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可以还俗几次到了火星上之后是不是自动还俗?


师姐的淡定从容,让柳智宇敞开了自己的内心:“师姐,我总想为别人做点什么,但是做什么都没用。哪怕为别人做了什么,我还是会找个地方,一个人痛哭。”师姐什么都没说,只是微笑着。
柳智宇在文章里自述:“一瞬间,在师姐的注视下,我只想让眼泪安静地流淌。”
从小,柳智宇就有一种天真而炽热的济世情怀,“我想帮助他人”。
在北大时,柳智宇曾经帮助一位沉迷游戏,即将挂科的同学补课。
临考前,柳智宇每天花两个小时给同学讲课。讲完发现他还是不懂,第二天就要考试了,便决定花一晚上通宵为他讲解。那天柳智宇去的时候已经是下午,那位同学还在睡觉。柳智宇就坐在他宿舍等他醒过来。
事实上,柳智宇的眼睛和身体根本承受不起这样的强度。但这时候柳智宇想的却是:“我高中学习太用功,把眼睛搞坏了,却没有给周围的人带来什么帮助;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帮助同学通过考试,即使难受一阵也没有关系。”
最后柳智宇考了94分,这位同学考了74分。
在大二的时候,柳智宇又受到《孔子传》的启发,建立了自己生命的宗旨:
要为大众付出,要肩负时代和历史的使命。
小到向实习老师打一声招呼“老师好”,让她觉得自己的工作有意义;学英语、学数学他的动力来源也是:与更多的人对话,将来可以帮助他们,启迪人的心灵;
大到在北大耕读社担任社长,他将社团的宣言改为:“向外发挥社会影响,带动新的社会风气。”
柳智宇将耕读社发展壮大,成为北大十佳社团,多次举办助学、捐衣、奉粥、到龙泉寺做义工,这样的慈善活动。“救更多人脱离苦海”,已经变成了柳智宇当社长时期,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有一次,他甚至在社团活动上播放了一部极具佛教色彩的纪录片,引发了社团成员的不满,但柳智宇不以为意。
不得不提的是,当时,耕读社的创始人邓文庆和第二任继任社长,都已在北京西郊的龙泉寺出家为僧。
正是有一次,柳智宇到龙泉寺参加活动,一行僧人从他们面前路过,师姐问他:“你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吗?”
柳智宇回答:“有可能”“很有可能”,让他下定了决心,要出家。
从柳智宇越来越频繁地在电话中提到“佛法”后,父母也察觉出了柳智宇的异样。
他们发动身边的人劝说柳智宇,用代价不那么大的办法,探索自己的道路,他们甚至希望柳智宇去信基督教,因为这样他至少可以结婚。
柳智宇出于对母亲的孝顺,答应了不出家,顺理成章考GRE,申请去MIT深造,并且成功拿到了每年7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
但突然有一天,柳智宇的父母从网络新闻上,知道了儿子出家的消息。2010年,柳智宇如愿以偿披上僧袍,从此龙泉寺多了一名叫“贤宇”的法师。
柳智宇下山
出家修行,是柳智宇对“拯救世人”的回答。
然而造化弄人,或许柳智宇又用了12年的时间才发现:
通过佛学接触大众的道路,终究是自己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罢了。
寺庙的生活远没有理想中的那样纯粹。
初到龙泉寺,柳智宇每天凌晨四点起床,九点二十打板回床铺休息,除了诵经拜佛,僧人们还需做饭、盖房子,做各种各样的琐事。
他在生活细节上不太注意,也常招来别人的反感,比如他上厕所总是忘关灯,这引起室友不满,两人还因此起过争执;
而柳智宇动手能力不强、反应慢,甚至连木鱼也敲不好,常被排挤;
而显然寺院的生活使得柳智宇原本就病弱的身体状况变得更差,他看起来十分清癯。
出于对佛法的追求,柳智宇主动参与南山诸律典“八大部”系统校勘的工作,面对庞大的工程,他的身体承受能力达到极限,有时趴在桌子上都无法停止身体的颤抖,可是他还是完成了工作,还撰写了多篇佛学研究的论文。
哪怕到最后,他呕心沥血完成的典籍,
就连署名都不属于他自己。
很快,柳智宇以为的清净之地龙泉寺受到巨大争议,陷入舆论漩涡。在风暴中,柳智宇是龙泉寺内部第一个公开批评龙泉寺的法师。
2018年秋,柳智宇离开龙泉寺,他试图找个寺庙落脚,却屡遭碰壁。借住在一位居士家,却因“没有眼力见”没有及时打扫卫生和浇花被人赶走,辗转多地,只能不断地靠人接济。
因为母亲的推荐,从2015年他开始接触心理学,并且试图把心理学与佛学结合起来。
他开始尝试把心理学与佛学结合,他讲课、开会,并组建了佛系心理服务团队,有20余名心理咨询师和疏导师参与,最多的时候,一个月的服务量超过百次。
离开龙泉寺之后,柳智宇依然以僧人自居,但他在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触下来,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
要通过更能被大众接受的方式才能真正疏导人们内心的问题。
这一身僧人的行头,不再是他的庇护,而成了他的阻碍。
行走在社会上,别人把你当成怪胎,敬而远之;暴露在众人面前,对他的一言一行都有“得道高僧”的行为期待——就连买菜,都会被人指指点点,因为出家人在外面推着这么多食物,形象很不好。
2022年,柳智宇决定彻底还俗。
他脱掉僧袍回到武汉家中过年时,感觉“轻松自由,云淡风轻”。
5月,柳智宇与中关村的一家心理咨询公司合作,作为事业部部长,带领十余人的小团队,开发心理学课程。
最初公司承诺月薪3万,他嫌多,主动要求降到和其他员工一样的薪资水平。“我不买房、不买车,更不想生孩子,你说我要那么多钱干什么?还不如多奉献给大家。"
现在的柳智宇在公司不远处租了一个小单间,和所有奔波在北京的打工人一样,他也要打卡、开会、做汇报。
柳智宇正在白板上给手下员工写团队任务
做心理课程,使他感到非常满足,看到自己的课能帮助到别人,他会觉得今天没有白白度过。
“人是在关系中间才能有更多的快乐的,你太强调自我,很多时候就和其他人对立,其实没有快乐。”
尽管身份在不停地转换,他还是当初那个在日记里写“我想要帮助别人”的绝对理想主义者。柳智宇虽然下了凤凰山,但始终没有走下他心里的那座高山。
天才之为责任
假如柳智宇没有选择出家会怎样?
2006年柳智宇在IMO夺冠的时候,有一个叫舒尔茨的人,是他的手下败将。
当时,舒尔茨虽然也得到了金奖,但他并没能解出当年竞赛的第3题。
全部参赛选手中,只有三名选手得到了满分,其中一位,就是柳智宇。
2018年,舒尔茨斩获了国际数学界最高奖项“菲尔茨奖”。
而此时的柳智宇,才刚刚下定决心,离开龙泉寺。
他为自己选定的路,与外界为他铺设的并非一条,虽然柳智宇一直尝试迁就外界环境,这两条路最终是无法调和的。
后来柳智宇出家学佛、还俗从事心理学,被很多人看作一场逃避。
对柳智宇来说,尝试遮蔽真实的自我、去符合他人的期待,才是一种真正的逃避。
今天,他在微博上分享的日签上写着:
');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push({
id: '8307459',
container: s,
size: '780,90',
display: 'inlay-fix'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家人可以还俗几次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