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肌肉越多力气越大吗大力气小?

相信大家对举重项目都不会陌生,一位优秀的举重运动员一般都能举起自己体重两倍的重量,不过几乎没人有可以举起大于自己三倍体重的重量。对比举重选手来说,健身运动员能够举起的重量就要小了很多,通常只能举起自己体重相等,甚至更小的重量。那么为什么同样是力量训练者,两者差距这么大呢?

就拿健身运动员来说,他们为了练出结实大块的肌肉,每天也需要进行力量训练,训练的量也丝毫不会少。为什么这些健身远动员力气方面就没有举重运动员强呢?其实这也是和双方训练方式有所不同,在不少人都觉得举重运动员靠的就是蛮力,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任何体育运动不仅仅需要过硬的身体素质,同时还需要运动员有着很高天赋,举重也是如此。在练习上,健身运动员更加追求身体肌肉的美观性,运动员更加注重肌肉的线条。为了练习出肌肉的各个线条需要健身运动员进行长久的训练,所以一位健身运动者身上充满肌肉最少也要训练一年甚至三年时间。

对于那些靠着几个月,或者半年就训练出肌肉的健身运动员是并存在的,他们身上的肌肉回弹也会很快。正是训练方式差别较大,健身运动员注重持久,小重量。举重运动员就的训练方式就注重增重训练,通常一位举重运动员会随着天数逐渐增加举重的重量,练习的时候更加注重爆发力。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会看到健身运动员身上肌肉发达,力量不大,反观举重运动员身上都看不到什么肌肉,动不动就能举起自己体重一两倍重量的原因。其次举重运动员也更加注重技巧的训练,不单单是训练力量,正是两者的训练方式有所不同,在举重的时候差距也会非常明显。

在今年突破了奥运纪录的吕小军那一身几乎完美的肌肉实在是惹人羡慕。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健身圈几乎都将吕小军封神。

绝大多数人可能都会觉得“肌肉大那么力量就会大”,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肌肉大的并不一定力气大,肌肉小的力气也不一定小。

肌肉可以说是我们身体中不可或缺的部位,是我们生命体征维持的重要部分。人体的肌肉大约有639块。在正常情况下占据了身体的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四十五左右。

在大体上肌肉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平滑肌、心肌、骨骼肌。平滑肌大多数来构成内脏和血管,骨骼肌则是附着在骨头上面可以控制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动,心肌显而易见就是构成心脏的肌肉。

而肌肉在显微镜下是由一个个形状细长,纤维状的肌细胞构成的,因为其形状呈现纺锤状或是纤维状,所以肌细胞又被称为是肌纤维。每一块肌肉都是由数量庞大的肌纤维构成的,除了外表像是纤维,它还有着收缩运动的特性。

那么肌肉是如何产生力量的呢?对于我们人体来说,我们生活中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运动,而这些运动就是依靠肌细胞的收缩来完成的。也就是量变引起的质变,单一的肌细胞的收缩作用可能表现出来的效果不明显,但是数量庞大的肌细胞则是可以提供巨大的力量。

除此之外,所有的肌肉都是由我们的神经来控制的。当我们下达指令时脑中将信号通过神经传输到每一个肌肉然后多种肌肉通过协同合作来完成我们需要的行为。

所以说总体来看,其实肌肉产生力量的过程其实是外界环境需要我们做出的行为在大脑接受判断后然后通过信号的传递到达各种肌肉中,然后通过各种肌肉收缩活动组合协作从而得到力量。

从宏观上来看就是肌肉收缩从而得到了力量,但是微观来说其实是肌肉中的收缩蛋白(肌凝蛋白和肌纤蛋白)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肌肉的收缩来得到力量。也就是说本质上其实是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获得的力量。

其实本质上是肌凝蛋白也就是肌球蛋白提供了力量。对于细胞来说,肌球蛋白相当于是利用ATP作为细胞中的马达。它的形状则是豆芽状的。由两条重链和多条轻链构成。可以分解ATP,然后利用ATP水解时产生的作用力来提供力量。

其原理类似于是杠杆原理,肌球蛋白的头部链接了纤维状的肌动蛋白而产生力量时,头部偏向其杆部然后带动肌动蛋白的行动从而促使肌肉的收缩。而在放松舒张时也同样是类似的原理。

在了解了肌肉细胞中的力量是何处来的,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有些人肌肉大却力量小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实际上,越强壮的肌肉纤维,越粗的肌肉纤维,产生的力量也是越大。但是除了肌肉纤维的强壮程度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则是我们自身的神经系统所能接受的重量。这才是决定我们力量的重要关键。

也就是说你的神经无法适应大重量,哪怕是你的肌肉再大再粗也没有过大的量。那么开头我们所说的“肌肉大的力量就会大”应该换成“肌肉大的力量的上限就越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肌肉越多力气越大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