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及太空制水机怎么样?

“天宫课堂”第二课今天(3月23日)正式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在课程的尾声,全国各地的学生们提出五花八门的疑问,一起来看看其中有没有你也关心的↓↓

北京同学:航天员老师们好,我对那个无容器材料实验柜比较感兴趣,我觉得它特别神奇,我想知道有哪些材料可以在里面进行实验呢?那些实验又有什么作用呢,谢谢老师。

叶光富:这个问题非常好,刚才我们说无容器避免了容器壁对材料表面的接触和污染,在太空环境下还可以消除由于地面重力所引起的溶体形变和密度分层,可以制备出更好的材料,比如说帮助我们制造新一代的燃气轮机片。另外,科学家还计划利用模拟合成的陨石物质来研究太阳系早期的热环境,一个小的无容器腔体居然还可以用来研究宇宙的奥秘,是不是也出乎了你的预料呢?

北京同学:听说天宫90分钟就可以绕地球一圈,空间站里的时序是怎么设置的,时间是北京时间还是格林尼治时间呢?航天员的作息时间是怎么被安排的?

翟志刚:我们中国空间站绕地球一周90分钟,也就是说90分钟我们就经历一次日出日落。在我们空间站里,除了有北京时间,还有世界时间,还有相对飞行时间,还有绝对飞行时间,根据各时的任务不同,我们采用的时间也不一样。通常情况下,在空间站有人驻留的状态下,我们一般采用北京时间,目前我们就是按照北京来安排作息制度。

西藏同学:航天员老师你们好,我平时特别喜欢观察月象,所以我想问一下,你们在太空空间站看到的月亮和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有什么不同,月亮会有阴晴圆缺吗?其次,我知道太空空间站运转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每天都要绕地球16圈,所以我想知道月象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翟志刚:我来回答这位同学的问题,空间站距地球400公里,地球距月球38万公里,我们空间站距月球也是38万公里,那么在空间站上看月球跟地面上看月球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在空间站看月亮,因为没有地球上的大气及云的干扰和影响,因此我们在空间站上看月亮更加明亮、更加透彻,谢谢这位同学。

西藏同学:航天员老师你们好,我们所处的拉萨位于海拔3650米,所以水烧开的时候沸点较低,约为90℃左右,由于大气压会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减小,我想问在空间站能把水烧开吗,在飞行的过程中你们能喝到开水吗?谢谢老师。

王亚平: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吧,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通常我们所说的开水是指温度达到100℃的水,就像你说的在拉萨由于气压较低,所以水烧不到100℃,但是我们空间站里,由于失重的影响,水还是无法烧开。在地面重力条件下加热的水在对流和气泡扰动的作用下,整体水温会快速升高,因此地面上的水很容易烧开。在失重条件下,由于没有浮力的作用,水温升高只能依靠热传导,产生的气泡也很难上浮,所以缺少对流和气泡扰动的作用,远离加热面的水温上升会很慢,所以要把整个水烧开会很困难,我们空间站的饮用水是经过特殊处理的,既可以直接饮用,也可以通过特定的加热装置加热,但是这个加热装置不能把水烧开。

新疆同学:航天员老师您好,我刚才看到你们展示的科学实验柜觉得非常厉害,我自己特别喜欢研究果蝇,因为我的果蝇也能送到天上做实验吗?

王亚平:非常高兴看到你喜欢生物学研究,生物学是我们空间站未来支持的一项重要科学力量,在我们即将发射空间站的问天实验舱就有支持动植物、微生物研究用的生命生态实验柜。我们不仅欢迎来自科学家们的实验,也欢迎同学们的奇思妙想。另外,我还要告诉你的是果蝇是生物学里常见的实验对象,被大量使用在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当中,我们的科学家也计划将来把果蝇带到空间站里进行研究,所以你的想法和科学家们是不谋而合的。

新疆同学:航天员老师好,我的问题是,天宫在飞行时会不会受到阻力,是不是只要达到所需的速度,就可以不再施加动力,速度是否保持不变呢?

王亚平:这个问题还是由我来回答,会受到阻力,而且要施加动力,因为虽然我们所处的高度比较高,但是仍然还是有阻力的,所以会导致我们的运行速度降低,使我们的轨道也随之降低。为了维持我们的运行轨道,我们必须要在需要的时候施加动力。接下来我们请北京课堂的同学来提问吧。

北京同学:空间站的环境和地面完全不同,微重力高辐射等情况的存在让我特别想了解老师们在空间站都做过哪些有意思的实验,每天花多长时间进行实验呢,我们天地对话这么方便快捷,那么地面可以直接操作得到实验数据吗?

叶光富:好的,除了我们刚才展示的实验柜相关实验之外,我们利用空间站的一个特殊环境,我们还开展了有医学、物理学、材料学、心理学、生命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此外我们还对一些先进的检测技术,中医药等传统的医学开展空间应用研究,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探究空间环境中人的各种变化,发展新的技术。其实,我们在太空中的工作还是非常繁忙的,除了开展各项实验之外我们还要开展日常的维护、巡检等相关工作,每天的时间也是根据工作的需要统筹安排的。至于你最后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天地对话确实非常便捷,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是可以与地面科学家进行天地的沟通和交流,实验的数据也是可以实时的下沉到地面科学家手里面的。

北京同学:航天员老师您好,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之前我只知道科学家要做实验,但是没想到还能到天上去做实验,这让我感到非常兴奋,我想问一下航天员老师,我有没有机会能成为一名到空间站里做实验的科学家呢?

叶光富:这位同学有非常远大的理想抱负,首先给你点个大大的赞,我们建设空间站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展大规模的科学实验,这些科学实验是我们面向全世界科学家所征集的项目。随着空间站的建成,我们将会有更多的科研人员到空间站上来开展科学实验,所以也非常欢迎同学们未来到空间站上来做实验,当然你们也可以把自己设计的试验项目提交到空间站上来,然后你们在地面上远程操作,是不是也很有意思呢?所以,同学们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锻炼好身体,要勇敢追梦,相信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读一本科普读物、召开主题班会、出电子小报、开展红领巾电视台科技专辑活动、观看科普影视……

持续一个月的科技节活动终于在同学们的热情的参与和收获的喜悦中落下帷幕。科技节活动带给每位同学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实践能力,让学生从小“弘扬航天精神,励志报效祖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从而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金色的童年。

“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

宇宙探索无止境,太空奏响中华曲。每一次神舟发射总是激动人心,为祖国自豪;每一次太空探索总是鼓舞人心,为时代点赞。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新太空出差三人组美丽启航,我们欢呼。浩瀚苍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写华章,中国精彩!

太空泡腾片实验,泡腾片在蓝色水球里不断沸腾并产生了很多欢乐小气泡,水球就变成了一个充满气泡的球,就像一个蓝色的地球。这个科学实验让我知道:失重环境中,浮力就会失效。我喜欢这种太空授课方式,让我在开心中学到很多知识。

  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们在中国空间站给我们讲课。最有趣的是转陀螺了,我觉得此时的陀螺像有生命一样,像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在上下翻飞,美丽极了!听了他们的授课,我的心里十分向往太空。想欣赏外太空的美丽景色,看看这里的太阳升起和落下;想探索一下宇宙的奥秘。

“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称呼。“天宫课堂”第一课,航天员们用了简单的5个小实验,例如水膜实验、陀螺实验……就让大家更了解在失重环境下,物体的变化以及它变化的原理,我为这些勇于探索太空的科学家喝彩,他们是我学习中的楷模,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我们国家的自豪。我为祖国骄傲,我为祖国自豪!

我最感兴趣的是叶光富老师介绍的在失重条件下细胞生长发育研究,这使对医学感兴趣的我听得更加聚精会神,通过讲解,我知道原来活体细胞是可以在太空存活的,在太空培育过的细胞很可能对目前一些疑难杂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原来天和空间站的建立不仅仅是为了探索宇宙、遨游太空,还能推动医学等其他学科的发展,造福人类!

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三名宇航员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了天宫一号空间站。从几十年前《东方红》第一次在太空中响起到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空间站。几代航空人,一个飞天梦。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同样见证了中国的强大和繁荣。我为我的祖国感到自豪!

 我想向航天员提问了解一下:

1、当他们乘坐航天飞船从地球冲向太空时,是不是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

2、在太空里能看到星星吗?

3、食物是怎么加热或者烧熟的?

4、在视频中能看到航天员可以吃新鲜的水果,那请问水果也是放在冰箱中保鲜的吗?

在太空失重环境下,许许多多神奇的现象,就像是一场场的“魔术表演”,让人惊叹不已。以前科学书上看到的文字表述,现在都真实的跃然眼前,这次授课打开了我们认识太空的大门,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或许有一天,我们也能像三位航天员一样,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3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当日发射时间几经推迟,从原定的发射时间18时延迟到20时40分,航天专家随后解释原因。 发射前发现一级助推器排气管道出现问题,经过判断,不影响发射。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在受访时说,第二个问题是芯一级的氢氧发动机在预冷过程中出现意外,温度降不下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火箭副总设计师娄路亮补充说,发现火箭助推器产品出现问题,专家讨论认为不影响发射,检查和讨论过程花了一点时间。 娄路亮说,液氢加注过程后首先要保证发动机的部分部件能够冷却到一定的温度,确保启动过程中保持平稳。但在启动过程中,研制人员发现一些参数未按照设想工作。 娄路亮说,现场组织技术人员讨论,随机按照预案进行各种排查,最终在窗口期的最后时刻圆满解决问题,把中国首枚大型火箭送上太空。 科技人员非常镇定,采取了各种措施,最终解决问题,后延发射成功。赵坚说......

  水星是太阳系内离太阳最近且最小的一颗行星。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信使”号(Messenger)任务于2015年结束以来,一直未曾有其他航天器拜访过水星。而下一个水星探测器将于今年10月发射,到2025年才能到达目的地。  科学家们目前正尽力挖掘“信使”号收集到的数据,与此同时,他们也

  北京时间9月5日13时整,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组织发射了商业亚轨道火箭双曲线一号(SQX-1Z)。  当天发射的双曲线一号火箭搭载3颗立方体星,进入预定轨道后,火箭将2颗立方体星依次释放进行亚轨道验证飞行,其中1颗完成降落伞着陆回收。  据了解,双曲线一号商业亚轨道火箭由北京星际荣耀科技有限

  ■ 今年4月12日,是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飞天50周年——1961年的这一天,苏联“东方一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该国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这艘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历时108分钟,而后安全返回地面。为纪念人类首次太空飞行,4月7日,第6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4月12日确定为国际

美国企业家认为,未来50年,经济而非政治将成为空间探索的动力 私人企业跃进太空  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开启人类探索太空的大门;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表面,此举“迈出人类的一大步”。今天,无人驾驶飞船正飞往太

  1月21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 “吉林一号”光谱01、02星发射升空,目前,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吉林一号”卫星工程的第5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99次飞行。两颗卫星将与此前的“吉林一号”卫星组网,至此,由长光卫星技术有限

  北京时间9月29日12时13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将微厘空间一号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据介绍,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三江集团旗下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是一型主要为300公斤级低轨小卫星提供发射服务的通用型火箭,其采用国际

  北京时间9月29日12时13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将微厘空间一号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据介绍,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三江集团旗下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是一型主要为300公斤级低轨小卫星提供发射服务的通用型火箭,其采用国际

2003年1月5日18点28分,在环绕地球108圈后,“神舟”四号开始从南大西洋上空向着祖国大地返回,按照设计轨迹,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中部草原。您现在听到的是“神舟”四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现场。 指挥中心:5、4、3、2、1点火,起飞! 记者:火箭已经托着飞船起飞了,上升的

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升空。21时33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宣布: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升空。21时33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宣布: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nbs

  9月13日,海南文昌当地农民在刚被平整出的土地上留影。这里将成为发射场的一部分   海南航天发射场效果图 记者 余建斌摄   核心提示 大型火箭通过轮船,运往椰林中的发射场,在蓝天碧海之间腾空而起……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场在海南文昌开建,带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新发射场与酒泉、

  “神八”回家了,天宫一号正在太空默默地等待“神九”、“神十”的到来,而天宫一号的“妹妹”天宫二号也开始跃跃欲试。在昨天中国科协举行的科学家和媒体面对面活动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童旭东透露,作为天宫一号的备份,天宫二号正在进行测试和出厂前准备,万一天宫一号“有变”

美国东部时间8月19日7时56分(北京时间19日19时56分),“奋进”号航天飞机上的7名宇航员与国际空间站告别,开始返航之旅。 脱离指令下达后,“奋进”号短暂启动轨道机动火箭引擎,航天飞机机身从空间站的对接舱口上缓缓移开。当到达距离空间站上方121米处时,“奋进”号再次启动轨道机动火箭引

南极BICEP2 射电望远镜发现引力波———或者是尘埃  2014年或许会因为科学的胜利迅速演变成失望甚至是悲剧而被铭记:干细胞研究和宇宙学研究进展很快受到质疑;商业飞船遭遇重大挫折。然而,探测器登陆彗星、追踪人类起源以及协力了解大脑依然是值得庆祝的原因。  太空竞赛 千帆竞发 

“‘嫦娥二号’绕月探测任务三维可视化系统平台已经研发成功,这几天进行最后调试,届时大家会通过这一平台看到‘嫦娥二号’绕月的精彩之旅。”9月17日,记者连线正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嫦娥二号”绕月探测任务三维可视化系统平台总负责人、石家庄铁道大学信息与科学工程学院院长赵正旭教授。  嫦娥二

  ①希格斯粒子的发现有助于对物质的理解  2012年过去了,但美国《科学新闻》杂志的编辑们并没有忘记那些曾让他们夜不能寐的科学故事。  在这份年度最佳科学新闻榜单上,前两个故事曾让小编们通宵达旦地加过班:2012年7月4日凌晨,他们在网上收看视频直播,那一边在日内瓦,物理学家们正在

  中国的探月飞行和世界的诺贝尔奖凑在一起,使我们在本周更多地接触到科学的信息。但是,大众传媒帮助人们接近这些伟大科学成果的方法,仍然是大量诉诸生活经验的修辞,而不是超越于生活经验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  比如,探月飞行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引力”——地球的和月球的,实际上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和三菱重工业公司5月18日凌晨1时39分(北京时间0时39分)在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用H2A火箭发射了三颗卫星,其中一颗是韩国卫星,这是日本首次为外国卫星进行商业发射。  “阿里郎3号”是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研发的多用途卫星,搭载光学相机,能够拍摄高分辨率照片,

我国已具备自主火星探测能力,有望在2013年实现火星探测器发射。  这是记者从10月21日举行的CAST空间技术论坛上获悉的。当日,以火星探测为主题的CAST空间技术论坛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举行,我国航天领域的主要专家聚集一堂,共同商讨我国自主火星探测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认为:“

  21日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首次在太空播出,景海鹏、陈冬两名航天员在天宫二号实验舱内,首次天地同步收看到了《新闻联播》节目。两名航天员还进行了在轨脑力负荷、在轨情绪特征研究等实验和测试。  收看纪念长征新闻兴趣浓  晚上七点不到,天宫神舟组合体进入中继卫星天链03星的测控弧段,两名航天员按

“神七”飞船转运 王艳梅/摄   飞船对接 袁明月/摄 9月6日上午,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向中央专委正式请示,请求中央专委授权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9月25日至30日择机发射。当天晚上,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三巨头”——载人航天工程航天集团总经理马兴瑞,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

  航天热解生活垃圾资源化、调频激光雷达扫描仪、智能自主导航操控机器人……不久前,一场航天人的创新创意大赛在浙江嘉兴举办。近300个参赛项目涵盖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物联网、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无人机系统等多个领域,既面向近地空间和深空探索,也能满足日常生活热点与潜在需求,展现了航天人开阔的视野和

  12月3日晚,嫦娥五号成功完成“地外天体起飞”,踏上回家的旅途。“挖土”“打包”“起飞”……“带货”回归的“嫦娥姐姐”还要经历怎样的旅程?从月球带回来的宝贝,又有怎样的价值?《新闻1+1》连线嫦娥五号任务新闻发言人、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共同关注:嫦娥五号

“凤凰”号科研组集中精力寻找更多有关火星气候和曾经是否有水存在的迹象之时,美国宇航局也一直在研发火星上采水的新技术。 北京时间8月25日消息,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报道,“凤凰”号火星登陆器证明火星上有水冰,这一发现或可能暗示这颗红色行星支持生命,至少比较适宜人类存在。为此,美国宇航局科学家正悄悄地为

  由国防科技大学自主设计与研制的“天拓一号”技术实验卫星,今天15时06分,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与我国“遥感卫星14号”一同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13分40秒后,“天拓一号”紧随“遥感卫星14号”之后与火箭分离。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测控数据表明,卫星已准

  图为我国独创的四轮三轴月球车   2013年,由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中华牌”月球车将乘坐“嫦娥三号”探月卫星“亲近”月球。目前,该月球车已制造完毕。     中国航天关键靠自力更生   日前,在重庆向各大高校学子作主题为《嫦娥一号与深空探测》的报告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嫦

   十年内,一个飞盘状的小型太空囊将坠落在犹他州的沙漠里。在减震器重重保护下,装载着0.5千克珍贵的火星岩石样本并带回地面。这个多年来都只是空想的火星样本回收计划(MSR),如今已是美国宇航局(NASA)和欧洲航天局(ESA)价值70亿美元的合作项目。 谈及该计划, NASA喷射推进实验室MSR项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工程,从北斗组网到嫦娥探月工程,中国航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非凡成就。  对于奋斗在一线的航天人来说,每一次火箭成功发射,都离不开他们前赴后继的坚守。  刘纪原  强国之需 我辈之责  “国家需要,是那个时代许多人的自觉选择。”对于航天系统工程管理专家刘纪原来说,这也是他几

我国首次将以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探空火箭成功进行发射和回收。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消息证实,12月5日下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该校宇航学院15位大学生设计研制的“北航二号”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探空火箭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该校宇航学院常务副院长蔡国飙用8个字来形容这次试验的成果:国内首创,国

    实践十六号卫星升空  10月25日11时5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   10月25日11时5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气制水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