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是整数和自然数的概念 整数和自然数的概念的定义及运算方法?

小学数学常用知识1  一、小学数学中常用的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1*方米=100*方分米,1*方分米=100*方厘米,1*方厘米=100*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公斤=2市斤。  5、1公顷=10000*方米,1亩=666、666*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7、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8、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有4、6、9、11月。  二、小学数学中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汇总。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公式: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公式:C=4a  3、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公式:C=πd=2πr  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ab  5、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aa  6、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ah÷2  7、*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ah  8、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公式:,S=(a+b)h÷2  9、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公式:πr  10、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11、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1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Sh  13、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三、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常用知识2  【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它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是无限的。  【整数】在小学阶段,整数通常指自然数。  【数字】表示数目的符号叫做数字,通常把数字叫做数码。  【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数】在加法中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和】在加法中两个加数相加得到的数叫做和。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被减数】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减数】在减法中,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  【差】在减法中,求出的未知加数叫做差。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因数】在乘法中,相乘的两个数都叫做积的因数。  【积】在乘法中,乘得的结果叫做积。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被除数】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数】在除法中,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  【商】在除法中,未知的因数叫做商。  【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叫做计数单位。  【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数位】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第一个数位称为个位,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  【有余数除法】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整数,得到整数的商以后还有余数,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余数比除数小。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  【第一级运算】在四则运算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第二级运算】在四则运算中,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整除】两个整数相除,如果用字母表示可以这样说:整数a除以整数b(b不等于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  【约数和倍数】如果数a能被b(b不等于0)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例如,15能被3整除,我们就说15是3的倍数,3是15的约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因为0也能被2整除,所以0也是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例如 1、3、5、7......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者素数。例如2、3、5、7、11都是质数。  【素数】素数就是质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例如4、6、8、9、10、12......都是合数。  【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例如:12=3*2*2  【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  【最大公约数】在几个数的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例如1,2,4是8和12的公约数;4是8和12的最大公约数。  【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例如5和7是互质数,8和9也是互质数。  【公倍数】几个数公用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在几个数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例如12,24,36......都是4和6的公倍数,12是4和6的最小公倍数。  【单价数量总价】每件商品的价钱,我们叫它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了多少钱,叫总价。总价=单价×数量  【速度、时间、路程】每小时(或每分钟或者每天)行进的路程,我们叫它速度,行进了几小时(或几分钟或几天)我们叫它时间,一共行进多少路,我们叫它路程。路程=速度×时间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字母表示: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字母表示:(a+b)+c=a+(b+c)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字母表示:a×b = 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者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字母表示:(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率。字母表示:(a+b)×c=a×c+b×c  【三、四位数的加法法则】(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1)从个位起,用乘数依次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两个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若干倍。  【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乘法的验算方法】用所得的积除以一个因数,如果得到另一个因数,就是乘法做对了。  【除法的.验算方法】用除数和商相乘,如果得到被除数,或者用被除数除以商,如果得到除数,就是除法做对了。  【乘法的简便算法】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后面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利用这个规律,有时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成乘以两个一位数的积,比较简便;有时一个数乘以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计算比较简便。  例如:  6×12×5=6×(12×5)  25×16=25×(4×4)=25×4×4  【除法的简便算法】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利用这个规律,有时一个数连续除以2个一位数,改成除以这2个一位数的积,比较简便;有时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成连续除以2个一位数,比较简便。  例如:  1000÷25÷4=1000÷(25×4)  420÷35=420÷7÷5  【解答应用题的步骤】(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分析题里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3)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4)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检验应用题】(1)按照原来的题意,依次检查每一步列式和计算,看是否正确(2)把得数当作已知条件,按照题意倒看一步一步地计算,看结果是不是符合原来的一个已知条件。  【多位数的写法】(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2)哪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哪个数位上写0。  例如: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写作700300200000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加减法的简便运算】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  例如130-46-34=130-80=50  【有余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同级运算的顺序】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不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例如100-7×5=100-35=65小学数学常用知识 (菁选2篇)扩展阅读小学数学常用知识 (菁选2篇)(扩展1)——小学数学知识总结归纳 (菁选2篇)小学数学知识总结归纳1  【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它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是无限的。  【整数】在小学阶段,整数通常指自然数。  【数字】表示数目的符号叫做数字,通常把数字叫做数码。  【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数】在加法中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和】在加法中两个加数相加得到的数叫做和。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被减数】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减数】在减法中,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  【差】在减法中,求出的未知加数叫做差。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因数】在乘法中,相乘的两个数都叫做积的因数。  【积】在乘法中,乘得的结果叫做积。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被除数】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数】在除法中,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  【商】在除法中,未知的因数叫做商。  【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叫做计数单位。  【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数位】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第一个数位称为个位,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  【有余数除法】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整数,得到整数的商以后还有余数,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余数比除数小。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  【第一级运算】在四则运算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第二级运算】在四则运算中,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整除】两个整数相除,如果用字母表示可以这样说:整数a除以整数b(b不等于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  【约数和倍数】如果数a能被b(b不等于0)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例如,15能被3整除,我们就说15是3的倍数,3是15的约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因为0也能被2整除,所以0也是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例如 1、3、5、7......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者素数。例如2、3、5、7、11都是质数。  【素数】素数就是质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例如4、6、8、9、10、12......都是合数。  【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例如:12=3*2*2  【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  【最大公约数】在几个数的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例如1,2,4是8和12的公约数;4是8和12的最大公约数。  【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例如5和7是互质数,8和9也是互质数。  【公倍数】几个数公用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在几个数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例如12,24,36......都是4和6的公倍数,12是4和6的最小公倍数。  【单价数量总价】每件商品的价钱,我们叫它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了多少钱,叫总价。总价=单价×数量  【速度、时间、路程】每小时(或每分钟或者每天)行进的路程,我们叫它速度,行进了几小时(或几分钟或几天)我们叫它时间,一共行进多少路,我们叫它路程。路程=速度×时间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字母表示: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字母表示:(a+b)+c=a+(b+c)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字母表示:a×b = 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者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字母表示:(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率。字母表示:(a+b)×c=a×c+b×c  【三、四位数的加法法则】(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1)从个位起,用乘数依次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两个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若干倍。  【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乘法的验算方法】用所得的积除以一个因数,如果得到另一个因数,就是乘法做对了。  【除法的'验算方法】用除数和商相乘,如果得到被除数,或者用被除数除以商,如果得到除数,就是除法做对了。  【乘法的简便算法】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后面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利用这个规律,有时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成乘以两个一位数的积,比较简便;有时一个数乘以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计算比较简便。  例如:  6×12×5=6×(12×5)  25×16=25×(4×4)=25×4×4  【除法的简便算法】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利用这个规律,有时一个数连续除以2个一位数,改成除以这2个一位数的积,比较简便;有时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成连续除以2个一位数,比较简便。  例如:  1000÷25÷4=1000÷(25×4)  420÷35=420÷7÷5  【解答应用题的步骤】(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分析题里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3)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4)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检验应用题】(1)按照原来的题意,依次检查每一步列式和计算,看是否正确(2)把得数当作已知条件,按照题意倒看一步一步地计算,看结果是不是符合原来的一个已知条件。  【多位数的写法】(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2)哪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哪个数位上写0。  例如: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写作700300200000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加减法的简便运算】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  例如130-46-34=130-80=50  【有余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同级运算的顺序】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不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例如100-7×5=100-35=65小学数学知识总结归纳2  【小数】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例如  0.2表示十分之二,0.02表示百分之二。  【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小数加法】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小数减法】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2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小数乘整数】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乘小数】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小数除法】小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  【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起,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小数的读法】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通常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小数的写法】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做数字“0”),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小数性质的应用】(1)根据小数的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0”,把小数化简。(2)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和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把整数写成小数形式。小学数学常用知识 (菁选2篇)(扩展2)——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 (菁选2篇)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1  小学一年级 九九乘法口诀表。学会基础加减乘。  小学二年级 完善乘法口诀表,学会除混合运算,基础几何图形。  小学三年级 学会乘法交换律,几何面积周长等,时间量及单位。路程计算,分配律,分数小数。  小学四年级 线角自然数整数,素因数梯形对称,分数小数计算。  小学五年级 分数小数乘除法,代数方程及*均,比较大小变换,图形面积体积。  小学六年级 比例百分比概率,圆扇圆柱及圆锥。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2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小学数学常用知识 (菁选2篇)(扩展3)——小学数学应用题常用公式 (菁选2篇)小学数学应用题常用公式1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应用题常用公式2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常用知识 (菁选2篇)(扩展4)——小学数学知识掌握的教学方法 (菁选2篇)小学数学知识掌握的教学方法1  1、备课。学期初,认真阅读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了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练习在同层次的习题,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  (2)及时复习。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上是当天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该法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缺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进行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后,给予好的评价,鼓励学生**完成作业。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小学数学知识掌握的教学方法2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四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跃**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在《乘法的简算》一组连乘计算题计算,学生发现了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然后观察数字特征,变序、加括号达到简算。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我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在这学期里,认真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在课余的时间里,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在自己教育教学之上。  五、虽然我已经不做班**,但是全员育人的教育思想在我的心中已牢牢扎根。教育学生要爱学校,爱班级、爱老师、爱同学。时常不失时机地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思想品格等方面逐步渗透爱的教育。对于学习落后的学生,我没有放弃他们,时常鼓励和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的困难,使他们有信心继续学习。用情去培育学生,用自己的行为给他们树立爱的榜样。  总之,我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虚心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生活、实例、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新知识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并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操作、实践、体验、讨论等方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生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小学数学常用知识 (菁选2篇)(扩展5)——小学数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菁选2篇)小学数学全部知识点总结1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2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4.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行线、垂线;**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发展;  5.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学习难点: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角的意义;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3.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惯;  4.初步认识*行线与垂线;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5.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惯。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十万:10个一万;  一百万:10个十万;  一千万:10个一百万;  一亿:10个一千万。  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  通常在*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  (1)四位分级法: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  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  这**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  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  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5.数的产生:  *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小学数学全部知识点总结2  (一)口算除法  1、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1)算除法,想乘法;比如60÷30=( )就可以想(2)×30=60  (2)利用表内除法计算。利用除法运算的性质: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如:200÷50想20÷5=4,所以200÷50=4。  2、两位数除两位数或三位数的估算方法:除法估算一般是把算式中不是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用“四舍五入”法估算成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再进行口算。注意结果用“≈”号。  (二)笔算除法  1、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如果除数是一个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就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也可以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几十五,再利用一位数的乘法直接确定商。  3、商一位数:  (1)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如:62÷30;  (2)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如:364÷70  (3)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如:90÷29(把29看做30来试商)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324÷81(把81看做80来试商)  (5)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104÷26(把26看做25来试商)  (6)同头无除商八、九,如:404÷42(被除数的位和除数的位一样,即“同头”,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不够除,即“无除”,不是商8就是商9。)  (7)除数折半商四五,如:252÷48(除数48的一半24,和被除数的前两位25很接近,不是商4就是商5。)  4、商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前两位有余数,如:576÷18  (2)前两位没有余数,如:930÷31  5、判断商的位数的方法:  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不够除,商是一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够除,商是两位数。  (三)商的变化规律  1、商变化:  (1)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就除以(或乘)相同的数。  (2)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2、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四)简便计算:同时去掉同样多的0,如9100÷700=91÷7=13小学数学常用知识 (菁选2篇)(扩展6)——数学简易方程知识点 (菁选2篇)数学简易方程知识点1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a×a可以写作a·a或a2,a2读作a的*方。2a表示a+a  3、我们学过的一些典型的数量关系:  (用s—路程、v—速度、t—时间)  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s=vt  速度=路程÷时间v=s÷t  时间=路程÷速度t=s÷v  (用c—总价、a—单价、x—数量)  价格问题:总价=单价×数量c=ax  单价=总价÷数量a=c÷x  数量=总价÷单价x=c÷a  (用c—工作总量、a—工作效率、t—工作时间)  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c=at  工作效律=工作总量÷工作时间a=c÷t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t=c÷a  4、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解方程原理:天**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6、各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7、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8、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9、方程的解是一个数;  解方程式一个计算过程。=方程右边  所以,X=…是方程的解。数学简易方程知识点2  简易方程  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基本特点。既简单明了,又能表达数量关系的一般规律。  用字母表示数的注意事项  1、数字与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简写成“·“或省略不写。数与数相乘,乘号不能省略。  2、当1和任何字母相乘时,“ 1” 省略不写。  3、数字和字母相乘时,将数字写在字母前面。  含有字母的式子及求值  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或利用公式求值,应注意书写格式  等式与方程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含有未知数;二是等式。所以,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在列方程解文字题时,如果题中要求的未知数已经用字母表示,解答时就不需要写设,否则首先演将所求的未知数设为x。  解方程的方法  1、直接运用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去解。如x-8=12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被乘数×乘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2、先把含有未知数x的项看作一个数,然后再解。如3x+20=41  先把3x看作一个数,然后再解。  3、按四则运算顺序先计算,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如2.5×4-x=4.2,  要先求出2.5×4的.积,使方程变形为10-x=4.2,然后再解。  4、利用运算定律或性质,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如:2.2x+7.8x=20  先利用运算定律或性质使方程变形为(2.2+7.8)x=20,然后计算括号里面使方程变形为10x=20,最后再解。知识,小学数学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Test5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需求:键盘录入一个正整数
定义一个方法,该方法的功能是计算该数字是几位数字,并将位数返回
在main方法中打印该数字是几位数
演示格式如下:
(1)演示一:
请输入一个整数:1234
控制台输出:1234是4位数字
(2)演示二:
请输入一个整数:34567
控制台输出:34567是5位数字*/
Scanner sc=new Scanner(System.in);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一个整数:");
int number=sc.nextInt();
int count=1;
int result=getData(number,count);
System.out.println(number+"是"+result+"位数");
}
public static int getData(int number,int count){
while(number/10!=0){
number=number/10;
count++;
}
return count;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整数和自然数的概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