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质和生活哪个更重要越来越发达,人类越来越不幸福?

2017-09-06 18:59
来源:
普惠家
◆◆◆
这是 小宝札记第 36篇
一年又去四分之三,
各大城市开始发布幸福指数,
但我们的幸福指数似乎已陷入怪圈:
收入越来越高,但幸福感却越来越低。
为何越富有反而越不幸福?
因为追求幸福的方法错了。
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于
你多大程度上可以脱离对外部世界的依附。
当你越依附某个东西、某件事情、甚至某个人时,
你的幸福指数就会越低。
01
调查发现:
人并非越有钱就越感幸福
日前,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
发布了2016年度《幸福中国白皮书》,
绘制了2016年“中国幸福地图”。
令小宝吃惊的是——
排在“幸福城市排行榜”
第一位的是四川泸州,
而北上广深则排在了百名以外。
该报告通过将社交媒体上的
词汇按正面和负面、积极和消极、
幸福和不幸福进行比较,
得出各城市幸福指数值。
南方人普遍比北方人更幸福

大城市的幸福感都去哪儿了?
看,幸福指数TOP6的城市

原来,越有钱不一定越幸福

由此可见,
幸福感与经济发展没有必然联系。
对于经济仍不发达地区,
经济越发展,人民越幸福;
但对于已经比较发达的地区,
应在其他与幸福相关的因素上
投入努力,增加幸福感。
进入21世纪,人类财富增长了,
物质丰富了,寿命延长了,健康改善了...
但是,人们的快乐和幸福并没有增加,
心理健康水平反而在下降。
主观幸福感,却成为人类生活的最大挑战!
02
追求幸福的方法
会直接影响你与幸福的距离
出乎意料,
世界著名高等学府
哈佛大学排名第一的课程,
不是时髦的经济学课程,
也不是实用的法律课程,
而是泰勒·本·沙哈尔博士的“幸福课”。
“幸福课”为何在哈佛大受欢迎?
“因为大家过得越来越不幸福。”沙哈尔说。
越来越富有,却越来越不快乐
——已成为全球性现象。
前几年,央视还专门搞了个
“你幸福吗”的调查,
发现老百姓的幸福感
随着经济增长却在下降,
最发达的北上广,
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反而很低。
为何越有钱幸福感反而越低?
沙哈尔说:“因为追求幸福的方法错了。”
以失去自我的方式追求幸福,
只会离幸福越来越远。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
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沙哈尔博士坚定地认为:
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
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03
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
我们通常以两种方式“失去自我”
第一种是“生活给别人看”。
漫画家朱德庸对此有段精彩描述:
“他穿时尚衣服是为了让别人看,
他开的车也是为了让别人看,
他买别墅也是为了让别人看,
他从事的工作也是为了让别人看,
他的孩子送名校也是为了让别人看,
他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展现给别人看
自己的品味或成绩或格调或地位,
所思所想都是以他人眼光作为唯一标准。”
为了刷出“比别人能干”的存在感,
我们终于活成了“别人眼中牛逼的人”。
第二种是“看别人如何生活”。
别人有了豪车,我也想要豪车;
别人有了别墅,我也想要别墅;
别人孩子读名校,我家孩子也要读名校。
为了过上“别人家的幸福生活”,
我们终于活成了“跟别人一样牛逼的人”。
04
通往幸福最大的障碍
正是我们对外物苛求太多
有人说:
“我不幸福,因为我没有钱,有了钱就幸福了。”
有人说:
“我不幸福,因为我没有权,有了权就幸福了。”
有人说:
“我不幸福,因为我没有名,有了名就幸福了。”
但最终的结果是——
得到钱之后,我们期待更多的钱;
得到权之后,我们期待更大的权;
得到名之后,我们期待更大的名。
得陇望蜀,这就是我们痛苦的根源。
正是因为对外物过于苛求,
才使我们在通往幸福的路上一直徘徊。
05
幸福感并非源于金钱上的满足
而是源于内心的宁静,精神的富足
幸福是什么呢?
这是个很老套的问题,
我想每个人的答案和标准
都不同,说不清,道不明。
幸福是口渴时的一杯清水,
幸福是困倦时的一个枕头,
幸福是寒冷中的一抹阳光,
幸福是饥饿时的一碗米饭,
幸福是成功者流淌的激动的泪水...
但,可以肯定的是,
“真正的幸福不是物欲的满足,
而是内心一种愉快与平静的状态。”
爱因斯坦说:“同一层面的问题,
不可能在同一个层面解决,
只有在高于它的层面才能解决。”
生活本来就太多的诱惑,
太多的追求和渴望,
会让原来简单纯粹的人生
变得迷茫与困惑起来。
渴望金钱、地位、权力...
欲望无止境,对物质过多的追求,
其实,是内心的贫乏,
从而影响着你的生活,
贫富只是比较上的问题。
比方说,最早走路,我要一部脚踏车;等到有了脚踏车,又觉得摩托车比较快;有了摩托车以后,觉得不安全,又想有部四轮的小汽车就好了;有了小汽车,认为这是本国货,有个“外国货”就好了;等到有了一辆“外国货”,又觉得自己驾车好辛苦,有一个司机就好了。
总之,人的欲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所以快乐是随着满足而有的。一个懂得生活的人,一定不会被名缰利锁自我束缚、自我设限、自我封闭,而是像云一样,过得自由自在,做最真实的自己。
人生,是一门大学问,在人生里面要寻找快乐的人生,寻找自由的人生,寻找自信的人生,寻找可以包容的人生。如果可以宽大包容,那时,自我心中自有无尽财富。
热爱珍惜财富,
是获得财富的前提条件,
但不等于财富是获得幸福的前提条件。
真正的富有不是外在的高额花费,
而是内心的宁静,精神的富足。
尤其是,
作为一名新时代女性,
如何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
冲破束缚?活出自我?提升幸福感?
不如从戏剧开始,寻求幸福的真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接着@程毅南的回答继续往下说吧。他的观点是“环境变化的速度远大于人类认知功能与结构的变化”是我们不幸福的主因,我比较同意。我个人觉得更精确的说法可能是:现代社会的生活环境和模式与人类千万年进化出的神经系统不相适。这里我就不说古代人了,咱们直接说原始人,事实上,原始社会的生活从人的主观幸福感角度来说,确实很可能比现代社会要高。你觉得在Win98上玩扫雷,和在Win98上模拟PS3游戏,哪个运行更流畅?肯定是玩扫雷么……问题是,我们的脑子还是Win98,现代要求运行的软件已经到PS3水平了,你觉得硬运行是什么结果?就是现在这个东倒西歪的结果。具体说原因的话,我能想到的有以下几点:人天然的危机处理功能与现代社会要求不相适。古代人遇到危险一般有三个可能的反应(其实动物都一样),就是打架、逃跑、装死(或称冻住),每种反应都有一套特定的神经反应模式去对应。能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跑也跑不了那就整个神经系统彻底冻住,说不定能装死蒙混过去。但是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遇到的绝大多数压力用打架和逃跑都不能解决,甚至如果你用基本功能搞还可能会把自己搞进监狱,结果就是最常用的应急系统不仅没有帮助效果,还有反效果,只要你生活一有压力,你的神经系统就会制造一堆现在根本用不上的激素,我们整天还得琢磨怎么消化,不消化搞不好会引起心血管疾病好嘛。不仅如此,既然打架逃跑都不管用,那就只能冻住了。你就会看到很多人活得压力很大又很麻木,因为他们全都在冻住状态。而且在自然界,人是不能整天冻住的,冻住也会产生很多有害激素,并且还会导致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失调好嘛(为了冻住都关掉了),结果就是各种身心功能疾病全都冒出来了。曾经有一些关于土著人放弃原始的部落生活习惯,进入现代社会生活的研究,研究发现土著人在部落生活时鲜少有神经症,像抑郁症、焦虑症这样的问题,在原始部落中基本不存在;但这些人进入现代社会生活后,就会和现代人一样,按一定比率得上神经症;如果这些人回到原始部落的生活习惯一段时间,那些人的神经症就不药而愈了。而这之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原始部落生活的生活模式和其中要处理的危机,基本上符合人的神经系统设计,因此神经系统良性运行,压力解决后不会有废料、后遗;而现代生活中的危机不符合人的神经系统设计,因此就……后患无穷,各种心理问题都冒出来了。现代社会的社区和人际模式与原始人的需求和标准不相适。原始人基本上是生活在小团体中,小团体内亲密信任明确的关系是人存活的基础(人多力量大啊),一个人生活中是否有深刻的人际连接与生存率直接挂钩。因此我们的大脑极度重视人际连接和社交生活,并把这当成生死大事来处理。当我们处于亲密稳定的信任关系中,我们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怕(在原始社会,如果有一把这种关系,你的生存率就高到破表了);而如果身边缺乏这类关系,我们就觉得自己快挂了(在原始社会,你应该基本上已经挂了)。现代城市人的社会支持度很低,与他人的连接度很低,你觉得自己周围有几个人是可以掏心掏肺去交往、互相守护生命的人?如果这个人数惨不忍睹,甚至是零,那你那和原始人根本没两样的大脑必然随时都在向你发出“大哥,你快要挂了,赶快想辙啊”的信号,每天都隐隐感觉生存严重受威胁,你觉得幸福才奇怪呢。人际连接和社会支持度影响心理状态的研究比比皆是。有关于精神分裂症治愈率的研究就显示,患者所处地区发展越落后,患者治愈率越高,越是医疗条件先进社会现代的地区的患者,治愈率反而越低。其本质原因是现代社会高度疏离,精神分裂患者即使症状控制了,也基本没办法回到社区,人们也不会跟他去连接;反之,社区环境越淳朴简单,他越好回归,而且大家可能也稀里糊涂地就又接受他了,这样他心理状态变为正常的概率那就显著上升鸟。现代社会生活本身的压力大、刺激强,对人的心理功能、社会技能要求高。你觉得原始人每天都有多少个危险情况、负面刺激?没有多少个。看火的可能坐一天就是看着火添添柴,打猎的可能出门一个月除了一天碰到熊,其他时间都在寻找熊的踪迹(其实具体做的事情就跟闲晃差不多),搞采集的除了可能偶尔遇到野兽外你还能干嘛?还不就是蹲在那重复一简单劳动么。在这种状况下,除了偶尔处理一下负面刺激,基本就是正常运行么。而且由于负面刺激一般攸关生死,所以人脑事实上是有重视负面刺激的偏好性的,危险的当然要注意啊~但过去固然时不时可能就会有坏消息,比如谁出去挂了,谁病死了,今天没东西吃了,但远远赶不上我们每天一打开微博,立马就能刷出n条坏消息,而且还可以来回刷,而且每条还配上赤果果的图片!现代社会的负面刺激频率之高、强度之大,简直让人猝死啊~如果你做一些实时高压工作,比如是短线操盘手,那你一个月遇见的打击可能比原始人一辈子碰上的还多,如果你的精神居然还在正常工作的话,你就已经应该觉得自己非常牛逼了,幸福感什么的就不要琢磨了啊~现代社会对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求之高,基本上是空前的……你脑子里还挂着老祖宗的电脑,突然外部输出要求就增加了十几、几十倍,这电脑转着肯定非常不得劲啊……可能有些人会说,我们大脑不是有可塑性么,神经可塑啦,基因表达可变啦,我们可以适应么。其实有时候我觉得,我们就是太强调人的可塑性了,忘了人的基本硬件功能是有优劣势、有支持不支持的问题的,比如人的危机反应就是那样、人就是需要人际连接、人就是天然重视负面刺激、人对压力的承受就是有一定域限……忽略了这些基本事实构建出来的生存环境,其结果就是不太适合人类生存么……当然,人类有适应性,所以人类能生存,就像原始人饥一顿饱一顿能活,我们现在每天这儿打击一下那儿打击一下也能活。但要谈到幸福,除了少数恰好环境合适或者生下来就是“超级脑”的类型以外,对大多数常人就成了一番漫长的挣扎了……就像饥一顿饱一顿绝谈不上丰衣足食一样,这儿打击一下那儿打击一下也很难谈得上幸福生活了。//关键词1.绝对价值麻木&相对价值敏感 2.安迪·比尔定律 //正文,每点结尾有总结1.绝对价值麻木&相对价值敏感 感谢周亮提供引文地址——Why Startup Founders are Always Unhappy下面是中文版:很不幸,人们在理解绝对价值这方面是极其糟糕的,而在理解加速、减速以及变化率方面却是一流的。举个例子,当你在飞机上的时候,你很难知道飞机的速度究竟是 300 英里时还是 500 英里时,但在飞机从 300 英里时加速到 500 英里时的时候你却很容易分辨。A 点到 B 点,这对企业来讲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处于 B 点时刻的创始人可不一定比 A 点时刻快乐因为A 点正处于上升阶段,而 B 点在下降阶段。所以二者的心情很可能是下面的样子:这让我想起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 TalBen Shahar 在《幸福公开课》中曾提到的一个现象。他说实际上,极端的情况很难对人的幸福感产生影响。比如李雷立志考哈佛大学,奋发图强数年,终圆梦。初进哈佛,幸福感飙升,但很快——很可能就归于平淡。在考进哈佛的“加速”阶段感知明显,而在适应环境之后,就淡忘了绝对价值的提升。你是否有过类似的感受?为了克服以上的心理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给出了四条建议:记住自己来自哪里。庆祝胜利,也要提醒所有人你已经走了多远。当你搬进了靓丽堂皇的办公室,也不要忘了自己曾在车库里办公。卓越文化,和优秀人才是粘合剂。在发展减缓甚至衰落的时候,是他们让你的公司不至于分崩离析。别让你的初创公司来决定你的价值。你创办的企业不是你的一切,你还有家人、朋友等等很多的人际关系。与其他的企业家多交流。Jess Lee 原本很内向,不善交际,在各种应酬晚宴上也浑身不自在。在 Polyvore 的前三个年头,她就只顾干活,不顾交流。回想起来,她觉得这可能是犯过最大的错误之一。因为缺少了与其他人的交流,Jess Lee 行业状况了解非常有限。由于 TechCrunch 等网站经常传达出“一夜致富”这样的信息,Polyvore 的小问题总会被 Jess Lee “放大”成世界末日。而在她开始与其他企业家开始交流之后,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她惊奇地发现很多企业家都乐于分享,而她从中汲取了很多营养。简单地总结一下:文中的A点是古代,B点是现代,古代的人和现代的你直觉上都难以感受到幸福的绝对值(即使差距很大),只能感受到幸福的相对变化(比如古人跟女神表白成功了,而你被十动然拒,你会比古人失落得多),放在古代如果有知乎,也会有人上来问这个问题。以上规律,给我的启示就是:1) 幸福是动态获得的,站在原地大呼不幸福简直是不按套路出牌好吗!!!!2) 想要一直幸福,建议不断进步这个规律是给你正能量 ^_^------------------------------------------ 本段完 ----------------------------------------------------------下面这个就……2.安迪·比尔定律 今天起床突然想到【安迪·比尔定律】,发现貌似也可以套上来,而且有奇效,就更新一下吧。--------------------------------- 2013.10.14 update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只知道正能量爆棚的【摩尔定律】,天真地以为不久以后人类的硬件就要突破天际了,等到时候再买台电脑不就可以秒开游戏啦?……但是,仍然保有一丝求知欲的我,继续学习,于是后来,无意间习得它的好基友——【安迪·比尔定律】,然后,就被打脸了…TAT简单定义一下:安迪·比尔定律——英特尔生产多强的硬件,微软就写出多“臃肿”的软件,来吃掉多出来的性能,二者才能继续生产、盈利。简单解释一下:对于一般用户来说,你用十年前和现在的电脑干的事差不多,速度也差不多,有什么必要换电脑呢?(系统升级——功能丰富——拖慢电脑——越来越卡——“机器太老了,跟不上了”——换)放到这个问题上的说法可能就是:现代生产力水平和精神财富相对于古代都极大丰富了,对人的要求也更多更高,(能实现的)欲望更多,远不止砍柴喂马了。换句话说,虽然你比古人“强”多了,但环境给你提出了更“臃肿”的要求,你有多“强”,就用多少欲求填满你。这个打脸的规律是让你拥抱现实 : P------------------------------------------ 本段完 ----------------------------------------------------------思路比较零乱,为了看起来像一篇文章,就胡乱假装总结一下全文吧:幸福是有规律可循的!-------------------------------------- 未完,会持续补充想法 ------------------------------------------ps:为了对抗马太效应,我必须明确指出曾怡灿的答案也不错,值得大家参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质和生活哪个更重要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