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已知初速度,位移,时间,怎么求末速度

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其运动的 x t 图像如图所示,则:

时间内离出发点越来越近;质点在 ________ 时间内没有运动。

2 )质点离出发点的最远距离是 ________m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时间内离出发点的位移越来越大,离出发点越来越远。

[2] 质点在 40 50s 时间内离出发点的位移越来越小,离出发点越来越近。

[3] 质点在 20 30s 时间内位移没有变化,故处于静止状态。

时,质点离出发点的距离最远,最远距离为 50m

以下计时数指时间间隔的是(  )

A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每晚 19 00 开播

B .北京八十中高中部早上 7 30 开始上第一节课

C .老师上物理课超时了,课上了 47 分钟

D .我得早出发,去赶 6 00 的头班车

【详解】 A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每晚 19 00 开播, “19 00” 是时刻,故

B .北京八十中高中部早上 7 30 开始上第一节课, “7 30” 是时刻,故 B

C .老师上物理课超时了,课上了 47 分钟, “47 分钟 是时间间隔,故 C 正确;

D .我得早出发,去赶 6 00 的头班车, “6 00” 是时刻,故 D

周末爷爷奶奶要来玩,小聪乘坐出租车从小区门口出发,到汽车站接到爷爷奶奶后立即乘坐同一辆出租车回家,出租车票据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整个过程的路程为 0

D .整个过程的位移大小为 20.6 km

【详解】 A .图中 10 21 是上车的时间点,表示时刻,故 A 错误;

B .图中 10 54 是下车的时间点,表示时刻,故 B 正确;

C .路程是运动物体的轨迹长度,故整个过程的路程为 20.6km ,故 C 错误;

D .位移的大小指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由题意可知,出租车返回出发地,故位移为零,故 D 错误。

如图所示,一遥控玩具小车在 xOy 平面内运动,它从坐标原点 O 出发,先以 4m/s 的速度沿 x 轴正方向运动 100s ,接着以 3m/s 的速度沿 轴正方向运动 200s ,则遥控玩具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和路程的大小分别为(  )

【详解】由匀速直线运动规律 x = vt ,遥控玩具小车在各个时间段内的位移为

位移是矢量,是指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则位移为

路程是实际走过的轨迹长度,故路程为

一个质点在 x 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如下表(质点在每一秒内都做单向直线运动)。

【详解】( 1 [1] 几秒内指的是从计时开始的零时刻到几秒末的一段时间,位移的大小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本题中,质点在

2 [2] 第几秒内指的是第几个 1s 的时间内,即第几秒初到第几秒末的 1s 时间内。本题中质点在第 1s

3 [3] 路程指的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本题中质点运动的时间越长,运动的路程就越大。故选 D

某校举行教职工趣味运动会,其中一项比赛项目 ——“ 十米三向折返跑 ,活动场地如图所示, AB B 点,用手触摸折返线后再返回 A 点,然后依次跑向 C 点、 D 点,最终返回 A 点。现测得某参赛教师完成活动的时间为 15s

A .研究教师在触摸折返线时可以看成质点

C .该教师通过的总位移为 60m

D 15s 指的是该教师回到起点的时刻

【详解】 A .当研究教师触摸折返线时,教师的大小和形状不可忽略不计,所以教师不能看成质点,故 A 错误;

B .路程指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故 B 正确;

C .位移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所以题中教师的总位移为零,故 C 错误;

D 15s 指教师运动的总时间,故 D 错误。

下列物理量属于矢量的是(  )

【详解】速度有大小、有方向,是矢量,功、时间、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火车站广播道: 从广州开往北京的 Z36 次列车将于 11 50 分到达本站 1 号站台,停车 12 分钟,请旅客做好登车准备 ,这里的 11 50 分是指时间间隔

B .第 4s 末指的是时间间隔

C .上午第一节课从 7 50 开始上课,这里的 7 50 是指时刻

D .在有些情况下,时间间隔就是时刻,时刻就是时间间隔

【详解】 A 11 50 分是指某一瞬间,即时刻,故 A 错误;

B .第 4s 末就是第 5s 初,指的是时刻,故 B 错误;

C .上午第一节课从 7 50 开始上课,这里的 7 50 是指时刻,故 C

D .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段线段,故 D 错误。

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 50Hz ,纸带上每两点间还有 4 个点未画出,从 A

知识点:专题十三 中学物理实验

【详解】 [1] 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 50Hz ,则每打一个点用时为

由于纸带上每两点间还有 4 个点未画出,故从 A B 打点所用时间

皮球从 高处自由落下,被地板弹起后,在 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整个过程中通过的路程为 ________m ,位移的大小为 ________m ,方向 ________

【详解】 [1] 路程是指物体运动所经过的实际路径的长度,故小球整个过程中的路程为

[2][3] 位移是指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故小球的位移大小为

某物体以 4 m / s 2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请在如图坐标中画出物体运动的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 v=at 求出 1s 末的速度,利用描点法作图即可.

利用描点作图如图所示:

【点睛】本题关键抓住初速度为零,一定过原点,再根据 v=at 找到任意一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即可做出速度时间图象.

从西安到南京的某航班 7 15 分起飞,经 1 小时 55 分钟抵达南京。

【详解】 “7 15 起飞,是一瞬间,表示时刻; “1 小时 55 分钟 表示一段过程,是时间间隔。

7 月,小明与爸爸、妈妈从上海( B )去北京( A )旅游,如图所示,他们可选择 C D E 三条路径,分别乘火车、飞机或轮船,关于位移的说法 正确 的是(  )

.沿 D 最大 D .一样大

【详解】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而题中初位置为上海,末位置为北京,初末位置相同,故位移是相同的,故 ABC 错误, D 正确。

三位旅行者从北京到重庆,甲乘飞机直达,乙坐高铁直达,丙先坐火车再乘船到达,如图所示。

1 )三者运动过程位移 ____ (选填 相同 不同

2 )三者运动过程路程 ____ (选填 相同 不同

【详解】( 1 [1] 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由题意可知三者运动过程的位移相同。

2 [2]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由图可知三者运动过程路程不同。

某人沿着半径为 R 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 1.75 圈时,他的路程为 ____ ,位移的大小为 ____

【详解】 [1] 如下图所示,该人沿跑道由 A 经过 1.75 圈运动到

[2] 如下图所示,该人沿跑道由 A 经过 1.75 圈运动到 B ,则此过程的位移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研究 嫦娥 二号探月卫星绕月球飞行的运动时,卫星是不可以看成质点的

B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C .某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 6.00 / 千米,其中的 千米 指的是位移

D .参考系必须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详解】 A .研究 嫦娥 二号探月卫星绕月球飞行的运动时,探月卫星的形状大小可以忽略不计,故卫星可以看成质点,故 A 错误;

B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故 B 正确;

C .某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 6.00 / 千米,其中的 千米 指的是路程,故 C

D .参考系不一定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参考系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或者变速的物体,故 D 错误。

1 )路程:物体运动 _______ 的长度。

【详解】( 1 [1] 路程:物体运动路径的长度。

2 [2][3] 位移:由起点位置指向终点位置的有向线段。

我国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在原地拍球,球从 1m 处拍下,又被地板弹回,在离地 1.5m 处被接住。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则球通过的路程为 ______m ,位移为 ______m

【详解】 [1] 球从 1m 处拍下,又被地板弹回,在离地 1.5m 处被接住,则球通过的路程为

[2] 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接球的位置在拍球处的上方,所以位移为

手机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多便利,某些出行软件极大地方便了某些不识路 的驾车一族。关于图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 “17 公里 ”“19 公里 ”“13 公里 指的是位移

B .图中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可把汽车看成质点

C .图中的 “32 分钟 ”“35 分钟 ”“38 分钟 指的是时刻

D .图中推荐的第三种方案驾车距离最短,则路程等于位移大小

【详解】 A .题图中的 “17 公里 ”“19 公里 ”“13 公里 指的是不同路线的路程,故

B .在题图中研究汽车位置时,汽车的大小和形状能够忽略,可以将汽车视为质点,故 B 正确;

C .题图中的 “32 分钟 ”“35 分钟 ”“38 分钟 指的是车辆预计行驶的时间,故 C

D .第三种方案并非直线,则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故 D 错误。

某一运动的质点沿一直线做往返运动,如图所示, OA=AB=OC=CD= 1m O 点为原点。质点由 A 点出发沿 x 轴正方向运动至 B 点后返回,并沿 x 轴负方向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3 )当质点到达 D 点时,其位置坐标为 ____

4 )当质点到达 D 点时,相对于 A 点的位移为 ____

【详解】( 1 [1] 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质点从 A B 再到 C 的位移大小为由 A 指向 C 的线段的长度 2m ,方向由 A 指向 C ,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所以位移为

[2] 路程为运动轨迹的长度,质点从 A B 再到 C 的路程为 4m

2 [3] 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质点从 B D 的位移为 -4m

[4] 路程为运动轨迹的长度,质点从 B D 的路程为 4m

负方向 2m 处,所以 D 点的位置坐标为 -2m

4 [6] 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质点由 A D 的位移为 -3m

第1篇: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点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

应用基本关系式和推论时注意:

(1)、确定研究对象在哪个运动过程,并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2)、求解运动学问题时一般都有多种解法,并探求最佳解法。

四、关于追及与相遇问题

1、寻找三个关系: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两物体速度相等是两物体有最大或最小距离的临界条件。

2、处理方法:物理法,物理法,图象法。

五、理解伽俐略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

第2篇:高一物理必修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点

物理学与其他许多自然科学息息相关,如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等。物理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物理必修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

应用基本关系式和推论时注意:

(1)、确定研究对象在哪个运动过程,并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2)、求解运动学问题时一般都有多种解法,并探求最佳解法。

四、关于追及与相遇问题

1、寻找三个关系: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两物体速度相等是两物体有最大或最小距离的临界条件。

2、处理方法:物理法,物理法,图象法。

五、理解伽俐略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

第3篇:高二物理必修3《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知识点

第一、二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2.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1.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称为重力加速度(g)。g=9.8/s?

2.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其大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处理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g,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整体法(a=-g,注意矢量*)

2.上升到最高点时间t=v0/g,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

(3)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之比:

第4篇:高二物理必修三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的知识点

第一、二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2.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1.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称为重力加速度(g)。g=9.8m/s?

2.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其大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处理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g,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整体法(a=-g,注意矢量*)

2.上升到最高点时间t=v0/g,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

(3)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之比:

第5篇: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高一物理知识点

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2.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1.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称为重力加速度(g)。g=9.8m/s?

2.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其大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处理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g,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整体法(a=-g,注意矢量*)

2.上升到最高点时间t=v0/g,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

(3)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之比:

(4)初速度为0的n个

第6篇:高一物理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知识点

第一、二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2.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1.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称为重力加速度(g)。g=9.8m/s?

2.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其大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处理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g,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整体法(a=-g,注意矢量*)

2.上升到最高点时间t=v0/g,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

(3)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之比:

第7篇:高二物理必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知识点

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2.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1.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称为重力加速度(g)。g=9.8m/s?

2.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其大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处理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g,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整体法(a=-g,注意矢量*)

2.上升到最高点时间t=v0/g,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

(3)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之比:

(4)初速度为0的n个

第8篇:高一物理期末必背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2.掌握位移公式及它的推导,会应用公式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会应用公式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4.灵活运用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进行有关运动学问题的计算。

1.推导和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2.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的运用。

学习难点:对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物理意义的理解。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某段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运动的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跟其加速度有关吗?

2.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变化跟其运动时间有关吗

第9篇:高三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点

8.实验用推论s=at{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第10篇:高三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梳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以下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知识点,请考生学习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定义为: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平行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其中a为加速度,v(0)为初速度,v(t)为t秒时的速度s(t)为t秒时的位移速度公式:v=v0+at

条件: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须同时符合下述两条:

⑴受恒外力作用⑵合外力与初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瞬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1=v0+at

瞬时速度与加速度、位移的关系:v^2-v0^2=2a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匀速直线运动公式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