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训练设备哪个好?

宝妈在生完孩子之后,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通过有规律的呼吸方式,不仅有利于身体的健康,还有利于产妇血液循环。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下腹式呼吸有哪些好处。

人体呼吸的气压差是通过腔体的容积变化而实现。因此,肌肉中就产生了两种呼吸方式,即胸式呼吸法和腹式呼吸法。

胸式呼吸是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呼吸方式,也称内心式呼吸、浅层呼吸、锁骨式呼吸。是通过胸腔(骨肉结构联动)的扩张造成体内的容积变大,形成气压差,从而使空气进入肺部。锻炼时采用胸式呼吸,在吸气时,肩膀微微耸起,肋骨打开、扩张,空气进入肺部,扩大胸廓,收缩,在保持收紧的过程中均匀呼吸;呼气时,放松盆底肌,在放松的过程中保持均匀呼吸。

由腹横肌带动横膈膜向下,挤压腹内脏器,增加腹内压,使得腹部鼓起而得名。呼吸时,我们看到上腹部突起,其实是横膈膜下压造成的。深吸一口气,空气会进入肺部,到肺部底层,再到腹腔,随后横膈膜上下移动,肚子也会动。腹式呼吸时,你的腹部肌群也会运动。腹部肌群收缩,腹压增加,协助呼气;腹部肌群舒张,腹压减少,协助吸气,在保持收紧放松的过程中均匀呼吸。

腹式呼吸对盆底肌训练有哪些帮助?

很多做完盆底肌评估后,盆底肌电报告单显示前后静息值超出参考范围,同时还伴有盆底痛的症状,特别是在盆底肌训练之后更加严重。

这时候医生就会指导产妇改变呼吸方式,从浅而快的胸式呼吸,转向深而缓的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动用的肌群是我们狭义核心肌群,即膈肌、腰方肌、腹横肌和盆底肌为主要成员的核心肌群。通过膈肌的收缩与舒张,带动盆底的肌肉的运动,使盆底的肌肉很好地放松。

在盆底肌锻炼中,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式,才会让盆底收放更加自如。要强调的一点是,在盆底肌锻炼中,一定要注意不要憋气。

如何在盆底肌锻炼中调节呼吸?

做腹式呼吸前,先感受正常呼吸模式,因为腹式呼吸需要改变正常呼吸的幅度和节律。

平躺、站立、坐着均可。

3.把手放在正确的位置

把右手放在胸上,左手放在腹部。放松双手,感受呼吸时胸和腹部的运动。

用鼻子吸气。吸气时,向外扩张腹部,胸尽量保持不动;用嘴巴呼气。呼气时,腹部缓缓回落,胸尽量保持不动。

通过以上的锻炼方式,可以帮助宝妈在盆底恢复期间腹式呼吸,坚持每天做10-20分钟,好处比较多哦。

部分内容转载网络 如有违规或侵权 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产后腹直肌分离是所有妈妈们生完孩子后都会面临的问题,产妇要及早的知道,提前做好准备,生完孩子后抓紧修复,告别大肚腩。很多产妇生产后肚子一直下不去,同时腰背酸痛的情况比较明显,这些都跟腹直肌分离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大家一定要在产后最佳的时间段内,及早的做腹直肌的分离恢复,产妇可以在家尝试这几种训练,坚持一段时间后,您就会发现惊奇的效果了。
第一:了解下产后腹直肌分离
孕晚期的时候,随着胎儿的增大,对于腹部的压力会使腹壁扩张延伸,两侧的腹直肌会从腹中线的位置向二侧分离,根据分离的情况,产妇在产后的半年内会恢复,但是很多产妇因为胎儿过大,或者是腹壁薄弱等原因造成产后半年内仍然不能恢复,称为产后腹直肌分离症。很多妈妈因为这个腹直肌不能恢复从而导致肚子一直下不去,有的严重的还影响了盆底肌的恢复以及肩背部的酸痛感更加强烈。生产后腹直肌的分离在2指半到3指以内的,通过锻炼是可以恢复的,超过3指以上的需要专业的治疗,严重的甚至是需要手术治疗,所以妈妈们要引起重视。

股直肌的分离是所有妈妈们的问题,但是根据妈妈们的重视程度,腹直肌的恢复也是不一样的,产后一定要重视腹直肌的恢复,在家就可以做的训练,只要妈妈们坚持就一定要效果。①平躺下,双腿弯曲,双手放于身体二侧,鼻子吸气时胸腔不动,腹部鼓起,嘴巴吐气时腹部尽量靠近腰部;②平板支撑,手肘撑地,双脚踩地,保持躯干伸直跟地面平行,收紧腹部和盆底肌,尾椎,坚持30s到60s为一组;③瑜伽桥式,仰卧在瑜伽垫子上,双腿屈膝垂直于地面,双手放于身体二侧,双脚压地,将臀部和胸腔往上抬起,保持正常几组呼吸后,缓慢的放下。

产后腹直肌的恢复主要要看妈妈们的坚持锻炼情况,坚持下来恢复起来也就快,有些妈妈没有坚持,很多时候在产后的6到8个月甚至是1年左右的时候会发现腹部好像变大了,但也不是属于胖,更多的是没有形,所以产后半年内最佳的修复时间,所有妈妈们一定要抓住。

添加妈妈帮管理员:redbean0823为好友,官方孕育群,等你来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后恢复设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