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包装设计的意义有哪些?

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现代社会生活离不开包装,包装的发展也深刻地改变和影响着现代社会生活。

是企业形象最直接生动的反映。包装形象(Packaging Image)包括企业标志、商标、标准字体、标准色等企业形象诸要素。现代企业越来越注重产品的包装形象,因为名牌的创立和认同,首先经过产品包装形象的确立和认同;包装产品经过大批量的、多次重复的展现和消费,其商品形象直接而有效地印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凡是科学的合理包装,均能概括、鲜明、集中、深刻反映商品的品质内涵,展示企业的素质形象。此观点得到企业界的广泛认同,因此,包装成为企业树立形象,创造名牌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

国际上杰出成功的企业通常把包装策略放在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即企业形象战略中加以统筹考虑。从广泛的意义上讲,CIS实质上是企业整体形象的包装;企业通过包装,向人们展示其内在品质和完美形象,从而赢得市场和消费者。因此,企业整体形象包装与包装策略成为现代企业文化的主流。

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保护是全球生态的两大热点问题,包装与其密切相关,并且成为这两个问题的焦点之一。包装制造所用材料大量地消耗自然资源;在包装生产过程中因不能分解的有毒三废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数量巨大的包装废弃物成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源;这些因素均在助长着自然界恶性生态循环,世界各国为此投入巨大,问题有所控制,但依然严峻。

地球的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每一种物质的形成都需要漫长的时间。森林的大量采伐已严重破坏地球的气候和生态平衡,世界森林面积已不足国土总面积的32%。包装工业产品70%以上为一次性使用,使用后即为废弃物,产品生命周期较其他工业产品短,故消耗资源量大。如美国用于包装的纸和纸板占纸制品总量的90%,这充分说明包装消耗着相当数量的自然资源。

各种包装材料或容器的生产和使用均需要能源,表1-2所列为几种包装容器的生产所需总能源比较,其中以纸箱、纸盒包装的生产最节能。

表1-2 几种包装容器的生产所需总能源的比较

从省料节能观点出发,包装应力求精简合理,防止过分包装和夸张包装;充分考虑包装材料的轻量化,采用提高材料综合包装性能等措施探索容器薄壁化和寻求新的代用材料,在满足包装要求的前提下,用纸塑类材料代替金属、玻璃包装材料。目前,牛奶、果汁类饮料产品基本采用纸塑类复合包装材料,并采用无菌包装技术包装,一方面大量节省了包装能源和成本,同时也较好地保持了食品原有风味和质量。此外,通过改进包装结构,实现包装机械化、自动化,加强包装标准化和质量管理等也能达到省料节能之目的。

我国也在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在包装的使用上大力度提倡塑料包装有偿使用。例如,2008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明确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mm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同时禁止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零售场所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这是一个新的开始,限塑令的提出可以逐步提高普通大众的环保意识和有偿使用意识。

包装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也日趋严重。统计表明:截止2011年,全国垃圾积累量超过60亿吨,侵占了300多万亩土地。目前,在我国600多个大中城市中,有2/3的城市被垃圾围城。我国每年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固体垃圾总量的1/3,其中塑料占包装废弃物总量的37.8%、纸占34.8%、玻璃占16.9%、金属占10.5%。

综上所述,人类在进行产品包装的同时,唯有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从单纯的解决人类最基本的功能性需求,转向人类生存环境条件的各方面要求,最终使产品包装与产品本身一起,与人及环境建立一种共生的和谐关系。因此,包装工业应力求低耗高效,使产品获得合理包装的同时,解决好废旧包装的回收利用和适当处理。有句话说得好:“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2010年我国包装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0亿元,而包装废弃物的价值将近4000亿元。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垃圾如果能变成资源被重新利用,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来说意义重大。

就来说,首先要解决好产品和包装的合理定位问题,抵制过度包装,优先采用高新包装技术和高性能包装材料,在保证商品使用价值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包装用料和提高重复使用率,降低综合包装成本;其次应大力发展绿色包装、生态包装,研究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处理问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避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再治理的道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包装工业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问题,优先发展易于循环利用,耗资、耗能少的包装材料;开发可控生物降解、光降解及水溶性的包装材料,并在推出新型包装材料的同时,同步推出其回收再利用技术,把包装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宣言,1992年6月再次通过《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为中心的绿色浪潮,形成了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绿色理念。在绿色理念的倡导下,“绿色包装”作为迎合包装与环境的和谐共处的一个新概念,在20世纪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涌现出来。发达国家最初把这个新概念称之为“无公害包装”“环境友好包装”或“生态包装”,我国自1993年开始称为“绿色包装”。

到目前为止,有关绿色包装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一般认同的“绿色包装”是指能够循环再生利用或降解,节约资源和能源,并且在包装产品从材料、制品加工到废弃物处理全过程对人体健康及环境不造成公害的适度包装。因此,绿色包装意味着必须节省资源和能源,避免废弃物的产生,易回收、可再循环利用以及可降解等,能够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发达国家已经要求包装做到“3R”和“1D”原则,即Reduce(减量化)、Reuse(重复使用)、Recycle(再循环)、Degradable(可降解)。而随着绿色理念的不断延伸,消费者则对新型包装提出“4R1D”要求,在“3R1D”原则上加了Recover(能源再生)。

所谓绿色包装材料,是指能够循环使用、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不造成资源浪费,并在材料存在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人体及环境不造成公害的包装材料。绿色包装材料本质上涵盖了保护环境和资源再生两方面的含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生态循环圈,如图1-1所示。

就目前食品所使用的包装材料而言,如纸、塑料或是纸塑复合材料,从资源与环境两方面综合评判是否为绿色包装,即从资源利用、制造到使用后的处理来综合比较,结论是否定的。因此,绿色包装的技术体系应该解决包装在使用前后的整个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研究和寻找理想的绿色包装技术,或针对商品的不同要求去开发研究相应的绿色包装制品和方法。

倡导绿色包装的实际意义在于促进建立和完善包装资源的回收和再生系统,使包装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大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同时又大量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更安全、更清洁、更舒适。

浅谈中国茶文化论文2500字(通用6篇)

  中国的茶文化悠香而深远,小小的茶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气息。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浅谈中国茶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浅谈中国茶文化论文2500字 篇1

  摘 要:中国作为茶的故乡,茶文化也是被许多的了解和认可的。本文就茶与中国文化做了认真的分析和探究,也介绍了茶的起源与茶功效等,中国茶文化是值得弘扬和发展的。

  关键词:饮料;茶文化;中国文化;茉莉花茶

  茶和可可、咖啡被列为是世界三大饮料,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的好处数不胜数,并且其中蕴含的文化韵味更是值得品评的。中国作为茶的故乡,茶文化更是原汁原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茶也是有独特感情的:当有客人来到家中时,沏上一杯热茶是热情和礼貌;周末和好友一起喝一杯清茶是轻松更是快乐;独自一人时沏一杯好茶看一本好书是精神的收获更是身体的享受。那么,我们就来谈一谈中国的茶文化。

  对于茶的起源有许许多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说起源于汉代,也有人说起源于唐代,而更有学者研究说早在神农时代就已经有茶的出现了。不管怎样,茶都是中国文化的产物,在中国发展和成熟,之后又流传到日本韩国等地区,而如今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扩大,中国茶文化更是备受关注。茶文化悠久而绵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茶出现的初期是作为药材来使用的,因为它有许多特别的功效,是一种很重要的药材,如今也是如此。后期经过长期的发展,茶才演变为今天的传统饮料。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有些人离不开的茶,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茶。中国有许多俗语中也时常出现茶的身影,如“清晨一杯茶,饿死卖药人”,“饭后一杯茶,老来不眼花”,“若想百岁翁,与茶打交道”等等。这些俗语也充分证明了人们对茶的重视程度。

  茶分许多种,有红茶、绿茶、花茶等等。绿茶是最原本的茶,是种植茶树然后采摘、晒干等工序之后制作而成的。对于茶的采摘也是非常有讲究的,据说好茶采摘的必须女孩而且是未婚的妙龄女子,采摘什么样的叶子,用怎样的手法,怎样晾晒等都是非常有讲究的。而红茶,是指绿茶经过发酵以后制成的,它与绿茶不同,泡制之后会成红色,味道也别有一番。花茶便是各种花的花瓣晾干之后制作成的,有茉莉花茶、玫瑰花茶、菊花茶等等,它们的引用也有许多不同的功效。当枯萎的花朵在杯中再次绽开的时候,还真是别有一番风趣。

  茶作为中国人传统的饮料,也是中国人最普遍喜爱的饮料,它有许多奇妙的功效。首先,饮茶可以提神,我们经常在工作和学习需要精力时喝一些茶使自己精神起来。其次,茶还可以消食、健脾胃,人们一般都在饭后喝一杯,这样可以去除食物的油腻感,达到消食健脾胃的功效,所谓“饭后一杯茶,老来不眼花”就是指此功效。再次,多饮茶能降油脂,不会有得三高的危险,在三高病逐渐严重的今天,人们更应该注意生活和饮食方式,预防变成三高人士。所以,饮茶是一个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值得被推崇。最后,其实茶的功效不止这些,还有更多的好处,其中最受现代人欢迎的就是茶有减肥的效果。饭后喝茶能够去油腻,减少脂肪在体内的囤积,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所以,也非常受女孩子们的欢迎。

  如今,茶越来越受世界人民的欢迎。许多外国人也开始喝茶并且非常喜爱这种饮料。茶不仅为中国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如今,各种瓶装的茶饮料越来越多,也因为其口味很好、携带方便等因素备受喜爱。如中国市场上的瓶装康师傅绿茶、娃哈哈红茶、茉莉清茶、茉莉蜜茶等等,我个人也非常喜欢。这种现象充分说明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

  中国的茶文化悠香而深远,小小的茶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气息。茶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中国茶文化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我们应该更多的宣传茶和弘扬茶文化。

  浅谈中国茶文化论文2500字 篇2

  一、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中国是茶的故乡,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是我国先民对茶认识的最早记载。在商代以前,我国很多地区将茶用作祭品,一直沿用三千年。茶不仅消暑解渴、益于养生,以茶待客,以茶会友更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被上升到艺术与文化的高度,并最终升华为“茶道”。

  茶由中国的西南地区经巴蜀顺长江而下,经历数千年蒙昧混沌、兴亡盛衰,在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茶文化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宋代贡茶工艺的不断发展以及皇帝和上层人士的投入,取代了唐代由茶人与僧人领导的茶文化发展的局面,民间茶风更为普及,茶坊、茶肆的出现使茶开始走向世俗,并形成了有关茶的礼仪。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团茶改贡散茶是一大创举,饼茶为散形叶茶所代替,两宋时的斗茶之风随之消失,品饮方式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沸水冲泡叶茶的品饮方法一直延续至今。清代的茶文化表现得更加世俗,茶文化开始转向民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伦常礼仪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一种普遍的民族习惯。中国茶文化的延续到今天,不仅是中国古老文明的流传,更荣升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需求的一种体现。茶之所以能适应各种阶层,众多场合,是因为茶的情操、茶的本性符合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茶文化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公认。

  二、现代茶叶包装的概述

  茶叶包装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包装材料和结构,组合出了多种茶叶包装的形式。茶叶包装主要有罐型茶叶包装、盒型茶叶包装、袋型茶叶包装、塑料成型茶叶包装、复合薄膜袋茶叶包装等。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大多金属制茶叶罐,因其印刷精美,款式新颖,取用方便,又方便储存,里面的茶叶不会压碎,深受大众喜爱。

  茶叶这一类特殊的商品,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茶叶的包装有别于其它一般性商品的包装。目前,常用的茶叶包装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罐型茶叶包装主要是天地盖式包装结构,分为桶形结构和方形结构的天地盖式。罐型包装的取用方便,不易受到挤压,防潮性,避光性能好,是茶叶比较理想的包装。

  盒型茶叶包装主要有纸盒装、衬袋盒装和竹木盒装。纸盒是用板纸经印刷后成型制成包装盒,装入纸盒内的是用塑料袋包装好的茶叶,这样可以解决纸盒包装茶叶受潮,香气不持久和免受外界异味的影响。

  袋型茶叶包装主要有:复合薄膜袋和纸袋。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印刷性,优良的阻气性、防潮性、保香性、防异味等。加有铝箔的复合薄膜性能更优越,遮光性更好。但是这些都有缺点,茶叶被保护的功能弱,茶叶容易被压碎。

  4.塑料成型容器包装

  聚乙烯、聚丙稀、聚氯乙烯等塑料成型容器有着大方、美观,包装陈列效果好的特点,但是其密封性能较差,在茶叶包装中多作为外包装使用,其包装内多用复合薄膜塑料袋封装。

  5.复合薄膜袋包装

  塑料复合薄膜具有质轻、不易破损、热封性好、价格适宜等许多优点,在包装上被广泛应用。用于茶叶包装的复合薄膜有很多种,复合薄膜具有优良的阻气性、防潮性、保香性、防异味等。

  三、中国茶文化对现代茶叶包装的影响

  茶文化是中华悠久文化中的一支独秀,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物质文化内容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由物质文化上升到精神文化的范畴。21世纪的包装,从简单的保护、收纳功能,发展成为沟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包装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已成为人类经济活动中的自觉行为,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由过去的产品包装升华为当今的文化包装。茶叶包装亦是如此。

  陆羽在《茶经》中指出,凡茶有九难“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因而茶事活动是综合、协调“茶、水、器、火、境”各项要素的复杂过程: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这一理念之中渗透了中华五千年悠久文化的精髓,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与茶中的浓缩和传扬。茶文化中丰厚的内涵,给茶叶包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养分,是我们设计师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茶道精神更是茶叶包装设计中永恒的.表现主题之一。

  四、现代茶叶包装也是某种意义上的茶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内涵丰富、深厚。当代的茶叶包装设计以多种手法来体现着茶文化,茶叶包装的造型、色彩、装饰等方面着手,都能很好地体现出茶文化。好的茶叶包装,需以包装为形式载体,将茶文化蕴涵其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商品销售份额,还可以增加商品的附加值,更可以提升品牌形象,使我国传统的茶文化得以更广泛的传播。所以,茶叶包装是茶文化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设计茶叶包装时应该从茶文化寻找创作的依据,如:茶具,茶的历史传说,茶的精神,融入了的茶的精神的文学、艺术等。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体现了茶道精神的作品有不少,无不说明了茶叶包装也是茶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凭借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茶叶包装设计工作者们只有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中的营养和精华,牢牢把握住时代运行的大动脉,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形式、新表现手法,将茶文化中的元素以国际化的设计语言表现于包装风格中,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广大茶叶消费者的审美意识,满足国内市场上的地域化个性设计和国际市场上的民族化个性设计的需求,促使中国茶文化和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两者融会贯通。

  浅谈中国茶文化论文2500字 篇3

  中华民族创造与传承了光辉灿烂优秀传统文化,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而中华茶文化史为何又会与地处西南的贵州结下深厚的缘分呢?贵州由于多山地、降雨丰沛、是较为适合茶叶种植的茶产地之一。贵州山川秀美、景色怡人,生物与植物资源丰富,是中国茶树原产地、茶文化起源地之一,而借助于茶文化的宣传与推介,可让贵州的知名度获得更大的提升,贵州少数民族众多,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各个世居民族在贵州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生长繁衍、和谐相处,并创立与发展了独具特色的贵州民族茶文化。

  一、贵州民族茶文化研究

  贵州产茶饮茶历史久远。据著名茶学家、茶史学家邓乃朋先生论证,贵州最早出现于茶事历史记载的,可上溯至汉代。到三国时期,四川《 全蜀艺文志》载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答从圣伎君云:“ 此邦茶乃可饮,但去城或数日,士人不善制度,焙多带烟耳,不然亦殊佳。但往黔州都濡月兔两饼,施州入香六饼,试将烘碾尝。都濡在刘氏时贡炮也,味殊厚。”都濡指今贵州北部的务川,所产月兔两种团茶,在三国刘备时已作为贡茶,味道醇厚,好茶也。因黔北务川等地,唐宋之前均属黔中道,郡管辖,明代也归四川重庆府管辖,我们现在追溯贵州茶史,也只能借用外省史料,黄庭坚不仅是个大文学家,而且嗜茶,贵州第一首茶诗词也是他而作,在“ 阮郎归”中写了“ 都濡春时长”之佳句。到唐代,茶圣陆羽在《 茶经》中,把贵州列入黔中茶区,贵州已是我国八大茶区之一,宋代珍州(今贵州桐梓县)是我国八个茶马场之一,用贵州茶换马以巩固国防。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贵州建省,明太祖朱元璋还将二十万征南大军留屯贵州,(留在贵州的兵力竟占全国总兵力的十分之一,而当时贵州面积还不到全国总面积的1%),就在扎寨屯兵迁入大量汉民的同时,各地苗民也大量涌入贵州,成为贵州主体民族,使贵州成为中国西系苗族的汇合点。因此,贵州植茶历史悠久,不能不说与植茶祖先―――濮苗等先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李家光教授所述:“古黔先后出现的濮苗两大民族有悠久历史,他们不仅开拓了当地早期文化与农业生产,并且在茶叶利用加工与栽培方面有特殊贡献。贵州作为我国茶叶的原产地之一,也是我国茶文化的起源地之一。”而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包装设计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