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投放地铁一共投放多少列列车?

正在收听:郑州地铁1号线进入终试阶段
单程票面最终版确定
您已经报名该项目
郑州晚报2013/11/13 08:32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二七塔、中原福塔、“大玉米”、河南博物院、省艺术中心、裕达国贸
郑州6大地标建筑登上地铁票
行车间隔缩短,接近正常运营,信号控制继续升级,由以人工为主变为自动化控制为主……12日,记者从郑州地铁的运营公司了解到,郑州地铁1号线从9月16日开始的空载试运行已经进入第四阶段,其间已经完成安全行驶221天,正线安全运行66000公里。第四阶段的试运行将是载客试运营前的最后阶段。
单程票面最终版确定,大红色
昨日记者从市轨道公司运营分公司获悉,地铁1号线单程票卡票面设计最终版(如图)也已经确定,将在试运营前开始印制。根据运营需要,在试运营前将印制单程票、储值票、纪念票等票种。
运营公司的负责人介绍,单程票将是地铁运营中使用数量和频率的票卡,也是乘客感受郑州地铁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一个有效载体。最终版的票卡设计使用了公开征集而来的获奖作品。其正反面均为热情的红色,票面正面是郑州地标性建筑的轮廓线条图,有二七塔、中原福塔、会展宾馆(现名千玺广场,即CBD“大玉米”)、河南博物院、省艺术中心、裕达国贸等。背面是郑州地铁列车的轮廓图。
即将上客,全线准备进入最后阶段
自9月16日起,郑州地铁1号线试运行开始以来,郑州地铁运营筹备各项工作快速高效推进,目前已经圆满完成试运行、二、三阶段任务。
截至目前,郑州地铁1号线电客车已接收17列,1号线电客车共计25列,剩余的8列也将在试运营前到位。截至11月11日,电客车安全行驶221天,正线安全运行66000余公里。
通过试运行、二、三阶段的磨合,郑州地铁熟悉了设备运行及维护情况,为试运行提供了有力的设备技术支撑,为试运营夯实了基础。
目前郑州地铁1号线试运行进入第四阶段也是最后阶段,据介绍,通过前阶段的信号设备磨合,郑州地铁的信号系统进行升级,即由过去的以人工为主升级到以自动化控制为主,同时,行车间隔也由20减少至10左右,继续接近正常运营的行程间接。
现在地铁1号线的行车单程运行时间约为50(含停站时间13)。全天上线列车12列,开行近200列/次,运营里程为5000公里。
三权移交,地铁进入“准运营”阶段
在试运行的第四阶段,也正进行着地铁的三权移交工作,据了解,三权移交是指在工程初验整改完成、综合联调的中后期将郑州地铁建设工程的“指挥权”、“使用权”、“管理权”由建设分公司移交给运营分公司。
根据运营时间安排,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运营分公司正在进行有序推进郑州地铁1号线各车站、场区的“三权移交”工作。目前运营分公司已完成市体育中心站、博学路站的移交接管工作,下阶段运营分公司将按计划逐步接管其余正线车站。
节能环保
1号线上很多体现
郑州地铁1号线列车的制动电阻由列车移至地面,使每节列车的自重减轻约10吨,节约了电能,同时列车实现100%电制动,避免了制动闸瓦的磨损,减少了运营成本和噪声、粉尘污染,体现了节能、环保的运营理念。
供电系统在三个变电所中安装回馈制动装置,将列车制动时产生的电能回馈到地铁电网,使能量回收利用,既节约了电能又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回馈制动装置还能输送一定的无功功率,提高地铁电网的功率因数,对改善电网运行环境,稳定电网电压起到积极作用,体现了环保地铁、绿色地铁的人文理念,对引导郑州市民养成绿色出行新风尚起到良好的作用。
另外,郑州地铁1号线除车辆段和停车场外,全部位于地下,供电系统采用刚性悬挂接触网供电。接触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固定于隧道顶部,取代以钢支柱固定接触网的传统方法,节约了大量钢材,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服务乘客
模拟突发大客流
在试运营前的准备中,运营分公司也在加强客运服务工作,推进服务培训,同时制定客运服务标准,模拟节假日、突发性大客流组织并根据进度开展志愿者招募工作。
1号线列车车体形状为鼓形,相比V形车体,增大了客室载客空间,提高了载客量。两节车辆连接处的贯通道采用一体式侧墙结构,安全美观,隔音效果好。客室每个门区上方设有动态电子地图,在考虑到侧顶板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动态地图的尺寸已做到,同时字体较大也保证了不同人群在不同角度都可以看到到站信息。客室内设有紧急对讲装置,可实现乘客与司机的紧急对讲功能,并配以相关操作说明。客室内还张贴紧急疏散标志,当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乘客可按照紧急疏散标识的指引进行操作。
----------我是华丽丽的分割线-----------
更多房产资讯,更多业内动态,敬请关注房天下(微信号:Fang-com1999)。
更多购房知识,更多宝典秘笈,敬请关注房天下购房指南(微信号:sfzhishi)。
打开APP看全文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郑州地铁1号线单程票面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首页>头条>正文房APP
北京·建发璟院|热销解密,红动京城!售楼处|户型|价格|电话打开APP关注不再提醒我0$12日,记者从郑州地铁的运营公司了解到,郑州地铁1号线从9月16日开始的空载试运行已经进入第四阶段,其间已经完成安全行驶221天,正线安全运行66000公里。第四阶段的试运行将是载客试运营前的最后阶段。$https://m.fang.com/news/bj/0_11441175.html$https://static.soufunimg.com/common_m/m_public/201511/images/app500x400logo.png
pages/news/index/index?city=bj&url=https%3A%2F%2Fwechat.fang.com%2Fnews%2Fbj%2F0_11441175.html0$郑州地铁1号线进入终试阶段
单程票面最终版确定$https://m.fang.com/news/bj/0_11441175.html$https://static.soufunimg.com/common_m/m_public/201511/images/app500x400logo.pnghttps://m.fang.com/news/bj/0_11441175.html?sharetype=page
摘要:地铁大架修密集期到来(上篇):杭州、武汉、长沙、南宁、郑州、东莞,还有北京、天津等武汉  首条地铁线路33列车架修完毕  3号线列车架修排队中  模式:自主架修  2012年年底,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运营,武汉迈入“地铁时代”。  近7年,随着多条线路陆续开通,武汉轨道交通交织成密集网络。2号线作为全线网最繁忙的线路,日均客运量高达百万乘次,高峰时段上线列车数达到65列,每一列车的安全稳定都对保障正点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8月2日,编号为B31的列车架修工作结束,完成静调后,所有数据正常,标志着全国首条...
地铁大架修密集期到来(上篇):杭州、武汉、长沙、南宁、郑州、东莞,还有北京、天津等
武汉
  首条地铁线路33列车架修完毕
  3号线列车架修排队中
  模式:自主架修
  2012年年底,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运营,武汉迈入“地铁时代”。
  近7年,随着多条线路陆续开通,武汉轨道交通交织成密集网络。2号线作为全线网最繁忙的线路,日均客运量高达百万乘次,高峰时段上线列车数达到65列,每一列车的安全稳定都对保障正点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8月2日,编号为B31的列车架修工作结束,完成静调后,所有数据正常,标志着全国首条越江地铁第一批列车架修任务全部完成。
  依据国家和轨道交通行业相关标准规定,地铁列车运行满6年(多数5年就达到架修要求)或60万公里需要进行架修,对列车各系统设备进行全面分解,彻底检修。
  架修不同于日常保养,技术人员要对列车进行大范围“解体”,进行“无死角”大检修、大保养,分解包括转向架、车钩、制动控制系统、牵引系统、辅助电源系统、空调等重要部件,每一个零部件做到深度清洁、保养和修理,更换一批易损部件,完成组装后还要进行全面检测、调试、试验,恢复车辆综合性能,焕然一新投入运营使用。一列车从架车到交付使用,涉及数千道工序,整个过程需47个工作日完成。(此处仅指武汉地铁单列车架修周期)。
  从武汉地铁运营公司了解到,2017年年初开始,公司车辆二部正式实施2号线架修工作,当年共完成架修列车11列;
  2018年,全体检修人员提出在保证标准不减的情况下快速推进架修工作,高峰时段做到3列车同时进行架修,全年完成架修列车14列,工作效率提高了27%;
  2019年的8个月之内,最后8列车完成架修。整个架修工作相比原计划提前了3个月完成。
  武汉地铁自主架修始于2011年,率先对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列车进行架修工作。
  截至目前的8年时间内,共完成1、2号线78列车的架修工作,所有架修列车均达到检修标准,投入正线运营,列车状态良好。
  武汉地铁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通过轨道交通1、2号线的自主架修,检修技能经验得到积累,检修工序和管理程序得到优化,同时培育了一批专业技能人才。
  目前,武汉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318公里,运营列车总数达到413列。
  去年4月份开始,4号线一期列车开始架修,现已完成架修列车12列;
  3号线开始筹备架修工作,计划2020年上半年实施;
  1、2号线后续增购列车的架修工作也将在近一两年内陆续展开。
杭州地铁运营分公司
  首列电客车架修完成
  模式:自主架修
  自2014年11月24日2号线东南段开通试运营,截至今年1月初,杭州地铁2号线首列车“02001”号已行驶超4个年头,累计里程约46万公里,可绕赤道12圈,正式进入耗时5个月的“架修期”。
  这是杭州地铁2号线的首次地铁列车架修作业,也是杭州地铁第一次自主架修。
  据了解,杭州地铁运营分公司今年年底将完成4列车的架修,到2020年,预计可达到每月1列车的架修能力。预计今明两年,杭州地铁运营分公司2号线、4号线(明年是4号线开通的第5年)列车陆续进入架修阶段。
杭港地铁
  1号线列车架修完毕
  模式:委托杭州中车维修
  7月22日上午,杭港地铁1号线60万公里架修项目完工交付仪式在七堡车辆段检修库举行,杭港地铁总经理刘追明、运营副总经理吕干贻,公司总经理徐凤林、总工程师赵华、项目总监刘锡宁以及双方相关负责人、项目执行人员等80余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杭州中车公司向杭港地铁递交车辆验收合格证书并接受了杭港地铁赠送的锦旗,项目完工仪式圆满结束。
  杭港地铁1号线60万公里架修项目于2017年5月正式启动试修,到2019年5月最后一列车完成架修并交付,整个项目周期历时两年。
  该项目是杭州区域的首个架修项目,对于项目双方来说意义重大,同时对于推进杭州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长沙
2018年刚完成首列电客车架修
  2号线32列车排队中
  模式:合作架修(部分委外)
  2018年9月,长沙地铁首列电客车顺利完成架修作业,并重新投入运营。这是长沙地铁至今完成的电客车最大修程作业,标志着长沙地铁已具备电客车架修能力。
  据介绍,长沙地铁此次电客车架修作业在保证2号线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分批次进行。预计到2021年底,2号线32列电客车架修作业将全部完成。届时1号线(2016年开通)电客车也将进入架修期。
  长沙地铁2号线一期电客车2013年8月到段调试、2014年4月29日正式载客运行。2018年长沙地铁率先完成架修作业的25-26号电客车运行里程已达54万公里。
东莞
  三年内完成19列车架修工作
  模式:委外
  2018年12月24日,在经过118天的检修后,在东莞2号线轨道上行驶了近60万公里的列车组装还原,恢复到新车出厂状态,重新驶上轨道,在晚高峰开始“执勤”。
  此次架修工作是全国第一例在首次运营线路中采用120km/h快线技术的车辆架修项目,由中车浦镇公司负责。
  自2016年5月27日开通运营,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至今已安全运营1000多天,接下来将利用近三年的时间完成剩余19列电客车的架修工作,确保每列电客车都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据透露,在不算人工费和技术成本的情况下,东莞地铁每辆列车的架修耗材成本达400万元。
南宁地铁
  首条线路列车步入架修期
  模式:委外
  2019年3月,南宁地铁发布1号线电客车架修咨询项目招标公告,标志着南宁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4年多以来,正式筹备首列电客车架修事宜。
  该招标项目中标单位需要辅导南宁地铁完成4列电客车的试架修任务。预计2020年南宁地铁1号线电客车陆续进入架修期,1号线电客车架修完毕,2号线电客车也进入架修周期。
郑州地铁
  3年内完成首批25列车的架修
  模式:自主架修
  2018年4月-7月,郑州地铁迎来史上首次地铁列车架修作业。
  架修首列车为郑州地铁1号线编码为“0118”的列车,作为郑州地铁家族中资格最老的列车之一,截至架修期,它已跑了4年零3个月,行车里程约53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跑了13圈。
  2013年12月底,郑州地铁1号线开始试运营。截至2018年3月底,以0118号列车为首的25列车,已正式运营4年零3个月,行车里程约53万公里。从2018-2020年三年间,郑州地铁预计完成25列车的架修任务。其中2019年预计完成10至14列车的架修任务。
  郑州地铁架修大事记:
  2017年2月,车辆中心架大修室成立,负责架修筹备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推进。
  2017年7月,车辆中心组织3批次共84人赴深圳地铁架修基地进行架修专业专项培训。
  2017年8月,架大修库区土建改造,完成各类设备基坑改造32个,自流平地面恢复5000平方米。
  2017年底,顺利完成轮对轴承等6项委外维修项目的招标工作。
  2018年1月,郑州地铁1号线电客车架修筹备工作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评审会的顺利通过标志着郑州市轨道交通具备了独立开展电客车架修的能力。
  2018年3月,首列电客车架修正式启动,五载春夏秋冬,郑州地铁迎来了车辆维修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车辆架修。
  北京
  B型车大修规模快速上升至600辆/年
  模式:自主架修
北京轨道交通平西府大修厂工程项目于2018年底获批,项目计划今年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12月前建成投入使用。大修厂建成每年将能承担330辆B型车的大修任务。
  据介绍,我国目前常见的地铁车型主要有A、B、C、L四种,其中B型是北京地铁使用的主流车型,承担着较重的运输任务。
  截止2018年底,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22条637公里,使用B型车线路共17条。
  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2020年本市轨道交通里程将达到1000公里左右,其中使用B型车线路共580公里,配属车辆约7000辆。
  按照轨道交通车辆安全运营有关要求,预计2020年后B型车大修规模每年将快速上升到约600辆。
  轨道交通宋家庄车辆厂是北京目前唯一的轨道交通车辆大修承担单位,从长远看,大修检修能力无法满足未来轨道交通线网车辆的检修要求。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平西府大修厂项目应运而生。利用既有宋家庄车辆厂作为B型车大修基地,将其目前综合生产能力全部转化为大修功能,转化后大修能力约为每年270辆。同时,实施平西府B型车大修基地建设,承担其余330辆B型车大修功能。
  从项目位置看,平西府车辆大修厂位于昌平区平西府地区,北起北清路以南,南至回南北路,西起站前东街,东至黄平西侧路以西,与轨道交通8号线平西府车辆段北侧贴临,占地约21公顷,建筑面积约10.4万平方米。
天津地铁
  近年内,多条线路电客车持续大架修
  模式:可自主维修及3号线委外
  2016年9月,中车四方中标天津地铁3号线31列电客车架修项目,服务期限为5年。
  此外,天津地铁2号线23列电客车也处于架修服务周期内。
  2016年开通的6号线电客车最快将在明年迎来架修。
来源:网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郑州市投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