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基督教退出教会有什么后果了教堂,能加入佛教吗?

在云南和西藏交界的丙中洛

怒江大峡谷山高水急,地形险恶

然而在这条峡谷的两岸的村庄、密林里

这在以佛教和道教为主的中国来说


今天的怒江境内共有654所教堂

福贡县就有300多个教堂

全县9万多人中,基督教徒就有7万多人


缅甸、泰国、西藏、云南大理等

很难想象如此高密度的教堂

竟然出现在怒江大峡谷中


是什么原因让这里有大批的基督徒呢?

原来早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天主教和基督教就已经传入怒江峡谷。而在此之前,怒江峡谷中的傈僳族、怒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神灵、鬼怪、祖先,盛行巫术。


1888年,法国传教士在峡谷中修建了最早的天主教堂。他们不仅传播教义,还帮傈僳族发明了自己的拼音文字,这些拼音大多是英文字母倒过来写的样子。


1913年,英国传教土将基督教传入了泸水、碧江一带。之后,美国、瑞士、德国等国的传教士纷至沓来。

1920年至1925年间,英国传教士傅能仁和傈僳族信徒摩西、缅甸克伦族传教士巴拖创制的拉丁化傈僳文。


以拉丁大写字母及其变体形式构成的拼音文字,翻译出版了《圣经》单卷本,1938年出版《新约全书》译本,这完全得益于一对传教夫妇——库克夫妇。


阿兰·库克(Allyn B.Cooke)毕业于洛杉矶圣经学院,1933年他和妻子一起来到怒江里吾底村。

by地理公社 图/周伟

对于大多数傈僳人来说,库克夫妇的到来,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他们不再喝酒赌钱,不再因为从天而降的病灾而杀牲祭鬼,他们开始学习洗脸、洗脚,学习以握手的方式表达问候。尤其是库克夫人莱拉(Leila R. Cooke),用当地老人的话说,“她是我们的老师,是卫生员、接生员,还是裁缝……”


by地理公社 图/周伟

基督教宣扬的生活方式帮助信众摆脱了原先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摆脱了买卖婚姻和杀牲祭祀所带来的沉重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文化知识水平。这些都给当时仍处在原始状态的民族以深刻的影响。


直到1949年,整个怒江地区就共建立了教堂213所。

如今星罗棋布在怒江大峡谷中的教堂构成了怒江一道独特的风景,被称为“人神共居的福地”。



老姆登教堂始建于1930年,先后改扩建数次,从木草房到到土砖房,规模不断扩大。


教堂没有太多的装饰,但在怒江峡谷却是最大的一座,站在这里,怒江大峡谷一览无余。


教堂因为处在“驼峰航线”标志性山峰“皇冠峰”而闻名天下,当年的飞行员给“皇冠峰”起了一个别名“陈纳德峰”。


白汉洛教堂是怒江地区最古老的教堂,十九世纪末,天主教传入怒江,在这里,诞生了这第一座教堂。


白汉洛教堂为法国传教士任安守建。为中西结合的木构建筑,占地454平方米。门为牌楼式样,用六抹格扇装置,二层明间用拱形窗,三层为钟楼。


1905年当地民族举行反洋教起义,烧毁教堂,即"白汉洛教案",现存建筑为任安守用清政府赔款重建。(任安守是历史上“白汉洛教案”的主角)


重丁天主教堂就是丙中洛最著名的教堂,地处丙中洛甲生村,远远就能看到白色的重丁教堂高高耸立于村子中央,成为了这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by头条号 芒果旅行日记

重丁教堂也是任安守在1935年建成的。


19世纪末,法国传教士任安守从康定来到丙中洛建教堂传教,侵犯了傈僳族、怒族原始宗教的利益,1905年,200多名少数民族攻打丙中洛白汉洛教堂。先前获知消息的任安守逃走,村民烧了洋教堂,这就是历史上的“白汉洛教案”。

任安守逃到昆明,向云贵总督衙门提出赔偿30万两银子和派兵镇压“乱民”。后来以“赏官减银”的办法,给任安守以三品道台的官职,赔银五万两,重修白汉洛教堂才了结。

1921年任安守在丙中洛重丁村又买了一块地,花了十余年新建了一座象征圣洁的乳白色重丁大教堂,盖成两个钟楼的迷你版巴黎圣母院,1935年落成。可惜重丁天主教堂在“文革”被毁,1996年在原址上重建,规模远小于原版的大教堂。


重丁教堂右侧任安守神父之墓 1856—1937 by看看云南

如今,怒江流域基督教、天主教、藏传佛教和谐相处,尤其是基督教,影响范围最为广泛。


在社会转身的刹那,当大峡谷无法承载更多物欲的时候,信仰却让许多徘徊在贫困线上的人找到了宁静与平和。



文章来自转载,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扎西德勒 如果你想去西藏、新疆、额济纳旗、川西、尼泊尔的话。公众号 西藏自驾之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如果在微博上搜“进教堂不要钱”这几个字,能搜出上百条同样的内容:网友晚上散步,见教堂的人在发传单,请路人进去。就问要不要买票,人家立马就笑了,说当然不要。不仅不买票,进去还有免费的东西吃。然后进去坐了一会,吃了一块蛋糕。回家路上就想:同样都是宗教,凭什么进教堂信耶稣不要钱,去寺庙信佛就要买票呢? 

上百条同样内容的微博,显然有始作俑者,然后有人跟风抄袭。抄袭这样的帖子,我不清楚发心是什么,是要吸引眼球?还是像有些网友推测的那样,某教教徒以此贬低佛教。是否如帖子所说,教堂真的不收门票吗?先来看看一些国内外教堂的门票是什么样子吧。

这些教堂的门票在一些收藏网站上是可以作为收藏品买到的。撰写此文的目的,是想辟一个长久以来流传的谣言,就是:教堂不收门票,佛教寺院收门票。这个谣言的言外之意,就是佛教需要花钱才能信,而基督教或天主教不需要花钱就可以信。

事实上,无论是佛教寺院,还是基督教、天主教的教堂,在世界各地都有免费可以进入的,也有需要买门票才能进入的。中新社在2013年11月27日的一则报道指《美国国家大教堂入不敷出,将从明年起征收门票费》。

一些兼具旅游景点的大教堂收取门票,我相信没有哪个佛教弟子会抓住这件事情大做文章,毕竟教堂的日常开支和维护都需要资金,当信徒的捐赠不够维持上述开支时,收取门票也在情理之中。

中国的佛教寺院,特别是汉传佛教的寺院,很多时候收取门票的不是寺院,而是当地的一些政府部门,如旅游局、文物局、园林局等等。汉传佛教的很多寺院产权至今都在这些政府部门手里,而不是在佛教协会。围绕一个寺院,建一个景区,然后收取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门票,这种现象在汉地比比皆是。佛教界多年来呼吁政府有关部门给寺院自主权,不要人为的设一个门票的槛,但是这种呼吁至今没有下文。少林寺的永信大和尚几乎年年在两会上提这个议案,但是一直没有结果。永信大和尚最想取消的就是少林景区的门票,但是由于少林景区能够给当地财政带来每年几千万的收入,所以永信大和尚的这个愿望至今不能实现。而很多不了解实情的人,常常拿少林景区的门票说事,说少林寺商业化如何如何。

藏区的寺院由于不涉及产权的问题,所以绝大部分的寺院对大众都是免费开放的,只有一些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寺院,会根据政府的要求向游客收取门票。对信众则是可以凭皈依证免收门票的。

无论是寺院还是教堂,收取或不收取门票,都和信仰无关,并非像有些人宣传的那样:进教堂信基督不要钱,进寺院信佛就要钱。无论哪种宗教信仰,应该都有一个基本的行为准则,就是实事求是。佛教里有一个基本的戒律是不妄语,所以没有哪个佛教弟子会以“寺院不收门票,教堂收门票”做噱头来宣传佛教的。佛教不会以贬低其它宗教来抬高自己,这是佛教的一个特点。

【文档名称】 宗教知识:佛教与耶稣教.docx

【文档格式】 Word版

【文档字数】 3481字

【文档预览】 宗教知识:佛教与耶稣教全文预览

世界各大宗教之中,佛教与耶稣教所造成的影响层面,在亚洲,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受到佛教的影响。在中国,佛经翻译对近代的白话文学有很大的贡献。佛像雕刻艺术丰富了中华文化的资产;佛法传扬至世界各地,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在泰国、锡兰等地,更是以佛教为国教。所以在文化、信仰、艺术乃至政治上,佛教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在欧美地区,耶稣教《旧约》中的十诫及《新约》的金律,影响欧洲社会的道德生活;教堂的圣像丰富了欧洲的艺术;神学思想成为人民心中的安定剂,由于各国均以国家的力量对外发展,传播耶稣的教义,而使耶稣教成为世界大宗教之一。
  广义的耶稣教是泛指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我国所称的耶稣教,通常指第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后产生的新教,为狭义的用法。耶稣教与佛教、回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其信徒遍及全球,对于西方的历史、政治、人文、艺术等,皆深具影响力。西元一世纪,巴勒斯坦的*人耶稣,宣称世界为上帝(天主)所创造,人类自始祖起就犯了罪,并在罪中受苦,唯有信仰上帝及其独子耶稣基督才能获救。兹将耶稣教的发展历史分三个时期,介绍如下:
  古代:耶稣徒因拒绝崇拜罗马皇帝而长期遭受迫害,至西元三一三年,君士坦丁大帝解除对耶稣教的限制。西元三三七年,耶稣教成为罗马国教。
  中古:第五世纪,西罗马帝国亡于蛮族,上古欧洲文明陷于黑暗时代。此时耶稣教担负教化社会,保存文化的重任,间接促进经济复苏,对欧洲文明有莫大贡献。惟因东、西罗马帝国分治,东、西方教会亦随之疏离,而于一○五四年分裂为东方希腊教会(东正教)及西方的罗马教会(公教,即天主教)。
  近代:自十四世纪以后,罗马天主教渐趋腐化。马丁路德于一五一七年掀起宗教改革运动,遂产生新教。后以新教通称所有脱离罗马天主教的西方教会,如路德派、改革派、英国国教会、长老会、公理会、贵格会、浸信会等。天主教经此分裂,亦力图振兴,遂有相对的改革运动,其中以耶稣会最为卓著。十九、二十世纪,则有各教派的统一运动,致力联合世界所有耶稣教会,促进彼此合作。
  耶稣教虽然分裂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不过他们所信仰的神仍是耶稣基督。其教义与天主教、东正教略同,唯神与人的关系有其特异的见解。至于礼拜方式,则各派不尽相同。耶稣教的典籍以《圣经》为主,分为《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旧约》原本是*教的经典,后来被耶稣教接受,并以自己的观点做解释。《新约》则为耶稣教特有的圣经,内容以耶稣的言行为主,是为耶教的思想重心。
  耶稣教是以拿撒勒人耶稣为教主,记述耶稣的古代文献资料,绝大部分皆出自耶稣教产生后的宗教典籍,主要见于《新约》四卷福音书。一般历史文献极少涉及耶稣之有无,且缺乏任何关于他的事迹和思想的具体记述。一般认为他约于公元前七年至公元前四年间生于罗马帝国的属国*(后改为行省,在今巴勒斯坦)。
  马太福音上记载耶稣的历史,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三十岁时,他离开家庭,到约旦河受洗,被圣灵引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禁食四十昼夜后,就开始传道:“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并表明自己是弥赛亚或基督,也就是天主的受膏者。
  他有门徒七十二人,使徒十二人,立伯多禄为宗徒之长。耶稣传道三年半的主要工作是宣讲天国的福音、教化人、医病和赶鬼,其主要的教义思想是“神学”,即:
  相信“神”只有一位,且是“三位一体”,即圣父上帝、圣子耶稣与圣灵。
  相信耶稣为上帝的独生子,称为圣子。
  相信圣灵运行在世界和人类心中,使人知罪、悔改、成圣。
  相信教会是耶稣所建立,由上帝的选民组成的团体,经使徒传下来,具有圣洁和公性(普世性)。
  相信人是上帝按“自己的形象”所造,由身体和灵魂组成,在万物中居于地位,但因犯罪背离上帝而陷于魔鬼罪恶之下,不能自救,唯有信赖耶稣才能蒙救而获得永生。耶稣教示门徒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你的上帝,其次也相仿,爱人如己。”其次要诚实、不要贪心、谦卑、实践教义。
  耶稣三十三岁时遭*教的高层祭司长、长老及法利赛人的嫉妒,被叛徒犹大以三十两银子出卖,在耶路撒冷被罗马派驻*的总督彼拉多判处极刑,钉死于十字架上,传说三日后,耶稣复活了,又四十天后升天成为圣灵,升天前命使徒等至天涯地角传播福音,这是耶稣教认为最要紧的信仰基石。
  佛教与耶稣教被公认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有教主、广大的信仰群众以及遍于全世界各地的传教事业。有不少人以为宗教都是劝人为善,慈悲为怀,信仰那一教都一样,但是这两大宗教在教义、思想与实践法门及仪规礼节上,却是有很大的差别。例如:
  一、“永生”与“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督教退出教会有什么后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