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链会把人类是怎么来的困在地球上吗

原创 库叔说 瞭望智库

近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CEO兼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马斯克摊上了两件大事。一件开心事,他成功入选了美国国家工程院2021年度增补院士名单;一件糟心事,因地磁风暴影响,SpaceX发射的49颗星链卫星中有40颗坠落地球。可以说这次发射任务基本上失败了,并造成很大损失。

2021年4月28日,一枚“猎鹰9”火箭从美国佛罗里达州携带一个批次的60颗“星链”卫星升空。图|人民视觉

这次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卫星集体坠落事件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人们对星链计划的争议也愈加激烈。星链卫星的大量发射及军民用途的快速发展,对全球卫星互联网建设、空间网络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面对马斯克的星链计划,2月16至17日,欧洲也推出自己的“星链计划”,提出欧洲“安全连接系统”概念,计划斥资60亿欧元建设欧洲独立的太空互联星座,以摆脱未来对马斯克星链计划的依赖。

回顾往昔,马斯克虽然在太空探索领域有诸多创新和突破,但星链计划广受非议,面对“野蛮生长”的星链,星链计划目前进展如何?给我国及国际社会带来了哪些挑战和影响?

文丨田硕 瞭望智库观察员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美东时间2月3日18时13分,SpaceX“猎鹰9号”火箭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第36批次的49颗“星链”卫星,也是今年第三批。部署计划是将卫星送入近地点210公里高的测试轨道,再利用这些卫星自带的霍尔效应推进器将轨道爬升至540公里高的工作轨道,这一过程大约需要数周时间。然而,这批卫星在发射第二天就遭遇了地磁风暴的严重影响。

【注:通常使用地磁Kp指数来表征地磁扰动的强弱,Kp指数划分为0到9级,Kp=5表示发生了低级别地磁暴。Kp=9是强地磁暴,地球辐射环境、大气环境都会发生剧烈变化,相关机构会针对强地磁暴做出相应的预警、防护和规避措施。】

SpaceX官网称,这批星链卫星已经设计为跌入大气层时自动销毁,这意味着这些脱轨卫星与其他卫星相撞的风险为“零”(也没有卫星在这么低的轨道运行),且不会产生轨道碎片,也不会有碎片撞击地面。

为什么这次会出现大批量卫星坠毁事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雷久侯表示,这是“天灾”和“人祸”撞一块了。除了地磁暴外,星链卫星的坠落主要还是卫星推进策略以及盲目发射导致,大气阻力升高只是一个诱因。

在他看来,一般卫星不会停靠在210公里高度。如果一开始就将卫星送到更高轨道,即使遇到更强的地磁暴,也不会导致卫星快速坠落。因为,大气密度随高度呈指数型衰减,轨道升高100公里,大气阻力要低1-2个数量级。

据称,SpaceX公司之所以选择在近地轨道部署“星链”卫星,部分原因就是为了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可以保证迅速处理。但事实证明,正是这样的轨道设计,反而使它们更易受到地磁暴的影响。

此外,其实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当天曾发出地磁暴提醒,称发射当天可能会发生太阳风暴。但不知什么原因,火箭仍按时发射,结果第二天,太阳风准时抵达,酿成此事件。

其实受地磁暴影响而坠落早有前车之鉴。美国首个空间站“天空实验室”(Skylab)于1973年发射升空,预计运行寿命为10年。但之后在轨期间太阳活动处于高发年,由于多次地磁暴的累积效应,地球大气层膨胀使得处于400公里近地轨道的天空实验室飞行阻力加大,轨道迅速下降,1979年7月提前坠入大气层。

星链计划是SpaceX旗下的全球卫星宽带项目,是马斯克于2015年提出的,计划在太空建起一个卫星网来提供覆盖全球的互联网服务,尤其是偏远地区,预估需要的资金总额至少达到100亿美元。

SpaceX计划在2020年代中期之前在340公里(约7500颗),550公里(约1600颗),1150公里(约2800颗)三个轨道上部署近

由于SpaceX猎鹰火箭的相对低成本和强大运力,星链卫星可以频繁发射,一次可以将几十颗卫星送上太空,最高纪录达到了一箭143星。截止到2022年1月,成功发射的总数已超过2000颗。正式运行1469颗,占全球在轨运行卫星总数30%,另有272颗正在进入运行轨道,绝对称得上一家独大。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太空科技中心研究人员统计,自1957年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发射的所有卫星总数也只有约8000颗。SpaceX计划发射的

此外,在可见光波段以外,星链也在严重干扰着天文观测。IAU指出,卫星星座通过无线电(射频)信号与地球进行通信,产生的大量射频噪音很难被射频观测忽略。比如,目前众多针对黑洞的前沿研究所使用的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就正苦于巨型卫星星座的射电干扰。

空间利用不受监管,使得天文学家们无处告状,他们已大声疾呼设计者、部署者和政策制定者与天文学家合作来减轻影响。2月2日,国际天文联合会宣布成立保护黑暗宁静天空免受卫星干扰中心(Centre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Dark and Quiet Sky from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Interference),该中心由天文学家、卫星运营商和监管机构组成,致力于保护天空免受卫星光污染。

有学者指出,巨量的人造卫星会对地球大气和全球气候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一篇于2021年5月20日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的论文表明,卫星中含有的铝在卫星寿命终结再入大气层时会燃烧生成氧化铝(陨石主要由氧、镁和硅组成,极少含铝)。氧化铝不但会严重消耗臭氧,导致臭氧层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变弱,还会散射太阳光,改变大气层的反照率,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

相比等量的普通大气固体污染,退休卫星的污染更为显著。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位于大气底部(高度10公里以内),在几周内就能随重力或大气中的水沉降。但从太空进入大气的物质会停留在接近100公里高度的大气层顶部,有可能在那里永久存在。

根据星链计划的卫星寿命(每5年发射新卫星替换原卫星)计算,平均每天坠落的退休卫星将重达2.2吨,留在大气中的氧化铝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加,对臭氧层和反照率的影响也会日渐显著。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研究人员指出,几十年后星链卫星燃烧所积累的污染物带来的气候影响,或许会与目前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气候变化相当,这种可能性无法排除。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和天文学教授 Aaron Boley说,人类非常擅长低估自身改变环境的能力。我们曾经认为,人类倾倒入海的塑料远远无法对海洋环境产生影响,人类排放到大气的二氧化碳远远无法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但海洋塑料污染问题来了,全球气候变化也来了。而如今,我们即将在开发太空时犯下同样的错误。

不论是出于自身和“邻居”安全考虑,还是为了对全人类负责,星链计划都必须在设计和运营时珍惜有限的公共资源,努力提高轨道效率,并减轻各方面的负面影响。否则,未来的低地球轨道一定不会欢迎它们。

1. 罗亦丹,《地磁风暴“来袭”:马斯克旗下40颗星链卫星或坠入大气层销毁》,新京报

2. Steed,《一场太阳活动,干掉了40颗SpaceX星链卫星》,果壳

3. 唐芳,《49颗“星链”卫星遭遇地磁暴,都是太阳惹的祸?》,科技日报

4. 李志涛,罗冰显,《SpaceX 40颗星链卫星被摧毁!它们遇到了什么?》,科学大院

5. 李宏策,《欧版“星链”计划呼之欲出》,科技日报

6. 老司机马识途,《“一阵风吹过”,40颗美国卫星就报废》,枢密院十号

7. 三体引力波,《SpaceX累计发射星链超2000颗,在轨运行占全球30%》

8. 赵佳,《美方否认星链卫星危及中国空间站,外交部回应》,中国日报网

9. 牛弹琴,《中国向联合国提交的这个照会,与马斯克有关!》

10. 央视财经,《美国卫星两度逼近,中国空间站“紧急避碰”!“星链”,为何不守规矩?》

11. 张菁娟,《NASA担忧星链卫星发太多:空间站发射窗口越来越小》,观察者网

12. 澎湃新闻,《美卫星近距离接近,中国空间站两次“紧急避碰”》

13. 徐鸣,《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太空交规”全凭自觉?!》,环球杂志社

14. 老司机马识途,《还在狡辩?NASA都“大义灭亲”了!》,枢密院十号

15. 环球时报,《“星链”被批,马斯克回应》

16. 深海三文鱼,《美国的“星链”卫星,凭什么这么不守规矩?》,深海区

17. 杨歆,俞俊,《美军高度关注“星链”计划》,中国国防报

18. 刘帅军,徐帆江等,《“星链”升空,“星战”打响》,中国国防报

19. 刘梅,崔东浩,曲晟晖,《“星链”背后的军事野心》,光明军事

20. 老司机马识途,《威胁中国空间站的星链卫星,背景不简单》,枢密院十号

21. 潘昱辰,《星链计划,“前科”累累》,观察者网

22. 欧阳,《醉翁之意不在酒?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到底是什么》,大公网

23. 量子位,《马斯克遭“天劫”:40颗星链卫星葬身地磁风暴,数千万美元打了水漂》

24. 中国新闻社,《美国狠起来,连自己都怕……》

26. 科研圈,《马斯克的星链威胁中国空间站安全,科技巨头送上天的卫星带来的麻烦越来越多》

原标题:《卫星坠落,谁惹的祸?》

移民火星与改造地球的沙漠,这两件事牙根就是风马不相及的事。

移民火星是人类多少年来的一个梦想,且人类正在努力向这个目标接近。移民火星的目的是为地球的未来未雨绸缪,是为地球寻找和建设未来的新家园。

而改造地球上的沙漠,只能说这是自己家里的事,也可以说是自己篮子里的事。改造沙漠无非就是改善地球的环境,使之能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粮食和财富。但这是决定不了地球的未来与命运的。

火星对地球来说是最适合地球人移民的星球,也是地球人尝试移居其他星球前的首先目的地。

征服火星是一个长期的持续几个世纪的事情,是集全世界最高科学成果与全世界财富支撑的伟大创举。一旦实现了人类在火星的规模移民和人类的繁衍,那将是人类文明的又一次升华。

大实话:说去火星但不立刻动身大家还能理解,说去沙漠但不去就暴露自己骗子的身份了。

毫不避讳地说,马斯克这种天马行空的想法,就是资本家常规用来忽悠大众圈钱的。

对于马斯克“移民火星”的论调,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老千层饼了。

这里,老夫就给各位观众姥爷说道说道马斯克的火星计划真实目的是什么。

我先问你一个问题:哪个品牌的汽车最具科技感?

大部分人的回答应该都是:特斯拉。

那么,问题来了,特斯拉到底和其他品牌的汽车有什么不同,会让你觉得它更加具备科技感?

我估计大多数给予特斯拉汽车本身的回答都站不住脚。

因为本质上来说,跟特斯拉同类型的车品牌有很多,也不存在云泥之别。

作为曾经的特斯拉车主,毫不客气地说,特斯拉就是割韭菜最严重的,且性价比最低的电动汽车。

而你之所以会认为特斯拉更具备“科技感、未来感”,主要就是因为人家广告做得好。

这就叫品牌逼格,说白了,就是你想把产品卖的贵,你的逼格就得够范儿。

就好比是你看到宝马,心里第一反应是:暴发户;看到沃尔沃,第一反应是:安全;看到奔驰,第一反应是:稳重。

所以,这些汽车品牌就需要一直围绕这些用户心理画像做广告输出。自然,特斯拉就要围绕“科技感、未来感”来打造品牌形象。

现在,我们来回归问题本身,移民火星和改善沙漠,哪一个听起来更加具有科技感和未来感?感觉到了吧,这就是问题的本质所在。

因为改善沙漠显示不出来特斯拉的品牌调性,但是,移民火星足以让大众充满幻想了。

当然,这只是千层饼套路的第一层,毕竟,人家马斯克可是给人感觉真要移民火星的,又是发射火箭,又是号召名人进行太空旅行的;

虽然他自己也很清楚,移民火星就是扯淡;世界上那么多国家的科技实力不比你一个特斯拉公司牛,要是火星真的具备短时间移民条件的话,轮得到你马斯克?印度我三哥早就火星建都了好不拉。

那为啥马斯克要大张旗鼓地欺骗全世界呢?因为马斯克还有个“星链计划”

这个星链计划简单来说就是全球联网计划,如果成功了,就可以大幅度降低全球联网成本,这才是真正有机会落地,且有机会赚大钱的项目。

那做大事得有钱啊,光有想法不行啊,总不能让我马哥拿自己的钱冒险吧。

钱从哪儿来?股市融资割韭菜呗。股市割韭菜靠啥?

当然是讲故事啊!只要故事讲得好,就算你只有一个PPT,那也能下月回国(PS:贾跃亭)。

而这个故事就要求越多人听不懂越好,越脱离实际越好。

你说你要改善沙漠是吧?好,网上一堆环境保护专家出来质疑了,就是我这种键盘侠也能逼叨两句,你还想融资,做梦吧,阻力自然是很大。

但是,你说你要移民火星,那感情好,全世界敢说懂的人估计也不超过十个,自然质疑声就少了嘛。再加上马斯克自身有是世界名人,那一顿忽悠,我等吃瓜群众那还不高呼一声:老马牛逼。

所以,总的来说,移民火星就是给大众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本质上还是资本家圈钱的套路。你要真的是信了,你也就离移民火星不远了;当然,现在不信也不晚,老实看好自己钱包里那仨瓜俩枣,挺好。

有理有据,实话实说,关注:大实话。让我们一起用理性的视角看世界。

移民外星,首先应学会移送水上拟移民星球。当移送的水成塘、成江后在太阳的作用下,才能产生气。有了气后,再移送植物。有了植物在太阳和水的作用下才能产生氧气。有了氧气后,再说移民。以人类现有的能力,一年可送很多方水到拟移星球,几十年后,移民可望成功。

因为马斯克有火箭,想未来有飞船,先铺垫一下,等未来去火星移民的也需要做马斯克的船才可以去,打造未来行业,在说马斯克也有那个实力卖票赚钱,现在先把计划让大家知道,我卖车也是最好的别的车都没我好,这就是广告作用,也才,有钱,有梦想,三合一的,这个世界就是有想象的力量,画个伟大的图,讲个伟大的故事,总会有人相信的,你明天说天会下雨全是馅饼也会有一部分人相信而且会天天看天空这就是这个道理,只不过不要像我说的这么直白,方法总会有的,只要有相信的这事就成了,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有钱投资的都在找一个好的故事能让大多人相信的故事,我就想让人看完我写的故事就想要个关注 小小的赞,就能赚一分钱,能赚一分钱我就有动力,因为有的人的时间不值钱,有的人时间很值钱,不值钱就要努力,努力就会变二分红钱,虽然速度比较慢,但是不怕,就是坚持,面包总会有的要相信,相信有就会有,马斯克说了这个世界是虚拟的可能,就是一切是你大脑反应的信号导致的信息出现,所以想你所想就会出现,不要理性,我们要感性要疯狂要疯狂的想一件事,想我有门市能租出去,那就会租出去,疯狂的想我很有钱全在我家里,那总会有一天就会很有钱,这就是不要理性的去思考问题,小灰人,蜥蜴人,外星人,火星,金字塔,什么远古大陆,虚拟世界,机器连接大脑,什么北纬三十度,纬度,平行世界,必须要想,而且要相信,必须的相信。不相信就天天说,天天唠叨,没完没了的说,我就不信了你不信。看完我的文章评论你会很有钱,点赞 关注的那不用我说了,非常有钱,全是钱,钱多的都头疼,心烦,安了,休息。

问得好,一下子就戳穿科学骗子们的谎言。他们自相矛盾,为了获得经费,编造了逆天大慌,但经不起推敲,地球上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到火星解决,这不是开玩笑吗?居然还有那么信徒,真是不可思议。

"地球"生态需要"平衡“!沙漠戈壁是平衡的一部分如果完全消失,意味着有可能使生态失去平衡,也意味着有可能会带来不可预知的气候灾难…《自然杂志》有过关于此的研究文章!人类移民其它星球并不是不可能,美国已经在尝试了!

如果他第一个登上火星!按照法律,整个火星都是他的!!!!!他是第一个殖民者!!! 他就是皇帝!!!

移民火星,至少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你无法验证可行性,随便吹。

改变沙漠环境,这玩意儿是真可以被验证的,慎吹。

记者:假如你有一个亿,你愿意捐出5000万用于慈善事业么?

农户:当然,慈善事业是我终身的夙愿。

记者:那你愿意捐一头牛给村口的贫困户,改善耕作条件么?

农户:不行,我真的有一头牛!

把沙漠变成可居环境不是他的投资项目,他没钱赚

马斯克一直宣传要移民火星,为什么不去把地球上的沙漠变成可居住环境,因为这是两个思路,改造地球是治标不治本,移民新星球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马斯克想的是长远的事情,当有一天整个地球都不适宜人类居住啦,你该怎么办,去改造沙漠还有用,改造沙漠只是能暂时的延长人类或者扩大人类居住环境,所以马斯克做的事情是非常超前的事情。

也许这个事情他更有远见,而且也提前做出了行动,就像1000年以前的人不知道现在发生的事情一样,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会知道1000年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也许到时候地球真的不适宜居住了呢?但是总有一些先见之明的人能提前做准备,也许马斯克就是这样的人。

所以,这个问题可能是大家站的角度和想的长短来看,就会有不同的答案,这也许就是为什么马斯克更愿意去移民火星,而且用愿意死在上面来表示自己的决心。

登月球已经没有吸引力了,登陆火星看上去可行,大把的金钱到手才是目的,火星人类可以说肯定去不了的,去了也活不了

每个人都有梦想,最开始我们的梦想可能只是想吃什么玩什么,后来是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再后来是想上哪所大学,而现在有些人的梦想已经变成了一套房,一辆车或者晚上玩什么。可总有人依旧梦想着天马行空、梦想着改变世界,每当我们听到这些人讲述自己那不切实际的梦想时,内心往往充满鄙夷,这不过是白日做梦罢了。

可是这个有着天马行空梦想的人如果很有钱呢?如果这个人为了自己不切实际的梦想开始行动了呢?呵呵,这个人一定是在讲故事圈钱。确实,很多人都会这么想,尤其是在当下这个群魔乱舞的时代,各种圈钱跑路的套路层出不穷,很多人都是割一波韭菜就跑,毕竟和赚钱相比梦想、情怀什么的一文不值。

所以当一个真正是在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的人出现的时候,所有人都会质疑,明明多写几个PPT就能圈到钱而这个傻缺居然真的去发射火箭,这要么是个二百五要么就是有更大的预谋。

题主所问的问题就是对马斯克的质疑所作所为的质疑,而答案很简单:去火星就是人家的梦想,您可能已经忘了您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了,可人家没忘;而且拜托大哥大姐们别秀自己那可怜的智商了,沙漠化是问题,沙漠可不是,沙漠在生态系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沙漠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可开发的并且已经在开发的资源,况且地球上的土地资源也没有紧张到需要去改造沙漠的地步,这完全就是一种得不偿失的白痴行为。

可以这么去想,地球不要想成不适合人类居住,移民火星相当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可以扩充人类的居住地,实际就是开拓新大陆,到时候人类有了更大的居住空间,只要社会文明发展得好,人类会越来越多到地球都住不下,开辟新的居住地很有必要,同时探索地外空间,发展航天科技更有必要

  原标题:外媒:乌克兰军队抱怨马斯克“星链”常中断

  参考消息网10月9日报道 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10月7日援引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星链”通信系统中断导致乌克兰军队在与俄罗斯军队作战时遭遇了“灾难性”的失联。

  报道称,这一消息引发了担忧,即埃隆·马斯克可能对乌克兰军队采取了某些措施,以回应乌克兰公开谴责他提出的和平计划一事,但这位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巨头称《金融时报》的这篇文章是“糟糕的报道”。

  马斯克早在3月份就给了乌克兰数千个“星链”终端,以帮助基辅军方“操作无人机,在没有网络的地区获得至关重要的情报更新并相互联络”。

  报道称,近几周来,随着乌克兰军队进入此前由俄罗斯军队控制的地盘,这些系统已经多次停止运转。一名乌克兰高官对《金融时报》记者说,这导致了“灾难性的”彼此失联,包括在“激烈战斗”期间。另一名官员说,失联的情况很“普遍”,它“导致士兵惊慌失措地拨打求助热线”。

  负责把“星链”引入乌克兰军队的一家非营利性组织的运营者罗曼·西尼钦说,出现这个问题可能是因为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封锁了俄罗斯控制地区的信号。

  西尼钦对《金融时报》记者说:“在我看来绝对清楚的是,‘星链’计划的代表们正在做这件事情,以阻止俄军使用他们的技术。”

  在最近的一次换俘行动中获释的英国雇佣兵艾登·阿斯林也持相同看法。他在推特网站上写道:“这只是一个小问题,我认为将随着临时链路的安排而得到解决。”

  报道称,《金融时报》的消息人士描述了赫尔松地区以及扎波罗热地区的“严重”通信中断现象。与此同时,两名军方消息人士说,他们的“星链”终端在最近占领的赫尔松地区和哈尔科夫地区运转顺利。

  作为对该报道的回应,公开支持乌克兰的美国众议员亚当·金津格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应该将此次通信中断作为国家安全问题进行调查。在这位共和党人表达担忧之前,马斯克曾针对乌克兰问题提出了一项和平建议,但遭到基辅及其西方支持者的强烈反对。

  报道称,虽然马斯克没有回应《金融时报》记者的评论请求,但他公开谈到了这一报道。

  他7日说:“(这是)《金融时报》糟糕的报道。这篇文章错误地声称,‘星链’的终端和服务是有偿的,而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是付费的。这项行动已使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花费了8000万美元,到今年年底将超过1亿美元。至于战场上正在发生什么,那是机密。”

  他后来还说,他与乌克兰数字转型部长米哈伊尔·费多罗夫以及其他相当一部分冲突相关方保持“定期接触”。

  马斯克还说:“(我在)设法做正确的事,而那样的事并不总是明朗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是怎么来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