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轻人喜欢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我们每个人都是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因为我们现在的汉语,就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只不过因为在现代社会里,社会节奏太快,我们通过手机、通过网络接受的多元文化太多、信息量太大,如今又是一个高科技时代,好像我们跟传统文化有一点远。所以,怎么亲近我们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年轻人,我个人的想法就是循循善诱。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不只是知识,文化是让我们享受的,特别是好的传统文化。有的传统文化修养,让精神是幸福的。所以怎么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學习中感受到热爱、喜欢、幸福呢?我也赞成把传统文化编入教材,让他们学习、获得一些知识,其实更重要的还是把他们带领到传统生活里去。比如清明节马上到了,不只是用书本告诉他们清明节的传统知识,还可以带孩子们走进传统。现在有的地方让孩子扫墓,或者祭奠英烈,这个很好,但是也可以春游,踏青。传统的踏青就是现在的春游,踏一踏春天的草地,告诉他们古人插柳的知识。插柳植树就是绿化,有过这样一次体验,他会记住这一次活动,他会跟自然亲近,他会闻到春天的空气,他会知道我们古人多么讲究和自然的亲和。这样他就有了一个记忆,等他慢慢长大了,一方面有知识,一方面有情结,他的心灵进入了传统,传统也进入了他的心灵。所以,我认为,文化学习最好的方式是体验,我希望我们的教育要注重体验。
还有一个就是不断创新的方式。大家也注意到,这两年央视几个节目,比如《记住乡愁》《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都很好。我们要不断地用新方式,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大家的热爱,这一定会提高他们的修养。这个过程一定是潜移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的修养不是一天来的,和赚钱不一样。一笔买卖找到机会可能赚到不少,一天让一个人有气质、有修养很难。我们一定要静下心来!文化的事情要慢慢做,要踏实做。一定要做实,一定要想各种办法去做。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冯骥才“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中国故事”记者会答记者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