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醒龙天行者为什么叫天行者

本书以图为准。书页平整,内页无划痕,买卖自由,请书友看好想好能接受再下单购买!

  长江网3月16日讯(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著名作家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天行者》去年推出英文版后,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多国出版商和读者的喜爱,目前已售出越南文版、法文版、印地语版、阿拉伯语版等多个语种版权。

  《天行者》出版于2009年,讲述了一群无私为乡村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民办教师的故事。2011年刘醒龙凭这部作品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这也是其第9部被翻译成外文出版的作品。

  据介绍,《天行者》英文译者是英国学者埃米莉·琼斯,她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学在海外的翻译和传播。考虑到海外读者的阅读习惯,该书翻译完成后,邀请了美国学者埃里克在译文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编辑工作,在英语环境中最大程度保留了《天行者》原有的特色和韵味。

  《天行者》海外版权代理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签约《天行者》版权的其他语种出版机构,有法国友丰出版社、越南丽芝文化传媒公司、黎巴嫩数字未来出版公司和印度Prakashan Sansthan出版社。多个语种版正在翻译中,计划明年出版。

  据湖北省作协创联部主任钱道波介绍,近年已有多名湖北知名作家的作品被译介到海外,以多种文字出版。

《天行者》是刘醒龙在其著名中篇小说《凤凰琴》基础上再创作的长篇小说,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故事围绕一群民办教师“转正”这一主线,叙述了当代中国乡村知识分子令人喟叹的生活与命运。曾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天行者》是刘醒龙从内心上对自己所经历的二十世纪后半叶的一种交代。乡村知识分子在那时候的经历,不仅是心灵之痛,也是中国之痛。正是这些具有丰富性的“痛”,构造了不仅仅是一种文本,而且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天行者》以中国20世纪90年代贫乏的乡村教育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在贫苦生活中无私为乡村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民办教师为求转正而发生的辛酸故事,也反映出被人们遗忘已久的乡村民办教师曾有过的艰难历程。该书秉承了作者现实主义的一贯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朴实的文字落脚于中国社会的一隅。
20世纪90年代,中国存在着四百多万人之多的民办教师,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担负着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亿几千万农村中小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刘醒龙有感于这种现象,1992年为他们写下中篇小说《凤凰琴》。《凤凰琴》在取得成功后,刘醒龙接到众多读者来信希望看到小说的续集。刘

醒龙并为理会这些信件。而十几年后,乡村教育出现了极大的变化,作者又有感于一篇讲述乡村教师的文章,于是写下了《凤凰琴》的续集。......
《天行者》最新章节:凰琴,是小说里另一个穿缀式的意象,它代表着某种追求,某种真实的存在。这只凤凰琴也如民办教师们的心灵之弦,封尘日久,但偶尔会传出独特的音符,在心里划过,留下长久的回响。作为一位长期关注农村现实的作家,刘醒龙有较强的题材挖掘能力。在我的想象中,《天行者》应当可以写得比现在更丰厚,拓展出更加广阔的生活天地。但无论如何,我们已经从中感受到一种默默的“民间英雄”的存在,这些人的精神世界,让人想起鲁迅对好友韦素园的评价,认为他“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是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本页提供天行者全本免费在线阅读,喜欢的书友可点击【ctr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行者和凤凰琴是不是一本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