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甲基13丁二烯三氯己烷水解反应的方程式?

孩子、家长都需要的心理测试:情商测试、专业心理健康测评、专注力评估、学生考试心理健康测试、家长胜任能力测试等12项。

点击下图即可进入测试,测试结果可以发到您的微信,为您的决策提供帮助!

致各位读者: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想正常看到“高中化学新天地”的推送,需要大家在阅读后,在文末右下角点一下“在看”或者将公众号设为“星标”,我们每次的新文章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人海茫茫,不想和大家错过,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

不管利用哪种解题方法,前提是对各有机物的基本性质和基本反应方程式很熟练。

一、利用反应条件、反应物质推理

这种推理方式要注意反应类型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

1、常见特殊的反应条件:

(2)烯、炔+HCl或H2O:催化剂

苯生成硝基苯:浓HNO3、浓H2SO4、△

(4)卤代烃的消去:NaOH的乙醇溶液、△

卤代烃的水解:NaOH溶液、△

(5)醇的消去:浓H2SO4、170℃

醇的氧化:O2、Cu、△

(6)醛的氧化:银氨溶液、△或Cu(OH)2、△

(7)酯化:醇+酸、浓H2SO4、△

(8)酯的水解:NaOH溶液、△或稀H2SO4、△

(9)H2、Ni、△指加成(还原)

(10)O2、催化剂或KMnO4指氧化

(1)AB:光照指烷基的取代,推理为:

(2)BC:NaOH溶液、△指卤代烃的水解,推理为:

(3)CD:O2、Cu、△指醇氧化为醛,推理为:

(4)FG:银氨溶液、△/H+指醛氧化为酸,推理为:

(5)B+GH:浓H2SO4、△/H+指酯化反应,推理为:

通过分子式的变化,可以推理出反应类型、物质的部分结构等。

(1)加H去O指还原反应。

(2)加O去H指氧化反应。

(3)加H加O可能是加H2O,是加成反应。

(4)去H去O可能是去H2O,是消去反应。

(5)去掉一个原子或原子团,同时增加一个原子或原子团,可能是取代反应。

(6)若增加的是nCH2,则可能是同系物的变化。

(2)FG:C3H8O2C3H6Br2,可能是取代反应,两个Br取代了两个羟基。

通过观察提示信息中的结构变化,分析反应类型,推理流程中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类型,灵活模仿提示信息,推理出结果。

1、先用提示信息先做大致推理:

2、再用F的结构式进行细致的逆推:

3、发现A结构的分子式为C6H8O,与题中C6H10O不符。经检查可知,A中的C=O应该为羟基。在BC中被KMnO4氧化为C=O。将BC、A B改为:

通过仔细观察复杂结构的细微变化,推理反应类型,推理其它的产物或需要的反应物等,然后能写出反应方程式。

变化位置为苯环H,反应物去H加硝基,为取代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变化位置为硝基,反应物硝基变氨基,为还原反应。

变化位置为羟基和氨基,反应物去H加乙酰基,为取代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变化位置为仲胺,反应物去H加甲基,为取代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变化位置为酯基,反应物去甲氧基加羟基,为取代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1)甲乙的反应类型为 ,乙为 。

(2)乙丙的反应类型为 ,丙为 。

(3)丙丁的反应类型为 。

(4)乙己的反应类型为 ,反应条件为 。

(5)己丁的反应类型为 ,反应条件为 。

(6)丁戊的反应类型为 ,戊庚的反应类型为 。

(1)AB的反应类型为 。

(2)BC的反应类型为 。B为 。A为 。

(3)CD的反应类型为 。另一种反应产物为 。

(4)DF的反应类型为 。E为 。

(4)加成反应,HBr、催化剂

(5)消去反应,NaOH的乙醇溶液、△

(6)氧化反应,氧化反应

(2)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3)取代反应。HBr

见微知著,小课堂大教学!

讲更好的课,做更好的人!

精准的信息资源,及时的精准推送,高雅的品味风格,卓越的价值引领!

为高中化学教师服务,为高中学生服务!

这里,将提供与高中学生学习同步的微课支持。如果您希望提前学习化学课程,如果您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没有学懂的内容,如果您想在化学学习中得到更多名师的帮助,请来这里吧!

如果您是一位学生家长,欢迎您来这里,将所有的高中化学教学微课的视频下载下来,提供给您的孩子,将减少他下载的时间,并能节省他的手机流量。

这里,将提供大量的试题资源、教师的教学设计文稿。如果您是化学教师,这里是你业务交流的家园。您既可以从这里得到化学名师的教学微课,又可以将自己录制的微课作品发布到这里,让这个平台,成为您专业发展的舞台!

本公众号的底部菜单共有三个,分别是“高中微课”、“复习备考”和“名师精品”。点击后,会出现相应的菜单,继续点击可以进入到相关页面,丰富多彩的教与学的资源,就呈现在您的面前了。

1.高中微课:这里有化学1(必修)、化学2(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共5本书的所有微课视频,共176节微课,适合高一、高二的师生观看。

2.复习备考:这里有高三专题复习(必修)的微课70节。选考复习包括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共40节微课。

在复习备考菜单中,有真题讲练、试题资源和在线测试3个子菜单。点击进入,精彩内容立即呈现。

其中的试题资源包括高考真题的专项讲练,也包括高考冲刺每日一题,还有全国各地的模拟名题。都可以打印下来,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非常好的资料。

3.名师精品:其中的名师导学栏目包括知识归纳、方法指导、开拓视野、名师课堂、精品课件等子栏目。其特点是名师之作,精品多多。适合高中所有年级的师生学习参考。本栏目中,有很多如何学习化学、如何面对高中学习、如何学好某一部分内容的专题文章,都是化学名师的经验之谈!

2020高考复习,提供80个专题的复习设计,包括视频、配套练习等,都是难得的教学资源。

2021高考复习:提供130个专题的“五合一”设计,包括视频、PPT、配套练习Word版、学案Word版、问卷星在线测试二维码和Word版。

共享资源库,本栏目打开后,会呈现本公众号的资源集合,点击相应链接,即可进入阅读。

欢迎各位朋友多转发,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和使用本公众号,共同提高化学教学水平,提高化学学习水平!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结构和分类随堂测验

1.3 共价键和价键理论随堂测验

1.5 酸碱理论随堂测验

1.6 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随堂测验

1、异戊烷中的“戊”表示的是最长碳链上的碳原子数。

第二节 环烷烃随堂测验

第二节 环烷烃随堂测验

第二节 环烷烃随堂测验

6、异戊烷的一氯代物共有 种。

7、正戊烷的优势构象名称为

8、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9、含一个伯碳、三个仲碳和一个叔碳的四元环烷烃的命名为

10、可以将1-乙基环丙烷和环戊烷鉴别开的试剂为

1、的名称为(Z/E法)

第三节 二烯烃随堂测验

1、丙二烯中链端和中间的碳原子杂化方式分别为

第三节 二烯烃随堂测验

第三节 二烯烃随堂测验

6、烯烃的顺反和Z/E存在对应关系,即順式为Z型,反式为E型。

7、烯烃α-氢的取代反应为自由基取代反应。

8、炔烃中由于含有两个π,因而其化学反应活性比烯烃高。

9、共轭效应对分子或中间体稳定性的影响要远大于超共轭效应。

10、D-A反应是可逆反应。

第一节 单环芳烃随堂测验

第一节 单环芳烃随堂测验

第一节 单环芳烃随堂测验

第一节 单环芳烃随堂测验

第一节 单环芳烃随堂测验

1、第一类定位基(邻对位)都是活化基团,第二类定位基(间位)都是钝化基团。

第二节 稠环芳烃随堂测验

第二节 稠环芳烃随堂测验

第三节 非苯芳烃随堂测验

7、苯环上连有两个取代基时可以分别用邻、间、对来表示互相之间的位置,连有三个取代基时可以分别用连、偏、均表示互相之间的位置。

8、芳香性是指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不容易发生加成和氧化反应的的性质。

9、傅-克烷基化反应和傅-克酰基化反应的特点正好相反。

10、萘的芳香性没有苯强,因而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也比苯弱。

5.1 基本概念(偏光、旋光、手性等)随堂测验

1、有手性的分子也一定有旋光性,这是同一性质的不同角度描述。

5.1 基本概念(偏光、旋光、手性等)随堂测验

5.3 旋光异构体的表示方法随堂测验

1、一个手性分子只能用一个透视式或费歇尔投影式表达。

5.3 旋光异构体的表示方法随堂测验

5.4 手性原子的标记方法随堂测验

1、手性碳原子的D/L、R/S命名和旋光方向即右(+)/左(-)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5.4 手性原子的标记方法随堂测验

5.5 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手性碳的分子随堂测验

1、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一定有手性。

2、外消旋体和内消旋体旋光度都为0,因而它们是一类物质。

5.5 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手性碳的分子随堂测验

5.6 含有手性碳原子的环状化合物不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旋光异构随堂测验

4、关于非对映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B、非对映体之间只是旋光方向不一样,比旋光度的数值是一样的。
    C、利用非对映体的物理性质的差别,可将外消旋体制成非对映体,从而把它们拆分开。
    D、旋光方向相反的非对映体等量混合也可以组成外消旋体。

7、旋光度与熔沸点一样,是物质的特征物理常数。

8、只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一定有旋光性。

9、甲烷和乙烷不是对映体,因而它们是非对映体。

10、丙二烯型和联苯型的化合物虽然没有手性碳原子,但是都有手性。

1、乙烯醇(烯醇式)与乙烯型卤代烃一样,也是特别稳定的化合物。

2、乙醇中混有少量的水可以用无水硫酸铜除去。

1、苯酚在加热的情况下可以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二苯醚。

2、酚只能与酰卤或酸酐反应成酯。

1、酚类化合物使三氯化铁溶液显色的主要原因是其结构中存在稳定的烯醇式。

2、酚类化合物可以作为抗氧化剂的原因是由于其非常不容易被氧化。

1、检验醚中是否有过氧化物、除去醚中的过氧化物以及防止醚生成过氧化物的试剂分别为

9.2 醛酮醌的命名随堂测验

1、醛酮命名编号时,可以采用阿拉伯数字,也可以采用希腊字母,其中1位对应的是α位,2位对应的是β位。

9.4 醛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随堂测验

1、发生亲核加成反应时醛的活性比酮高,其中脂肪醛比芳香醛的活性高,脂肪酮比芳香酮的活性高。

2、醛与一分子一元醇发生反应会生成稳定的缩醛,因而可以用于保护醛基。

9.4 醛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随堂测验

9.5 醛酮的化学性质-α氢的反应随堂测验

1、卤仿反应都可以用于甲基酮的鉴别。

2、甲基醛只有一种,即乙醛。

3、含有α-氢的二元醛发生分子内羟醛缩合反应,可以生成环状化合物。

4、直链的含有α-氢的醛发生羟醛缩合反应后生成直链的产物。

9.6 醛酮的化学性质-氧化还原反应随堂测验

9.7 醛酮的化学性质-岐化反应随堂测验

第十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第二节羧酸衍生物随堂测验

第二节羧酸衍生物随堂测验

1、酰胺的酸性和碱性都比酰亚胺弱。

11.1取代酸概述随堂测验

11.2羟基酸的性质随堂测验

1、α-羟基丙酸生成的交酯是六元环,α-羟基丁酸生成的交酯是八元环。

11.4 乙酰乙酸乙酯随堂测验

第十二章 含氮和含磷有机化合物

12.1 胺的分类与命名随堂测验

1、伯、仲、叔胺的分类与伯、仲、叔醇(卤代烃)类似,是以氨基所连的碳原子种类来进行分类的。

2、2-丙胺、二丙胺和丙二胺指的是同一个化合物。

12.3 胺的碱性随堂测验

12.4 胺的烃基化与酰基化反应随堂测验

2、酰基化反应可以用来鉴别伯、仲、叔胺。

12.6 胺与亚硝酸的反应随堂测验

1、胺的磺酰化反应(兴斯堡反应)以及胺与亚硝酸的反应都可以用于胺的鉴别、分离和提纯中。

2、使用溴水无法鉴别苯酚和苯胺。

12.10 重氮化合物的偶合和还原反应随堂测验

1、偶合反应也是亲电取代反应,一般情况下发生在对位,若对位被占据则偶合在邻位。

2、偶合反应一般在弱碱中容易发生反应。

12.12 硝基化合物的性质随堂测验

第十三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13.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随堂测验

13.3 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随堂测验

1、吡咯的碱性比四氢吡咯弱,而吡啶的碱性比六氢吡啶强。

13.3 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随堂测验

13.4 常见的杂环化合物随堂测验

7.1 卤代烃的分类随堂测验

7.2 卤代烃的命名随堂测验

7.4 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随堂测验

7.7 亲核取代反应的反应历程随堂测验

1、下列关于亲核取代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7.8 消除反应的反应历程随堂测验

1、不同的卤代烃发生E1和E2反应的活性顺序正好相反。

7、卤代烷烃命名时应选择包括卤素原子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

8、乙烯型和卤苯型卤代烃化学性质不活泼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分子结构中存在共轭效应。

9、卤代烃发生消除反应时满足查依采夫规则的主要原因是产物结构中共轭效应的影响。

10、是否有重排产物生成是区别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重要标志。

14.2 类脂化合物随堂测验

15.1 糖的定义、分类和命名随堂测验

1、甜的物质都是糖类化合物。

2、符合通式的化合物都是糖类化合物。

15.1 糖的定义、分类和命名随堂测验

15.2 单糖的结构和表示方法随堂测验

1、哈武斯式可以旋转,也可以翻转。

2、自然界中主要存在D-型糖的原因是糖环状结构中的羟基都在e键上。

15.2 单糖的结构和表示方法随堂测验

15.3 单糖的羰基反应随堂测验

1、由于差向异构化的原因,果糖可以转变成葡萄糖,因而也可以与溴水发生氧化反应。

2、果糖和葡萄糖可以形成相同的糖脎,因而它们属于差向异构体。

3、D-核糖被硝酸氧化时生成的化合物没有旋光性,是内消旋体。

15.4 单糖的羟基反应、显色反应随堂测验

1、单糖都是还原性的糖,变成糖苷以后则没有还原性。

15.4 单糖的羟基反应、显色反应随堂测验

15.5 二糖概述(还原性与非还原性)随堂测验

15.6 多糖的含义、分类、结构与性质随堂测验

1、淀粉和纤维素中都含有1,4-糖苷键,都能水解生成D-葡萄糖,因而都可以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

第十六章 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

16.1 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随堂测验

1、天然存在的氨基酸都有手性,都是L构型。

16.2 氨基酸的物理性质、等电点随堂测验

1、氨基酸熔点比较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分子内氢键的影响。

2、氨基酸在等电点时是以偶极离子的形式存在的。

16.4 蛋白质的分类、组成和性质、核酸的组成随堂测验

“ecoslile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蛋白质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蛋白质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篇1:蛋白质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1.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

(1)组成:蛋白质中主要含有C、H、O、N等元素,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溶液具有胶体的某些性质。

①颜色反应:分子中含有苯基的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色。

②蛋白质灼烧,可闻到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

形成蛋白质的多肽是由多个氨基酸发生成肽反应形成的,在多肽链的两端存在着自由的氨基和羧基,侧链中也有酸性或碱性基团,所以蛋白质与氨基酸一样具有两性,能与酸或碱反应。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盐(如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等)溶液,会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盐析。盐析是一个可逆过程,可用于分离提纯蛋白质。

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因素(如加热、加压、搅拌、振荡、紫外线照射、超声波等)或化学因素(如强酸、强碱、重金属盐、乙醇、福尔马林、丙酮等)的影响下,其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的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变性后在水中不能重新溶解,是不可逆过程,可用于杀菌消毒。

篇2:蛋白质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蛋白质溶液与盐溶液的反应

盐溶液的浓度大小,轻金属盐溶液和重金属盐溶液对蛋白质的影响是不同的:

(1)浓的轻金属盐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蛋白质凝结成固体而从溶液中析出,盐析出来的蛋白质仍保持原有的性质和生理活性,盐析是物理过程,也是可逆的。利用盐析,可分离提纯蛋白质。

(2)稀的轻金属盐溶液,不会降低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反而会促进蛋白质的溶解。

(3)重金属盐溶液,不论是浓溶液还是稀溶液,均能使蛋白质变性,变性后的蛋白质不再具有原有的可溶性和生理活性,变性过程是化学过程,变性是不可逆的。加热、紫外线、强酸、强碱、某些有机物也能使蛋白质变性。利用此性质可杀菌、消毒。

高考化学选择题秒杀技巧

技巧1、列举特例、速排选项

高考选择题往往考查一般规律中的特殊情况,这就要求考生熟悉特例,对于一些概念判断、命题式判断正误类题目,如果从正面不能直接作出判断,可以列举反例、特例,迅速判断选项正误

通性通法:对于一些概念式、命题式判断类问题,可以采用列举特例法或反例法判断,这就要求在学习中,不仅要掌握一般规律,而且还要熟悉一些特殊例证,例证越丰富,解这类题就越快越准

技巧2、巧用假设,以静制动

在解答有关四大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移动问题时,有时会出现多因素(如温度、水解平衡、浓度或压强)的影响,针对这类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先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判断第一个因素变化对结果产生的影响,然后再判断第二个因素变化对结果产生的影响,进而得出正确答案

通性通法:对于化学平衡体系,若改变体积,判断某成分浓度的变化,先假设改变体积时平衡不移动,判断体积改变时导致浓度变化,与题目条件对照,然后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例如,某气体反应平衡中,若生成物A的浓度为c(A)=0.5mol/L,体积扩大至2倍,达到新平衡时c(A)=0.3mol/L,若平衡不移动,则体积扩大至2倍,A的浓度为0.25mol/L

技巧3、抓住恒、区别离子

在电解质溶液中,部分同学分不清水电离的离子与电解质电离的离子,对解这类题目感到很困惑。如果抓住水电离的H+与OH-浓度恒,辨析离子来源,就容易突破这类题目。即先写出溶液中所有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方程式,包括水电离平衡方程式,然后分析离子来源,从中找到离子浓度之间的相关联系

篇3: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与生活选择题知识点

1、误认为有机物均易燃烧。如四氯化碳不易燃烧,而且是高效灭火剂。

2、误认为二氯甲烷有两种结构。因为甲烷不是平面结构而是正四面体结构,故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

3、误认为碳原子数超过4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新戊烷是例外,沸点9.5℃,气体。

4、误认为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达到除杂目的,必须再用碱石灰处理。

5、误认为双键键能小,不稳定,易断裂。其实是双键中只有一个键符合上述条件。

6、误认为聚乙烯是纯净物。聚乙烯是混合物,因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定。

7、误认为乙炔与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速率比乙烯快。大量事实说明乙炔使它们褪色的速度比乙烯慢得多。

8、误认为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能发生取代反应,故苯与氯气在光照(紫外线)条件下也能发生取代。苯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的是加成反应,生成六氯环己烷。

9、误认为苯和溴水不反应,故两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虽然二者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色。

10、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离。应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使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然后分液。

11、误认为石油分馏后得到的馏分为纯净物。分馏产物是一定沸点范围内的馏分,因为混合物。

12、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区分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直馏汽油中含有较多的苯的同系物;两者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鉴别。

13、误认为卤代烃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

14、误认为烃基和羟基相连的有机物一定是醇类。苯酚是酚类。

15、误认为乙醇是液体,而苯酚是固体,苯酚不与金属钠反应。固体苯酚虽不与钠反应,但将苯酚熔化,即可与钠反应,且比乙醇和钠反应更剧烈。

16、误认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苯酚的电离程度虽比碳酸小,但却比碳酸氢根离子大,所以由复分解规律可知:苯酚和碳酸钠溶液能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

17、误认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浓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苯酚与溴水反应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虽不溶于水,却易溶于苯,所以不能达到目的。

18、误认为只有醇能形成酯,而酚不能形成酯。酚类也能形成对应的酯,如阿司匹林就是酚酯。但相对于醇而言,酚成酯较困难,通常是与羧酸酐或酰氯反应生成酯。

19、误认为醇一定可发生去氢氧化。本碳为季的醇不能发生去氢氧化,如新戊醇。

20、误认为饱和一元醇被氧化一定生成醛。当羟基与叔碳连接时被氧化成酮,如2-丙醇。

21、误认为醇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甲醇和邻碳无氢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22、误认为酸与醇反应生成的有机物一定是酯。乙醇与氢溴酸反应生成的溴乙烷属于卤代烃,不是酯。

23、误认为酯化反应一定都是“酸去羟基醇去氢”。乙醇与硝酸等无机酸反应,一般是醇去羟基酸去氢。

24、误认为凡是分子中含有羧基的有机物一定是羧酸,都能使石蕊变红。硬脂酸不能使石蕊变红。25、误认为能使有机物分子中引进硝基的反应一定是硝化反应。乙醇和浓硝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硝酸乙酯。

26、误认为最简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是同分异构体。例:甲醛、乙酸、葡萄糖、甲酸甲酯(CH2O);乙烯、苯(CH)。

27、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例:乙烷与甲醛、丙醇与乙酸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且结构不同,却不是同分异构体。

28、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组成元素也相同,分子结构不同,这样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例:乙醇和甲酸。

29、误认为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一定是同系物。例:乙烯与环丙烷。

30、误认为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定是醛或一定含有醛基。葡萄糖、甲酸、甲酸某酯可发生银镜反应,但它们不是醛;果糖能发生银镜反应,但它是多羟基酮,不含醛基。

备战高考之如何高效复习化学

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理科生,参加高考,总分694分,其中化学接近满分,我对化学很有兴趣,希望以自己参加高考的经验帮助正在备战高考并想要在化学上有所突破的同学,取得高考的胜利。谈到高中化学,最大的难点就是知识点的零乱分散复杂,规律性不强,很难做到全方面掌握。但是要想学好化学,还是要尽量理清头绪,如果按照考试考察的方面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方面:关于物质的量,化学与生活,有机化学(特别是同分异构体的种类),原电池与电解池、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化工流程等,各个方面在考察时会有很大重叠的部分,所以我们按照考察的顺序讲。

首先选择题,理综中化学的选择题共七道:化学与生活的题,这个题建议大家翻一翻选修课本,有一本专门讲化学与生活的,再就是要重视平时做的每一道相关的题,因为化学与生活的题可考察的内容太多太多,我们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刨根究底,那么我们就必须做到把已经遇到的题掌握住,积累下来自己本来不知道的知识点,长期坚持下去,在化学与生活方面才会有信心;物质的量的问题,常常把容易混淆的概念放到一起,比如说单质、元素、核素、同位素等,也可能把容易混淆的特征量放在一起,比如说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等。做好这道题要养成细心的习惯,另外可以自己画原子示意图,把所有要考察的东西都标在上边,这样有利于自己的记忆;有机化学中的同分异构体问题,在考虑同分异构体时有几点是要想到的,比如结构异构——将同一个官能团在不同的碳上移动,只要碳是不等效的,就会有一种同分异构体。官能团异构——常见的情况是单羧基酸与等碳个数的酯类和含有一个羟基的醛类或酮类是同分异构、醚类和单羟基醇是同分异构体等;原电池与电解池问题,这类问题通常会结合一些高新技术出题,但是考察的内容仍是固定的,大家要特别留心区分正负极(阴阳极),看体系中两侧究竟是哪种离子在得失电子,一般题中会有不参加反应的离子或分子的出现,要把它们和两极的反应区分开,再就是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通常不会直接给出,要根据电解产生的气体或生成的固体的质量来换算,在气体这方面要注意选项中是否提到了“标况”,没有提到标况的选项是不可能对的,可以直接排除;反应速率与平衡问题,速率和平衡是高中化学中最难的一部分,不同反应物的系数不同导致的速率的不同、勒夏特列原理的掌握都是很重要的,这部分光说没有什么用,大家需要做的就是在练习中发现这类题的原理所在,知道当浓度、体积、压强、催化剂发生改变时平衡是根据什么移动的,当再次遇见时能够想出这样的解题方法,同时分类总结这一部分出现的几个模型,恒温恒容的容器模型、恒温恒压的容器模型、恒容绝热的容器模型等,每种容器在同一条件发生改变时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建议大家在笔记本上单独总结一下,并加上相应的例题。

其次是必做题,理综中化学的必做题为26、27、28三道,前两道一般都是化工生产流程的题,第三道是平衡的题,难点在前两道上,建议大家平时多做一些化工流程的题,特别是某些特定离子的检出与除去、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与作用要特别积累一下,我觉得《疯狂600提分笔记》系列的参考书在这部分的积累是很全的,大家可以当作参考。第三题重点会放在平衡常数和反应速率的计算上,注意反应物的系数来避免速率算错倍数、平衡常数算错幂。总之这三道题的题型基本是固定的,大家练得越多越好,总结的越齐全越好。最后是选作题,选做题包括化工生产、结构、有机化学这三道题,各有利弊。首先大家要确定一个做题的重点,着重突破其中一种类型的题,不出意外就选这道题,同时大家也要有两手准备,再找另一道题当作备用,万一前一种题出得太难了就临时选备用题。在这三道题的选择上,如果你发现自己擅长做化学与生活的题和化工生产的题,对反应流程可以推得很细致,那么可以选化工生产题;如果比较擅长数学、空间思维很好一般选结构更沾光,因为结构题是可以做得很快的;有机题适合联想能力强的,要能够根据很少的条件猜出反应的类型和反应物、产物,在剩余时间不多的情况下,建议大家一般不要选择有机,因为推错一个物质,就会丢很多分。

高考化学选择题秒杀技巧

例题1、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l气体r和5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g)+5q(g)=4x(g)+ny(g)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

高考化学选择题快速解题技巧:思维:我们知道87.5%比1小,所以左边系数相加必须大于右边系数相加,满足条件只有a。

例题2、已知二氯苯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则四氯苯的同分异构体有()

思维:苯环有6个取代位置,四氯苯相当于二氯苯,也是3个

例题3、38.4g铜跟适量的浓hno3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l(标况),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思维:因为气体有可能是no和no2,正常的解法是,列出两个反应式,然后列方程组计算。其实不必,我们完全可以假定全部生成的是no计算出消耗量,假定全部是no2,计算出消耗量,答案就在两个数值之间。选c。或者直接列总方程式计算,也快捷的多。

例题4、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g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

思维:无水na2co3放入溶液会夺取溶液中的水,形成na2co310h2o晶体,原溶液为饱和溶液,所以被夺走一部分水后必然过饱和,也就会析出更多的晶体,所以晶体质量必然大于na2co310h2o质量,na2co3质量为1.06g,na2co310h2o质量=286_1.06g/106=2.86g

例题5、某烷烃和炔烃的混合气体1l,完全燃烧生成co21.4l,水蒸气1.6l(均同温同压下测得),该混合气体是()

a、乙烷和乙炔b、甲烷和丙炔

c、甲烷和乙炔d、无法判断

思维:用平均值计算:由产物知混合物的平均化学式为c1.4p.2,必然有碳原子数小于1.4的烃,只能为甲烷。得出甲烷后,就能迅速解题,选项c。

例题6、甲、乙两种气态化合物都只含x、y两元素,甲、乙中x元素的百分含量分别为30.4%和25.9%,若已知甲的分子式是xy2,则乙的分子式可能是()

思路:本题估算即可得出,没有必要精确计算。乙中x元素的百分含量比在甲中的小,所以x和y原子的个数比小于1:2(甲的分子式是xy2),选d.

篇4: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有很多都是贴近生活的。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的广泛的。对于理科生来说化学是理综里面的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文科生来说,最低要求就是及格了,针对不同的方向与年级,笔者整理一下高中化学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一些化学物质的俗名与一些物质的颜色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HNO3: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2、有机部分: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酒精、乙醇:C2H5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 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甘油、丙三醇 :C3H8O3 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 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 蚁酸:甲酸 HCOOH

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能使蓝墨水褪色,呈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①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④Cl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气体 Br2--深红棕色液体

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

AgI-黄色沉淀 O3-淡蓝色气体 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度) 品红溶液--红色 氢氟酸:HF--腐蚀玻璃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 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 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H2--淡蓝色火焰 H2S--淡蓝色火焰

三、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 PH的变色范围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②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

③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①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

①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

②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

③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 和估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8、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9、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 Si、SiC 、SiO2=和金刚石。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

10、 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11、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5、 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①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

②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

③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1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 (-38.9C。);熔点最高的是W(钨3410c);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密度最大(常见)是Pt。

19、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1、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2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化学是一门范围广泛,应用广泛的学科,笔者为您整理的只是九牛一毛,但是对高中来说这些知识点都是非常重要的,对化学的学习有参考意义,希望您在看笔者的这篇文章的同时也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从而到达提高成绩的效果。

篇5: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1、掌握一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五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最简式)、六方程(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

CH:C2H2和C6H6② CH2:烯烃和环烷烃 ③ 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 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

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

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

18、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物,2KOH

19、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2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21、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22.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其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不是稳定结构。

23.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24.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对应原子的半径,阴离子的半径一定大于对应原子的半径。

25.一种原子形成的高价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它的低价阳离子的半径。

26.同种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不同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27.分子内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题目中有“分子”一词,该物质必为分子晶体。

28 单质分子中一定不含有极性键。

29 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30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31.含有分子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其余晶体中一定无分子。

32.单质晶体一定不会是离子晶体。

33.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不是金属晶体。

34.分子间力一定含在分子晶体内,其余晶体一定不存在分子间力(除石墨外)。

35.对于双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一定有极性(极性分子);

键无极性,分子一定无极性(非极性分子)。

36、氢键也属于分子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它只影响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对分子稳定性无影响。

37.微粒不一定都指原子,它还可能是分子,阴、阳离子、基团(如羟基、硝基等)。

38.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都强,如碳,稀有气体等。

39.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ⅡA族元素,如He、副族元素等。

40.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ⅠA族元素,如Cr、ⅠB

41.ⅠA族元素不一定是碱金属元素,还有氢元素。

42.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还有0族。

43.分子内不一定都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

44.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键,如过氧化氢、乙炔等。

45.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过氧化钠、二硫化亚铁、乙酸钠、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46.对于多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是非极性分子。

47.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金属晶体。

48.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盐,如Mg3N2、金属碳化物(CaC2)

等是离子化合物,但不是盐。

49.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溴化铝等是共价化合物。

50.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是非晶态物质,再如塑料、橡胶等。

篇6: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有电子的转移(得失)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有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的能力),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

4、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的能力),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

5、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与得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得电子的多少无关。

6、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失电子的多少无关。

7、元素由化合态变游离态,可能被氧化(由阳离子变单质),

也可能被还原(由阴离子变单质)。

8、元素价态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有强氧化性;

元素态有还原性,但不一定有强还原性;阳离子不一定只有氧化性(不一定是价态,,如:Fe2+),阴离子不一定只有还原性(不一定是态,如:SO32-)。

9、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0、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反应类型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中有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用双、单线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1、双线桥:“谁”变“谁”(还原剂变成氧化产物,氧化剂变成还原产物)

2、单线桥:“谁”给“谁”(还原剂将电子转移给氧化剂)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

1、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1)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化合反应(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3)分解反应(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4)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5)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

(6)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归中反应)

(7)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不止一种的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分析:

(1)找四物: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2)分析四物中亮的关系:特别是歧化反应、归中反应、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3)电子转移的量与反应物或产物的关系

篇7: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1、SO2能作漂白剂。

SO2虽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机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剂如石蕊试液。SO2使品红褪色是因为漂白作用,SO2使溴水、高锰酸钾褪色是因为还原性,SO2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因为溶于不生成酸。

2、SO2与Cl2通入水中虽然都有漂白性,但将二者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则会失去漂白性,

3、往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出现浑浊的物质:

第一种可能为与Cl- 生成难溶物。包括:①AgNO3

第二种可能为与H+反应生成难溶物。包括:

② 苯酚钠溶液加盐酸生成苯酚浑浊液。

④一些胶体如Fe(OH)3(先是由于Fe(OH)3的胶粒带负电荷与加入的H+发生电荷中和使胶体凝聚,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若加HI溶液,最终会氧化得到I2。

①浓硫酸与Cu反应——强氧化性、酸性 ②实验室制取乙烯——催化性、脱水性

③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催化剂、吸水剂④酯化反应——催化剂、吸水剂

⑤蔗糖中倒入浓硫酸——脱水性、强氧化性、吸水性

⑥胆矾中加浓硫酸—— 吸水性

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可能是:

①醛;②甲酸;③甲酸盐;④甲酸酯;⑤葡萄糖;⑥麦芽糖(均在碱性环境下进行)

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

10、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

有漂白作用的气体:Cl2(有水时)和SO2,但两者同时使用时漂白效果减弱。检验Cl2常用淀粉碘化钾试纸,Cl2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1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和SO2,但通入过量气体时沉淀又消失,鉴别用品红。

具有强或较强还原性的气体:H2S、H2、CO、NH3、HI、HBr、HCl、NO,但其中H2、CO、HCl、NO、SO2能用浓硫酸干燥;SO2和N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其中Cl2、NO2、Br2(g)与水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且都是歧化反应),只有F2与水剧烈反应产生O2。

14、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Cl2、NO2、Br2(g)、O3。

15、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气体:H2S、SO2、C2H4、C2H2、其它不饱和有机气体。

16、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SO2;

NO2。导致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气体:NO2等氮氧化物和烃类;

导致臭氧空洞的主要气体:氟氯烃(俗称氟利昂)和NO等氮氧化物;

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CO2和CH4等烃;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的气体是:CO和NO。

17、可用作致冷剂或冷冻剂的气体:CO2、NH3、N2。

18、用作大棚植物气肥的气体:CO2。

19、被称做地球保护伞的气体:O3。

20、用做自来水消毒的气体:Cl2

21、不能用CaCO3与稀硫酸反应制取CO2,应用稀盐酸。

22、实验室制氯气用浓盐酸,稀盐酸不反应;

Cu与浓硫酸反应,与稀硫酸不反应;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稀溴水不反应。

23、有单质参与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变。

24、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25、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则其阳离子的氧化性不一定越强,如Cu的还原性弱于铁的,而Cu2+的氧化性同样弱于Fe3+

26、中学常见的卤族元素与水反应不一定符合:X2+H2O=HX+HXO类型?F2与水反应方程式应是:

28、卤族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既能是负价也能显正价?不一定,F在化合物中只能显负价,不显正价?

29、卤素的无氧酸一定都是强酸?不一定,氢氟酸却为弱酸?

30、卤素单质和铁反应的生成物一定都是FeX3?不一定:I2与铁反应只生成FeI2?

篇8: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

错误,熔点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

2.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

3.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

正确,浓硫酸吸水后有胆矾析出

4.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5.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

错误,N2的沸点低于O2,会先得到N2,留下液氧

6.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

错误,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

7.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错误,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

8.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

正确,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和C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

9.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

错误,SiO2能溶于氢氟酸

10.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会产生Fe3+

错误,加入碘水会得到FeI2,因为Fe3+的氧化性虽然不如Cl2,Br2,但是强于I2,在溶液中FeI3是不存在的

11.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错误,钝化是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生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膜保护着铝罐

错误,Ca(ClO)2中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消失,最后得到的是Ca(HCO3)2

13.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

14.某澄清溶液由NH4Cl、AgNO3、NaOH三种物质混合而成,若加入足量硝酸必产生白色沉淀

15.为了充分利用原料,硫酸工业中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回收处理

错误,是为了防止大气污染

17.硫化钠既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也不能与氢硫酸反应

19.活性炭、二氧化硫、氯水等都能使品红褪色,但反应本质有所不同

正确,活性炭是吸附品红,为物理变化,SO2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且可逆,氯水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可逆

20.乙酸乙酯、三溴苯酚、乙酸钠、液溴、玻璃、重晶石、重钙等都能与烧碱反应

错误,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不与烧碱反应

22.由于Fe3+和S2-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Fe2S3不存在

23.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得亚硫酸钠与次氯酸

错误,次氯酸可以氧化亚硫酸钠,会得到NaCl和H2SO4

24.有5.6g铁与足量酸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

错误,如果和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转移0.3NA

25.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26.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则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

错误,比如Cu的还原性弱于铁的,而Cu2+的氧化性同样弱于Fe3+

28.单质X能从盐的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则单质X与Y的物质属性可以是:(1)金属和金属;(2)非金属和非金属;(3)金属和非金属;(4)非金属和金属;

错误,(4)非金属和金属不可能发生这个反应

29.H2S、HI、FeCl2、浓H2SO4、Na2SO3、苯酚等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

错误,H2SO4是因为吸水且放出SO3而变质

30.浓硝酸、浓硫酸在常温下都能与铜、铁等发生反应

错误,浓硫酸常温与铜不反应

篇9: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加热蒸发和浓缩盐溶液时,对最后残留物的`判断应考虑盐类的水解

(1)加热浓缩不水解的盐溶液时一般得原物质.

(2)加热浓缩Na2CO3型的盐溶液一般得原物质.

(5)加热蒸干Ca(HCO3)2型的盐溶液时,最后得相应的正盐.

(9净水剂的选择:如Al3+ ,FeCl3等均可作净水剂,应从水解的角度解释。

(10)的使用时应考虑水解。如草木灰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

(11)打片可治疗胃酸过多。

(12)液可洗涤油污。

篇10: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凡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之间或在水溶液中水解相互促进的离子之间不能大量共存(注意不是完全不能共存,而是不能大量共存)一般规律是:

1、凡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盐的离子(熟记常见的难溶、微溶盐);

2、与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生成水或弱)酸及酸式弱酸根离子:

3、与O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

4、能相互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①、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

②、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失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得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③、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口诀: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剂;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氧化剂;

④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物)

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氧化性

还原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还原性

氧化产物:氧化后的生成物

还原产物:还原后的生成物。

篇11: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氧化剂、还原剂之间反应规律

(1)对于氧化剂来说,同族元素的非金属原子,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就越难得电子。因此,它们单质的氧化性就越弱。

(2)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一般与金属活动顺序相一致。

(3)元素处于高价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与还原剂反应,在生成的新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4)元素处于低价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氧化剂反应,在生成的'新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5)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时,是氧化剂,起氧化作用的是氧化剂,被还原生成H2,浓硫酸是强氧化剂。

(6)不论浓硝酸还是稀硝酸都是氧化性极强的强氧化剂,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或非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时,主要是得到电子被还原成NO2,NO等。一般来说浓硝酸常被还原为NO2,稀硝酸常被还原为NO。

(7)变价金属元素,一般处于最高价时的氧化性最强,随着化合价降低,其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氧化剂与还原剂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时,一般是生成相对弱的还原剂和相对弱的氧化剂,即在适宜的条件下,可用氧化性强的物质制取氧化性弱的物质,也可用还原性强的物质制取还原性弱的物质。

篇12:蛋白质的知识点总结

一个通式-两个标准-三个数量关系--四个原因--五大功能

(1)一个通式:是指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氨基酸的通式只有1个,即

(形象记忆:碳周围有四个邻居,三个固定邻居即-H、-COOH、-NH2,一个变动邻居即-R基)。不同的氨基酸分子,具有不同的-R基。

(2)两个标准:是指判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必须同时具备的`标准有2个:一是数量标准,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二是位置标准,即都是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3)三个数量关系:是指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的3个数量关系(氨基酸数、肽键数或脱水分子数、肽链数),它们的关系为:当m个氨基酸缩合成一条肽链时,脱水分子数为(m-1),形成(m-1)个肽键,即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1;当m个氨基酸形成n条肽链时,肽键数=脱水分子数=m-n。

(4)四个原因:是指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有4个:

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种类不同;

②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数量成百上千;

③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排列次序变化多端;

④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

(5)五大功能:是指蛋白质分子主要有5大功能(由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

①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人和动物的肌肉主要是蛋白质;

②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如参与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的绝大多数酶;

③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如细胞膜上的载体、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④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如胰岛素和生长激素都是蛋白质,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⑤有些蛋白质有免疫(包括细胞识别)作用,如动物和人体的抗体能清除外来蛋白质对身体生理功能的干扰,起着免疫作用。

篇13:蛋白质的知识点总结

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氨基酸分子以脱水缩合的方式相互结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的水。

肽键: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如图中虚框内所示。

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

多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

2.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

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四个层次加以理解:

(1)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2)氨基酸的数量不同;

(3)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4)肽链的数目和空间结构不同。

【蛋白质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甲基13丁二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