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中国有2023今年高温多少度气候吗

要说今年夏天的关键词是什么?那肯定离不开“热”!今夏,北半球遭遇热浪来袭。自6月份以来,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印度等国家气温接连升高,部分地区连续刷新高温纪录。而我国进入八月中旬后,中央气象台连发十多天高温红色预警,前所未有的高温事件,引发多地旱情、山火,多地电力供应不足。“晒干江”“热晕鸟”……极端高温带来了种种“连锁反应”,甚至网络上还出现了“今年是未来10年最凉爽的一年”等言论。今年极端高温现象的出现就一定代表未来会一直持续高温吗?未来几年内,全球气候状况会如何发展?面对高温,我们能做些什么?中国环境报记者专访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原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高温天气的撤退是一个慢过程……今年,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加上持续走高的庞大、稳定的副热带高压,造成了这场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极端高温事件。目前来看,从立秋开始,北方高温情况逐渐缓解,但南方部分地区高温天气仍在持续。中国气象局微博截图许小峰表示,“高温缓解是一个慢过程,和持续时间较短的暴雨天气不同,高温天气撤退过程会慢一些。目前,可以看到北方地区,从西北东部到汉江流域、江淮地区都已经开始下雨,整个高温范围在减少,同时台风‘马鞍’登陆南方,‘南北夹击’下会使高温天气的势力范围减弱,同时高压的持续时间也会有一个阶段性回撤,所以在未来一周时间左右,高温天气可能都是在减退过程之中。”对于网络上流传的“今年是未来10年最凉爽的一年”等言论,许小峰认为,从历史上看,极端天气或事件的发生往往是一个波动状态,某类极端事件连续出现的概率并不大,今年发生的大范围极端高温天气也是如此。至于明年还会不会出现类似今年的高温天气,现在判断还为时过早。那么未来高温情况将会怎样?许小峰向记者介绍,在气候变暖的条件下,世界气象组织曾给出过预测,即未来几十年高温天气出现的频率会明显增加,但并不能确定明年或者每年都出现像今年一样的极端天气。极端高温带来哪些影响?……多地出现旱情、山火、电力供应不足……伴随着极端高温天气而来。“极端高温带来的危害是全方位的。”许小峰解释,首先,对人来说,高温天气下的湿热状态在体感上很不舒服,容易诱发热射病、中暑、心血管病等疾病问题。其次就是生活条件问题,会出现断水断电。再次,极端高温影响农业等生产系统。上述危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切身感受到的,那还有我们感受不到且更长远的影响吗?“高温还会造成一些长期影响,比如说此次北半球高温会直接影响到冰川。冰川是地球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可以很好地平衡生态变化,如果加速融化,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许小峰继续说道。记者了解到,瑞士媒体报道,受持续炎热干燥的夏季天气影响,瑞士的高山冰川也在炎热天气中迅速融化。不只是瑞士,世界其他许多地方也出现冰川融化现象,两极地区的冰川消融速度也在加速。央视财经新闻截图全球变暖问题经过国际上许多科学家的研究,初步结论基本已经确定了全球变暖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许小峰认为,在灾害面前更应该引起我们警惕,特别是经历过今年极端高温天气,一定要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他认为,目前,政府部门、媒体机构等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科普,让公众深刻认识到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当灾害出现时,面对可能会出现的影响,大家可以提前采取保护措施。面对高温,我们能做什么?……经历过今年高温的我们,肯定希望不要再次经历。但是,缓解或避免高温,我们应该怎么做?许小峰表示,“目前来看,过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已在大气层中存在,很难在短期内完全让它们消失。现在,全球都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也提出了‘双碳’目标,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碳减排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那么现阶段可以做些什么?许小峰向记者介绍,短期来看,对于高温天气我们还要做好准备,研究应对高温极端天气的方法与适应措施。同时不仅是高温,也包括其他类型的极端天气。当高温天气下出现水资源短缺怎么办?许小峰认为,需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一旦出现区域性的水资源不足,就要合理调度,或采取适当的节水措施,提前做好规划。同时,在高温天气导致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依靠水力发电的地区该如何保障电力供应,也可以考虑利用其他资源,相关领域各部门要协调联动,采取措施。入秋了,你的家乡降温了吗?虽然高温逐渐在慢慢“退场”,但此次极端高温带来的警示不能“退场”,高温带来的“烤验”需要全社会、全人类去共同应对和解决。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工作推进会召开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就《长江流域总磷污染控制方案编制指南》答记者问一图读懂
《长江流域总磷污染控制方案编制指南》未来应对极端高温,“韧性城市”能否给出答案?来源:中国环境APP封面图设计:赵晓宇编辑:张韵晨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环境APP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版权声明中国环境报社旗下媒体包括中国环境报、《环境经济》杂志、中国环境APP、中国环境网、中国环境微信、中国环境微博等。为维护自身版权利益,制止非法转载行为,特此郑重声明如下:1、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凡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微信和微博等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须事先取得中国环境报社的书面授权后,方可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和转载,且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同时按有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向中国环境报社支付版权费用。2、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对于侵权行为,中国环境报社将予以警告。3、对于警告无效者,中国环境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等多种措施以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4、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举报。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原标题:《高温即将结束,未来夏天气候如何?》
热!热!热!我国近期暖热持续,明后天气温将飙升至近期高点,多地可能破纪录。才3月就这样暖热,是否意味着今年夏天会遭遇像去年那样长时间的极端高温?气温飙升将达近期高点 多地或破纪录中东部罕见暖热天气在持续中,昨天已经有102个气象站气温突破3月上旬纪录。明后天,气温还将达到近期的高点。最高气温20℃线将抵达辽宁西部、内蒙古东南部、河北北部一带,华北南部到华南则会出现大范围25℃+,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能达到30℃。多地最高气温还将继续突破纪录。大城市中,呼和浩特、长春、沈阳、济南、合肥气温都可能刷新当地3月上旬最高纪录,石家庄、太原、武汉、南京等地也会经历同期少见的暖。在此之前,暖热已经显现。2月以来,全国多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平均偏高。再到近期,3月1日至7日,东北地区、内蒙古东北部、山东、河南等地气温也偏高十分明显。现在这么热,是否意味着夏天会很热?去年夏天,让许多人都产生了阴影,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过程,共持续79天,为1961年以来我国持续时间最长的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中央气象台自我国气象预警机制建立以来首次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今年才3月初我国就遭遇了罕见的暖热,看着目前这种情况,有的朋友担心,这是否意味着今年夏天还会遭遇阶段性长时间的极端高温?“现在的冷暖,与夏天的气温没有必然直接的联系。”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表示。简单地说,不能以现在异常热、大寒潮过程来判断更长远夏天的热与凉。而且在夏季当中,副热带高压影响的区域会出现高温,副热带高压边缘通常是雨水充沛的。对于副热带高压这样一个庞大的天气系统,我们很难预估它会在一个地方长时间的影响,还是会摆动,这个是气候预测的难点。但我们也可以从最近的异常暖热看到,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这一趋势是无法逆转的。以影响我们气候最重要的拉尼娜事件来说,即使过去三年出现了“三重拉尼娜”,但产生的影响波动变化十分大,像去年长江流域遭遇了极端高温少雨天气,但2020年长江流域就遭遇了洪涝灾害。今年注定是一个变化的年份,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预测,在春季初期,拉尼娜将结束,甚至在5-6月有可能从中性转为厄尔尼诺事件。“对于今年夏季来讲,我们有可能还会遭遇旱涝分布不均匀,极端天气仍然会频发。”大家要留意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最新消息。来源:中国天气网
本文转自【中国天气网】;热!热!热!我国近期暖热持续,明后天气温将飙升至近期高点,多地可能破纪录。才3月就这样暖热,是否意味着今年夏天会遭遇像去年那样长时间的极端高温?01气温飙升将达近期高点 多地或破纪录中东部罕见暖热天气在持续中,昨天已经有102个气象站气温突破3月上旬纪录。明后天,气温还将达到近期的高点。最高气温20℃线将抵达辽宁西部、内蒙古东南部、河北北部一带,华北南部到华南则会出现大范围25℃+,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能达到30℃。多地最高气温还将继续突破纪录。大城市中,呼和浩特、长春、沈阳、济南、合肥气温都可能刷新当地3月上旬最高纪录,石家庄、太原、武汉、南京等地也会经历同期少见的暖。在此之前,暖热已经显现。2月以来,全国多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平均偏高。再到近期,3月1日至7日,东北地区、内蒙古东北部、山东、河南等地气温也偏高十分明显。02现在这么热,是否意味着夏天会很热?去年夏天,让许多人都产生了阴影,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过程,共持续79天,为1961年以来我国持续时间最长的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中央气象台自我国气象预警机制建立以来首次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今年才3月初我国就遭遇了罕见的暖热,看着目前这种情况,有的朋友担心,这是否意味着今年夏天还会遭遇阶段性长时间的极端高温?“现在的冷暖,与夏天的气温没有必然直接的联系。”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表示。简单地说,不能以现在异常热、大寒潮过程来判断更长远夏天的热与凉。而且在夏季当中,副热带高压影响的区域会出现高温,副热带高压边缘通常是雨水充沛的。对于副热带高压这样一个庞大的天气系统,我们很难预估它会在一个地方长时间的影响,还是会摆动,这个是气候预测的难点。但我们也可以从最近的异常暖热看到,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这一趋势是无法逆转的。以影响我们气候最重要的拉尼娜事件来说,即使过去三年出现了“三重拉尼娜”,但产生的影响波动变化十分大,像去年长江流域遭遇了极端高温少雨天气,但2020年长江流域就遭遇了洪涝灾害。今年注定是一个变化的年份,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预测,在春季初期,拉尼娜将结束,甚至在5-6月有可能从中性转为厄尔尼诺事件。“对于今年夏季来讲,我们有可能还会遭遇旱涝分布不均匀,极端天气仍然会频发。”大家要留意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最新消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3年天气反常是什么现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