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月1最接近的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是什么?

小雪节气的前一个节气是什么  小雪,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节气,在今年11月22日,太阳到达黄经240°,表示开始降雪,雪量小,地面上无积雪。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雪节气的前一个节气是什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小雪节气的前一个节气是什么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小雪节气的前一个节气是立冬。小雪节气的后一个节气是大雪。  小雪、大雪节气都是表现天气现象中的降水量情况,也反应了天气寒露的程度。  2、二十四节气有哪些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我们也可以用二十四节气歌来了解一下一年有哪些节气。  立春五日三时头  惊蛰倒退三时首  一时一刻清时节  立夏九时三刻收  芒种两日退一时  小暑三日五时求  五日退三立秋节  白露六日退一周  寒露六日加六时  立冬六日七时游  大雪六日四时到  小寒五日九时收  3、冬季节气有哪些  ①立冬:11月上旬。冬,是终了的意思,又是指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生产中,有“立冬”萝卜、葱之说,即指这类作物此时要予以收刨贮存。从天文角度讲,自即日起,冬天便开始了,人们将生活在比较漫长的寒冷季节里。  ②小雪:11月下旬。此时,气温仍继续下降,开始降雪,但并不很大。在我国北方,已到了河塘、水坝开始进入封冻季节。寒风吹来,使人大有“高天滚滚寒流急”、“已是悬崖百丈冰”之感。此时田间仅作大白菜的收贮工作。农田劳作基本停止。由于不断降雪,农谚中自有“小雪雪满天,来岁必丰年”之说。  ③大雪:12上旬。这一节气表示气温继续下降,鹅毛大雪将随时而至,并会给地面造成积雪。大,指降雪的程度。此时,大地冰封,河塘冻结。常有“大雪”不封地,不过三五日之说。一旦阴云,人们自感随时会有“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独钓寒江雪”那幅严冬时节的壮丽画面将展现在眼前。一旦降雪,到处则是银妆素裹的北国风光。当看到那挂满了雪的松柏,又会联想起陈毅元帅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诗句,作人的浩然正气顿时胸中涌起。  ④冬至:12月下旬。北半球这一天白天时间达到最短(所谓“冬至”短之说即在于此)而夜间时间达到最长。这是由于此时北半球的北极圈上(即北纬66.5°处)北极,如同“夏至”时南极那样处于极夜时期(但仅限于“冬至”这一天)。对于北极来说(即北极圈以北地区),极夜可一直持续174天。自翌日起,白天时间又将以1分20秒的幅度逐日增加,而夜间将相应减少这一时间。生活中,人们会感到天黑得早、明得晚,大有长夜难明之感。“冬”为“冷”,“至”为“到”,又有接近更寒冷的意思。这一节气,标志着较寒冷的天气即开始。在天文历法中,为表示冷的开始和程度,常在编印的日历上以“九”表示,即所谓一九、二九……九九。“九”是自“冬至”起,即在81天内天气较寒冷,而又以第三个“九”(即阳历一月中旬)为最寒冷。  ⑤小寒:1月上旬。“寒”即冷的意思。表明已经进入一年中的寒冷季节,但还没有达到最冷的程度。  ⑥大寒:1月下旬。指气温降至最低点,天气冷到极点。这是一年中最严寒的季节。此时天气确有寒气逼人、滴水成冰之势。一有降雪,到处则是一片冰雪世界。通常冷在“三九”之说即在于此。习惯农时劳作的人们,此时往往将土杂肥运往田间,称为“腊肥”,藉以给小麦保温安全越冬。生活中,人们将为即将到来的春节作各种筹备,置办“年货”。由于生活的整个空间被寒气所包围,人们如同置身于天然的`“冰柜”之中,所以食品随意放置,长时间也不易变质。  拓展:小雪节气知识  小雪养生小知识  起居养生  到了小雪时节,天气比较寒冷,但是还没有到更寒冷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会感觉空气相对湿润,并且对呼吸系统的疾病会有所改善。不过在降雪之后,会有降温的情况出现,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  情志养生  这个时候的天气是比较阴冷的,人们的心情也很容易会受到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会有抑郁症主要是因为七情过激所致,我们要知道七情就是人们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所以平时我们应该注意心理的调节。  运动养生  运动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中经常运动的人出现疾病的几率会明显的减少,小雪节气的时候,人们应该以温和的有氧运动为主,大家可以选择慢跑,或是瑜伽和打太极的方法。由于下雪降温开始,在做调理的过程中注意。  小雪节气吃什么食物好?  1、白萝卜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所以小雪节气时会有吃萝卜的习惯,冬季服食白萝卜可健脾养胃、益气补精,且能预防疾病,有益于健康。  2、羊肉  羊肉是温性食物,适合冬天吃,可增加人体热量,抵御寒冷,还能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修复胃黏膜,帮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3、黑米  黑米外部皮层中含有抗衰老的花青素类色素,吃了对人体有好处,一般米的颜色越深,表皮色素抗衰老的效果则越强。  4、糍粑  在南方部分地方,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就是将糯米蒸熟捣烂后制成饼状的食品,口感很好,有的人还喜欢在里面加些芝麻、蜂蜡等。  小雪的节气做什么事情  1、腌腊肉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2、晒鱼干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3、腌菜  老南京有句俗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过去受条件所限,冬天新鲜蔬菜很少,价格也贵,因此大家习惯于在小雪前后腌菜,冬天就靠着这些腌制食品下饭。  2、贮藏白菜  俗话说“小雪铲白菜,大雪铲菠菜”。白菜深沟土埋储藏时,收获前十天左右即停止浇水,做好防冻工作,以利贮藏,尽量择晴天收获,收获后将白菜根部向阳晾晒3―4天,待白菜外叶发软后再进行储藏。【小雪节气的前一个节气是什么】相关文章:小雪节气是什么意思11-08小雪节气反应的是什么现象11-09小雪节气冷吗11-08小雪节气谚语有哪些11-08小雪节气能钓鱼吗11-09小雪节气该如何养生11-09小雪节气的三候是指什么11-09小雪节气是农历什么时候11-08关于小雪节气诗词有哪些11-08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 从一月到十二月传统节日顺序   从一月到十二月传统节日顺序,传统节日其实有很多,在传统节日的是时候其实很多地方都会有庆祝活动,不同的地区过节的氛围也是有很多方面的差异的,以下从一月到十二月传统节日顺序。   从一月到十二月传统节日顺序1   中国的十二个传统节日顺序分别为——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小年和除夕。    一、传统节日介绍
  1、内容:中国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2、四大传统节日:除了十二大传统节日、十七大传统节日等说法外,流传最多的是“四大传统节日”的说法。四大传统节日分别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它们也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3、传统节日的形成原因:一为节气,二为风俗习惯。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除了节气之外,风俗习惯才是形成传统节日的根本原因。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生活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   4、传统节日的形式:传统节日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多数与原始信仰、天象物候、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3、传统节日的意义: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首先大部分的传统节日都有和家人、爱人团聚的习俗,因此,传统节日能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此外,传统节日在今天还有可以放假休息、出门旅游等的意义。    二、十二个传统节日顺序
  1、春节: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有拜年、贴对联、洒扫除尘、吃饺子、放爆竹、收压岁钱等。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春节期间,各家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2、元宵节: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五日。习俗有吃元宵、花灯会、祭神、舞龙舞狮、踩高跷等。元宵节别称上元节、天官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3、清明节:时间为公历四月五日或六日。习俗有踏青、扫墓、植树、放风筝、吃青团、插柳等。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清明节位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端午节: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菖蒲、缠五彩绳、喝雄黄酒、避五毒、躲端午等。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天中节等,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称呼和习俗最多的传统节日。   5、七夕节:时间为农历七月七日。习俗有香桥会、接露水、祭拜鬼神、祈求姻缘、结红头绳等。七夕节是中国的传统情人节。七夕节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   6、中元节:时间为农历七月十五日。习俗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7、中秋节:时间为农历八月十五日。习俗有家人团聚、赏月、祭月、吃月饼、燃灯、花灯会、观潮、喝桂花酒等。中秋节象征家庭团圆和幸福。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位列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8、重阳节:时间为农历九月九日。习俗有登高秋游、祭祀鬼神、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9、冬至:时间为公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习俗有祭祀先祖、吃饺子、吃汤圆、喝羊肉汤等。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但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在北方多数人有吃水饺的习俗,南方人多数人有吃甜食的习俗。   10、腊八节:时间为农历十二月初八。习俗有吃腊八粥、吃腊八醋、腌腊八蒜、吃腊八豆腐、吃腊八面等。在我国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11、小年:时间为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习俗有打扫屋子、沐浴、吃灶糖、祭祀鬼神等。小年,别称祭灶节、灶王节、扫尘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日期因地域有所不同,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   12、除夕:时间为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习俗有吃年夜饭、贴对联、燃爆竹、祭祖、守岁、挂灯笼等。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    三、排列规律
  1、这十二个传统节日的.排列规律并不是整整齐齐地分不到十二个月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传统节日以腊月、正月最多,以秋冬节日最多。而夏季的传统节日非但较少,在重要性上也不及秋冬的节日。实际上体现了我国是以农为本的社会,重视收成和祭祀,体现了我国重视家庭重视亲人重视祖先的传统。   2、这十二个传统节日的顺序显然是以农历或公历的顺序排列的,也可以认为是按照节气、季节排列的。这些传统节日,从春节到除夕,涵盖了一整年是时间,是民族的文化精髓的智慧结晶,也是我们现代人过节、放假、和家人团聚、和友人出游的重要时间。   从一月到十二月传统节日顺序2    阳历节日:
  1月1日 元旦   2月2 或者 12日 花朝节   2月15日 中国12亿人口日   3月5日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3月8日 国际劳动妇女节   3月12日中国植树节   3月15日 消费者权益保护日   3月16日 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全国统一行动日   3月18日 全国科技人才活动日   3月24日 保钓登岛日   3月最后一个星期一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4月5日清明节(放假三天)   4月15日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4月23日 中国海军建军节   4月24日 中国航天日   4月25日 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   4月30日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   5月1日 国际劳动节   5月4日 中国青年节   5月5日 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   5月9日 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日   5月15日 国际家庭日 淮河治理日   5月17日电信日   5月19日中国旅游日   5月20日 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   5月第二个星期日 母亲节 (我国并未认定,仅民众和商家在推崇此节日)   5月第三个星期日 全国助残日   5月30日 五卅【惨案】纪念日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   6月5日 世界环境日   6月6日全国爱眼日   6月11日 中国人口日   6月22日 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   6月25日 全国土地日   6月第三个星期日 父亲节(我国并未认定,仅民众和商家在推崇此节日)   7月1日 中国共产党诞生日   7月1日 香港回归纪念日   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7月11日:中国航海节   8月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8月8日中国男子节(爸爸节)   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本抗战胜利纪念日   8月26日 全国律师咨询日   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9月10日 中国教师节   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   9月20日全国爱牙日   9月30日中国烈士纪念日   9月第三个星期六 全民国防教育日   9月第四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   10月1日 国庆节   10月8日 全国高血压日   10月9日 邮政日   10月10日 辛亥革命纪念日   10月13日 中国少年先锋队诞辰日   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   10月17日扶贫日   11月8日 中国记者节   11月9日 中国消防宣传日(消防节)   11月10日 世界青年节(日)   11月11日 双十一单身节 (国家未认定,仅民众与商家庆祝此节)   12月1日 世界艾滋病日   12月2日全国交通安全日   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   12月4日 中国宪法日   12月9日 "一二·九"运动纪念日   12月12日 西安事变纪念日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12月20日 澳门回归纪念日    阴历节日:
  正月初一 春节   正月初五 破五节   正月初七 七草节   正月十五 元宵节   二月初二 龙抬头节   五月初五端午节   七月初七 七夕女儿节   八月十五 中秋节   九月初九 重阳节中国老年节(义务助老活动日)   腊月初八 腊八节   腊月二十三 小年   腊月最后一天 除夕节    扩展资料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从一月到十二月传统节日顺序3    中国传统节日英文名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ChineseNewYear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LanternFestival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DragonHeads-raisingDay   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前一二日)Coldfoodfestival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后)Tomb-SweepingDay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DragonBoatFestival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Tanabatafestival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ThecentralYuanFestival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Mid-AutumnFestival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TheDoubleNinthFestival   冬至(公历12月21~23日)wintersolstice   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ChineseNewYearsEve    下面,我们再来重温这些传统节日。
  春节即夏历(农历)新年 ,Spring Festival,或者Chinese New Year   相对于Spring Festival,国人更喜欢Chinese New Year,毕竟这样才更有中国特色。   现在过的农历正月初一“春节”这一节日名称,古代是没有的(古时一般称为过年、年节),是民国政府创造的。1914年起民国政府把夏历正月初一(即农历正月初一)作“春节”,视为农历年的开始。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等,是春节的重要习俗。    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Lantern Festival,就是龙灯节直译。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例如赏灯、押舟、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等等。    二月二龙抬头(Dragon Heads-raising Day)
  Dragon Heads-raising,就是“龙抬头”之意。   二月初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   "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按照天文学的说法,在二月初二这一天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了龙角星,所以称为龙抬头。   民间传说则认为,这一天龙神会从睡眠中醒来,于是人们在那时就会焚香祷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寒食节(Cold food festival)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   此时正值初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禁火节,由此而来。   而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    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
  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   短语tomb-sweeping,就是指扫墓。清明节,踏青郊游、扫墓祭祖。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又名“龙舟节”
  Dragon Boat ,就是龙舟。   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古代的越民族以龙为图腾,为了表示自己是“龙种”身份,他们不仅有断发文身的风俗,而且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便有类似于今天的竞渡游戏,这就是竞渡习俗的由来。   午从字面上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云:“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别称    七夕节(Tanabata festival)
  也称乞巧节、七巧节、七姐诞。   七夕节的来历与民间流传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有关,   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的节日。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   七夕节既是拜七姐节日也是爱情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中元节(The central Yuan Festival)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 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    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节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期间,拜月、赏月、舞火龙、玩花灯等等。    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为农历九月九日,是传统的节日,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插茱萸、赏菊花。    冬至(winter solstice)
  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比较常见的是,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    除夕(Chinese New Years Eve),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夜、岁除、大晦日,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农历十二月多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称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三十夜。而十二月小月时为廿九日,有些地区又会改称二九暝。   “除夕”中“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   贴春联、贴窗花、贴福字、贴年画都是除夕要做的。   除夕,除旧迎新,毕竟第二天就是春节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细心的国人一定知道,这些传统节日大都以农历(夏历)为准,可见中国历法的博大精深。   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冬至哪个城市白天最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