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鸡可以吃人吃剩下买的糍粑是硬的怎么吃吗?

一直在知乎潜水也没认真回答过什么问题,昨晚在知乎日报上看到这个问题,作为一个祖辈在这里扎根自己在怒江出生长大的学生党就想上来和大家再说说我的家乡。最后插了一些图,是好朋友@大炮小妞 (微博)和我弟 @ 亚齐_Flo 拍的(微博),流量党慎点@青葭 老师的回答,说的非常客观,不管是对我们生活习惯的总结还是各方面的反思;不禁暗叹@青葭
老师作为一个外地人看到了很多我们本地人都看不到的地方,也谢谢@青葭 老师能用心写这么多文字和大家介绍我的家乡。
其实@青葭 说的已经很全面了,我就补充一些我想到的和想说的吧。 ———————————————来自三江并流之怒江的分割线———————————————后面会扯得很远,先点题吧:云南怒江州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在怒江州一共有四个县,这四个县主要居住的少数民族是不一样的:泸水县(傈僳族)、福贡县(傈僳族、怒族)、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白族、普米族、彝族)、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傈僳族、藏族、普米族、独龙族),除上述提到的少数民族之外,整个怒江州还有许多其他少数民族。虽然各个民族在同一个州生活,但差距最大的不是各民族之间的生活习惯,而且说实话到我们这一代民族特征已经被稀释得太多,夸张一点来说:除了身份证上民族那一栏有字可证,生活中已经很难找到自己是少数民族的影子了(比如我们已经不会说自己本民族的语言了,说的都是汉语)。在怒江州生活的人,最大的差距还是贫富差距带来的:城镇里的人住着商品房、拿着工资、有的还做着小生意,懂得生活懂得享受,过的是五六七八线城市居民的生活;而那些住在城镇周边农村里的人,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夜为生计下地劳作,为家里那几口牲畜在来年春节能卖到多少钱而奔波。这样一来,虽然都是少数民族,还是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状况。很不情愿的把分类标准定到经济条件上,然后分两个大类很情愿的和大家交流一下———————————Part 1 【城镇周边以劳力为生的怒江少数民族】——————————衣:日常着装以本民族的服饰为主,包括衣服裤子帽子和背包等(都是自己手工缝制的),很少会进商场购置时装,一是居住的地方没有什么大型商场,二是村民之间没有讲吃讲穿的攀比风气,大家关注点更多的还是温饱和联络感情。关于购置新衣,像怒江州的各个乡每个星期都会有一天稍微隆重于日常集市的集会,我们当地人称为“该子天(音译)”,意思就是赶集日,在这一天商贩贩卖的各种商品,数量和种类都多于平常,也会有商贩贩卖便宜的衣服裤子等。在这一天山上的农民们都会到乡里去赶集,所以购置新衣大多是这个时候,价格可以和商贩刀,很便宜,一件新的T恤十多元都是可能的。食:大多是自给自足,自己种的粮食自己吃。过年过节是一定要杀一头自家养的猪来庆祝的。住:住的房子都是乡里乡亲一起盖的,大多是石棉瓦的房顶然后空心砖来砌成墙壁。当然现在农村里条件好的也住上了小洋楼,现代化的家电一应俱全。当然也有更偏远地区的农民还居无定所,没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自家建房的话靠近缅甸地区的农民是会拿到政府补助的。行:步行、拖拉机、三轮摩托车、面包车为主。关于他们想补充的:这些朋友居住的村子寨子里大多都有教堂,信奉基督教。p.s.福贡县的教堂很牛,几乎每一个教堂都有一套音响有琴有鼓,这里很多好声音的———————————Part 2 【城镇里生活的怒江少数民族】——————————————衣:怒江州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有人居住的大部分地区常年偏高温,气温炎热,所以着清凉服装的日子较多,羽绒服在州府六库完全没有市场= =(我来北方上大学后才买了人生第一件羽绒服。。。哈哈哈)值得一提的小八卦,夏天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蹬一双缅拖出门(一种鞋底很硬但是穿上去立马秒杀各种AJ的酷炫人字拖),质量好!便宜!拉轰!(很多像我一样不在省内上大学的孩子行李箱里都会有一双缅拖)食:(1)口味总体偏香辣。(2)街上有很多小吃:凉粉、凉宵、炸洋芋、腌制的酸木瓜、酸萝卜......(3)晚上会有很多烧烤摊,食材都是放炭火上直接烧制的。(4)具有当地风俗的特色食物很多,我就说三个别地没有比较具代表性的:漆油鸡:它是用怒江州特有的漆树的漆树子历练的油当调味主料烹饪而成的鸡,大多是以煮的方式。用漆油煮出来的鸡味道鲜香,鸡汤绝对让你好喝到忘记你姓名手抓饭:和新疆的手抓饭是两个概念。手抓饭最初是用手直接食用的,发展到现在如果你到饭店里点手抓饭,就一顿大餐了。手抓饭的饭不是重点,配菜是重点,各种大鱼大肉大鸡,都是纯天然无公害农民伯伯精心养殖的哟!盛放手抓饭的器皿也很有意思,所有的东西都放到一个大簸箕里,吃的时候你可以选择用配套的一次性塑料手套用手直接拿着吃,也可以选择用筷子像食用普通菜品一样吃。杵酒:怒江人嗜酒,招待客人的时候餐桌上的酒一定是第一道菜。杵酒是用玉米瓣、天仙米、高粱米和鸡足稗混合蒸制而成的,酒精度为17%。18%。味道甘甜。喝的时候和饮料差不多,不过后劲稍大。家庭聚会也好重要的节庆日,杵酒是必不可少的。(5)食物物价的话,常见的非速食饭店,两个人一荤两素一汤七十多元(不讨论高级一点的饭店和特色菜);一个人吃早点10元吃到饱。住:(1)三代同堂的很少,一种情况是:现在城镇里的居民大多都有能力为自己的老一辈再购置一套房子或是自己购置新房搬出去住,因为地方小所以即使不和老一辈住在一起,照料老一辈很方便,不存在距离的问题;另一种情况是:老一辈还是愿意居住在城镇周边自己所长大的农村。(2)几乎都是商品房,这些商品房大多是外地人所开发投资建造的。(3)兰坪县的单家独户小洋楼多于怒江州其他四个县。(4)近好多年,怒江州一直在开发新的小区建造许多新的高楼,拆毁了好多我们童年有记忆的代表性建筑,sigh。。。有条件的怒江人也会选择在省内发达的城市如昆明、下关等购房。行:私家车、出租车、公交车、步行。——————————————Part 3 【还想与你交流的】——————————————@青葭 老师提到司机师傅说的“城里人生活的一点也不幸福”有失偏颇。 关于离婚率的高低我没有求证过,但我周边的亲戚朋友都生活得很快乐。他们这一辈的人工作已经不太可能有什么变动了,他们的同龄人中也很少会有人在想:明天一觉醒来就辞去工作下海创业或是为世界做什么伟大贡献。客观的说,的确很少会有人居安思危。但这不代表他们就不快乐,我的妈妈今年46岁,还是乐于接受一切新鲜的事物,虽然有时候学起来不容易上手,但如何网购、怎么在朋友圈刷屏、怎么给亲朋好友点赞都是生活中的她的乐子。到了我们这一代,观念上也和上一辈有了很大的区别。@青葭 老师说的,大部分的人对学习和上进没什么兴趣很客观。 但这是暂时的。我们从小生活的环境几乎是零压力的,父母会告诉你学习的重要性但很少会逼迫你去学习。学习上的竞争和大城市的孩子根本比不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怒江州交通不发达,新的人和事物很难涌到我们这个小镇,没有新的东西进来所有的东西就都在原地踏步。怒江州真的就像一个处女地,没有过度开发没有城市喧嚣,有的只是一批批按前人足迹传承生命体征的人。这样的好处是我们有无忧无虑的童年,坏处就是,如果在我们的成长后期没有遇到客观环境上的改变而接触一些新的思想,我们可能就永远都安于现状:觉得人生就是上完大学回家考公务员然后结婚生子。我是91年底的,在和我一起长大的朋友里,有初中毕业就回农村结婚生孩子的、也有这两天刚拿到offer马上要出去读研的;有已经刚毕业在准备各种考试找工作的、也有那些想坚持自己理想为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活的。也许我在这里大谈理想会不太恰当,但我以我身边朋友们的发展轨迹和大家负责任的说:可能有些东西大城市的孩子10岁就想明白了,怒江州的孩子要等到20岁才明白,但只要大山里的孩子能走出来,给他时间去接触那些能让他眼睛放光的东西,他会找到方向的。当然我知道我已经是非常幸运的,怒江州偏远地区还有很多连饭都吃不上无法上学的孩子。这些孩子可能一辈子就和他们父辈的一辈子一样,他们孩子的下一辈子也许还和他们一样。这种贫富差距造成的不同生活轨迹我没办法给出一个确切的解决办法,但怒江州的孩子都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不管是从未踏出过家乡一步或是已经从大洋彼岸回来的那些人。阔时节跳通宵的篝火;特别多好听的民族调子;一年到头吃不完的热带水果;心情不好就能去跑几圈的江堤;用脚步就可以丈量的这里街里街坊的都很熟,所以每一个人的笑脸都很亲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牢固又稳定,身边的朋友不管你到几十岁了,十几岁的那波一定还会在。我们深知自己家乡的落后和贫穷,但当有人问起自己的家乡,我们不会因为对方没听说过而觉得羞愧,还可以滔滔不绝的讲上很久的时间感谢阅读,欢迎大家来玩,我请你们吃好吃哒!古耐 ^___________^——————————————Part 3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城镇周边傈僳族妇女的平日着装城镇周边的傈僳族小孩(穿的就是本民族的服装啦)怒江州特有节日之一澡塘会实拍(传说中男女天然温泉共浴神马的。。。)在散步的老奶奶们怒江州州府六库一景我是吃的泄泄!我还是吃的泄泄!快来喝!我!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鸡胗后面的胗带能吃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