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菜有哪些 品尝宫廷美食,了解宫廷文化?


全聚德烤鸭始创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总店位于东城区前门大街30号,人均消费203元,是北京著名的烤鸭店,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授予第一批“中华老字号”名号,还被评为京老字号,是北京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字号饭馆。招牌美食是全聚德烤鸭,如果说便宜坊是“焖炉烤鸭”的代表,全聚德则是挂炉烤鸭的代表,他家烤出来的鸭子,皮酥肉嫩、香酥流油,蘸上咸鲜的甜面酱,再配上葱白、瓜条,卷进荷叶饼里,吃起来有滋有味!除了烤鸭,还形成了集“全鸭席”和400多道特色菜品的全聚德菜系,备受各国元首、政府官员、社会各界人士及国内外游客喜爱,被誉为“中华第一吃”,曾多次把全聚德“全鸭席”选为国宴。【 详细>>】柳泉居饭庄是北京著名的八大居之一,始建于明代隆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授予第一批“中华老字号”名号,是饮誉京城的百年中华老字号饭庄。柳泉居饭庄现位于新街口南大街178号,人均131元左右,集宫廷、山东、清真三大菜系精华为一体,招牌菜爆三样、糟溜三白、响油鳝糊等菜做法讲究,味道正宗。菜以中档为主,选料广泛,精于刀工,讲究造型,烹饪手法以爆、炒、熘、烧、焖为擅长。特色菜有荷花燕菜、云片鲍鱼、果料鱼骨、金丝海蟹、火爆腰花等,尤其以拔丝菜最地道,拔丝莲子、苹果、鲜奶,金丝缕缕,喻“情谊绵绵”。柳泉居的面食也很出名,北京豆沙包、山东面食颇受顾客青睐。【 详细>>】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南大街178号过去,北京人津津乐道于烤肉时,必提及“南宛北季”,这里的“南宛”即是烤肉宛饭庄,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为驰名中外的北京清真风味特色饭馆。烤肉宛饭庄是国家特级餐馆,总店位于西城区南礼士路58号,人均119元左右,在海淀万泉河和北新桥还有分店,招牌菜是烤牛羊肉,烤肉苑的肉很考究,备受中外宾客的青睐,其烤牛肉制作技艺与烤肉季的烤羊肉技艺被认定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菜除了烤牛肉外,还有烤羊肉、烤鸭肉、烤鹿肉、焦炒牛肉、宫保虾球、皇室菌菇、皇室翅盅、芝麻鸭肉等。烤肉宛饭庄还被国家商务部授予第一批“中华老字号”名号,是北京一家著名的百年老字号饭庄。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58号(南礼士路总店)烤肉季饭庄有“南宛北季”的美誉,这北季指的就是位于西城区风景秀丽的什刹海银锭桥畔的烤肉季,始建于清朝道光28年(1848年),至今已有180多年历史。烤肉季饭庄为驰名中外的北京清真风味特色饭馆,被国家商务部授予第一批“中华老字号”名号,是京城知名的百年老字号饭庄,招牌美食是烤羊肉,其烤羊肉制作技艺被认定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烤肉季的烤羊肉选料精细,经过加味腌煨,在特制的炙子上烤熟后含浆滑美、不腥不膻,又分为“文吃”、“武吃”。除主营北京烤肉外,特色菜还有炸烹大虾、鸡米海参、玉竹蹄黄等。由于烤肉季饭庄地处历史悠久的什刹海风景区,是老北京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银锭观山”之处,来这里远望西山夕阳,品味烤肉,非常不错。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前海东沿14号(总店)砂锅居饭庄始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主营宫廷王府菜,以经营砂锅白肉而享誉京城,有“名震京都三百载,味压华北白肉香”的赞誉,是北京八大居之一,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授予第一批“中华老字号”名号,是北京著名的百年老字号饭庄。砂锅居总店位于西城区西四南大街60号,人均120元左右,砂锅居以全猪席而闻名,采用烧、扒、火靠、白煮烹饪技法、将普通原料加工制作出风味独特的菜肴,受到中外宾客的青睬。饭庄特色菜有砂锅白肉、水晶肘、红烧全家福、九转肥肠等,国宴佛跳墙、浓汁鱼肚、龙筋扒鲍翅、计司烤鱼、国宴狮子头等高档宴会菜深受顾客喜爱。砂锅居环境典雅豪华,北京御膳风味的菜肴与宫廷装修风格浑然一体,浓郁的京都饮食文化特色突出。【 详细>>】东来顺饭庄是北京清真饭馆“四大顺”之一,也是老北京铜锅涮肉中的佼佼者,东来顺的涮羊肉已驰名于京城。东来顺饭庄始建于1903年,又被国家商务部授予第一批“中华老字号”名号,也是北京著名的百年老字号饭庄。东来顺总店位于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38号北京APM5楼542-547,在北京还有多家分店,人均134元左右,招牌美食是老北京铜锅涮涮羊肉,嫩滑爽口,调料地道,是京城一绝。去东来顺必吃手切羊肉,东来顺羊肉有“薄如纸、软如棉、齐如线、美如花”美誉。除了刷羊肉,东来顺的清真炒菜也很有特色,其代表菜品有干爆羊肉、芫爆里脊、烤羊肉串、它似蜜、鸡茸银耳、烤羊腿、白汤杂碎、手抓羊肉、炸羊尾及烤鸭等。MAIgoo小编温馨提示:去北京刷羊肉,必去东来顺。【 详细>>】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98号(王府井总店)便宜坊烤鸭店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以焖炉烤鸭技艺独树一帜的“便宜坊烤鸭店”,距今已经600多年历史,是京城里焖炉烤鸭的代表,为国家特级酒家,还被国家商务部授予第一批“中华老字号”名号,是北京著名的百年老字号饭庄,总店位于崇文区崇文门外大街18号国瑞城4楼,在北京还有多家分店。招牌美食是便宜坊烤鸭,皮酥肉嫩,口味鲜美,又因其烤制过程鸭子不见明火,保证烤鸭表面无杂质,而被誉为“绿色烤鸭”,2002年被原国内贸易局评定为“中国名菜”,其焖炉烤鸭绝艺入选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除了烤鸭,便宜坊主打鲁菜,招牌菜有盐水鸭肝、芥末鸭掌、水晶鸭舌、酒香醉鸭心、干烧鸭四宝、葱烧海参、酥香鲫鱼、糟溜鱼片、浓汁鱼肚、烩乌鱼蛋汤等。【 详细>>】地址:北京市崇文区崇文门外大街16号国瑞城4楼(总店)壹条龙饭庄始建于清朝乾隆50年(1785年),是北京较早的清真涮肉馆,总店位于崇文区前门大街27号,人均86元左右,在台基厂还有分店。壹条龙饭庄仍以北京传统的涮羊肉为主,铜锅清汤,上好的羊肉片切得极薄,用筷子夹着在滚开的锅里涮上几下,再醮上以芝麻酱、韭菜花、酱豆腐等调料制成的北京特有的传统小料,味道香甜可口,肉片入口即化。清真菜其代表菜有油焖大虾,扒肉条,红烧牛尾、它似蜜、炸羊尾、香酥鸡,精工细做,一丝不苟,一直继承老字号的传统,还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授予第一批“中华老字号”名号,是北京著名的百年老字号饭庄。玉华台饭庄创建于民国十年(1921年),现位于海淀区德外马甸裕民路23号楼,人均90元左右,在望京湖光中街还有一家分店,被国家商务部授予第一批“中华老字号”名号,是一家经营江苏淮扬风味菜肴的百年老字号饭庄。玉华台饭庄的淮扬菜以擅制鱼虾蟹类菜为特点,菜品选料严谨,因材施艺,突出主料,讲究汤口,精工细做,四季有别。镇店名菜是炝虎尾、干烧黄鱼、蟹黄狮子头、响油鳝糊等,名优特色菜有鸡火煮干丝、松鼠鱼等,面点品种有淮扬汤包等,其菜品更是曾作为国宴菜参与“开国第一宴”。除了菜品,店里还存有不少名家的墨宝字画,比如齐白石的字、张大千的山水、马晋的翠竹洋狗等,都是老字号的镇店之宝。【 详细>>】仿膳饭庄位于北海公园内,创建于1925年,有着近百年历史,是以经营宫廷风味菜点而驰名中外的老字号饭庄,是老北京城内有名的宫廷菜馆,还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授予第二批“中华老字号”名号,也是北京一家近百年的老字号饭庄。仿膳饭庄是由清宫御膳房的几个御厨开的,保持了宫廷菜特有的精致与高水准,各式的宫廷菜品精美味鲜,宫廷点心也一直坚持传统的手工操作,有宫廷菜肴约800余种,其中凤尾鱼翅、金蟾玉鲍、一品官燕、油攒大虾、宫门献鱼、溜鸡脯等最有特色,名点有碗豆黄、芸豆卷、小窝头、肉末烧饼等,招牌菜是“满汉全席”。来北京想品尝真正的宫廷菜就必来仿膳饭庄。【 详细>>】
  青海文化艺术网讯 对不少人来说,认识一座城市从这个城市的美食开始。在西宁工作的朱佳文对此深有体会:“每当有亲朋好友前来西宁游玩,总是让我推荐本地最有特色的美食,有哪些值得一去的餐馆。”在她看来,除了观光游玩,品尝美食、探寻属于这座城市的独特味道,也是旅游必备内容。  吃一顿牦牛肉大餐、打卡青海“名菜”、寻觅一款特色小吃……对于许多游客来说,在青海休闲度假游玩,除了欣赏美景之外,更乐意享受美食、体验文化。  近年来,对青海本土餐饮文化的挖掘也让“青菜”愈发具有强大生命力,使得游客在品味“舌尖上的青海”的同时,感受到青海本土饮食文化的本真。以“特色美食节”为代表,我省在旅游营销推介中也频频打造美食形象IP,着力为青海旅游增添舌尖诱惑。伴随着旅游经济的高速增长,旅游餐饮发展前景喜人,如何更好地叫响青海美食文化品牌?青海菜该如何发展、又具有哪些发展前景?这或许是我省本土餐饮业未来发展的着眼点。  两个人和一个梦想……  王友和程让让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做好青海菜,让青海美食文化品牌响起来!王友和程让让是何许人也?  “早在2018年,应中国烹饪协会、北京东方美食集团的邀请,在天津香格里拉研讨中国34+3菜系会上,中国烹饪协会酝酿许久的‘34大菜系’被正式发布,青海菜系定名为‘青菜’,成为中国‘34大菜系’之一。”说这话的是青海省烹饪饭店协会名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王友,同时也是“青菜”在全国的推广人。  王友,甘肃人,青海青曜餐饮共享联盟创始人、青海大熙园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事餐饮业28年,跟随国宴大师学习宫廷菜、宴会菜,随后涉猎其它菜系及行业不同业态的学习。近三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以餐饮工作为中心的同时,学习做过宴会美学设计、餐饮品牌策划等工作。  “但是,现在青海是我第二故乡,我在青海安家立业已有12年了,就是想为发展大美青海饮食文化和地方经济做点贡献,同时完成自己在餐饮事业上的梦想。”王友介绍,他17岁开始进入餐饮行业,从学徒开始做起,一干就是30年。因为对这个行业的热爱,这些年来他一直坚持对餐饮行业的学习和探究。  随着对青海餐饮行业的深入了解,作为餐饮人,王友便开始集合各种行业优势资源,为我省大中小旅游餐饮企业提供简捷有效的共享策划设计和管理运营方案。2020年,王友创办了青海青曜餐饮共享联盟。  跟他一起并肩奋斗的战友程让让,现任青海东江海鲜总经理、青海省饭店烹饪协会名厨专业委员会会长、青海省饭店烹饪协会副会长,2019年被青海省饭店烹饪协会评定为”青海餐饮业烹坛巨匠“。  来自陕西、从事餐饮工作多年的程让让,曾在兰州、厦门、南京、西安等地就职并积极进行学习交流,参加各类培训,精通各种菜系的烹饪技法,致力于研发新菜品。  1994年,程让让怀揣着青春热血踏入青藏高原餐饮行业,经过多年努力打拼,凭借丰富的菜肴出品和优秀的管理经验,严格把控菜品出品和服务质量,让新鲜美味、绿色健康的海鲜盛宴席卷舌尖,极大地提升了我省海鲜餐饮界的品牌魅力。从餐饮大厨到餐饮企业管理者,从匠心老手艺到结合时代的创新开拓,“用心选食材,良心做餐饮”是程让让不变的初心。  去年11月2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新时代的中国:大美青海从三江源走向世界”外交部青海全球推介活动在北京举行。  推介会上,王友和程让让共同担任着中餐会餐餐品制作厨务部负责人,携手团队一起精心烹制的青海特色名小吃深得现场中外嘉宾的喜爱。他们烹制的各类特色小吃,特别强调突出青海厚重的文化内涵,如丰富的民族文化、独特的地域文化。“现场,除了青海各族群众的特色茶品,还有青海人都熟知的祁连黄蘑菇、互助土豆、龙羊峡三文鱼、贵德梨汁等。这些菜品大多是青海各族群众的家常菜,也是青海特色美食,却让现场嘉宾感到惊艳,大家都说,原来青海小吃还可以这样吃,大家都纷纷为我们点赞。”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王友仍兴奋不已。  多年来,他们一直致力于本土美食与文化相融合的宣传上,他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在认可青海美食的同时,了解青海美食文化。“我开创的两道青海菜:‘青海蕨麻酥’和‘古道迎宾宴’分别被载入了‘青海十大地域名小吃’和‘中国十大名宴’行列,这对我们青海菜也是一种认可。”王友说。  在王友和程让让看来,做餐饮其实也是做一种文化,环境、卫生、服务,都需要以人为本。而推动青海餐饮文化则是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升华到新的高度。“优质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在以后的各项服务上我们还会有新的升级,给消费者带来更高更优的体验。”  今年5月,鉴于王友和程让让出色的职业表现,执着的继承精神,独特的创新天赋,认可并践行“亮德、匠心、拒烹、裸烹”的理念,被国内餐饮行业权威杂志《烹饪艺术家》,通过全国艺术家、读者以及烹饪艺术家委员会评定,特别授予“中国青年烹饪艺术家”的称号。这是作为青年烹饪工作者的最高荣誉,让烹饪工作上升到艺术家的高度在青海也是首例。  打好“特色”牌,让青海美食文化品牌响起来  近年来,得益于游客数量的不断增长和旅游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我省旅游营销也不断打出美食牌,全方位打造青海旅游新名片。在外交部青海全球推介活动上,在山西、天津等地举行的旅游展上,在埃及中国青海拉面演示推介会等美食推介展上,各类“青海特色”美食,一经亮相,广受当地参展嘉宾和大众的好评和热捧。  “美食是一种文化,不同于其他冰冷的传播方式,‘青海特色美食节’的创意非常棒,有味道、有温度。以美食为媒,展示出青海优质丰富的旅游内涵。”青海特色的美食文化节引来不少中外游客点赞。  近两年举办的“青海美食节”,让青海本土餐饮市场发展日趋壮大,大小餐饮店越来越多地打出“特色”招牌,拉动地方经济成效显著。数据显示,去年西宁美食节开幕以来,唐道637、小新街、新千夜市、大通花儿步行街华府广场等特色美食街区415家商户加入其中。各分会场共计接待美食爱好者1380余万人次,累计营业额达近9000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0.7亿元。纵观青海本土餐饮市场,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和品牌也开始依靠本土美食,传承和发展历史传统、地域文化,全力以赴传播青海味道,让更多的外地人记住了“大美青海”、形成了“青海印象”、留下了“西宁记忆”。记者注意到,在西宁,洋芋酿皮、青海老酸奶等青海本地小吃有了装修时尚的门店,吃客络绎不绝。在循化,“撒拉美食”人气火爆,小长假黄金周期间游客甚至需要排队等桌,只为吃上一口地道、特色的撒拉美食。在我省高端酒店、各大景区,甜醅、酸奶等本土美食也成为引客利器。  “打造品牌是本土餐饮提质升级的必由之路。”在王友看来,传统的青海特色小吃不足以代表“青菜”。作为青海餐饮行业饭店烹饪协会,统筹地方特色资源与烹饪技艺,突出美食的地方性、历史性、传统性和普遍性,研选推出了酸辣里脊、青海三烧、糊羊肉、袈裟牦牛肉、青海黄菇炒肉等10大品类青海名菜,目前也正在积极推广。王友表示,让“青菜”走入大众生活里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断的发展和创新,“目前我们在‘青菜’品牌提升和菜品研发上已经有了新思路,未来我们会以更加精致的一面展现给广大消费者。”  “做餐饮就是做文化,对于外地游客来说,一个地方的餐饮文化除了吃进口中的美食,享受美食的文化内涵更能让人口耳相传。”如王友所言,在无肉不成宴的青海,白条手抓是青海人挥之不去的乡土记忆,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青海的季节性食品黄蘑菇和法国的黑松露一样的限量珍贵。用青海特产“黑青稞”酿制的“青醋”,原生态的纯粮酿造也与国际醋类名品并驾齐驱,这些特色原生态的食品都有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我们会在餐饮企业文化上更加发力,后期会有很多相关的跨界发展,与艺术、历史、传统文化等相结合,发展成为有内涵、有深度的独特餐饮品牌。同时也会再发展多种形式的餐饮品牌,将青海餐饮文化不断延展。”王友说。  记者感言:  饮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地区和民族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的发达程度。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与融合日益深入。饮食文化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两年“青海地方特色小吃大赛暨西宁美食节”的成功举办足以证明美食与文化两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密不可分。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文化的饮食就没有魅力,饮食与文化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文化要素已经渗透到餐饮业发展的全过程和方方面面,传统技艺、食俗、节庆等文化资源日益成为餐饮业发展的基础资源。  充分利用好地方特色资源,办好特色文化节庆活动,不仅能促进文化的交流,还可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对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打造城市品牌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各种类型的美食节庆活动,对继承弘扬和创新发展传统饮食文化、促进当地的文化生活及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青海的特色餐饮文化,也通过品种丰富、风味多样、醇香鲜美的地方风味美食,积淀出独具特色的高原民族饮食文化,形成了大美青海·幸福西宁靓丽名片。
文章摘要:新东方烹饪学校是一所培训中餐、西餐西点、特色小吃和营养师的厨师学校。创建于1988年,隶属于新华教育集团,自创立以来,新东方烹饪教育一直致力于传承中华美食文化,宣传引入新东方烹饪学校是一所培训中餐、西餐西点、特色小吃和营养师的厨师学校。创建于1988年,隶属于新华教育集团,自创立以来,新东方烹饪教育一直致力于传承中华美食文化,宣传引入西餐西点。在中餐融汇了川菜、湘菜、粤菜、徽菜、鲁菜、淮扬菜、闽菜、浙菜等全国各大菜系的精髓,先后在全国各省会城市建立了50多所院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70多万名烹饪人才。培训项目有:在中烹项目上,培训的项目包括了常见的八大菜系知识,酒店管理知识,餐饮管理知识,特色小吃项目,以及白案方面的面点项目。在西餐方面则包括了法式菜肴、英式菜肴、意式菜肴、美式菜肴、俄式菜肴、德式菜肴以及日式料理、韩式料理等等。西点方面则包括了吐司、三明治、布丁、蛋糕、面包以及其中的裱花等等技巧。设置的专业一般有:三年制的酒店餐饮管理:课程包括《现代酒店管理》 《餐饮服务与管理》、八大菜系、食品雕刻、糖艺面塑、西点西餐、酒店财务管理、酒店实用英语等,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主要学习经济管理基础知识、酒店基本理论。突出技能培训,学生在学习期间,将接受酒店、宾馆的餐饮、客房顶岗实习实训等多方面的技能训练。两年制的金领大厨专业:课程包括八大菜系经典名菜,市场流行高人气菜,中西式面点系统学,食雕拼盘等等。打造高端烹饪人才,技能+学历两手抓。两年制的大厨精英专业:注重实操技术,以培养主厨、大厨、中高级烹饪人才为目标,要求掌握餐饮企业管理与营养平衡等相关知识,精通传统菜肴与市场流行菜制作。技能+学历。两年制的西餐主厨专业:本专业以实践操作为主,主要学习欧美、法式等料理,全面学习西餐厨房酱汁、冷房、沙拉头盘、西式汤、西餐热菜、各国特色菜、自助餐以及早餐餐厅及酒店制作零点,以及成本核算、成本运用等相关内容。培养专业知识丰富、操作技能娴熟,具有厨房管理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西餐主厨、厨师成长为目标。两年制的经典西点专业:欧洲传统地道的西点烘焙技艺,让你成为西点大师。课程包括饼干类;甜品、慕斯类;翻糖、姜饼类;常温蛋糕类;面包类;裱花类;月饼类。一年制的西点精英专业:本专业主要学习港式、欧式蛋糕、韩式水果装饰蛋糕、日式慕斯、冰淇淋、蛋糕,美式、法式、英式、德式等面包的烘焙以及曲奇、饼干、酥点、泡芙、蛋挞、披萨等多道精美西点。一年制的烹饪精英专业:黔菜传统菜、代表菜、流行菜。八大菜系酒店名菜、宫廷菜、官府菜、重点传授川黔菜。地方代表菜,药膳食疗菜,养生菜,各式火锅、小吃,干锅,各种冷菜卤菜,酒店式模拟训练,各式宴席菜、大型宴席、喜庆宴席等等。另有短期中餐和西点培训系列,以及当地特色小吃专业。责任编辑:邓老师标签:专业新东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宫廷御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