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与碳反应化学方程式单质反应吗?

第1篇:高中重要的化学基础知识点清单

很多高中的同学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化学成绩还是没有什么起*。其实高中的化学知识是比较多的,我们要一步一步将每个知识点巩固好,不能过于心急。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知识要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泡利原理:每个轨道里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用方向相反的箭头“↑↓”自旋方向相反。

洪特规则:当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当电子排布为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是比较稳定的。

2.第一电离能: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3.电负*: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标度叫电负*。

二、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1、共价键:成键原子相互接近时,原子轨道发生重叠,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原子核间电子云密度增加,体系能量降低。其特征是具有饱和*和方向*。

σ键和π键,还有一种特殊的共价键是配位键

键长与键角:键长与原子半径相关,键角与分子空间结构相关

离子键:当两种原子相互接近到一定程度,容易发生电子得失而形成*阳离子,*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离子键的实质就是静电作用等电子体: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或离子。

2.杂化轨道与分子的空间构型(分子极*的判断)

3.分子间作用力与熔沸点的关系

范德华力:物质分子间存在的微弱相互作用

*键:分子间(内)电负*较大的成键原子通过h原子而形成的静电作用

金刚石晶胞nacl晶胞co2晶胞

金刚石属于原子晶体,晶胞中每个c原子和4个c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成为正四面体结构,c原子与碳碳键个数比为1:2,最小环由6个c原子组成,每个c原子被12个最小环所共用;每个最小环含有1/2个c原子。

nacl属于离子晶体,晶胞中每个na+周围吸引着6个cl-,这些cl-构成的几何图形是正八面体,每个cl-周围吸引着6个na+,na+、cl-个数比为1:1,每个na+与12个na+等距离相邻,每个*化*晶胞含有4个na+和4个cl-。

干*属于分子晶体。晶胞中每个co2分子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co2有12个。1个晶胞中含有4个co2

金属晶体:金属na、k、cr、mo(钼)、w等中金属原子堆积方式是体心立方堆积,原子的配位数为8,一个晶胞中含有2个原子。金属au、ag、cu、al等中金属原子堆积方式是面心立方堆积,原子的配位数为12,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原子。

3、物质熔沸点高低的判断

(1)不同类晶体: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2)同种类型晶体:构成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力大,则熔沸点高,反之则小。

①离子晶体:离子半径小,键能越强的,熔、沸点就越高。离子所带电荷大的熔点较高。

②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分子间作用力就大,熔点也高。有*键存在熔、沸点较高。分子的极*越大,其熔、沸点越高。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③原子晶体:原子半径小,键能大的,熔点就高。

④金属晶体:金属原子半径越小,其熔、沸点也就越高。

1、金属*投到硫*铜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

3、*氧化*方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6、过氧化*在空气中变质:

8、氧化*在空气中变质:

13、*气与*气的反应方程式:cl2+h2=2hcl点燃(苍白*火焰,生成白雾)

17、消毒、处理多余的*气、制84消毒液:

18、次***在空气中变质:

21、*化铁通入沸水中制*氧化铁胶体:

22、碳**与盐*的反应方程式:

二氧化锰盐*逢,隔网热瓶*气生。

盐水硫*除杂质,吸收通入火碱中。

1、二氧化锰盐*逢,隔网热瓶*气生。这句的意思是说在实验室中是用二氧化锰与浓盐*在烧瓶中隔石棉网的方法来制取*气[联想:"隔网加热杯和瓶"]。

2、盐水硫*除杂质:"盐水"指饱和食盐水,"杂质"指混在*气中的*化*和水蒸气。这句的意思是说使气体依次通过饱和食盐水和浓硫*分别除掉混在*气中的*化*和水蒸气【联想:有时也用水除*化*,但水却溶解了一部分*气,不如用饱和食盐水好。因为*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3、吸收通入火碱中:的意思是说多余的*气必须通入火碱溶液中吸收掉(因为*气有毒)。

消灰铵盐热成氨,装置同氧心坦然。

碱灰干燥下排气,管口需堵一团棉。

1、消灰铵盐热成氨:"消灰"指消石灰。意思是说在实验室中常用消石灰和铵盐混合加热的方法来制取氨气。

2、装置同氧心坦然:意思是说该装置与制氧气的装置雷同。

3、碱灰干燥下排气:"碱灰"指碱石灰。"碱灰干燥"的意思是说实验中干燥氨气时通常使制得的氨气通过碱石灰干燥。"下排气"的意思是说收集氨气须用向下排空气集气法(因为氨气极易溶入水,且比空气轻)。

(1)为能迅速的得到较纯的氨气,必须将导气管伸入试管的底部;

(2)检验氨气是否已经充满试管的方法是:"氨遇*酞即变红"、"两*遇氨冒白*"。

4、管口需堵一团棉:意思是说收集氨气的试管口需要堵一团棉花[联想:堵棉花的作用是:

(1)防止氨气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2)增大试管中氨气的密度。

硫化亚铁稀*逢,启普器中气体生。

橱中*作上排气,氧化**概不用。

1、硫化亚铁稀*逢,启普器中气体生:"稀*"在此指稀盐*或稀硫*。这句的意思是说,在实验室中常用硫化亚铁(fes)跟稀盐*(hci)或稀硫*(h2so4),在启普发生器中发生反应来制取硫化*(h2s)【联想:"关闭活塞查密*"】。

2、橱中*作上排气:"橱中*作"的意思是说,该实验的*作过程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联想:因为h2s有剧毒,空气中如果含有微量的h2s,就会使人感到头痛、头晕恶心,吸入较多的h2s,会使人昏迷、甚至死亡。】

3、氧化**概不用:"氧化**"在此指浓硫*(h2so4)和**(hno3)。这句的意思是说一概不用氧化**与硫化亚铁反应来制取硫化*,因为硫化亚铁是强还原剂,易被氧化**氧化

1.高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归纳

2.高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总结

3.高考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大全

4.高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点总结

5.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归纳大全

6.高中化学必备的基础知识点大全

第2篇:高中重要的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化学这门你学科在初中只学习了一年,而且知识的系统*和理论*都不太确切,因此高中的时候再学习化学,难免会感到很吃力,那么高中化学有哪些重要的知识呢?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1、误认为有机物均易燃烧。

如四*化碳不易燃烧,而且是高效灭火剂。

2、误认为二***有两种结构。

因为**不是平面结构而是正四面体结构,故二***只有一种结构。

3、误认为碳原子数超过4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

新戊*是例外,沸点9.5℃,气体。

4、误认为可用**高锰*钾溶液去除**中的乙烯。

乙烯被**高锰*钾氧化后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达到除杂目的,必须再用碱石灰处理。

5、误认为双键键能小,不稳定,易断裂。

其实是双键中只有一个键符合上述条件。

6、误认为烯烃均能使溴水褪*。

如*烯加入溴水中并不能使其褪*,但加入溴的四*化碳溶液时却能使其褪*。因为烃链越长越难溶于溴水中与溴接触。

7、误认为聚乙烯是纯净物。

聚乙烯是混合物,因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定。

8、误认为乙炔与溴水或**高锰*钾溶液反应的速率比乙烯快。

大量事实说明乙炔使它们褪*的速度比乙烯慢得多。

9、误认为块状碳化钙与水反应可制乙炔,不需加热,可用启普发生器。

由于电石和水反应的速度很快,不易控制,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反应中产生的糊状物还可能堵塞球形漏斗与底部容器之间的空隙,故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10、误认为**和*气在光照下能发生取代反应,故苯与*气在光照(紫外线)条件下也能发生取代。

苯与*气在紫外线照*下发生的是加成反应,生成六*环己*。

11、误认为苯和溴水不反应,故两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

虽然二者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层颜*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

12、误认为用**高锰*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苯。

*苯被氧化成苯**,而苯**易溶于苯,仍难分离。应再用*氧化*溶液使苯**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然后分液。

13、误认为石油分馏后得到的馏分为纯净物。

分馏产物是一定沸点范围内的馏分,因为混合物。

14、误认为用**高锰*钾溶液能区分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

直馏汽油中含有较多的苯的同系物;两者不能用**高锰*钾鉴别。

15、误认为卤代烃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

16、误认为烃基和羟基相连的有机物一定是醇类。

17、误认为苯*是固体,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故大量苯*从水中析出时产生沉淀,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苯*与水能行成特殊的两相混合物,大量苯*在水中析出时,将出现分层现象,下层是苯*中溶有少量的水的溶液,上层相反,故应用分液的方法分离苯*。

18、误认为乙醇是液体,而苯*是固体,苯*不与金属*反应。

固体苯*虽不与*反应,但将苯*熔化,即可与*反应,且比乙醇和*反应更剧烈。

19、误认为苯*的**比碳*弱,碳*只能使紫*石蕊试液微微变红,于是断定苯*一定不能使指示剂变*。

“**强弱”≠“*度大小”。饱和苯*溶液比饱和碳*的浓度大,故浓度较大的苯*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20、误认为苯***比碳*弱,故苯*不能与碳**溶液反应。

苯*的电离程度虽比碳*小,但却比碳**根离子大,所以由复分解规律可知:苯*和碳**溶液能反应生成苯**和碳***。

21、误认为欲除去苯中的苯*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浓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

苯*与溴水反应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虽不溶于水,却易溶于苯,所以不能达到目的。

22、误认为苯*与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苯与**生成tnt,故推断工业制取苦味*(三*基苯*)是通过苯*的直接*化制得的。

此推断忽视了苯*易被氧化的*质。当向苯*中加入浓**时,大部分苯*被**氧化,产率极低。工业上一般是由二*基*苯经先*化再水解制得苦味*。

23、误认为只有醇能形成酯,而*不能形成酯。

*类也能形成对应的酯,如阿司匹林就是*酯。但相对于醇而言,*成酯较困难,通常是与羧*酐或酰*反应生成酯。

24、误认为醇一定可发生去*氧化。

本碳为季的醇不能发生去*氧化,如新戊醇。

25、误认为饱和一元醇被氧化一定生成醛。

当羟基与叔碳连接时被氧化成*,如2-*醇。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3+与s-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溶液(h+)、碱*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溶液的**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钾盐时可共存,但在**条件下则不能共存。

(2)*式盐的含*弱*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h+)共存。

二、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

(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越大

错误,熔点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

2.硫与白*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则较难溶于水

3.在硫*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产生蓝*固体

正确,浓硫*吸水后有胆*析出

4.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5.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

错误,n2的沸点低于o2,会先得到n2,留下液氧

6.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

错误,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

7.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错误,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

8.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

正确,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和c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铜的混合物

9.二氧化硅是**氧化物,它不溶于*溶液

10.铁屑溶于过量盐*,再加入*水或溴水或*水或**锌,皆会产生fe3+

错误,加入*水会得到fei2,因为fe3+的氧化*虽然不如cl2,br2,但是强于i2,在溶液中fei3是不存在的

11.常温下,浓**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不反应

错误,钝化是化学*质,实质上是生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膜保护着铝罐

14.某澄清溶液由nh4cl、agno3、naoh三种物质混合而成,若加入足量**必产生白*沉淀

15.为了充分利用原料,硫*工业中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回收处理错误,是为了防止大气污染

17.硫化*既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也不能与*硫*反应

19.活*炭、二氧化硫、*水等都能使品红褪*,但反应本质有所不同

正确,活*炭是吸附品红,为物理变化,so2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且可逆,*水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可逆

20.乙*乙酯、三溴苯*、乙**、液溴、玻璃、重晶石、重钙等都能与烧碱反应

错误,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不与烧碱反应

1.高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归纳

2.高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总结

3.高考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大全

4.高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点总结

5.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归纳大全

第3篇:高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点整理

说到化学,高中化学和初中化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不仅要学的知识量有所增加了,知识概念的理解难度加深了。那么高中的化学你掌握了多少呢?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必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1、硫元素的存在: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个,化学*质较活泼,容易得到2个电子呈-2价或者与其他非金属元素结合成呈+4价、+6价化合物。硫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如火山口中的硫就以单质存在)

①物质*质:俗称硫磺,淡黄*固体,不溶于水,熔点低。

②化学*质:s+o2===点燃so2(空气中点燃淡蓝*火焰,纯氧中蓝紫*)

(1)物理*质:无*、有刺激*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

(3)化学*质:①so2能与水反应so2+h2oh2so3(亚硫*,中强*)此反应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定义:在相同条件下,正逆方向同时进行的反应。(关键词:相同条件下)

②so2为**氧化物,是亚硫*(h2so3)的*酐,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a、与naoh溶液反应:

将so2逐渐通入ca(oh)2溶液中先有白*沉淀生成,后沉淀消失,与co2逐渐通入ca(oh)2溶液实验现象相同,所以不能用石灰水来鉴别so2和co2。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无味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这说法是对的,因为so2是有刺激*气味的气体。

③so2具有强还原*,能与强氧化剂(如**高锰*钾溶液、*气、氧气等)反应。so2能使**kmno4溶液、新制*水褪*,显示了so2的强还原*(不是so2的漂白*)。

(催化剂:粉尘、五氧化二钒)

⑤so2的漂白*:so2能使品红溶液褪*,加热会恢复原来的颜*。用此可以检验so2的存在。

与有*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物质

与水生成hclo,hclo具有漂白*,将有*物质氧化成无*物质

能恢复原*(无*物质分解)

⑥so2的用途:漂白剂、杀菌消毒、生产硫*等。

1.实验室里的*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

(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

(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是否发生双水解。

2、常用*、碱指示剂的变*范围:

3、在惰*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

(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

(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

(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或碱*);

(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分析:在**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应为: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为: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

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

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和估算法。

(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9、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si、sic、sio2和金刚石。

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一般说来,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的密度为:1.84g/cm3。

1.高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总结

2.高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点总结

3.高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归纳

4.高中化学重要的入门知识点归纳

5.高中化学必备的基础知识点大全

6.高一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点汇总

高中化学碳与氧气(不足)的反应2C+O

【高中化学碳与氧气(不足)的反应2C+O】相关文章:

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有错误欢迎指正,关注“我 ”每天分享更多知识!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碳酰氯与氨水反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