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叶派和逊尼派区别什叶派和逊尼印尼教派有哪些区别吗

伊斯兰教主要分成什叶派和逊尼派两大派别。现在全世界约有16亿的穆斯林,其中逊尼派占85%;而什叶派占10%,主要分布在伊朗。两派人数虽然差距悬殊,但相互间的斗争一直从古代持续到现在。如今中东局势紧张,其中很多都是逊尼派为主的沙特和什叶派为首的伊朗两国角力的结果。伊斯兰两大派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两大世界性宗教的内部都分裂成不同派别。基督教主要分成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大分支,而伊斯兰教则主要分成什叶派和逊尼派两大派别。现在全世界约有16亿的穆斯林,其中逊尼派占85%,主要分布在沙特等40多个国家;而什叶派占10%,主要分布在伊朗。▲逊尼派和什叶派分布图,其中绿色为逊尼派,红色为什叶派两派人数虽然差距悬殊,但相互间的斗争一直从古代持续到现在。如今中东局势紧张,其中很多都是逊尼派为主的沙特和什叶派为首的伊朗两国角力的结果。伊斯兰教为什么会分裂成什叶派和逊尼派,两派之间又因为什么斗争千年之久?一、教派建立阿拉伯半岛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中转站。但直到6世纪末,阿拉伯半岛还处在原始的氏族部落末期。这些部落不仅战乱不断,他们的信仰也不统一,诸多部落都有自己的神灵。处在部落时代后期的阿拉伯半岛社会分化严重,一些人凭借掌控东西方贸易之利成为部落贵族,如麦加城的倭马亚家族、哈希姆家族。氏族贵族虽然拥有着宗教等特权,但并没有能力统一半岛,因而分裂的半岛成为拜占庭和波斯两大帝国争夺的焦点。▲处在拜占庭和波斯帝国夹击之下的阿拉伯半岛两大帝国为争夺阿拉伯商路,对半岛进行了长期的掠夺战争。为摆脱外族入侵的命运,出身于哈希姆家族的穆罕默德于610年创建了伊斯兰教。根据伊斯兰教教义,真主是唯一信仰的神灵。真主为了传达自己的旨意,先后派遣了多位先知传教,而穆罕默德是最后一位先知。穆罕默德将真主的旨意口述成《古兰经》,为所有穆斯林遵守的准则。▲古兰经伊斯兰教倡导的一神教,从根本上动摇了阿拉伯半岛部落多神信仰的传统,触犯了部落贵族的特权,因而遭到强烈反对和迫害。倭马亚家族在反对穆罕默德的诸贵族家族中实力最强大。穆罕默德所在哈希姆家族以及穆罕默德刚创立的伊斯兰教,实力也远不如倭马亚家族。为避免被倭马亚家族为首的麦加旧贵族剿灭,公元622年,穆罕默德率众北迁麦地那。穆罕默德在麦地那以伊斯兰教信仰为纽带,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自此,穆罕默德成为麦地那宗教、政治、军事和司法的最高领袖。在麦地那站稳脚后,穆罕默德将精力放在了统一阿拉伯半岛上,并多次进攻麦加。▲穆罕默德从麦加迁到麦地那穆罕默德创建伊斯兰教后,只在宗教上拥有至上权力,麦加的倭马亚等旧贵族在政治、军事上依然拥有强大的实力。半岛外部的拜占庭和波斯虎视眈眈。在战则两败俱伤,合则相互受益的情况下,穆罕默德和麦加的贵族相互妥协。倭马亚等家族皈依伊斯兰教,而穆罕默德则承认这些家族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特权。伊斯兰教的势力日益壮大,哈希姆家族借助穆罕默德的影响力,成为与倭马亚家族并驾齐驱的权势家族。但这种显赫地位,随着穆罕默德突然离世而逐渐丢失。▲沙特麦地那的先知清真寺穆罕默德去世时,他的堂弟兼女婿——阿里已经成为哈希姆家族的领袖。虽然阿里和穆罕默德血脉相同,但按伊斯兰教义,穆罕默德的精神权力无法通过血脉传承。因此,阿里就无法继承穆罕默德的宗教地位,也就难以得到全部穆斯林的一致认同。穆罕默德去世后,围绕继承权问题穆斯林们分成了两大派。一些教徒认为领导权应该授予有资格有能力的人。这些信徒不仅包括早期追随穆罕默德北迁麦地那的穆斯林,还包括麦地那当地的穆斯林,因而实力强大。另一些人坚持血缘继承,认为唯一合法的统治者必须来自穆罕默德的后裔,即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阿里。各派别经过商议,“资格派”获得胜利。他们推举最早跟随穆罕默德、资历最老、也是穆罕默德岳父的阿布·巴克尔为穆罕默德的继承人,称为“哈里发”。因为穆罕默德生前已经明确规定了伊斯兰教的规则,所以从阿布·巴克尔之后的历任哈里发主要掌控的是政治和军事大权。阿布·巴克尔去世前指定欧麦尔继位。欧麦尔去世之前,则指定一个六人委员会来选举新的哈里发。奥斯曼在资格派的力挺下,被推举为第三任哈里发。▲阿布·巴克尔这三大哈里发的权力交接实现了平稳过渡。但随着奥斯曼的遇刺和第四任哈里发阿里的继位,隐藏在他们身后的家族争斗也逐渐尖锐,最终促使伊斯兰教内部分化成两派。二、争权夺利两派决裂巴克尔、欧麦尔和奥斯曼在位时不断对外扩张。在奥斯曼执政期间,阿拉伯帝国彻底消灭波斯帝国。奥斯曼虽为阿拉伯帝国的扩张立下了不朽的功劳,但他却用人唯亲。奥斯曼出身于倭马亚家族,因此他提拔了若干倭马亚家族的成员担任要职。奥斯曼壮大倭马亚家族实力的做法,引起了其他势力的不满,最终被一个穆斯林刺杀。奥斯曼死后,在资格派眼中,出身于哈希姆家族,很早就追随穆罕默德的阿里成为最佳领导人选。阿里被选举委员会推选为新的继承人。但阿里的继位引发了穆斯林的分裂。支持阿里担任哈里发的穆斯林被称为阿里党人。而倭马亚家族的穆阿威叶等反对阿里担任哈里发,并主张为奥斯曼报仇的穆斯林被称为奥斯曼党人。穆阿威叶为首的倭马亚家族和阿里为首的哈希姆家族从656年开始,进行了长达5年的内战。661年,阿里遇刺身亡,倭马亚家族的穆阿威叶迫使阿里的长子让位,建立了“倭马亚王朝”。▲阿里穆阿威叶的继位本来就引发阿里党人的不满,他在680年去世时又将哈里发之位传给其子。穆阿威叶开创的哈里发“世袭制”,惹怒了很多穆斯林。其中阿里党人支持阿里的次子侯赛因为领袖,但侯赛因最终被倭马亚王朝杀死。▲侯赛因被杀的“卡尔巴拉惨案”侯赛因之死,加强了部分伊斯兰教徒对阿里后裔的支持,使得伊斯兰教最终分裂成两派。那些只承认穆罕默德及阿里血缘后代有领导权的穆斯林,被称为“什叶派”,意为“阿里的支持者”。相对应的,主张领导权应该授予有资格的人的穆斯林则称为“逊尼派”,意为“正统派”。分裂后,两派在教义上出现不同。逊尼派努力调合安拉的无限权威和人的责任这两个观念。而什叶派认为安拉的旨意必须体现在某个人身上,这个人只能是出身于哈希姆家族的阿里及其直系后裔。基于此,两派在对待从阿布·巴克尔到阿里四大哈里发身份上也有分歧。什叶派只承认阿里的合法地位,而逊尼派则认为四大哈里发都是合法的。三、两派相争冲突不断皈依逊尼派的倭马亚家族利用自己掌权的优势极力打击什叶派,使得什叶派生存艰难。但什叶派却得到波斯人的认可。阿里的次子侯赛因,曾经娶过波斯王国的末代公主。而且倭马亚王朝要求波斯人缴纳比阿拉伯人更多的税收、承担更多的徭役,因此波斯人出于民族情感和政治需要,选择了与统治教派相对立的什叶派。什叶派的在遭到逊尼派近一个世纪的压制后,终于获得了翻身的机会。750年,在波斯人的支持下,哈希姆家族借助什叶派力量推翻了倭马亚王朝,建立阿拔斯王朝,国王自称哈里发。哈希姆家族掌权后立刻对倭马亚家族成员进行了屠杀,仅有少数人逃往国外得以幸免。▲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达什叶派和哈希姆家族之间的合作,在阿拔斯王朝建立后却突然结束。什叶派认为:只有穆罕默德或者阿里的后代才是合法的继承人,阿拔斯王室虽然来自于哈希姆家族,但阿拔斯王室的祖先是穆罕默德的叔父,不是阿里的后代。因此阿拔斯王室不是什叶派的合法领袖。哈希姆家族认为被什叶派背弃,一怒之下选择皈依逊尼派。随着倭马亚家族的覆灭和哈希姆家族皈依逊尼派,什叶派和逊尼派由原来的家族之争,开始转变为不同民族之间的角力。▲伊斯兰教的扩张750年,阿拔斯王朝建立后为维护统治,招募大量突厥人加入军队。这些突厥人一开始信仰的大多是萨满教、佛教,他们在从中亚向西迁移的过程中,接触到了伊斯兰教。其中最早选择皈依伊斯兰教的是一些具有奴隶身份的突厥人。这些突厥人加入军队的时候属于奴隶身份。他们骁勇善战,参加了抵抗十字军东征的战争。一些屡立战功的突厥人开始摆脱奴隶身份,并皈依伊斯兰教逊尼派。突厥人不甘心一直受阿拉伯人的奴役,1055年,突厥人控制了阿拉伯帝国的军政大权。自此,哈里发失去了一切世俗权力,成为单纯的伊斯兰教教义的解释者。1299年,突厥人建立了奥斯曼帝国。虽然奥斯曼帝国将逊尼派作为国教,但哈里发只是他们进行统治的工具。▲奥斯曼帝国逊尼派虽然得到大多数伊斯兰政权的认可,但什叶派仍然不甘示弱。16世纪初,信仰什叶派的波斯人建立了第三波斯帝国,并将什叶派确立为国教。什叶派的波斯同逊尼派的奥斯曼帝国为争夺伊斯兰教的领导权,进行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战争。▲奥斯曼帝国和第三波斯帝国波斯和奥斯曼在中东地区从16世纪一直斗争到18世纪。虽然波斯力量相对弱,但奥斯曼也没能消灭波斯。战争期间,两国都对敌对教派进行清洗,这使得大量什叶派教徒迁移到波斯地区,而逊尼派教徒则从波斯地区迁出。什叶派和逊尼派教徒的迁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在伊斯兰各派别的人口分布。▲波斯和奥斯曼战争中重要战役乌尔米耶湖战役现在,在伊斯兰世界中,逊尼派大概有85%以上的教徒,主要在阿拉伯人、土耳其人等民族分布;什叶派仅占穆斯林的10%,主要在波斯人中占优势。四、合作暂时争斗永恒近代以来,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人们的思想也发生变化,这导致哈里发慢慢成为伊斯兰最高精神领袖的代名词。1924年,奥斯曼帝国瓦解后,土耳其进行世俗改革,宣布废除了1300多年的哈里发制度。逊尼派和什叶派虽然为争夺领导权斗争了上千年,但进入20世纪后,两派为抵抗外敌入侵,特别是以色列的崛起,也出现了要求统一的呼声,实现了暂时的合作,如“泛伊斯兰主义”的兴起。虽然泛伊斯兰主义者想要恢复哈里发,但由于各派别对人选的选举资格以及流程有分歧,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世界穆斯林大会会标两派的合作只是暂时的,在维护民族利益的旗帜下,两派再次爆发冲突。近代以来,民族主义觉醒,伊斯兰教下的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波斯人等相继建立民族国家。在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下,不管是皈依逊尼派的国家还是什叶派的国家,为了争夺伊斯兰教的领导权,发生多次冲突。其中以沙特和伊朗之间的冲突最为典型。▲逊尼派和什叶派对抗的漫画1979年,什叶派牧师霍梅尼领导伊朗伊斯兰革命获得成功。霍梅尼在伊朗完善了“法基赫的监护”理论。按照什叶派的观点,只有阿里后裔才是合法继承人,如果找不到阿里后裔,什叶派会一直没有合法领袖。法基赫的监护就是在找不到阿里后裔的时候,将由什叶派法学家进行监护。通过改革,霍梅尼成为伊朗最高精神领袖,权力凌驾于国家之上。▲霍梅尼逊尼派虽然对伊朗革命的成功表示支持,但霍梅尼的宗教改革,尤其是向外支持黎巴嫩、伊拉克等国什叶派团体的行为,引发逊尼派的担忧。以逊尼派为主的沙特担心什叶派在伊朗的成功,会威胁到自己在伊斯兰教的统治地位,两国为了争夺宗教的领导权激烈对抗。两国的对抗造成了中东地区和整个穆斯林世界暴力事件不断。两伊战争、叙利亚内战等都和两派斗争有关。▲叙利亚内战纵观伊斯兰教的千余年发展,其创立的初衷是以伊斯兰思想为纽带将形如散沙的阿拉伯人统一起来。穆罕默德尽管曾说过伊斯兰教要统一,不要分裂,但由于其没有指定的继承人,使得不同的政治势力都想争做领导人。再加上不同穆斯林社团、不同民族对教义理解分歧,导致伊斯兰教在两大派的基础上又分裂出其他的一些教派。▲什叶派在西亚各国的人口占比长期作者|羊洋洋扬州大学历史系毕业|历史爱好者责任编辑|Thomas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全文完)—

|坐观君(ID:china_2049)先叨叨几句|根据上次调查结果,今天继续推送有关什叶派和逊尼派的文章。这篇也比较好读。在这之后,坐观君还会分享一篇稍微长一点儿的文章,那篇会图文并茂,稍稍严肃点儿。看完这三篇文章,你基本可以算是伊斯兰问题的小半个专家了吧。当然,前提是你要好好读完哦。特别说明:前两天有读者在后台给坐观君留言,就上一篇有关什叶派和逊尼派的恩怨情仇的文章提出意见,建议坐观君尽量不要开伊斯兰先知的玩笑,名字一定要写全并写正确。这篇文章原来写的都是“默罕默德”,但经过网上查询比对,一般都用“穆罕默德”,所以统一改为“穆罕默德”。来源:共识网作者:陈浩武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第二大宗教,据说有17亿信众,规模仅次于基督教。全球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分布在中东,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以及中亚,南亚,东南亚各地。甚至在欧洲和美国,也有相当数量的穆斯林。尽管如此,我觉得中国人对伊斯兰教大多还是缺乏了解,正因为缺乏了解,因此常会以一种忧虑的或者恐惧的态度来对待之。我先后多次访问中东和中亚的一些国家,包括数次到访伊朗,初步了解了一些关于伊斯兰教的概念。而且我所亲眼看到的伊朗,社会治安相当好,民众普遍有较高的道德水平,社会非常和谐。再进一步了解古波斯的历史,才发现古波斯有极为璀璨的古老文明,而且这种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对中华文明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整理一些与此相关的读书笔记,让大家了解一下真正的伊斯兰教是什么样子。大家知道伊斯兰教是先知穆罕默德所创立的宗教,那么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穆罕默德这个人。穆罕默德出生在公元570年,他本出生在麦加一个很有声望的商人家庭,但他6岁时父母就双亡,由祖父和叔父抚养长大,因此那时他整个生活的状况非常艰辛。变化发生在大约公元595年,也就是他25岁左右时。他与当时一位富孀卡迪迦结了婚。这段婚姻使穆罕默德在麦加获得了显赫的地位,因为卡迪迦是当地非常富有而且有名望的商人。穆罕默德在为这位富孀经商的过程中,曾随着商队多次去到叙利亚,从而接触到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由于当时很多叙利亚的商人是以色列人和犹太人,他们于是通过这个渠道了解到了宗教的基本教义并和他们开始打交道。公元610年,在穆罕默德大约40岁时,他有过一次非常深刻的精神体验。据说是因为身体发高烧,而这个高烧的过程给他的精神带来了一些变化。自此以后,他开始经常在其居所背后的山洞里进行冥想,进行自我的精神体验。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体会到一些幻像,这些幻像被他自己理解为是安拉给他的启示和预言。这样一个长期的精神体验,使他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这套体系也就成了后来伊斯兰教的教义。从根据他的体验和口述所形成的《古兰经》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揉合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很多教义,甚至包括了对犹太教和基督教产生过深刻影响的琐罗亚斯德教的许多内容。他这种精神体验所形成的基本概念,大约在公元620年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体系。在公元620年时,穆罕默德已经有了一个小的圈子,包括麦加的市民和商人,都纷纷加入到他的宗教团体。可以说这一批人也就成为了他最早的信徒。其中第一个相信他的就是他的妻子卡迪迦。他的教义中有一些基本的东西,比如他确认安拉是唯一的真神,并且确认自己是封印先知,是受天使的支持而代言的。根据他口述的内容,由他人记录下来,最后形成了《古兰经》和《圣训》这两部最著名的作品。穆罕默德认为,他的口述都是受到天使百嘉丽的指示而代言的。那时最初的70个人就是他最早的教团,他们开始在麦加产生一些影响。但是在伊斯兰教没有产生之前,生活在阿拉伯半岛的人们都信奉多神教。显然穆罕默德创造的一神教和原来传统信仰的多神教就产生了严重的冲突。而且穆罕默德在他的教义理念中把贪婪看成邪恶,这一点和阿拉伯在麦加地区的商人产生了非常强烈的精神对抗。所以在622年时他们的小团体开始受到迫害。据说很多人趁他们在祷告时偷偷接近他们的身体,妄图刺杀穆罕默德。在感到非常危险的情况下,他们便开始逃离。所以在公元622年,他和他的追随者们逃离麦加,到了离麦加有350公里左右的一个城市——亚特里布。亚特里布今天被称为麦地那,麦地那在阿拉伯语的意思是“先知的城市”。把亚特里布改名为麦地那,就是为了记录这次他们逃离的过程。而这整个从麦加到麦地那的逃离过程被称为希吉拉(“Hijra”)。那么根据伊斯兰教的官方教历,他的历法也就从“Hijra”开始。公元622年,因此而被确立为伊斯兰教的元年。在麦地那,穆罕默德成为这个城市的首脑,曾经在这个城市中有许多其他的族群,包括犹太人社群和阿拉伯人社群。在整个社群的管理过程中穆罕默德显示出了他天才的管理能力。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办法便是他创立了一个名为乌玛“Umma”的组织性的群体。“Umma”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指“信仰的社团”。大家知道伊斯兰教有着非常强烈的基督教色彩,在很多方面都引进了基督教的理念,但是它与基督教最重要的区别是基督教追求的是唯灵的世界,它追求的是一种天国是彼岸。但是默罕默德是要把人间变成一个美好的彼岸,把天国的概念移到人间。所以“Umma”的概念,就是伊斯兰教今天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即“五功”。 “五功”就是——念、礼、斋、课、朝,这些构成了整个伊斯兰教所有的“五功”。Umma的意思就是通过“五功”来组成的群体。所谓“念”,是念一句话——“安拉是唯一的真神,默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以表示自己对伊斯兰教的皈依;“礼”就是礼拜,每天有固定的5次礼拜,要朝麦加的方向进行叩拜;斋就是斋月,每年的9月份要通过一个漫长的时间不吃不喝不抽烟不发生争吵,且无性行为来表示自己虔诚的修养;“课”的意思是指天课,每一个皈依伊斯兰教的教徒都要把自己的牛羊和收入拿出十分之一奉献给宗教机构;“朝“就是朝觐,要赴麦加去朝圣。那么通过念、礼、斋、课、朝这五功形成的宗教团体,成为了一个非常紧密的宗教社团。穆罕默德在麦地那所创立的这样一个管理方式被证实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可以紧密凝聚他的信徒,凝聚整个“Umma”的成员,形成一个非常整齐,有虔诚信仰,和一致行动能力的一个群体。穆罕默德在麦地那的成功,使他有极高的威望,使他所创立的宗教理念也为更多的人所接受,这个团体越来越庞大,越来越成熟。在公元629年他就和麦加当局商量,要到麦加去朝觐。其实这个时候麦加的最高当局还是希望用武力方式来消灭伊斯兰教的教徒,但是他们其实已经不具备这个能力了。到了公元630年的时候穆罕默德率领着他的军事团体占领了麦加,迫使麦加的最高当局接受了他的宗教信仰。到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穆罕默德的归真,马上使伊斯兰世界面临群龙无首的局面。在接班人问题上,当时麦加的宗教团体至少面临两个尴尬:第一,由于穆罕默德确立自己是“封印先知”,因而他是整个亚伯拉罕宗教,安拉,以及基督耶稣之后最后一个圣人。在他之后,不可能再有圣人或者先知,这一点使得伊斯兰教以后没有办法以“圣人”的名义来确立它的宗教领袖。第二,穆罕默德没有儿子可以直接继承他的地位,他只有一个女儿,名字叫法蒂玛。这样一来,他的接班人问题就成为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穆罕默德去世后,谁能成为伊斯兰教的宗教领袖,谁能成为穆罕默德的接班人,这个问题在乌玛内部产生了分裂。因为这个时候需要由乌玛的最高层推选一个领袖,他们称之为“哈里发”(caliph),哈里发在阿拉伯语里是“代理人”的意思。只能选择一个先知的“代理人”成为宗教领袖,和这个团体的最高长官。那么Umma的分歧和内乱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了,谁是合适的继承者,谁又能够毫无分歧地成为一个哈里发。第一轮当时有两个候选人,其一是艾布·伯克尔,一个就是阿里。究竟谁能够担任哈里发,谁是最合适的代理人选这个问题上,其实Umma的内部是有不同观点的。一种观点认为应该让教民民主选举合适的哈里发,选举人应该有能力捍卫伊斯兰教教法,能够治理国家,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来承担这个职务。而另一派则认为大众可以民选,但只能有古莱什家族的人才能担任这个职务,因为在圣训当中有一句话:伊玛目来自古莱什。很显然,后一种意见强调的是接班人的血统。上面推荐的这两个人选中属于不同状况。首先来说艾布·伯克尔。伯克尔应该是穆罕默德最坚定的支持者,是他最忠心耿耿的信徒,也是他最亲密的战友。伯克尔也是来自于麦加一个大的家族,是一个富有的商人。在最初穆罕默德创立教义的时候,曾出资大力资助穆罕默德,同时在穆罕默德设教时,他时第一个响应者,也就是他是第一个皈依伊斯兰教的人。另外穆罕默德是他的女婿,伯克尔有一个女儿叫阿里萨,阿里萨7岁的时候就许配给了穆罕默德,在9岁的时候就和穆罕默德正式结婚,就是说,他们也是亲戚关系。为什么说伯克尔是穆罕默德亲密战友呢,他们两人几乎是形影不离,在穆罕默德在世最后一次战役中,也就是塔布克战役中,他担任了穆罕默德最高指挥官,而伯克儿的儿子在这次战役中负伤,随后去世了。其实穆罕默德在世的时候非常信任伯克尔,有一些信徒曾在麦加找穆罕默德,他们在离开的时候曾问穆罕默德,“先知啊,如果我们见不到你,我们该去找谁啊?”,穆罕默德说,“如果你们见不到我,就去找伯克尔”。可见,伯克尔和穆罕默德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他是他忠实的信徒,也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军事指挥官。那么再说阿里。阿里他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也就是古莱什家族的人。他是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之前我曾提到,穆罕默德父母在他6岁时就双亡了,他由叔父抚养长大,而阿里的父亲,就是穆罕默德的叔父,所以他们两人的关系非常亲密。后来穆罕默德生了一个女儿,名叫法蒂玛,法蒂玛后来成为了阿里蒂妻子,所以阿里既是穆罕默德先知的堂弟,也是古莱什家族地血亲,同时还是穆罕默德的女婿,这样多重关系使得他与穆罕默德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而且他与法蒂玛结婚以后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哈桑,一个叫侯赛因。这两位就是穆罕默德的亲外甥。所以拥护阿里的一派认为,有这么一种亲密关系又是古莱什家族的血脉,那么应该由阿里来担任第一任的哈里发。就在整个Umma内部高层为确立谁是第一代哈里发时,阿拉伯半岛的军事格局发生了巨变。因为穆罕默德的归真,使得原来已经皈依了伊斯兰教的很多阿拉伯的部落开始反叛,许多阿拉伯部落认为,穆罕默德已经去世,他们不再是伊斯兰世界的成员,还有些部落自立先知,所以整个伊斯兰教在麦加面临着非常动荡的局面,特别是军事上出现了危机状态,在这个情况下,大多Umma的高层认为,只有伯克尔的军事才能应该由他担任哈里发。因为只有伯克尔才有这个魄力和勇气来解决当前这个困难局面。所以大家一致推选伯克尔为哈里发。在伯克尔担任哈里发的时,第一个向他宣誓效忠的是欧麦尔,这个人也就是后来的第二任的哈里发。而阿里没有向他宣誓效忠。为什么阿里没有向伯克尔宣誓效忠,据《圣训》里面记载。在麦地那的时候,穆罕默德使者在海拔尔的城庄中留有遗产,而在海拔尔战役中有五分之一的战利品归属于穆罕默德,所以穆罕默德归真以后他的女儿法蒂玛向伯克尔索取这些财产,而伯克尔说,“穆罕默德说过,我没有遗产继承人,我遗留的都是施舍品,穆罕默德的家人仅能食用这些财产,以安拉发誓,我对死者的施舍品绝不更改,我只奉行死者奉行的事”。由于伯克尔没有答应法蒂玛的要求,所以法蒂马对这个问题有看法。后来法蒂马一直回避伯克尔,在穆罕默德归真后6个月后法蒂马也归真了,阿里为法蒂玛举行了葬礼,并没有通知伯克尔。并且趁夜将法蒂玛埋葬了。由此可见,因为这个事情他们两个人心存芥蒂,加之他们正在争夺哈里发的位置,所以阿里没有对他宣誓效忠。显然从这件事看,这里就埋下了分歧的伏笔。艾布·伯克尔在在公元632年宣誓就任哈里发,他死于公元634年,在他担任哈里发的这2年时间内,他是非常有作为的。非常重要事就是针对阿拉伯的动荡局面,他先后派出11路大军征战,用武力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奠定了伊斯兰教在初创期的政权基础。第一任的哈里发伯克尔是因重病去世,他在病情恶化的时候他召集了其弟子,建议欧麦尔继任第二任哈里发,其弟子们都表示赞同,因此通过这么一个方式让权利的交接实现了平稳过渡。欧麦尔担任第二任哈里发共有11年时间,从公元634年~644年,在这个期间,他在638年征服了耶路撒冷,在公元642年占领了埃及,所以他也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哈里发。但是他在公元644年都时候被人刺杀身亡。在他以后是第三任哈里发,叫奥斯曼,他在位时间为公元644年~656年。奥斯曼来自于倭马亚家族,这是阿拉伯地区一个很大的家族,他担任哈里发的时候已经有70岁了。但他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军事将领,他70岁担任哈里发的时候,他仍然可以率军亲征,尤其是他带领的阿拉伯骑士几乎是兵锋所至,无所匹敌。伊朗的萨珊王朝就是被奥斯曼率领的军队所灭,同时他挫败了拜占庭帝国想夺回埃及的计划,同时将高加索与塞浦路斯地区纳入到伊斯兰到世界。更重要的是,在奥斯曼时代他主持编撰了《古兰经》,就是现在流行的《古兰经》,也被称为《奥斯曼古兰经》。而且在奥斯曼担任哈里发期间,他还向中国传教。也就是唐朝永辉2年,即公元651年,他派使者到了中国,当初中国对他们对记载为大食国。最后,在公元656年~661年期间,由阿里担任了第四任哈里发。前面说过,阿里是穆罕默德到堂弟和女婿,但他担任到时间非常短就被倭马亚家族刺杀身亡。从穆罕默德归真(公元632年)到阿里被刺身亡(公元661年)这个30年时间,在伊斯兰教历史上被称为“四大哈里发时期”。我们知道,在四大哈里发时期的结束,就是倭马亚家族的崛起。倭马亚(也有翻译成伍麦叶)家族是麦加的一个贵族,他们之中有两派,其中一派叫阿布苏富阳,这一系是坚决反对穆罕默德的,当年迫使穆罕默德的逃亡到麦地拉,就是苏富阳这个家族所为。但是倭马亚另外一个家族奥斯曼是坚决支持穆罕默德的,是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创立之初的追随者、支持者和亲密的战友。后来有一位人物叫穆阿维叶,他是苏富阳的儿子。这个人在公元630年的时候皈依了伊斯兰教,在征服叙利亚的时候他成为了大马士革的总督,穆阿维叶作为倭马亚王朝继承人,自称为哈里发,并成立了倭马亚王朝。这个倭马亚王朝成立,意味着整个穆斯林世界里通过民主选举产生领导人的模式中断,倭马亚家族把穆斯林世界变成了一个家族王朝。这个事情引起了阿里一系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倭马亚王朝篡夺了伊斯兰世界的领导权,且中断了选举产生哈里发的模式,所以阿里这一派和倭马亚家族产生了激烈的战争。阿里就是在公元661年的时候前往礼拜的途中被倭马亚家族派人杀害。我们知道,即使是在四大哈里发时期,阿里一系也一直在为重新夺起穆斯林世界的领导权在努力。现在,阿里被刺身亡,而倭马亚家族又篡夺了哈里发的地位。这个事件,激化了穆斯林内部的矛盾,使伊斯兰教明确产生了两个派别,一个叫逊尼派(Sunneisiam),阿拉伯语意思是“传统与跟随”;另外一个叫什叶派(Shiah),阿拉伯语为“阿里党派”的省略语。所谓什叶派,就是那些效忠阿里的人,他们认为,阿里和他的后裔,是绝对正确的,是无罪的,是受神的派遣来统治伊斯兰世界的。阿里在被刺杀以后,他的墓地在巴格达南部160km处的叫纳杰夫的地方,被称之为什叶派的圣地。随着阿里家族和倭马亚王朝之间的争斗,Shiah派开始脱离主流,他们正式地与Sunneisiam派分道扬镳。在阿里被暗杀后,阿里的长子哈桑就继续担任了哈里发的位置。但由于倭马亚王朝的强大,他逼迫了哈桑放弃了哈里发的位置,而阿里另外的儿子叫侯赛因,在公元680年的10月10号率领部队向伊拉克发起攻击,但是在卡尔巴拉的地方被倭马亚军队包围,遭到了击杀。那么这场悲剧加剧了什叶派的团结,同时他们在纳杰夫旁边的卡尔巴拉建立了一个侯赛因清真寺,这里也成为了什叶派的圣地之一。那么在10月10号被杀死的侯赛因引发了整个穆斯林世界巨大的震动,特别是阿里派围绕这件事与倭马亚王朝进入了势不两立的状态。所以什叶派穆斯林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叫阿舒拉节,之所以取名“阿舒拉”,是因为阿舒拉在阿拉伯语里是“十”的意思,这个节日,正是为纪念侯赛因在十月十日这一天被倭玛亚王朝的军队击杀事件,是整个什叶派穆斯林非常重要的宗教节日。去年,我们在伊朗东部的呼罗珊省的好几个城市,如加延,马什哈德,所见到穆斯林的这个节日,令人非常震撼,在清真寺中,男女信徒会嚎啕大哭,游行的队伍中,许多穆斯林会用铁链击打自己的身体,表达对倭玛亚统治者和对逊尼派的仇恨。虽然阿里家族的哈桑被逼迫放弃了哈里发地位,侯赛因被杀死,但是整个什叶派和逊尼派争夺领导人的过程并没有结束,其实倭马亚王朝的建立也伴随着什叶派的兴起,什叶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只承认穆罕默德血缘的神信,所以他们不承认阿里以外的三位哈里发,不承认倭马亚的合法性,他们坚信哈里发必须从阿里的后代当中产生,所以他们建立了另外一套崇拜系统,这个崇拜的继承系统叫“十二伊玛目”。就是说,逊尼派的继承系统和宗教领袖被称为“哈里发”,而什叶派的继承系统和宗教领袖被称为“伊玛目”。他们将阿里作为第一代的伊玛目,哈桑确定为第二代伊玛目,侯赛因为第三代伊玛目,依此往后推一直到第十二代伊玛目。也就是他们确立了十二伊玛目的继承系统。简单来说,逊尼派就是四大哈里发,什叶派就是十二伊玛目。在侯赛因以后的伊玛目都是和阿里有血亲的国王的儿女和子孙来继承。其中还有一个说法是第八代伊玛目是隐遁的伊玛目,他并未死亡,而是当社会出现问题,他会以一个救世的形象重新回到人间。后来在上世纪70年代发生的伊斯兰革命当中,出现了一个宗教领袖叫霍梅尼,霍梅尼利用了这样一个传说。因为第八代伊玛目没有去世而是隐遁,所以他会在一定的时间重新返回人间。我们穆斯林不能消极等待伊玛目回到人间,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要努力推进伊斯兰革命,用我们的实践来欢迎伊玛目早日回到人间。这对于动员整个穆斯林积极参加革命起了极为重要的精神作用我们再说倭玛亚王朝。倭玛亚王朝在公元661年建立以后,叙利亚的总督穆阿维叶以大马士革为首都,他把首都从麦加迁移到了大马士革,晚年时,穆阿维叶指定自己的儿子亚济德为继承人,从此把倭玛亚王朝变成为一个世袭王朝。这个王朝一直延续了100多年,一直到公元750年。在麦加有另外一个阿拉伯家族兴起,叫阿拔斯。当时阿拔斯家族的领袖名叫阿布-阿拔斯,是穆罕默德叔父的后裔。在推翻倭马亚王朝的过程中,利用了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冲突。他因此而动员了什叶派的力量,因为什叶派非常仇恨倭马亚王朝,所以他们就成为在阿拔斯领导下去推翻倭马亚王朝的急先锋,他们用他们的军事力量和财力来支持阿拔斯推翻倭马亚王朝。所以在公元750年的时候,阿拔斯的军队彻底击败了倭马亚王朝的武装,然后,阿布-阿拔斯设下“鸿门宴”,名义上是调解纠纷,在宴会上屠杀了所有的倭马亚家族的成员,从而灭绝了这一家族,从此,阿拔斯王朝正式取代了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一直统治到1258年,被蒙古军队所灭。阿巴斯王朝的成员着黑色的长袍,而倭马亚王朝的成员身着白色长袍。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我们将阿拉伯人记为大食,把倭马亚王朝记录为“白衣大食”,阿拔斯王朝记录为“黑衣大食”。今天全世界17亿左右的穆斯林,其中有80%是逊尼派,20%是什叶派。什叶派主要根据地是在伊朗和叙利亚。在伊朗16世纪时成立了萨法维帝国,这个帝国把什叶派定为国教,自此之后,什叶派成为伊朗人主导的精神信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大派都有什么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