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数学题求阴影部分面积解法

第1篇:小学数学难题解法之巧妙解题方法

文章摘要:使用正确的解题方法不但可以大大加快解题的速度而且可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为此,数学频道编辑部整理了一些巧妙的解题方法,以便同学们更好的去学习这些知识。

在解决问题时,寻找模式的思考方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策略。运用这种方法时,从问题的最简单例子或其变式着手,根据这些具体例子来发现其中的模式或规则,然后以此来获取问题的一般解。

寻找模式,提出并检验猜想以及用公式表示判断准则,虽然不是数学的全部内容,但它们是数学思想、思维、概括数学知识的核心问题。

例1阶梯问题:造4步的阶梯需要方块10个,造10步的阶梯需要多少块?造20步的需要多少块?

4步的阶梯,第一步用1块,第二步用2块(右边第二列),第三步用3块,等等。

加起来就得到所需的总数:

建造10步的阶梯,可从四步的阶梯开始首先加上第五步的5块这一列,随之是第六步的6块这一列,等等,直到第10步。总数是:

不难发现这样的模式:每加上一步所需的块数正好是这一步的顺序数。因此把1到20的整数相加就可得到20步阶梯的方块总数。然而要计算这个总和比较麻烦。要直接得到这个总和,除非有个计算公式。如果学生不熟悉这种公式,则可以从以下的数字资料中去寻找可能模式:

第2篇:数学难题解法之巧妙解题方法

例1求图形的体积。(单位:cm)

把圆柱看成圆锥。圆柱的高是圆锥的9÷3=3(倍),由底面积相等知圆柱包含3×3=9(个)这样的圆锥,共9+1=10(个)。

例2a、b两城之间有一条999千米长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上每隔1千米都竖有一块路标。上面标有到a、b两地的距离(见图)。试问有多少个路标上,它们的两个数都只有两个不同的数字组成的?(例如118与881,222与777等)

解:路标上两个数之和都是999.将999拆成两个数之和,且这两个数只有两个不同数字组成;最后将各种不同情况的数字进行排列,则得:

(1)0与9.路标上的两个数分别是:

(2)1与8.路标上的两个数分别是:

(3)2与7.路标上的两个数分别是:

(4)3与6.路标上的两个数分别是:

(5)4与5.路标上的两个数分别是:

所以共有20块路标上,千米数只有两个不同的数字组成的。

第3篇:小学数学难题解法大全之巧妙解题方法技巧

例1从代号为a、b、c、d、e、f六名刑*中挑选若干人执行任务。人选配备要求:

(1)a、b两人中至少去1人;

(4)b、c两人都去或都不去;

(6)若d不去,则e也不去。

可这样思考:由条件(1),

假设a去b不去,由(2)知d不去,由(5)知c一定去。这样,则与条件(4)b、c两人都去或都不去矛盾。

假设a、b都去,由(2)知d不去,由(5)知c一定去,由(6)知e不去,由(3)知f一定去。无矛盾,(4)也符合。

故应由a、b、c、f四人去。

例2河边有四只船,一个船夫,每只船上标有该船到达对岸所需的时间。如果船夫一次划两只船过河,按花费时间多的那只船计算,全部划到对岸至少要用几分钟?

例3*、乙、*三人和三只熊a、b、c同时来到一条河的南岸,都要到北岸去。现在只有一条船,船上只能载两个人或两只熊或一个人加一只熊,不管什么情况,只要熊比人数多,熊就会把人吃掉。人中只有*,熊中只有a会划船,问怎样才能安全渡河?

这里只给出一种推理方法:

把问题分为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有限种情况,一一列举问题的解答,最后达到解决整个问题的目的。

例4公社每个村准备安装

第4篇:数学难题之巧妙解题方法

也称倒推法。思考的途径是从题目的问题出发,倒着推理,逐步靠拢已知条件,直到解决问题。有些题目用顺推法颇感困难,而用倒推法解却能化难为易。

例1一种细菌每小时可增长1倍,现有一批这样的细菌,10小时可增长到100万个。问增长到25万个时需要几小时?

因为细菌每小时增长1倍,所以增长到25万个后再经过1小时就可以增长到25×2=50(万个),增长到50万个后又经过1小时就可以增长到50×2=100(万个)。

从25万个增长到100万个要用1+1=2(小时),所以增长到25万个时需要10-2=8(小时)。

把第二天运走后再余下的吨数看作单位“1”,还剩下的12吨占第二天

又把第一天运走后余下的吨数看作单位“1”,16吨货占第一天运走

例3(国外有趣的故事题)传说捷克的公主柳布莎,决定她所要嫁的人必须能解下面的问题:一只篮中有若干李子,取出它的一半又一枚给第一人,再取出其余的一半又一枚给第二人,又取出最后所余的一半又一枚给第三人,那末篮中的李子就没有剩余。篮内有李子多少枚?

若抓住“1”的转移,算式为

例4*、乙两人从1开始轮流报数,每人每次只能轮流报1至3个连续自然数,如*报1、2,乙可报3或3、4;或3、4

第5篇:小学数学难题解法大全之巧妙解题方法分析

文章摘要:使用正确的解题方法不但可以大大加快解题的速度而且可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为此,数学频道编辑部整理了一些巧妙的解题方法,以便同学们更好的去学习这些知识。

首先用打点的方法定出商的最高位。

其次用除数的最高位去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被除数的前一位不够,就除被除数的前两位)。

最后换位调商。试商后,如果除数和商相乘的积比被除数大时,将试商减1;小时,且余数比除数大,将试商加1.例略。

就是在求得商的最高位后,以后试商时,把被除数和已得的商与除数之积比较,从而确定该位上的商。常可一次试商获得成功,从而提高解题速度,还可培养学生的比较判断能力。

十位上商3,得积756.在个位上试商时,只要把1512与756相比较,便知1512是756的2倍,故商的个位应是3的2倍6.特别是当商中有相同数字时,更方便。

本题在个位上试商时,只要把1268与1256相比较,便知应为8,且很快写出积1256,从而得到余数12.

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根据除数“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常需调商。若改为“四舍一般要减一,五入一般要加一”,常可一次定商。

例如,175÷24,除数24看作20,被除数175,初商得8,直接写商7.

第6篇:关于小学数学难题解法大全之巧妙解题方法

第7篇:巧妙解决数学难题的解题方法

两人相距250米,已知*平均每分钟跑200米,求乙每分钟跑多少米?

逆用这种解法,又得另一巧解:

例2*乙两城相距120千米。*城汽车站每隔15分钟依次向乙城发出一辆公共汽车,车速都是每小时40千米。某日,当*城发出的第一辆车行驶

这时,途中汽车为150÷15-1=9(辆)。即(⑩~②号车)。

第一辆车从桥返回*城行

例3永光港每隔5分钟,向下游180千米的创业港发出一只时速55千米的m型货船。若时速50千米的p型船和m船各一只同时发出,水速10千米,p船到时被几只m船追过?(同时发出的m船不计)。

即p船到时,被2只m船追过。

思路二:m1船追及p船需5÷(65-60)=1(小时)。其后的m船追过p船也需自前船追及开始,经1小时。

思路四:p船进港要180÷60=3(小时),追过p船的m船用时,必小于3。

m3追过p,要2+1=3(小时)后,不符合题意,故只有2只船追过

第8篇:小学数学难题巧妙解题的方法

文章摘要:使用正确的解题方法不但可以大大加快解题的速度而且可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为此,数学频道编辑部整理了一些巧妙的解题方法,以便同学们更好的去学习这些知识。

适当的等效变换,可使新题不新、难题不难、抽象的变得具体、繁琐的变得简单、叙述复杂的显得条理清楚。不但能开拓解题思路,而且能培养从不同角度进行审题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一个书架有三层,共放图书270本,上层与中层图书本数的比是4∶5,中层与下层图书本数的比是10∶9.上、中、下层各放图书多少本?

把相比关系转化为分数关系。

由于在两个比中都有中层书的本数,因此,可把中层书的本数作为标准量

例2*、乙两车同时从相距324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车每小时行

“*、乙两车的速度比是4:5”.由于时间一定,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例,可知相遇时*、乙两车所行路程的比是4∶5.

例3某项工程,*独做要20天完成,乙独做要30天完成,开始两人合作,中间因事*离开了几天,所以经过15天才完成全工程。*离开了几天?

把题意转变为“……乙先做15天,剩下的任务由*完成,*还要几天”,只要求出*做了几天,就可求出他离开了几天

第9篇:解决奥数难题的巧妙方法有哪些

针对不同的奥数题,提供几个奥数具体学习方法,主要有直观画图法、倒推法、枚举法、正难则反、巧妙转化等奥数方法。

1、直观画图法:解奥数题时,如果能合理的、科学的、巧妙的借助点、线、面、图、表将奥数问题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化,可使同学们容易搞清数量关系,沟通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抓住问题的本质,迅速解题。

2、倒推法:从题目所述的最后结果出发,利用已知条件一步一步向前倒推,直到题目中问题得到解决。

3、枚举法:奥数题中常常出现一些数量关系非常特殊的题目,用普通的方法很难列式解答,有时根本列不出相应的算式来。我们可以用枚举法,根据题目的要求,一一列举基本符合要求的数据,然后从中挑选出符合要求的*。

4、正难则反:有些数学问题如果你从条件正面出发考虑有困难,那么你可以改变思考的方向,从结果或问题的反面出发来考虑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

5、巧妙转化:在解奥数题时,经常要提醒自己,遇到的新问题能否转化成旧问题解决,化新为旧,透过表面,抓住问题的实质,将问题转化成自己熟悉的问题去解答。转化的类型有条件转化、问题转化、关系转化、图形转化等。

整体把握:有些奥数题,如果从细节上考虑,很繁杂,也没有必要,如果能从整体上把握,宏观上考虑,通过研究问题的整体形式、整体结构、局部与整体的内在联系,只见

第10篇: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最小公倍数法

文章摘要:如果有一个自然数a能被自然数b整除,则称a为b的倍数,b为a的约数,对于两个整数来说,指该两数共有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例1一篮子鸡蛋,2个2个地数多1个。3个3个地数多1个,4个4个地数多1个,5个5个地数多1个,6个6个地数多1个,7个7个地数正好不多不少。试问这篮子鸡蛋是多少个?

解:鸡蛋数量是一个比2、3、4、5、6的公倍数多1,而且恰好是7的倍数的数。

2、3、4、5、6的最小公倍数是60,但60+1=61不是7的倍数。60的2倍、3倍、4倍加上1以后都不满足条件。

只有60的5倍加1能被7整除,所以鸡蛋数是:

满足上述条件的数还有721,1141……但篮子里不可能装这么多鸡蛋。

例2孟老师负责运动会团体*的队形排列。他在*场上把参加团体*的同学排成10人一行,发现少1人;排成9人一行,还是少1人;排成8人一行,还是少1人;排成7人一行、6人一行……2人一行,每次总是少1人。孟老师生气了:真见鬼,怎么排都少1人!到底有多少人参加团体*?全校的学生都来了也不过3000人。

解:孟老师只要把自己算进去,那么10人一行也好,9人一行也好……,2人一行也好,都能恰好分完,就是说,正好是10、9、8、7、6、5、4、3、2的公倍数。这几个数的最小公

2017年中考数学答题技巧

  数学填空题的类型一般可分为:完形填空题、多选填空题、条件与结论开放的填空题,这说明了填空题是数学中考命题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备考时,既要关注这一新动向,又要做好应试的技能准备,下面是CN人才小编收集整理的2017年中考数学答题技巧,欢迎阅读参考!~

  这是解填空题的基本方法,它是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定理、性质、公式等知识,通过变形、推理、运算等过程,直接得到结果。它是解填空 题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使用直接法解填空题,要善于通过现象看本质,熟练应用解方程和解不等式的方法,自觉地、有意识地采取灵活、简捷的解法。

  当填空题的结论唯一或题设条件中提供的信息暗示答案是一个定值时,而已知条件中含有某些不确定的量,可以将题中变化的不定量选取一些符合条件的 恰当特殊值(或特殊函数,或特殊角,图形特殊位置,特殊点,特殊方程,特殊模型等)进行处理,从而得出探求的结论。这样可大大地简化推理、论证的过程。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学中大量数的问题后面都隐含着形的信息,图形的特征上也体现着数的关系。我们要将抽象、复杂的数量关 系,通过形的形象、直观揭示出来,以达到"形帮数"的目的;同时我们又要运用数的规律、数值的计算,来寻找处理形的方法,来达到"数促形"的目的。对于一 些含有几何背景的填空题,若能数中思形,以形助数,则往往可以简捷地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果。

  通过"化复杂为简单、化陌生为熟悉",将问题等价地转化成便于解决的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的结果。

  考填空题主要题型:

  一是定量型填空题,二是定性型填空题,前者主要考查计算能力的计算题,同时也考查考生对题目中所涉及到数学公式的掌握的熟练程度,后者考查考生对重要的数学概念、定理和性质等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熟练程度。当然这两类填空题也是互相渗透的,对于具体知识的`理解和熟练程度只不过是考查有所侧重而已。选择填空题与大题有所不同,只求正确结论,不用遵循步骤,因此应试时可走捷径,运用一些答题技巧,在这一类题中大致总结出三种答题技巧。

  中考数学填空题解法详解

  1.直接法:根据题干所给条件,直接经过计算、推理或证明,得出正确答案。

  2.图解法:根据题干提供信息,绘出图形,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首先,应按题干的要求填空,如有时填空题对结论有一些附加条件,如用具体数字作答,精确到……等,有些考生对此不加注意,而出现失误,这是很可惜的。

  其次,若题干没有附加条件,则按具体情况与常规解答。应认真分析题目的隐含条件。

  总之,填空题与选择题一样,因为它不要求写出解题过程,直接写出最后结果。打好基础,强化训练,提高解题能力,才能既准又快解题。另一方面,加强对填空题的分析研究,掌握其特点及解题方法,减少失误。

  中考数学选择题的解法技巧

  1、排除法。是根据题设和有关知识,排除明显不正确选项,那么剩下唯一的选项,自然就是正确的选项,如果不能立即得到正确的选项,至少可以缩小选择范围,提高解题的准确率。排除法是解选择题的间接方法,也是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2、特殊值法。即根据题目中的条件,选取某个符合条件的特殊值或作出特殊图形进行计算、推理的方法。用特殊值法解题要注意所选取的值要符合条件,且易于计算。此类问题通常具有一个共性:题干中给出一些一般性的条件,而要求得出某些特定的结论或数值。在解决时可将问题提供的条件特殊化。使之成为具有一般性的特殊图形或问题,而这些特殊图形或问题的答案往往就是原题的答案。利用特殊值法解答问题,不仅可以选用特别的数值代入原题,使原题得以解决而且可以作出符合条件的特殊图形来进行计算或推理。

  3、通过猜想、测量的方法,直接观察或得出结果。这类方法在近年来的中考题中常被运用于探索规律性的问题,此类题的主要解法是运用不完全归纳法,通过试验、猜想、试误验证、总结、归纳等过程使问题得解。

  学生害怕“压轴题”,恐怕与“题海战术”有关。为了应对中考压轴题,家长可以根据实际,为学生精选一二十道,但不必强求一律,对有的学生可以只要求他做其中的第(1)题或第(2)题。盲目追“新”求“难”,忽视基础,用大量的复习时间去应付只占整卷10%的压轴题,结果必然是得不偿失。事实证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压轴题的失分,并不是没有解题思路,而是错在非常基本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上,或是输在“审题”上,因此在最后总复习阶段,还是应当把功夫花在夯实基础、总结归纳上,打通思路,掌握方法,指导他们灵活运用知识。

【2017年中考数学答题技巧】相关文章: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判别式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数学解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基本方法

( 1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视觉直观的发现数学对象的规律、性质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 2 )实验法:实验法是有目的的、模拟的创设一些有利于观察的数学对象,通过观察研究将复杂的问题直观化、简单化。它具有直观性强,特征清晰,同时可以试探解法、检验结论的重要优势。

是确定事物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在数学上两类数学对象必须有一定的关系才好比较。我们常比较两类数学对象的相同点、相异点或者是同异综合比较。

分类是在比较的基础上,依据数学对象的性质的异同,把相同性质的对象归入一类,不同性质的对象归为不同类的思维方法。如上图中一次函数的 k 在不等于零的情况下的分类是大于零和小于零体现了不重不漏的原则。

( 1 )特殊化的方法

特殊化的方法是从给定的区域内缩小范围,甚至缩小到一个特殊的值、特殊的点、特殊的图形等情况,再去考虑问题的解答和合理性。

( 2 )一般化的方法

类比就是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间存在着的相同或不同属性,联想到另一事物也可能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方法。

通过类比联想可以发现新的知识;通过类比联想可以寻求到数学解题的方法和途径: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明。猜想可以发现真理,发现论断;猜想可以预见证明的方法和思路。初中数学主要是对命题的条件观察得出对结论的猜想,或对条件和结论的观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方法的猜想。

归纳是对同类事物中的所蕴含的同类性或相似性而得出的一般性结论的思维过程。归纳有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完全归纳得出的猜想是正确的,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猜想有可能正确也有可能错误,因此作为结论是需要证明的。关键是猜之有理、猜之有据。

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

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者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或者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简化。

我们使用换元法时,要遵循有利于运算、有利于标准化的原则,换元后要注重新变量范围的选取,一定要使新变量范围对应于原变量的取值范围,不能缩小也不能扩大。 你可以先观察算式,你可以发现这种要换元法的算式中总是有相同的式子,然后把他们用一个字母代替,算出答案,然后答案中如果有这个字母,就把式子带进去,计算就出来啦。

配方法是对数学式子进行一种定向变形(配成“完全平方”)的技巧,通过配方找到已知和未知的联系,从而化繁为简。何时配方,需要我们适当预测,并且合理运用“裂项”与“添项”、“配”与“凑”的技巧,从而完成配方。有时也将其称为“凑配法”。最常见的配方是进行恒等变形,使数学式子出现完全平方。它主要适用于:已知或者未知中含有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二次代数式的讨论与求解。配方法使用的最基本的配方依据是二项完全平方公式

6. 构造法与待定系数法

( 1 )构造法所谓构造性的方法就是数学中的概念和方法按固定的方式经有限个步骤能够定义的概念和能够实现的方法。常见的有构造函数,构造图形,构造恒等式。平面几何里面的添辅助线法就是常见的构造法。构造法解题有:直接构造、变更条件构造和变更结论构造等途径。

( 2 )待定系数法:将一个多项式表示成另一种含有待定系数的新的形式,这样就得到一个恒等式。然后根据恒等式的性质得出系数应满足的方程或方程组,其后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便可求出待定的系数,或找出某些系数所满足的关系式,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

利用公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初中最常用的有一元二次方程求根时使用求根公式的方法;完全平方公式的方法等。如下面一组题就是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

( 2 )反证法是“间接证明法”一类,即:肯定题设而否定结论,从而得出矛盾,就可以肯定命题的结论的正确性,从而使命题获得了证明。

1、直接法:根据选择题的题设条件,通过计算、推理或判断,,最后得到题目的所求。

2、特殊值法:(特殊值淘汰法)有些选择题所涉及的数学命题与字母的取值范围有关,在解这类选择题时,可以考虑从取值范围内选取某几个特殊值,代入原命题进行验证,然后淘汰错误的,保留正确的。

3、淘汰法:把题目所给的四个结论逐一代回原题的题干中进行验证,把错误的淘汰掉,直至找到正确的答案。

4、逐步淘汰法:如果我们在计算或推导的过程中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逐步进行,既采用“走一走、瞧一瞧”的策略,每走一步都与四个结论比较一次,淘汰掉不可能的,这样也许走不到最后一步,三个错误的结论就被全部淘汰掉了。

5、数形结合法: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含义,又揭示其几何意义,使数量关系和图形巧妙和谐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求解题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

学生在解题(特别是几何证明题)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等问题,其原因之一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大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指导写法,应做到:1、要教会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数学符号中数学演算的前提;2、要将学生在推理的同时学会书写表达,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熟练掌握常用的书写格式;3、要训练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来分析作图,正确地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直观图形,以便于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多形式、多层次去强化训练,让学生过好分析关、书写关,使学生在注意严谨性、逻辑性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初中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知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中学生的新要求。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使其能够容易记忆,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

教学中,首先要重视改革教学方法,摒弃“满堂灌”,以避免学生“消化不良”,其次要善于结合数学实际,教给学生相应的方法,如通过对知识之间的类比,使学生学会联想记忆,通过在知识编成顺口溜,使学生学会用口诀记忆,通过绘制直观图,使学生在以形助学中学会数形结合记忆;通过发掘知识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在形成概念的同时,学会理解记忆;通过归纳概括所学知识,使学生学会接受知识结构系统记忆;通过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学会循序渐近。此外,我们还应该让学生明确各科记忆方法。

学法指导必须与教学改革同走进行,协调开展,持之以恒。我们在数学教学的同时应关于理论联系实际,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图解分析法这实际是一种模拟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针对性,数学教学中运用得非常普遍。如工程问题、速度问题、调配问题等,多采用画图进行分析,通过图解,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根据题目内容,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解之。(例略)

2.亲身体验法如讲逆水行船与顺水行船问题。有很多学生都没有坐过船,对顺水行船、逆水行船、水流的速度,学生难以弄清。为了让学生明白,我举骑自行车为例(因为大多数学生会骑自行车),学生有亲身体验,顺风骑车觉得很轻松,逆风骑车觉得很困难,这是风速的影响。并同时讲清,行船与骑车是一回事,所产生影响的不同因素一个是水流速,一个是风速。这样讲,学生就好理解。

同时讲清:顺水行船的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加上水流的速度;逆水行船的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减去水流的速度。

3.直观分析法如浓度问题,首先要讲清百分浓度的含义,同时讲清百分浓度的计算方法。

其次重要的是上课前要准备几个杯子,称好一定重量的水,和好几小包盐进教室,以便讲例题用。

如:一杯含盐15%的盐水200克,要使盐水含盐20%,应加盐多少呢?

分析这个例题时,教师先当着学生的面配制15%的盐水200克(学生知道其中有盐30克),现要将15%的盐水200克配制成20%的盐水,老师要加入盐,但不知加入多少重量的盐,只知道盐的重量发生了变化。这样,就可以根据盐的重量变化列方程。含盐20%的盐水中,含盐的总重量减去原200克含盐15%的总重量,就等于后加的盐重量。

解此方程,便得后加盐的重量。

初中数学新题型解题技巧

所谓探索题就是从问题给定的题设条件中探究其相应的结论并加以证明,或从给定的题目要求中探究相应的必需具备的条件、解决问题的途径。

条件探索题:解答策略之一是将题设和结论视为已知,同时推理,在演绎的过程中寻找出相应所需的条件。

结论探索题:通常指结论不确定不唯一,或结论需通过类比、引申、推广,或给出特例需通过归纳得出一般结论。可以先猜测再去证明;也可以寻求具体情况下的结论再证明;或直接演绎推证。

规律探索题:实际就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制定多种解题的策略。

活动型探索题:让学生参与一定的社会实践,在课内和课外的活动中,通过探究完成问题解决。

推广型探索题:将一个简单的问题,加以推广,可产生新的结论,在初中教学中常见。如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就可以产生许多新的推广,一方面是自身的推广,一方面可以延伸到菱形和正方形中。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解探索题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一种数学形式的探索绝不是单一的思维方式的结果,而是多种思维方式的联系和渗透,这样可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敢于质疑、提问、反思、推广。通过探索去经历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创造的过程,体会创造带来的快乐。

情境题是以一段生活实际、故事、历史、游戏与数学问题、数学思想和方法于情境中。这类问题往往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强烈的研究动机,但同时数学情景题又有信息量大,开放性强的特点,因此需要学生能从场景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同时经历了借助数学知识研究实际问题的数学化过程。

如老师在讲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

数学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一种新题型,其特征是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没有确定的结论,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开放题的解题策略往往也是多种多样的。

( 1 )数学开放题一般具有下列特征

①不确定性:所提的问题常常是不确定的和一般性的,其背景情况也是用一般词语来描述的,因此需收集其他必要的信息,才能着手解的题目。

②探究性: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有些答案可能易于直觉地被发现,但是求解过程中往往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

③非完备性:有些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存在着多样的解答,但重要的还不是答案本身的多样性,而在于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结构的重建。

④发散性:在求解过程中往往可以引出新的问题,或将问题加以推广,找出更一般、更概括性的结论。常常通过实际问题提出,学生必须用数学语言将其数学化,也就是建立数学模型。

⑤发展性:能激起多数学生的好奇性,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解答过程。

⑥创新性:教师难以用注入式进行教学,学生能自然地主动参与,教师在解题过程中的地位是示范者、启发者、鼓励者、合作者。

( 2 )对数学开放题的分类

从构成数学题系统的四要素(条件、依据、方法、结论)出发,定性地可分成四类;如果寻求的答案是数学题的条件,则称为条件开放题;如果寻求的答案是依据或方法,则称为策略开放题;如果寻求的答案是结论,则称为结论开放题;如果数学题的条件、解题策略或结论都要求解题者在给定的情境中自行设定与寻找,则称为综合开放题。

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熟悉的事物中收集材料,设计成各种形式的数学开放性问题,意在开放学生的思路,开放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开放性数学问题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好数学创设了机会,多种解题策略的应用,有力地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 3 )以数学开放题为载体的教学特征

①师生关系开放:教师与学生成为问题解决的共同合作者和研究者

②教学内容开放:开放题往往条件不完全、或结论不完全,需要收集信息加以分析和研究,给数学留下了创新的空间。

③教学过程的开放性:由于研究的内容的开放性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由于问题的开放性,就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因此就会留下想象的空间,使所有的学生都可参与想象和解答。

( 4 )开放题的教育价值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有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

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参与,实现教学的民主性和合作性;

有利于学生体验成功、树立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

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数学建模题(初中数学建模题也可以看作是数学应用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 : 要学生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能适应社会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基本需要。初中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 , 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要求学生会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 形成善于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从各省市的中考数学命题来看 , 也更关注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 可以说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途径之一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方法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题求阴影部分面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