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腾冲非洲猪瘟视频,非洲猪瘟为何这么严重?


猪瘟病毒最初发生在非洲,后来传播到中国。而且猪瘟病毒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根据非洲猪瘟最新消息,非洲猪瘟现已蔓延至海南。在检测到非洲猪瘟后,立即采取了清洗、扑杀、消毒等措施,另一方面也在努力调查。农业和农村事务部新闻办公室4月19日宣布,海南省万宁市和儋州市发生非洲猪瘟。记者19日晚从海南省政府获悉,疫情发生后,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立即向海南派出监督小组,启动应急机制。目前,海南省儋州市两个农户生猪302头,发病28例,死亡28例;万宁两个农户共饲养生猪419头,发病49例,死亡49例。海南已按要求启动应急机制,采取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措施,对所有死猪、扑杀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禁止将所有生猪及其产品转移出封锁区,禁止将生猪运入封锁区。疫情爆发后,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立即向当地派出了一个监督小组。当地政府已按要求启动应急机制,并采取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措施。对所有死猪和扑杀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禁止将所有生猪及其产品转移出封锁区,禁止将生猪运入封锁区。目前,上述措施均已实施。猪瘟病毒爆发对猪肉价格影响大吗?现在全国猪肉价格都在稳步上涨,但是在非洲猪瘟发生的东部三省,猪肉价格就没那么乐观了。对于黑龙江省这么大规模的非洲猪瘟疫情,当地的猪肉价格,甚至吉林、辽宁的生猪价格都会下降。东北三省地广人稀,从2016年开始成为中国养猪业的重点地区。非洲猪瘟之前,南方的一些猪是东北三省运输的。2018年8月非洲猪瘟发生后,在从佳木斯运往郑州的猪群中检测到非洲猪瘟病毒。但猪在运输前没有非洲猪瘟病毒,在运输过程中明显感染了非洲猪瘟病毒。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开始禁止跨省运输生猪,东部三省的猪肉价格也从那个时候开始一路下跌。随着年关的临近,东北有杀猪的习俗。生猪价格在18年12月以后开始上涨,吉林、辽宁的生猪被慢慢提价,运往其他省市。但1月2日黑龙江发生如此大规模的非洲猪瘟疫情后,不仅原本不断上涨的生猪价格再次下跌,吉林、辽宁的生猪运输也再次戒严。所以这次非洲猪瘟疫情,不仅会导致黑龙江省猪肉价格下跌,吉林、辽宁也是如此。相关阅读非洲猪瘟对猪肉价格有何影响 非洲猪瘟对于猪价有什么影响 看完就知道了非洲猪瘟再次来袭 小小的防范措施或能挽救非洲猪瘟对肉价格的最新动态你的猪场非洲猪瘟对猪肉价格有影响吗 今年下半年的猪肉价格会上涨多少 看完有底了非洲猪瘟最新消息 目前全国25个省区的疫区已经全部解除封锁非洲猪瘟对肉价格的最新动态世茂起雲湾最新动态非洲猪瘟对肉价格的最新动态非洲猪瘟最新消息 目前全国25个省区的疫区已经全部解除封锁
分享到:
腾讯微博
人人网
百度
复制网址
标签: #非洲猪瘟对肉价格的最新动态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王斯烈
字号:【
大中小 】
  我的家乡兴城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是传统的生猪养殖大县。2015年以来,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地方抓住生猪规模养殖向东北地区转移的机遇,大力推动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大北农、伟嘉等一批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养殖企业纷纷投资落户。今年过年返乡期间,与亲朋好友聊天时发现,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张,再结合2018年突然爆发的非洲猪瘟疫情,给小城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都带来了诸多改变。  非洲猪瘟带来的影响  辽宁省是发现非洲猪瘟最早的地区,也是疫情相对较多的地区。受非洲猪瘟的影响,辽宁省严格落实生猪调运监管和移动监管措施,跨省外调和省内调运都在一定时间内受到严格控制。但辽宁是生猪调出大省,年调出生猪达千万头,兴城也是生猪调出大县,调运禁令造成了生猪市场极大波动。走亲访友时不少人提到,2019年1月初,县里一个规模较大的超市,普通猪肉价格最低为4.6元/斤,大部分菜市场的价格也仅为4.8~5元/斤。即使在过年期间,猪肉价格上涨到6~7元/斤,也明显低于很多蔬菜价格,出现了“肉贱菜贵”的现象。他们说,已经有十几年没有这么便宜的猪肉了。  非洲猪瘟导致猪肉价格大幅下跌,聊起原因,不少人从肉贩处听说生猪疫情导致禁运,本地肉多了所以价格便宜。但是基本没有人对非洲猪瘟有清晰的认识。一些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较高的人过年前到农村找熟悉的人家买百十斤的土猪肉,肉价比市场高50%左右。他们认为这样的肉既安全又有营养,是过年居家团圆的首选。大多数人并不了解也不关注非洲猪瘟疫情,极少有人由于害怕传染而放弃食用猪肉及其制品。  生猪养殖受到严重影响,但“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户收益。2017年底,家里的一个远方亲戚(简称“A”)在村里找了块地,准备发展规模养殖,并向我咨询了解相关政策和信息。结合规避养殖市场风险和龙头企业到东北开展业务的相关情况,当时建议与龙头企业合作,按照“公司+农户”模式养猪,风险低而且收益稳定。随后,A与县里畜牧部门相关人员沟通后,与伟嘉公司达成了合作养殖协议。A负责规模化生猪养殖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伟嘉公司的要求和规范建设标准化生猪养殖圈舍,总投资140多万元,设计年出栏量2000头。2018年9月,圈舍完工后A与伟嘉公司签订了第一批代养协议,由公司提供仔猪和相关的兽药、饲料等物资,他负责仔猪育肥,公司统一按照协议价7.9元/斤回收。  到A家拜年的时候,第一批出栏的生猪刚好全部卖掉。他如释重负地说,养猪的4个多月,每天都如履薄冰。期间刚好周边县市发现非洲猪瘟,他的养猪场甚至周边范围内的养猪场一旦发现疑似非洲猪瘟的疫情,就可能面临全部捕杀的风险,损失就太大了。而且就算躲过了非洲猪瘟,也刚好赶上猪肉价格大幅度下跌,如果只是自己养,这次要亏惨了,多亏当初与伟嘉公司合作采取这种“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生猪出栏的时候,市场生猪价格只有3.5元/斤左右,而伟嘉公司依然要按照当初协议规定的7.9元/斤回收生猪。扣除投入的农资和生产成本,这一批猪就挣了20多万元。按照这样的效益来测算,两年时间就可以将养猪场的全部投资收回。见到回头钱,他也终于可以安心过个好年了。  过年后,A还准备养第二批猪。虽然还要重新签协议,协议价格还不确定,但只要有龙头企业在这里发展,他就有信心把养猪的事业做到底。  生猪无害化处理业务受政策影响较大,非洲猪瘟的出现却意外地保障了处理场的正常运行。随着不断扩大的生猪养殖规模和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很多人看准了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广阔商机,纷纷投资其中。一个朋友的亲戚(简称“B”),投资700万元左右建设了一个生猪无害化处理场,于2018年初开始投入使用。前几年,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都安排了相关补贴资金,总额为80元/头,一般在年底统一核算后拨付。这个标准相对较高,即使地方财政的配套资金不能完全到位,处理场也有一定盈利空间。  但是2018年底,B按照惯例去县畜牧和财政部门协商补贴资金的相关事宜时才发现,中央财政关于生猪无害化处理的补贴政策转变为切块下达,全市处理11万头病死畜禽的中央财政补贴资金约207万元,折合约18元/头,加上市县财政配套资金难以全部落实到位,企业开展生猪无害化处理的物化成本都不能完全覆盖,“处理一头亏一头”,前期投资更难以收回。尤为关键的是,在年底前他根本不知道相关政策的变化情况,一年下来亏损金额较高。  对于B而言,非洲猪瘟的出现却给企业带来了一丝转机。下半年,受非洲猪瘟扩散的影响,地方财政安排资金对普通猪瘟进行扑杀并处理,每头补贴80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的损失。虽然如此,但地方财政给予的补贴资金能否持续依然是个未知数,他并不能将处理场的前景全部寄托于此。  目前,B正在多方了解和咨询2019年生猪无害化处理财政补贴政策变化情况,再决定这个小小的无害化处理场还能否正常运行下去。  相关政策建议  对带动农户效果好的龙头企业给予适当倾斜支持。当前,东北地区的养殖龙头企业受到疫病、市场、政策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业绩面临巨大的下滑压力,其中很多企业属于上市公司,业绩披露和盈利要求更高。但这些企业依然坚持带动农户发展的模式,保持规模养殖户的发展动力和积极性。如果没有这些龙头企业的支撑,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大量小规模养殖户根本无法承受这次非洲猪瘟导致的市场价格波动,停产、破产将会成为常态。这不仅会影响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果,也会影响全国生猪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带动农户效果较好、数量较多的龙头企业给予适当支持,帮助他们带动规模养殖农户共渡难关,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加大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支持力度。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属于政策性较强的业务,养殖农户一般不愿意花钱专门去处理,所以财政补贴资金对处理场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调研了解到,该处理场建成以前,本地病死畜禽大都就地掩埋处理,既不卫生、也不环保。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深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在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同时,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期的“非瘟”是否出现新变化,常态化防控下,是否呈现新的特点?南北方的情况有何不同?生猪养殖场“非瘟”真实情况如何?对此,澎湃新闻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这一次“非瘟”是否严重?西南证券农林牧渔团队首席分析师徐卿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相对于2018年-2019年,此次“非瘟”没有那么严重,但是相对于前两年的小型波动,近期存在小规模的区域性爆发,尤其从1月份到现在。“最近这两个礼拜稍微缓了一点,高峰期应该是过了。据我们了解,北方这一次毒株比较复杂,包括弱毒、强毒、疫苗毒等,各种毒株下,对于养殖场的防疫形成了挑战。”徐卿解释,过去因为是强毒,发现的时候可能就几头或十几头感染了,传统“拔牙”就拔掉了。但这次,因为传染的速度较快,毒性又复杂,一旦发现可能已经是几十头几百头的规模了。“据我们了解,养殖场如果感染了一般是两个选择,一种是快速补栏,一种就是清场。因为梅雨季,疫情正在从北方向南方传导,南方这边也已经开始,从一开始的零星爆发到局部集中爆发。”徐卿说。“目前我们场还好,但是周边猪场有局部地区‘非瘟’比较厉害,损失大概在20%-30%,经过这么多年大家也有经验了,很多猪场有打苗生产。”福建仙游县一家生猪养殖场的负责人杨光(化名)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今年比较厉害,基本碰到疫情就会清场,这一波的传染速度更快,但毒性没有2018年2019年那么强。由于“非瘟”影响,部分养猪场已经清场,目前没有猪。受访者供图杨光表示,这一波疫情是去年底今年初起来的,北方可能更早一点。“尤其是去年12月份和今年1月份时,部分猪场出现病毒感染,小猪腹泻,死亡率比较高。”此前,上市猪企新希望(000876.SZ)表示,从行业看,2022年12月下旬行业受疫病的影响加大,比如北方区域的山东、河北、河南、山西,主因冬季寒冷,消杀很难到位,导致感染率升高。以前年度的疫病仍有发生,增加防控难度。因为今年一季度疫病的影响,北方区域母猪生产效率受影响,比如窝均断奶数量。疫病对母猪的影响更大,对育肥的影响稍小。从公司看,防控比较理想,比同区域其他企业好,但今年一季度成本仍有所升高。2022年12月完全成本16.7元/千克,2023年1-2月完全成本都回升到了17元/千克以上。此次“非瘟”的背景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首席科学家闫之春表示,非洲猪瘟在我国暴发流行已经有四年多时间了,经过养猪人及兽医从业者的努力,我国总结了一套较为有效的非洲猪瘟防控方案,即通过“全面检测+精准清除”来保证大多数阴性猪群不被感染及扑杀,为保障生猪的产能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从2021年10月开始,非洲猪瘟的流行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性。从2021年10月开始,东北、华北等北方平原地区,新发生疫情的母猪场增多;发病猪群的临床症状轻微,检测的阳性样品Ct值较高。采用原来的净化处置方法,净化阳性场所需时间明显变长。阳性场处置转阴之后,经过15-25天,又会转阳,甚至多次反复。有的场没发现异常猪,就莫名检测到ASFV核酸阳性。有轻微临床症状的猪样本,检测发现病毒含量很高,Ct值可低至24。确诊发现是野毒。检测发现Ct值在25左右,很多猪没有症状,也没有死亡。低Ct值猪只,剔除后多天仍未见死亡。在首次检出阳性1周后,猪舍灰尘中经常检出病毒核酸。徐卿表示,2018年2019年的“非瘟”病毒是强毒,并且当时的养殖场没有经验,因此很快猪就死光了,损失30%-40%。“而经过这几年的防疫,经验还是比较足的,有一定的防疫手段,前几年也投入很多资金进行消毒及各方面硬件设备的采买。因此,比起当时是有很大的进步的。”徐卿说,现在比较有效的防疫措施就是在母猪场加空气净化器、通风设备等,这对整体的防疫会有比较明显的效果。“整体的防疫水平与最初时候比,肯定要进步很多,但也存在一些短板。比如一些集团场已经投入不少资金去加配空气净化器了,但整个行业的现金状况都不算乐观,中等规模或者散户很难有能力去配置,导致虽然有一定的防疫手段,但大家投不起,或者处于观望状态。因为现金流紧张的情况下,要投那么大笔钱去加配空气净化器本身也有挑战,并且硬件设备成本提升后也不一定防得住,因此很多人也还是观望的状态,导致疫情短期内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对未来的判断对于生猪市场行情,杨光说,比较看好六七月份的行情,快的话可能五月底就会起来,“下半年的行情应该来说还是比较看好的。”徐卿表示,在五月底梅雨季结束之前,南方疫情应该是扩大的状态。“但最后这个程度到底会怎样,还无法准确预测。因为南方的地形虽然有优势,但南方集中养殖的比例比北方更高一些,甚至有的是楼房养猪,所以防疫情况不好观测,但程度或会比现在要增加。只是最后是不是像北方这样严重,还无法判断。从目前来看,规模场的受损程度会更大一些,因为这一次主要集中在母猪的产能去化。这两年母猪很多都在规模场中,因此相对而言,规模场受损程度更大一些。尤其是规模场的母猪场一旦受损之后,基本都是选择清场,不太会冒风险去补栏。”徐卿认为,“非瘟”后,大部分养殖企业,不论是选择补栏还是清场,现金流和成本都是在变差的,而被淘汰的这些猪变成猪肉供给市场以后,猪价下行。当猪价和成本、现金流产生背离之后,养殖企业又将进入深亏阶段。“经过前两年,养殖企业的现金流状况本身就不是很好,在经历这一次深亏后,现金流可能承受不住。好一点的承受一个多季度,差一点的就被动破产或者去产能,因此会造成行业一个比较明显的产能去化。”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腾冲非洲猪瘟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