况之下,逐渐走向灭亡。
白垩纪含氧量降低导致大量物种灭绝
而事实仿佛也同样如此!自白垩纪的巨变之后,地球上各类动植物,在这数千万年的发展变化之中,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缩减,到了如今地球上体型最大的大白鲨,最长也仅仅只有7米左右,是当时巨齿鲨体型的三分之一。
那么现如今的大白鲨,会是当初巨齿鲨的后代吗?两者之间是否有所关联呢?
大白鲨为何如此凶猛?与它的祖先巨齿鲨相比,两者之间有何共同之处呢?大白鲨会是巨齿鲨为了适应环境而做出的自然选择吗?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大白鲨与巨齿鲨之间的身份之谜!看看它们两者之间究竟有何关系!
巨齿鲨
首先从外形上看,大白鲨和巨齿鲨除了体型,在外貌上几乎相差无几,若是放在一起乍一看,恐怕都不会认为这是两个物种,而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两者之间同为海洋霸主,因此在对于巨齿鲨的还原上,参考了很多大白鲨的身体特征。
因此两者之间,给人的感觉才会如此相似,但若是从生物结构和进化论上来看的话,那大白鲨便几乎不可能会是巨齿鲨的后代,先不说巨齿鲨是否有能力办到迅速缩小体型这件事,就算它能办到,两者之间在身体结构上也大为不同。
未来困难会发现巨齿鲨吗?
相较于巨齿鲨,大白鲨在牙齿上更加长窄,在捕食时更偏向于将猎物撕裂,而巨齿鲨的牙齿则更加尖锐宽厚,它们的捕猎方式则是将猎物一刀两断,一击毙命随后在慢慢享用美食,两者之间攻击方式的不同,你可以说是因为两者在体型差异上所造成的影响。
但是在生活习性上面,两者之间也大为不同,目前在地球上的大白鲨,大多分布在远洋地区,并且可以在较为寒冷的海域之中生存,而反观巨齿鲨根据研究推测,它们所生活的地区往往气候要加暖和。
因此两者虽然分别是各自时代的海洋霸主,但在漫长时间的进化之中,即便两者之间,一开始在基因上还有所相似,但到了现在也已经完全变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更别说在战斗力上现在的大白鲨,也同样没有巨齿鲨在当时所具有的统治力了。
地球海洋面积探索不足5%
那么曾经的海洋霸主巨齿鲨,真的灭绝了吗?它有没有可能仍然生活在地球之中,只不过尚未被人类发现呢?还真有可能!因为目前人类对于还有的探索连5%都不到!特别是对于各类深达数千米的海沟,更是一无所知。
再加上近年来在对大海的探索之中,也有过被未知鱼类袭击的记录存在,因为虽然巨齿鲨存活到现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若是说它进化成了另一种面貌,潜入到了深海之中生活的话,那么这个可能性便会大大提高。
你们认为巨齿鲨这个种族会延续下来,以另一种面貌潜伏在人类尚未探索过的深海之中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司考奇糖果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