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的东西它就是有的,是唯物主义还是为什么会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本文参加百家号 #科学了不起# 系列征文赛。我相信虚无主义不是世界上存在的唯一理性观点,虚无主义是相信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真实存在的,没有任何原理或信念具有任何意义或真实的。现在,有些人如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和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t)认为世界上存在的一切都是物质的。他们通常被认为是坚硬的唯物主义者,他们相信世界上没有宗教方面的事物,例如上帝,天堂,灵魂和精神等等,因此得出结论,意识和自由意志都是幻觉。他们的观点是,只有物理真理才是客观的,是唯一的权威,这使某些人信服,因为仅相信我们每天在物理上看到的以及我们通过感官感知到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是合理和合理的思想。因此,他们拒绝道德和所有的善,因为他们相信除了物质之外没有客观的真理。因此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公平合理的,因为自由意志是一种幻觉,我们所有的选择都是而且将只由先前的事件决定。因为没有客观的原则,我们对他人的判断只能是主观的;由于道德只是个人喜好的问题,我们可能偏爱某些东西而不喜欢另一些东西,事情就是这样。这同样适用于我们如何感知自己的美。他们还认为,我们生活的自然只是原子的集合,没有任何价值。我们存在,因为我们存在。这种观点的另一个优点是,现实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设计者或领导者。为什么?那是因为根本不需要。这种信仰缺乏证据,因此,在任何其他事物中都没有既定的道德准则,也没有客观的真理。这些都是他们如何相信拒绝所有宗教信仰和从一个无神论者的角度来看待一切是合乎逻辑的例子。但是,有人可能会说虚无主义本身是不理性的,因为它无法解释我们、人类和整个宇宙是如何存在的。虽然有些人推测,我们可以生活在一个多元宇宙,或者这样的一个“微调”的宇宙背后的原因是,但人类无法证明这个宇宙必然存在,因为多重宇宙或者因为我们没有另一个宇宙可以与之相对而对其进行了“微调”,所以任何一点都可以,所以我们绝对不应该惊讶它像它那样存在。这一争论也延伸到科学是否能够回答关于物理宇宙的所有问题的争论。有些人,如斯蒂芬·霍金相信科学主义,把促进科学作为社会决定规范的唯一客观手段。他认为任何曾经存在、现在存在和将要存在的事物都可以只用科学概念来解释,这样就不需要任何其他的客观手段了。然而,这些明显的优势并不令人信服。这不仅是因为我们科学知识的范围非常小,而且因为科学不能证明这个宇宙是否存在,我们为什么存在,以及我们所知道的科学是否正确。虽然有人认为虚无主义是唯一的理性观点,但我认为虚无主义并不是唯一的理性观点。为了进一步解释,一些人,如肯·汉姆和其他年轻的地球神创论者认为,所有的真理(物理的、道德的、精神的和美学的)都是客观的,它们可以在圣经中找到,因为它是关键的权威(真理的来源)。他是众多相信上帝在六天内创造了宇宙并在七天内休息的人之一。这种观点更有说服力,这种观点更令人信服,因为他们没有解释物理真实是唯一客观真理的信念的起源,而且绝对没有理由说明这样做的可能性:他们尚未证明科学可以回答所有问题。更具体地说,他们相信任何与耶稣诞生之前的时间有关的东西都被认为是“历史科学”,是圣经的一部分;因此他们反对大爆炸理论和进化理论,但他们认为“观察科学”是正确的,因为它不以任何方式干涉宗教,他们也帮助现代医学和技术的发展。例如,心理学如何影响人类伦理,宗教如何通过建立实验的道德边界来影响科学实践。这种观点将其置于独立模型之上的一个优点是,人类通常是如何将跨学科观点联系在一起来解决问题的,这与科学没有宗教就无法独立存在,而宗教没有科学就无法独立存在相对应;因此,他们应该相互合作,互相告知,以弥补知识上的差距。有些人认为科学可以告知宗教,因为它有助于发展我们的世界观,通过填补现代“观察科学”和圣经中发现的“历史科学”之间的差距,然而,另一些人认为上帝的话是不变的,因此科学将永远不能影响宗教。反过来说,科学与宗教的这种相容性在唯心主义中也可以看到,在唯心主义中,意识先于物质。有些人,如理查德·斯威本和基思·沃德相信这一点。科学可以强烈迫使宗教信仰特别是在宇宙学,显示宇宙的基本价值是如何安排,允许人类存在。他们都认为意识影响了宇宙的创造:史文朋认为,人们更有理由相信这些值是由设计而不是机会设定的,因为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很小;沃德认为,量子物理肯定是由意识主导的,因此,一个有意识的存在必定创造了宇宙。这是另一个理性结论的例子,它可以使虚无主义不是唯一存在的理性观点。更有说服力的一个方面是,如果我们仔细想想,人类肯定不仅仅是原子的集合。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人性和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我们都有自己的身份,所以我们也可以说,我们的意识和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当我们受到周围环境和环境的很大影响时,我们也有真实的意志。随着我们对生活和教育的体验越来越深入,我们对善与恶的存在,以及什么是客观的善与恶有了更好地理解。既然从有神论者的角度来看道德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人权、判断、美、生命的意义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努力制止国内和国际上的不公正和道德良好的行为;我们试着去体验和理解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美;我们试图与所有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解释生命的意义;因此,这就是一切事物本质上都很重要的原因。既然宇宙的价值完全是它们所需要的,那么这种纯粹偶然的结果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因此,考虑到宇宙偶然发生的微小可能性,认为宇宙是被设计安排的更为合理。因为设计师在物理上并不存在,所以它必须是一种非物质的存在,也必须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而不是由其他东西带来的存在,就像它自己所解释的那样。正如我们也得出的结论,非意识的事物不可能导致任何事物在任何点上存在,我们可以由此得出,它也必须是意识的。总之,我相信虚无主义不是唯一存在的理性观点。虽然一方面,有些人可能会说,从技术上说,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我们知道会是真实的,我们没有明确的设计师创造了世界,因为没有这样的科学证据,因此拒绝所有对我们只有理性原则和相信虚无主义,然而,有更多的事实比物理世界的真理,我们还没有发现,所以我们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虚无主义是非常理性的另一方面。丹尼尔·丹尼特等坚定的唯物主义者认为,科学将回答所有问题,因为他认为宗教已经过时了。但与此相反,在这个世界上,实际上存在着其他的信仰,它们不仅包括物理的真理,如道德和精神的真理,其中有几个模型表明,它是这种客观事物的关键权威。特别是一些人,认为科学与宗教是相互独立、相互重叠的,在某些事情上相互告知,但是像理察·斯温伯恩这样的学者则更进一步地认为科学有可能支持甚至强迫宗教信仰。最终,像宇宙学这样的科学发现可以向我们展示,人类最初是如何能够生存的,因为宇宙的基本价值的安排,许多人相信,他们所谓的合理,是由设计设定的。是的,科学并没有证明这个宇宙是否存在,我们为什么存在,以及我们所知道的科学是否正确。但宗教没有。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相信有多个权威来源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可以参考,让科学和宗教互相告知,因此虚无主义不是唯一的理性观点。

以下文章来源壹读,作者敏敏
有一种习惯
叫再热都要盖上肚脐眼儿
本文来源:壹读(ID:yiduiread)
作者:敏敏
大热天盖被子真的太难了。
全盖热得慌,不盖怕生病,尤其是肚子(更准确地说是肚脐部分),中国人相信,身体再棒的人,不盖肚脐也会窜稀。
高温和执念的碰撞之下,有博主在微博奇思妙想:为什么我们的被子不能设计成下图这样?
必须盖住肚脐和膝关节(有的人不盖脚)
凭着上面这张图,#中国人骨子里的盖肚子基因#冲上了热搜,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纷纷变身“肚脐卫士”,表示就算热死,肚脐也得盖。
除此之外,关于肚脐还有很多“传说”,比如不能抠肚脐,会烂肚子的,再比如肚脐长得好不好看,全靠医生的打结技术……
所以,肚脐到底有什么奥妙?不盖肚子真的容易生病吗?
肚脐其实很脆弱
本质上,肚脐其实是一个伤疤。
在胚胎阶段,胎儿依靠脐带维系生命,出生后,医生会把脐带剪断,把肚皮上留下的那截脐带扎起来,待脐带残端坏死、脱落(一般7天后就会自然脱落),周围的组织慢慢长起来,肚脐就出现了。
也正是因为肚脐的伤疤本质,很多腹腔镜手术都会选择在肚脐边儿开口,这样手术后肚子上可以少一个疤。
这里要声明的一点是:医生剪脐带、打结的手法和水平,和肚脐的美观程度没有关系。因为不管打的结有多好看,就算是个蝴蝶结,最后都得坏死、脱落。而且,打结已经被淘汰了,现在大多会拿脐带夹直接夹住。
实验组为用脐带夹,对照组为用气门芯套扎法结扎脐带,结果显示脐带夹更安全|表源参考文献[1]
实际上,肚脐最终长什么样,主要和个体是否为疤痕体质、过程中肚皮内外组织生长速度的差异、皮肤和腹壁之间的空间量等因素有关。但有一个是我们可以后天控制的:肚脐的“深邃”程度。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上一篇对成人肚脐进行测量分析的文章表示,脐深和脐径与中国人的身高和年龄无明显关系,但与身高和体重呈正相关。可以理解为,肚皮上的脂肪越厚,身高越高,肚脐越深、越大。
不必担心胖到一定程度的人看不到自己的肚脐,毕竟到了这个地步,不看肚脐也知道胖了……
不同形状的肚脐|图源参考文献[2]
但不论肚脐形状如何,在受凉窜稀面前,都同样“不堪一击”。
这就不得不说肚脐的构造: 肚脐部位下方没有肌肉和脂肪组织。下面是腹部横切解剖图,凹陷处上方就是肚脐,两边的白色部分是脂肪,可以看出,肚脐下方只有一层薄薄的筋膜层,整体厚度远不及周围区域。
再加上肚脐紧邻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肚脐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
腹部解剖图|图源网络,侵删
不过就算肚脐脆弱,奈何它就指甲大小的地儿,作不起什么妖来。人们老说睡觉不盖肚脐会窜稀,其实准确地说,要盖的不是肚脐,而是肚脐周围的那一片区域。
只是因为肚脐比较引人注目,有的人会习惯说盖肚脐罢了。自然肚脐着凉也不会引起跑肚拉稀,而更可能是整个腹部着凉了。
不管怎么说,肚子还是要盖的。当然,具体怎么盖,大家就各显神通了。
有人只扯出一个被角盖住肚子;有人把被子的形状弯成一个“C”;还有人侧抱着被子睡……
从左至右,图源微博@鸡爪定理 @夷田犀牛 @Me是榆白啊,侵删
反正就一句话:
就算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块布,我也要把它扯过来盖肚子。
肚脐:小抠怡情,大抠伤身
不能抠肚脐,会烂肠子的。
小时候,多少人都曾被家中长辈这么警告过。但肚脐确实是个神秘的存在,它一眼看不到底,总感觉下面连通着什么东西,而且里面还总有一些灰黑色的泥,偶尔抠出来闻闻还挺上头。
真相是,肚脐可以抠,而且抠不烂肠子。从前面的腹部横切解剖图可以看出,肚脐是一条死路。除非大力出奇迹,而且忍痛能力超一流,突破肚脐下方的筋膜层,那确实可以烂肠子……
不过虽然肠子不会烂,但大力挖抠肚脐容易刺激到内脏(比如离肚脐最近的肠子),从而导致消化系统不适、拉肚子等情况。有网友调侃说抠肚脐简直是“窜稀开关”,就是因为这个。
图源网络,侵删
至于肚脐里让人手痒痒的黑泥,学名叫脐屎,它的构成比较复杂。
想象一下,肚脐出的汗排不出去,脱落的皮屑,皮脂腺分泌的皮脂,不知从何而来的灰尘杂质……这些东西全部都藏在肚脐的褶皱里,脐屎就此形成。
纯粹的物质味道是不会这么冲的,脐屎之所以味道独特,还有赖于细菌的发酵。肚脐是绝好的细菌温床,不仅营养物质丰富,温度还适宜,因此,在肚脐处栖息着大量细菌。
根据广西疾控的信息,有研究称,对60人的肚脐进行研究后,发现肚脐内有2368种细菌。
研究者还在一个自称好几年没洗澡的人的肚脐里,首次发现3种从未从人类皮肤发现过的古菌(与细菌和真核生物并列的第三种生命形式)。
细菌虽然多,却也不用太害怕,因为它们大多是皮肤上比较常见的无害菌,包括葡萄球菌、棒状杆菌、芽孢杆菌等,除了发酵出一些诡异的味道来,通常不会对个体造成伤害。
不过,细菌虽然对个体健康无害,但它酿造的诡异味道却对人的精神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很多人都忍不住想放肆一把,抠肚脐抠到爽。
但真的不建议这么做!一是前面说的,容易导致消化系统不适、拉肚子等,二是因为肚脐处的皮肤比较娇嫩,万一不小心抠破了,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引发脐炎。
真要想清理肚脐,也不能硬抠。
比较浅的肚脐可以用温水清洗,然后用棉签蘸着温水,轻轻地清洁顽固污垢。
如果肚脐比较深,污垢比较顽固,可以用棉签涂点沐浴液清理,再不行就用棉签蘸点酒精或双氧水,略略用力地拿棉签来回拨弄。最后记得用清水冲洗、擦干肚脐。
如果清洗之后,肚脐还是味道刺鼻,或有红肿、瘙痒、流脓等症状,那可能是脐部感染了,麻溜地跑去看医生!
留言区说说,
你都听过什么关于肚脐的传说?
你抠过肚脐吗,结果如何?
参考资料:
[1]何娅娟, & 唐晓英. (2007). 脐带夹和气门芯扎脐方法的效果比较分析. 川北医学院学报, 22(5), 2.
[2]黄泽云, 钟艳媛, 蓝芳, 曾多多, 黄新红, & 王清华等. (2016). 脐部外形结构及大小的调查及其在经脐无瘢痕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微创医学.
[3]周家镇, 王德荣, 谢敏, 蒋纯, & 蒲敏. (2006). 国人成人肚脐测量.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4]广西疾控:肚脐:请你不要用力抠抠!抠了也别闻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白居易在《长恨歌》最后引出七月七日这个日子,把全诗爱情的基调渲染到了高潮。
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分隔天河两边的牛郎、织女会在这天晚上相会鹊桥的神话故事家喻户晓,千古流传。
作为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七夕节早与爱情画上等号,但每当提及“情人节”人们脑海中不由自主浮现的却往往是2月14日。
公元3世纪,传教士瓦伦丁不忍士兵们孤苦,违反教皇的意思,私下里为士兵们举行婚礼见证。瓦伦丁最后被处以火刑,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遇难的那天2月14日定为瓦伦丁日(Valentine’s Day),也就是后来的西方情人节。
希腊神话里爱神会用玫瑰花表达爱意,玫瑰花就成了西方文化里爱情的代表。
1958年,日本一家公司在情人节搞促销,让女生们可以通过巧克力向心仪的男生表达感情。就这样,情人节购买巧克力就成了传统。
说了那么多,都是外国人的浪漫,而当你深入了解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必会被中国式浪漫深深打动!
1
七夕
爱情很美好,遇到七月七,更是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这一天是七夕。
但七夕并不只代表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古代把七夕又称为乞巧节,这一天,女孩子们要用皂角洗头发,在盒子里放上蜘蛛,让蜘蛛结网,代表结缘。影视剧中就常有此桥段,现在还编入了小学课本里。
但是,古代并不把七月初七当成好日子。
《红楼梦》里,刘姥姥问起王熙凤女儿的的生辰,王熙凤说实在不巧,这孩子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便给她取名“巧儿”,乞巧节再逢巧,以火攻火,以毒攻毒,最后果真庆余年救巧儿了。
那为何一个七月初七,渐渐成了中国情人节?这当然是沾了牛郎织女的光。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的诞生,往往和古代人们的认知有关。
就比如,女娲在神话形象里下半身是蛇,因为她是上古时期管生育的大神,古人知识贫乏,觉得人出生是从肠子里爬出来的,就把女娲想象成下半身都是肠子,随着时间推移,就演化成了下半身蛇身的形象。
再来看牛郎织女。上古先人观星时,发现银河两边有两颗相隔很远的星,便想象他们是否是相爱的男女。联系当时男耕女织的思想,就把这两颗星定义为牛郎星,织女星。接着便有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衍生。
为牛郎织女搭建桥梁的喜鹊,也许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后世红娘的代名词。许多相亲大会被称为“鹊桥会”。
2元宵
“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元月,花灯,相约,元宵。古代元宵节,才是公认的古典情人节。
古代实行宵禁,但元宵节允许晚上出街,所以古人称为“闹元宵”。古代商户很有创意,为了让元宵节的晚上不至于太冷清,各个商户都挂出花灯吸引老百姓。
这一夜,青年公子们都翘首以待,只有这时候,那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们才能出门。
古代帝王们也把元宵节视作开放的节日。《水浒传》中,宋江专门选元宵节去东京城,因为北宋时期元宵节皇帝会与民同乐,这是仁宗时期留下来的传统。宋江就是为了和皇帝能见一面!
顺便提一嘴,因为元宵节没有宵禁,引发了很多古代治安问题,所以很凑巧的是,古典名著里提到元宵节,基本都是很闹心的。
比如,《水浒传》元宵节,李逵大闹东京城;
《红楼梦》里元宵节,小英莲被拐子拐走,甄士隐人生大变;
《西游记》里,唐僧在元宵节遇到了三只犀牛精;
《聊斋志异》里,封三娘在元宵节遇到了范十一娘,最终无法得道成仙……
古代元宵节,男女之间若一见钟情,便会送出定情信物。古人送礼物,可不比现代人动不动手表香车玫瑰花那么壕,他们送的都是贴身物件。
男子送女子,最常见的是玉佩、香囊。《红楼梦》里,贾琏第一次见尤二姐,就送上了自己的贴身玉佩。林黛玉见自己给宝玉做的香囊不见了,便跟他大发脾气。这些东西可不是能随便送人的!
女子送男子的就更多了。最常见的是手帕。
《红楼梦》里小红故意遗落帕子给贾芸就是这个含义。而贾宝玉在伤痛时送旧帕子给林黛玉,就是希望她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除了手帕,簪子也是定情信物。
相传西汉时,汉武帝宠幸李夫人,在李夫人故去后,将她所有的簪子珍藏。古代女子如果当着男子面将簪子折断,那就是恩断义绝。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周芷若婚礼受辱,便折断金簪,跟张无忌势同水火。
《新白娘子传奇》更是把簪子作为许仙白素贞的媒人,二人在水漫金山后,还是靠着一支金簪续前缘。
要说定情信物里最绝的,那当属枕头。
早在《诗经》里,就把睡觉的枕头作为爱情的象征,同床共枕就是形容夫妻情深的。
唐代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公主爱慕辩机,就把自己的玉枕送给他。
《西厢记》里,红娘把崔莺莺的鸳鸯枕送给张生,引起崔老夫人大怒,这又是枕头又是鸳鸯的,把大家闺秀的矜持都抛弃了。
《红楼梦》里秦可卿房间饰物里就有红娘的鸳鸯枕,曹雪芹以此暗指秦可卿的不洁。
还有一些现代人不熟悉的古代浪漫定情信物,如今已经演化到千家万户中。
《诗经》里有个故事,文胄与姜氏相爱,文胄送给她一枚百炼水晶针,姜氏就取出连理线,用针织成同心结送给文胄。
同心结的做法,到了唐代又多了以头发为材料,将二人的头发缠在一起,永结同心。同心结的模样,现代已演化成了逢年过节家家户户可见的中国结。
3
上巳节
七夕节和元宵节都为大家熟悉,然而上巳节却渐行渐远。
农历三月三,上巳节,古人又称为“女儿节”。
其实最早,上巳节是为了纪念上古皇帝才设立的,这一日可以驱邪避凶。
后来,这一天,古代女子们可以出门踏青,迎接美好的春天,遇见心爱的未来郎君。
《诗经·郑风·溱洧》有云:“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这篇关于上巳节的记载,比西方情人节诞生整整早了1000多年,所以上巳节被誉为最有代表性的古典中国情人节,是中国式浪漫的精髓代表。
久而久之,上巳节引申出一个新的活动,去河边洗澡!到了魏晋时期,贵族们会在上巳节去河边宴饮作乐,最著名的就是曲水流觞。
到了唐代,上巳节已经成了踏青专属日。
闺房里的女子们一年中确定可以出门的两天,除了元宵,就是上巳节。
上巳节因此称为宋代以前古典中国最浪漫的节日。男男女女聚集在河边,玩花灯,漂纸船。男子把花灯放在小纸船里漂到对岸,哪位女子拾到了,便是二人的缘分。这便是著名的,流水浮灯。
北宋之后,中原战乱不断,南宋偏安一隅,加之程朱理学的影响,上巳节的浪漫男女爱情活动逐渐消失,人们也渐渐忘了三月三的爱情含义。
可三月三却刻入了中国浪漫文化的史册中,直到现在,许多少数民族的都在纪念三月三,比如著名的泼水节。
日本在中国唐代时引进了上巳节的传统,三月三在日本被称为女儿节。因为唐代习惯在三月三举行女子的成人梳头礼,日本只是模仿学习而已。
写在文末
都说中国文化是含蓄的,不会轻易表达情情爱爱,文人雅士更是羞于直言郎情妾意。但老祖宗们也有儿女情长,便把那份相思,寄托在了很多只有中国人懂得浪漫中。
这些浪漫的表达方式,在漫漫岁月长河中,风霜雨雪敲打后,融入了种种节日中。
我们现代人虽然不甚懂古代人到底是怎么生活的,但每每看到古籍中的记载,总会有一种天然的理解感。
这就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最核心元素。
在历史长河最黑暗的时期,传统浪漫的模式差点被销毁。尤其是1937年的国民政府宣布取消春节,改为公历元旦庆祝新年,几乎想全盘西化,引发了老百姓的不满,百姓们依然在农历大年初一庆祝春节。
属于中华文化骨髓里的优良传统,岂能轻易丢弃。
七夕将至,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真诚而炙热,只有中国人才真正懂得,真正动容。
民以食为天。袁隆平爷爷走后,我看了很多关于粮食的书。近期看了一部纪录片,越发颠覆了我的认知。
没学过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的我,曾经天真地认为,中华大地地大物博,粮食种类丰富,物产当冠绝于世。直到那部纪录片《种子种子》,我明白了,原来,我们日常最基本的鸡胸肉,曾经差点被美国人卡住不卖……
1
猪肉:从黑猪到白猪
当代国人,对于食物的追求,已经从几十年前的吃饱吃好,演变到了对食物种类丰富的较高需求。
营养均衡,种类丰富,是大部分中国人的新饮食追求。而在种类丰富中,肉蛋奶的需求逐年增加。肉类中,又以猪肉为首。
扯开去说一点,民国时期和建国初期的影视作品里,猪八戒都是黑皮肤的黑猪造型。一直到86版《西游记》开始,猪八戒成了白猪造型。原因很简单,早年,我国的猪种就是以黑猪为主。
本土黑猪,历史学家说,早在7000年前就有了。只不过在漫长的封建时代,猪肉起初并没有成为人们对肉食的主要追求。古代羊肉更受欢迎。
一直到清代,猪肉成了中国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你硬要跟我抬杠宋代东坡肉,我也没话说……宋代猪肉并不是主菜。
民国时期,几大菜系逐渐成型,每个菜系都少不了特色猪肉。可对于养殖业而言,一年生的黑猪是150公斤。外国的白猪可以达到300公斤!而且黑猪要养1年,白猪只要不到6个月就能上市。
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我国引进了欧洲的白皮猪,乖乖,一发不可收拾!白皮猪好养活,产肉多。许多农户开始放弃养黑猪。因此,黑猪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少。
可白猪繁殖是快,肉质与吃感却远不如黑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土猪肉”。
中华美食的根本,就是传统土猪肉。东坡肉必须用黑猪作为原材料才是本质风味。
以及,进口白猪的价格如今越来越高。为此,我国农业专家一直在致力于解决猪肉问题,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保护本土猪种。
几十年来,河西猪、福建黑猪、虹桥猪等8个本土猪种已经灭绝。本土猪肉保卫战中,荣昌猪杀出重围。
荣昌猪,耐粗饲、适应性强、肉质好、瘦肉率较高、配合力好、鬃质优良、遗传性能稳定。这种黑眼圈猪,乃我国猪中极品,在重庆和四川独有,回锅肉的必备材料。
某天,我们不再过多依赖进口白猪,那才是真正的“猪肉自由”。这条路,任重道远。
2
牛肉:一片雪花牛肉的不易
牛在中国古代漫长岁月里是不允许被随意宰杀的。可中国人对于牛肉的烹调历史却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改革开放前,我国老百姓能吃到牛肉那是很奢侈了。那时候的牛肉主要来自于退耕的老牛,所以肉质很老。改革开放后,牛羊畜牧业大力发展,牛肉走进千家万户。
我们在家做一道青椒牛柳或者土豆炖牛肉,用的都是普通牛里脊或牛腿肉。可去烤肉店你就会发现,随随便便一道雪花牛肉,就能抵得上你几天的饭钱。
你若问什么牛肉最贵,那不是中国的,而是日本的,神户牛肉。
大理石纹理,脂肪含量黄金比例,入口即化,这就是神户牛肉让许多美食爱好者无法拒绝的理由。这种带有纹理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雪花牛肉。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国家无法量产雪花牛肉,或者雪花牛肉质量达不到国际标准。后来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培育出了自己家的雪花牛,最出众的当属夷陵牛。
为了让夷陵牛的雪花肉质感更好,专家在牛饲料上做了很大改良。最后产出的雪花牛肉,达到了A3以上标准,那是几乎可以媲美日本神户和牛的!
为了一片国产雪花牛肉,无数科学家背后付出的努力,我们难以想象。进口牛肉太贵,何时国产雪花牛肉能无惧比较时,咱们吃烤肉也就更实惠了!
3
鸡肉:白羽鸡和蛋
我承认,在看纪录片前,我一直不知道,原来优良鸡品种,是不能靠代代相传的。
鸡生蛋,蛋生鸡,咱先不讨论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咱就说一点:如果一只鸡的鸡苗不纯,那么生下来的蛋也是杂交,几代杂交后,这蛋就不如前几代那么高质量。当然,如果你跟我抬杠说土鸡蛋,当我没说……
我们每天对于鸡肉的需求越来越高,健身族要吃鸡胸肉,食堂要做红烧鸡翅根,还有肯爷爷和MC小丑更不用说每天的需求了,而我们市场上常见的这些冷冻鸡肉,基本就来自白羽鸡。
90年代末,白羽鸡曾经被国人妖魔化了很多年,什么一只鸡八只翅膀十条腿……后来,白羽鸡在国内普及了,但鸡苗还掌握在美国人手里。
曾经,我国的白羽鸡苗95%来自美国进口。如果不依靠这些鸡苗,直接让长大的白羽鸡自己交配自己下单繁衍,那么不出几代,基因演化,这只鸡就变质了,肉会难吃,蛋会变稀。
每年,向美国进口白羽鸡苗就要花费3亿。白羽鸡在市场的地位已经无法撼动。
农村土鸡、本地三黄鸡、乌鸡,都是我国优质品种,但相比之下,白羽鸡养殖40天就能上市,没有一种鸡能与之相比。据统计,中国人每天要吃几十亿只白羽鸡!
有没有想过,如果某天,美国人不给我们鸡苗专利了,咋整?嗯,这还真发生了!
早几年,美国商人就跑到中国养鸡人面前说,提出各种苛刻条件,威胁不同意就从此不给鸡苗,而且,只给30分钟考虑时间!
最后,国人硬气了一回:不给就不给!硬气的前提是,咱们已经衡量过,自己研发改良的白羽鸡苗已经可以媲美美国货了。
直到前几年,我们国家才真正实现了白羽鸡自主自由,你信吗?
有科学家说,未来人们对于鸡肉的需求会远远大于猪肉,鸡肉自由势在必行!终于,在吃鸡方面,我们不再受美国人的专利要挟了!
4
奶制品:安全奶的背后
终于说到了华夏饮食文化里不太被重视的东西——奶制品。
农耕文化下的华夏大地,奶制品被逐渐接受,也是因为游牧民族的影响。游牧民族习惯于乳酪,而汉民族显然并不习惯,所以中原王朝的老百姓很少以奶制品作为烹饪主料。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研究表明,亚洲人70%乳糖不耐受,在中国尤其,将近80%的人乳糖不耐受!你想啊,十个人里,八个人喝奶制品都拉稀,你觉得这东西能成为主食之一?就像外国人无法接受臭豆腐和榨菜一个道理。
可是呢,改革开放以来,咱们国人对奶制品的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风靡一时的补钙狂潮中,在老百姓心里,喝牛奶和长高高画等号了!《家有儿女》里李梅同志就经常说小雨:你可得多喝点牛奶,别以后长不高!
那时候的牛奶都是小区送奶工的辛苦范畴。如今,超市里大大小小的牛奶已经让我们选择有了更多余地!近几年尤其流行一个新词语:脱脂牛奶!
没想到吧!喝牛奶已经从最高的长高需求演化到了健康瘦身需求!而脱脂牛奶,目前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仍是日本和欧洲品牌。
奶制品不仅仅是牛奶或酸奶,奶粉更是民生大计!
当年,三鹿奶粉事件,让国人对于国产奶粉有了忌惮之心,外国奶粉热潮久久不散!当时甚至有人跨海去香港抢购奶粉。不夸张,那时候,国产奶粉面对外国奶粉,毫无战力。
可这些年,在国产品牌的不懈努力下,外国人都开始研究国产奶粉了。到2019年,国产奶粉在市场的销售占比已经达到49%,回到了“三鹿奶粉事件”前水准。
为了一口宝宝的放心奶,国人真的无比上心。
写在文末
小时候只知道,外国很多高端科技比咱强,咱们要进口他们的汽车、家电。
长大后又知道,原来外国在农产品技术上都比咱强,直到现在咱很多农产品还要靠进口。而且在外国市场上,对于农产品的选择,中国国货目前无法占主导地位。
很多美剧里还揶揄:这黑松露煎蛋味道一般,一吃就知道黑松露不是法国产的,多半来自中国云南……
看着很气,但也是不争事实。在农业进步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老话说的好,自己有才是真的又!就像白羽鸡苗事件,如果当时国人没有那个研发技术,真被美国人卡住了脖子,那老百姓鸡胸肉和鸡蛋都吃不起了。
普通食材市场咱们不犯怵,可到了高端食材市场,等到咱们能完全不依赖外国进口,那才是划时代的骄傲。
最近比较糟心的一件事:几个急招岗位,几个月了,没有一个满意的应聘者。我有点怀疑HR给我的简历是不是不够全,于是我自己开通了招聘软件亲自招人,有些岗位还是要花钱才能招的。
结果让我更糟心:那些点沟通的人,究竟有没有一点职场应聘理念?
我问:您是否有相关运营工作经验?
对方:没有啊!但我可以学!
我:那学习就是从基础实习生做起,没有工资的。
对方:不行!凭什么不给钱?没经验就不能做吗?
我:……
今年经济形势,知道的人都说不景气,很多年轻人找不到工作,甚至大厂裁员,许多大厂老人都不得不谋求出路。一边是许多人找不到工作,一边是许多公司招不到满意的人。这问题很严重!感觉今年的“金三银四招聘季”是假的。
而这群求职者中,最弱势的,除了35岁的技术员,还有高校应届毕业生。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课,那就是笑话中的笑话。《爱情公寓》里吕子乔说得对:那些在大学里教大家就业指导课的老师,自己就没就业过。
很多给同学们上就业指导课的老师,是从没投过简历、从没应聘过的辅导员。
好吧,今天心血来潮,写点干货。如果你目前还年轻,还在求职,希望我今天写的,能帮到你。
1
出了学校就忘了学校吧
大部分面试官都不太喜欢面试者反复强调自己的学历,何况如今985和211的面试者越来越多。学校和职场是不一样的,学历只是敲门砖,证明自己曾经是个努力的或者有天赋的人,职场更在意是否匹配这个岗位。
有一个职场知识,应届生肯定不知道。一个公司,简单说就是三个部分:高层管理者、业务部门、协助部门。这其中,只有业务部门是负责赚钱的,协助部门包括技术部、人资部、行政部、后勤部甚至某些运营部等等,他们是不直接赚钱的,不可能让一个写代码的小哥或行政前台来创收。而高层管理者,也就是老板们,是负责收钱的。明白了吧,业务部门压力很大。
有个不完全科学的说法,一个业务部门的职员,他赚的钱,必须是他个人薪资的7倍以上,这个公司才能顺利运作下去。
反过来说,作为求职者的你,如果想进业务部门,你先问自己,能不能挣到那么多钱,如果不能,公司绝不会养闲人。如果你问,有这挣钱能力早就去单干了,何必打工?那你真的太小看集体的力量了。
早些年90后特别喜欢创业,如今,第一批创业的90后成功的只是少数,大多数已经回到职场打工族了。大环境让他们只能选择抱团取暖。
2
认真对待简历
对应届生而已,简历信息可以非常简洁,三栏搞定:个人基本信息、学校学习信息、社会实践经验。
如果有工作经验,可以多一栏项目经验。注意,项目经验比工作履历更能吸引面试官的注意。不过,这个项目经验必须是真实的。
举个例子,曾经有一位BAT出来的面试者来应聘,看完简历,我问她,在之前的项目里,有没有特别印象深刻的一个项目细节。她马上把项目过程说了一遍,我又说,请听清楚,我想听得是项目细节!
然后,她支支吾吾了好一会儿,答不上来。其实我早就看出来,她在简历里洋洋洒洒写的都是空话套话,她在整个项目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参与其中,或者只是参与了很少一部分,所以她不可能说出执行细节。
另外,简历的各种时间、经历一定要对得上。我筛简历的首要一条就是看时间,如果时间线错乱,那我不会选择面试他。一个对自己简历都不上心的人,在职场上也注定不是个仔细的人。
3
认真看清岗位JD
在各大招聘APP上,我最怕也最讨厌面试者来问:这个岗位是干什么的?
岗位发布时,我一定会把岗位JD,也就是岗位描述,详详细细完完整整写出来。但凡有相关经验的业内人士看完岗位JD都会明白这个岗位对应聘者的要求。
如果你连这岗位什么这行业干啥都不知道,还是不要考验面试官耐心了。
有没有可能你一点不了解结果点进去对方要你去面试甚至还录用了你?当然可能!只不过这种面试官的公司你觉得靠谱么?又或者,你用你聪明的头脑想一想,这都能录用,他们图你啥?
4
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接上一个问题,其实我很明白,许多应聘者待业时间过久,已经完全麻木,病急乱投医,看到工资差不多的岗位就想投一下碰碰运气。
这时候,求职者就应该先问自己一个问题:需求的是一份稳定的工作还是一个赚钱的机会?
如果你只是想有口饭吃,不考虑未来,那就碰运气去吧。可如果你是想要一份稳定的工作,就必须先给自己做一下职业规划。
问自己几个问题:你做过什么?你擅长什么?你是否喜欢这个行业?你觉得能在这个行业做多久?
能提起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初级求职者,都是天生的王者。
职业规划,这门课大学里没有,即便进入了职场估计都没人会教你。能领悟到精髓的,都是职场天赋选手。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中年人发现,同样大学毕业打拼,同样的基础,有些人30多岁就成了管理层,有的快40了还在做基层下属。
5
好领导很难得
面试应聘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有时候我遇到了很满意的求职者,但他不选我。有可能是薪资没谈拢,也有可能是,他觉得我不够有魅力,更有可能,他觉得我不配做他的领导。
一个好的领导,会是你职业生涯的好导师。而一个差劲的领导,也许会让你产生职业生涯心理阴影。
这两种类型,我年轻时都遇到过。我的第一个领导是个冰山美女,很凶很严厉,那时候我还是应届生,她就给我很多高难度任务,完不成还不许我找理由,挨骂也要忍着(放在现在可能被认为是PUA)。当时我差点放弃,可就这样被她“折磨”了半年,我突然发现,我能独立操作那些任务了!从此,她对我也很放心,对我的鼓励越来越多。直到现在,我仍感谢当年她的鞭策。
至于差劲的领导,我年轻时是也遇到过,也是个美女,但不冷漠,而是社交狂魔。她对每个人都很热情,但是,她任人唯亲,用人不明。和她打游戏一样,选英雄的时候连英雄的属性都不清楚就敢上。我提过建议,结果被她认定我是“异类”。她把毫无经验的亲信放在高位,把工作多年的我排除出局。最后,那个部门没多久就散了……
年轻的时候也许你没有眼力,选领导也没啥资本,但还是要擦亮眼睛。
说个故事,我的一个朋友,真实案例。某天她很开心,说找到了新工作,新公司的老板很有涵养,一聊就很想跟他一起奋斗。过了半年,她离职了,吐槽那个老板是个二货,不懂装懂……咋说呢,选领导,真的比选男友更要擦亮眼睛。
6
面试时少夸张
面试的学问可多了!那就是面试官和求职者之间的心理战,面试官最喜欢用压力测试方法来试探求职者的真实性。
作为求职者的你,可千万别妄图能骗面试官很多。你的陈述略加夸张,这不过分,但合格的面试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我们公司就给我们所有高层做过面试培训,专业度不亚于HR。
专业的面试官习惯于在倾听回答的过程中抽丝剥茧寻找真相。
举个真实案例,曾经有个应届生来我这里面试。她说自己有某大厂的实习经验。
我问:你在大厂实习期间成绩如何?
她回答:我是当时所有实习生中名列前茅的。
我又问:那你为什么实习结束后没有选择留在大厂?
她回答:因为我那个小组转正名额有限,我不在其中。
这里,我发现了她的破绽。名列前茅?名额有限?敢情那个小组转正是看倒数排名的吗?这只能说明,她在撒谎。许多求职者在回答中会暴露真相。
我又意思意思问了几个项目经验的问题,她的回答越发混乱了。比如,如何解决流量不足的问题,她说可以“让平台放量”,可以让广告商加大投入。我不想浪费时间,直接问“你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吗”。
嗯,但凡我抛出这个问题,也就是我对求职者不想再了解了。
求职者们,记住一句话:当你不知道说什么时,说实话,往往是最好的选择。
7
别被金钱蒙了眼
接上一个话题,每次我问“你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吗”,80%的求职者都会问:最低工资多少?
关于薪资,你可以有一万种问法,但如此“粗鲁”发问,那是在暴露自己的无知。
成熟的问法应该是:想了解一下薪资结构和晋升机制。
聊到薪资问题,我发现,现在的求职界还是那个尿性,许多发布的信息严重与事实不符。比如一个朋友,她看到一个15-20K的工作,非常兴奋求沟通。我告诉她,这年头,15K以上的工作一般不会出现在非猎头型的招聘APP上,除非是高级职位,而高级职位,一般都是等猎头推荐或行业内跳。
她不信,坚持去点开,还求面试。几天后她笑着说,果然是个骗子……
当然也有可能部分真实的非大厂的高薪岗位,这在前几年的互联网行业很常见。特别是那些初创的互联网小企业,为了招揽人才不得不开出高薪。只是那些小企业没有保障,没有年终奖,吃了上顿没下顿,你进去了,可能不到3个月那公司就垮了。哦,如果你只是想挣那3个月钱,当我没说!
写在文末
应届生求职是门大学问,这是你们学校里的老师不会教你们的。他们只会告诉你们基本的面试礼仪,比如穿着、简历打印等等。
没错,穿着外表真的会加分,但真正能打动面试官的,是你真正的软硬实力。
硬实力是你在这份工作中的专业匹配度、相关经验。软实力是你的表达能力、言谈举止、甚至外表颜值(这个我承认,遇到帅哥美女型求职者我都会多聊一会儿)。
说话很冲、言谈不礼貌的求职者一般都不会被面试官青睐。比如我就遇到过一个求职者,我让她做一下简单的自我介绍,她冷漠反问:简历就在你手上,还要我说什么?
作为求职者的你,保持自身实力的同时,必须擦亮眼睛看清你的面试官。如果面试官让你引起不适,千万别将就。但无论你是否喜欢这个面试官,千万不要在面试后询问电话或微信。这是不成文的不礼貌行为。如果对方主动向你询问,你也要斟酌。毕竟要提防职场性骚扰。
一般面试官和HR不会在面试当场给你答复(没经验的除外),因为面试官也怕死。听朋友说过,他曾经面试一个人,当时他说漏嘴,马上回复对方不合适,结果那个求职者掏出一块板砖要跟他同归于尽……
好啦,可爱的应届生们和应聘者们,希望你们看完本文能有所感悟。下期,咱可以聊一聊,如何在刚入职时学会团队相处,简称,办公室哲学。
从文青标配到泡面神器,再到如今的黯然退场——Kindle与中国用户的“缘分”仿佛一场被现实打败的爱情长跑。不久前,亚马逊Kindle公告宣布将于2023年6月30日在中国停止Kindle电子书店的运营。这距离2013年Kindle进入中国恰好过去十年。而现在,留给中国用户的“分手冷静期”,已不满一年。
在豆瓣庞大的Kindle小组里,38万死忠粉正企图“自救”。有人径直涌入电子书吧寻找“平替”;技术党则希望通过“越狱”给自己的Kindle无限续命。
然而,再多的情怀也无法挽回Kindle离去的决心。
从“阅读神器”到“泡面伴侣”
到今年为止,Kindle已经进入中国9年,在刚刚登陆中国的那几年,Kindle也曾风光无限。彼时以“汉王”为首的中国本土电子书阅读器生产商还不把Kindle放在眼里。毕竟动辄几百上千的价格的阅读器,绝对算得上是“奢侈品”了,很难让讲究性价比的中国消费者“上头”。但是很显然,他们既低估了Kindle的实力,也低估了中国读书人的格局。
亚马逊的CEO贝索斯在Kindle一进中国,便实行低价甚至亏本卖Kindle的策略。这也是亚马逊的一贯策略:用低价迅速占领市场,再通过增值服务来盈利。一招价格战直接把阅读器硬件生产商打得措手不及。亚马逊的CEO贝索斯,图源网络
功能上Kindle也在不断靠近中国消费者——2014年,Kindle推出了对英文生词提示功能,并支持笔记分享微信或微博,以此提高用户体验;
2017年,亚马逊与当时的网络文学平台咪咕阅读合作,推出定制版Kindle X,包含Kindle阅读和咪咕阅读两个系统,以此改变自身“深度阅读工具”的固有形象。
几番组合拳下来,的确收效颇丰——
2013年到2018年,Kindle阅读器在中国已累计销售数百万台,中国成为亚马逊全球kindle设备销售第一大市场。
那么Kindle又是如何从风光无限,搞到如今黯然退场的局面?简单来说,市场在变,读者在变,但Kindle没变。
随着数字出版市场的日益庞大,Kindle的产品体验也不再突出,甚至渐渐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黑白的水墨屏无法满足对视觉体验要求日益增加的年轻人——彩色漫画、童书绘本、摄影作品集......甚至书中的插画都无法完美呈现。
当然,Kindle也有与时俱进的时候。
比如,当全网都在拿它当泡面盖子的时候,Kindle也果断顺应了一下。
这波自黑式营销在当时也称得上出圈,但如今看来只剩下讽刺。
此时,数字出版行业的竞争者们每天绞尽脑汁谋划着如何花样满足读者需求:读者觉得默默读书没动力,我就整各种互动功能——读书打卡、好友排名、分享功能,我就不信卷不起来!
读者觉得看书贵,我就想各种办法搞低价促销、包月优惠,甚至“免费看书”,至于是不是真免费,懂得都懂。读者觉得看完一本书太费劲,我就掰开、嚼碎了讲给你听,《10分钟看完一本世界经典》精准狙击那些知识焦虑又速食主义的现代社畜。当然,也有读者就喜欢水墨屏阅读器的清爽易读,便于专注,那有何难?
微信读书、科大讯飞、索尼、海信手机、华为、汉王科技都推出过墨水屏阅读器。不说青出于蓝吧,分一杯羹还是能做到的。
总之一句话:你不会的我都会,你会的我更牛!
Kindle走后,谁来继承“阅读神器”宝座
在Kindle退场的唏嘘声中,不乏那些对现代人阅读习惯丢失的声讨。这大可不必。根据今年4月刚刚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我国数字阅读行业整体营收规模达415.7亿元,整体增幅18.23%。而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了5.06亿,相比2020年增长了2.49%。偌大的市场就摆在眼前,怎样抓住现代读书人的心,才是问题所在。
意大利学者、藏书家埃科曾经说:书籍这个东西,一被发明出之后就已经臻于完美了,它已经很便携了,也很美观。
电子书的优点是便于查找搜索,能查看阅读进度。但它也有一些致命的缺点:它虽然是数字的,但更像是复古的书,像卷轴一样笨重,你无法像拿着一本纸书那样非线性地浏览,看看里面有没有配图、大致多厚,你无法直观地知道读了多少。这是许多被迫回归纸书的读者共同的感受。但诸如此类的局限,我相信很快就能被打破。5G+算力时代之下,许多阅读方式、场景是我们从前无法想象的:
或许有一天,读书也能像科幻电影一样酷!选中一本你喜欢的小说,带上定制头盔生成一个小说中的虚拟角色,亲身“体验”一本小说。
文字成为音乐、图像甚至像触觉一样传入你的大脑。
在此之前,重要的是保持阅读和思考的习惯。至于怎么读、在哪里读、用什么读,不久的将来总有人会给我们惊喜~
咪小咕荐读
肚脐原来是一个“疤痕”?一个人所有血管加起来的长度竟然可以绕地球两圈半?大脑80%都是水?翻开这部充满 脑洞与冷知识的人体百科全书,身体藏着的秘密,你都能从中找到答案!

《我叫金三顺》的恋爱哲学,我30岁才看懂
把女朋友气哭,有什么好处?
被全网“打假”的新疆助农小伙,太冤了!
不装了,骑电动车真的比开车快乐100倍
戳原文,get那些你不知道的人体冷知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只在童年时听年长者讲过灵魂出窍的事,就是身体和灵魂分离。这事无法用现代的科学手段来衡量,所以我无法用科技手段证实。只是看见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个和意识很相似。随便说说自已的一次经历。
还有灵魂出窍这几个字,好像和死亡有些区别吧,就是灵魂没走远。但是人却没有意识了,说什么他都听不见。
十几岁那年吃磺胺(过敏)中毒。浑身皮肤和内脏渗出紫红色出血点儿。肚子疼痛的无法忍受才去的医院,我已经从意识模糊到昏迷不醒。医生说来的有点儿晚啦,已决定放弃治疗。家人一边求医生一边烧香拜佛。请求那边的祖先们拦住我。那一刻,我觉得我还有意识,但是为什么叫不醒呢?我突然觉得一切都恢复于平静。不疼痛了,我飘离了另一个世界。。三天后苏醒。醒来后,一点做梦的感觉都没有。我只觉得我去过一个地方,时间很短。我当时看见的景象:没有天地之分,是浑然一体的白。没有太阳和月亮。但很明亮,没有时间感,脚踩在空中有踏实感,但不见脚印,不见身影。反正就是特别舒适、轻松。有一种莫名的愉悦感。就是这一次遭遇之后,我开始莫名其妙的喜欢画画。这是我后来凭记忆画的油画。放在这里可能能起到语言表达不清楚的地方。因为那个世界难以用人类的语言去表达的清楚。后来我在书上看到一句话:“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想想就是那个感觉。,,我记得那是一个什么都不存在的世界。 就像掉入一片白色的半透明的牛奶一样空间。通常有人说像进入了一个黑洞,然后前面有一束光,我觉得这个不可信。灵魂还是完全没有脱离躯体。还是人类的思维。因为肉体是可以感知痛苦的,尤其是在生病的状态下,灵魂的世界。是很难用人的思维感受到的。我看见的只是一片混沌。但是井然有序。明亮而干净。周围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嘈杂声。灵魂一旦分离就感觉不到身体的痛苦。当时的心情分外宁静,无丝毫的恐惧感产生。没有地球的吸引力。但是偶尔有些生命也是在走动呢,但是都很轻,轻飘飘的。一切生物都在向空中漂浮。但方向是主观的是自己可以选择的。不是太空人那种。感觉和人世就是隔着一张纸,就像一个开关儿一样。开开就是人世间,关上就是灵魂世界。,,,可是双方互相看不见。后来我理解感觉到,其实人们理解的天堂和人间和地狱,就在我们身边。这是我受到那次的影响多年以后的油画作品。《童年梦呓。》当时发表在《南方周末》惊鸿一瞥栏目上。 生命是不是有思考才会存在,不会思考的石头、树木,大海就没有生命吗?我觉得只是无法踏入那个无思考的宇宙而已,是不是有思想的才可以定义无思想的,而我们认为的无思想难道就没有思想吗?思想是必然的吗?后来我慢慢清晰。生命不是在你眼睛看到的那刻才存在的,在这之前已有,在这之后依然不灭。只是形态的变化,让我们无从用现在所谓的科学来做记录来做论证。生而有之,所谓恰如人界而已。这些都是我受那次进入灵魂世界的影响。创作的作品。生命的价值是在生,还是在死,还是在恐惧和无聊中,还是在宇宙的生生不息中。生命仅仅只是一个个瞬间的组合,人类仅仅是一个微信群而已。只要你有一点儿看得清物体。比如树木房屋鲜花。那就是人的意识开始苏醒。灵魂是没有这个功能的。感觉阴阳共用一个空间。当时我并不知道应该向哪个方向走。没有同类指给我方向。后来我才知道,我误入这里是个意外。这仅是个意外。所以没有人来接我。我也没有任何欲望。觉得非常舒适愉悦,没有迷路的感觉。也没有记忆,我是怎么到这来的。(因为记忆存在那个人体的大脑里。)灵魂就没有任何附加的条件。有时会有不同的生物从我身边经过。一切都没有颜色。后来我遇到了一个年长的同类。他好像专门在那里等我一样。他对我说了一句话,没有任何表情。他说了一个治疗我的病的方法。然后塞给我一个什么记不清了,然后指了一个方向,让我回去。我顺着他指的方向转身向回走,我的身边飘过来很多各种不同的物体,我当时不知道为什么兴奋地顺手去抓了一下,原来是一支铅笔,正开心时瞬间的功夫我就醒了。好像做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梦。又不像是梦,第二呢,真的好像是醒了以后是在梦中,方才的境况才是真实的。家人说我睡了三天。后来母亲带我去中医吃中药六个月后身体恢复健康。那里的世界不仅仅是空,还有灵。就是空加灵。空是无,灵是神灵,灵气。灵魂。(就像我画上这个感觉。)这一次的遭遇。给我的影响极其深刻。影响了我的整个生命过程。比如对生命的认知:,,,灵魂和肉体。只是双方功能不一样。人的肉体功能,眼睛可以看得见物体,那个物体是意识造成的。当我渐渐恢复到有意识的程度时,也就是渐渐地从模糊到看清了身边的一切物体。思维也就渐渐感受到了局限。民间传说中有穿墙而过的故事。实际指的就是灵魂穿墙而过。这是我后来悟出来的道理。当时灵魂出窍的时候。看见了很多不同的,形形色色的透明的生物。就好像看见了新的生命物体,没有人世间的那种繁忙和吃饭睡觉。也没有主观意识。感觉很自由。后来又渐渐读了一些书。比如《黄帝内经》。易经。《山海经》之类的。大脑里立刻就会想到天人合一的图像。比如多年以前,第一次看见赵无极的作品时。立刻就有意识到他画的是天干地支,阴阳五行的运转规律。那一次的遭遇,不再让我对死亡产生恐惧。也不再相信一些迷信的故事。 那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生命能量是超越人类的。其实他们和人类共用的是一个空间。他们可以任意在我们的身体中穿来穿去。人类感受不到那个空间。自然也感受不到他们的存在。比如现在科学界发现的四维空间。我觉得就很像灵魂的空间。用人的思维去想象。那里是虚化的幻觉。不会有固化的可能。是因为人有肉身。人有眼睛,人的眼睛局限了人的思维。人类只重视被固化的事物。吃喝嫖赌。衣食住行。尽管人类提倡想象力。你也必须把那些想像的东西变成实物。比如艺术家画出一幅作品。。。。。比如一个设计师设计出了一个好看的戒指。但是对于灵魂世界。宇宙不是我们看见的这个样子的。人类的世界像是虚拟的。是眼睛逆向出来的。记得总共在省医院住了六个月,第二个月就可以行动自如,但是由于肾脏受到损害,小便里有红血球,不能出院。在医院无聊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年轻的男医生。他见我到处乱涂乱画,就送给我一个速写本和几本小人书,还有一支笔。让我临摹那些画册上的人物。原来他是一个喜欢画画的医生,我很自然的跟他学了四个月画。。。这是我画画的开始。所以这个小本本我一直舍不得抛弃。从那以后。我相信人头顶三尺有神明。这个说法。。。。。同时我也发现人间有很多事是偶然的。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事先设计好的。就像河水向东流,中间无论遇到多少坎坷,拐过多少道弯,一但是最终的结果是不会改变的。不是努力的事。自古流传下来的一句话:是你的,早晚是你的。该来的早晚会来。能流传下来细想一定有它的道理。我也不能完全从理论上解释清楚。还是用我画的画。来解读那边的世界的印象。这次的遭遇影响了我几十年的绘画风格。认真的看了所有的评论。觉得应该再发几张彩色的画。有的时候在创作上很想改变一下风格。但是那个世界的影响怎么也挥之不去。童年梦呓系例油画童年后记:人一个转身一个念头就是一个世界。从黑白世界到色彩世界。只是一个“转身"的过程。愿人人都珍惜生命,尽管世界很薄情,只要我们深情的活着就有温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会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