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有地震吗?怎么把日照的钢铁大型钢厂拆除公司?外地人能在日照海边盖房吗?日照有海啸台风吗?有毒蛇吗?


中国灾害史研究简讯(第220期)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主办)
电子邮箱:zhsnh11@163.com 2020年10月15日(星期四)
本期主编:蔡勤禹 姜志浩(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所)
目录
【海洋灾害预报】
东海将出现狂浪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海浪黄色警报
国家海洋预报台继续发布东海南部到南海北部的海浪蓝色警报
台风“红霞”来袭茂名、湛江及海口、文昌发布风暴潮蓝色警报
台风“美莎克”强度逐渐增强发布近海海浪黄色警报
台风“巴威”将影响我国近岸海域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海浪橙色警报
受2006号台风“米克拉”的影响今天发布福建海浪黄色和风暴潮蓝色警报
【海洋减灾要闻】
江苏省海涂研究中心积极推进《浒苔绿潮发生发展机制、防控技术及资源化利用研究》项目工作
2020青岛海科展开幕海洋“黑科技”集体亮相
山东省召开灾害应对专题座谈会
山东省开展海洋生态预警监测质量现场监督检查
国家海洋卫星山东数据应用中心揭牌仪式在烟举行
山东省日照市推动自然灾害风险普查试点
“2020年度海洋水文基础数据收集综合调查”项目通过验收
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海洋局)领导赴上海市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开展工作调研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山东3市12个县(市、区)开展试点
深圳市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参加2020年度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评估工作技术交流与培训会议
日照市举办2020渔业防台风应急演练
中央气象台与粤港澳气象部门联合会商台风“海高斯”
江苏省海洋科技创新专项“江苏海域海浪精细化数值预报系统研究及应用”项目推进会顺利召开
江苏省海洋生态修复相关技术要求顺利通过专家验收
【海洋灾害与减灾学术动态】
当代海洋风险的产生和应对——以海洋风险中的“黑天鹅”事件为例
我国海洋动力灾害研究进展与展望
国家级海洋公园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公元前48年-公元1949年我国四类主要海洋灾害的史料统计与分析
广东省风暴潮海洋灾害特征及风险防控对策研究
海洋捕捞渔民应对自然灾害之策——基于社会支持的粤西经验表达
上海近岸海域预警监测系统建设探讨
我国台风风暴潮灾害研究
天津市海洋生态环境预警机制的创新路径分析
台风风暴潮灾害影响下的温州平阳县脆弱性评估
【海洋灾害预报】东海将出现狂浪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海浪黄色警报
来源:国家海洋预报台 2020年10月7日
http://www.nmefc.cn/subject/cont.aspx?subject=104&itemid=201&id=7315
今年第14号台风“灿鸿”(强热带风暴级)的中心今天(10月7日)8时位于距离日本鹿儿岛东南方向约89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央气象台预计“灿鸿”将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加强,最强可达台风级或强台风级。
家海洋预报台今早发布海浪黄色警报:受今年第14号台风“灿鸿”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预计10月8日早晨到中午,东海东部将出现4到6米的巨浪到狂浪区,东海西部将出现3到4米的大浪到巨浪区。
请在上述海域作业的船只注意安全,沿海各有关单位提前采取防浪避浪措施。
国家海洋预报台继续发布东海南部到南海北部的海浪蓝色警报
来源:国家海洋预报台 2020年10月5日
http://www.nmefc.cn/subject/cont.aspx?subject=104&itemid=201&id=7314
受冷空气的影响,预计10月5日中午到6日中午,东海南部、台湾海峡、南海北部、台湾以东洋面、巴士海峡将出现3到4.5米的大浪到巨浪区;福建近岸海域将出现2到3米的中浪到大浪。国家海洋预报台继续发布海浪蓝色警报。
请在上述海域作业的船只注意安全,沿海各有关单位提前采取防浪避浪措施。
台风“红霞”来袭茂名、湛江及海口、文昌发布风暴潮蓝色警报
时间:2020年9月17日
http://www.nmefc.cn/subject/cont.aspx?subject=104&itemid=201&id=7308
今年第11号台风“红霞”(强热带风暴级),今天(9月17日)08时其中心位于南海中西部海面,距离西沙永兴岛南偏东方向约295公里。实况分析显示,受“红霞”影响,9月16日夜间到17日早晨,南海中部海域出现了3~5米的大浪到巨浪区。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红霞”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今日白天和夜间先后从中沙群岛和西沙群岛以南海面经过,18日经海南岛以南海面趋向越南中部沿海,强度逐渐加强。针对受影响海域,国家海洋预报台17日08时发布风暴潮蓝色警报和海浪黄色警报:
受今年第11号台风“红霞”(强热带风暴级)的影响,预计9月17日下午到18日中午,广东茂名、雷州半岛东岸和海南沿海将出现30~60厘米的风暴增水。上述岸段内的海南秀英潮位站将于17日傍晚出现达到当地蓝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广东水东、湛江和海南清澜潮位站将于18日上午出现达到当地蓝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广东省茂名市、湛江市、海南省海口市和文昌市风暴潮预警级别为蓝色。
预计9月17日中午至18日中午,南海中部、南部将出现5~8米的巨浪到狂浪区,近海海浪预警级别为黄色;海南南部、东部将出现2.5~3.5米的大浪,该近岸海域的海浪预警级别为黄色;广东西部、海南西部将出现1.5~2.5米的中浪到大浪,该近岸海域的海浪预警级别为蓝色。
目前,上述岸段正处天文大潮期,请沿海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防御风暴潮的应急准备工作;上述海域作业的船只注意安全,沿海各有关单位提前采取防浪避浪措施。
台风“美莎克”强度逐渐增强 发布近海海浪黄色警报
时间:2020年8月30日
http://www.nmefc.cn/subject/cont.aspx?subject=104&itemid=201&id=7287
今年第9号台风“美莎克”(台风级)的中心今天(30日)14时位于日本冲绳那霸偏南方约87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预计,“美莎克”将向偏北方向移动,逐渐向琉球群岛南部海域靠近,将于9月1日凌晨或早晨移入东海东南部海面,强度继续增强。
国家海洋预报台今天下午针对“美莎克”发布第一期海浪黄色警报。受台风“美莎克”的影响,预计8月31日白天,东海东南部、钓鱼岛附近海域将出现4到6米的巨浪到狂浪区,近海海浪预警级别为黄色。提醒在上述海域作业的船只注意安全,沿海各有关单位提前采取防浪避浪措施。
此外,国家海洋预报台今天还发布风暴潮消息。受台风“美莎克”的影响,预计9月1日到2日,我国浙江、上海、江苏沿海将先后出现一次台风风暴潮过程。影响期间上述沿海正处天文大潮期,请及时关注我台后续风暴潮预警报。
台风“巴威”将影响我国近岸海域 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海浪橙色警报
来源:国家海洋预报台 2020年8月23日
http://www.nmefc.cn/subject/cont.aspx?subject=104&itemid=201&id=7272
今年第8号台风“巴威”(强热带风暴级)的中心今天(23日)8时位于韩国济州南偏西方大约830公里的东海南部海面上。受其影响,预计我国东海海域将掀起狂浪到狂涛区,浙江、上海近岸海域也将海况恶劣,国家海洋预报台今天早上发布海浪橙色警报。
据中央气象台预计,台风“巴威”将向东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24日开始,“巴威”在东海中部转向偏北方向移动,26日进入黄海南部,尔后趋向朝鲜半岛西北部到我国辽东半岛一带沿海。
受 “巴威”的影响,预计8月23日中午到24日中午,东海东部将出现6到9米的狂浪到狂涛区,东海西部、钓鱼岛附近海域将出现4到6米的巨浪到狂浪区,近海海浪预警级别为橙色;浙江、上海近岸海域将出现2到3米的中浪到大浪,近岸海域海浪预警级别为蓝色。
由于台风“巴威”路径明显偏西,距离我国沿海更加靠近,国家海洋预报台今早同时发布风暴潮消息。预计8月24日到28日,我国浙江、上海、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和辽宁沿海将先后出现一次台风风暴潮过程。
由于 “巴威”后期的路径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巴威”强度极大,最强可达强台风级或超强台风级,我国东部、北部海区及沿海地区都将受到其影响,请沿海的朋友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关注台风最新动态以及国家海洋预报台后续预警报信息。
受2006号台风“米克拉”的影响今天发布福建海浪黄色和风暴潮蓝色警报
来源:国家海洋预报台 2020年8月10日
http://www.nmefc.cn/subject/cont.aspx?subject=104&itemid=201&id=7267
今年第6号台风“米克拉”(MEKKHALA,热带风暴级)16时距离福建省厦门市偏南方向约410公里,向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将于11日上午在福建沿海登陆(热带低压或热带风暴级),登陆后强度逐渐减弱。“米克拉”登陆在即,国家海洋预报台根据《海洋灾害应急预案》,今天8时和16时发布了海浪黄色、风暴潮蓝色警报。
海浪方面,受今年第6号台风“米克拉”(热带风暴级)的影响,预计8月10日夜间到11日中午,南海东北部、台湾海峡将出现3到5米的大浪到巨浪区,福建中南部近岸海域将出现2.5到3.5米的大浪,海浪预警级别为黄色。
请在上述海域作业的船只注意安全,沿海各有关单位提前采取防浪避浪措施。
风暴潮方面,受台风“米克拉”的影响,预计8月10日傍晚至11日中午,福建沿海将出现40到80厘米的风暴增水,上述岸段内的风暴潮预警级别为蓝色。
请沿海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防御风暴潮的应急准备工作;各涉海相关单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组织渔船、养殖渔排、养殖场等做好防御工作;加固沿海渔业养殖水产设施和渔港设施,做好防潮准备。
【海洋减灾要闻】江苏省海涂研究中心积极推进《浒苔绿潮发生发展机制、防控技术及资源化利用研究》项目工作
来源: 江苏省海涂研究中心 时间: 2020年9月29日
http://www.hyjianzai.cn/article/jz_works/2/26490.html
2020年9月23日,由江苏省海涂研究中心牵头承担的2020年省级海洋科技创新专项《浒苔绿潮发生发展机制、防控技术及资源化利用研究》项目推进会在南京召开。项目牵头单位省海涂研究中心和协作单位江苏海洋大学、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省海洋渔业指挥部、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
根据自然资源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浒苔研究和防控工作要求,省自然资源厅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浒苔绿潮研究项目申报和科研力量组织工作。2020年8月24日,省厅召开厅长办公会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刘聪厅长、孔海燕书记等厅领导对做好本项目均提出了指示和要求。
从今年3月份始,省海涂研究中心根据省厅关于加强浒苔绿潮研究工作的有关指示精神,组织精兵强将,加强调查研究,加强交流合作,积极组织编写项目申报书,不断完善实施方案。与此同时,为抓住浒苔绿潮研究的最佳时机,今年4月开始中心联合江苏海洋大学、省海洋与渔业指挥部等单位开展了海上及沿海滩涂浒苔现场调查研究工作。
项目旨在通过对浒苔绿潮生物学特征、浒苔绿潮发生机理、浒苔绿潮生长发展规律、浒苔绿潮防控与综合利用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掌握不同海域浒苔生物学特征,摸清浒苔绿潮发生的环境条件,阐明浒苔绿潮生长发展过程,查明黄海浒苔溯源等重要问题,为全国,特别是江苏浒苔绿潮的防治和海洋生态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本次会议为期两天,会议由中心左健忠副主任主持。
会上,项目负责人盛建明主任介绍了项目背景和重要性,传达了省厅领导对项目实施的指示要求,并对做好本项目工作做了具体部署。
项目执行组长详细介绍了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分工以及工作进展,各子任务承担单位代表分别交流了子任务书、实施方案、项目执行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与会代表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统一了认识,明确了目标,落实了分工,并根据此次项目推进会议交流和讨论的意见,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完善。下一步,省海涂研究中心将会同各协作单位在省厅领导下,在相关处室的指导下,加强项目组织协调,科学、全面地展开项目调查研究工作,确保全面完成项目研究目标任务,力争为海洋防灾减灾和海洋强省建设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
2020青岛海科展开幕海洋“黑科技”集体亮相
来源: 山东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 时间: 2020年9月29日
http://www.hyjianzai.cn/article/jz_works/2/26489.html
9月22日上午,2020(第五届)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在青岛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本届展会以“科技经略海洋,创新实现梦想”为主题,吸引了500余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参展,众多新奇炫酷海洋“黑科技”集体亮相。
2020青岛海科展展览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分为涉海科研院校、海洋探测技术与装备、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海洋牧场及养殖技术与装备、海洋船舶技术与装备、海洋能源利用技术与装备、海水淡化技术与装备、海洋通用技术与装备八大展区,全方位展示海洋科技各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国字号科研机构将携最新研究成果亮相。天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也将带来最尖端海洋“黑科技”。
由中科院声学所与南京锐声联合研制的深海低噪声毛发阻尼阵列在本次展会上首次向全球公开发布,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条国产的深海低噪声毛发阻尼阵列。该产品攻克了大深度阵列水听器设计、阻尼护套设计及实现工艺、微弱信号超远距离传输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已经完全可以替代国外装备,而且在最大工作深度、设备生存能力等一些关键性能指标上有显著提升,打破了先进国家在该领域的技术封锁,在海洋研究和开发以及海洋应用等领域,具有重大价值。天津大学连续四年不断深耕海科展的“海燕”水下滑翔机,目前已能下潜到深渊10619米,万米深海研究迈入无人持续断面观测新时代。在展会上集中亮相的还有可以观测1万米海底的地震数据宽频带长周期海底地震仪、无人驾驶自主航行系统、高分辨侧扫声呐、水下无人潜航器等一系列国产高品质的海洋科技产品。
山东省召开灾害应对专题座谈会
来源: 山东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时间: 2020年9月29日
http://www.hyjianzai.cn/article/jz_works/2/26486.html
9月25日,山东省组织召开全省灾害应对专题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防汛救灾、灾后建设的部署和厅党委工作安排,安排冬春救助、新灾应对等工作。
会议强调,今年汛期临近结束,各级要抓实抓细各项防灾救灾措施,做好冬季可能出现的低温冷冻、雪灾等自然灾害应对工作,加强与自然资源、水利、农业农村、气象等有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启动救灾应急响应,层层压实责任,完善应急预案,做好救灾物资保障准备。要严格落实《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和《山东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认真做好切实管好用好冬春救助资金,及时建立完善救助台帐,发挥救助政策的综合效应,共同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要扎实做好灾情管理工作,提高对新统计制度的应用实践能力,规范灾情信息报送的主体、核心指标、时限和流程,规范准确报送灾情数据和灾情发布渠道,严格落实各级灾情信息管理责任,持续深化和推进救灾和物资保障工作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落细落实,结合实际,全面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夯实救灾救助基层基础,推进救灾和物资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山东省开展海洋生态预警监测质量现场监督检查
来源: 山东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 时间: 2020年9月29日
http://www.hyjianzai.cn/article/jz_works/2/26484.html
9月21日~22日,为进一步提高山东省海洋生态预警监测质量管理水平,保证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质量,根据《2020年山东省海洋生态预警监测质量保证工作方案》要求,山东省海洋局组织检查组 对威海市海洋与渔业监测减灾中心、蓬莱市海洋环境监测站等2个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开展了海洋生态预警监测质量现场监督检查。
检查过程中,检查组分别听取了两个单位承担的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汇报,检查了开展监测任务的情况、质量保证工作执行情况,抽查了预警监测工作数据报表、质控报表、原始记录等技术资料。通过检查发现,两家监测机构的监测质量水平整体较好,能较好完成承担的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任务。检查人员就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的质量控制及监测技术等与监测机构有关人员进行了交流和指导。
国家海洋卫星山东数据应用中心揭牌仪式在烟举行
来源: 山东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 时间: 2020年9月29日
http://www.hyjianzai.cn/article/jz_works/2/26483.html
9月17日上午,国家海洋卫星山东数据应用中心揭牌仪式在烟台举行。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林明森和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省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东为“国家海洋卫星山东数据应用中心”揭牌。
我国海洋卫星遥感已进入系列化和业务化发展阶段,国家海洋卫星山东数据应用中心作为山东省自然资源卫星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立可为山东海洋提供卫星遥感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的支撑服务,同时将在海洋经济、海洋管理、海洋防灾减灾及海洋安全等领域提供重要保障和服务。要以签订“共享共建”协议为契机,联合推进全省自然资源陆地卫星与海洋卫星遥感数据应用,共同落实自然资源部“一省一中心”、“资源共享、务实管用”建设要求,构建全省自然资源系统直属单位间协同发展的新机制,共同推动全省自然资源事业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参加揭牌仪式的还有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烟台市海洋经济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代表,以及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省核工业二七三地质大队、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华浩博达(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代表。
山东省日照市推动自然灾害风险普查试点
来源: 山东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 时间: 2020年9月29日
http://www.hyjianzai.cn/article/jz_works/2/26482.html
近日,山东省海洋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带队赴山东省日照市对接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岚山区试点工作。
2019年底,日照市岚山区被国家减灾委 员会办公室确定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首批试点之一。要求于今年9月30日前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主要灾害、重要承灾体、历史灾害、综合减灾资源等调查评估,完成地区全灾种、全链条普查试点工作,及时总结可复制的试点经验。
座谈会上,日照市岚山区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汇报了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据介绍,目前岚山区海洋发展局基本完成了海洋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海洋灾害重点隐患排查、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等工作,正在加紧梳理和制作相关成果。下一步,日照市海洋发展局将会同岚山区海洋发展局继续完善海洋灾害普查评估成果,确保如期完成试点工作任务。
“2020年度海洋水文基础数据收集综合调查”项目通过验收
来源: 上海市海洋观测预报中心 时间: 2020年9月15日
http://www.hyjianzai.cn/article/jz_works/2/26471.html
9月11日,上海市海洋观测预报中心组织召开“2020年度海洋水文基础数据收集综合调查”项目验收会。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海洋局)相关领导参加本次会议。
会上,专家组听取情况汇报,审阅验收材料。经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开展本市近海海洋综合调查工作范围广、要素多、实施难度大。该项目技术路线正确、数据资料翔实、成果结论可信、文档资料完整,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工作内容,满足验收条件,同意通过验收。
今年是上海市海洋观测预报中心组织开展覆盖本市全海域范围内的常态化、多要素、产学研相结合的海洋水文水环境综合调查的第三年,每年在本市长江口外、杭州湾北岸及洋山港区近8000平方公里的海域内布设12个定点观测站位、2个走航断面和52个大面观测点,观测内容涵盖海洋水文、气象、底质、水质等50余个参数,定期、系统地摸清本市海域海洋动力与环境状况,力争为本市海洋事业发展,科学管海用海兴海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海洋局)领导赴上海市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开展工作调研
来源: 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海洋局 时间: 2020年9月15日
http://www.hyjianzai.cn/article/jz_works/2/26470.html
9月4日上午,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海洋局)副局长阮仁良赴上海市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开展工作调研。
会上,市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汇报了前阶段业务和党建工作情况、下阶段主要任务及预算编制情况。
阮仁良副局长肯定了中心前阶段各项工作,并对下阶段工作提出四方面要求:一是谋划事业发展,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进一步完善海洋观测预报“十四五”规划,做好明年预算编制工作;二是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海洋观测、预警预报、分析评价等主要工作,认真做好“国庆”“进博会”预报服务保障,确保全面完成年度目标工作任务;三是加强科研创新,开展资源共享、技术研究和交流合作,推进搜救、溢油等应急预报技术研究,不断提升海洋监测预报能力;四是强化政治定力,以“四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推进“治水管海先锋”党建品牌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局政研室参加调研。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山东3市12个县(市、区)开展试点
来源: 山东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 时间:2020年9月15日
http://www.hyjianzai.cn/article/jz_works/2/26461.html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2020年至2022年将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山东省3市的12个县(市、区)将开展全国普查试点,另有2个县(市)将开展省级普查试点。
本次普查涉及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主要灾害类型。承灾体调查对象主要包括遭受灾害破坏和影响的居民、生命线工程、公共服务系统和三次产业所涉及的人口、房屋、基础设施、财产、自然资源与环境和区域经济等。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对象包括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重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部分居民,以及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防护工程、避难场所、森林和草原防护等防灾减灾工程。
本次普查标准时点为2020年12月31日。2020年为普查试点阶段,青岛市(崂山区)、日照市(东港区、岚山区、五莲县、莒县)、滨州市(滨城区、沾化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博兴县、邹平市)等3市的12个县(市、区)开展全国普查试点,平阴县、新泰市等2个县(市)开展省级普查试点。2021年至2022年为全面普查阶段,全面开展以县为单位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编制单项和综合灾害风险与防治区划图,形成普查成果。
深圳市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参加2020年度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评估工作技术交流与培训会议
来源: 深圳市海洋监测预报中心 时间:2020年9月15日
http://www.hyjianzai.cn/article/jz_works/2/26459.html
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地勘处组织开展了落实2020年全国海洋监测预警工作方案和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评估技术交流与培训会议,深圳市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参加在东莞举办的珠江口东岸片区座谈会。广东省厅地勘处高军调研员主持会议,各地市(广州、惠州、深圳、东莞)代表参与了座谈。
首先,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通报了各地市2019年度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评估工作的完成情况和存在的不足;各地市参会代表简要汇报了本市海洋监测预警工作安排以及2020年度海平面变化影响评估工作进展和工作安排。最后,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技术人员就海平面变化相关工作的最新要求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评估工作做了专题技术培训。
日照市举办2020渔业防台风应急演练
来源: 山东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 时间: 2020年8月17日
http://www.hyjianzai.cn/article/jz_works/2/26438.html
7月24日上午,2020山东省渔业防台风应急演练在日照市岚山区西潘渔港举行。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敬东出席并讲话,日照市副市长徐淑利致辞,农业农村部黄渤海渔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梁兴明参加,山东海事局、山东海警局、省应急厅、省渔业互保协会等有关单位参加活动。
本次演练共分为四个阶段:渔船回港避风处置、渔船拒不返港处置、进港人员紧急撤离处置、渔船停靠失火应急处置。主会场设在岚山区西潘渔港,分会场设在日照市东港区东南营养殖区和日照市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万宝渔港。通过现场观摩和视频直播的形式,沿海市、重点县100余人参加了现场观摩,全省1000余名渔业管理人员进行了线上“云观摩”。
此次渔业防台风演练,组织协调细致周密,参演人员快速反应,处置措施准确到位,顺利完成了演练科目。通过演练,检验了日照市沿海防台风应急响应水平,锻炼了应急管理队伍、健全了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完善了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程序,为做好防台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同时此次演练也是检验省市区三级渔业主管部门防台风大联合、大协作,激发合成作用的重要平台。
中央气象台与粤港澳气象部门联合会商台风“海高斯”
来源: 中国气象报社 时间: 2020年8月19日
http://www.hyjianzai.cn/article/jz_works/2/26423.html
中国气象报记者张宏伟报道8月18日21时,就今年第7号台风“海高斯”发展动向与风雨影响,中央气象台与广东省气象台、香港天文台、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进行了远程视频会商。
18日8时,南海热带低压加强为今年第7号台风“海高斯”,向广东中西部沿海靠近。“海高斯”个头较小,结构比较紧实,存在近海加强可能,对香港、澳门等地影响明显,因此,中央气象台组织开展与粤港澳气象部门的联合会商。
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许映龙、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伍志方、香港天文台助理台长陈栢纬以及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气象监察中心主任曾秀桦等专家,就台风的路径、强度、带来的风雨影响以及如何加强预报预警、做好防范工作进行深入交流。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表示,联合会商机制在加强信息与数据共享、有效提高台风监测预报水平、服务防灾减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局长梁永权表示,很感谢中央气象台利用会商平台组织交流,台风“海高斯”对澳门影响不小,中央气象台和广东省气象台的分析研判,特别是观测数据对澳门预报台风强度很重要,希望利用四地会商平台加强交流,共同做好台风监测预报预警。
香港天文台助理台长陈栢纬说,近年来,随着会商机制建立,内地与港澳气象部门的信息互通与共享更加便利,此次交流对于我们加强台风防灾减灾很有帮助。
据悉,自2018年以来,中央气象台、广东省气象局与港澳气象部门的互动越来越紧密,合作也越来越深入。联合会商机制对做好区域防灾减灾、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江苏省海洋科技创新专项“江苏海域海浪精细化数值预报系统研究及应用”项目推进会顺利召开
来源: 江苏省海涂研究中心 时间: 2020年8月13日
http://www.hyjianzai.cn/article/jz_works/2/26421.html
为切实推动省海洋科技创新专项项目科学实施,8月5日下午,由江苏省海涂研究中心牵头承担的2019年度省海洋科技创新专项“江苏海域海浪精细化数值预报系统研究及应用”项目推进会在南京召开。省海涂研究中心、河海大学、南京华高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等项目实施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和项目组成员参加了会议。中心副主任左健忠主持会议。
中心主任盛建明致辞,他对各项目实施单位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加强项目管理和实施提出了要求。项目首席专家介绍了项目总体研究内容及下一步工作计划,河海大学、南京华高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分别介绍了各自负责的子课题的目前进展情况,并分别汇报了子项目的实施方案。随后,参会的各家单位就实施方案及项目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一致表示将保持密切沟通协调,共同加快推进项目实施进度。
左健忠副主任在会议总结时对下一阶段项目研究工作作出部署,他要求项目各实施单位认真落实项目方案,切实加强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掌握好工作进度,确保按时保质完成项目任务,为我省海洋预警预报、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为我省海洋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江苏省海洋生态修复相关技术要求顺利通过专家验收
来源: 江苏省海涂研究中心 时间: 2020年8月5日
http://www.hyjianzai.cn/article/jz_works/2/26416.html
8月3日下午,省自然资源厅在南京组织对省海涂研究中心牵头承担的《江苏省海岸线整治修复工程技术要求》和《江苏省海岸线整治修复工程验收技术要求》进行了验收。省自然资源厅李如海副厅长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省厅生态修复处黄强处长主持。
黄强处长向专家组介绍了项目立项背景和目的。项目旨在为我省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提供技术要求,便于进一步做好我省海洋生态修复工作。
中心项目负责人向专家组汇报了项目完成情况。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已完成规定任务,同意通过验收,同时对进一步完善技术要求也提出了意见建议。
李如海副厅长在总结讲话时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对本项目的指导,并对本项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要求海洋生态修复工作要聚焦目标主体,充分运用自然手法、生态理念,陆海统筹,力求实效;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技术要求,为江苏海洋生态修复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海洋灾害与减灾学术动态】当代海洋风险的产生和应对——以海洋风险中的“黑天鹅”事件为例
【作者】王耀东;刘丽红
【期刊】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人类发展进程的加速致使我们处在一个风险社会中,对于海洋的开发和利用也使海洋风险频发。其中海洋风险中的"黑天鹅"事件既具有典型的不确定性、社会性和不对称性的传统风险特征,又具有自然风险与人为风险叠加性、低可能性与高破坏性、海洋风险扩散中的连锁性、风险承担主体迁移性的新特征。对此类事件进行具体地特征与类别分析,可以形成对海洋风险中的"黑天鹅"事件的初步认识,从而总结出造成此类风险的对海洋认知和利用的矛盾、风险传播过程的扭曲等影响因素;这类海洋风险可以通过利用现代技术加大对海洋的认知和治理,提高公众参与度,完善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机制以及有效的海洋风险媒体传播等措施来应对。
我国海洋动力灾害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侯一筠,尹宝树,管长龙,郭明克,刘桂梅,胡珀
【期刊】海洋与湖沼,2020年第4期
【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功能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摘要】海洋动力灾害(包括灾害性海浪、风暴潮、海冰、海啸等)是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破坏和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开展海洋动力灾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的国家需求。本文回顾我国建国以来在海洋动力灾害研究方向的主要进展,重点针对近年来我国在海洋动力灾害数值模拟预报以及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发展展望,希望给海洋防灾减灾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国家级海洋公园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作者】王国栋,陈志伟,朱炯,侯小红,杨欣怡
【期刊】灾害学,2020年第3期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机电学院;
【摘要】通过梳理近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阐述了国家级海洋公园面临的灾害风险因素,并在灾害风险要素、风险评估指标、风险评估方法以及评估体系运用等几个方面对当前国家级海洋公园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对今后国家级海洋公园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的发展提出思考,提出通过增强国家海洋公园灾害风险的各类影响因子之间的定量分析,构建国家海洋公园灾害风险评估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协调,完善国家海洋公园灾害风险相关类的数据库等研究展望,希望能为国家级海洋公园的生态环境研究与灾害风险评估研究提供参考。
公元前48年-公元1949年我国四类主要海洋灾害的史料统计与分析
【作者】刘珊,王英华,石先武,贾宁,孙雨希,刘强
【期刊】海洋环境科学,2020年第4期
【单位】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摘要】本文系统查阅了公元前48年-公元1949年间我国沿海地区历代地方志、正史、档案、实录和报刊等大量史料文献,对各个历史阶段史料文献中关于海洋灾害的文字记载进行摘录和统计,共计4515条。并利用灾害学、海洋学、地理学、统计学和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方法,总结分析了我国不同历史阶段风暴潮、地震海啸、巨浪和海冰四类海洋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生规律、影响因素及危害性。结果表明,风暴潮灾害是我国历代最为频发且危害最大的海洋灾害,公元前48年-公元1949年共发生1244次,其中造成死亡万人以上的风暴潮灾害达52次,且集中发生在明清时期东南沿海的江浙地区。千年尺度的长时间序列、大空间范围历史海洋灾害史料的分析和研究,可作为当前我国沿海地区海洋防灾减灾研究的补充,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保护在时间维度上的回溯。
广东省风暴潮海洋灾害特征及风险防控对策研究
【作者】英晓明,赵明利
【期刊】海洋开发与管理,2020年第6期:
【单位】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
【摘要】文章通过广东省2005—2018年风暴潮海洋灾害损失资料,总结分析了广东省沿海城市台风风暴潮登陆情况、风暴潮灾害损失概况和风暴潮灾害损失特征,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广东省风暴潮海洋灾害风险防控对策建议。
海洋捕捞渔民应对自然灾害之策——基于社会支持的粤西经验表达
【作者】刘勤
【期刊】河北渔业,2020年第6期
【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法政学院;
【摘要】捕捞渔民周期性地面对海洋自然灾害。通过对粤西东南码头区域调查发现,海洋捕捞渔民以家庭为主要作业单位,维系着熟人社会的交往方式。这是他们应对海洋自然灾害的主要支持来源。这一群体具有一定海洋灾害风险的规避意识。应对海洋自然灾害,血缘地缘群体提供了初级支持,利益融合群体提供了拓展支持,市场和政府初步提供了分担支持。提升海洋捕捞渔民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需要走出同质社会,建立有力的分担支持。
上海近岸海域预警监测系统建设探讨
【作者】陶卫国,方今
【期刊】声学与电子工程,2020年第2期
【单位】上海市海洋监测预报中心
【摘要】海洋自然环境出现异常或变化激烈,形成海洋灾害所带来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极其巨大,文章以上海近岸海域为例,探讨建立由预警浮标、岸基自动站、海床基等自动观测系统和岸站接收系统等组成的预警监测系统,实现对海洋灾害进行立体监测和实时预警。
我国台风风暴潮灾害研究
【作者】隋意,石洪源,钟超,王立杨,尤再进
【期刊】2020年第3期
【单位】鲁东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鲁东大学港口海岸防灾减灾研究院;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台风登陆最频繁、灾害损失最多的国家之一。本文基于热带气象局发布的热带气旋资料(1990-2018)及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海洋灾害公报》(2000-2018)资料,对影响我国的台风特征及风暴潮灾害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990-2018年间登陆我国的台风不仅次数多,强度大,而且登陆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这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威胁进一步加剧;登陆我国的台风季节性特征明显,主要集中在7-9月份;登陆地点遍布中国沿海地区,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及其以南沿海省市;受台风风暴潮灾害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受损严重,尤其是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和浙江省,这与台风登陆地点有很好的相关性。随着我国防灾减灾意识的加强,近年来台风风暴潮灾害给我国沿海地区带来的灾害损失有所减弱,但是每年的损失依旧很高,我国需要努力完善台风风暴潮风险评估体系,提高灾害预警能力,采取更多的措施来降低台风风暴潮对我国沿海地区的不良影响。
天津市海洋生态环境预警机制的创新路径分析
【作者】孙艺
【期刊】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年第4期
【单位】天津市自然资源生态修复整治中心;
【摘要】随着天津市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空间开发强度增加,沿海人口增长较快、陆域资源紧缺等趋海自然移动因素影响下,天津市生态损害和海洋环境恶化等问题日趋严重。本文对天津市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进行了概述。
台风风暴潮灾害影响下的温州平阳县脆弱性评估
【作者】马静武,乔观民,陈甫源,周浩
【期刊】海洋开发与管理,2019年第9期
【单位】温州市土地整治中心;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摘要】浙江是频繁遭遇台风风暴潮袭击的省份,而温州地区受潮灾尤为严重,为给其防御台风风暴潮提供管理支持,文章以平阳县为例,利用气候变化脆弱性分析框架,分析灾害暴露性、脆弱性特征和适应能力,提出平阳县适应风暴潮灾害的对策。在适应能力评估上,从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保护性设施、灾害管理机构能力和机制等4个方面构建沿海城市防御风暴潮灾害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层次分析法评估平阳防御灾害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平阳具有较高的灾害暴露性。(2)增加脆弱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围填海新区扩张与城市建设、存在的部分低质量房屋、城市排水管网系统和部分海堤标准较低、基层社区灾害应对能力相对不足等。(3)平阳防御风暴潮灾害能力的评估值为0.796。建议将风暴潮灾害因素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考虑;健全灾害管理机构和机制;加固重点堤防,改进城市排水系统;提高农房等建筑的防洪抗台能力;提升基层社区的减灾能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温馨提示:该条问答的文字/图片中可能存在外站链接、联系方式和其他风险信息,请注意识别,谨防上当受骗!1个回答芝士回答来自: 芝士回答2019.06.21靠谱的问答社区,专注来自分享知识、经验、观念。在这里,所有人都能找到答案、参与讨走主良按论满意答案咨询官钟怀复品方客服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广告点我做任务,抽手机哦
恭喜完成日常任务“天天助人1” 10金币奖励已发放
继续做任务
任务列表啊哦,你还是无名氏 登录登录做任务,奖励多多,还可抽手机哦~返回顶部侵权投诉意见反馈微博恭喜您升到级!获得Lv升级宝箱,快开启吧!开启宝箱 暂不开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型钢厂拆除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