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x-4)=117X+3/4=6解方程程?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元一次方程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2、知道“元”和“次”的含义;  3、熟练掌握最简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理论依据;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解方程的教学,了解化归的数学思想.  德育目标:  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通过对方程的解进行检验的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和责任感;  3、在学习和探索知识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最简方程的解法;  难点:正确地解最简方程。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旧知识的复习:  1.什么叫等式?等式具有哪些性质?  2.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  二、新知识的教学: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2)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次。  想一想:  (1)你认为最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是什么样的?  (2)怎样求最简方程(其中是未知数)的解?  三、巩固练习  1、通过练习,请你总结一下,解方程(是未知数)把系数化为1时,怎样运用等式的性质2,使计算比较简单。  2、检测:  3、课堂小结:  四、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1、一元一次方程定义;  2、最简方程(其中是未知数);  3、解最简方程的主要思路和解题的关键步骤及依据。  五、课堂作业。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2  一、活动内容:  课本第110页111页活动1和活动3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建模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和实际问题中的关系,通过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预测、判断。  (2)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演练、合作探究,体会数学知识在社会活动中的运用,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增强自信心,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三、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经历探索具体情境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以上重点也是难点  3、关键:明确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间的关系,寻找等量关系。  四、教具准备:  投影仪,每人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相同的棋了和一个支架。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1  一种商品售价为2.2元件,如果买100件以上超过100件部分的售价为2元/件,某人买这种商品n件,讨论下面问题:  这个人买了n件商品需要多少元?  教师活动:  (1)把学生每四人分成一组,进行合作学习,并参入学生中一起探究。  (2)教师对学生在发表解法时存在的问题加以指正。  学生活动:  (1)分组后对活动一的问题展开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派代表上黑板板演,并发表解法。  解:2.2nn100  2.2100+2(n-100)n100  问题转换:  一种商品售价为2.2元/件,如果买100件以上超过100件部分的售价为2元/件,某人买这种商品共花了n元,讨论下面的问题:  (1)这个人买这种商品多少件?  (2)如果这个人买这种商品的件数恰是0.48n,那么n的值是多少?  教师活动:同上学生活动:同上  解:(1)n220  100+n220  (2)=0.48nn=0  100+=0.48nn=500  (二)活动2:  本活动课前布置学生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1、准备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相同的棋子和一个支架。  2、分组:(4人一组)  开始做下面的实验:  (1)把直尺的中点放在支点上,使直尺左右平衡。  (2)在直尺两端各放一枚棋子,这时直尺还是保持平衡吗?  (3)在直尺的一端再加一枚棋子,移动支点的位置,使两边平衡,然后记下支点到两端距离a和b,(不妨设较长的一边为a)  (4)在有两枚棋子的一端面加一枚棋子移动支点的位置,使两边平衡,再记下支点到两端的距离a和b。  (5)在棋子多的一端继续加棋子,并重复以上操作。根据统计记录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以上实验过程可以由学生填写在预先设计的记录表上  实验次数棋子数ab值a与b的关系  右左ab  第1次11  第2次12  第3次13  第4次14  第n次1n  根据记录下的a、b值,探索a与b的关系,由于目测可能有点误差。  根据实验得出a、b之间关系,猜想当第n次实验的a和b的关系如何?a=nb(学生实验得出学生代表发言)  如果直尺一端放一枚棋子,另一端放n枚棋子,直尺的长为L,支点应在直尺的哪个位置?(提示:用一元一次方程解)  此问题由学生合作解决并派代表板演并讲解,教师加以指正。  解:设支点离n枚棋子的距离为x得:  x+nx=Lx=答:略  (三)小结,由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作业  1、课后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类似活动问题,并举出几个例子。  2、课本,第110页活动2。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解方程,会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  3、培养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方程的解;  2、能验证一个数是否是一个方程的解。  教学难点  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诱导  同学们: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蓝鲸,一头蓝鲸重124t,比一头大象体重的25倍少1t,你能计算出这头大象的体重吗?  如果设大象的体重为xt,蓝鲸的体重应如何表示呢?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思考并回答:25x-1=124,)我们把这个式子给它起个名字,叫一元一次方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板书课题),那――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本114页-115页练习前的内容,对照课本找出自学提纲里问题的答案。  要求:先完成得请你帮帮没有完成的同学,不会做的同学请教会做的同学。  二、自学指导  学生自学课本,并完成自学提纲。老师可以先进行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进行巡视指导,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展示归纳做准备。  附:自学提纲:  1、什么是方程?请举出1―2个例子。未知数通常用什么表示?  2、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请举出1―2个例子。  3、在课本“例1”中,你知道这些方程中等号两边各表示什么意思吗?  4、什么是方程的解?x=1和x=-1中哪一个是方程x+3=2的解?为什么?  5、什么是解方程?  三、展示归纳  1、请有问题的同学逐个回答自学提纲中的问题,生说师写;  2、发动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完善;  3、教师根据展示情况进行必要的讲解和强调。  四、变式练习  1、2题口答,要求说理由;其它各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后,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再让学生汇报结果,并请同学评价、完善,然后教师根据需要进行重点强调。  附:变式练习  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5x=0;  (2)1+3x;  (3)x2=4+x;  (4)x+y=5;  (5)3m+2=1-m;  (6)x+2>1  2、请你说出一元一次方程2x=4的解是.........解是x=-2的一元一次方程:  3、练习本每本0.8元,小明拿了10元钱买了y本,找回4.4元,列方程是  4、设某数为x,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不必求解:  (1)某数比它的2倍小3;  (2)某数与5的差比它的2倍少11;  (3)把某数增加它的10%后恰为80.  5、若x=1是方程kx-1=0的解,则k=.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没有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六、布置作业  课本83页习题3.1第1题。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积累活动经验。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难点: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1、课前训练一  (1)如果
= 9,则= ;如果2 = 9,则=  (2)在数轴上距离原点4个单位长度的数为  (3)下列关于相反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个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并且它们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B、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C、0的相反数是0  D、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0(字母表示为、互为相反数则)  E、有理数的相反数一定比0小  (4)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 倒数 ,如:  (5)如果,则( )  A、互为倒数  B、互为相反数  C、都是0  D、至少有一个为0  2、由课本P149卡通图画引入新课  3、分组讨论P149两个练习  4、P150:某长方形的足球场的周长为310米,长与宽的差为25米,求这个足球场的长与宽各是多少米?设这个足球场的宽为米,那么长为(+25)米,依题意可列得方程为:( )  A、+25=310 B、+(+25)=310 C、2 [+(+25)]=310 D、[+(+25)]2=310  课本的宽为3厘米,长比宽多4厘米,则课本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  5、小芳买了2个笔记本和5个练习本,她递给售货员10元,售货员找回0.8元。已知每个笔记本比练习本贵1.2元,求每个练习本多少元?  解:设每个练习本要元,则每个笔记本要 元,依题意可列得方程:  6、归纳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7、随堂练习PO151  四、课外作业  P151习题5.1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5  一、课题名称: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  (1)通过对比运用算术和列方程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更简洁明了,省时省力;  (2)掌握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能熟练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字系数),并判别解的合理性。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等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慨括的能力;  (2)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并尝试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养成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3)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去分母解方程。  难点:去分母时,不含分母的`项会漏乘公分母,及没有对分子加括号。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运用引导发现法,引进竞争机制,调动课堂气氛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我手中有6,x,30三张卡片,请同学们用他们编个一元一次方程,比一比看谁编的又快有对。  学生思考,根据自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程度自由编题。  问题2:解方程5(x-2)=8  解:5x=8+2,x=2,看一下这位同学的解法对吗?相信学完本节内容后,就知道其中的奥秘。  问题3:某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减少2000度,全年用电15万度,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  2、探索新知  (1)情境解决  问题1: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则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____度;上半年共用电____度,下半年共有电_____度。  问题2:教室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方程。  根据全年用电15万度,列方程,得6x+6(x-2000)=150000.  问题3:怎样使这个方程向x=a的形式转化呢?  6x+6(x-2000)=150000  ↓去括号  6x+6x-12000=150000  ↓移项  6x+6x=150000+12000  ↓合并同类项  12x=162000  ↓系数化为1  x=13500  问题4:本题还有其他列方程的方法吗?  用其他方法列出的方程应怎样解?  设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则6x+6(x+2000)=150000.  (学生自己进行解决)  归纳结论:方程中有带括号的式子时,根据乘法分配率和去括号法则化简。(见“+”不变,见“―”全变)  去括号时要注意:  (1)不要漏乘括号内的任何一项;  (2)若括号前面是“―”号,记住去括号后括号内各项都变号。  (2)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  例题、解方程:3x―7(x―1)=3―2(x+3)。  解:去括号,得3x―7x+7=3―2x―6  移项,得3x―7x+2x=3―6―7  合并同类项,得―2x=―10  系数化为1,得x=5  3、变式训练,熟练技能  (1)解下列方程:  1)10x-4(3-x)-5(2+7x)=15x-9(x-2);  2)3(2-3x)-3[3(2x-3)+3]=5;  3)2 (x+1)+3(x+2)-3=-4(x+3).  (2)学校团委组织65名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总共搬了400块,问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了搬砖?  (3)学校田径队的小刚在400米跑测试时,先以6米/秒的速度跑完了大部分的路程,最后以8米/秒的速度冲刺到达终点,成绩为1分零5秒,问小刚在冲刺以前跑了多少时间?  4、总结反思,情意发展  (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2)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①本节主要学习用去括号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②主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是转化思想。  ③注意的问题:括号前是“―”号的,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要改变符号,乘数与括号内多项式相乘,乘数应乘遍括号内的各项;在实际问题中,要会找等量关系。  5、布置作业  (1)必做题:课本第98页习题3.3第1、2题。  (2)选做题:  ①解方程:3x-2[3(x-1)-2(x+2)]=3(18-x)。  ②杭州新西湖建成后,某班40名同学划船游湖,一共租了8条小船,其中有可坐4人的小船和可坐6人的小船,40名同学刚好坐满8条小船,问这两种小船各租了几条?  六、课后小结:  本节课突出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师首先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和实际问题引入课题,然后逐步给出解答。在各环节的安排上都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使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  思考、讨论,进行学习。  强调学生主体意识的体现,在设计中,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通过尝试得到解决,归纳出去括号解方程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得出问题的不同解答方法。  从设计上体现学生思维的层次性。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尝试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  2. 掌握等式的性质,理解掌握移项法则  3.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 次昂成(数字系数),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4. 能够以一元一次方程为工具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包括列方程、求解方 程和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及合理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初步学会用方程的思想思考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  难点 重点:解方程、用方程解决 实际问题  难点:用方程解决 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时间 复备标注  一、结合课本112页知识结构图和回顾与思 考中的问题,复习本章的知识点,形成框架,巩固重点知识  二、典 例回顾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例1.试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  (1).x=5 (2). x2+3x=2 (3) .2x+3y=5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根 ):  判断下列x值是否为方程 3x-5=6x+4 的解.  (1).x =3 (2)x=3  3.解一 元一次方程的基本 思路 :  4.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例5:整理一批 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 时。现在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 时,再增加2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 的工作效率下共同, 具体 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  解:设先安排x人工作4小时。根据两段 工作量之和应是总工作量,由此,列方程:  去分母,得 4x+8(x+2) =40  去括号,得 4x+8x+16=40  移项及合并,得12x=24  系数化为1, 得x=2  答:应先安排2名工人工作4小 时.  注意: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  本题的关键是 要人均效率与人数和时 间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基础训练:课本第113页第1.2.3题.  四 、综合训练:课本113页至114页4.5.6.7.8  五、达标训练:3.7  六、课堂小结: 收获了哪些?还有哪些需要再学习?  学生作业  课件出示 问题明确 知识要点  学生练习基础上,教师点拨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规律。  2.掌握带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转化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带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规律.  教学手段:  引导――活动――讨论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知识复习  (二)引导探究:带括号的方程的解法。  例1.2(x-2)-3(4x-1)=9(1-x).  解:(怎样才能将所给方程转化为例1所示方程的形式呢?请学生回答)  去括号,得: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1,得:  遇有带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  (三)练习:(A)组  1.下列方程的解法对不对?若不对怎样改正?  解方程2(x+3)-5(1-x)=3(x-1)  解:2x+3-5-5x=3x-1,  2x-5x-3x=3+5-3,  -6x=-1,  2.解方程:  (1)10y+7=12-5-3y;(2)2.4x-9.8=1.4x-9.  3.解方程:  (1)3(y+4)12;(2)2-(1-z)=-2;  (B)组  (1)2(3y-4)+7(4-y)=4y;  (2)4x-3(20-x)=6x-7(9-x);  (3)3(2y+1)=2(1+y)+3(y+3)  (4)8x+4=2(4x+3)-2(-3+x)  (四)教学小结  本节课都教学哪些内容?  哪些思想方法?  应注意什么?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理解什么是方程的解及解方程,学会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3、进一步体会找等量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  4、体会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的解。  教学难点:  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学习过程:  回顾旧知:方程的概念是什么?  问题1:鸡兔同笼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四十九头,下有一百足,问雉兔各几何?”(分别用算术方法和方程方法解决)  问题2: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速度是70km/h,卡车的速度是60km/h,客车比卡车早1小时到达B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客车与卡车之间的时间关系解题)  1、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2、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  (1)-2+5=3 ;  (2)3x-1=0;  (3)y=3;  (4)x+y>2;  (5)2x-5y+1=0;  (6)xy-1=0;  (7)2m-n;  探究新知;  例1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个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解:  (1)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然后发现相等关系:  4×边长=周长  可以利用这个相等关系,得到方程:4x=24  (2)设x个月后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得到方程:1700+150x=2450  (3)设这个学校有x名学生,那么女生数就是0.52x,男生数是(1-0.52)x,可列方程:0.52x-(1-0.52)x=80观察上面三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都是1。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判断:下列各式是一元一次方程吗?  (1)2x+3y-1;  (2) x2+2x+1=0;  (3)x+2y=3;  (4)1-x=x+1;  (5)x2+3=4;  (6)x+y=5;  (7)1+7=15-8+1;  (8)2χ2-5χ+1=0做一做:  x=1000和x=2000中哪一个是方程0.52x-(1-0.52)x=80的解?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步骤:  1.将数值代入方程左边进行计算,  2.将数值代入方程右边进行计算,  3.比较左右两边的值,若左边=右边,则是方程的解,反之,则不是.  练一练:  请你判断下列给定的t的值中,哪个是方程2t+1=7-t的解?  (1)t=-2(2)t=2 (3)t=1  练习提高: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1、鸟巢里的环形跑道一周长400m,沿跑道跑多少周,可以跑3000m?  2、甲种铅笔每支0.3元,乙种铅笔每支0.6元,用9元钱买了两种铅笔共20支,问各买了多少支?  3、一个梯形下底比上底多2cm,高是5cm,面积是40平方厘米,求上底。  小结:  1、方程的概念  2、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方程的解的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9  知识技能  会通过“移项”变形求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思考  1.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过程,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  2.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体会方程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解决问题  能在具体情境中从数学角度和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  经历观察、实验计算、交流等活动,激发求知欲,体验探究发现的快乐。  教学重点  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通过移项解 “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 知识回顾  解下列方程:  1.3x+1=4  2.x-2=3  3.2x+0.5x=-10  4.3x-7x=2  提问:解这些方程时,方程的解一般化成什么形式?这些题你采用了那些变形或运算?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下面请大家解下列方程。  出示问题(幻灯片)。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2、4题,板演同学讲解所用到的变形或运算,共同讲评。  教师提问:(略)  教师追问:变形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交流。  本次活动中教师关注:  (1)学生能否准确理解运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列项求解方程。  (2)学生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方向(化成x=a的形式)的理解。  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利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类项对方程进行变形,再现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两边同时乘以(除以,不为0)同一个数、合并同类项等运算,为继续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二 问题探究  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教师:出示问题(投影片)  提问:在这个问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现有经验你打算怎么做?  (学生尝试提问)  学生:读题,审题,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1.找出问题中的已知数和已知条件。(独立回答)  2.设未知数: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  3.列代数式:x参与运算,探索运算关系,表示相关量。(讨论、回答、交流)  4.找相等关系: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等式相等.(学生回答,教师追问)  5.列方程:3x+20=4x-25(1)  总结提问: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分析时,要经历那些步骤?书写时呢?  教师提问1:这个方程与我们前面解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发现:方程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  教师提问2:怎样才能使它向x=a的形式转化呢?  学生思考、探索:为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的项,等号两边同减去4x,为使方程的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同减去20.  3x-4x=-25-20(2)  教师提问3:以上变形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等式的性质1。  归纳: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  设问4:以上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通过移项,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的形式。  教师提问5:解这个方程,我们经历了那些步骤?列方程时找了怎样的相等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关注:  (1)学生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设未知数,列代数式,列方程,是否清楚?  在参与观察、比较、尝试、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探究发现成功的快乐。  活动三 解法运用  例2解方程  3x+7=32-2x  教师:出示问题  提问:解这个方程时,第一步我们先干什么?  学生讲解,独立完成,板演。  提问:“移项”是注意什么?  学生:变号。  教师关注:学生“移项”时是否能够注意变号。  通过这个例题,掌握“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验“移项”这种变形在解方程中的作用,规范解题步骤。  活动四 巩固提高  1.第91页练习(1)(2)  2.某货运公司要用若干辆汽车运送一批货物。如果每辆拉6吨,则剩余15吨;如果每辆拉8吨,则差5吨才能将汽车全部装满。问运送这批货物的汽车多少量?  3.小明步行由A地去B地,若每小时走6千米,则比规定时间迟到1小时;若每小时走8千米,则比规定时间早到0.5小时。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  教师按顺序出示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用实物投影展示部分学而生练习。  教师关注:  1.学生在计算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2.x系数为分数时,可用乘的办法,化系数为1。  3.用实物投影展示学困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鼓励。  巩固“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反馈学生对解方程步骤的掌握情况和可能出现的计算错误。  2、3题的重点是在新情境中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活动五  提问1:今天我们学习了解方程的那种变形?它有什么作用、应注意什么?  提问2:本节课重点利用了什么相等关系,来列的方程?  教师组织学生就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  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回答交流,相互完善补充。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提炼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果不能,教师则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引导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以便于学生掌握和运用。  布置作业:  第93页第3题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  重点、难点  1、 重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  2、 难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二、新授。  例1、如图(课本第10页)天平的两个盘内分别盛有51克,45克食盐,问应该从盘A内拿出多少盐放到月盘内,才能两盘所盛的盐的质量相等?  先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结合填表,体会解决实际问题,重在学会探索: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主要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转化为数学问题。  分析:设应从A盘内拿出盐x,可列表帮助分析。  等量关系;A盘现有盐=B盘现有盐  完成后,可让学生反思,检验所求出的解是否合理。  (盘A现有盐为5l-3=48,盘B现有盐为45+3=48。)  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例2.学校团委组织65名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总共搬了400块,问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了搬砖?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疏理已知量和未知量:  1.题目中有哪些已知量?  (1)参加搬砖的初一同学和其他年级同学共65名。  (2)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  (3)初一和其他年级同学一共搬了400块。  2.求什么?  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搬砖?  3.等量关系是什么?  初一同学搬砖的块数十其他年级同学的搬砖数=400  如果设初一同学有工人参加搬砖,那么由已知量(1)可得,其他年级同学有(65-x)人参加搬砖;再由已知量(2)和等量关系可列出方程  6x+8(65-x)=400  也可以按照教科书上的列表法分析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2页练习1、2、3  第l题:可引导学生画线图分析  等量关系是:AC十CB=400  若设小刚在冲刺阶段花了x秒,即t1=x秒,则t2(65-x)秒,再  由等量关系就可列出方程:  6(65-x)+8x=400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实际问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抓住能表示问题含意的一个主要等量关系,对于这个等量关系中涉及的量,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用字母表示适当的未知数(设元),再将其余未知量用这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最后根据等量关系,得到方程,解这个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并检验是否合理。最后写出答案。  五、作业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11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去分母步骤,并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2.通过讨论、探索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和容易产生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二、重点:  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去分母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去分母法则的正确运用。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解方程:(1);(2)2(x-2)-(4x-1)=3(1-x)  2、回顾: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及每一步的依据  3、(只列不解)为改善生态环境,避免水土流失,某村积极植树造林,原计划每天植树60棵,实际每天植树80棵,结果比预计时间提前4天完成植树任务,则计划植树_____棵。  (二)学生自学p99--100  根据等式性质,方程两边同乘以,得  即得不含分母的方程:4x-3x=960  X=960  像这样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去掉分数的分母的变形过程叫做。依据是  (三)例题:  例1解方程:  解:去分母,得依据  去括号,得依据  移项,得依据  合并同类项,得依据  系数化为1,得依据  注意:  1)、分数线具有  2)、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以(即不要漏乘)  讨论:小明是个“小马虎”下面是他做的题目,我们看看对不对?如果不对,请帮他改正。  (1)方程去分母,得  (2)方程去分母,得  (3)方程去分母,得  (4)方程去分母,得  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你能归纳小结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吗?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1.依据;  2.依据;  3.依据;  4.化成的形式;依据;  5.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到方程的解;依据;  四、小结:  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以及解带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五、课堂检测:  1、去分母时,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乘以各个分母的_____,从而去掉分母,去分母时,每一项都要乘,不要漏乘,特别是不含分母的项,注意含分母的项约去分母分子必须加括号,由于分数线具有  2、解方程  (1)2x+5=5x-7  (2)4-3(2-x)=5x  六、作业  P102:3,10.【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相关文章: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09-07一元一次方程定义教案04-09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09-07一元一次方程的复习教案09-07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教案09-07一元一次方程教案范本09-07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09-07一元一次方程的数学教案06-20《解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案11-25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测试卷《位 置》一、计算师直接写得数(25分)2.5×40= 18×6= 1.73+2.07=10-0.9= 8×12.5= 50×0.2=32×0.25×1.25= (4+0.4)×2.5=二、填空题(25分)1、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3,4)表示,小红坐在第1列第6行,用( , )来表示,用(5,2)表示的同学坐在第( )列第( )行。2、刘强和王兵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点(4,1)和点(2,7)表示,(4,1)中的4表示第4列,则1表示( ),(2,7)表明王兵坐在第( )列第( )行。3、如图1:苹果的位置为(2,3),则梨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 ),西瓜的位置记为( , )。4、如图2:A点用数对表示为(1,1),B点用数对表示为( , ),C点用数对表示为( , ),三角形ABC是( )三角形。三、选择题(20分)1、如图3:如果点X的位置表示为(2,3),则点Y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A、(4,4) B、(4,5) C、(5,4) D、(3,3)2、如图4:如果将△ABC向左平移2格,则顶点A' 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A、(5,1) B、(1,1) C、(7,1) D、(3,3)3、音乐课,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A、(5,2) B、(4,3) C、(3,2) D、(4,1)4、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1,5),B点用数对表示数(1,1),C点用数对表示为(3,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 )三角形A、锐角 B、钝角 C、直角 D、等腰四、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30分)1、请你在下面的方格图里描出A(2,1) B(7,1) C(4,4) D(9,4)各点,并把这几个点顺次连起来,你能发现什么?(16分)我发现:2、如图是游乐园的一角。(14分)(1)如果用(3,2)表示跳跳床的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其他游乐设施的位置吗?请你写出来。(9分)(2)请你在图中标出秋千的位置:秋千在大门以东400m,再往北300m处。(5分)参考答案整理中……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测试卷《小数除法》一、填空题(29分)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 )除法的法则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 )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 ),再继续除。2、取商的近似值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 )位,然后再按“( )”法省略尾数。3、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商( )。4、0.7里面有( )个十分之一,有( )个百分之一。5、7.986 精确到十分位是( );保留两位小数是( )。6、在计算4.56÷0.03时应看作( )÷( )来计算,结果得( )。7、0.3856856…是( )小数,循环节是( ),用简便记法写作( ),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8、下面哪些题的商是小于1的,在下面画“√”。19.5÷6( )  29.76÷62( )53.4÷12( ) 60÷75( )     9、 在( )内填上“ > ”或“ < ”:3.45÷0.99 ( )3.45 1.88÷1.01( )1.8881÷1.5( )54 9.8÷0.12( )9.86.75÷25( )1 0.375÷2.4( )3.75÷2410、 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取近似值是3.80,这个三位小数最小可能是( ),最大可能是( )。二、判断题(6分)1、被除数除以10,要使商不变,除数应该扩大10倍。()2、84÷0.01实际就是把84扩大到原来的100倍。()3、无限小数一定比有限小数大。()4、0.66666是循环小数。()5、5.6除以一个小数,所得的商必定大于5.6。()6、3.83÷0.7、38.3÷7和383÷70三个算式的商相等。()三、计算题(35分)1、直接写出得数:(11分)0.2÷0.4=1.6÷0.8=2÷0.04=4.2÷2.1= 0.2×0.6=4.6÷0.46=0.52÷52=7.1÷0.1= 3.9÷13=3.6÷12=8.1÷27=2、竖式计算:(12分)18÷24= 43.68÷26=25.3÷0.88=(验算)0.1575÷3.15=78.6÷11=16.787÷0.28≈(保留一位小数)3.用递等式计算:(12分)3.09×3.9÷2.63.072÷6.4+49.769.6÷3.2÷2.560.8-36÷7.5四、列式计算(4分)1、用0.56去乘23.79除以2.6的商,积是多少?2、8.45除以1.3的商,再除以2.6,商是多少?五、应用题(25分)1、一辆汽车最多能运4.5吨货物,现有30吨货,这辆车几次运完?(3分)2、做一个水桶需要铁皮3.6平方米,33.7平方米铁皮能做多少个水桶?(3分)3、一个筑路队7.5小时修路136.5米,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修路多少米?(4分)4、一个农场用拖拉机耕地,4台3天耕地38.4公顷,平均每台拖拉机每天耕地多少公顷?(4分)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9.3厘米,等于宽的1.5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4分)6、工程队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路1.65千米,20天可以完成。实际只用了15天,实际平均每天修路多少千米?(4分)7、榨油厂240千克油菜籽能榨油100.8千克,照这样计算,若榨油210千克需油菜籽多少千克?(4分)参考答案整理中……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测试卷《可能性》一、填空题(24分)1、口袋里只有10个白色围棋子,任意摸出一个,肯定是()色的。2、盒子里有9个红色跳棋子,2个黄色跳棋子。任意摸出一个,可能出现()种情况,分别是()和(),摸出()色跳棋子的可能性大。3、正方体的各个面上分别写着1,2,3,4,5,6,抛掷这个正方体,看看哪一面朝上,有()种可能出现的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出现其中任意一种结果的可能性是()。二、连一连(15分)从下面的5个盒子里,分别摸出1个球,结果怎样?请连一连。三、涂一涂(6分)1、如果涂色才能让拿到的花没有红色的。2、如果涂色才能让拿到的花可能有红色的。四、(12分)一定的画“√”,不可能的画“×”,可能的画“○”。五、应用题(38分)1、新年联欢会有一项抽签游戏。小明抽一张,最有可能的是什么?(6分)奖品1 张唱歌5 张讲故事3 张2、(1)全班共有多少人?(4分)(2)喜欢吃香蕉的人数比喜欢吃苹果的人数多多少人?(3分)(3)猜一猜,小红很可能喜欢吃哪种水果。(4分)(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写在下面并解答。(6分)3、盒子里有2张一等奖和5张二等奖的奖券,任意摸出一张,会有几种可能出现的结果?出现每一种结果的可能性相同吗?出现哪种结果的可能性大一些?(15分)六、数学小天地。(5分)把小明的眼睛蒙上,让他猜一猜哪个格子里有书包,是猜到的可能性大,还是猜不到的可能性大?参考答案整理中……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测试卷《简易方程》一、填空题(8分)1、修路队x天修2.4千米的公路,平均每天修( )千米。2、小明有a张邮票,比小华少3张,小华有邮票( )张。3、如果每千克苹果的单价是a元,买b千克,要( )元。4、五(1)班有学生a人,今天请假3人,今天出勤( )人。5、柳树a棵,比杨树多50棵,杨树( )棵。6、果园里有梨树X棵,苹果树的棵数比梨树的2倍多10棵。果园里有苹果树( )棵。7、一个足球的价钱比一个皮球价钱的7倍少1.4元,一个皮球X元。一个足球( )元。8、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a和h分别表示底和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 )。二、判断题(5分)1、a2与a﹒a都表示两个a相乘。( )2、“比x的2倍少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是2x-2。( )3、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 )4、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5、4x+5×8=72,这个方程的解是28。( )三、选择题(5分)1、下面的式子中,( )是方程。A、25x B、15-3=12 C、6x+1=6 D、4x+7<92、x=3是下面方程( )的解。A、2x+9=15 B、3x=4.5 C、18.8÷x=4 D、3x÷2=183、当a=4,b=5,c=6时,bc-ac的值是( )。A、1 B、10 C、6 D、44、五年级种树60棵,比四年级种的2倍少4棵。四年级种树( )。A、26棵 B、32棵 C、19棵 D、28棵5、a的一半与4.5的和用式子表示是( )。A、2a+4.5 B、a÷2+4.5 C、a÷2—4.5 D、2÷a+4.5四、写出数量关系(5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1、比x的2倍少3的数。__________2、一列火车每小时行78千米,t小时行多少千米?__________3、李庄m公顷的麦田,共收a千克的小麦,平均每公顷产小麦多少千克?__________4、a与b的差除以4的商。__________5、办公桌每张单价a元,办公椅每把单价b元,买m套办公桌椅共付多少元?____________五、解方程(14分)52-X=15     91÷X=1.34X+1.2×5=24.4 8X—5X=27六、列方程,并求解(24分)1、一个数的2.5倍与2.5的和是25,求这个数。2、一个数的5倍加上4与5的积,和是80,求这个数。3、120减去x的5倍的差等于46,求x。4、什么数减去24与5的积,再除以3,等于120。七、解决问题(39分)1、食堂买了8千克黄瓜,付出15元,找回1.4元,每千克黄瓜是多少钱?(用方程解答)(7分)2、水果店运来15筐桔子和12筐苹果,一共重600千克。每筐桔子重20千克,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用方程解答)(7分)3、哥哥有55本科技书和一些故事书,科技书的本数比故事书的3倍还少14本。哥哥有故事书多少本?(7分)4、实验小学图书馆新买来绘本和文学书共1000本,买来的文学书比绘本数量的2倍少50本。两种书各买了多少本?(8分)5、商店运来24筐梨和40筐苹果,一共重3000千克,每筐梨重50千克,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答)(10分)参考答案整理中……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测试卷《多边形的面积》一、填空题(36分)1、1900平方厘米=( )平方米 4.31公顷=( )平方米5平方米8平方分米=( )平方米=( )平方分米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4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面积是( );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 )。3、一个梯形的上底是3米,下底2米,高2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与它等上、下底之和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4、工地上有一堆钢管,横截面是一个梯形,已知最上面一层有2根,最下面一层有12根,共堆了11层,这堆钢管共有( )根。5、一个三角形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的面积少30平方厘米,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6、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5平方分米,底是5分米,高是( )分米。7、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18厘米,高是3.6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二、判断题(15分)1、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一个三角形面积的2倍。(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把一个长方形的框架挤压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减少了。( )5、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底和高也一定相等。( )三、选择题(9分)1.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A、长方形; B、正方形; C、平行四边形; D、梯形2、把一个平行四边形任意分割成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中( )总是相等的.A、高; B、面积; C、上下两底的和3、在下图中,平行线间的三个图形,它们的面积相比( )A、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 B、三角形的面积大C、梯形的面积大 D、面积都相等四、求阴影部分的面积(12分)五、应用题(28分)1、三角形的底边长26米,比高长16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2、某茶园有一块长方形地,共栽种96000棵茶树,平均每棵茶树占地0.5平方米,这块地合多少公顷?已知长方形的宽是100米,长是几米?3、一块梯形的地面积为45平方米,下底是10米;上底是5米,求它的高是多少米?4、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瓜地,底长22米,高18米,如果平均每平方米栽瓜苗45棵,共栽多少棵?参考答案整理中……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测试卷《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填空题(36分)1、学校有一条长60米的小道,计划在道路一旁栽树,每隔3米栽一棵,有( )个间隔。如果两端都各栽一棵树,那么共需( )棵树苗;如果两端都不栽树,那么共需( )棵树苗;如果只有一端栽树,那么共需( )棵树苗。2、把10根橡皮筋连接成一个圈,需要打( )个结。3、在一个正方形的每条边上摆4枚棋子,四条边上最多能摆( )枚,最少能摆( )枚。4、豆豆和玲玲同住一幢楼,每层楼之间有20级台阶,豆豆住二楼,玲玲住五楼。豆豆要从自己家到玲玲家去找她玩,需要走( )级台阶。5、如下图,每两块正方形瓷砖中间贴一块长方形彩砖。像这样一共贴了50块长方形彩砖,那么正方形瓷砖有( )块(第一块和最后一块都是正方形瓷砖)。6、15个同学在操场上围成一个圆圈做游戏,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都是2m,这个圆圈的周长是( )m。7、一座楼房每上一层要走18级台阶,王芳回家共上了108级台阶,她家住在( )楼。8、小东把一些5角的硬币平均排列在一张正方形纸的周边,每边的硬币数相等,这些硬币的总面值是12元。每边最多能放( )枚硬币。二、选择题(15分)1、7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8千米,每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正确的算式是( )。A.7÷1+1 B.8÷1-1 C.8÷1+12、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这道题属于哪种类型?( )A.不是植树问题B.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C.两端都不栽的植树问题3、工程队埋电线杆,每隔40m埋一根,连两端在内,共埋71根。这段路全长( )米。A.40×(71+1)=2880 B.40×71=2840 C.40×(71-1)=28004、小华和爷爷同时上楼,小华上楼的速度是爷爷的2倍,当爷爷到达4楼时,小华到了( )楼。A.8 B.7 C.65、一根20m长的长绳,可以剪成( )根2m长的短绳,要剪( )次。A.10;9 B.10;10 C.9;10三、解决问题(49分)1、星光小区车位不足,在小区路的一边每5m安置一个车位,用“⊥”标志隔开,在一段100m长的路边最多可停放多少辆车?需要画多少个“⊥”标志?2、一条小道两旁,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都栽),共种202棵树,这条路长多少米?3、在400米的环形跑道四周每隔5米插一面红旗,两面黄旗,需要多少面红旗,多少面黄旗?4、学校的苗圃长17m,宽5m,平均每平方米种2株杜鹃花,一共可以种多少株杜鹃花?5、学校六一庆祝会上,在一个长9m、宽3m的长方形舞台外沿,每隔1m挂一束气球(一束气球有3个),靠墙的一面不挂,但四个角都要挂。一共需要多少个气球?第7单元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答案:20;21;19;20。2、答案:10。3、答案:16;12。4、答案:60。5、答案:51。6、答案:30。7、答案:7。8、答案:7。二、选择题1、答案:C。2、答案:C。3、答案:C。4、答案:B。5、答案:A。三、解决问题1、答案:①100÷5=20(辆); ②20-1=19(个)。答:最多可停放20辆车,需要画19个“⊥”标志。2、答案:202÷2=101(棵)101-1=100(段)5×100=500(米)答:这条小道长500米。3、答案:400÷5=80(段)红旗:1×80=80(面)黄旗:2×80=160(面)答:共需要80面红旗,160面黄旗。4、答案:17×5=85(m2)85×2=170(株)答:一共可以种170株杜鹃花。5、答案:3×2+9=15(m)15÷1+1=16(束)3×16=48(个)答:一共需要48个气球。
离散数学答案1深圳小升初数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小升初是一个分水岭,小学的成绩好并不代表着以后的成绩会好,关键还是要在生活中经常做题,锻炼自己的做题能力。小学跟初中还是有所区别的,在最后的小升初试卷中,有些题他们做不出来,如果家长没有多少时间教,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深圳小升初数学真题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深圳小升初数学真题试卷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十八亿四千零五十万九千写作( ),改写成以万作单位写作( )。2.5吨820千克=( )千克, 100分钟=( )小时。3.=16÷( )=( ):10=( )%=( )成。4.在3.14,1 , ,162.5%和1 这五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相等的数是( )。5.三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每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6.有两堆苹果,如果从第一堆拿9个放到第二堆,两堆苹果的个数相等;如果从第二堆拿12个放到第一堆,则第一堆苹果的个数是第二堆苹果个数的2倍。原来第一堆有苹果()个,第二堆有苹果( )个。7.一根长1米2分米的木料,把它截成两段,表面积增加了24平方厘米,这根木料原来的体积是( )平方厘米。8.某人到十层大楼的第十层办事,他从一层到第五层用64秒,那么以同样的速度往上走到第十层,还需要( )秒才能到达。9.在一个盛满水的底面半径是20厘米的圆柱形容器里,有一个底面半径是10厘米的钢铸圆锥体浸没在水中。取出圆锥后,容器内的水面下降5厘米。这个圆锥高()厘米。10.一辆小车从A城到B城需用10小时,一辆货车从B城到A城需用15小时。这两辆车分别从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开出,在离B城20千米处相遇,则A、B两城相距()千米。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5分)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锐角,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2.三位小数a精确到百分位是8.60,那么a最大为8.599。 ( )3.一根铁丝长240厘米,焊成一个长方体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它的体积是6000立方厘米。 ( )4.侧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柱,表面积也一定相等。 ( )5.两个自然数的公有质因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零除以任何数都得零; B、如果 = ,那么X与Y成反比例;C、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的体积的 ;D、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2.圆的半径与周长(   )关系。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D、以上答案都不对3.某工厂要绘制反映年产值的数量和增长情况统计图,应该选用(   )比较合适。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D、以上答案都可以4.在比例尺是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5.5厘米,一辆汽车按3:2分两天行完全程,那么第二天行的路程是( )A、6.6千米  B、66千米   C、660千米   D、6600千米5.一种商品的价格先提价30%后,再打7折出售,现在售价是原价的( )A、70%  B、100%  C、109%  D、91%四、计算题(共35分)1.直接写得数(每题0.5分,共6分)0.03×0.6=     0.375÷ =  1.25×0.4×2.5×80=20-10 =     36×( - )= 21.82- -4 =144× = 125×56= 13 +4.37+5.63+6 == 7.2÷0.4= 777×9+111×37=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每题3分,共15分)(1)7 -(2 -2.3)    (2)4.85×3 -3.6+6.15×3(3)0.025×999×2.8×40÷2(4)(5)(1- )(1- )(1- )……(1- )3.求x的值(每小题3分,共6分)(1)4x-25%x=18.75       (2) : =1 :x4.列式计算(每题4分,共8分)(1)7除以2 的商减去4.5乘以 的积,差是多少?(2)一个数的 比270的30%多75,求这个数(用方程解)五、如图在平行四边形内画了一些直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八块,已知其中三块的面积(如图),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6分)六、解答下面问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某工厂去年总产值2300万元,比前年增加15%,这个工厂前年的总产值是多少万元?2.某工程队俢一段路,第一天俢完全程的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60米,这时已修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的比是7:3,这段路共多少米?3.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B地68千米处相遇,两车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立即返回原地,途中又在距A地52千米处相遇。求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4.在含盐40%的盐水中加入80千克水,盐水含盐30%,再加入多少千克盐,盐水含盐50%?5.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沿公路相对开出,甲车平均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54千米,相遇时两车距两地中点36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6.六(1)班50位人同学去划船,大船每条可以坐6人,租金10元;小船每条可以坐4人,租金8元。如果你是领队,准备怎样租船?怎样租最省钱呢?深圳小升初数学真题试卷答案一、1.1840509000,184050.9 2.5820,1 3.20,8,80,八 4.,1 和162.5%5.正方形边长:24÷(3+1)÷2=3(㎝),长方形面积:(3×3)×3=27(㎝2)6.设第一堆有x个,第二堆有x-9×2。x+12=( x-9×2-12) ×2,x=72, x-9×2=547.24×120=2880(平方厘米)8.64÷(5-1)×(10-5)=70(秒)9.3.14×202×5×3÷(3.14×102)=60(厘米)10.20÷[1÷( )× ]=50(千米)二、1.√ 2.×3.√4.×5.√三、1.B 2.A 3.B 4.C 5.D四、1.0.018,3,100,9.4,2,16.82,142 ,7000,30,3,18,1110002.(1)原式=7 -2 +2.3=7.3;(2)原式=3.6×(4.85-1+6.15)=36(3)原式=(0.025×40)×999×(2.8÷2 )=999(4)原式= = = =1(5)原式= × × ×…… = × × …… = × × ×…… = × =3.(1)x=5,(2)x=4.(1)7÷2 -4.5× =1(2) x-270×30%=75,x=195五、长方形面积,13+①+49+35+②= 长方形面积①+阴影部分面积+②= 长方形面积阴影部分面积=13+49+35=97六、1.2300÷(1+15%)=2000(万元)2.60÷( =300(米)3.第2次相遇时,两车共行了68×3=204(千米),AB两地长:204-52=152(千米),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152-52-68=32(千米)4.设40%的盐水有x千克。40%x=(80+x)×30%,x=240(千克);设放入y千克盐。240×30%+y=(240+y)×50%,y=96(千克)5.36×2÷(54-48)=72÷6=12(小时),(48+54)×12=102×12=1224(千米)6.尽量租大船,50÷6=8(条)……2(人),大船:8-1=7(条),小船:(6+2)÷4=2(条)离散数学答案2小升初是一个分水岭,小学的成绩好并不代表着以后的成绩会好,关键还是要在生活中经常做题,锻炼自己的做题能力。我们要认真学习,认真地做好每一题。朋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星空小升初数学真题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星空小升初数学真题试卷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十八亿四千零五十万九千写作( ),改写成以万作单位写作( )。2.5吨820千克=( )千克, 100分钟=( )小时。3.=16÷( )=( ):10=( )%=( )成。4.在3.14,1 , ,162.5%和1 这五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相等的数是( )。5.三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每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6.有两堆苹果,如果从第一堆拿9个放到第二堆,两堆苹果的个数相等;如果从第二堆拿12个放到第一堆,则第一堆苹果的个数是第二堆苹果个数的2倍。原来第一堆有苹果()个,第二堆有苹果( )个。7.一根长1米2分米的木料,把它截成两段,表面积增加了24平方厘米,这根木料原来的体积是( )平方厘米。8.某人到十层大楼的第十层办事,他从一层到第五层用64秒,那么以同样的速度往上走到第十层,还需要( )秒才能到达。9.在一个盛满水的底面半径是20厘米的圆柱形容器里,有一个底面半径是10厘米的钢铸圆锥体浸没在水中。取出圆锥后,容器内的水面下降5厘米。这个圆锥高()厘米。10.一辆小车从A城到B城需用10小时,一辆货车从B城到A城需用15小时。这两辆车分别从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开出,在离B城20千米处相遇,则A、B两城相距()千米。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5分)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锐角,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2.三位小数a精确到百分位是8.60,那么a最大为8.599。 ( )3.一根铁丝长240厘米,焊成一个长方体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它的体积是6000立方厘米。 ( )4.侧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柱,表面积也一定相等。 ( )5.两个自然数的公有质因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零除以任何数都得零; B、如果 = ,那么X与Y成反比例;C、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的体积的 ;D、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2.圆的半径与周长(   )关系。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D、以上答案都不对3.某工厂要绘制反映年产值的数量和增长情况统计图,应该选用(   )比较合适。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D、以上答案都可以4.在比例尺是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5.5厘米,一辆汽车按3:2分两天行完全程,那么第二天行的路程是( )A、6.6千米  B、66千米   C、660千米   D、6600千米5.一种商品的价格先提价30%后,再打7折出售,现在售价是原价的( )A、70%  B、100%  C、109%  D、91%四、计算题(共35分)1.直接写得数(每题0.5分,共6分)0.03×0.6=     0.375÷ =  1.25×0.4×2.5×80=20-10 =     36×( - )= 21.82- -4 =144× = 125×56= 13 +4.37+5.63+6 == 7.2÷0.4= 777×9+111×37=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每题3分,共15分)(1)7 -(2 -2.3)    (2)4.85×3 -3.6+6.15×3(3)0.025×999×2.8×40÷2(4)(5)(1- )(1- )(1- )……(1- )3.求x的值(每小题3分,共6分)(1)4x-25%x=18.75       (2) : =1 :x4.列式计算(每题4分,共8分)(1)7除以2 的商减去4.5乘以 的积,差是多少?(2)一个数的 比270的30%多75,求这个数(用方程解)五、如图在平行四边形内画了一些直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八块,已知其中三块的面积(如图),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6分)六、解答下面问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某工厂去年总产值2300万元,比前年增加15%,这个工厂前年的总产值是多少万元?2.某工程队俢一段路,第一天俢完全程的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60米,这时已修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的比是7:3,这段路共多少米?3.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B地68千米处相遇,两车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立即返回原地,途中又在距A地52千米处相遇。求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4.在含盐40%的盐水中加入80千克水,盐水含盐30%,再加入多少千克盐,盐水含盐50%?5.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沿公路相对开出,甲车平均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54千米,相遇时两车距两地中点36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6.六(1)班50位人同学去划船,大船每条可以坐6人,租金10元;小船每条可以坐4人,租金8元。如果你是领队,准备怎样租船?怎样租最省钱呢?星空小升初数学真题试卷答案一、1.1840509000,184050.9 2.5820,1 3.20,8,80,八 4.,1 和162.5%5.正方形边长:24÷(3+1)÷2=3(㎝),长方形面积:(3×3)×3=27(㎝2)6.设第一堆有x个,第二堆有x-9×2。x+12=( x-9×2-12) ×2,x=72, x-9×2=547.24×120=2880(平方厘米)8.64÷(5-1)×(10-5)=70(秒)9.3.14×202×5×3÷(3.14×102)=60(厘米)10.20÷[1÷( )× ]=50(千米)二、1.√ 2.×3.√4.×5.√三、1.B 2.A 3.B 4.C 5.D四、1.0.018,3,100,9.4,2,16.82,142 ,7000,30,3,18,1110002.(1)原式=7 -2 +2.3=7.3;(2)原式=3.6×(4.85-1+6.15)=36(3)原式=(0.025×40)×999×(2.8÷2 )=999(4)原式= = = =1(5)原式= × × ×…… = × × …… = × × ×…… = × =3.(1)x=5,(2)x=4.(1)7÷2 -4.5× =1(2) x-270×30%=75,x=195五、长方形面积,13+①+49+35+②= 长方形面积①+阴影部分面积+②= 长方形面积阴影部分面积=13+49+35=97六、1.2300÷(1+15%)=2000(万元)2.60÷( =300(米)3.第2次相遇时,两车共行了68×3=204(千米),AB两地长:204-52=152(千米),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152-52-68=32(千米)4.设40%的盐水有x千克。40%x=(80+x)×30%,x=240(千克);设放入y千克盐。240×30%+y=(240+y)×50%,y=96(千克)5.36×2÷(54-48)=72÷6=12(小时),(48+54)×12=102×12=1224(千米)6.尽量租大船,50÷6=8(条)……2(人),大船:8-1=7(条),小船:(6+2)÷4=2(条)离散数学答案3小升初是一个分水岭,小学的成绩好并不代表着以后的成绩会好,关键还是要在生活中经常做题,锻炼自己的做题能力。小升初数学是小升初成败的关键所在。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江苏徐州小升初数学真题及答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江苏徐州小升初数学真题试卷一, 用心思考、正确填写(每题2分,共24分)1.我国耕地面积约是125930000公顷,读作( )公顷,改写成用“万公顷”作单位是( )万公顷。2.4.25小时=( )小时( )分 ;2点30分时,时钟与分钟所成的角为 度。3.观察并完成序列:0、1、3、6、10、( )、21、( )。4.一个数由4个一、8个十分之一和4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数是( ),保留一位小数是( )。5.某市南北长约60千米,在比例尺是 的地图上长度约是( )厘米。在这幅地图上量得该市东西长18厘米,那么该市东西的实际距离大约是( )千米。6.用圆规画图,当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为( )厘米时可以画出直径为2厘米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7.把下边的长方形以15厘米长的边为轴旋转一周,会得到一个( ),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8.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阴影部分面积是( )平方厘米。9.如图是近六届奥运会组委会的收益情况,则在这六届奥运会中,组委会总盈利额最多的是 (填城市名称).10.从4、0、1、2这四个数字中任选三个组成一个三位数,使它能同时被2、3、5整除,这个数可以是( )(填一个正确答案即可)1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小明身高1.58( ),体重40( ),他睡觉的床的面积大约是3( ),每晚睡眠10( ),他卧室的空间大约是45()。12.( )%=4÷5=24( ) =( )∶10=( )小数二, 仔细推敲、认真辨析(每题1分,共6分)13.小强身高1.4米,他肯定能安全地蹚过平均水深是1.35米的河。 ( )14.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不小于60度。 ( )15.若A的 14 等于B的 15 ,那么A必定比B小(A≠0) ( )16.一项工程,甲乙两个队合作,6天可以完成。如果甲单独做要10天完成,那么乙单独做要15天完成。 ( )17.六年级三个班星期五的出勤情况是:一班出勤率98%;二班出勤率97.5%;三班出勤率100%。所以三班出勤的人数最多。 ( )18.因为78 比1415 小,所以78 的分数单位比1415 的分数单位小。 (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每题2分,共16分)19.将算式 ×(a+4)改写成 ×a+4,新算式的结果比原算式 ( )A.大了 B.小了2 C.大了2 D.大了420.下面的国内大事,发生在闰年的是 ( )A.2001年中国加入WTO。B.2003年中国载入航天飞机上天。C.2004年雅典奥运会我国选手取得辉煌成绩。D.2007年11月“嫦娥一号”卫星第一次近月制动取得圆满成功。21.用一条长16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如果长和宽都是质数,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A.6 B.10 C.15 D.2122.甲数的15 与乙数的14 相等,甲数的25%与丙数的20%相等。比较甲、乙、丙三个数的大小,下列结果正确的是哪一个?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甲>丙>乙 D.丙>甲>乙23.学校为每个新生编号,设定末位1表示男生,0表示女生,“199713321”表示“1997年入学的一年级三班的32号男同学”。吕芳是2007年入学的一年级二班的28号女同学,她的学号是( )A.200713280 B.200712281 C.200712280 D.20071328124.下列奥运会会徽的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B.C.D.25.下列分数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有( )个38、415、1524、1725、2548、36A.4 B.3 C.2 D.126.在“我与奥运同行,阳光伴我成长”活动中,某校对八年级(1)班、(2)班同学各50人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 班 (2) 班A.喜欢乒乓球的人数(1)班比(2)班多 B.喜欢羽毛球的人数(2)班比(1)班多C.喜欢足球的人数(1)班比(2)班多 D.喜欢篮球的人数(1)班比(2)班多四,注意审题、细心计算(共21分)27.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0.5分,共5分)2.6+0.14= 12.5×0.8= 6÷1.5=400÷25÷4= 12 - 15 = 10 - 58 =56 ÷512 = 48×12.5%= 35 ×3÷ 35 ×3=( + )×16=28.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每小题2分,共10分)23―1217 ―517 16.8÷(4.3×2-0.2) 36÷[(56 -23 )×3]7.5×46.7+52.3×7.5+7.5 6×14 +13÷4-19×0.2529.列式计算(每小题2分,共6分)(1)80加上45的和除40与25的差,商是多少?(2)一个数加上3,再乘18,所得的积等于150与54的差,求这个数。(3)某数的1.5倍比27的23 多12,这个数是多少?五,动脑想想,动手画画(第30题2分,31题4分,共6分)30.请你画出一个与下面长方形周长相等的圆(并标出这个圆的半径的长度)31.下面的每一个图形都是由△、□、○中的两个组成的。观察各个图形,根据图形下面的数,找出规律,画出表示“23”和“12”的图形(示意图)。11 32 21 13表示“23”的图形: 表示“12”的图形六,细心观察,准确回答(本题5分)32.下面是2008年1月的日历: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1 2 3 4 5 6 78 9 10 11 12 13 1415 16 17 18 19 20 2122 23 24 25 26 27 2829 30 31问题:(1)阴影十字框中的5个数之和与该阴影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2)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十字框成立吗?(3)这样的十字框的5个数的和可以等于100吗?为什么?七,走进生活,解决问题(33、34题每题2分,35~37题每题4分,共16分)33.学校购进两批同样的课桌,第一批48张,第二批54张,第二批比第一批多付285元,每张课桌多少元?34.2007年4月我国火车第六次提速,某火车干线上火车速度从平均每小时160千米提高到平均每小时200千米。火车速度提高了百分之几?35.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卡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行了3小时后,两车已行路程与剩下路程的比是2:3,卡车和货车还需要经过几小时相遇?36.一个圆锥形麦堆,底面直径2米,高0.6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500千克,这堆小麦重多少千克?若把这些小麦加工成面粉,小麦的出粉率是80%,可以加工面粉多少千克?37.近年来,由于受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影响,国内汽油价格也不断攀升.请你根据下面的信息,帮小明计算南京市2008年4月份汽油的价格.八,挑战自我,勇攀高峰(本题6分)38.第五十中学租用两辆小汽车(设速度相同)同时送1名带队老师及7名初一年级的学生去参加数学竞赛,每辆限坐4人(不包括司机).其中一辆小汽车在距离考场15km的地方出现故障,此时离截止进考场的时刻还有42分钟,这时唯一可利用的交通工具是另一辆小汽车,且这辆车的平均速度是60km/h,人步行的速度是5km/h(上、下车时间忽略不计).(1)若小汽车送4人到达考场,然后再回到出故障处接其他人,请你能过计算说明他们能否在截止进考场的时刻前到达考场;(2)假如你是带队的老师,请你设计一种运送方案,使他们能在截止进考场的时刻前到达考场,并通过计算说明方案的可行性.江苏徐州小升初数学真题试卷答案一、用心思考、正确填写1.一亿两千五百九十三万,125932.4,15;1053.15,284.4.84,4.85.24,456.1,3.147.圆柱体,942,47108.489.汉城10.120等,答案不惟一11.米,千克,平方米,小时,立方米12.80,30,8,0.8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13~18.×√√√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19.C 20.C 21.C 22.D 23.C 24.D 25.A 26.D四、注意审题、细心计算27.2.74;10;4;4;0.3;9.625;2;6;9;628.22;2;72;750;029.0.12; ;20五,动脑想想,动手画画30.图略,半径为2厘米31.表示“23”的图形: 表示“12”的图形:六,细心观察,准确回答32.⑴阴影十字框中的5个数之和与该阴影正中间的数的五倍⑵仍然成立⑶不可以。因为100÷5=20,即阴影正中间的数为20,由于20号是星期日,所以无法画出这样的阴影十字框七,走进生活,解决问题33.47.5元34.25%35.4.5小时36.942千克;753.8千克37.3.72元/升八,挑战自我,勇攀高峰38.略离散数学答案4小升初是一个分水岭,小学的成绩好并不代表着以后的成绩会好,关键还是要在生活中经常做题,锻炼自己的做题能力。时间过得真快,在不经意间小升初考试就这样结束了。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洛阳小升初数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洛阳小升初数学真题试卷一、填空题1、一个数由5个千万、4个十万、8个千、3个百和7个十组成,这个数写作( ),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四舍五入到万位约为( )万。2、480平方分米=( )平方米 2.6升=( )升( )毫升3、最小质数占最大的两位偶数的( )。4、5.4:1.6的比值是(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5、李婷在1:8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北京到南京的距离为15厘米,两地实际距离约为( )千米。6、在0.8383...,83%,0.8333...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7、用500粒种子做发芽试验,有10粒没有发芽,发芽率是( )%。8、甲、乙两个圆柱体的体积相等,底面面积之比为3:4,则这两个圆柱体的高的比是( )。9、( )比200多20%,20比( )少20%。10、把4个棱长为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可能是( )平方米,也可能是( )平方分米。二、判断题1、在比例中,如果两内项互为倒数,那么两外项也互为倒数。 ( )2、已知a比b多20%,那么a:b=6:5。 ( )3、有2,4,8,16四个数,它们都是合数。 ( )4、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对称轴。 ( )5、一个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加一个相同的数,其值变大。 ( )三、选择题1、如果a×b=0,那么( )。A、a一定为0 B、b一定为0 C、a、b一定均为0 D、a、b中一定至少有一个为02、下列各数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是( )。A、9/20 B、5/12 C、9/123、下列各数精确到0.01的是( )A、0.6925≈0.693 B、8.029≈8.0 C、4.1974≈4.204、把两个棱长都是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减少了( )平方分米。A、4 B、8 C、165、两根同样长的铁丝,从第一根上截去它的3/5,从另一根上截去3/8米,余下部分( )。A、第一根长 B、第二根长 C、长度相等 D、无法比较四、计算题1、直接写出得数。225+475= 19.3-2.7= 1/2+3/4= 1.75÷1.75=3/4×2/3= 5.1÷0.01= 4/7×5.6= 8.1-6.5=4.1+1÷2= (3.5%-0.035)÷2.25=2、简算(1) 1 + 1 + 1 + 1 +...+ 1 (2)382+498×3811×2 2×3 3×4 4×5 199×200 382×498-116(3)57.5-14.25-15.75 (4)1/7×102.31+40又6/7×102.313、脱式计算6760÷13+17×25 4.82-5.2÷0.8×0.6(1/3+2.5)÷(2+3 2/3) (5/6×10.68+8.52×5/6)÷1 3/54、解方程x:1.2=3:4 3.2x-4×3=52 8(x-2)=2(x+7)5、列式计算(1)1.3与4/5的和除以3与2/3的差,商是多少?(2)在一个除法算式里,商和余数都是5,并且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81。被除数、除数各是什么数?(3)某数的4/9比1.2的1又1/4倍多2.1,这个数是多少?六、应用题1、某工程队修一条长1600米的公路,已经修好这条公路的75%,还剩多少米没有修?2、某无线电厂三月份生产电视机782台,四月份生产786台,五月份生产824台,该厂平均日产电视机多少台?3、华川机器厂今年1――4月份工业产值分别是25万元、30万元、40万元、50万元。(1)绘制折线统计图。(2)算出最高产值比最低产值增长百分之几?4、一份稿件,甲单独打印需要10天完成,乙单独打印5天只能完成这份稿件的1/3。现在两人合作,几天可打印这份稿件的50%?5、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甲、乙两个城市相对开出,已知客车每小时行驶55千米,客车速度与货车速度的比是11:9,两车开出后5小时相遇。甲、乙两城市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6、已知慢车的速度是快车的5/6,两车从甲、乙两站同时相向而行,在离中点4千米的地方相遇。求甲、乙两站的距离是多少千米。洛阳小升初数学真题试卷答案一、填空题1、50408370 5040.837 5041 2、4.8 2 600 3、1/49 4、27/8 27:8 5、12006、0.8383...83% 7、98 8、4:3 9、240 25 10、64 72二、判断题1、√ 2、√ 3、× 4、× 5、√三、选择题1、D 2、B 3、C 4、B 5、D四、计算1、略 2、199/200 1 27.5 4194.71 3、945 0.92 0.5 10 4、0.9 20 55、(1)9/10 (2)被除数:60 除数:11 (3)8.1六、应用题1、400米 2、26台 3、统计图(略) 100% 4、3天 5、500千米 6、88千米难点题分析四、2、(2)382+498×381 【分析】这道题中分子382+498×381=382+498×382-498=498×382-116,和分382×498-116 母相同5、(2)【分析】本题用方程解决比较容易,因为等量关系比较好找:被除数+除数+商+余数=81。可以设除数为x,被除数为5x+5,方程为:5x+5+x+5+5=81。如果用算术方法来解决,本题属于稍复杂的和倍问题。除数是一倍量,商5余5说明被除数比除数的5倍还多5,从81中减去余数的5、商的5、多的5,剩下的就是除数和被除数一共的(5+1)倍量。列式为:(81-5×3)÷(5+1),求出来就是一倍量的除数。离散数学答案5小学跟初中还是有所区别的,在最后的小升初试卷中,有些题他们做不出来,如果家长没有多少时间教,这时候也就体现了答案的重要性了。朋友,在考试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做好每一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安徽小升初数学真题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安徽小升初数学真题试卷一、判断正误(1×5=5分)1、在65后面添上一个“%”,这个数就扩大100倍。  (    )2、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  (    )3、甲车间的出勤率比乙车间高,说明甲车间人数比乙车间人数多。(    )4、两个自然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    )5、1+2+3+…+2014的和是奇数。  (    )二、选择题(1×5=5分)1、a、b和c是三个非零自然数,在a=b×c中,能够成立的说法是(   )。A、b和c是互质数     B、b和c都是a的质因数C、b和c都是a的约数   D、b一定是c的倍数2、一个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同一个非零自然数,得到的分数值一定(   )。A、与原分数相等  B、比原分数大  C、比原分数小   D、无法确定3、如图,梯形ABCD中共有8个三角形,其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 )。A、1对    B、2对   C、3对    D、4对A D4、把一段圆柱形的木料削成一个体积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 )。A、B、3倍 C、D、2倍5、华老师特制了4个同样的立方块,并将它们如图(a)放置,然后又如图(b)放置,则图(b)中四个底面正方形中的点数之和为( )。A.11 B.13 C.14 D.16三、填空题(2×10=20分)1、目前,我国香港地区的总面积是十亿五千二百万平方米,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写作(    )平方米,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平方米。2、如果 =y,那么x与y成(  )比例,如果 =y,那么x和y成(  )比例。3、甲、乙、丙三数之和是1162,甲是乙的一半,乙是丙的一半,那么甲数和乙数分别是( )和( )。4、用三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70平方分米,原来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5、如果 ×2008 = +χ成立,则χ=(   )。6、两支粗细、长短都不同的蜡烛,长的能燃烧7小时,短的能燃烧10小时,则点燃4小时后,两只蜡烛的长度相同,若设原来长蜡烛的长为a,原来短蜡烛的长是(  )。7、某校五年级(共3个班)的学生排队,每排3人、5人或7人,最后一排都只有2人.这个学校五年级有(   )名学生。8、掷两粒骰子,出现点数和为7、为8的可能性大的是(   )。9、四个同样大小的圆柱拼成一个高为40厘米的大圆柱时,表面积减少了72平方厘米,原来小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10、老妇提篮卖蛋。第一次卖了全部的一半又半个,第二次卖了余下的一半又半个,第三次卖了第二次余下的一半又半个,第四次卖了第三次余下的一半又半个。这时,全部鸡蛋都卖完了。老妇篮中原有鸡蛋(  )个。四、计算题(共30分)1、直接写出得数(1×8=8分)5.7+11.8+4.3=    2 - + =( + )×24=  0.3 -0.2 =33×98+66=   10.1×99-9.9=4 -( +0.5)=    ∶ =2、求未知数(2×3=6分)(1)3x- x= (2)3、用简便方法计算(4×4=16分)(1) ( + )×5×7    (2) 299÷(299+ )(3)[ -( + )]× (4)12×4 +14×6 +16×8 +…..+ 148×50五、应用题(本大题共9小题,其中第1—2题每题5分,第3—7题每题6分,第8—9题每题10分,共60分)1、红星自行车厂原计划30天生产自行车2000辆,前20天每天生产了60辆,要按时完成任务,后10天平均每天应生产多少辆?2、一个编织组,原来30人10天生产1500顶草帽。现在增加到120人,按照原来的功效,要生产9000顶草帽需要多少天?3、一个人步行和乘车共用6小时,共行270千米,乘车时间是步行的2倍,乘车路程比步行多210千米,求乘车和步行每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4、修一条路,甲、乙两队合作8天完成。如果甲队单独修12天可以修完。实际上先由乙队修了若干天后,再由甲队继续修,全部完成时共用了15天。求甲、乙两队各修了多少天?5、学校决定六年级两个班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要求每个学生购一本单价为5元的《古诗文读本》。学校与书店商议,书店对一次购买达到50本以上的给予10%的优惠,一次购买达到100本及以上的给予15%的优惠,现有情况是:六(一)班有48人,六(二)班有49人,学校请你计算一下,怎么买最合理?说明理由。6、甲、乙两辆清洁车执行东、西城间的公路清扫任务。甲车单独清扫需要10小时,乙车单独清扫需要15小时,两车同时从东、西城相向开出,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清扫12千米,问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7、如图28-3所示,圆锥形容器中装有3升水,水面高度正好是圆锥高度的一半。这个容器还能装多少水?8、一位老人有五个儿子和三间房子,临终前立下遗嘱,将三间房子分给三个儿子各一间。作为补偿,分到房子的三个儿子每人拿出1200元,平分给没分到房子的两个儿子。大家都说这样的分配公平合理,那么每间房子的价值是多少元?9、王小二把一只山羊带入牧场,在彼此相距10米处打下两个小木桩,在小木桩之间系紧一条带一个环的绳子,环能从一根小木桩滑向另一根小木桩,用一条5米长的绳子把山羊系在环上,画出山羊能够达到的点所组成的图形。并标出相应的数据。安徽小升初数学真题试卷答案一、判断正误(1×5=5分)1、×   2、√   3、×   4、×   5、√二、选择题(1×5=5分)1、C 2、B 3、C 4、D 5、D三、填空题(2×10=20分)1、105200万,11亿 2、正,反 3、166,332 4、30 5、2006 6、7、107 8、7的可能性大 9、120  10、15四、计算题(2×10=20分)1、直接写出得数(1×8=8分)21.8 2 7 0.05 3300 990 3.52、求未知数(2×3=6分)X= 8/19 X= 123、用简便方法计算(4×4=16分)(1)17 (2)300/301 (3)3/14 (4)6/25五、应用题(本大题共9小题,其中第1—2题每题5分,第3—7题每题6分,第8—9题每题10分,共60分)1、答:略…6分2、答:略 …………… 6分3、步行用了6÷(2+1)=2(小时) ,乘车用了2×2=4(小时) ………… 2分步行路程是(270-210)÷2=30(千米),乘车路程是30+210=240(千米) ……4分步行速度是每小时30÷2=15(千米),乘车速度是每小时240÷4=60(千米)… 6分4、解:设乙队修了x天,则甲队修了(15-x)天 ………1分…………………………………………3分解得x=6 15-x=15-6=9 答:略 ……………………6分5、方案一:每人单独购买则每人应付购书款5元。方案二:两个班分别合起来购买,每人应付购书款5元。 …………2分方案三:每个班合起来购买50本,则每班都能享受10%的优惠,每人应付购书款为六(一)班每人应付购书款:5×50×(1-10%)÷48=4.69(元)六(二)班每人应付购书款:5×50×(1-10%)÷49=4.59(元)……………4分方案四:两个班合起来购买100本,则可以享受15%的优惠,每人应付购书款为5×100×(1-15%)÷(48+49)=4.38(元) ………………6分比较上述四种购书方案,选择第四种方案比较合理 ……………… 7分6、甲车和乙车的速度比是15:10=3:2相遇时甲车和乙车的路程比也是3:2所以,两城相距12÷(3-2)×(3+2)=60千米7、21升。8、三个儿子共拿出1200×3=3600元,这3600元刚好就是两个儿子应该分得的钱。每个儿子应该分得3600÷2=1800元。三间房子共值1800×5=9000元,那么每间房子值9000÷3=3000元。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离散数学答案》,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模板,
学生期末评语,
班主任工作计划,
两只蚊子作文1500字,
向日葵下一颗心作文1500字,
美妙的歌声作文1500字,
蝴蝶的翅膀作文1500字,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作文1500字,
环保作文1500字,
玫瑰作文1500字,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X的平方减X减九等于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