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茶的好坏,景隆号的制茶技艺是否源自中国的传统文化?


2023-05-09 16:01
来源:
羚佳设计发布于:上海市
“万里茶道(非遗)南起武夷山,北至恰克图。这是一条尘埃落定的古道,古道之上,千金散尽还复来,古道之下,寒夜客来茶当酒。景隆號一直在追寻中俄茶文化的记忆与传承。”
【品牌定位】
·
·传承大红袍三百年·
·“中俄蒙”万里茶道启航者·
景隆號是清代康熙年间下梅茶商邹氏与山西晋商合作经营茶业时设立的第一个茶商号。
【品牌历史】
·
康熙十九年(1680年):其时武夷山市集崇安下梅,景隆號码头盛时每日行筏三百艘,转运不绝。
公元1694年:邹氏落户于武夷山下梅村,以种茶、制茶、贩茶为业,开创了陆路万里茶路和海上万里茶路,将茶叶销往全国各地乃至世界。
雍正五年(1727年):晋商至福建经营武夷岩茶,与其交易者,多为崇安下梅邹氏。
乾隆二十年(1755年):乾隆下旨关闭各个海关,仅留广州一口通商,邹氏将武夷茶市场转向广州十三行售于洋人,开辟了邹氏茶的海外贸易之路。
同治元年(1862):《中俄陆路通商章程》在京签订,俄商可在中国茶叶产区采办茶叶和兴建茶厂,“万里茶路”开通以来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平衡被击破,中国商人在茶叶贸易的利润完全被俄国人夺走,短期内,恰克图买卖城数百家中国茶行字号锐减至十余家,随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恰克图贸易口岸彻底关闭,辉煌了两个多世纪的“万里茶道”从此失去了作用,这条历史著名的商业大道渐渐被人们淡忘。
二十一世纪:邹氏后裔秉承“无二值、无欺隐”的祖训,恪守“诚信经营、致富履义”的商德,立志传承、振兴百年老字号。
2014年,景隆號第十代传承人,创立武夷山邹氏景隆號茶叶有限公司。公司坐落于福建省武夷山市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的核心区,这里有全球同纬度地带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也是世界武夷岩茶发源地。
2017年:景隆號岩茶被蒙古国博物馆馆藏。
2017年:景隆號红茶被俄罗斯博物馆馆藏。
2018年:景隆號被中央电视台采访。
在“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认同的今天,“万里茶道”作为一条同“丝绸之路”一样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际商路,正逐渐演变成跨越中俄蒙三国、影响更广泛区域的国际合作旅游线路。
【景隆號万里茶道文创】
·
【景隆號祖传制茶技艺】
·
注:岩茶制茶过程的人物动态造型来源于网络,原作者不详,在此对原作者表示敬意!
【景隆號产品系列】
·
· 百年景隆號系列 ·
· 景隆號1718 ·
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晋商常万达受邀参加乾隆皇帝举办的千叟宴,当年赠送给乾隆皇帝的礼品是由常万达亲自到武夷山景隆号茶庄采办八两大红袍,茶叶青叶采自武夷山山后岩六棵野茶树,每年茶叶精茶仅产十六两。乾隆皇帝品尝茶叶后赞不绝口,称道:此茶气味清和,野味重,这六棵古茶树一直由下梅邹氏后人看管。
深藏在大山中的茶村,保持天然原生态的种植——因为小产区,独特的土壤、水源、日照、温度等地理与气候条件使得茶叶品质卓越,独具一格;而流传下来的古茶树及延续古法制茶的传统,更增添几分传奇色彩和文化底蕴。
茶的稀缺珍贵性,喝有故事的茶,做有身份的人。
· 景隆號百年老枞 ·
紫气东来
百年老枞生长在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500——1800米高山的原生态野茶。该品种的茶树已有100年的树龄,从茶干到茶茎都布满绿色的青苔,一幅历经沧桑的样子,虽然老枞树高枝茂,但产量并不高,而且对所生长环境有极高的要求,因此百年老枞就显得极为珍贵。
正宗的百年老枞高海拔,生长周期慢的特点使得其耐高温,并且耐冲泡。正宗百年老枞可以连续冲泡12泡以上,并且品质稳定,汤色香气一直持续。
· 景隆號老枞水仙 ·
紫气东来
老枞水仙:属生长在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500——1800米高山的原生态野茶。该品种的茶树已有100年的树龄,从茶干到茶茎都布满绿色的青苔,一幅历经沧桑的样子,虽然老枞树高枝茂,但产量并不高,而且对所生长环境有极高的要求,因此老枞水仙就显得极为珍贵。
· 景隆號高山古茶园 ·
古树大红袍
此款茶藏于深山原生态,古茶园、古茶树、古法制茶之法有所传承的地道好茶。
视觉设计依托景隆号武夷山清代古茶园300年文化历史IP,主视觉图形还原景隆号武夷山清代古茶园山场原貌,通过卷轴历史长卷的手法进行展现,描绘古茶园跨300年历史,在同一个物理空间中依然产出优质茶叶。
品牌名称“古茶园”采用宋体结构与现代弧形结构相结合,体现古茶场古为今用的历史性维度,“茶”字中部笔画采用茶碗盖子的侧面廓落,突出产品主题,为画面中部的点睛之笔。视觉应用云雾图形,表达“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绝佳茶叶生态环境。
· 景隆號国潮小罐茶 ·
景隆號国潮小罐茶×中华吉祥文化符号
品牌+艺术=定位+美学
这是一款美学派的品牌产品设计,重视“感受力”、重视个体的美学格调和自我表达
这是一系列迷你小岩茶
应国潮文化席卷,进行产品包装设计升级
外包装古典书法+中国风纹案进行现代组合
轻松感、透气感,创造形式美
传统文化现代演绎,
打造可以喝、可以看,有品尝趣味,也有观赏美学体验的产品
我们挑选了武夷山地标性景点结合历史传说作为景隆号的文化IP
景隆号=武夷山=武夷山纯天然、原生态的生活方式
提炼武夷山的“可视化资产”,我们抓住“大众脑海中已有的认知画面”,使之“可视化”,构建“玉女峰+大王峰+天游峰+下梅古民居+茶叶”=由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可视化画面”。
· 景隆號隆月 ·
诸多元素组合成一幅山水相间,中秋之月下静谧的茶饮意境,九曲溪的十八弯形态与祥云结合,萦绕山间,青瓷质感的茶碗盛满茶汤,成对玉兔在茶汤上撑起竹筏漂游。月光之下嫦娥飞向月宫,与玉女峰交相辉映。
· 景隆號万里茶道 ·
国际自行车旅游协会(CAI) 骑游中国开辟“探寻万里茶道”的体育+旅游路线,以骑行的方式徜徉古茶道、遍访古茶村、搜寻古茶市、探究古茶号、驻足古驿站,体会古今中国的茶叶生产、贸易经营、运输流转、茶俗信仰等文化脉络,将沿途茶商、茶企串联起来,形成中国茶的一条纽带。不但可以领略和弘扬茶文化,欣赏不同地域和气候造就的奇特自然生态、不同时期人们留下的宝贵文物古迹,也是通过品味和触摸晋商文化,来一场舌尖上的骑游,同时以此推广自行车文化和运动,推动万里茶道旅游带的大发展。
· 景隆號肉桂 ·
· 景隆號御贡石乳 ·
御贡石乳,茶树长于弥陀岩,茶园野放管理,抵抗力强,树龄百年以上,茶树吸取天地精华,占尽五行八卦金、木、水、火、土。因母本优良,种植环境得天独厚,加之传承下梅邹氏祖传手工秘制碳焙技艺,成品石乳如同具有铮铮铁骨又饱含人生阅历的硬汉,既有岩骨又具乳香,汤水又如乳汁般稠顺柔滑,入口微苦收敛,过喉含香,岩韵极显,回甘如石上清泉,在口腔中迟迟挥之不去。
包装图形设计:采取祖传碳培工艺的容器——“岩茶焙笼”为主要设计元素做版画插画设计处理,背景设计以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作为装饰,具有历史年代感,与百年以上树龄的石乳相协调。
在清代,景隆號御贡石乳为皇家御茶。
· 景隆號圆融 ·
天地圆融/万物自然
三雅道:茶道益心,花道养心,香道静心
而这三道与中国传统文化又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在三道中悟人生之道,受到了千古雅士的追捧。
· 景隆號仙鹤衔茶 ·
灵感来源:北宋宋徽宗赵佶所作绢本设色画——《瑞鹤图》
仙鹤元素:传说大红袍是仙鹤从蓬莱岛叼出来的种子遗落在武夷山上的这处悬崖上长成的。仙鹤有志向高洁、品德高尚之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1月27日2023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发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老兵治沙队集体和王琦、裴树清等19名先进个人获得2023年度“最美退役军人”称号他们中有的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有的在新的战场中奋力拼搏有的成为大国工匠为国铸器今天和老班长一起走近三位致力于乡村振兴事业的战友了解他们的故事从跨国企业总裁到“兵支书”他说:“我一定会回来的!”邹凌出生于天津农村,1985年冬穿上军装,1989年退役安置在当地粮食局工作。1992年,改革开放的大潮涌动,邹凌辞去公职,下海经商,公司由小到大,从几人团队到涉及能源、矿产、国际贸易等多个行业的跨国企业。抗震救灾中的“大个子党员”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邹凌组织6名退役老兵,瞒着家人奔赴灾区,冒着生命危险,为6个重灾镇、2000多户受灾群众,送去救灾物资。灾区群众经常见到忙碌的“大个子党员”的身影。2008年,邹凌带领团队赶到映秀开展抗震救灾。为让群众安定下来,邹凌把带的所有现金分发给受灾群众,连自己的衣服和鞋都捐了出去。离开时,路两边,村民们把从废墟里扒出的腊肉、鞋垫塞到他的手里,依依送别。邹凌含着眼泪郑重承诺:“我一定会回来的!”那一刻,他把自己当成了这里的一份子,这里也成了让他时刻牵挂的地方。震后第一个春节,邹凌与村民一起度过。扶困助农,再回渔子溪村震后第一年除夕,邹凌回到渔子溪村,为每家每户购置了包括春联、粮油、肉蛋在内的所有年货。摆了40多桌的“坝坝宴”,邀请全村赴宴,还搭起舞台、连线明星,举办了首届“明天会更好”的“映秀村晚”……邹凌无偿提供免费老人餐。他还开办爱心食堂,免费为村里70岁以上老人,提供一日三顿营养餐,为儿童提供免费营养早餐;捐资组建汶川映秀投资集团,建设熊猫山泉水厂、摩天轮乡村旅游等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这些产业由邹凌出资,获得的收益分给全体村民,帮扶困难家庭,鼓励升学参军和退役军人创业就业,自己一分钱都不拿走。邹凌在渔子溪村分红大会现场为村民发放资金。户口迁入,他乡变家乡渔子溪村民多次联名写信,希望邹凌把户口迁到渔子溪村。2018年,邹凌被任命为渔子溪村第一书记,2020年4月,他把户口迁到映秀,并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成了这方水土的一份子,他乡也真正成为了家乡。渔子溪村获得的荣誉。在他带领下,渔子溪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四好村”,人均收入提升至地震前的5倍,先后荣获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省乡村治理试点村和省卫生村等荣誉。无论身在何处,无论穿着什么服装,邹凌的胸前永远佩戴着一枚闪亮的党徽。多年来,他跋涉40多万公里,帮助数十个乡村30多万人次,资助上百名大学生、600多名孤儿,用人间大爱守护一方群众的心。2023年度“最美退役军人”邹凌男,汉族,中共党员,1966年6月出生,1985年11月入伍,1989年11月退役,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该同志感恩党和国家培养,立志回报社会、反哺乡亲,“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第一时间深入受灾一线抢险救灾,从此扎根映秀镇渔子溪村15年,并把党组织关系和户口从天津迁到映秀,成为一名“兵支书”;他自掏腰包捐建企业,带领村民开展灾后重建、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使渔子溪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四好村”;他关心民族地区发展建设,长期帮助涉藏地区困难群众,大力帮扶产业发展。多年来,他帮扶数十个乡村、30余万人次,资助100余名大学生、600余名孤儿。2021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被评为“四川好人”、四川省“最美退役军人”。“少叫我大师我更喜欢当一名制茶老师。”温文溪,高中毕业后投笔从戎。1999年底退役回到家乡安溪,凭着对安溪铁观音的热爱,走上了一段与茶结缘的人生之路。“对我来说,提振茶农信心,提高茶农制茶技艺,增加茶农收入,才能对得起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温文溪在练就一身制茶本领后,有了新的打算——向茶农传授自己制作铁观音的技艺和发明的专利。温文溪开展高素质农民制茶技术培训。有人叫他“呆子”他说要做好“传帮带”作为县农民讲师团的骨干,一有空闲,温文溪就驱车到茶农家里,手把手传授制茶技艺。这招来了外人的非议,有人叫他“呆子”,家里人也不理解,三天两头要下乡,而且常常是无偿给茶农培训,车油也要自己掏钱加,为的是什么,图的是什么?下乡教学时也经常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有的茶农文化素质较低,普通话听不懂、方言又有差异,有时候一个制茶环节,重复好几遍茶农还听不懂;有的茶农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有问题又不敢问;有的茶农思想固执,很难改变他们错误的做法。温文溪在工作室评茶。对此,温文溪也动摇过,但在他心里“党员得做好‘传帮带’”的信念一直没有退却过。凭着这种信念,几年来,温文溪足迹遍布安溪每个角落,培训人数达2万多人次。一些单位和组织纷纷邀请温文溪前去现场教学,每到一处,许多人称呼他为“大师”。每每如此,温文溪总是说:“少叫我大师,我更喜欢当一名制茶老师。”温文溪在工作室进行茶叶摇青技术展示。贫困户盖起两层小洋房在制茶技艺传授中,温文溪愈发体会到贫困户、低收入茶农更需要他。“真的很感谢温老师,要不是他常来指导,我们家的生活条件也不会得到这么大改善。”谈到温文溪,已经彻底脱贫的祥华乡福洋村茶农陈福元感激不尽。2017年底,为响应国家脱贫攻坚号召,温文溪开始跟陈福元“结对子”。起初,陈福元心存疑虑,他说的传统制茶技术汤色有点浓,这样的茶叶有人要吗?温文溪看出了他的心思,当场作出承诺,这季的春茶只要按照他讲的法子去做,毛茶将以往年售价的两倍以上帮忙销售。陈福元还是不放心,温文溪当场拿出2000元做定金。事后,温文溪说:“定金就是要让老陈吃下‘定心丸’,引导他走好第一步。”温文溪到西坪镇南岩村查看茶园生长情况。2018年,在温文溪的精心指导和帮忙销售下,陈福元的春茶拿到市场上卖,单价竟然是往年茶叶的三倍。此后,他一旦有疑问,就通过微信视频、电话交流沟通。温文溪让他通过手机拍摄视频或照片,观察茶青发酵之后再做具体交流指导。在温文溪的帮助下,短短三年期间,陈福元就从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摆脱出来,还盖起了两层小洋房,日子过得美美的。“只要他们需要我,我会一直做下去”温文溪在西坪镇南岩村开展茶园管理技术培训活动。2017年以来,温文溪通过技艺传授,让100多户低收入茶农收入翻番,培养30多名退役军人拥有一技之长,帮助14户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功脱贫致富,让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和残疾人得到就业。“他们的日子一天天过得好,让我看到了一名茶人的价值。”温文溪说:“只要他们需要我,我会继续做下去,只为那一缕茶香。”2023年度“最美退役军人”温文溪男,汉族,中共党员,1978年9月出生,1995年12月入伍,1999年12月退役,福建省泉州市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传习所主任。该同志退役返乡后,构建了“传习所+茶农+茶企业”的多方共赢模式,开展种茶制茶技术培训,先后培训1万余人次,培养56名高技能人才,结对帮扶100余户贫困茶农,通过创新的模式、设备、产品带领贫困户茶农脱贫致富。他出版专业教材1本,发表论文5篇,发明多项重大专利,荣获全国发明展金奖1次,省创新大赛一等奖3次。2021年被评为福建省“最美退役军人”,2023年被评为福建省劳动模范,党的二十大代表。身患癌症的他带着四分之一的胃回到家乡耕种“文化田”夏昭炎,1951年1月入伍,1955年6月退役后考上大学,毕业后主动申请到革命老区任中学老师,后转任大学教授。“乡村也应有书香”2004年,准备退休的夏昭炎查出患有胃癌,手术后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夏昭炎和妻子杨莲金商量,决定搬回环境宜人的家乡谭家垅村休养。回乡后,夏昭炎发现村子里盖起小洋楼,通了水泥路,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依旧匮乏,农闲时除了打牌没有更多的娱乐活动。“乡村也应有乡村的文化氛围,没有书香,乡村无法真正振兴繁荣。”夏昭炎决定修整祖宅创办农家书屋,让乡亲们从牌桌前来到书桌前。农家书屋开张后,夏昭炎和妻子挨家挨户上门邀请:“到书屋来看看书吧。”受到从大城市回来的大学教授盛情邀请,许多村民心怀好奇走进了书屋,从琳琅满目的书架上挑选心仪的报刊书籍。夏昭炎给孩子们讲国学。夏昭炎夫妇也常和村民们聊天了解他们不同的阅读需求,在学生、亲友的捐助下,不断丰富报刊书籍的种类,来农家书屋的村民和孩子越来越多。图书室、阅览室、学习室,一间间整理出来;电视机、音响、影碟机,一样样添置起来……农家书屋成为了田间地头的“文化粮仓”少儿假期学校合影留念。文化活动中心成了“幸福院”针对村里留守儿童多,假期无人照管的情况,夏昭炎再次站上讲台,为孩子们创办了一所免费的假期学校。为满足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夏昭炎建起老年活动室,开办“小讲堂”,给村民们讲传统文化、时事政治。夏昭炎向村民宣讲二十大精神。夏昭炎还把这些年获得各种奖项的奖金全部捐出来,设立高桥奖学基金,数十名寒门学子受到资助。一位走出山门的大学学子,在给夏昭炎的一封信里写道:“钱虽不多,却饱含着教授的深情,它更像是教授对我们的一种精神传承。”在夏昭炎的感染下,村里打牌的人少了,看书的人多了,邻里纠纷少了,团结互助多了……“看看书、跳跳操,眼界宽了、身体好了,心情舒畅,日子就美好。”在村民们看来,文化活动中心已经成了村里的“幸福院”。“在外任教几十年,回到乡村做乡贤,老有所为‘种文化’,和风细雨润心田。”正如村民夏政凯的一首小诗描述的那样,10多年来,退而不休的夏昭炎回乡做起“耕夫”,不种稻田“种文化”,为乡亲们耕种出一片金灿灿的“文化田”。2023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夏昭炎男,汉族,中共党员,1935年10月出生,1951年1月入伍,1955年6月退役,湖南科技大学退休教授。该同志毕生献身教育事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任部队文化教员。退役后考上大学,毕业后主动申请到革命老区任中学老师,后转任大学教授,共培养学生3万余人。退休后,身患癌症的他带着四分之一的胃回到家乡,建起村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老年学校和少儿假期学校,并设立奖学金,家乡文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他岗位在变,初心不改,实现了从退役军人到大学教授、从大学校园到家乡农村、从带薪工作到志愿服务、从教授学生到教授村民的“四个转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优秀退役军人的担当奉献。2019年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2022年获评“第二届全国关工委最美五老”。文章来源:中国退役军人(ID:zgtyjr)。转载需注明来自“中国退役军人”微信公众号,否则视为侵权。来源:退役军人事务部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司部分素材综合于:解放军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看茶的好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