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时多背完一个单元多的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的 算慢吗 感觉有点慢?

第1篇: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学好地理就需要平时的积累。知识积累越多,掌握越熟练,小编编辑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欢迎参考!

1.气温的测量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1.5米。单位:℃(摄氏度)。日平均气温一般取8时、14时、20时、2时四个时刻的气温均值。

⑴日变化指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的日较差=(该天)最高气温-(该天)最低气温;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南北半球一样);

⑵年变化指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

⑴世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不同纬度)。

⑵同纬度相比,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同纬不同海陆)。

⑶同纬度相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同纬同陆)。

⑷世界最低气温分布在南极地区,最高气温在西亚巴士拉。

4.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即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等。

5.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

6.等温线判断:⑴等温线密,温差大;等温线稀,温差小。

⑵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

⑶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陆影响显著。

⑷等温线呈封闭曲线,气温内高外低为盆地,低地;反之为高原、山地。

⑸等温线向北数值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为北半球。

⑹等温线向高纬凸起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高;向低纬凸起气温比同纬低(若为夏季,等温线向高纬凸起处为陆地,向低纬凸起处为海洋;若为冬季,等温线向低纬凸起处为陆地,向高纬凸起处纬海洋)。

7.两地温差=两地相对高度/100×0.6℃。

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知识点,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第2篇: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雪、*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第3篇: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雪、*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第4篇: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知识点归纳

1、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1)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1)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2)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北和以南地区均有明显的差异

第5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对朋友们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世界的气候,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

第6篇:必备的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1)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雪、*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的等级。测量降水量的仪器是雨量器。单位:毫米。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多。

3)在温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4)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第7篇:初一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1.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

2.地球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①形状都是圆;②长度不相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最短的纬线是南极点和北极点.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划分方法:赤道为0°度纬线,从赤道向两极各划分为90°.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南纬、北纬辨别:纬度

第8篇:高三物理上册第七章分子的热运动知识点归纳

不同分子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其实质是分子(原子)的互相渗透。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也说明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

不同物质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是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

不同状态的物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

第9篇:高一物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力的物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2)力的相互*: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矢量*: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4)力的**:力具有*作用*,用牛顿第二定律表示时,则有合力产生的加速度等于几个分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1)按力的*质分类: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力、摩擦力、分子力、核力等。

(2)按力的效果分类:如拉力、推力、支持力、压力、动力、阻力等.

(二)、常见的三类力。

1.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

第10篇: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的知识点归纳

有一个公共的顶点,有一条公共的边,另外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两条直线相交有4对邻补角。

有公共的顶点,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有2对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年级地理难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