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尽头之外是什么是哪里?

太空有边界吗?宇宙最终也许会把自己“卷起来”

  据国外媒体报道,我们头顶之上是天空,或者按科学家的说法,叫做大气层,一直延伸到地表上方32公里处。大气由各种各样的分子构成。这些分子的体积极小,你每一次呼吸时,都能将数十亿个气体分子吸入体内。

  在大气层之上,则是太空。太空中的分子数量要少得多,每个分子之间的空间也要大得多。

  你有没有想过,到外太空一游会是种怎样的体验呢?如果不停向前飞、向前飞,又会发现些什么呢?在你看到的事物中,有些可以被科学家解释;但有些事情,科学家目前还不得而知。就比如“太空是否有边界”这个问题,科学家至今仍毫无头绪。

  行星、恒星与星系 

  在这次太空旅行刚开始时,你首先会看到一些熟悉的景象。除了地球之外,还有一系列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动,其间还分布着许多小行星和彗星。

  你或许知道,太阳其实只是一颗平平无奇的恒星,之所以看上去比其它恒星都要大、都要明亮,只是因为它离我们更近而已。要想抵达下一颗恒星,我们需要跨越数万亿公里。假如你搭载的是NASA速度最快的太空探测器,也要过成千上万年才能抵达目的地。

  如果将恒星比作房子的话,星系就是一座由无数房屋构成的城市。据科学家估算,地球所在的银河系中约含有1000亿颗恒星。但如果我们离银河系足够远,这1000亿颗恒星的光芒都会融为一体,就好像我们从飞机上向下看城市建筑的灯光一样。

  天文学家近年来发现,许多恒星、甚至大部分恒星,都有围绕自己转动的行星。有些行星甚至与地球十分相似,因此在这些星球上,可能也有像我们一样的生物,幻想着外面的世界。

  要想到达另一个星系,你至少要飞数千万亿公里。两个星系之间的空间基本上空无一物,只有少许游离的分子,以及一些名叫“暗物质”的神秘分子。

  利用大型望远镜,天文学家已经看到了成百上千万个星系。但他们并未就此停止,仍在继续朝各个方向开展探索。

  如果你观察的时间足够长、可以达到数百万年,你就会发现,星系之间的空间似乎在不断增长。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在一只瘪气球上画些点,把气球吹起来之后,这些点之间的距离就会增加。宇宙中的星系也是同理。

  太空有尽头吗? 

  如果你能一直向前飞、能飞多远就飞多远,最终会飞到宇宙的尽头吗?每个方向上的星系数量都是无穷无尽的吗?假如宇宙有尽头,那么尽头之处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对于这些问题,科学家尚未达成定论。不过许多人认为,无论你朝哪个方向飞,也许都无法抵达尽头,只会不停地飞过一个又一个星系。

  有些科学家认为,宇宙最终也许会把自己“卷起来”。因此假如你一直往前飞,有朝一日也许又会从另一个方向回到原点。

  你可以将这种情况想象成一个地球仪。在这个球体之上,无论你朝哪个方向一直走下去,最终都会走回原点。假如宇宙是这种情况,就意味着宇宙并不是无限大的(但依然比你能想象的大得多)。

  但无论宇宙是有限还是无限的,你都永远无法到达宇宙的边界。科学家如今认为,宇宙不可能有止境。但没人敢打包票,也许只有未来的科学家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太阳系由九大行星其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及冥王星,是以岩石为主要成份的 " 地球型行星 "; 木星、土星、天王星及海王星,是大量气体包围的 " 木星型行星 "。

最靠近太阳的行星是水星 , 它是如何诞生的呢 ? 有两种说法:一、由于水星最靠近太阳,科学家认为水星是在原始太阳系星云中的高温区域,由凝固的金属铁及其它富含物质的材料物质堆积而成。二、水星是在巨大的原始行星互相碰撞的时候,由彼此的金属铁融合而成。

谜之二:木星为什么有大红斑

  木星是太阳系星之冠,它的直径达 14.28 万千米,体积是地球的 1316 倍,质量是地球的 318 倍。从地球上看木星,总放射着金色的光芒。表面有许多连绵不断而明亮的条纹,以及奇妙的大红斑点。

地球人观测位于木星南半球的大红斑,已经有 300 多年了。大红斑差不多有两个地球那么大。

大红斑是反时针旋转的高度压云形成的巨大旋涡。它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为云下层的磷化氢被搬运到上空,受到太阳紫外线照射而转化为磷的缘故。大红斑是如何形成的呢 ? 目前科学家还不清楚。

为解开木星之谜,美国于 1989 年 10 月 18 日发射了 " 伽利略 " 木星探测器,开始了对木星的专门探索。" 伽利略 " 木星探测器对科学界意义重大,因为科学家认为,了解木星有助于揭开行星系统的起源之谜,找到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模型。

1994 年 7 月 22 日," 伽利略 " 到达距木星一亿多公里的地方,观测到了苏梅克 - 列维 9 号彗星的碎片与木星相撞的壮观景象,并发回了第一张相撞的图像。它还捕捉到最后一块彗星碎片撞击木星的情景。这在当时轰动了全球。

1998 年 10 月," 伽利略 " 发现木星的两颗卫星上存在海洋,因而很可能有生命。

谜之三:金星为什么灼热

据人类目前所知,相对于火星来说,金星的自然环境要严酷得多。其表面温度高达 500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占到 90% 以上,时常降落狂暴的具有腐蚀性的酸雨,还经常刮比地球上 12 级台风还要猛烈的特大热风暴。金星的周围是浓厚的云层,以致于 20 余年 ( 1960~1981 年 ) 间从地球上发射的近 20 个探测器仍未能认清其真实面目。

谜之四:行星为什么有环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全部有环,各不相同。土星的环又薄又暗,由岩石粒子构成。土星的环又大又亮,有水冰构成。环的成因,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是:过去存在的卫星或彗星被行星的潮汐力破坏,分裂成小碎片,有的碎片进入环绕行星公转的轨道,因而形成了环。

谜之五:3 个关于月球的未解之谜

" 谜团在于月球太扁了,"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物理学与行星科学教授玛丽亚 · T · 朱伯告诉《纽约时报》记者。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太空探测器发现,处于月球与地球地心连线上的月球半径被拉长,也就是说,如果沿赤道把月球分成两半,截面不是正圆,而是像橄榄球一样的椭圆," 球尖 " 指向地球。但迄今无人能就月球当前形状的成因给出完全令人信服的解释。

一般认为,45 亿年前,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地球,产生的部分碎片形成月球,但这也仅限于推测。

月球形状的另一个谜团是,月球面对地球一面在物质构成及外貌方面与背对地球一面差异很大:前者地壳比另一面地壳薄许多,并拥有由玄武岩构成的广阔平原,这些平原被称为月海,这是很久以前月球表面火山喷发的结果。背对地球的一面地壳厚很多,有更多陨石坑,几乎没有月海。

一定程度上,月海中密度较高的玄武岩使月球的质量中心不在几何中心,偏离了约 1.6 千米。但是,迁移的发生过程尚不清楚。

法国人拉普拉斯在 18 世纪末发现月球形状不规则难能可贵,然而,他没有看到的是,月球正在逐渐远离地球。月球每年远离地球约 3.8 厘米。

现在的月球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同,所以它的一面总是朝向地球。科学家估计,和现在约 38 万千米的距离不同,早期的月地距离可能只有约 2.6 万千米。由于天体运行轨道半径与天体转速有关,按照这一假设,1 比 1 的自转公转周期比可以解释当前月球形状不规则的现象。

还有一些科学家假设,月球形成初期的自转公转周期比为 3 比 2,也就是公转 2 周期间自转 3 周,这种情况至多持续了几亿年,最后因为潮汐力而自转降速,自转公转比稳定为现在的 1 比 1。计算结果表明,这段自转比公转快的时期可能提供足够的力,为月球形成目前的形状准备了条件。

谜之六:真的有火星人吗 ? ( 此谜已解 )

  1996 年 8 月美国航空太空总署研究小组发表研究成果说火星曾有生命存在,证据是掉落在南极大陆的火星陨石。

研究小组在陨石中的碳酸盐部分检测出有机物,推断远古时代的火星,应该像 30 多亿年前的地球。那时地球已有生命,因此不能否定火星曾有生命的可能性。

谜之七:冥王星以外有什么宇宙探索

  以前有人主张,冥王星以外可能有第十颗行星星。

1992 年夏天,科学发现冥王星轨道外面有一颗直径 250 公里左右新天体接着 41 颗轨道长半径大于海王星的天体陆续现身。

此外,1950 年,天文学家欧特统计了当时已经观测到的周期彗星的轨道,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周期彗星都是从距离太阳几万 AU ( 天文单位 ) 的地方全方位飞来,可能有一个呈球壳状包住太阳系的彗星巢。整个彗星巢,叫做 " 欧特云 "。

谜之八:太阳系尽头在哪里

  科学家说,太阳会喷出高能量带电粒子,称为 " 太阳风 "。太阳风吹刮的范围一直达到冥王星轨道外面,形成一个巨大的磁气圈,叫做 " 日圈 "。日圈外面有星际风在吹刮,但是太阳风会保护太阳系不受星际风侵袭、并在交界处形成震波面。

日圈的终极境界叫做 " 日圈顶层 ",这就是太阳所支配的最远端,可以把这里视为太阳系的尽头。

至于日圈层顶距离太阳有多乐 ? 它的形状如何 ? 航海家 1 号和 2 号已分别飞到距离太阳 66AU 和 51AU 的地方,希望日后能够揭开太阳系最远的面貌。

关注天天探索官方微信(微信号:ittufo), 浓缩宇宙探索、历史谜底、军事真相等不为人知的新闻故事 , 打开你的眼界 , 放纵你的思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宇宙的尽头之外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