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看看如何检查程序错误哪里错了?

2012年,张小龙在他八小时的内部演讲结束时说:他所说的,都是错的。这句话的目的是让我们去切身实践,要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

那么微信十年的这一场演讲,作为一个从业6年的产品经理,我的理解认知是什么样的呢?

现在我就基于微信十年演讲中的观点顺序,理一理我基于此的理解和看法。

视频号的意义,与其说是视频,不如说是“号”。因为有了一个公开的号,意味着每个人都有了一个公开发声的身份。这个身份可以承载视频内容,可以承载直播,可以承载小程序。

微信一直在强调对个人的意义,比如公众号对作者的意义、视频号对作者的意义、小程序对企业的意义。微信却很少强调用户需求,宣扬用户需要所以要做。这是因为微信的出发点都是生态逻辑。

2、视频号是否新ID?

我记得当时有个方案是,每个进视频号的人要创建一个视频号ID,用这个ID来浏览和评论内容。我说不对,浏览者应该是微信身份,而不应该强迫每个人开一个新的身份才能看和评论。

事情应该朝着简单的方向演化,如果越来越复杂,那么问题就问错了。产品的一切,对内无论是多少身份ID,对外肯定只有一个。把简单留给用户,把复杂留给自己才是好产品。

做小程序的时候,我们希望小程序就是官网。现在,我们希望视频号是每个机构的官网。这是合理的,官网是需要进化的。

用户在哪官网就在哪,毋庸置疑。这一点可以通过现在的渠道广告预算来佐证。官网的本质是企业服务,所以不拘泥于形态,能更好传递服务的官网才是好官网。因此官网未必是网站。

所以我开玩笑说,如果有一天我们在每一个广告牌下面,都能看到广告主的视频号的二维码,那就说明视频号做成了想要的官网了。

这是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里面的愿景,是产品大成的表现。

5、视频号开始社交推荐

5月份的时候,我们做了视频号最重大的一个改变。因为经过几个月的灰度,表明在现有的内容下,基于机器推荐是走不通的。对比数据后修改为以实名点赞的社交推荐为主,机器推荐为辅。

这段话的关键句是:现有内容走不通,然后走社交推荐的路径才算通畅。这个问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答案是先找到小鸡和小蛋,慢慢来。而且现在走不通不代表以后走不通,视频号推荐的终局肯定还是机器推荐。

6月视频号的用户到了一个量级。数字其实不重要,但对于一个内容形态的产品来说,一定量级的用户意味着解决了生死问题,即流量的循环起来了。

什么是产品的MVP?什么是产品跑通的MVP?我们自己心里要有一个定义:最少达成什么样的状态才算合格。靠外力助推基本都是死,实现内循环才能生存。所以才有微信说的通过产品而非运营的风格。可以看出,微信做视频号是以一款新产品的心态在跑。

有这个用户基数说明生存下来了,这时候就可以开始做基础功能的完善了,比如直播能力等。没有过生死线的话,做再多功能也是白搭。

这个很厉害。现实中我们自己做不了基础功能完善的预判,可能会陷入到没有用户是因为没上直播的推断,于是大家就开始堆功能。但最根本的还是MVP架构,这个通了其他的才通。

8、只看关注用户的数据

只拿有关注的用户来看。有关注的用户目前极少,属于活跃用户,所以代表了未来活跃用户的行为。

找到核心用户,而不是大盘用户。产品的出发点不是让所有人满意,而是先让小部分人满意,再考虑由小到大的扩圈。

用完即走跟时间长短无关,跟效率有关。我们从来不会关注用户在微信里停留的时长,那不是我们的目标。

时长确实是结果量,价值才是唯一的衡量和追求。有价值自然有日活、留存、时长。市面上骗日活留存的产品要么是低决策的促销类,要么是百无一用的工具类。

10、云端视频,长久分发

未来的视频应该是一种结构化数据。它存在云端,有所有的创作者信息,有观众的互动信息,能够很方便的分享。视频号是载体。载体的含义还体现在,我们自己不做内容,也不会去买内容。我们不关注具体的内容是什么。我们只做内容的承载和传递。

这句话是视频号的定位跟其他短视频最大的不同所在。视频号的定位是平台,不是消费短视频,因此需要云端标准化、标签化,有规模效应,有长久分发。这很伟大。

11、是否要区分长短视频?

短视频还是长视频?视频号不区分长视频短视频,但是又能兼容短视频的体验。

长短重要吗?不重要,价值最重要。用户的心智是消费,在无切换成本的场景内,视频长短不重要,一切取决于用户的喜好。这是一个消费和供给的平衡市场。但最终消费决定了供给。

因为很多人朋友圈设置了三天可见,越来越多了,我们打开名片有的时候几乎看不到东西。为什么不给他们提供一个可以把一些照片精选放在那里的功能,这样朋友进来至少可以看到一些。

让大家在三天可见也继续维护人设吗?那发新朋友圈的时候是不是也要考虑跟最好照片的对比,结果就是大家就不发朋友圈了。三天可见的本质是降低发朋友圈的压力,回归当下的真实。这是一个极其短视的**功能。

命中率是指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条数的比例。我们在公众号里在给关注的号的内容做排序,以及在视频号里,也会通过算法对关注的内容做排序,也是为了提高命中率。

这是所有做产品的最需要关注的数据。命中率代表了产品价值,回答的是如何给用户提供感兴趣内容的问题。做法可以是推荐更准、描述更详细、差异化展示等等。但唯一确定的是,用海量数据去砸,绝对是错的。

互联网历史上,个人在公开领域的表达方式一直在演变。所以我在想,还有什么内容形态是比短视频更能被更多人接受的。

站在未来的角度做产品,方向对了以后做什么都很顺畅。所以,什么是直播?人人畅所欲言的表达场所。你看,微信思考的角度仍是B面。至于用户喜欢不喜欢看呢?有价值自然就会看,关键是B面价值的体现,是供给端。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其实你现在放在视频号上也是很适用的。

价值是恒定的,承载方式是演变的。站在价值的角度思考问题是底层逻辑,底层就是通用。

我就经常会有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比如,如果你能拍一下一个人的头像会怎么样。

拍一拍功能是龙哥的创意实锤。但好玩就好玩在拍一拍加了UGC的尾巴。纯粹的表达XX拍了拍XX,没有话题感、娱乐度,这在社交产品里是不能接受的。因此要站在社交产品放大器的角度思考每一个功能,自然就产生了尾巴的UGC。当然策划方案肯定不止这一个,但尾巴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功能。在我眼里,创意堪比红包。

我扔出一个**,对方的屏幕就裂开来。当然,是动画效果的裂开,但要求很逼真。

听到这里,我很矛盾。我不期待这个功能,我反感任何人炸我的屏幕,那么对于不接受的用户需要设置不允许别人炸吗?这不就复杂了吗。但我想到的微信肯定想到了,我期待的是微信的解法。

PS:写文在微信8.0发布之前,上线的效果是**只有在聊天当前页才有动效。

个人的状态表达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哪怕是简单的一句“我今天很郁闷”,你不会发朋友圈,也不会跟朋友专门去说,那么,总需要一个地方可以说的。

这是使命愿景价值观里面的使命。所以,还是站在社交放大器的角度思考状态,要表达、要聚类、要演化。我同样期待这个功能做法,但我不期待这个功能。

PS:写文在微信8.0发布之前,上线的效果同样在考虑社交放大。

我希望听歌的时候能够看到一点东西,因为听歌的时候有一点想象力。

我期待这个功能的做法,也期待这个功能的使用感受。但不太理解的是为什么微信要做这个功能,难道纯粹是好玩吗?

为了解决一篇文章要很久才看完,而中途要不断处理微信消息的需要,我们有了浮窗功能。但它并不完美。

即使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功能,微信也在考虑解法是否完美。但没有完美的方案,只有当下的方案,对当下的方案不满意就需要改进。这是我认为说这句话的第一个原因。

另一个原因是,浮窗适合文章内容,不适合视频和直播内容,现在视频号也存在大量的未完成内容,该怎么办?微信肯定需要找一个普适性的解决方案,因此浮窗需要改版。

第三个原因是问题已经暴露,就需要在产品形态上兼顾未来各种内容的未完成列表。这应该是产品进化的终极形态了,必须考虑扩展性。但有个问题是效率,我们其实看到的很多内容不想回看,那如何界定未完成列表?看来还需要用户手动选。

那么入口呢?我们离开内容消费场景回到的是对话页面,那么完成对话后继续消费是下一步路径,这也是在聊天页面做上滑的原因,因此入口大概率也在这里。包含了你看过的内容、视频、直播、小程序等等。所以预言是,这个页面要大改版,且类似发现页的终局性、兼容性改版

PS:同样写文在微信8.0发布之前,上线的效果我认为很完美。

互联网产品是关于创造力的,而不是拼人数。如果一个一百人的团队做不出来一个产品,给一千人也照样做不出来,甚至做的更差。

产品经理是创造力的工作,不是体力工作。愿各位产品经理都能有一个看重创造力的老板。

简单才会好用。特别是一个产品有十亿人在用的时候。

有时候也会想,很多用户其实并不一定很在意产品是否简单。粗制滥造的产品,也可能照样会有很多人用的。但是我们还是会追求简单,因为总有部分人,会认同这种简单背后的美感。

微信虽然是这么大用户量的产品了,并且经历了10年之久了,但我还是希望,它能一直保持自己的风格,一直像一个小而美的产品一样,有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审美,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观念。而不仅仅是数字的奴隶。这样的话,我和团队,才会为我们的工作而感到骄傲,并且觉得有意义,这是我对微信十年在今天的最后一个总结。

听完这段话,只有感激。感谢微信对世界的善良。现在的互联网也只有微信在对用户善良。你都不能想象,没有龙哥的互联网会怎样。

希望我没有浪费你的时间,再见。

希望我也没有浪费你的时间,再见。

PS1:一个细节:龙哥用“我们”的句子代表了微信内部产品经理的贡献,龙哥用“我”的表示龙哥的判断,大家可以看看数量对比。

PS2:这篇文章写完未发的期间,微信更新了8.0版本。我的猜测和判断也许没了意义,但还是原计划发文吧。



欢迎关注公众号,持续输出产品经理干货文章

关注后回复【社群】,与同学们一起交流产品

本文系作者: 授权发表,鸟哥笔记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鸟哥笔记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如对文章、图片、字体等版权有疑问,请点击

主要问题是按了=按钮后,没有反应
希望哪位大神能帮忙看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检查程序错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