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酸钾的实验现象和食盐可以观察颜色吗

  1、下列用量不正确的是

  A、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2mL―4mL

  C、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的1/3

  2、下列物质中属于澄清物的是

  3.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A、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C、食盐和蔗糖混合均匀

  4.决定元素种类的依据是

  B、酒精灯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

  D、洗涤试管时,注入半试管水

  D、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

  B、食盐溶解在水中

  D、等质量的氧气和液氧,氧气体积比液氧大

  D、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5.日常生活中,与肥皂水作用容易起泡沫的是

  D、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6.27 克铝箔在充足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燃烧后的生成物的总质量是

  A、约等于 27 克

  B、一定小于 27 克

  C、一定大于 27 克

  D、一定等于 27 克

  7.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澄清物、单质、化合物分类正确的是

  A、空气、糖水、一氧化碳、铁粉

  C、空气、氮气、氢气、澄清石灰水

  8.下列物质不可能与水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B、空气、水、金刚石、氯酸钾

  D、空气、矿泉水、红磷、高锰酸钾

  9.在①碘酒 ②糖水 ③70%的酒精 ④稀硫酸等几种溶液中,溶剂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10.用浓盐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时必不可少的一组仪器是

  A、量筒、烧杯、漏斗、玻璃棒

  C、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烧杯

  B、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烧杯

  D、玻璃棒、量筒、烧杯、胶头滴管

  11.在相同温度时,食盐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12.下列物质中铁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13.许多化学反应都可在溶液中进行的原因是(  )

  A、操作简便,设备简单

  B、用料节约,减少成本

  C、可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

  D、固体物质间不能直接反应

  14.二氧化碳气体通人石蕊试液后,再加热溶液,最后溶液的颜色为(   )。

  15.将铁片投入下列溶液当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

  16.不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 )

  17.使两份等质量的碳酸钙,一份与稀盐酸完全反应,一份高温煅烧所产生的 CO2的质量( )

  B、跟稀盐酸反应的多

  18.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50g 高锰酸钾加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小于高锰酸钾的质量

  B、100g 冰溶解后得到相同质量的水

  C、10g 食盐完全溶解在 50g 水中,得到 60g 食盐溶液

  D、一杯水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水分蒸发了,质量减少了

  19.实验室里将白磷放在水里保存,据此对白磷性质作出如下推测,不准确的是

  A.它易与氧气反应

  20.小明在实验室中找到了三包已经失落标签的白色粉末,已知是 CaCO3、Na2CO3、CaO,请从下面的试剂或方法中选择一种来确定该三种物质

  21.为了防止小包装食品受潮,在一些食品包装袋中放入干燥剂是

  22.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 CaCO3 、Na2SO4、BaCl2、NaCl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把少量该粉末放入足量水中,搅拌、静置、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滤液。向所得固体中加入稀硝酸,固体溶解并有气体放出。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有白色固体生成。该粉末中肯定没有的物质是

  23.食用下列方法处理过的食品,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A、用干冰冷藏的食品

  C、用甲醛浸泡的海鲜

  B、牛奶中添加氧化钙以补充钙质

  D、用工业用盐腌制的肉类食品

  24.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肯定用到的仪器是

  25.小明学习化学后,在家里想用化学方法来鉴别碱面(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和食盐,你认为下

  A.各取少量通过尝味道区分

  C.各取少量分别倒入食醋

  B.各取少量分别倒入水中观察是否溶解

  D.各取少量溶于水,再分别加入石灰水

  26.现有 Fe、CuO、MgCl2、Ca(OH)2、稀 H2SO4 等五种物质,在常温下它们两两相互发生的化

  27.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所示曲线表示的是

  1.下列物质属于澄清物的是化合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

  ⑥硫燃烧后的生成物

  ⑧电解水后的生成物

  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中华考试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中华考试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3) (继续探究)同学们利用如图装置进一步测定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

(数据记录)实验秤取样品质量m1 , 反应前后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球形管的总质量分别为m2和m3 , 反应前后烧杯及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分别为m4和m5

(数据处理)通过测得数据计算出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

(反思与评价)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双选)

A 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B 倒置漏斗可以增大吸收面积同时防止倒吸

C 可以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

D 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要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否则测定结果会偏小

为无色片状结晶或白色颗粒粉末,味鹹而凉,强氧化剂。常温下稳定,在400℃ 以上则分解并放出氧气,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因此氯酸钾是一种敏感度很高的炸响剂,如混有一定杂质,有时候甚至会在日光照射下自爆。遇浓硫酸会爆炸。可与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由离子构成。氯酸钾绝不能用以与盐酸反应製备氯,因为会形成易爆的二氧化氯,也根本不能得到纯净的氯气。

  • 沸点:400℃(分解)
  • 外观:无色单斜晶体或白色粉末

无色或白色不含结晶水的结晶体,或者白色粉末。味鹹而凉,有毒,内服2-3g就可能引起中毒而死亡。微溶于乙醇,溶于水和硷溶液。但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氯酸钠小,并且随着温度升高而急剧上升。每100g水中的溶解度在20℃时是7.1g,在100℃时是56.4g。不易潮解。

氯酸钾是强氧化剂。如有催化剂等存在,在较低温度下就能分解而强烈放出氧气。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氯酸钾分解放氧是放热反应。在酸性溶液中有强氧化作用。与碳、磷及有机物或可燃物混合受到撞击时,都易发生燃烧和爆炸。

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ClO2=Cl2+2O2(二氧化氯也不稳定,会分解为氯气和氧气)

此反应生成的氯酸、高氯酸、二氧化氯的浓度非常高,极易爆炸。

氧化剂;测定锰、硫、镍、铜和硫化铁;炸药原料;製药;实验室制氧气。

氯酸钾用途较广,用于炸药、烟花、鞭炮、高级安全火柴,医药、摄影药剂、分析试剂、氧化剂及火箭、飞弹推进剂等。在同系列的推进剂中,含氯酸钾的推进剂比含氯酸铵的推进剂燃烧的快,燃烧能够进行的最低压力较高,燃速指数很高。还可用作解热、利尿等的药剂。分析试剂。氧化剂。氯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可以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实验室不常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氧气。(氧气不纯且危险)

由饱和食盐水溶液进行电解製得氯酸钠溶液,与氯化钾进行複分解反应再分离,精製製得。

1、电解法:将饱和食盐水溶液进行电解製得氯酸钠溶液,与一定量的氯化钾进行複分解反应,反应液经冷却至35℃以下时析出结晶,分离出母液,将粗製氯酸钾进行精製,待精製液含氯酸钾280g/L、氯化钠40g/L以下时,再进行二次冷却至25℃析出结晶,经离心分离、水洗、在65 ℃下气流乾燥、粉碎,製得氯酸钾成品。其反应式如下:

2、化学法:将石灰加水溶解消化製成石灰乳后送至氯化塔,通入氯气反应生成氯酸钙等,反应液含氯酸钙>50g/L、次氯酸钙<25g/L,加入硫化硷除去游离氯,经压滤,使滤液与加入的氯化钾进行複分解反应,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离心分离,得到的粗氯酸钾结晶进行精製,再经溶解、重结晶、离心分离、65 ℃下气流乾燥、粉碎,製得氯酸钾成品。其反应式如下:

K2CrO4在40~60℃电解14h,不时加水。铂板为电极,阳极面积约25cm2,阴极面积约15~20cm2,电压6~10V,阳极电流密度0.2A/cm2。电解结束后将溶液冷却。析出的KClO3结晶抽滤和洗涤。可用重结晶法纯制。100g产品溶于300mL沸水,趁热过滤,滤液冷却后结晶。抽滤,洗涤,30~40℃乾燥,产量90g,产率90%。

4、将100kg洁净蒸馏水加到50kg工业氯酸钾中,搅拌并加热,使之溶解,在沸腾时趁热过滤,除去不溶物,用水冷却至20℃,自然结晶,待结晶完全后,离心甩乾,在不超过100℃的温度下烘乾,即为成品。一次结晶不合格,可重结晶。

密封阴凉保存。不宜在日光下长时曝晒,并防止与有机物和其他易氧化物接触,氯酸钾特别不能与铵盐混合,否则生成会自燃甚至自爆的氯酸铵。

由于氯酸钾与硫、磷、碳等还原性物质及有机物、可燃物混合时,经摩擦或撞击后就会发生燃烧和爆炸,甚至会出现自发性的爆发,所以需小心处理,含氯酸钾的火药就要避免和硫磺接触,否则会出现猛烈爆燃。需要尤其注意的是,氯酸钾和磷(无论是哪种形态的磷)混合稍微摩擦,就有猛烈爆炸的危险。

氯酸钾有毒,能使血红蛋白变性并分解,误食会引起急性中毒,致死量为10g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乾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塑胶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菸、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沖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沖洗,并及时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用大量水扑救,同时用乾粉灭火剂闷熄。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聚乙烯类高级烷烃製成的服装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菸。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酸类、醇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酸类、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谣言1: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主要生成氯气

此为谣言:浓盐酸和氯酸钾的反应如下:KClO3 + 6HCl = KCl + 3Cl2 ↑+ 3H2O其中发生氧化反应的氯原子和发生还原反应的氯原子的质量比是……

驳斥:有文献明确指出:勿使用氯酸钾製备氯气,用KClO3法制Cl2不安全,纯度也低,颜色深是由于氯的氧化物(以ClO2为主)。二氧化氯易燃易爆,极易造成事故。切勿受到网路上及教学中某些无知言论的蛊惑!

进一步来说,随着二氧化氯消毒剂的推广使用,一些正确的中学习题也明确指出,盐酸与氯酸钾的正确反应,如以下例子:

氯酸钾与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绿黄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习题出自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第18题

谣言2: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主要生成Cl-

驳斥:氯酸钾与亚硫酸氢钠反应形成二氧化氯:2ClO3-+HSO3-+H+=2ClO2+SO42-+H2O,上述谣言不仅仅是错误的,更严重的是如果模仿有可能导致爆炸。

危险品标誌:氧化剂有害危害环境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57.2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氯酸钾的实验现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