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荔枝三百颗怎么读,不辞长作岭南人。


夏日五月,正是荔枝上市的季节,每个商人的摊位上,都有新鲜的荔枝。那一筐筐、一堆堆的荔枝,在勾引我们口腹之欲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遥远的南国的信息。荔枝是非常美味的水果,从古到今,上至贵妃,下至黎民,很少有人不喜欢荔枝。无数的文人墨客,还写了很多关于荔枝的诗词,以表达他们对荔枝的赞美与喜爱之情。《荔枝》柳江六月水如汤,江边荔枝红且黄。摘时须是带枝叶,满盘璀璨堆琳琅。柳江的六月,江水汤汤,江边的荔枝已经成熟,颜色红中带黄。宋人张舜民认为,采摘荔枝时须带上枝叶,那样红绿相称,才最为好看。而若单看那摆放在盘中的荔枝,就如上好的美玉,是那样地悦人眼目。《荔枝》剖见隋珠醉眼开,丹砂缘手落尘埃。谁能有力如黄犊?摘尽繁星始下来。宋代文学家曾巩对荔枝也是情有独钟,他说剖开荔枝的果壳,就如见到隋侯珠一样,不禁使我睁开醉眼,仔细端详。而荔枝树上果实累累,谁能像强健有力的小牛犊一样,将它们全部摘下来呢?《咏荔枝》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在明人丘浚的眼里,再没有比荔枝更好的珍奇之果,它的瓤肉晶莹无比,如玉如雪,它的滋味更是美妙天然,令人回味无穷,只可惜它没有生长在北方,而是扎根在那僻远的岭南。《荔枝楼对酒》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欲摘一枝倾一醆,西楼无客供谁尝。刚刚成熟的荔枝,色泽红艳,犹如鸡冠;刚刚烧开的美酒,清冽甘醇,泛着琥珀一样的光泽。白居易想摘一些最好的荔枝,倒一碗最够味的烧酒,与友共尝痛饮,但是偌大的西楼之上,哪里有他的知音?!纵有美味的荔枝可品,世间最可珍惜的,仍然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和最温馨真挚的友谊。《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经过唐明皇修建的华清宫时,远远回望,那巍峨的骊山林木葱茏,花草茂盛,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杜牧不禁想到,在这荔枝艳红的时节,唐玄宗曾经不惜一切代价,为杨贵妃千里驱驰供应荔枝。漫长的驿道上烟尘滚滚,华清宫里的贵妃,轻轻摘下一颗青枝绿叶上的荔枝,送进了樱桃小口,然后向唐明皇深情回眸,嫣然一笑。而那千里迢迢为她送来荔枝的马匹,却在完成使命之后就地倒下。《浪淘沙·五岭麦秋残》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远处,不近长安。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因为大唐的统治阶级极尽奢靡,丝毫不体恤民情,所以盛世不久,就爆发了安史之乱。当安禄山的叛军攻破长安,唐明皇仓皇奔往蜀地,而杨贵妃在享尽荣华富贵之后,无奈丧命马嵬坡。昔日的驿站古道上,红尘依旧,却再也看不见运送荔枝的使者,只有那曾经笙歌缭绕的骊山,在历史的烟云中无语沉默。《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要说历史上最喜欢荔枝的人,除了杨贵妃就要算苏轼了。被贬岭南,别人悲观丧气,苏轼却立刻发现了生活中的小确幸,那就是岭南虽然落后荒僻,却有吃不完的珍果荔枝啊!要是每天都能吃到最新鲜的荔枝,要是肚子一直得到美味的慰藉,苏东坡心甘情愿远离故乡,从此留在岭南。可见美食,抚慰的不仅仅是我们的胃,很多时候它还可以治愈痛苦的心灵,使我们爱上生活,淡忘逆境。在古代,由于交通的闭塞,除了达官贵人,北方的人要吃上南方的水果,基本上不太可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珍奇异果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从帝王和贵妃的几案上,走入了寻常百姓家。那曾经贵不可言的荔枝,也便不再稀奇。但是每每吃着荔枝的时候,我总会想起杜牧和苏轼的那两首诗,想起一颗颗小小的荔枝曾经承载的百姓的血泪,想起可爱的东坡因为荔枝而爱上岭南,从而笑对那无法预知的命运。荔枝,真的不只是水果,它映射着历史的沧桑,同时使我更加觉得,做一个今天的盛世小民,有多么幸福和幸运。-作者-张风莉:笔名雨枫,中学语文教师,甘肃省白银市作协会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啖荔枝三百颗怎么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