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醇可溶解硝化棉遇水吗

实验室,一个提供实验条件、专用于实验用途的场所,也是科学探究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实验室工作的我们,少不了与各种试剂或材料打交道,其中有很多都是有毒有害试剂。下面介绍一些实验室常见的有毒试剂,供大家日常实验操作时参考,做好安全防护。1、溴化乙锭(EB)是一种高度灵敏的荧光染色剂,用于观察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DNA。溴化乙锭具有一定的毒性,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刺激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可诱导突变并可能致癌。防范:操作时戴好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在通风橱内小心操作。2、二甲基亚砜(DMSO)是一种渗透性保护剂,用途广泛,能够降低细胞冰点,减少冰晶的形成,减轻自由基对细胞损害,改变生物膜对电解质、药物、毒物和代谢产物的通透性。DMSO存在严重的毒性作用,与蛋白质疏水基团发生作用,导致蛋白质变性,具有血管毒性和肝肾毒性;高挥发浓度可能导致头痛、晕眩和镇静;皮肤接触能够灼伤皮肤并使皮肤有刺痛感,如同所见的皮疹及水泡一样;若二甲基亚砜与含水的皮肤接触会产生热反应。防范:使用时带好手套和护目镜,用的时候要避免其挥发。3、二硫苏糖醇(DTT)和巯基乙醇一样是很强的还原剂,散发难闻的气味。可用作蛋白质的保护剂,用于防止蛋白质内的半胱氨酸被氧化;也可用于SDS-PAGE电泳时样品的添加剂,用于彻底打破蛋白质中的二硫键;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危害健康。防范:当使用固体或高浓度储存液时,戴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中操作。4、焦碳酸二乙酯(DEPC)可灭活各种蛋白质,是RNA酶的强抑制剂。DEPC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DEPC毒性并不是很强,但吸入的毒性是最强的。防范:通风的条件下进行操作,带好手套和护目镜,并避免接触皮肤,不小心沾到手上注意立即冲洗。5、β-巯基乙醇是一种强还原剂,它被广泛使用的原因是它的羟基使它能够溶解于水中,并且降低它的挥发性。常用于抽提核酸或蛋白质电泳的loading buffer内,主要作用是破坏二硫键。β-巯基乙醇有难闻气味,高浓度溶液对黏膜、上呼吸道、皮肤和眼睛有极大损害。防范:需要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并在通风橱内操作。6、Trizol和巯基乙醇一样是很强的还原剂,散发难闻的气味。可用作蛋白质的保护剂,用于防止蛋白质内的半胱氨酸被氧化;也可用于SDS-PAGE电泳时样品的添加剂,用于彻底打破蛋白质中的二硫键;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危害健康。防范:如皮肤接触Trizol,请立即用大量去垢剂和水冲洗,如仍有不适,立即就医。7、氯仿学名为三氯甲烷,因为其相对稳定,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并能溶于许多有机化合物,能很有效的从植物材料中提取物质,主要用于核酸抽提中的萃取。它对皮肤、眼睛、黏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是一种致癌剂,可损害肝和肾,同时它也是易挥发气体。防范:操作时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并始终在通风橱里进行。8、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因为其强氧化性,可有效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致病酵母菌等,所以一般作为杀菌剂,消毒剂用于物体表面消毒。过氧化氢自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高浓度过氧化氢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该蒸汽会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眼睛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防范:可能接触其蒸汽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氯丁橡胶手套,在通风橱内操作。9、紫外光紫外光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光源,能够用在无菌室进行灭菌,也会用来观察凝胶中的核酸。在实验室里常用的紫外光源包括手提式紫外灯和紫外透射仪。紫外光可损伤眼视网膜,同时也是诱变剂和致癌物。防范:只能通过吸收有害波长的滤片或安全玻璃片才能观察,切勿用裸眼和没有防护装置的紫外光源,打开紫外光源要采用适当防护装置,在紫外光下操作时要戴合适的预防性手套。10、苯苯可以引起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甚至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第一位因素是接触苯的浓度,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苯蒸气,造成急性中毒,发生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走路不稳,像喝醉酒一样,严重者神志昏迷,摔倒,如不及时抢救,可造成死亡。长期接触低浓度苯即可能慢性中毒,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白血病。防范:操作时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并始终在通风橱里进行。11、甲醛(HCHO)甲醛有很大的毒性并易挥发,也是一种致癌剂。很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对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和损伤作用。防范:避免吸入其挥发的汽雾,使用时要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并始终在化学通风橱内进行操作。远离热、火花及明火。12、叠氮化钠主要用于细菌培养、配制叠氮钠血液培养基、硫化物及硫氰酸盐的试剂、有机合成、制造叠氮酸、叠氮铅和纯钠。因其在强烈撞击的情况下快速分解并产生大量氮气,可以用于汽车安全气囊的制造。毒性非常大,含有叠氮钠的溶液要标记清楚,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损害健康。防范: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护目镜,操作时要格外小心。13、丙烯酰胺(Acrylamide)属于中等毒性物质,可通过皮肤吸收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危害主要是引起神经毒性,同时还有生殖、发育毒性。神经毒性作用表现为周围神经退行性变化和脑中涉及学习、记忆和其他认知功能部位的退行性变化。试验还显示丙烯酰胺可能是一种致癌物,长期低剂量接触丙烯酰胺会出现嗜睡、情绪和记忆改变、幻觉和震颤等症状,伴随末梢神经病如手套样感觉、出汗和肌肉无力,累积毒性,不容易排毒。防范:在搬运和使用中必须穿戴防护用具,如防毒服,防毒口罩及防毒手套等。14、甲叉双丙烯酰胺可用作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的交联剂、生物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多肽、核酸)的分离。具有一定的毒性,能轻微刺激眼睛、皮肤和粘膜,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防范:应避免与人体长时间直接接触,切勿吸入粉末,误触应用清水洗净。15、苯甲基磺酰氟(PMSF)是一种高强度毒性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对呼吸道黏膜、眼睛和皮肤具有非常大的破坏性,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致命。防范:使用时应佩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始终在化学通风橱里操作。在接触到的情况下,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眼睛或皮肤,将已污染的工作服丢弃掉。16、吉姆萨(Giemsa)可用于制作血液涂片检查寄生性原生动物,如疟原虫、锥虫;对致病性螺旋体、病毒、立克次氏体、过氧化酶、染色体(染色体带型分析)等染色;也可应用于组织培养研究和试剂。咽下可致命或引起眼睛失明,吸入和皮肤吸收都是有毒的,其存在的危险是不可逆的效应。防范:操作时应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护目镜,在化学通风橱里操作,不要吸入其粉末。17、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能溶解脂质,以增加抗体对细胞膜的通透性。在生命科学领域,该产品经常被用于水中帮助分解蛋白酶,基因工程中还用作限制性内切酶的缓冲液的成分之一。能够引起严重的眼睛刺激和灼伤,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受害。防范:操作时应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护目镜,在化学通风橱里操作。18、过硫酸铵(APS)是一种强氧化剂,还可用作聚合反应的引发剂。对黏膜和上呼吸道组织、眼睛和皮肤有极大危害性,吸入可致命。防范:操作时戴合适的手套、安全眼镜和防护服,始终在通风橱里操作,操作完后彻底洗手。19、四甲基乙二胺(TEMED)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有微腥臭味,在分子生物学中,可以用于配制SDS-PAGE胶。TEMED可以催化 APS产生自由基,从而加速聚丙烯酰胺凝胶的聚合,可作为一种促凝剂使用,具有强神经毒性。防范:使用时防止误吸,通风橱快速操作,存放时密封。2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有毒,是一种刺激物,并有对眼睛造成严重损伤的危险。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损害健康。防范: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护目镜,不要吸入其粉末。21、三氯乙酸(TCA)三氯乙酸有很强的腐蚀性。防范: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防目镜。22、二甲苯可燃,高浓度有麻醉作用。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防范:戴好橡胶手套和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在通风橱内操作,保持通风,始终远离热源、火花和明火。23、甲醇有毒,致命剂量大约是70毫升。甲醇的毒性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影响最大,它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摄入都会产生毒性反应,甲醇蒸汽能损害人的呼吸道粘膜和视力。防范:佩戴好防毒面具和护目镜,避免接触其蒸汽,注意在通风橱内操作。24、盐酸(HCI)盐酸的性状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有强烈的刺鼻气味,具有较高的腐蚀性,浓盐酸(发烟盐酸)会挥发出酸雾。盐酸本身和酸雾都会腐蚀人体组织,可能会不可逆地损伤呼吸器官、眼部、皮肤和胃肠等。在将盐酸与氧化剂(例如漂白剂次氯酸钠或高锰酸钾等)混合时,会产生有毒气体氯气。防范:佩戴橡胶手套或聚氯乙烯手套、护目镜、耐化学品的衣物和鞋子等,容器上需要标注腐蚀品的标志,在通风橱内操作。25、氢氧化钾(KOH)有强碱性及腐蚀性。吸入后会强烈刺激呼吸道或造成灼伤,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口服灼伤消化道,可致死。防范:操作时戴好耐酸碱手套。26、氢氧化钠(NaOH)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或烟雾会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会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防范:操作时佩戴防毒口罩,戴橡皮耐酸碱手套。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平时做实验一定要防患于未然,不心存侥幸,不嫌麻烦,提高安全意识,注意自我保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也是为他人负责。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安全实验、健康实验、快乐实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硝化棉遇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