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t2t球形战车车终于出来了?

原创 锅炉房老王 尼伯龙根工厂 2019-08-13球形战车(spherical tank,该词也指石化领域的球罐)是一类采用球形、半球形或者滚筒形行走装置的战斗车辆的统称,在基本结构和行走方式上和轮式/履带式车辆存在很大差别。它们其实并不是一项新奇的发明,相关的设想早在19世纪就出现了。一战期间的设计者们认为这是一种大有可为的武器,相关的研究工作在三四十年代达到了高峰,但绝大多数方案都在图纸和样车建造阶段止步。二战之后的设计者们并没有知难而退,还在继续开发着类似结构的武器,时至今日,仍然时不时地有球形战车问世——但还没有任何一款实现实用化。自行车的衍生品自行车竟是球形战车的祖先,这多少有些让人出乎意料,不过最早的自行车结构与如今的同类大相径庭。1817年时出现的第一辆自行车没有脚蹬(直接用脚往前蹬),没有座位,而且还是木头做的,结构类似于“马车切掉一半”,随后,各种结构的自行车纷纷出现,19世纪60-80年代,一种叫“便士-法辛(penny farthing,不同币值的两种英国硬币,便士直径较大而法辛直径较小)”的自行车结构风行一时,这种自行车前轮巨大,直径可达一米半,后轮又非常小,骑手直接蹬动前轮中间的踏板前进,速度较快,但实在是不好控制,而且在急刹车时容易把骑手甩飞。那么,比较“安全”的改进方法就是保留“便士”轮,省去较小的“法辛”轮,让骑手坐在“便士”轮里面。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的理查德·亨明斯(Richard Hemmings)在1867年按照这个思路发明了外轮车(Monowheel),干脆将其设计为环状结构,骑手坐在环内,通过手摇传动装置驱动外圈旋转前进。这种外轮车是木头制成的,较为笨重,而且没有任何保护骑手的措施,在乡间泥路上骑行一定非常刺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亨明斯发明的外轮车。1869年,匹兹堡的威廉·马格拉汉(William Mackaraghan)发明了并轮车(dicycle),此物有两个并排的轮子,把骑手夹在中间,稳定性要强于外轮车。1880年,英国BSA公司(伯明翰轻武器公司)开始制造爱德华·卡尔·弗雷德里希·奥托(Eduard Carl Friedrich Otto)设计的并轮车,4年造了953辆,这也是球型战车的第一个具备实用价值的“祖先”。奥托虽曾经尝试改进并轮车,让它更加完美,但最终被更稳定,更容易操纵的三轮车取代,奥托的公司也转型为传统的自行车制造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奥托设计的“安全自行车”开创了并轮车这一交通工具门类。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发展迅速,这类“球形交通工具”的发展同样也一度掀起高潮,但其基本结构一直没有什么大的革新。1904年,在意大利米兰首次出现了安装内燃机的单轮车。1910年,埃里克-爱迪生-普鲁东(Eric Edison-Puton)又把德·迪昂汽车公司(De Dion)的3.5马力引擎安装在自己的外轮车上,该车行驶性能不错,不过在低速时操纵品质很差,需要骑手有较高的驾驶水平,这也是外轮车的通病。除了用发动机直接推动外轮旋转之外,美国还有人设计了用螺旋桨驱动的外轮车。这都只是些大胆的试验原型,弊大于利,而且缺乏商业价值,并没有实际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鲁东的动力外轮车,目前藏于德国辛斯海姆技术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人阿尔弗雷德·德哈林(Alfred D'Harling)设计的“飞行独轮车(Aero-unicycle)”车首装有星形发动机和螺旋桨。美国的埃尔莎·克里斯蒂(Elsa Christie)教授1914年的设计离球形战车又近了一步,他设计了一种用于竞速的车辆,采取类似于外轮车的结构,两侧和后部装有帮助保持平衡的辅轮,在一台自由式(Liberty)航空引擎的推动下速度可以达到400公里/时。1923年,这种球形竞速车的原型车建造完毕,随后并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克里斯蒂教授的球形竞速车。沙场滚筒1916年,德国的汉萨-洛伊德(Hansa-Lloyd)公司接到命令开发一款战斗车辆,名为“碾压车(Treffaswagen)”,全重18吨,乘员4人。采用后三轮布局,两个前轮直径有3米多,中心位置各安装一个可以向侧面开火的机枪座,发动机安装在车身后部,驾驶席布置在车身前部,车首还布置了一挺口径为20mm的贝克尔(Becker)M11反坦克炮,后来还曾计划换装缴获的比利时57mm M1888加农炮。样车在1916-1917年间进行了测试,但军方最终选择了装有履带式行走装置的A7V,“碾压车”的样车在1917年10月被拆毁,它是唯一一种确实被认真考虑过投入实战的球型战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萨-洛伊德公司的“碾压车”,其结构类似于把压路机倒过来。大洋彼岸,科幻作家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科幻作品领域的雨果奖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与光说不练的一众科幻作者相反,雨果同时还是一位发明家)脑洞大开的设计了一系列球形战斗车辆,其中的“战壕清除者(trench destroyer)”是一种巨大的并轮车,轮子有摩天轮那么大,车轴之下装有吊厢,发动机,传动装置,武器和人员均布置在内,里面的士兵可以居高临下的向战壕里的敌军步兵开火。1918年,雨果又设计了外轮车结构的“旋电战车(gyroelectric destroyer)”,轮子内圈容纳着驾驶室和动力装置,两个装有武器的吊舱悬挂在外面。它们的体型过于庞大,而且结构脆弱,所以只能停留在科幻作品里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雨果的“战壕清除者”和“旋电战车”。1917年5月,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设计师阿瑟内·派尔(Arsene Pare)为自己的球形战车设计方案申请了专利,这也是第一种设计较为合理的球型战车,它的名字也是直截了当——“战争引擎(Engine of Warfare)”。派尔的方案从一开始就是按照军事目的设计的,看起来像一发巨型的的圆形榴弹,由内外两个球体构成,内部球体外部装有轮子,和外部球体内壁摩擦,带动外部球体滚动,实现行进和转向,为了降低重心,大部分机件都被布置在内部球体靠下位置,除了可以在陆地上行进之外,这个大球还有涉水的功能。派尔认为,自己设计的这个“大球”本身就是一件武器,可以用来撞毁建筑或其他目标,上面还布置了向外投掷手榴弹的开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争引擎”是第一款单体全封闭结构的球形战车。另一名美国设计师弗兰克·劳特博尔(Frank Lautebur)顶着拖拉机的名义设计了一款球形战车,它在结构上是滚筒和并轮车的结合,外表面几乎全是“轮子”,还带有防滑齿,用来增加抓地力。该车是后三轮布局,转向相对容易一些,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把两辆这样的战车并排连接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劳特博尔“拖拉机”,草图上是双机并联状态。除了美国、德国之外,在意大利也涌现了为数不少的球形战车设计。罗马的卡洛·波米利奥(Karlo Pomilio)也设计了一款专用的球形战车。该车为外轮车结构,两侧凸出,可以向前后两个方向开火。这款设计的机动性可能还算可以,但从没走出过画图板,一战结束之时各国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并不允许这些“民科”来瞎折腾。不过,美国设计师们最为荒诞不经的幻想在沙皇俄国变成了现实。1914年,尼古拉·列别登科(Nikolai Lebedenko)等人在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资助下设计了一款“沙皇坦克”,又称“蝙蝠(Netopyr)”。这是一种体积巨大的后三轮布局并轮车,前轮直径9米,车身算上顶部的炮塔也有将近8米高,在换装更大型的炮塔后,其整体高度可达12米,重量有60吨,其底部和两侧可以布置机枪舱室。它的动力装置为两台240马力发动机,这种动力水平在一战时期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但是其传动方式过于糟糕,只是利用两个汽车轮“蹬动”巨大的前轮,效率低下,外加后轮容易被战壕卡住,越障能力极其差劲——它的主设计师认为它“一晚上的工夫就可以席卷德军战线”,然而,它在试验场上就卡在了壕沟里,既无法自行脱困,也无法实施回收,于是它就像一座耻辱的纪念碑一样一直停在那里,直到1923年被拆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皇坦克”由于其糟糕的布局,成为了一个经典的工程学失败案例,它在平地上的速度能达到17公里/时,在一战时期的战斗车辆当中还算凑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皇坦克”与几种超重型坦克的体积对比:法国FCM-2C,日本“オイ”重战、英国TOG-II,这几位都是大而不当的典型。1926年,阿尔伯特·莫巴尔(Albert Mobare)又搞出了一个神似哈密瓜的“战争机器(Machine du guerre)”,驾驶员和各类机械装置布置在里面的一个吊舱中,它并没有安装任何武器,在作战时直接滚过去碾压敌人——想都不用想,这种脑洞过大的东西肯定是走不到原型阶段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巴尔的“战瓜”,1926年。滚地惊雷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发明家约翰·阿奇巴尔德·普尔维斯(John Archibald Purves)的引领下,世界上又再次掀起一股球型战车的热潮。普尔维斯博士30岁出头,年轻有为,他的主业是设计光学仪器。30年代初的时候,他把自己的研究重点转移到球形交通工具上来,试图创造出性能与汽车接近的球形交通工具。1932年,他的专利“动力球(Dynasphere)”变为现实,其外部是一个多个金属环组成的轮状结构,动力室布置在内圈的框架之内,同时还设计有避免把乘员甩出的安全座椅和顶篷、整个“动力球”直径有两米还多,在电机推动下,最大时速可以达到48公里/时。普尔维斯随后又设计了“动力球2”,其直径进一步增长到3米,为了减轻重量,轮圈被改为金属和皮革的复合结构,该车重量为450千克,动力为一台道格拉斯(Douglas)双缸摩托车引擎。再往后,又有“动力球5”问世,可以运载5人,尺寸进一步扩大,而且装备了用于转向的尾轮(如果没有尾轮,那么外轮车只能靠倾斜车体完成转向,因此对外轮直径有一定限制)。此外还有一个可载8人的方案,但未能付诸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动力球”的样车之一。“动力球”系列虽然没有获得交通工具厂商的青睐,但却把球形交通工具重新带回了大众视野。30年代初国际局势开始变得紧张起来,很多国家都被卷入军备竞赛当中,球形战车的理念也开始复兴。1933年11月美国《大众科学(Popular Science)》杂志上登载了一种“单人单轮坦克”,这是纽约州安吉尔·加西亚·古铁雷斯(Angel Garcia Gutierrez)的设计,它的基本结构倒是没什么新奇,典型的外轮车结构,动力系统放在靠近底部的地方,两侧带有平衡轮。其新奇之处在于该车带有全封闭的装甲车体,两侧前方都带有观察孔和机枪射孔,乘员出入舱口布置在侧面。古铁雷斯的“单人单轮坦克”计划后来传到了苏联,启发一些设计师和“民科”设计类似车辆,其影响一直持续到二战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铁雷斯的设计方案图,其正面投影类似于两面扣在一起的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古铁雷斯的设计类似的杂志插画,可见这种车辆具备两栖能力,乘员工作条件且不谈,这种单人同时操纵方向和武器射击的车辆就基本没有成功的(另一款类似的武器请见:小专题:意大利的装甲机动机枪突击掩体MIAS)。1936年7月号的《大众科学》又刊载了另一种“滚球式的革命性坦克设计”,这也是知名度最高的一种球形坦克。“高速行进的风滚草坦克”就像巨大的铁球一般碾过,一位德克萨斯的发明家提出了一种新型武器构想。其内部舱室为空心钢球,外部安装了两个半球形的,带有接地筋的行走装置,将内部舱室包裹起来。内部舱室中的动力装置推动外层的行走装置沿着地面滚动,而转向则通过让两半行走装置以不同速度旋转实现。中心位置预留了机枪射口,两侧也装有机枪塔。较重的发动机放在舱室地板之下正中心的位置,以此保持平衡,防止跑偏。内部舱室可以完全封闭,抵御毒气袭击,而引擎也进行了封闭处理,从而尽量减少乘员尾气中毒的可能性。发明者认为,这种坦克的球形结构不易被敌方的炸弹和炮弹击中,而直接命中的炮弹也会被其弧面装甲弹开。”文章配图是一辆球形坦克正用机枪开火,而这期杂志的封面也是它,前方的机枪被换成了火炮,看起来还要更牛逼一些。苏联的武器专家又被这期杂志给忽悠了——其中一些人推测美国已经把这玩意给造出来了。实际上这个“滚球”只是对得克萨斯州设计师安德鲁·理查德森(Andrew Richardson)“球形汽车与球形装甲车”专利进行添油加醋的产物。理查德森的方案中,“球形汽车”外层球体实际上也是两个半圆的行走装置,内部舱室球体部分暴露在外,靠四个橡胶轮与行走装置内壁摩擦实现驱动,转向通过旋转内部舱室实现。而“球形装甲车”则是并轮车结构,可以做到水陆两栖和原地转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众科学》杂志上面的“风滚草坦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理查德森“球形汽车与球形装甲车”专利方案图纸。球形战车虽然有良好的防弹外形,但它们的尺寸都太大了,只能容纳一个人的球形交通工具的直径要达到2-3米,而作战车辆需要容纳武器、弹药和武器操作人员,其尺寸势必还要进一步增加——直径几米乃至十几米的大球、大摩天轮或者大三轮车在战场上绝对是个“炮弹磁石”。更大的局限性在于武器射界受限,以及难以布置旋转炮塔。这也是为什么球形战车的设计虽然花样繁多,但没有一款能够真正出现在战场上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年时的另一个专利设计,造型颇为科幻。库宾卡的爱国者公园陈列着一款缴获而来的德国球形坦克(Kugelpanzer,库宾卡战车博物馆第37号馆藏品),但它的身世、来历和具体用途依然是一个谜。有人认为这是克虏伯公司制造的一个试验品,但并没有相关证据可以支持。常见说法认为,此物是一台观测车,但内部空间在布置了引擎和驾驶员之后实在是所剩无多,所以它极有可能只是一个理论验证模型。该车的内部早已被拆空,资料显示,它的战斗全重为2.5吨,全向装甲5mm,后部带有转向辅轮,外侧壳体由齿轮机构驱动,动力是一台双缸摩托车气冷发动机,最高时速只有10公里/时。与多数的球型战车计划一样,该车的动力装置和驾驶员席也布置在靠下的位置。它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缺陷,就是辅轮非常容易在通过松软地面时卡在泥土之中。作为一个理论验证模型,它似乎没有安装任何形式的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库宾卡的德制球形战车,这是该馆最为神秘的一件展品。二战期间,德国还设计过若干前三轮布局的扫雷和牵引车辆,但并没有任何一款投入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劳斯特LW3,详情见: 小专题:德国二战时期军用民用车辆图集(大型车辆)。与通常认为的相反,虽然有一些较为疯狂的设计,但30-40年代期间的苏联球形战车设计实在乏善可陈。网络上流传甚广的“二战苏军SHT-1A和SHT-2T球形坦克”其实是Wargaming公司历史顾问尤里·帕舍洛克(Yuri Pasholok)2013年时的愚人节玩笑(此人后来还干脆出了一本相关的“考证书籍”,但其中的内容实在是真假难辨),他煞有介事的编排了一大篇又有开发过程,又有实战经历的文章,无情地戏弄了诸多致力于“还原历史”的“坦克世界高级玩家”。在苏联档案馆中,的确存在一种类似于SHT系列,看起来像那么回事的球形坦克资料,但只有一张彩绘和两张草图。不过,从其结构来看,这东西毫无稳定性可言,极有可能在发生侧翻之后在地上胡乱滚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里在文章最后明确声明这是愚人节玩笑,形同直钩钓鱼,但还是有众多“高级玩家”和“军事自媒体从业者”上钩,实在令人笑破肚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出现在坦克世界当中的球形坦克IS-8B。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里编写的“考证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iniart模型公司“发明”的球形坦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里的“发明”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这三张存档图片资料。流传至今的苏联球形坦克中还有一个类似于充了气的河豚鱼的设计,其带钉的外表面无疑会对铺装路面造成极大破坏,而且跑起来之后似乎也不大好停下来,从草图上的侧面武器舱室和上面的门来看,这东西尺寸惊人,在战场上肯定是一个绝佳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豚战车”(我也不知道这东西究竟叫什么,炮好像口径不小)。土库曼斯坦科技大学的四位科学家曾经通过土库曼斯坦的人民内务委员之手,向贝利亚提交了一个球形坦克的设计方案。他们认为此物凭借球形外表,可以高速运动,轻松跨越斜坡,战壕等障碍,运动的同时,内部舱室可以维持水平状态。从方案上面的批示来看,这个方案似乎的确在在苏联的相关部门中流转了一段时间。尤里认为,此物的原型确实曾被制造出来,但后来被销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库曼球型坦克”方案。还有一个设计出自“民科”扎莫伊斯基(Yevgeniy Petrovich Zamoiskiy)之手,他是一名酒厂会计,他认为自己的设计相对于常规坦克,具有如下优点:1.在沙漠和砂石路面上行驶时抓地性能良好(该车最为适合的路面就是砂石路面)。2.可以轻松越过沼泽和泥潭,还可以在水上行驶相当长的一段距离。3.可以原地转向。4.重量相对较轻,结构极大简化,可以用铁路油罐车改装。5.尺寸和搭载武器方案灵活多变。图上还写着“此图并非按比例绘制而成,我的绘图工具只有玻璃杯,果酱罐和一块木板”,此人之前向相关部门提交的“飞行炮弹”和“飞行汽车”也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计战车”。此外还有一个滚筒状的设计,实质上是一座滚动堡垒,体积可能不会小于一栋放倒的大楼,里面可以容纳坦克、步兵甚至火车车厢,使用方法就是向着德国防线一路滚过去,这只能说是异想天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滚动堡垒”。二战中唯一一款得以公开展示的球形战车是英国的“大首领滚轮(Grand Panjandrum)”,它是战争部收到的多种球型战车方案之一。“大首领滚轮”事实上是一种破障设备,计划从登陆艇上释放,用来清除德国在“大西洋防线”滩头上布置的反登陆障碍物。它采用并轮车布局,车轮为木质,两个轮子之间的圆筒舱室用来容纳炸药,此物本身没有动力,靠固定在轮盘上面的火箭推动。试验在一处游人如织的海滩上进行,众目睽睽之下,火箭从车轮上脱离,之后就开始不受控制的乱跑,直到翻车为止,把轮盘增至三个也于事无补——试验显然是失败的,但它留下的照片和影像却成为了珍贵的史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首领滚轮”,这么一大坨爆炸物四处乱跑,绝对会是个祸害。土耳其裔美国设计师艾利·阿格尼德(Elie Aghnides)在1942年5月申请了一种球型战车专利,此物为并轮车布局,和理查德森的设计差不多,但在前方和后方各增设一辅轮,以防乱滚。驾驶员可以操作装在前部球形枪座上面的机枪射击。该车具备两栖能力,行走装置半球可以提供浮力,水上行驶时靠上面的接地筋划水前进。此物的比例模型出现在了《大众科学》杂志上。后来,阿格尼德在50年代又设计出了采用类似原理的“犀牛”两栖车,此乃后话不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格尼德设计的球形战车以及发展型号的模型,后者与“犀牛”两栖车已经非常接近。另一个美国人弗兰克·麦克利尔迪(Frank Maclearty)设计了一款巨大的球形战车,它是外轮车和并轮车的结合,整体为前三轮布局,两个前轮带有独立的动力装置,可以视为两台完整的外轮车,引擎被布置在尽量靠下的地方,在内外圈之间存在减震用的板簧。在两个前轮末端和车体上都带有武器舱室。1944年1月,一个苏联代表团将设计草图带回国内,相关部门在审阅之后将其驳回——类似的神经病设计已经够多了,烦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克利尔迪民科战车”。过于超前,还是没有前途?我们不难看出,球形战车的发展史几乎是“一个失败接着另一个失败”,似乎是一条死胡同,但仍旧有人不死心,相关的开发工作仍在进行。2008年,瑞典Rotundus公司开发了一款名为GroundBot的无人机具,该机可以用于巡逻和监视用途,两侧装有摄像头,车体表面带有棘刺,可以在雪地、沙漠和崎岖不平的地带畅行无阻,与之前的很多球形战车设计一样,它也具备两栖功能。此物问世已有十年之久,但并没有传来任何国家或组织批量订购的消息——怕是也已经凉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GroundBot其实只有狗那么大。如今,赛格威(Segway)电动平衡车已经相当常见,某些地方的警官们甚至已经驾着它们巡逻。这种电动平衡车原理上与球形战车类似,但通过一套先进的陀螺仪装置解决了平衡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很难说还会不会有新的球形战车设计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球形战车依然是吸引眼球的道具,现在宣称“球形战车已死”似乎还是太武断了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幻电影《黑衣人3》中出现的外轮车。本公号目前对外提供的资料目前仅限如下几项:1.“尼伯龙根工厂”公众号日常推送图文。2.公众号作者或管理组成员主讲的讲座相关内容。3.公众号作者或管理组成员录制的多媒体文件。4.公众号参与或主办的特定活动中提供的纪念品或奖品。5.其他公众号或媒体在获得本公众号授权后转载的本公众号内容。除此之外,其他内容的实体或电子资料一律不对外提供,请勿发信索取。
苏联在20世纪世界舞台上发挥举足轻重的重大作用。 在科技领域,苏联航空航天与美国并驾齐驱,大量科技力量和成果集中在核武器、导弹、 原子能、空间技术等尖端部门。 军事上,苏联常年保持很大的军队数量和武器装备,并在全球多地驻军。在核心力量方面甚至超过米国的水平。今天笔者详细给大家介绍一下苏联在冷战时期最令人惊叹的十大黑科技武器。堪称传奇,科技强国。在大部分人印象中,坦克永远是一块方块形的铁疙瘩,你能想象把坦克造成圆球形,并且还把它推上战场么,没错,这不是科幻电影中才会出现的场景。二战时,德军为了方便侦察战场研制出了一款球形坦克,可德军仅仅是将它用来执行战场侦察、火力协调等任务。而发明大王苏联就不一样了,它们是脑洞与创造力齐飞,脑洞有多无边无际,创造力便相应的无穷无尽,它们也研制出了一款球形坦克,和德国可不一样,他们的球形坦克完全是为了战争而生。这种球形坦克由两具可拆卸履带包覆推动车体前行,在履带坏掉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移动。可想而知,球形坦克的速度比一般坦克快的不是一点半点,移动过程中可同时向四周开火,而自己本身又因为疾速移动,很难被击中,即使被击中,它也能凭借厚实的装甲防护硬抗大部分伤害。球形坦克的主要火力输出来自于它上方安装的机枪炮塔,为了能四面八方同时攻击敌人,它的两侧各装有一门L-10型76mm主炮。这种球形坦克之所以能在战场快速穿梭不光因为外形便捷,还得益于它那B-2采油引擎发动机,该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在当时可谓相当突出,装上它的球形坦克可原地自转,还能轻松越过凹陷或壕沟,甚至还能快速跃起至1.2米。为了保持球形坦克的稳定性,设计师在它的下方装上了压舱系统,是一套重四吨,能自我平衡的滚轮,不论战车倾斜的角度有多大,滚轮永远都是水平运行。后来,苏联人又在球形坦克的基础上研制出了重达35吨的球形战车,SHT-2T,这个家伙在战场上执行的都是主力攻坚战,碰到攻不下的阵地,先是一个球形战车砸过去,为了突破敌人防线,它的两侧各配备有一门152mm ML迫击炮。当时,苏联人第一次将这款球形战车搬上战场上时,让对面的德军都懵了,从没想到这个家伙还能用来打仗。球形战车坦克相信大家都见过,但是像这样的呈球形的坦克大家都一脸茫然吧。前苏联的这款球形坦克,是在1942年时制成的。它半径长5米,而且重量足足有5万公斤,从它的庞大身形中我们也能体会到其威力之巨大。而且,它还配有大型火炮以及总共10挺机枪,蕴含着强大的战斗力。在二战时期,速度很快,能达到60公里/时,球形坦克最大的优点是能够避弹,因为装甲弧度很大,所以会产生跳弹效应,造型科幻,速度快还防弹,可以说在战场上它就是无敌的存在,但是因为制作成本太高,注定只是昙花一现。财经自媒体联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乐高超级战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