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带来的新兴行业现在的出海业务,是不是发展的很快呀?

医学影像设备行业竞争格局及细分领域发展趋势面临的机遇挑战1、医学影像设备的定义和分类医学影像设备是通过 X 射线、电磁场和超声波等介质帮助医生对病变部位进行定位、定量和定性的判断的一种医疗设备,是辅助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依据设备大小和成像机制的不同,临床常用的医疗影像设备通常可以区分为 CT、MRI、XR、核医学诊断设备等大型医学影像设备以及超声成像设备和内镜等小型医学影像设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2、行业竞争格局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的竞争者分为国际品牌商和国内品牌商。其中国际品牌商主要包括 GE 医疗、飞利浦医疗、西门子医疗等跨国医疗器械巨头,这些企业技术起步早、品牌影响力强、综合实力雄厚,长期在国内市场,尤其是中高端产品领域和大中型综合医院客户群体中占据主导甚至垄断地位。近年来,在国家进口替代政策大力支持、医疗体系改革释放需求以及科技、制造等综合实力提升的背景下,国内医学影像设备制造商数量大幅增加,但大部分企业仍处在发展初期,存在自主创新研发水平不足、综合竞争能力较弱的劣势。同时,以联影医疗、东软医疗、万东医疗、深圳安科等为代表的国内优秀品牌厂商逐步成长发展,通过不断技术创新、提升和优化产品性能、加强营销力度、完善售后服务,凭借产品性价比高、操作系统简单、服务及时高效等优势,在各自优势产品领域逐步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服务客户群体亦从基层医院、二级医院逐步向三级医院渗透,成为行业竞争格局演变的主要推动力。3、医学影像设备细分领域的市场情况(1)X 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系统(CT)市场情况CT 是医学影像设备重要的细分领域之一,我国 CT 市场增长受需求侧和供给侧因素的共同驱动。从医疗患者和医疗机构的需求来看,一方面,国内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支出增加,临床应用中对高品质、高诊断精确度的 CT诊断服务需求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国家对 CT 等大型医用设备采购配置证的相关政策逐步放宽,2018 年卫健委发布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18 年)》规定 64 排(不含)以下 CT 不再纳入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管理目录,释放了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的需求,促进了 CT 销量的快速增长。从市场供应商及其提供产品情况来看,一方面,我国自主品牌的 CT 制造商数量逐渐增加,逐步打破 GE 医疗、飞利浦医疗、西门子医疗三大国际品牌商占据显著优势地位的市场格局,以联影医疗、东软医疗、深圳安科等在内的国内领先企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持续提供高性价比的设备产品和服务,带动国内 CT 设备行业整体销售价格下降,更大范围地满足各级医疗机构采购需求;另一方面,CT 制造商注重加强产品和技术创新,结合日趋丰富的临床和科研需求推动产品更新迭代,促进 128 层及以上的中高端 CT 设备销量和占比逐步提升。此外,2020 年爆发的新冠疫情亦对国内 CT 市场发展产生重大影响。CT 检测结果是新冠肺炎诊断的重要依据,为满足各地疫情防控需求,CT 销量大幅增加,其中移动 CT 产品凭借灵活、便捷、独立空间操作的特点,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同时,在新冠疫情期间,国内企业及时响应以各区域三甲医院为主的定点疫情救治医院的紧急采购需求,快速为其提供符合检测需求的设备和服务,客观上推动国产厂商在大中型公立医院的品牌认可度进一步提升,促进后续销量增长。(2)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市场情况MRI 是医学影像设备另一重要细分领域,我国 MRI 市场增长主要受以下因素推动:1)基于 MRI 的成像原理,MRI 可用于全身检查,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且不会产生电离辐射,在临床医疗中具有差异化优势,市场需求持续增长。2)随着国家分级诊疗的持续推行以及相关政策放松对 1.5T 以下的 MRI配置证,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根据当地医疗服务需求适当配置 MRI 设备,永磁型MRI 和1.5T 以下超导型 MRI 在基层市场的渗透率持续提升。3)国内 MRI 市场的国产替代趋势明显,推动国内行业持续发展。在1.5T 以下 MRI 领域,联影医疗、万东医疗、深圳安科等国内自主品牌企业在研发创新、产品质量、产品定价等方面形成一定竞争优势,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促进 MRI 在各级医疗机构的普及度提升。(3)X 射线摄影系统(XR)市场情况1)数字化 X 射线摄影系统(DR)市场情况DR 是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发展相对较快的细分领域,随着 DR 技术日趋成熟、成本逐渐降低,DR 产品已在主要城市的大中型医疗机构广泛配置,并逐步向乡镇卫生院、区域性民营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普及,推动 DR 设备市场持续发展。目前国内自主品牌的 DR 制造商已占据大部分国内市场份额,且在探测器等核心部件方面逐渐摆脱了对国际厂商的依赖。凭借高性价比的产品,国内厂商逐渐参与国际化竞争,DR 出口额持续增长。2)数字乳腺机市场情况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通过数字乳腺机对无症状人群进行筛查,可在早期发现乳腺癌,是最基本和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近年来伴随乳腺疾病高发态势,数字乳腺机在主要城市的大中型医院得到广泛应用,具有持续增长的临床医学需求。4、我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发展趋势(1)旺盛的市场需求带动医学影像设备行业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居民经济生活水平提升、社会老龄化趋势加重和医疗保健意识增强,医疗器械诊疗服务需求和支出持续增加,成为医学影像设备行业长期向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国家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的进程中,优质医疗资源整体扩容并向区域均衡布局发展,基层医疗机构和民营医院数量持续增长,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2015 年-2020 年期间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由 92.08 万家增长至 97.00 万家,我国民营医院数量由 14,518 家增至 23,524 家。民营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患者容量、诊疗能力持续增加,推动了医学影像设备等医疗器械需求同步增长。由于大多数民营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综合实力、资金实力较大中型公立医院仍有一定差距,其更愿意选择性价比高、且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国产设备,客观上为国产大型医疗影像设备企业的产业化起步发展创造了机会。(2)政策扶持、国产企业崛起加速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国产替代进程医学影像属于高端的医疗器械设备,在整机系统设计、图像处理算法、核心零部件等关键领域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我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发展起步较晚,长期以来被国外品牌占据主导甚至垄断地位。为提高我国医学影像设备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高端影像设备创新研发,支持国产自主品牌对于提升国产设备的市场占有率具有重要意义,如 2021 年 5月,财政部、工信部发布《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2021 年版)》,规定了政府采购医用 CT 等设备需全部采购本国产品,多个省市在各地采购文件中亦相继出台限制进口采购,鼓励采购国产设备的政策。在多种政策组合的支持和鼓励下,以联影医疗、东软医疗、深圳安科、万东医疗等为代表的国内领先医学影像设备企业在技术水平、设备性能和服务能力等方面不断提升,已在中低端医学影像设备细分领域中取得较大突破,并逐步参与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市场竞争,客户群体逐渐从基层医疗机构、民营医院拓展至二级、三级公立医院,市场份额逐步提升。预计未来我国中高端医疗设备的国产替代趋势将进一步增强,领先国产厂商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医学影像设备行业的国产替代趋势逐步从产业链下游向上游延伸,国内企业加强在探测器、球管、谱仪系统等产品核心部件的研发投入并已取得一定自主创新成果,逐步突破核心部件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预计未来产业链国产化率将有所提升。(3)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助力产业升级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诞生,为医学影像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技术驱动力。医学影像领域是人工智能应用最多的场景之一,在临床应用中,人工智能通过数据感知、深度学习等方式,在保持设备低剂量运行的同时提升对图像识别的精度,提高诊断结果的可靠性,并通过人工智能摆位、图像的智能分割等技术手段提高诊疗服务标准化水平。云计算是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远程医疗”等新业态诞生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将医疗影像数据储存至云端,减少医院的运营成本,并允许医生通过调度云端数据实现远程问诊,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预计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不断演进成熟,数字化、互联网+的医疗影像设备将成为行业升级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4)医学影像设备出海提速,拓宽海外市场发展空间随着我国医学影像设备产业逐渐成熟发展,国产品牌产品的性能品质不断提高,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出口稳步提升。根据国家海关总署的数据,2016 年至2019 年期间,我国CT、MRI、彩超、B 超和内窥镜等医学影像设备出口金额从13.06 亿美元增至 16.91 亿美元。随着国内企业的业务规模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未来具有竞争优势的国内企业将继续执行出海战略,推动出口产品向中高端优化升级,面向发展中国家乃至发达国家出口国产医学影像设备,国内企业的海外市场发展空间有望持续扩大。5、机遇(1)我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医学影像设备渗透率仍然较低,具有巨大的市场成长空间。近年来,社会医疗卫生资金投入持续加大,居民支付能力增强,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促进我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长期发展。为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近年来国家逐步放宽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配置许可证的要求,进一步释放基层医疗机构和民营医院的采购需求,并且推动二级、三级医院对现有医学影像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是我国医学影像行业扩容的重要动因。此外,经历新冠疫情后,我国将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作为十四五规划中的重要任务,重视医学影像设备在重大疾病救治和防控中的必要作用,引导医疗机构完善医疗影像设备配置,带动了医疗影像设备的新增需求。(2)国内优秀企业在利好政策引导下迎来黄金发展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中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近年来国家重点鼓励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水平和产业化水平,努力实现医疗器械的国产化、高端化和品牌化。我国颁发《中国制造 2025》,将实现关键领域技术的攻关、提高我国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作为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方向。各地政府陆续出台限制医疗设备进口采购、引导医疗机构优先采购国产设备的相关政策。科技部等主管部门开展“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试点工作,引导和鼓励优秀国内企业培育自身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积极承担高端医疗装备的国产化使命。在创新和产业化引导政策和支持资金持续向国内企业倾斜的大背景下,国内医学影像设备企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国内优秀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科研项目,提升技术水平,并及时转化科研成果,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中高端产品。在此过程中,具备医学影像设备核心技术积累的先进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增长空间。(3)国产医疗器械出海提速,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医疗器械行业在发达国家进入发展成熟阶段,市场规模较大但增速有限,市场份额主要由国际龙头占据。而亚洲、非洲、拉美等多数发展中国家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起步较晚、高端医学影像设备自主创新和制造能力较弱,随着上述国家经济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支出增加,医学影像设备的市场需求逐步释放,孕育着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内品牌商进军海外市场,实现了业务拓展和盈利增长。6、挑战(1)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随着我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环境也呈现复杂化、多元化的特点。一方面,在中高端产品市场,GE 医疗、西门子医疗、飞利浦医疗等国际巨头具备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产品经验,在市场竞争中享有较高的话语权和品牌溢价优势。国内领先厂商需要不断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已逐步实现市场竞争格局的突破。另一方面,在低端产品市场,国内厂商数量众多,部分小规模竞争者为抢占市场份额采用低价竞争方式,导致市场价格竞争激烈。(2)国产品牌在高端医疗机构市场占比仍然较低国际巨头凭借品牌和技术先发优势已占领国内三甲医院、综合性医院等高端医疗机构的医学影像设备存量市场。高端医疗机构在新增配置和更新换代大型医学影像设备选购中,由于其已经长期习惯和信赖使用国际大品牌,尽管部分国产设备已在技术层面与国际品牌无显著差异并在性价比上优势明显,高端医疗机构购买和使用国产设备意愿仍然较弱,国产品牌在高端医疗机构的渗透率提升仍需要较长的时间和持续的努力。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2-2028年医学影像设备行业细分市场调研及前景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目录第1章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发展综述1.1 医学影像设备行业概述1.1.1 医学影像设备的概念分析1.1.2 医学影像设备的分类分析1.1.3 医学影像设备的优点分析1.2 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发展环境分析1.2.1 行业政策环境分析(1)行业监管体系(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3)重点政策解读(4)地方重点政策分析1.2.2 行业经济环境分析(1)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分析(2)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3)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1.2.3 行业社会环境分析(1)城市化进程分析(2)人口老龄化趋势(3)居民医疗支出分析(4)医疗卫生费支出1.2.4 行业技术环境分析(1)医学影像设备行业专利申请数分析(2)医学影像设备行业专利公开数分析(3)医学影像设备行业专利申请人分析(4)医学影像设备行业热门专利技术分析1.3 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分析1.3.1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发展机遇分析1.3.2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发展挑战分析第2章 全球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分析2.1 全球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发展概述2.1.1 全球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发展历程2.1.2 全球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发展现状2.1.3 全球医学影像设备行业竞争分析2.1.4 全球医学影像设备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2.2 代表性国家医学影像设备市场分析2.2.1 美国(1)美国医学影像设备发展概述(2)美国医学影像设备发展现状(3)美国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前景2.2.2 欧盟(1)欧盟医学影像设备发展概述(2)欧盟医学影像设备发展现状(3)欧盟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前景2.2.3 日本(1)日本医学影像设备发展概述(2)日本医学影像设备发展现状(3)日本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前景2.3 全球医学影像设备领先企业分析2.3.1 企业A(1)企业发展概况(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医学影像设备分析2.3.2 企业B(1)企业发展概况(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医学影像设备分析2.3.3 企业C(1)企业发展概况(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医学影像设备分析第3章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分析3.1 医学影像设备产业链简介3.2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发展概述分析3.2.1 医学影像设备发展阶段分析3.2.2 医学影像设备发展特征分析3.3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分析3.3.1 行业供给分析3.3.2 行业需求分析3.3.3 行业市场规模分析3.4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竞争分析3.4.1 市场竞争分析3.4.2 区域竞争分析3.4.3 企业竞争分析(1)行业参与主体(2)行业竞争格局第4章 医学影像设备细分市场现状分析4.1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总体分析4.2 中国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分析4.2.1 X线机设备(1)X线机设备介绍及分类(2)X线机设备应用概况(3)X线机设备市场规模(4)X线机设备竞争情况(5)X线机设备市场前景4.2.2 核磁共振设备MRI(1)MRI设备介绍及应用(2)MRI设备市场规模(3)MRI设备竞争情况(4)MRI设备市场前景(5)MRI设备发展趋势4.2.3 超声成像设备US(1)超声成像设备介绍及应用(2)超声成像设备市场规模(3)超声成像设备竞争情况(4)超声成像设备市场前景(5)超声成像设备趋势分析4.2.4 核医学设备(1)核医学设备特点及类型(2)核医学设备市场发展现状(3)核医学设备竞争情况(4)核医学设备市场前景4.2.5 热成像设备(1)热成像设备介绍(2)热成像设备应用情况(3)热成像设备市场前景(4)热成像设备发展趋势4.2.6 医用光学设备(1)医用光学设备介绍及分类(2)医用光学设备市场规模(3)医用光学设备竞争情况(4)医用光学设备市场前景分析4.3 中国医学影像治疗设备分析4.3.1 介入放射学设备(1)介入放射学设备介绍(2)介入放射学设备需求规模(3)介入放射学设备竞争情况4.3.2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1)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介绍及分类(2)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市场规模(3)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竞争情况(4)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市场前景第5章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领先企业分析5.1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企业总体分析5.2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代表企业分析5.2.1 A公司(1)企业发展简介(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医学影像设备分析(4)企业市场区域分布分析(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5.2.2 B公司(1)企业发展简介(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医学影像设备分析(4)企业市场区域分布分析(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5.2.3 C公司(1)企业发展简介(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医学影像设备分析(4)企业市场区域分布分析(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5.2.4 D公司(1)企业发展简介(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医学影像设备分析(4)企业市场区域分布分析(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5.2.5 E公司(1)企业发展简介(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医学影像设备分析(4)企业市场区域分布分析(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5.2.6 F公司(1)企业发展简介(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医学影像设备分析(4)企业市场区域分布分析(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5.2.7 G公司(1)企业发展简介(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医学影像设备分析(4)企业市场区域分布分析(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5.2.8 H公司(1)企业发展简介(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医学影像设备分析(4)企业市场区域分布分析(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第6章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机会分析6.1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6.1.1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旺盛的市场需求带动医学影像设备行业持续发展(2)政策扶持、国产企业崛起加速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国产替代进程(3)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助力产业升级发展(4)医学影像设备出海提速,拓宽海外市场发展空间6.1.2 行业发展前景预测(1)行业发展有利因素(2)行业发展前景预测6.2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投资壁垒分析6.2.1 资金壁垒6.2.2 技术壁垒6.2.3 人才壁垒6.2.4 其他壁垒6.3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投资风险分析6.3.1 行业监管政策变化风险6.3.2 医疗政策变动风险6.3.3 产品质量责任风险6.3.4 产品技术升级风险6.3.5 其他风险6.4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投资机会分析6.5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投资建议
上线两年来,入驻超6万家实体商铺,整合了上下游200万家中小微企业,商品种类500多万种,今年一季度实现交易额同比增长90%,累计交易额超210亿元……这是“义乌小商品城Chinagoods”线上贸易平台交出的成绩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外贸行业遭遇冲击,“世界超市”义乌聚焦数字化转型,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形成更多商贸流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6.04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8.3%。来之不易的成绩离不开贸易数字化的创新力量。国办近日印发的《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指出,优化创新线上办展模式,支持中小微企业以“境内线上对口谈、境外线下商品展”等方式参加境外展会,促进企业用好线上渠道扩大贸易成交。贸易数字化转型给受疫情影响的外贸企业带来了什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新一代数字化智能技术,集成外贸供应链各环节数据,我国有什么样的优势?记者采访了有关外贸企业。疫情催发线上大市场,线上平台助力新产品发布会、视频订货会开到“云端”这两天,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经营饰品的商户陶小燕很高兴,自从2020年10月入驻义乌小商品城的官方网站——“义乌小商品城Chinagoods”平台以来,产品在平台的曝光量持续增长,“线上引流”而来的采购商络绎不绝。疫情发生以来,由于外商无法到现场采购,加上海运、空运价格上涨,原定的新品发布会、订货会无法照常举行,陶小燕的生意一度受到影响。面对严峻形势,陶小燕积极求变,依托平台实现贸易数字化转型,把新产品发布会、视频订货会开到了“云端”。“这个平台的出现是雪中送炭。采购商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了解我们的商品,也可以直接在平台上下单,成交率大大提高。”陶小燕如今已是多家电商企业和“网红主播”的核心供货商,“我们今年的目标就是打造3到5个爆款产品,重点培养一批电商客户。”与陶小燕同在商贸城一区的徐嘉蔚,从事饰品生意已经10余年,产品主供欧美市场,原材料则是日本进口。得益于提前布局贸易数字化、拓展了多元化的线上渠道,在疫情冲击面前,其线上订单呈现井喷式增长,年销售额由2020年不足20万元,提升至2021年的200万元。“当下受疫情影响,传统外贸向数字化新外贸转型,已经成为行业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很多企业提出,要把生意搬上网。”徐嘉蔚告诉记者,为了方便客户选购,她会把产品拍成组照,并给产品编号,标注好尺寸、价格、材质发给境外采购商确认,“客户看到样品,心里就会有数,采购哪一款产品、采购多少数量会线上告知”。据徐嘉蔚介绍,国外客户下单后,工厂会根据交货周期,安排生产计划,生产完毕后就会运送至客户指定的仓库,由合作的外贸公司进行验货、报关、订舱等事宜,随后通过公路或义乌宁波海铁联运的方式短驳至宁波舟山港、北仑港、穿山港区装船出海。陶小燕、徐嘉蔚的故事,正是义乌贸易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缩影。作为全球小商品集散地和中国重要的贸易窗口,义乌加速实现贸易转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全力推进“电商换市”工程。“Chinagoods平台相当于把义乌市场的贸易生态全面线上化、数字化。”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大数据有限公司营销策划部经理何松林介绍,于2020年10月上线的Chinagoods平台,背靠义乌市场7.5万家实体商铺资源,服务产业链上游200万家中小微企业,对接供需双方在生产制造、展示交易、仓储物流、金融信贷、市场管理等环节的需求,致力于构建真实、开放、融合的数字化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不止是把生意“搬到”网上,各环节、全流程的数字化推动实现贸易便利化共吸引2.55万家参展企业累计上传展品305.21万件,其中新产品95.15万件,参展企业云展厅累计访问量622.31万次,展客商共发出21.05万张电子名片,境外采购商发起即时沟通约10万次,供采对接更加精准高效……今年4月24日,为期10天的第131届广交会在“云端”落幕。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本届“云端”广交会依然火爆。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广交会全面优化升级了官网平台,设置展商展品、供采对接、新品发布、展商连线、虚拟展馆、新闻与活动、大会服务等栏目,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中外企业搭建了一个全时空、无边界的高效贸易平台。广交会被誉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云广交”的变化是中国疫情下拥抱数字经济浪潮的缩影。从直播带货、云端探厂、线上洽谈,到模拟场景、沉浸体验等全链条数字化融合,参展企业早已驾轻就熟,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事实上,贸易数字化并非简单把生意“搬到”网上,而是包括生产、营销、物流、仓储、跨境、支付等多环节、全流程的数字化,推动传统货物贸易效率提升、价值增长和结构优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务研究中心教授王健向记者解释,“贸易数字化的过程既包含了用数字技术对原有贸易流程的替代或优化,同时又会创建新的商业模式,改变原来的商业流程,创造新的增长点。因而对外贸行业,特别是传统外贸行业来说是一个转型的契机”。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看来,数字贸易推动了贸易便利化,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应用,降低了贸易成本、丰富了参与主体、减少中间环节,同时强调个性选择。数字化推动了数字服务融入和改变全球价值链,数字服务在价值链中的收益和比重不断地增加,导致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将会获得更多收益。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以及数字技术的升级,特别是疫情的影响,当前数字贸易正成为国际贸易的最新发展形态。“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特别对于欧美西方国家消费者来说,网络购物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更安全的消费环境,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网络消费习惯。”王健告诉记者,随着跨境电商平台如亚马逊、Ebay等发展,国外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不断扩大,因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转型贸易数字化。今年年初,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以数字化驱动贸易主体转型和贸易方式变革,营造贸易数字化良好环境。完善数字贸易促进政策,加强制度供给和法律保障。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探索放宽数字经济新业态准入,引进全球服务业跨国公司在华设立运营总部、研发设计中心、采购物流中心、结算中心,积极引进优质外资企业和创业团队,加强国际创新资源“引进来”。超大规模市场、数字基础设施、产业规模优势支撑贸易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不久前,义乌市元喆贸易商行的银行账户收到一条到账信息,金额为41063.5元。这是义乌市场商户使用Chinagoods出口贸易创新产品“货款宝”提前收到出口货物尾款的首笔垫款。此笔到账信息意味着“货款宝”业务正式常态化运营。该业务是义乌小商品城Chinagoods为市场经营户、贸易公司推出的市场采购贸易尾款保障服务产品,满足卖家提前收款、海外控货、安全回款、安全交货的需求。“从申请开通‘货款宝’到在线提交订单,最后放款到账,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处理。”元喆贸易商行负责人曹艳告诉记者。贸易数字化离不开数字基础设施,对于网络通信、存储计算、融合应用等都有着很高的要求,而近年来中国在这些方面的发展成就为其提供了强力支撑。今年2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在网络基础资源方面,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域名总数达3593万个;移动通信网络IPv6流量占比已经达到35.15%。在信息通信业方面,截至2021年12月,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数达142.5万个,全年新增5G基站数达到65.4万个;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超过150个,接入设备总量超过7600万台套,全国在建“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2000个,工业互联网和5G在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的融合创新应用不断加快。中国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等产业规模都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并在很多产业领域领跑全球。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主要经济体和货物贸易大国,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明显,助推贸易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最终消费支出由2012年的27.5万亿提升到2020年的56.1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由51.1%提升到54.7%。我国消费市场快速发展,不仅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去年我国消费品进口额达到了1.7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1倍以上,占进口总额约10%。”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像网络零售、跨境电商、移动支付等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传统商业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线上线下消费加快融合,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深刻改变了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由于中国消费市场规模巨大,电子商务起步较早,市场氛围比较好,企业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营销的能力也比较强。”王健表示,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具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供应链体系健全、产业配套能力强,规模庞大、分布广泛,中国的制造业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并呈现出巨大的制造业产业规模优势。对于国外市场消费端的需求,中国制造能够做到有效覆盖,同时又可以做到种类丰富、价格合适,因而依托数字技术,就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贸易数字化助力中国贸易实现高质量发展2021年,货物贸易总额达到6.05万亿美元,服务贸易突破8000亿美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56%和70%。2017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5年保持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扎实推进稳外贸,促进贸易创新发展。十年来,我国内外贸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外贸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有新变化。在王健看来,随着数字化的发展,贸易数字化是贸易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加速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的重要路径。《数字平台助力中小企业参与全球供应链竞争》报告显示,数字化国际供应链时代正加速到来。从全球市场来看,2020年全球B2B电子商务交易额达7万亿美元左右,预计2020-2027年的复合增速可达17.5%,约占全球电子商务交易的80%左右。疫情以来,国际贸易与供应链遭遇严重冲击,但跨境B2B却呈现逆势增长,预计至2025年,全球将有近八成的B2B交易转向线上。“全球贸易数字化渗透率急剧增加,给中国外贸数字化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王健指出,在过去的20年间,作为贸易数字化组成部分的跨境电商交易额每年至少以30%的速度增长,市场给具有实力的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机会。尤为重要的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贸易数字化发展,给企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长三角、珠三角或者福建沿海,一系列政策优惠、规模庞大、服务完备的跨境电商园区吸引了大批商家入驻。近年来,中国推动贸易数字化转型蹄疾步稳。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要“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把“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列入十大主要任务,并围绕贸易全链条数字化赋能、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贸易主体数字化转型和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4个方面做出了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的部署和安排。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推进贸易数字化发展是在深度研判当前国内外形势下做出的重要判断和创新举措,将为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劲动能,进一步推进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工智能带来的新兴行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