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垫换新该选哪家?

万元档床垫,怎么判断好坏?
去年装新房,买了3张床垫。
有纯乳胶,有国产大牌,也有进口大牌。
针对这3张床垫优劣好坏,我写了一系列文章,很多朋友都看过。
其中,金可儿繁星B是最贵的一个(6~7k),关注比较多,写的也比较多。
不仅有自身的评测,还有与同档大牌(舒达和丝涟)的比较分析,以及和其他床垫(棕垫、乳胶垫、普通弹簧垫)的深度对比。
今年,金可儿出了新品「繁星C」。
很多人问我「都是繁星系列,B和C有啥区别」。
由于没有亲自体验过,所以对这个问题一直没有正面回应。
上个月,机缘巧合,和朋友提到了这事。
于是,就有了下面即将看到的这次「送测」。
繁星C有什么不一样的?
与繁星B相比哪个值得买?
超长文预警:8000字!
3、繁星B和繁星C区别
13个实验×10个差异
|  金可儿到底好在哪?
|  为啥这么多人买繁星系列?
———————— 
考虑很多人还是刚接触床垫,所以从头介绍
如果您是选床垫的老鸟,本段也可以跳过 
我之前文章里,帮大家仔细拆解过「中国床垫的特别之处」。
比如为啥中国会有棕垫这种产品,以及为啥会有弹簧床垫会有一面放棕垫搞AB睡感……
种种「特别」,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
「久穷而后富,旧习而难改」
听着好像是贬义,其实没有。
我这句话就是纯粹的「客观描述」。
放眼各大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热销的床垫无一例外,都是国人称之「偏软」的弹簧床垫。
而且,越是高端货,越是玩命堆厚度,追求「硬板睡感」的棕垫根本不可能有市场。
 ▲厚度,是堆出来的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的确有些人会「睡不惯」偏软的美国货。
也有不少人,因为长期定居国外或者经常入住高端酒店,终于养成了「睡高档床垫的习惯」。
这些人,就是中国高端床垫的「首批推动者」。
之后,随着消费能力的提升,有了「奢侈习惯」的人越来越多。
5000元以上的高端床垫,终于开始走向千家万户,成为更多人的首选。
但,光看牌子或价格就能买对吗?
上次买繁星B的时候,我花了很大篇幅阐述「为啥选了金可儿」。
简单归纳的话,就是下面4点:
1)美国品牌定义了「睡眠好坏」,绕不开
1915年,39家床垫品牌在美国成立了ISPA(国际睡眠产品协会)。
其后几经演变发展,美国床垫垄断了高端定义权,并延续至今。
2)美国品牌中,金可儿知名度和性价比较高
国内有各种版本的「世界十大床垫排名」,无论怎么编排,夹带了多少私货,舒达、丝涟、金可儿这三家都会在。
(2018年,舒达中国和金可儿中国,已经在「资本层面」层面合并了,但公司和品牌依然是独立运营的)
其中,金可儿做电商是最早的,销量和口碑一直不错。
而且,同样在5k~10k价位,金可儿给到的东西还是比较实在的。
3)高端酒店合作品牌,强大的配套研发能力
金可儿和很多高端酒店都有合作
睡过高档酒店和普通快捷酒店的都懂,床垫和床品的区别真的很大!
所以,甚至有些酒店还有配套的「床垫销售」业务,也足以证明产品之优秀。
虽然家用款会和酒店款在一些地方有区别,但并不是「减配」,反而是「升级」。
比如酒店款因防火不能用乳胶,但家用款可以用乳胶替代海绵获得睡感提升。
(是的,我说的就是威斯汀酒店的天梦之床)
4)几千块钱买个床垫,比几万块买包划算……
6k的价格,买国产大牌可以买两张,并不算是真「便宜」。
但如果您有几千上万的包,还有每年贬值几万的豪车,却依然睡在1k-4k的普通床垫上……
在这种情况下,以您的消费能力,不妨考虑升级一下自己的「睡眠感受」。
在这条升级的路上,「金可儿」一定是您的选项之一!
2、金可儿的繁星系列好在哪?
如果只去线下试睡,我很可能不会选金可儿
因为,金可儿线下的床垫普遍「又贵又软」
不过,睡过繁星B还不错,比我线下试睡的其他金可儿感觉都要好些。
繁星系列好在哪?下面4点可以参考!
1)威斯汀天梦之床的升级款
繁星系列的第一款,是几年前出的「繁星A」。
繁星A,就是威斯汀酒店天梦之床的升级款!
上面讲了,酒店受防火限制不能用乳胶,但家用换乳胶是完全没问题的,而且可以提升睡感。
简单说,就是通过增加「护边海绵」让边缘承托力更强,让一家三口挤着睡的边缘跌落问题得以缓解。
(繁星B和繁星C还有升级,后面会详谈)
2)5k-7k就能拿下,高性价比
天梦之床,线下的标价一般要1万多,实际售卖一般也至少8k以上。
但繁星系列在天猫的价格,大促时只要5k-7k就能拿下,还是比较划算的。
之前我也写过这个价位几个大牌的对比。
相比之下,繁星确实不贵,肯定是首选第一梯队。
3)30厘米以上带舒适层的高端床垫
完全用厚度来理解「好坏」,确实不太恰当。
毕竟,为堆厚而堆厚不但没好处,反而可能是坏处。
但要想做出「悬浮舒适层」的高端体感,厚度不够恐怕还真是不行。
金可儿繁星系列是在威斯汀天梦基础上做的升级,所以对厚度的保留比较到位,ABC三款的厚度都达到了30厘米以上,在国内也不多见。
(悬浮舒适层会有什么不一样?后面有实证)
4)不断升级,加量不加价
繁星系列发展至今,已经有了三款。
每一款都有其明确的「升级点」,利益指向明确,而且几乎没有坑点。
比如,非要搞个AB双面睡感,5k以上的高端床垫都是追单一极致睡感,双面真的没必要
比如,非要搞什么七分区九分区,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三分区就已经够用,多分无益
比如,非要追求硬,而不是追求支撑力,结果表面硬邦邦,睡感体验还不如1k棕垫
每一款都很经典,都有值得买的理由。
3、繁星系列的ABC哪款值得买?
钱少选A,预算足请选B或C
繁星ABC的相同之处:
1)都是威斯汀天梦之床的升级款
2)都是厚度都超过30厘米的高端床垫
3)都有悬浮舒适层,且样式接近(颜色不同)
4)都有5厘米的边缘加硬海绵护边
上面这5条共性,是这一系列存在的基础。
当然,也是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繁星ABC的差异主要有4处:
把床垫分为上面的舒适层和下面的基础层两部分。
繁星B上下都是深灰色(舒适层有白色和浅灰花纹)
繁星C上面是白色下面是深灰色(舒适层最上面是白色,下面也是深灰)
从耐脏的角度说,繁星B和繁星C会更好一些
面料除了颜色不一样,还有其他区别。
繁星A是普通亲肤针织面料
繁星B和繁星C都是防螨抗菌面料
繁星A和繁星B都是乳胶+海绵
繁星C结构复杂一些,是乳胶+凝胶记忆棉+海绵
而且繁星C的海绵配置也略有不同,层次更加丰富
繁星A和繁星C都是传统横向三分区,会在中间的臀部位置使用更粗更硬的弹簧
繁星B则是有护边功能的纵向三分区,在纵向的床边使用了更粗更硬的弹簧
选购上,个人建议如下:
如果确实预算有限,那么5k出头拿下繁星A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预算充足,那么建议考虑繁星B或繁星C
那么,繁星B和繁星C哪个更好呢?
|  七八千的床垫长啥样?
之前比较详细的写过繁星B的开箱。
因为繁星C和繁星B在包装到使用上区别不大,所以本环节一切从简。
具体的评测和分析,留到下一个环节进行!
最外层是加厚牛皮纸复合编织包装材料。
外面是牛皮纸,里面是编织袋。
外层包装是用透明胶封装的,撕开后,里面还有一层塑料膜。
塑料膜比较厚,边缘是热封的。
第二层塑料包装,靠两侧是蓝色,中间是白色。
这也就是金可儿说的「蓝白塑料包装」。
打开塑料包装后,四个边角有一层薄薄的海绵保护。
床头和床尾都贴了标签,提醒大家每月按时对调床头床尾。
床围上,带着一张产品标签,列明了执行标准和生产日期等。
悬浮层独立缝边设计,不是和下面缝到一起的蒙古包。
面层白色为主,有黑色暗花。
缝合和繁星B差不多,缝合间距比繁星B略大。
1米8×2米,就算有误差,也很小,忽略不计。
整张床垫的厚度约为31~32厘米。
其中,舒适层大概7~8厘米。
之所以估值上下误差1厘米,因为舒适层表面并不是「绝对平整」。
我是写到这才想起来还有这个问题……
拆床垫时,在场的有我、我家阿姨和小Q同学。
我们两个人类是没闻到啥异味,以至于我都忘了还有「异味」这回事。
小Q不会骗人,来,看它的表现~
繁星B是金可儿天猫店的主打产品。
从去年到今年,一直是繁星系列里卖的最好的。
但,凡是能买得起繁星B的,一般也不差1000元再升级个繁星C。
所以,2020年金可儿推出繁星C后,很多人都纠结到底要不要「升级C」。
尽管都是繁星系列,但B和C区别还挺大。
繁星B是市面比较罕见的「纵向三分区」,左右两边偏硬,中间适中。
而繁星C则是比较常见的「横向三分区」,床头床尾适中,中间位置偏硬。
在商品介绍页面,这两个特性并没有直接拎出来作对比。
如果是刚入门的小白,可能会看不懂。
繁星B,页面里是这么介绍「护边系统」的。
繁星C,页面里是这么解释「横向三分区」的。
就算看懂了「纵向」和「横向」的直观差异……
真想理解「对我有啥好处」,依然难度很大!
后面会有一些验证实验,也许对您有帮助。
除了分区之外,材质和层次结构也有一定差异。
边缘都有5厘米的加硬海绵护边
但其他材质就不太一样了
当然,从材料差异和层次差异解读,也能讲出很多东西。
咱们是打算「买」床垫,又不是打算「生产」……
而选购,需要「更直观」的差异对比!
繁星的ABC三款,虽然基本结构一样,但外观差别还是挺大的。
繁星A无论床围还是舒适层表面,都是白色的。
但繁星B和繁星C深色部分更多,与A形成了强烈对比。
繁星B与繁星C虽然都用了深色围挡。
但因为正面颜色「一黑一白」,所以直观差异也非常明显。
繁星B,上下都是深灰色,舒适层表面有黑白灰构成的花纹。
繁星C,舒适层表面是白色的,局部有小小的黑色花纹。
繁星B和繁星C整体厚度都在30厘米以上,而且表面都有舒适层。
官方没有介绍厚度的差别(可能因为差异不大),但实际上数据还是稍有不同。
整体厚度上,繁星B为32(±2)厘米,而繁星C为30(±2)厘米。
实测,我手里的繁星B厚度约为31~33厘米。
之所以数据会略有差异,应该是「舒适层」厚度不同导致的。
下层厚度其实都是24厘米左右,但舒适层厚度就不一样了。
繁星B的舒适层在8~9厘米。
(这次量才发现:比1年前高了0.5~1厘米,证明确实没睡塌)
▲现在测量的数据(有角度的原因)
繁星C的舒适层,厚度约为7~8厘米。
虽然分区方式不同,但繁星B和繁星C边缘都有5厘米的加硬护边。
只不过,繁星B额外多了纵向的两条「加硬弹簧区」。
多了加硬弹簧区,会有什么区别呢?
这里有两个小实验,可以看出差别所在!


总体看,两张床垫的差异其实不太明显。
但仔细看,繁星C臀部受力点的下陷深度会更深一些。
换个动作会更直观一些。
繁星B,下陷深度比较小。
繁星C,下陷深度比较大。
更直观的感受边缘差异,可以用这个动作「边缘翻身」。
先看繁星B的「床边翻身」
哪怕重心已经歪到了外面,但依然能稳稳地躺在床上,不会跌落。
这个动作,各位可以在自己家床上试试。
我试睡过几十张有舒适层的高档弹簧床垫,除了金可儿繁星B的纵向床边,其他哪个都做不到。
个人觉得,这个功能还是挺实用的,降低跌落感是一方面,如果1.5米宽或者需要挤着孩子睡,有这个加硬护边无疑可以提升「床面的利用率」。
好,下面还有几个「滚下床」的测试。
繁星B的床尾,还没等姿势摆好,就掉下去了。
繁星C的床边,尽管有加硬海绵,但支撑力还是不够,一旦重心歪了就会跌落。
繁星C的床尾,一样,难逃跌落宿命。
弹力和承托力是两码事!
能弹的人DuangDuang跳的,承托力不一定好(参考老式低档弹簧床垫)。
没有弹力让人玩蹦床的,承托力也不一定差(参考各种大火的乳胶床垫)。
好的承托力,必须要贴合人体曲线。
既不能因为太硬而导致除了臀部、肩胛骨等几个接触点外,其他位置都悬空(参考不铺褥子的棕垫)。
又不能因为太软而导致臀部陷进去一个大坑,脊柱都被迫变弯(参考低档海绵床垫)。
繁星B和繁星C的承托力都不错。
正躺姿态下,两张床垫全身都能与床垫很好地贴合,且姿态基本是一条直线。
下面这个是繁星B,一条直线。
繁星C,因为有横向三分区,所以正躺时,臀部位置会略微比繁星B高一些。
舒适层已经替代了「褥子」的作用,直接铺一条床单就可以睡了。
繁星B和繁星C的舒适层面料都有「防螨抗菌」功能,一条薄床单绝对没问题。
(看中年油腻大叔滚床可不是什么愉快体验,做好心理准备,咱们都是为了科学
翻滚是正躺姿势的进阶。
繁星B因为有边缘加硬护边,所以整体形变不大。
繁星C,当滚到床边时,边缘变形会略大一些(参考上面的边缘翻身测试)。
腰不好,是个普遍现象。
我自己「腰间盘膨出」已有10年历史。
感谢互联网,感谢工业革命,如果还要靠体力劳动吃饭,我就死定了。
因为分区不同,所以繁星B和繁星C在侧躺时脊柱姿态会略有差异。
双腿并拢,身体与床垫垂直。
繁星B,脊柱基本是一条直线。

繁星C,脊柱也基本是一条直线。
但对比繁星B,臀部会略高一点。
一条腿压过去,形成半趴姿势
繁星B,肩部较高,臀部较低
繁星C,肩部较低,臀部略高

繁星C是不是对腰更好?
三分区,并不是为了解决腰间盘设计的。
如果说它有目标人群,也不是腰间盘突出患者,而是「大胖子」。
我身高183厘米,体重180斤(不接受反驳),在中国已经可以算是油腻大叔了……
但和美国的大胖子们相比,我简直苗条的不像话!
三分区,就是给他们设计的!
正如有了世界级的油烟问题,所以才有了世界级的吸油烟机一样。
有世界级「大胖子问题」的美国,也诞生了世界级的床垫……
这两天总摆这些床垫,腰有点不舒服。
体感来说,繁星C正躺的姿势,因为臀部位置加硬被抬高,所以确实有点「体重牵引」的那个劲儿在里面……
如果,真的犯了腰病,同样被要求正面静躺的话……
以我的经验来看,「繁星C」会比「繁星B」更舒服!
但日常睡,各种翻滚之下,其实差别不大。
两者承托力都很到位,差别不大……
那弹力有没有区别呢?差异大吗?
弹力的最大作用,是在保证柔软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提供「助力」。
如果是一块石板,您每个力都能直接打回来,反作用力到位是到位,就是太疼。
如果是一片流沙,您每个力都能被化于无形,一旦掉进去,那就再也出不来了。
弹力,就是石板和流沙之间的折中。
既有反作用力,还没那么疼。
因为两张床垫都有分区,而每个分区的弹力都不太一样,所以情况有些复杂。
整体来说:两者弹力都不错,但繁星C分区之间弹力差距比较大,繁星B的弹力会更均匀一些。
繁星B各个位置差不多,陷入深度不多,有很好的弹力支撑。
这是繁星B的床角,陷入深度如图。
繁星C的床头和床尾,陷入深度比中间大(与繁星B接近),弹力也不错。
这是床尾位置(翻面后就是床头),陷入深度如图。

繁星C的中间加硬分区,陷入深度明显低于床头床尾(也低于繁星B)。
下陷深度变小,弹力给的也更直接,体感就是「硬」。
(本来还有一个实验是站姿蹦,但孩子都长大了,体重太大对床垫的损伤比较大,所以就算了…… 大家不要被我带坏,千万别总带着孩子在床上玩蹦床哈)
有舒适层,本身就是为了增加「层次」。
繁星B和繁星C的舒适层厚度以及内部结构都不同,实际体验会有多大差异呢?
去年做过繁星B的弹力层次介绍。
对比来说,繁星B的舒适层弹力更小,而繁星C的舒适层弹力更大。
实验8:矿泉水自由落体
繁星B,会弹第一次,但第二次基本弹不起来。
繁星C,除了第一次弹起,第二次也能微微弹起。
同样,繁星B基本就是弹一次,第二次就弹不起来了。
繁星C,可以弹起第一次,第二次还有微弹。
从上面实验来看,两张床垫的区别非常小。
如果硬要找不同的话,繁星B的感觉更偏像厚实棉质褥子多一点,而繁星C更偏像是有点弹力的乳胶多一点。
如果我不是做了这个测试,并反复观看对比,从「体感角度」我根本分辨不出差异。
以我能操作的粗糙实验来看,两者的差异其实可以忽略不计。
繁星B,在另一半床上走动,完全没有影响。
走的近一些,只要不蹦,影响也很小。
繁星C,远处走动(另一半床)完全没有影响。
距离近一些的走动,别蹦,也没问题。
繁星B,剧烈翻身,根本没影响。

把全身重量集中到一点,猛然发力,这才终于有影响。
繁星C,翻身根本没办法撼动,猫都感觉不到……

同样,还得把全身重量集中一点,才终于成功!
国人买世界品牌床垫,最纠结的就是「软硬」。
「软硬」这个玩意,看起来好像是个「科学表述」,而且床垫还有软硬的标准(每家也都有自己的标准)。
但对于消费者来说,终究还是「体感说了算」。
你说你是硬的?但我就觉得你软!
之前做床垫评测,软硬我都是用体感进行表述的。
今天换个方式,试试用直观的实验来表达一下。
对于所有「有舒适层」的床垫来说,软硬其实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单纯的舒适层软硬」。
第二部分是,「包含舒适层一起的软硬」。
矿泉水和可乐都太轻了,需要找一个重一点的东西,比如「壶铃」。
在床上摆好,晃一晃,进入稳定状态。
(并非真实下陷深度,盒尺挂在了底座边缘上,只是一个相对下陷深度)
繁星C,床边+中间加硬分区。
———————— 
感兴趣可以自己试试 
论单位面积给床垫的重量(压强),这个铁疙瘩比「躺平的人」更大一些。
但,很明显,它只是突破了「舒适层」而已,还没法压迫到「弹簧层」。
为什么同一张床垫无论什么位置数值都差不多?
为什么繁星C下陷会比繁星B短1厘米?
原因就是:「没法压迫到弹簧层」!
同款床垫差不多,是因为还没碰到弹簧,所以分区的区别体现不出来。
C比B短1厘米,是因为繁星C的舒适层比繁星B的要矮一些。
用铁疙瘩实验,能证明啥?
舒适层的中国式理解,就是「褥子」。
如果一个人平时睡很硬的床垫(比如棕垫),且上面只有2厘米褥子……
现在突然把褥子加厚到7~9厘米,会有什么感受?
会不会突然觉得「软」了?
这就是舒适层带来的「软硬感受」。
在这种对比之下,「繁星B比繁星C软」。
因为繁星B的舒适层更厚,而繁星C的更薄。
实验13:床垫整体软硬
要想突破舒适层封锁,只有「全部体重+站姿」是可行的。
(当然,倒立其实也可以,但臣妾做不到……)
因为站姿重心会对数值影响比较大,所以我就多取了几个数值,更有代表性一些。
这个重量(压强)下去,舒适层已经根本没意义了。
要想撑住我,只能靠弹簧的弹力。
越软的弹簧,下陷的深度越大。
越硬的弹簧,下陷的深度越小。
首先,在「非加硬」的部位:
繁星B和繁星C床垫的整体软硬是接近的,下陷深度都在17~18厘米之间。
其次,在「有加硬」的部位:
因为繁星B的护边只有两列弹簧,不如繁星C中间分区面积大,所以繁星B加硬护边深度并没有差太多(至少一半脚掌在非加硬踩着)……
繁星C中间加硬分区深度只有14~15厘米,加硬效果明显。
能用实验演示或验证的「客观差异」讲完了。
下面是最后的「主观差异」睡感部分。
———————— 
每个人的睡感都不一样,只能用于参考,实际还是以您感受为主。 
软硬问题,太多人关心,咱们必须讲透点。
最初看到上面软硬数据的测试结果,我其实挺诧异的。
因为,从体感来说,我一直以为「繁星C的床头床尾比繁星B软」。
但从下陷的数据来看,两者是一样的,繁星C并没有更软。
而且,如果不做「站姿」这种大压强的极限测试,繁星C的下陷数据更小,反而更「硬」。
仔细分析了一下,我觉得主要原因在「对比」上!
繁星B的整体软硬比较均匀,哪里都一样,所以不会明显的察觉到某个位置软。
但繁星C有中间偏硬的地方对比,所以对床头床尾的软,就会更「敏感」。
秋香到底有多美,取决于其他几香长啥样……
繁星C,增加了一层「凝胶记忆棉」。
我特意找金可儿公司要了一块原料,长这样。

和那些「凝胶」不一样,凝胶在这里指的是「加了凝胶颗粒」。
这个材料的主体,其实还是「记忆棉」。
之前也摸过很多其他记忆棉,相比之下,加了凝胶颗粒的确实「第一触感更凉」。
从床垫的体感来说,确实也会在刚躺下时提供「更凉」的感觉。
毕竟,有更好的导热能力嘛!
我个人觉得,这个玩意对北方可能不太适用。
北方不够潮湿,凝胶记忆棉能起到的作用就比较有限,导热范围太小,很快就被体温同化了。
如果是南方的潮湿环境,导热范围应该可以更大一些,凉丝丝的感觉就能更持久一些。
上面一共整理了繁星B和繁星C的10个差异。
并且,为了体现差异所在,我给出了13个实验方法。
为了方便大家直观理解,做了一个表格如下: 
具体到选购,我的建议如下:
1)繁星B的性价比高,普适性强,可以列为首选
虽然繁星B是老款,但繁星C并不是在繁星B的基础上做的改进,所以两者其实各有优劣,不用担心买了B结果不如C。
与国内其他5k-15k的床垫比,繁星B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厚度超过30厘米,舒适层8~9厘米,表面有抗菌防螨,没有做莫名其妙的N分区,有照顾宽度利用的纵向三分区……
同类产品线下至少10k起步,但线上大促6~7k就拿下了。
2)繁星C更适合「有需要的人群」,有重点加强
相比之下,繁星C的升级其实是「为特定人群」设计的。
比如横向三分区,这个设计对体重过大或因为腰病需要长期平躺的人群更有利。
比如凝胶记忆棉,这个设计对需要微弹力或天气潮湿且希望体感凉一点的人群更有利。
如果您恰巧属于上面的人群,且能承受在繁星B基础上再加1k的预算……
那么哪怕繁星C可能成为别人的「毒药」,但它就是你的「蜜糖」。
(本次评测主要就是为了搞清「繁星B和繁星C的区别」,没有带货或卖货的意图,所以也没有搞团购活动。如果大家有需求,可以留言告诉我,我回头再和朋友沟通看看是否可以组织下……不过临近年底,别抱太大希望)

近日,由红星美凯龙携手优居研究院及战略媒体腾讯家居联合发起的《2021床垫新消费趋势报告》首次发布,该报告调研历经1个多月,回收超过2600份有效问卷,并从大数据中梳理总结出国人对床垫消费的选择偏好及态度主张,为消费者提供具有价值的睡眠升级指导方案。

报告指出,49.8%的受访者正在使用超过5年的床垫,其中70后、60后正在使用15年以上的床垫的比例为28.6%和21%。不少人也许会疑惑,床垫换新真的有必要吗?其实,需要广泛科普的认知是,再贵、再好的床垫,一旦使用年限过长,不但不能“助眠”,还会变成“健康隐患”,危害生命健康。

红星美凯龙联合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软体家具实验室进行的新旧床垫对比实验也佐证了上述观点。实验结果显示,使用5年的旧床垫堆积了大量螨虫、螨虫尸体、毛絮物、粉尘、皮屑等“脏东西”。此外,除了废旧物、排汗累积外,床垫的内部结构和性能的变化同样不容小觑。虽然外表看起来正常,其实里面的材料状况已发生变化。从检测情况来看,5年“工龄”的床垫,出现了海绵老化、局部凹陷、回弹减弱等问题。

到底应该多久更换一次床垫呢?对此,国家家具及室内环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孙书冬表示,消费者很难通过肉眼观察来判断床垫是否该换了。不过,他建议,可以从新床垫的耐久性测试来看。床垫耐久性测试会用圆形滚筒在新床垫的睡眠区域中心处施加1400N的力,反复滚压30000次,并通过对比床垫测试前后的塌陷程度比值是否在10%以内,来判断是否符合要求。以此为参照,正常人每晚翻身大约20次,粗略算下来床垫最多使用4-5年的时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床垫要怎么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