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和电解质溶液的区别与水解有何区别?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整理归纳

  上学期间,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整理归纳,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最外层电子数目

  1、同周期(电子层数相同):1→8(失电子由易到难,得电子由难到易)

  2、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目相同

  1、同周期: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2、同主族:由上到下逐渐增大(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1、同周期:正价:+1→+7(氟无正价)

    电离和水解是中学化学基础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知识点多、灵活性强等特点。许多同学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常把两个概念相混淆,为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电离和水解进行比较,以便我们能够明确的分辨出溶液中的水解和电离。

    水解是某些盐的性质,而电离平衡则是弱电解质的性质。

    电离是指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出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其中弱酸、弱碱等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少部分电离,而大部分仍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即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一个可逆过程,存在电离平衡。

  从实质上来看,盐类水解的实质是盐电离出来的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OH-结合生成弱酸或弱碱等难电离的物质,从而促进水电离的过程。可表示为:Mn++(弱碱)(显酸性);(弱碱)(显碱性)。其特征为:盐类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过程,由于中和反应进行较完全,是放热反应,故盐类水解反应一般进行的程度小且吸热。

    电离平衡不属于化学变化;而盐的水解则属于化学变化。

  1. 盐类水解与弱电解质的电离都具有可逆性,均属于动态平衡。

  2. 两平衡在一般情况下,程度都比较小且均为吸热过程,即升高温度,盐的水解程度、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都增大,反之均减小。

两过程的进行都与水分子的存在和运动分不开。水解是盐与水之间的化学变化,溶液越稀,发生水解的离子与水分子有效碰撞的几率越高,越有利于水解的进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也是受水分子的作用,溶液越稀,则其电离程度越大。 

    由于水溶液中的离子都以水合离子的形式存在,所以水解和电离方程式都可以写成有水参与的形式,水解和电离在形式上的主要区别是:方程式两边是否有不同电性的微粒,有则为电离:无则为水解。

在研究盐类水解进行程度的问题时,总要考虑水解生成弱酸或弱碱的相对强弱,即其电离能力的大小。这是因为两者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如判断或比较盐溶液的酸碱性,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强酸弱碱盐溶液(或强碱弱酸盐溶液),其对应的弱碱(或弱酸)的碱性(或酸性)越强,其水解后溶液的酸性(或碱性)越弱。

看溶液的酸碱性,如果是酸式盐水溶液呈酸性,则电离大于水解。在溶液中既能水解又能电离的通常为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HSO3-、H2PO4-、HPO42-、HS-等。其中HSO3-、H2PO4-以电离为主,其它以水解为主。

电离有化学电离和物理电离之分。化学上的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带相反电荷并自由移动离子的一种过程。在水溶液电离有完全电离和不完全电离之分,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呈现不完全电离。

电离不同于电解,电离过程不需要通电,而电解是通电后,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向两极移动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电离是电解的前提和条件。物理电离是指不带电的粒子在高压电弧或者高能射线等的作用下,变成了带电的粒子的过程。

水有分解和融合材料的双重特性,水解是一种分解技术。水解是一种化工单元过程,是利用水将物质分解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水解是盐电离出的离子结合了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弱电解质分子的反应。水解是物质与水发生的导致物质发生分解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也可以说是物质与水中的氢离子或者是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解质和电解质溶液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