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为什么加班这么严重周未有人找他开会是技术提升了吗?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ID:rancaijing),作者:孔明明、魏佳、黎明、苏琦、唐亚华、闫丽娇,编辑:阿伦,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两栖青年”,指的是同时兼顾两种或以上职业的人。据统计,这个群体的规模已超过8000万人。

互联网浪潮繁荣依旧,新兴产业不断衍生,解构了传统企业组织模式,使得自由职业者大规模发展成为可能。数据显示,我国“两栖青年”人数同比增长9.7%,以80后至95前人群为主。其中,24-28岁年龄段人群占比达到一半,拥有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学历的高学历人群占据“两栖青年”的主流,生活品质、兴趣爱好及自我发展是成为两栖的三大动因。

在许多受访者看来,副业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也不只是赚钱的工具,更是获得满足感、提升自我价值感、实现梦想的途径。数据显示,65.47%的“两栖青年”有将副业发展为主业的计划。

也有受访者表示,做“两栖青年”对于个人来说,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去工作和学习;另外,在选择副业时不要顾此失彼,最好能在把主业做到极致的前提下,再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副业,否则就是“最廉价的赚钱方式“。

无论如何,“两栖青年”正在成为新的大趋势。生活和兴趣都想要,能在现实生活之外实现梦想,成为两栖青年们的最大追求。

主业看潜力、副业顾爱好,二者回报周期互补

  • 主业:杭州力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我2010年在澳大利亚毕业之后直接创业,做通讯类服务,类似于国内的移动和联通,开了5家店,做了8年多。当时的工作说不上热爱,就是觉得市场潜力、时间点等各方面条件都具备,作为一门生意,处在一个利润空间比较大的阶段。

澳洲生活比较乏味,工作也重复到有点枯燥,2018年,我把公司股份卖掉回国。在完成部分资金积累后,我跟几个合伙人一起成立了一个生物科技公司,2019年初正式落地。

业余时间我喜欢健身,回国之后想找一个跟我在国外见到比较类似的社区型24小时健身房,所以找到了现在这个品牌,在今年5月份加盟开了自己的健身房,作为副业。

生物科技公司现在还处于研发产品阶段,周期比较长,我负责产品最后的落地,相对来说我这段时间也比较空,正好看到了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我在选择副业模式时,考虑过精力分配的问题,最后选择了管理模式比较轻的智能化门店,有App和一系列自助管理系统,不需要我个人花太多精力去点对点管理,雇了一个店长基本就够了,刚好可以作为主业的补充。

开店前两个月我过去的比较多,现在我白天都在主业的公司,下班后可能去健身房待2小时左右。生物科技公司目前还没有营收,但我们创始团队有工资,大约3-5万每月,健身房月收入约10万左右。

未来我不拒绝健身房成为我的主业,有机会我肯定也会继续投入,生物科技公司可能机会更多、更有前景,健身房副业是我的兴趣所在,而且这种模式回报挺快,生物科技公司可能需要的周期太长了,两个模式能互相搭配。

我觉得“两栖青年”挺好,多一份副业、多给自己创造机会,有梦想的年轻人做多样化尝试的成本并不高。假如我作为兴趣的副业做得不是很成功,我还会继续尝试新东西,也能从失败中学到东西。我自己未来还是比较喜欢去投资项目,个人精力比较充沛。

当了三年“双栖青年”准备放弃,副业不是主业做不好的逃避借口

  • 主业:大型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
  • 副业:短视频大数据服务

从2016年开始我就属于“双栖青年”,只不过这个词最近才火起来。

我先后在阿里做过产品经理、在网易做过运营,今年换到另一家互联网公司继续做产品。我的副业也一直在换,做过App流量变现、AI信息资讯站、电商网站,以及现在的短视频大数据网站。

我的副业方向会跟着主业走,无论是做资讯站还是做电商,都需要技术和运营层面的理解能力,这正好是我的强项。

最近这个项目,是我拉其他几个在互联网公司的朋友一起做的,主要是挖掘一些头部短视频账号的日常数据、监测粉丝数据,提供给商家便于精准变现。我们筹备了半年,投入了十万左右做前期推广,现在刚刚上线一个月,达到营收平衡。

我现在的工作节奏是995,经常是正上着班,突然接到客户的电话要紧急处理售后问题,但是我没办法抽开身,也不能让同事们知道我还有副业,否则会被批评甚至有可能会被开除。所以,我只能先安抚客户,让他们等等,忙完手头的事会第一时间去解决他们的问题。现在,“道歉”已经成了我的家常便饭。

我做副业的初衷有两个,一是因为穷,二是想提升自己。

虽然我所在的几家互联网公司都算是头部,待遇不差,可是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我还是希望能有更大的经济保障。但说起来好笑,让我赚钱最多的一份副业是2017年时做电商卖海苔,半年赚了20多万——那份技术含量最低的副业却让我赚得最多。

在提升自己方面,我觉得在大公司像一颗流水线上的螺丝钉,但是做副业能提升我多方面的能力。最近几年,出于做副业的需要,我报班学习了Python、增长黑客方面的课程,这些知识后来也促进了我在主业方面的进步。

作为一名“资深两栖青年”,未来我却不想再过这样的生活。我会把八成精力放在主业上,如果副业运行得比较好,我会慢慢退出,交给其他合伙人。

前不久,我和谈了3年的女朋友分手了,我独处了很久,有一种顿悟的感觉。做副业确实让我收获了金钱和生活上的寄托,但也成为我做不好主业时逃避的理由。真正的进步是逼自己在喜爱的主业上做到极致,而不是动不动就想着,“大不了我还有副业”。

一份工作是柴米油盐,一份工作是平凡生活的英雄梦想

我工作有5年左右时间,主业是一个创业公司的市场合伙人。工作是因为有一个合适的团队,自己不喜欢工作本身的内容,但喜欢团队在一起的感觉。由于公司去年被一个大公司收购了,所以相对没有那么忙。加上工作比较自由,不用打卡和坐班,一般有事情的时候我会去公司开会或者见人,其他时间基本在家远程处理工作。

我特别喜欢喝酒,在去年春天的时候,在自己家做了三个生啤酒头(精酿啤酒中用来打酒的分配器),啤酒喝不完,就老邀请朋友过来一起喝,每周五固定一次,逐渐就形成了一个喝酒的社群,人也越来越多。今年我跟朋友决定一起开一个正式的精酿酒吧,以摇滚乐和电影为主题,现在在后海边上的小胡同里,叫“跳海酒馆”。刚开业一个月,目前是北京西城区排名第一的酒馆。

目前主业和副业哪边有事就处理哪边,不过副业刚开业还是副业优先。家人、朋友、公司都知道我做的事情,都很支持我。我的团队比较理解我,没发生什么大的冲突。

两者收入现在基本五五开。主业使我能在更大的商业舞台上保持自己的信息接受度、参与度和资本运作的可能性,副业是我自己的小花园,是自己的表达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未来两者应该都会持续做,可能还会有比较强的结合点,甚至合二为一。因为我的主业是创业,同时也在看下一步的创业方向。我觉得线下消费和青年文化市场都还有机会,副业等于在跑一个最小的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简可行产品)。

支持我做一份工作的是价值感、能不能获得肯定,以及能不能从更宏观或更本质的角度看待问题。我不喜欢只做一个单独的工种。

我觉得能做“两栖青年”的前提是工作相对没那么忙,不然不可能两栖。大家把一份工作当成柴米油盐的来源,一份当做平凡生活的英雄梦想来对抗平庸和虚无,努力不让自己变成一个社畜。

需要稳定的工作环境,也需要不断督促自己进步

  • 副业:科技媒体运营+码文

我有两份兼职。一份是给科技媒体做运营,负责公众号内容的转载和发布;另一份是给商学院供稿,每月4篇以上的原创文章。我自己也有一个公号,每个月有些广告收入。

这两份副业对我来说都很轻松,花的时间也不多。我喜欢阅读,也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所以码字对我来说完全是兴趣。找文章和排版每天大概花费一小时左右,码字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长。我会在晚上10点-12点安静的时候把文章写出来。当然我的文章采访量比较少,更多是资料和数据的结合,属于“洗稿”+独立观点,但整合资料都会标明来源。

因为晚上写稿,白天需要大量阅读科技领域的文章,工作不忙的时候,基本都在阅读,其实对主业也有帮助。体制内大平台纪律严明,有时候很像军队,可以学到很多合规性经验,但大企业到了一定阶段,个人发展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

我需要央企的稳定,但是也要不停给自己压力、督促自我进步。当我看到有新创业机会出现时,其实也会心动,但又不敢贸然全职投入。

我有过脱离主业、全职做投资的想法,不过投资波动大、压力也大。比如,2017年区块链很火,我看好行业前景,也明白这个行业需要很多年才能成熟,现在全职做区块链风险太大。兼职不一样,你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必太考虑风险,我去年就选择了一家区块链媒体。

当然,做副业主要还是为了赚钱。我的主业年收入不到20万,央企不做任何避税,还有补充医疗、补充公积金等,所以到手每月只有9k不到。兼职的月薪和主业差不多。找的副业不能影响主业是必须的,公司并不知道我有兼职。白天还是正常工作,副业只是利用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本来就不会有冲突,我也不会选择有冲突的副业。如果真有万一,肯定是选择放弃副业或者找没有冲突的。

兼职码字不好的一点是没有周末。比起创业,主业+兼职的赚钱方式更适合我。如果创业,我首先就受不了国内的酒文化。我表弟自己创业,一周有四天都喝的不省人事,不喝酒,就没有生意做,很无奈。

主业副业都是我的爱好,无法改变生活但可以改变自己

我工作四年多了。主业是在一家网络科技公司做一名iOS开发,选择这份工作主要是因为对开发比较感兴趣。现在的工作节奏还可以,比较充实。

刚工作一年左右的时候,就想利用空余时间学习和锻炼自己的职业技术,所以就自己开发了一些App,有垃圾分类助手、时光胶囊、流浪诗人等8款App。副业一般是工作日下班时间或者周末去做,开发周期在一个月左右。

我觉得主业是不可受影响的,一定是在保证工作做好的前提下才能有心研究副业。副业是自己的爱好,是锻炼自己技术的一种渠道,更是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一天能让自己的App被越来越多人看到和用到,为大家提供更好的应用体验。

家人朋友都很支持我,我也很感谢他们。现在公司应该都不允许员工私下做副业,暂时两者之间还没冲突。我觉得大部分“两栖青年”应该都是和我一样的想法,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前提下,再利用闲余时间学习和充实自己。当然如果副业也能为自己稍微增加点收入就更好了。

主业副业我都会一直坚持下去做,目前副业收入是主业收入的10%。因为本身这个职业就是我的爱好,两者之间虽有主业副业之分,但工作内容还比较相似。我很享受自己的开发成果,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App越做越好,给用户更好的体验,然后能有更多的人和我一起享受。

我觉得做一份工作,不管做什么行业,都是要坚持。因为很多职业可能是你做一辈子都学不完的,不是说你做个几年就能到达顶峰。只有坚持,才能让你对这个行业汲取到更多的养分来内化和提升自己。有很多人说过这句话:你做的工作不一定是你喜欢的。那我们为何不尝试着让自己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呢?毕竟人这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上,如果无法改变生活,就要学会改变自己。

主业外有副业是大趋势,做自己的事业比在公司混日子强太多

我是一个宝妈,在一家不大不小的传统企业从事公关工作。工作之余,我自己运营着一个公众号,已经开始商业化。

我的部门在公司是属于离业务比较远的职能部门,而且传统企业不像互联网企业那样,每天有各种变化,公关方面的工作并不多。我去年生了小孩,接着就休假了,整天在家带娃,时间自由。

我很早就开通了个人的公众号,是艺术美学类的,但一直没花太多时间运营,去年开始进行精细化运营。生完小孩之后,我日常一半的时间都在公号上。目前这个号已经有接近10万粉丝,每天更新一篇文章,平均阅读量在6000左右。我招了三个兼职的大学生,每天给公号提供内容。我负责整体策划把关,实习生负责按我的要求去执行选题。

做公号刚开始挺花时间的,但后来流量起来了,关注的人也越来越多,我自己就不用亲力亲为,很多杂活都是让实习生去干。现在我大部分时间是在休假,所以公号基本成了我的主业。身边关系比较好的朋友都知道我在做这个事情,因为有时候我需要他们帮我转发,但我把公司老板和同事屏蔽了。老板现在不知道我有副业,即使知道了应该也不影响,因为我们老板平时都在上海,北京的团队管理非常松散。而且我生完小孩后,大家基本也不会给我安排太多工作。

现在经常会有广告主找过来,投放的价格从2000到1万元不等,平均每个月能有两三万的广告收入。除去实习生的工资,以及一些公号互推的费用,剩下的利润跟我在单位的报酬差不多。

我觉得我是一个天生的创业者,一直在琢磨着自己做点事情。因为生完小孩,空闲时间太多,才有契机将自己的公号运营起来。即使不做公号,我觉得我也会找到其他创业的点子。

我现在是一边带娃一边做公号,有时候要把娃安排好了,才有自己的时间去做运营,所以经常晚上十一二点还在群里跟实习生安排工作。但我一点不觉得累,做自己的事业,比在公司混日子要好太多。

我不认为自己是所谓的“两栖青年”。在我看来,在自己工作之外还有副业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我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是同时干好几份工作,我认为这是一个趋势。

做副业之前先把主业做到极致,别用时间去赚廉价的钱

  • 主业:社交电商平台项目负责人

我工作有7年多时间了,之前在一家大型电商平台负责品牌公关,目前自己创业,做一个独立运营的社交电商平台。

因为一直在做市场营销这块,加上自己又有写东西的爱好,就开始系统的在今日头条上发布文章,现在在今日头条已经有5万多粉丝。有时间我也会接一些顾问工作,两个顾问项目能给我带来20万左右的收入。

文章更新频率很高,我基本上都是下班回去写一点,写的东西大部分偏品牌市场的营销方法论。

随着粉丝越来越多,我开始做付费社群,有两个已经满了500人。做付费社群,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价值交付,我有一个配套的知识星球,保证在一周内发三个以上相关的文件,这个文件都是我原来做市场的策略,比如市场如何投放、项目进度表、618大促的整体计划表等等。

看似我每天都要做很多事情,但我各项工作之间,时间上其实没有太大的冲突。我老板一直都知道我在做的副业,也很支持,我只需要把我的本职工作做好就OK了。因为我的主业和副业的底层逻辑是通的,创业、社群、顾问,其实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围绕内容和人脉形成一个闭环的。条理理顺了,工作节奏找好了,也就没有那么慌乱了。

任何东西,在初期都很难,但是如果把从0到1这个阶段走完之后,后面的东西就比较自然了。

现在我整个项目团队有25个人,项目发展已经步入正轨,上个月的GMV已经达到20万,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排期和KPI。虽然整体还在亏损,但我没有别的创始人那么焦虑,所有东西都是慢慢来反而比较快,所以一步一步来。至于社群,我也不需要运营太重。 

我周围同时做两份工作的人还是蛮多的,我在内部开会时也经常会给团队的人讲,我支持任何一个人去做副业,但前提是你需要把目前的工作做到极致。如果你没有把主业做好就去做副业,等于说你是在拼命的拿时间去换钱,这是最廉价的赚钱方式。但如果你要把一个事情做到极致,你就可以用你的专业去赚钱,自然会有人主动来找你,你的价值会更高。

年轻人都要有现金流思维。比如说你只有一份工作,如果突然有一天这个工作没有了,你的现金流也就断了,所以需要再培养一份或者两份职业。副业是从哪来的?通过兴趣,也就是你最专业的东西。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除梁优、陈南北、程千集外,均为化名。

本文系作者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钛媒体平台仅对用户提供信息及决策参考,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



高亮 [页面 37]: 无论你做什么,首先确保你选定了某些专业方向。市场规模决定了你的方向有多么具体,所以一定要让它尽可能地具体。 你会在这个细分市场上更抢手。别担心,如果你需要,随时可以改变你的专业方向。

精通多种语言的程序员该怎么办

高亮 [页面 37]: 团队里有一个全能的开发人员是件好事,但是很少有公司或客户会去寻找这样的人才。即便你各种技术能力惊人,通晓50 种编程语言,你最好还是选定某个专业领域,哪怕时不时换一下。

高亮 [页面 37]: 学富五车,或者灵活变通并同时仍有所专长让自己卓尔不群。如果你非要二选一,那先从专业化开始,再拓展分支。

第8章 公司与公司是不一样的

高亮 [页面 38]: 公司与公司是不一样的

高亮 [页面 38]: 不仅公司规模决定你的工作体验,每个公司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你的整体幸福感、存在感和归属感。

高亮 [页面 38]: 从薪资和福利的角度评价一个潜在的工作机会是很容易的,但是从长期发展和 工作环境的角度去评价可能对你更为重要。

高亮 [页面 38]: 小公司通常没有大公司稳定,但是长远来看,潜在的回报更大。小公司极有可能面临倒闭,或者发不出工资,不得不裁 员。但在另一方面,如果你能安然度过这些风暴,作为这个成长显著的小公司的第一批员工,回报是巨大的。在大公司里,通 过晋升到达总监级别是非常难的,但在小公司你的上升概率要高很多,新进员工都会在你手下。

高亮 [页面 38]: 许多开发人员都在为创业型公司工作,薪水低廉、上班时间长得令人觉得荒唐,就是指望公司上市或被收购,能够凭期权 股票发财。但是,我认为这个赌注风险极高。我不建议你为了“中彩票”而选择去创业公司。一旦选择了那条路,你可能耗尽心 力却一无所获。选择为小公司或初创公司工作的一个更好的理由是,你喜欢那种快节奏的、令人兴奋的工作环境,也希望构建 伟大的产品并见证它的成长。

高亮 [页面 38]: ,但是大多数中等规模的公司厌恶风险,行事缓慢。在一家中等规模 的公司,如果你喜欢使用前沿技术,就会发现这一套很难受到老板的赏识,因为风险很难评估。

高亮 [页面 38]: 在为一家大公司工作时,你会注意到的最大的事情也许就是那里大量的规范和流程。

高亮 [页面 38]: 在大公司工作时,你要遵守这里已有的做事方式。鲁莽和“变节者”在这种企业文化里 不受欢迎。如果喜欢流程和结构化,那么你可能会很享受为大公司中工作的乐趣。

高亮 [页面 38]: 为大公司工作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事情就是成长机会。当

高亮 [页面 38]: 。许多大公司提供职业发展指导,帮助你在组织内部学习和成长。你也可能有机会做一些很酷的东西。中小 规模的公司可没有如此庞大的预算去做改变世界的大型项目。但是对于许多大公司而言,技术创新是很常见的。你可能无法对 这种大规模创新带来显著影响,但是你可以作为团队的一分子,给市场带来真正了不起的产品。

高亮 [页面 38]: 对很多软件开发人员而言,在大公司工作令人沮丧,因为他们感到他们个人的贡献无足轻重。你可能只负责大的代码库的 一小部分功能。如果你是那种喜欢负责一个软件系统的各个方面的开发人员,那么你也许并不喜欢在大公司里工作。 在大公司里倒是很容易就隐藏在芸芸众生之中。

高亮 [页面 38]: 在我曾供职的几家大公司里里,有一些开发人员基本上终日无所事事,除

高亮 [页面 39]: 非赶上一轮全公司范围内的大裁员,否则根本不会有人注意到他们。不过,这种自主权也可以被善加利用。你能够去琢磨自认 为重要或有趣的项目,无需背负产品压力。

高亮 [页面 39]: 关于大公司的最后一点是:办公室政治。大公司通常有着复杂的政治体制,堪比大型政府机构。作为软件开发人员的你可 以尽量避开政治,但即便如此,其他人的政治权谋也会以某种方式影响到你。

高亮 [页面 39]: 要在大 公司晋升,你必须学会如何在复杂的政治气候中独善其身。如果办公室政治不是你的菜,你想要完全置身事外,那最好栖身于 扁平化管理结构的小公司。

软件开发公司与拥有软件开发人员的公司

高亮 [页面 39]: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是下面两类公司之间的区别:一种是软件开发人员只负 责内部软件或他们正在生产的部分产品的公司,另一种是生产软件或者做软件开发就是核心业务的公司。

高亮 [页面 39]: 如果公司的业务重心并非软件,那自然也不会给软件开发人员足够的尊重和发 展空间。这些公司的软件开发实践极有可能非常松散。

高亮 [页面 39]: 另一方面,那些以软件开发为生的公司则会更重视自己雇用的软件开发人员的价值。他们的工作环境不一定会更好,但会 大不一样。

高亮 [页面 39]: 与雇用软件开发人员但核心业务并非软件的公司相比,软件开发公司会使用更为前沿的技术和工具。如 果你想研究新技术,你应该直接去找一家软件开发公司。

高亮 [页面 39]: 在推行敏捷软件开发方法的时候,这两类公司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软件为非核心业务的公司在采用敏捷过程中困难重 重,这是由于敏捷过程通常是由开发团队驱动的。敏捷过程需要自上而下地采纳推行,但是仅仅因为一些开发人员认为敏捷是 个好主意,就让公司改变自己的做事风格,异常困难。

高亮 [页面 39]: 花点时间思考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工作环境,多大规模的公司符合你自己理想中的工作环境?

高亮 [页面 39]: 列出在你所在地区的公司名录,或者你工作过的公司名录,看看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类型。

高亮 [页面 40]: 在任何公司里能让你脱颖而出的最重要法宝就是承担更多的责任。

高亮 [页面 40]: 这看起来显而易见,但在你的职业生涯中,你经常会面对更多金钱还是更多责任的选择。至少从长远来看,正确的选择几乎永远是更多责任。

高亮 [页面 40]: 但是,假如你没有被赋予更多责任呢?怎样靠自己去赢得这样的机会呢?有时候你不得不去主动寻找机会,去负责一项任 务,或者牵头一个项目。只要深入挖掘,你总能找到一些被忽视的业务领域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高亮 [页面 40]: 没有人愿意涉足的领域是搜寻机会最好的地方。可能有一个没人愿意碰的遗留应用,或者代码库里的某个特别令人讨厌的 模块。正因为没有人愿意碰,所以你也无需去抢,这些就成为你日益强大的帝国的领地。如果你能把沼泽变为良田,你也就展 现了自己的价值。

高亮 [页面 40]: 另一种间接承担责任的方式是成为团队中其他人的导师,自愿帮助新人加速成长,为任何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通过介入 和解决别人的问题,你不仅可以学到更多自己专业之外的知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还能在团队中逐步树立“及时雨”的名 声。最终,这样的声誉可能会令你成为团队领导或者其他管理职位,只要你愿意走这条路。

如何能让自己承担更多责任

高亮 [页面 40]: 如何能让自己承担更多责任 有一个不受重视的项目,你能去负责它吗? 你能帮助团队里的新人快速成长吗? 你能负责文档制作流程,并保证及时更新这些文档吗? 哪项工作是没有人愿意去做,你愿意承担起来,并将其简化或者自动化的?

高亮 [页面 40]: 如果你一直默默无闻,你的成就不为人知的话,即使你是团队中最聪明、最努力、最出色的开发人员,那也一文不名。如 果找不到方法让你的老板或高层管理人员知道你在做什么,那你的所有努力都是徒劳的。

高亮 [页面 40]: 每当我开始新工作时,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记日志,记录我每天都把时间花在哪儿了,完成了哪些工作。我会将这些信 息汇总成周总结,在每个周五发送给我的经理。我把这个叫做“周报”,而且在每个新岗位上发出第一份周报的时候,我都会附 上一些信息让我的经理知道:我能理解,知晓自己的直接下属在做什么对于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所以我会通过发送周工作总 结的方式让他们的工作更轻松。

高亮 [页面 40]: 这份周报确保我每周都能被经理注意到,我可以讨论那一周取得的成果,而不是夸夸其谈。这是获得关注的绝佳方式,我 看起来比我的同事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只是因为我的经理一直知道我在做什么,而我的经理对其他开发人员在做什么却了解得 没那么多。

高亮 [页面 40]: 我当然推荐主动发送周报,不过还有其他许多方式能让你在所在的机构中更加引人瞩目。其中最好的一种方法就是做一个 关于团队当前正面临的主题或者问题的演讲。选一个自己能介绍的主题,然后向团队展示这一主题。你甚至可以做成“午餐+学 习”的形式,在午餐时间进行分享,而不占用上班时间。通过这种方法,你获得了关注,也展示了自己在特定领域的博学。此 外,要迫使自己学习新东西,没有比让自己在其他人面前做展示更好的方式了。我就是在这种压力下学习了很多东西。

高亮 [页面 40]: 如何令自己引人注目

如何令自己引人注目 如何令自己引人注目 每天都记录自己的活动日志 ——把这个日志以周报的形式发送你的经理。 提供演讲或培训 ——选择一个对你的团队有用的话题。 发表意见 ——只要在会议上就这么做,或者只要你能得到的机会就这么做。 保证 “曝光度 ” ——定期与老板会面,确保你经常被注意到。

高亮 [页面 40]: 另一个可以获得提升的非常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增加自己的技能和知识。在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时,很难停滞不前。 自学能让升职加薪变得容易,因为你可以很清楚地表明:现在的自己比之前更有价值。

文本 [页面 40]: 主动靠近领导。比如和领导打招呼,开会的时候和领导坐一起等

高亮 [页面 41]: 另外,不要只学软件开发。如果你把目标设定为更高级别的岗位甚至是行政岗位,你还需要学习领导力、管理和商科的相 关知识。

高亮 [页面 41]: 千万不要忘记分享自己学到的东西。我们已经讨论过,你可以通过演讲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知识,也可以创建自己的博客、 为杂志写文章或者写书,还可以在社区活动或者技术大会上发表演讲。外部曝光有助于你建立自己在该领域的权威地位,也让 你看起来对所供职的公司更有价值。

高亮 [页面 41]: 在任何组织中,总是有很多人会告诉你为什么这个想法行不通,为什么那个问题太难。这样的人不胜枚举。千万不要成为 他们中的一员。相反,你要成为那个永远能为各种问题找到解决方案的人,要成为勇于执行这些解决方案以获得成果的人。

高亮 [页面 41]: 忘记那些围绕职位 晋升的政治游戏和惺惺作态吧——如果你能解决别人无法解决或不愿解决的问题,无论在哪家公司,你都能轻而易举地成为最 有价值的人。

高亮 [页面 41]: 在任何公司中,最有用的就是那种看似没有克服不了的障碍的人。成为这种人是获得晋升的可靠方法

高亮 [页面 41]: 大多数公司都会提供一些提晋升机会,不过,也可能你遵循了本章给出的所有建议,却不知道什么原因,你就是看不到前面有任何机会。这时你该怎么办呢? 离职。首先确保还有另一份工作在等着你。但是,有时候只要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毫无前途,就需要寻找更好的机会。也许你的工作环境很艰苦,残害身心,也许 裙带关系盛行,你只能原地踏步。无论什么原因,你可能都需要换工作了。

高亮 [页面 41]: 在一篇介绍如何在企业文化中获得晋升的文章中,不可能不提及办公室政治。我把它放到最后,是因为我认为在努力推进 职业生涯时候,这个话题是最无关紧要的。并非我太天真,我知道在多数机构中都有办公室政治,你需要保持警惕。不过我认 为你不应该在玩弄政治游戏上投入太多时间。

高亮 [页面 41]: 当然,你也可以靠着八面玲珑、野心勃勃而获得晋升。但是用这种方式获得晋升时,你更容易跌倒。有些人会不同意我的 观点,但我一直认为,脚踏实地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员工要比弄虚作假好得多。

高亮 [页面 41]: 也就是说,你应该对所在组织的政治气候保持警觉。尽管不能完全避开政治,但至少应该知道会发生什么,哪种人需要避 开,哪种人永远不要有交集。

高亮 [页面 41]: 在你当前的工作岗位上,你可以通过何种方式承担更多的职责?

高亮 [页面 41]: 对于你的老板和经理,你现在的“曝光度”如何?下一周,你可以采取何种具体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曝光度 ?

高亮 [页面 41]: 目前你正在自己学习些什么?确定要自学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制订一份下一年的自学计划。

第10章 成为专业人士

高亮 [页面 42]: 成为专业人士是一种心态。 如果我们总是与恐惧、自毁、拖延和自我怀疑作斗争, 那么问题就是:我们 正在像外行那样思考问题。 外行毫不起眼, 外行人废话连篇, 外行屈从于逆境。 专业人士可不这么想。 不管 怎样, 他引人注目, 他恪尽职守, 他始终如一。

高亮 [页面 42]: 作为一名软件开发人员,专业将是你最大的财富。

高亮 [页面 42]: 简而言之,专业人士会严肃对待自己的责任和事业,愿意作出艰难的选择去做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情——往往还要自己承 担代价。

高亮 [页面 42]: 专业人士是可以依靠的人

高亮 [页面 42]: 专业人士不可能事事皆通,但他一定会潜心钻研匠艺,旨在锤炼自己的技能。专业人士会坦承自己不知道答案,但是你可 以信赖他会找到答案。

高亮 [页面 42]: 专业人士最重要的一点,也许就是持续稳定。

成为专业人士(养成良好习惯)

高亮 [页面 42]: 一切都始于习惯。习惯是成为专业人士的必不可少的部分。

高亮 [页面 43]: 作为一名专业人士需要养成的另一个强大的习惯是时间管理技能。

高亮 [页面 43]: 对我来说,坐在椅子里告诉你有时一定要说“不”很容易,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奢侈到能冒着丢掉工作的风险。我很理解,你当前的情况确实无法让你说“不”,因 为这样做会给你的未来带来灾难性后果

高亮 [页面 43]: 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建议是去做你被要求做的吧,但千万不要让自己再次陷入这种境地。当你需要一份工作时,就很容易落入圈套。一旦陷入困境,你就限制了 自己的选择,任由他人给你施加压力。

高亮 [页面 43]: 如果你身处这样的情况,请尽快脱身。存一些钱,这样你就不必担心失去工作。你甚至可以考虑找一份新工作,一份不会要求你做很多道德上的抉择的工作,或 者一份你的意见更有价值的工作。 当这噩运降临在你身上时,去做你不得不做的事情吧,但你应当尽可能地让自己占据上风,或者至少是旗鼓相当。

高亮 [页面 43]: 作为一位专业人士,你必须不断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工作品质。

高亮 [页面 43]: 许多软件开发人员犯的一个巨大错误就是,当无法达到标准时,他 们不是完善自己、迎接挑战,而是降低标准。

高亮 [页面 43]: “你做的每一件事情就是你所做的一切。

高亮 [页面 43]: 别忘了,发挥你的长处。你当然可以改善你的弱点,但最好了解自身的强项是什么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专业人士对 自己的能力和弱点有着良好、精准而又客观的自我评估。

高亮 [页面 43]: 专业人士是通过持续不断的自我完善达到自己所追求的高品质的。如果你也想成为专业人士,就要致力于持续不断地完善 自己的技能,学习更多与专业相关的匠艺,确保自己制订并执行了学习计划,拓展自己的技能、学习新东西,这将有助于你做 得更好。不要沾沾自喜,永远对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心存渴望。

高亮 [页面 45]: 在考虑辞掉工作之前,你需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我强烈推荐先在业余时间启动你想创建的业务,等能从这项业务中 产生足以维持生计的收入时,你再转为全职。这种离职的过程漫长而又痛苦,但用这种方式做事非常重要,不仅是经济上的原 因。

你真正工作的时间到底有多长

高亮 [页面 46]: 想象一下,在马路上慢跑和被吃人的狮子追着玩命狂奔之间的差异。这其实就是为别人工作和为自 己工作之间的差异。当你为自己工作时,你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因为你只有工作的时候才赚钱。

高亮 [页面 53]: 无论一个产品要解决何种问题,以及哪些人群有这 个问题,必须在创建产品之前就要明确识别。

高亮 [页面 53]: 如果你想开发出一款产品,第一步应该是筛选出一组特定的受众,他们也是你的解决方案的目标用户。针对这些人你要解 决的问题是什么,你可能已经有了总体概念。不过在很多情况下,你要多做一些调研,找出要么没被解决的问题,要么没有被 很好解决的问题。

第16章 假装自己能成功 [1]

高亮 [页面 60]: 假装自己能成功

高亮 [页面 63]: 为你的经历做一个文字优美引人入胜的广告,令你看起来光彩照人; 让这份广告看上去装帧精美,格式赏心悦目

第18章 请勿陷入对技术的狂热之中

高亮 [页面 65]: 请勿陷入对技术的狂热之中

高亮 [页面 65]: 我坚信,如果你能让自己不成为某种技术的信徒,你会在职业生涯之路上走得更远。

高亮 [页面 65]: 我们都是技术的信徒

高亮 [页面 65]: 人生多艰,无暇他顾

高亮 [页面 65]: 没有理由去强烈坚持自己选择的技术就是最好的,而轻视甚至无视其他技术。如果固执己 见,最终受损失的是你自己。

高亮 [页面 67]: 营销就是一场争夺人们注意力的竞赛。

营销就是一场争夺人们注意力的竞赛。

高亮 [页面 67]: 你的营销手段决定了你的营销对象是受益还是受损

高亮 [页面 67]: ,营销追求的是“实现价值在先,要求回报在后”。

第19章 针对“码农”的营销基础课

高亮 [页面 68]: ,但是在生活中,仅仅拥有才华是远远不够的。伟大的音乐家和超级巨星之间的真正区别无 非就是营销而已。对于有才华的人来说,营销就是一个“乘数效应”——你的营销越好,你的才华才能表现得越发淋漓极致。这 就是对于软件开发人员来说,学习营销技能至关重要的原因。

高亮 [页面 68]: ,成功进行自我营销 的关键在于:如果想让别人喜欢你,想和你一起工作,你就必须要为他们提供价值。

高亮 [页面 68]: 成功进行自我营销 的关键在于:如果想让别人喜欢你,想和你一起工作,你就必须要为他们提供价值。

高亮 [页面 68]: 自我营销的正确方式就是为他人提供价值。

高亮 [页面 68]: 我们知道如何包装一个想法往往比想法本身更重要。

高亮 [页面 68]: 自我营销无非就是学习如何控制好自己要传达的信息,塑造好自己的形象,扩展信息送达的人群。当你营销自己的时候, 你就是在积极地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目的地选择好如何塑造自己,以及将塑造好的自己主动推送给那些对你感兴趣的人。 这些人或者想听到你的想法,或者想雇用你,或者想购买你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高亮 [页面 68]: 自我营销并不能确保你一定成功,但是它却是你可控的重 要元素。

高亮 [页面 69]: 自我营销要从打造能代表你自己的个人品牌做起。你不可能将所有的东西全部呈现出来,因此,对于自己成为怎样的人、 给世界呈现怎样的形象,你要谨慎决定。如果你也想在有人多次接触你或者你的产品时营造出一种亲切感,个人品牌能帮到 你。

高亮 [页面 69]: ,但对于软件开发人员,最突出也是我个人推荐的还是博客。我认为博客就是你在互联网上的大本营。这是一个你完全能够 控制信息的地方,不像在其他的平台上你还要仰人鼻息。

高亮 [页面 69]: 他有一个策略叫做“无处 不在”。该策略的基本思想就是,无论你身在何处都要营销。无论何时都要让你的目标受众轻轻一扫就有机会看到你。你可能 会出现在他们的Twitter时间线上,他们也可能在听你的播客,又或者他们看到了你的在线视频。他们目光所及,总能与你相 遇。

高亮 [页面 69]: 这个策略需要时间,需要持之以恒。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写的每一篇博客,你采访的每一期播客,还有你写下的每一本 书、每一篇文章,都有助于营销自己,提升你的个人品牌的认知度。最终你在这个领域就成为了权威,拥有了追随者。这些声 望转化为更好的机会,最终成就你的事业。

高亮 [页面 69]: ,我想强调的是: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你的能力——能给 其他人带来怎样的价值。自我营销的基本机制是,要想让人们追随你、倾听你,你就要带给他们价值:你能为他们的问题提供 答案,甚至是给他们带去欢乐。如果你在持续自我提升的同时并没有给他人带来价值,那么你终究不会走得太远,因为每个人 都会离你而去。

高亮 [页面 70]: 品牌并不只是商标。品牌是对产品或服务的一整套预期。商标仅仅是品牌的视觉符号而已。品牌的关键并不在于视 觉元素,而是品牌带给你的感受,是你与品牌互动时的预期。品牌即承诺:承诺按照你预期的方式交付你所预期的价值。

高亮 [页面 70]: 要打造一个品牌,你需要四个要素——品牌所要传递的信息、品牌的视觉符号、品牌的一致性和品牌的曝光率。要构建成功的品牌, 这四大要素缺一不可。

高亮 [页面 71]: 通过写博客、写文章、发表演讲、创建视频分享、做播客内容等一切手段,你需要竭尽所能传播你的信息,扩大你的知名度。你的品 牌传播的频率越高、传播的范围越广,目标人群记住它的概率才会越高,你被人们记住的概率才会越大。

高亮 [页面 71]: 创建品牌的步骤

创建品牌的步骤 创建品牌的步骤 明确要传达的品牌信息。 挑选细分市场。 创建品牌口号。 创建电梯内销售概要 [1] 。 创建视觉符号(即标识)。

第21章 创建大获成功的博客

高亮 [页面 73]: 作为一名软件开发人员,可以用来推销自己的最佳媒介之一就是博客。我坚信每一个在乎自己职业生涯的软件开发人员都 应该投资创建一个博客。

高亮 [页面 73]: 拥有博客不仅能帮你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还 能让你成为更好的软件开发人员和传道者,能带给你许多意想不到的机会。

高亮 [页面 73]: 如果你博客的流量足够大,你可以把它作为推销自己产品的平台(参见第13章)。如果有稳定的博客访问用户,那你不妨 围绕他们的兴趣开发产品,将流量直接转化为客户。

高亮 [页面 73]: 即使你对上面提及的博客能带给你的所有好处都打了折扣,有一个好处是你无法轻易抹杀的——提高你的沟通技巧。组织 自己的思想,并将其转化为文字,是一项颇具难度却也极具价值的技能。定期写作能帮助你打磨此技能,有了很好的沟通能力 会让你在生活的诸多领域受益。此外,如果你能约束自己定期更新博客,你也就在持续刷新自己的技能,保证自己处于自己所 在专业领域的前沿。

高亮 [页面 74]: 打造成功博客的最大秘诀有且仅有一个——持之以恒。我和许多成功的博主都谈论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写了很多 博客。我认识的一些最成功的博主每天都要写博客,而且已经坚持了许多年。

高亮 [页面 74]: 。最重要的是,定好一个计划,然后坚 持不懈。博客更新的频率将决定你的博客成功的速度。

高亮 [页面 74]: 别担心,你其实不必每天都写博客

高亮 [页面 74]: 你还应该确保你写的都是高质量内容。为什么要重视博客内容的品质?原因有两个。第一个也许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是,博客内容的质量越高,越能吸引人持续浏览你的博客,或者通过RSS和电子邮件订阅阅读。在你给读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 信息的同时,你也就成功积累了自己的目标客户。

高亮 [页面 74]: 重视博客内容品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你的博客提供更有价值的链接。

高亮 [页面 74]: 在你被这一切吓倒之前,我要强调一点:别担心。你的博客不需要完美。在起步之初,你的博客很可能会很糟糕。但是, 随着不断尝试贡献出优秀的内容,而不是将自己脑子里的东西随意丢到网页上,不考虑格式和结构还有一大堆拼写错误,你终 会成功。每周只发布高质量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博客的品质会越来越高。

高亮 [页面 74]: 持之以恒地坚持写作,坚持不懈地产生高品质的内容,如果你做到了这两点,基本上你就成功了。

高亮 [页面 74]: 许多想要开博客的人要么从来就没有开过,要么开了之后不久就很快放弃了,因为他们要么不知道该写什么,要么发现自己实在没什么可写。

高亮 [页面 74]: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是提前头脑风暴出各种不同的想法,随时更新可能的博客主题的清单,这样你总是保持一堆话题可供选择。

高亮 [页面 74]: 同时,不要太担心你的文笔如何,不要太在意别人的想法。有时候你只是要写一篇博客让自己的博客有内容,并不知道这篇博客会是自己点击量最高的文章。我 写过不少自己觉得很差的文章,却成为最热门的文章。

高亮 [页面 74]: 要想弄清写什么,还有一个技巧,就是与别人就某个话题展开对话,甚至辩论。我经常发现自己写的最好的文章一般是先前曾与别人讨论过的。找一位朋友,就 某个话题展开辩论,你会发现这个话题得写好几页。

高亮 [页面 75]: 提升访问量

高亮 [页面 75]: 我要推荐的第一个策略就是开始评论其他人的博客。

高亮 [页面 75]: 另外一些在初始阶段获得流量的好办法就是:在社交网络上分享你的博客文章,在你的电子邮件签名的底部以及所有的在 线个人主页中添加你的博客链接。这种方法可能不会产生如你预期的流量,但仍然值得一试。

高亮 [页面 75]: 最后,如果你足够勇敢并且认为自己的文章足够优秀或者富有争议,可以把自己的文章提交(或者请别人提交)到 Reddit( )

第22章 你的主要目标:为他人增加价值

高亮 [页面 76]: 你的主要目标:为他人增加价值

高亮 [页面 76]: 不要努力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不要努力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高亮 [页面 76]: 当你营销自己的时候,如果你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给别人带来真正的价值,那么即使你所做的都正确无 误,那也无济于事。你可以写博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内容、在大会发言、著书立说,尽你所能来推广自己,但是,如 果你表达的和你传递的信息不能帮到其他人,那么每个人都将会无视你。

高亮 [页面 76]: 人们最关心的还是自己。没人想听到你的成功故事,也不想知道为什么他们要帮你获得成功,但是他们肯定想听到你会怎 样帮他们获得成功。所以,要想让自我营销的所有努力奏效,基本的方法就是帮助他人获得成功。

高亮 [页面 76]: Zig Ziglar说得好:“如果你能帮助足够多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你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一个基本的策 略,你应该将其用于自我营销。它比其他任何方法都更有效。

高亮 [页面 76]: 要想给人们想要的东西,要先知道他们想要什么。

高亮 [页面 76]: 想要弄明白他们的真实想法,你得全凭自己。你必须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然后找到方法来提供自己的价值。如果你已 经深谙此道,对你来说这个就是驾轻就熟。

把你工作成果的90%都做成免费的

高亮 [页面 76]: 把你工作成果的 90% 都做成免费的

高亮 [页面 76]: 。但是你会发现,当你免费给人们提供实际价值时,回报更大。

高亮 [页面 77]: ,最富有创造力的人也是最乐 于助人的人。为什么呢?我个人认为这是多种因素组合的结果。你帮助别人越多,面对的问题和情况越多,就能结交的人也越 多。总是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人,在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的时候会是更加轻松自如,而当他们真遇到障碍的时候,总是会有好 多人伸出援手。

第23章 善于运用社交媒体

高亮 [页面 78]: 善于运用社交媒体

高亮 [页面 78]: 培育你的社交网络

高亮 [页面 78]: 要想用好社交媒体,首先你要给自己积累足够多的粉丝,或者至少是让人们进入你的社交网络。

高亮 [页面 78]: 你也可以把自己社交网络的个人主页的链接放在你的在线介绍、博客文章的结尾或者邮件的签名档中,通过这些方式获得 关注。简化人们联系你的方式,人们就会联系你。你也不要害怕去主动邀请别人。在博客文章的结尾呼吁人们在Twitter上关注 你,无伤大雅。

高亮 [页面 78]: 有效地运用社交媒体

高亮 [页面 78]: 如果你持续不断地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给别人分享和提供有价值的内容,那你必定 会赢得尊重和声誉。但是,如果你总是发布不适宜的、攻击性的内容,又或者都是一些只与你自己相关的类似“早餐吃了什么 样的鸡蛋”这样毫无营养的内容,那就等于是把人赶走。

高亮 [页面 78]: 那么,你应该在社交网络上发布什么内容来为他人带来价值呢?答案很简单:你认为有用或有趣的。你自己觉得有价值的 东西,在很大概率上别人也会认同。要确保你发布的内容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准上。

高亮 [页面 78]: 每周我都会把自认为有用的信息整理为一份内容集锦,藉此吸引人们在社交网络上关注我。这份集锦通常包括博客文章、 新闻报道、励志名言、与软件开发相关的小技巧等,同时我还会提出一些问题来挑战我的关注者,促使他们与我对话。

高亮 [页面 79]: 社会媒体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保持活跃度。如果你不能持续不断地在你的社交媒体上保持足够的活跃度,你将会丢掉大量 粉丝。但是,保持活跃也会成为一种负担

高亮 [页面 79]: 选择一到两个作为你最心仪的平台。

第24章 演讲、报告和培训:做“说话的极客”

高亮 [页面 80]: 演讲和举办某种形式的培训是连接普罗大众和自我营销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为什么现场演讲如此有力

高亮 [页面 80]: 为什么现场演讲如此有力

为什么现场演讲如此有力

高亮 [页面 80]: 听过你演讲的人更容易记住你,也会觉得与你建立了某种个人关系。这就好比我们能够记住去看自己心仪的乐队现场演出 的次数,但是记不住听他们唱片的次数。

高亮 [页面 80]: 一开始最好是在自己的工作场合做讲座。大多数公司都欢迎自己的员工分享各种话题,特别是与当前工作直接相关的内 容。你可以介绍自己的团队正在使用的技术,或者给团队进行一些相关领域的培训。你无需把自己包装成为专家,只是热心希 望通过分享自己所学而对他人有所帮助。(事实上,你会发现,你应该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太多人希望被包装成为“专家”,从 此不再真诚谦逊。而作为一个脚踏实地、有缺点和弱点的真实的人,花更长时间与公众建立信任,也会让你看起来不那么古 怪。)

高亮 [页面 80]: 另一条成为“演说家”的路径是代码训练营 [1] 和用户组举办讲座。

高亮 [页面 81]: 做培训,不论是现场培训或录制培训,都是建立自己的声誉的另一种很棒的方式,甚至还能赚点钱。我本人正是通过提供 网上课程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的。培训不仅能够给我带来收入,还让我获得了“行业专家”的美誉。

第25章 著书立说,吸引追随者

高亮 [页面 82]: 著书立说,吸引追随者

高亮 [页面 82]: 许多软件开发人员误解了写书的原因。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大多数图书和杂志作者能够通过写作赚大钱。但是,事实很简 单,你不会为了赚钱而去写书。写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声誉。

高亮 [页面 84]: 我跟你说实话吧,大多数人并没有这么做到这一天。他们早早地选择了放弃。他们太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没有拼尽全力 去克服这些困难,克服掉那些不适感,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如果遵循本书的建议,你会在别人失败的地方获得成功,原因就 在于此。许多开发人员并不愿意做你愿意做的事情。大多数开发人员并不愿意为了收获更多成就而在短期内被看作傻瓜。

高亮 [页面 84]: 被看作傻瓜又如何

被看作傻瓜又如何 被看作傻瓜又如何

高亮 [页面 84]: 或许你现在已经相信我说的,随着时间流逝,一切都会更容易。如果你忍住坚持下去,如果你坚持写博客,如果你坚持上 台演讲或者制作YouTube视频,最终你不会再感到“这不舒服”,甚至会觉得“这很自然”。可是,当你的手还不受控制地颤抖, 几乎无法握住麦克风的时候,你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高亮 [页面 84]: 很简单,别太在意。别在意自己站在大庭广众之下可能会哑口无言,别在意别人看了你的博客后觉得你完全错了并且很 蠢,别在意别人会嘲笑你,因为你已经准备好和他们一起嘲笑自己。同样地,我知道这事说起来很容易,但是我们还是要剖析 一下。

高亮 [页面 84]: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一共错失了9 000多次投篮,输掉了近300场比赛。我本来有26次绝杀的机会却投球不 进。我失败了一次又一次。这就是我能够成功的原因。 ——迈克尔·乔丹

曾经的金山五虎中,唯一的女生王欣,她在14年离开金山、独自创业。回忆跟着雷军的那几年,感慨汇成一句话:三十岁之前要入对行,三十岁之后要跟对人。

而独自创业的头半年,她也坦言自己被内心的焦虑和恐惧,折磨得死去活来。

雷军面试我,叫我改行,他说女生写程序是没有前途的

然后雷军问我:你写程序有写诗一样的感觉吗?我说:我没有。

于是我成为了金山第一批产品经理。

1996年,我从青岛大学毕业,大学学计算机。那时候,程序员很少,女程序员那更是少之又少。

工作国家包分配,我父母让我找一份比较稳定的公务员的工作。可是我要死要活一定要去一家台湾合资的IT企业工作。在我们那个年代,计算机系的毕业生实在太好找工作了。各个大机关都来选人,我们班的学霸们都去了国家机关,有的甚至进了市委。

很多年以后大学同学聚会,我看到当初那些最优秀的同学们,一辈子也就这样了。我还是挺幸运,在当时选择了虽然看上去不怎么样,但其实是朝阳产业的工作。

回头看,三十岁之前,「入对行」三个字是最重要的。

王欣觉得很幸运,30之前「入对行」了。

九十年代末的青岛还是一个小地方,只有三家IT相关企业。小城市特别安逸,我那时候上班到家里,走路就15分钟,中午还可以回家吃饭、睡个午觉。

直到1999年,有一次我去北京出差,我的心就野了,我想我再也不能再回青岛那个小地方。我这辈子怎么能就这样过?

我看到中关村大街、海龙,熙熙攘攘。1999年,正是互联网最火的时候,车上到处写着「人人都上 Chinaren」,搜狐的广告挂得到处都是,到处有人来拉你注册人人网,注册完还送你一个苹果。目之所及,我热血澎湃。

这就是未来!我简直见到了中国的硅谷,心向往之。

于是,我背着一个双肩包来到了北京。

那时候北京的动物园除了卖衣服,还有一个人才市场,我去投简历,投了金山。后来HR通知我来面试,说是在翠宫饭店。

到了以后,我看到每个人都热火朝天地干活。这时候,有一个穿着白T恤衫和牛仔裤的人进来握了我的手说:你好,我叫雷军。

那时候雷军没有现在这么出名,感觉就是比我们大一些的学长,长得特别干净,说话特别快。

雷军面试了我一会儿,就劝我改行。

我到金山应聘的是程序员的岗位。面试着面试着,雷军突然跟我说,女生写程序是没有前途的。

我心想:这人怎么能这样呢?这不是否定我的工作吗?我就跟他据理力争。

雷军问我:你写程序有写诗一样的感觉吗?我说我没有。

雷军说:这不就完了吗。

雷军认为,写程序要有写诗的感觉。

我说:如果我不适合做程序员,那做什么呢?

雷军说:其实产品经理这个岗位你可以试一试。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产品经理这个词。

以前在互联网行业,都是程序员自己做需求,自己写代码,可能有时候团队里会有一个 team leader 相当于所谓的「项目经理」,但实际上没有专门是产品经理这个岗位。

九十年代末,微软进入中国,中国的软件业也才刚起步,供小于求,是产品稀缺的年代。不光是产品,软件连品牌都没有几个。软件业的产销是断裂的,产品的开发就是程序员自己想自己写代码,然后交给市场经理去卖。

但是后来市场越来越供不应求,软件制造商需要对用户需求再进一步切分,然后根据市场上的空白再去进一步定义一个产品,于是,整个行业都特别缺产品经理。

其实回头看看我们那批产品经理——也就是后来的「金山五虎」——还挺牛的。比如暴风影音冯鑫,「说不得大师」邢山虎,还有成都梦工厂裘新。比我们晚的,有一些程序员出身的最后做了产品经理,比如陈睿,也有设计师做产品经理的,比如大名鼎鼎的黎万强。

那时候我们都很小,不知道我们这批人将来会对互联网影响那么大。但是就是我们这些人成了金山的第一批产品经理。当然,带我们的人就是金山最大的产品经理,雷军,雷校长。

雷军会带着我们拿着软件盒子向客户推销。雷军每次都卖得特别好,回来以后他会很得意地问我:王欣,你知道为什么我卖得比你好吗?

我也很郁闷,为什么一个大姑娘能卖得比大老爷们还差。

雷军对我说:你看,我每次推销的都是手里拎袋子的人,拎袋子的人都是买过软件的人,证明他/她是有软件购买习惯的。我找的是目标用户,但你是随便抓到一个人就推销。

我们这些新兵,是中国第一代产品经理,前面根本没有参照系。怎么办?雷军亲自给我们做培训。

那时候,金山有一个干部训练班,冯鑫、邢山虎、裘新、陈睿、黎万强这些都在里面。

讲的课也挺有意思,都是雷军自己写的课件。比如有个课件题目叫《以史为镜谈战略》,是讲金山的战略和金山的成长史,微软为什么能打败WPS;还有个题目叫《做好管理并不难》。总之都是挺朗朗上口的,七个字的,跟句诗似的。

雷军亲自写PPT、做培训,课件题目都像「七字真言」。

雷军是理科生中的文艺青年,他有段时间特别喜欢看《小说月刊》。雷军的阅读量很大。有时候我们一起出差,飞机上我坐在他边上,能看到他去程一本书、返程一本书,看得很杂。

我记得,雷军还教陈睿他们如何打领带。以前程序员都穿着T恤衫、大短裤、拖鞋去见客户,雷军告诉他们说见客户一定要穿衬衫。

刚进公司,我们被要求做两件事情,一是站店面,二是接电话,非常枯燥。后来我看到张小龙有篇文章说:想要做好生意,必须至少见一万个客户。我们当年就是这么被训练出来的。

雷军带着我们拿着软件盒子向客户推销。雷老板每次都卖得特别好,回来以后他会很得意地问我:王欣,你知道为什么我卖得比你好吗?

我也很郁闷,为什么一个大姑娘能卖得比大老爷们还差。

雷军对我说:你看,我每次推销的都是手里拎袋子的人,拎袋子的人都是买过软件的人,证明他/她是有软件购买习惯的。我找的是目标用户,但你是随便抓到一个人就推销。

雷军非常强调细节。比如拿宣传单页给用户,不能以本人的视角递过去,而是应该反着以用户的视角拿过去。再比如,包装盒的正面、侧面、反面的设计,在各种货架上的陈列、怎么把卖点和价格写得让用户一看就知道,这些都有很深的讲究。

之所以后来,我们这群人都能独立创办一家公司,其实和当年那些看似无用、非常琐碎、非常枯燥的细节是有关的。

接用户的电话、站店面卖盒子……哪有这么多高大上的事情,工作就是大量的经验积累。而一旦有了一万小时的积累,真正去做事情的时候,根能扎得非常深。这些看似毫无技术含量的事情,考验的是能不能耐得住寂寞,并且能从中找到提升的动力。

那时候金山有个会议室叫做「龙行八方」,每天中午我们五个产品经理就一起在会议室里铺着报纸、吃着盒饭,满屋子都是饭味,大家热火朝天地讨论营销方案。

回忆起来挺辛苦,但也很甜蜜。那是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一段时光。

王欣说,那段时间很辛苦,但从琐碎的工作中能找到提升的动力。

每一次产品上市,雷军都要带着我们开庆功总结会,大家一起讨论哪些地方做得有问题,哪些地方需要提升。除此之外,金山固定周二周三都会有读书会。雷军非常注重员工的个人成长。

雷军也会用各种方式「折磨」我们。每个产品经理都要做海报,雷军的习惯是把每个海报贴在墙上,让所有人指出某个海报中的问题,基本上他不会亲自说什么,但他会把大家的意见反馈给你,你就会觉得自己做得简直是烂透了。

还有一种「折磨」人的方式,就是当我把我的方案和产品给他展示,他最后轻轻说一句:「让我说你什么好呢」,这么一句话真的是比骂我还难受。

然而,我还是庆幸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一个能带着我成长的老大。虽然我对自己的成长一无所知,但我知道有前人是登过顶的,我沿着他的脚步走就好了。

所以说,三十岁之前要入对行,三十岁之后要跟对人。

铆定一个职场中的榜样,跟着他走。而这个偶像和榜样,他对你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很信他,让他带着你走一段时间,这件事本身会给你非常大的力量。找到这个人,对你比对他要更重要一些。

我知道他们都挺怕我的。

我在金山集团所经历的职场最高点,就是做金山毒霸CEO一直到每年翻一个跟头业绩涨价一倍的时候。

王欣说,金山毒霸业绩飙升的那几年,自己「非常膨胀」。

媒体非常关注我们,金山毒霸到哪里都是大广告主。那些年参加百度客户会,所有的人都哈着我,因为手里有预算。

那是一个PC工具的时代:金山就需要金山毒霸这么一个产品,甚至可以说,时代就需要金山毒霸这么一个产品

现在回头看,觉得是「时势造英雄」。但当时没有这么觉得,那时候觉得自己简直厉害极了。整个人非常膨胀,觉得成功就是因为自己厉害,傲慢心很重。

金山当时请了盖勒普咨询公司(Gallup)进行服务,每个员工要给自己做360度评测,我给自己打100分。

我知道那时候公司里的人都挺怕我的,金山毒霸的销售量非常大,都是别的部门来找我们合作。多年以后一次喝酒,黎万强开玩笑说,每次找我合作都很紧张,因为「怕被撅」。

金山毒霸一度是一个神话。人们在厮杀传统渠道的时候,我们偷偷抄了一条小路,用移动互联网的方式来做。但成功反而造成了我的盲目,让我完全没有意识到360能从另一条路上杀了出来。

在所有的杀毒软件公司中,金山毒霸都是盈利能力最好的一家公司。但是你会发现它只是盈利能力好,然而这家公司的使命、愿景,将来会变成一家什么样的公司,这些作为CEO的我,都没有足够坚定。

所以到后来面对360的竞争、3Q大战的时候,与其说雷军最终选择了傅盛,不如说我在内心选择了自己退出。我当时对自己和这家公司的未来没有畅想。后面所有的结果,其实冥冥中都是我的内心最后导致的。

我记得最后一天,我从金山毒霸办公室出来的时候,情绪非常非常低落。

「与其说雷军最终选择了傅盛,不如说我在内心选择了自己退出。」

那段时间对我帮助最大的书是《正见》,我这么一个人开始听得进佛家说的诸法无常——总有一个阶段,是用来让你明白,不是任何事情都能顺着我们想要的去发生。而应对这些人生的不如意,我们需要找到一些更普遍的东西,让自己能够从容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高低起伏。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庄子,一个孔子——这是中国人底层的DNA。当你春风得意的时候,家国情怀就出来了,你愿意扬帆起航,出发上路。而当你失意的时候,老庄的部分又升起了,你会更理性、客观的去看这个世界。这就是人生。

冯鑫有段时间一直在读《道德经》,他总说,「在天地之间要找一个自己的位置」,这句话对我帮助特别大。

在金山最后的两年,我开始准备创业。我是那种希望工作可以把我点燃的人,在金山后期的时间,我变得慢慢枯萎,于是我考虑换换方向。

我是「金山五虎」中最晚出来创业的。在帮助我度过金山最后时期的低谷,以及创业中焦虑阶段的人,是我在金山的好朋友们。这其中就有冯鑫和陈睿。

冯鑫曾经教我三个字,说创业就是要「找空间」。

暴风影音创始人冯鑫创业较早,在王欣迷茫时帮她下定了决心。

从职业经理人到创业者之间最大的变化是,职业经理人是别人给你画了一条路,沿着这条路走就okay了。但创业的时候是根本没有路的,实在太自由了,往这里也可以走,往那里也可以走,自由带来的恐惧非常可怕。

创业的头半年,我被这种自由的恐惧折磨得死去活来,跟个神经病一样,一会儿就觉得我要改变和成就世界;一会儿又极度悲观,质疑自己这条路怎么可能走得通。

职业经理人时时刻刻都在「证明自己」,证明自己能干、自己牛;但创业者要做的是「突破自己」,你做的事情并没有人在看。

冯鑫有段时间一直在读《道德经》,他总说,「在天地之间要找一个自己的位置」,浓缩成三个字,就是「找空间」,这句话对我帮助特别大。

创业其实也就是找位置的过程,天地之间总有一个让我们安身立命的位置。只要你坐对了这个位置,会有各种力量出现推着你往前走。

有时候我们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想问题,想着我要做些什么;但其实视角不妨换换。

我和冯鑫认识是在金山一起做同事。冯鑫负责金山的渠道,渠道负责人难免会被产品经理认为有一些利益偏向,加上冯鑫有时候会去评价评价产品怎么样,发表发表意见。我特别烦他。

有一次开会我给冯鑫甩过一句狠话,现在想起来都觉得特别可笑,说出来不怕丢人,我说冯鑫你不要又要当裁判员又要上场踢两脚球。

但因为相识于微,大家吵过,所以能够知道彼此之间的底线在哪里,也更愿意互相说真话。

冯鑫是个非常敬业,非常讲义气的人。冯鑫离开金山创业,做暴风影音。我走马上任,去拜访冯鑫,想向他取经,他是我之前金山毒霸的负责人。

冯鑫对金山毒霸有很深的感情,即使已经离开金山,仍旧希望我能够把金山毒霸给做好。那时候暴风影音的量已经很大了,每天安装量有70万。冯鑫主动用暴风影音的流量帮助我推金山毒霸,那是金山毒霸流量的第一桶金。

我在金山失意,决定出来,我又去找了一次冯鑫。冯鑫对我说:你想创业就创业吧,创业一年顶你打工十年。

这句话对我很关键,没有这句话我未必能迅速下决心。

陈睿和冯鑫就很不一样,陈睿是随心走的人,他的内心极其纯真,是我接触到人里面童年过得很快乐的人,他内心没有任何的羁绊和恐惧。

B站CEO陈睿管王欣叫,「王欣姐姐」。

陈睿曾在金山毒霸管研发,我帮他做服务,我们搭档了三四年。

陈睿一直很喜欢二次元,而我甚至还不知道二次元是什么。无论工作多忙,杀毒软件在国内斗得正酣的时候,他能够买一张机票就去日本。我当时得知这个消息非常生气,觉得这个人怎么那么不负责任,于是我在雷军面前告了他一状。

公司团建,我跟陈睿一辆车,他有个特异功能就是秒睡,是真的几秒钟立刻睡着,于是他常常误机。我记得有一年我们从珠海飞北京出差,大家都在等他,怎么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最后发现他在家里睡着了。

我是一个在工作中容易焦虑的人,追求完美。而陈睿能够置身事外地去看事情,去追寻「道」,做认为自己对的事情。

每次我看着金山毒霸市场份额第三名,前面有瑞星和360的时候,就很焦虑。而这个时候,陈睿会安慰我,说「这件事儿做不做得成,跟你我的努力都没有关系,要放宽心。」

从性格和人的质地本身来讲,我认为陈睿和冯鑫以后都有自己做成一家企业的可能性,果不其然。和他们的友情是我最大的财富。

创业也要做很多选择,每一个选择其实都和你的初心相关。

最初,馒头商学院融资不是特别顺利。2014年是90后创业风潮最强劲的时候,投资人都喜欢投小鲜肉。我年纪一大把,投资人会给我扣一个帽子,说我的成长性不够强。

但我觉得,看一个人有没有成长性,问题不在于年龄。

我对马化腾有一句话特别印象深刻。3Q大战前夕,我和傅盛去见马化腾,讲了金山和360之间的事情,马化腾突然问我们:「腾讯做错了什么,导致了这件事的发生?」

那时候好多媒体抨击腾讯,《计算机世界》上有一篇封面文章,标题是《「狗日的」腾讯》,给腾讯插了一把刀。腾讯是那么大的一家公司,马化腾有足够的权利去傲慢。但他还是会这样问自己,问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

佛家讲,你只要能够内省看自己,就能够获得成长。年纪不是重点,如果不回头看自己,不内省,认为自己很完美了,那才没有成长的可能性。

王欣认为,一个人的成长,不在于年龄,而在于内省的能力。

现在的年轻人常常很焦虑。我看着他们的焦虑,会想起曾经的我自己。

我也曾那么努力,努力过后那么沮丧。其实是模糊了努力和精进两个词之间的区别。

努力是奔结果去的:我要赚多少钱、我要买一个房——是工作量的横向增加。但是,精进是每次做完以后都要回顾一下我从这里学会和收获什么。努力是体力上劳累,但没有内省,没有自我觉察。没有思考,何谈成长。

我会拿3Q大战这个例子反复咀嚼、复盘,我什么样的心智模式导致了这件事情的发生?

我在里面是个小角色,我完全可以认为这是上面更大的老板的决定,我更愿意找出一大堆理由说这和我无关。

但当我真正把这件事拿来内省的时候,才发现其实这和我的心智模式完全相关,我逃脱不掉对自己的拷问。

当时的我特别想赚钱,做现实的事情,金山毒霸是一家赚钱的公司。但没有去定义过金山毒霸的使命和愿景。我在金山毒霸曾犯下的错误,如果我继续不精进、不内省,我的底层心智没有改变,那么我再做一家新的公司的时候,也会在同样一件事情上跌倒——哪怕我努力、再努力,做流量,做现金流,做得很完美,也会摔在一样的坎儿上。

这就是努力和精进两个词的区别。

选择精进,很重要的是要和痛苦相伴,精进的核心就是面对痛苦,并且真心实意地去接受它

创业也要做很多选择,每一个选择其实都和你的初心相关。是做一家快公司还是做一家慢公司?到底是 to C 还是 to VC,还是 to yourself?  

如果我们真的活成了一场竞赛的话,每次我都要横着跟别人比融资额,拿了钱就要高速成长,那么我们做这件事的初衷在哪里?是不是符合教育的基因?

2014年的时候好多投资人都劝我说,王欣你如果做教育的O2O我一定投你。幸好,我没听这句话。我觉得现在做大平台特别难,其实所谓平台和机构,当机构服务多了自然就变成了平台,没必要被这些概念化的东西束缚。

对王欣来说,创业最应看重的是「初心」和人性的本质。

作为创业者,我们应该问的是用户的需求在哪里?这个需求是增长的还是萎缩的?未来五年的需求在哪里?用户有哪些需求没被满足?

这才是创业过程中最应该去想的问题,而不是行业的热点在哪里?现在流行什么?相比新出来的东西,我更关心未来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一百年不变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创业初期的时候总想颠覆一些什么,我们都会被乔布斯那句话「Think different」吸引,但是实际上创业三年下来,我感觉还是要回到商业的本质、回到人性的本质。

我特别希望馒头商学院能长成一个职场人的、年轻人的社群,是一个成长社群。比起外在的成功,我更想要听到我们的学员们,能够说一句话,说馒头是我们成长的心灵家园。

去年,馒头商学院做开学大课(我们最重要的一场线下活动),参会人数超过800人。馒头所有的员工一起上场帮忙,所有人一起把分给学员的材料装袋子,程序员们充当保安,营销负责人、HR们充当接待小妹……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我眼眶湿润。

我想起那时候在金山做“李阳疯狂之夜”(当年金山非常隆重的一场活动),我们所有的金山人也是全体都上,热火朝天,我们都还非常年轻。冯鑫带领所有人把材料装袋子,像一位兄长。一切都那么熟悉,又那么鲜明。

我觉得我的使命感就是这么一句话——所有人跟所有人学习,所有人支持所有人成长。

我相信未来就是这么一种形态,哪怕现在听上去很虚,但我觉得特别有力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程序员为什么加班这么严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