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太长江隧桥全长多少公里道通火车吗

昨日上午,海太长江隧道开工。一条穿越长江天堑,连接长江南北两岸的过江通道蓄势待发。海太长江隧道的开工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海门交通网络格局,接轨苏南、上海,实现跨江融合高质量发展。

邓立宏是南通际维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2019年因为企业发展需要,他将企业的生产线从上海搬到了海门开发区,但家和公司的主体部分仍留在了上海,每周都要在海门上海两地往返。对海太长江隧道的开工,邓立宏充满期待:“海太长江隧道开通后,我以后回上海就更方便了。前几天苏通大桥维修,回家只能从汽渡过江,排了两个小时的队,回到家都已经半夜了。海太长江隧道开通以后,我半小时回到家都是有可能的。”

海太长江隧道开通后,10分钟可以跨过长江;城际高铁开通后,半小时能够到达上海市中心。海门将实现与苏州、上海的同城化,届时,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也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海发展。“我相信这条过江通道的建设,海门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邓立宏高兴地说。

南通美莱达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海门开发区,是一家致力于铸造用石英砂、特种砂再生循环产品研发与生产的企业。2013年公司将部分生产线由太仓搬迁到海门,公司大部分物流关系、经营关系还在上海、浙江等地。频繁的业务往来,受过江交通的困扰也比较多。谈到货物的运输问题,南通美莱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钟辉云说:“要是有雾,或者遇到台风天气,高速公路关闭、汽渡停航,我们订单就不好发过去,就只能等。目前来说,走苏通大桥是过江的最优选择,但是像前几天苏通大桥维护,我们的货物就延误发货了。现在期盼已久的海太长江隧道开工了,希望早点建成通车,我们企业的货物运输就不用受天气等原因的制约了。”

近几年,随着南通新机场、疏港铁路、锡通高速等一系列重点交通工程建设项目落地,海门的交通区位优势愈加明显。位于开发区的赫联工业园内,包含了舜驱动力等30多家上海和苏州的客商投资企业。随着海太长江隧道的建设,海门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和技术,相关企业还可以降低管理和运营成本,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赫联集团董事长荣磊畅想:“海太长江隧道建设,对于我们企业来说,降低了苏南跟苏中的门槛,苏南苏中企业的对接也会更紧密。运营成本、运输成本的压缩也会让苏南、上海的企业更愿意到海门来发展。”

近日,“万里长江第一隧”江苏海太长江隧道正式开工,省委书记吴政隆出席并宣布开工,省长许昆林出席并讲话。

该过江通连接太仓市、常熟市和南通市海门区,全长约39公里,是世界最长的公路水下盾构隧道。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南通今年内开工的第二条跨江通道。伴随着“南通好通”、跨江融合等机遇的叠加释放,南通正加速构建畅联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发挥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支点作用。

加速上海南通“同城化”

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的海太长江隧道项目9月7日上午正式开工建设。江苏省委书记吴政隆宣布工程开工。

省长许昆林在现场表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稳投资、稳增长的“压舱石”,也是扩大就业、促进消费需求的重要措施。要聚焦既定目标,加快推进过江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抓实抓好当前关键窗口期,加强统筹协调,做好要素保障,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助推经济回升向好。

海太长江隧道是《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中明确2025年前建设的公铁复合型过江通道项目,建设工期六年,计划2028年上半年建成通车。

目前,海太长江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水下盾构隧道,也是中国断面最大的水下盾构隧道、全国首个超大直径盾构隧道预制拼装一体化建造的公路隧道。

作为通常高速、如通苏湖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太长江隧道也是南通“八龙过江”格局中落地实施的第五条通道。该项目公路部分起自沪陕高速南通海门段,经苏州太仓市,止于沪武高速苏州常熟段。全长约39.07千米,其中过江隧道长约11.2千米,是目前世界最长、中国断面最大的公路水下盾构隧道

总体来看,海太长江隧道的建设,对优化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承担苏通大桥复线及过江交通分流功能、完善区域路网布局、推进扬子江城市群建设和跨江融合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推动上海和南通同城化发展方面,海太长江隧道位于现有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的上游,建成后将进一步缩短南通和上海之间的通行距离。

作为江苏全省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大交通工程,南通全面推进跨江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北上海”“新苏南”的重点支撑工程,海太过江通道的开工建设,不仅将进一步完善全省区域协同发展格局,也将支撑南通更高水平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跨江联动,打造“南通好通”

所谓江海文化,是奔腾不息、不可阻挡的长江与包容万物的大海相融合。万里长江从这里奔腾入海,浩瀚的大海又在这里与大江拥抱。

作为江苏江北首座“万亿之城”,随着城市综合实力、发展能级、战略地位都已迈向新高度,南通如何再创高质量发展“沧桑巨变”?

地处江海交汇的南通作为融入苏南、接轨上海的“桥头堡”,肩负着打造“沪苏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的新使命

站在新起点,打造“南通好通”。今年以来,南通枢纽功能不断取得新突破。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稳步推进,主体港区开工建设,吕四起步港区开港运营;南通新机场场址获批;北沿江高铁江苏段控制性工程先行用地获批,初步设计获批……

当跨江融合成为今年江苏铁路建设的关键词,苏南与长江以北地区联系更加密切,市民乘高铁出行的需求将进一步得到满足。

借助轨道交通,南通市也在积极拥抱长三角一体化。

近年来,南通抢抓重大战略交汇叠加的历史机遇,锚定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目标,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8条过江通道列入国家《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重构了长江南北的经济地理格局。

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使然,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高级形态。2022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南通,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更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支持南通建设沪苏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

从国家战略到区域实践,南通肩负着打造“沪苏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的重要使命。

南通新机场与虹桥和浦东机场一起,构建上海航空枢纽跨地域的多机场体系,并借助北沿江高铁打造“轨道上的机场”;通州湾新出海口开门建港,与苏州、无锡等苏南城市深度合作,融入并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港口群。

在南通城市建设的蓝图中,由三市跨江联动开发的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现已正式投入使用,总投资120亿元的懋略储能系统用锂电池、总投资30亿元的赛普高端生物耗材项目等5个“大好高”项目相继落户苏锡通科技产业园。今年以来,园区目前累计签约或注册的37个项目大多来自上海、苏南地区。

南通依托苏锡通园区高水平建设沪苏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深度参与长三角城市群分工。

上海大都市圈规划明确的“1+8”核心成员中,长江以北只有南通“入圈”。此外,南通还与苏州、无锡签订加强跨江融合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与上海虹口区、崇明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常州市政府、上海市江苏商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城市协同发展不断深化。

在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支点进程中,南通正乘势而上,以“一枢纽五城市”为主攻方向,助力苏南放大优势、苏中加速崛起、苏北跨越赶超,为江苏“勇挑大梁”提供有力支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江隧桥全长多少公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