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信佛念咒的,吃肉,烟酒这些都不进,有时候遇到街上乞讨需要帮助的我都会布施?

  《做才是得到》是一本由索达吉堪布,甘肃的平装,本书:.cn/s/blog_538f063b.html

  《做才是得到》读后感(五):任何苦乐都不会无因无缘

  实际上,每个人的苦乐,都有近缘和远因。我们的肉眼只能看到眼前的近缘,看不到隐藏在背后的远因。就像一个人发财了,我们看到的是他通过努力,抓住机遇发了财,却无法看到他前世积累的福德。

  或许有人认为:“发财哪里需要什么福德?仅靠努力就行了。”

  那么请问,为什么随处可以看到:许多人终生勤勤恳恳,早出晚归,把所有心血都用在赚钱上,结果却饱尝艰辛,所得的一切除了糊口之外所剩无几呢?

  我们每个人身边,肯定也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千方百计积累,用尽了一切手段追索财富,就像“从石头里榨出血,从鸟儿体内吸出骨髓”一样奋斗,但生活仍然不尽人意。

  可能有人会说:“是不是他们的能力、智慧不够,才落得如此结果?”

  实际上并非如此。一个人就算再努力,或者再有智慧、再有能力,假如福报不够,也很难会有如意的结果。即使偶尔得到少许财物,也无法拥有很长时间,过不了多久就会损耗殆尽。

  与之相反,有些人根本不需要付出太多,许多东西就可以到手,没钱不需要寻求,有财不容易耗尽,无论到哪里,财富都会自然现前,这就是他们往昔福德的果报。 现在,许多人不懂因果,赚不到钱,达不到自己目标就怨天尤人,或是抱怨父母,或是抱怨领导,或是抱怨政策,或是抱怨爷……

  网络上就有一句话叫:“恨爹不成刚。”有些人痛恨自己的爹为什么不是李嘉诚,为什么不是李刚?其实,按照因果规律,你今生有什么样的爹,是你往昔业力造成的,所以,没必要一味抱怨外境,而应尽快从当下行善积福做起。

  如今,不少人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肆无忌惮地造业而不自知。如此不怕因果的行为,实在令人不寒而栗。《法句经》中说过:就像播下苦种子定会结出苦果一样,造恶业必定会得恶果。所以,我们没必要为了追求过分的财富,令此身成为恶趣的坠石。

  因果正见对当今来讲,确实十分重要。倘若人人都自觉地按因果行事,公务员不会贪污、受贿,商人也不会制造假冒伪劣产品……人人都深信因果的话,这个世界就会变成人间的净土。

  手动转经轮务必要顺时针转,里面的经文不能颠倒,心咒的字应完好无损,否则过失比较大。

  古大德说:“如果转经轮里面有一万个观音心咒,那么转一圈,就有相当于念了一万遍的功德。”

  我建议:大家平时不管在哪里看见佛堂、佛寺、佛像、佛塔,没有很多精力和时间的话,至少也要转三圈。绕塔要右绕,顺时针。

  当你事事顺利的时候,不要沾沾自喜,因为这正在用尽你的福报;当你屡屡受挫的时候,不要怨天尤人,因为依此可消除你往昔的罪业。换一种心态看成败,生命就会更加精彩!

  身体生病了,不能一直拖着,而哟尽快找胡病因去医治它。同样,我们遇到麻烦时,也不能总想拖延、逃避、推卸,而应尽快找出它的要害,然后全力一击吧它消灭。这才是明智之举。

  本师释迦牟尼佛是单手托钵,阿尼陀佛是双手托钵。

  曾有个人观修阿弥陀佛,一段时间后,跑去上师面前哭诉:“上师啊,我在观修阿弥陀佛时,观上半身时,下半身就忘了;观右边时,左边就忘了......每天都这样追着佛的身体观,太痛苦了!我实在修不下去了。”

  上师说:“那你就不用一一观嘛,只要忆念阿弥陀佛安住在你面前,就可以了。”

  当然,加入你连这样也观不来,还可以忆念:“西方有一个极乐世界,那里有阿弥陀佛,以及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眷属,她们正用慈悲的眼光注视着我,我死后要立即往极乐世界!”

  修菩提心时,我们可子三宝面前恭敬合掌,一心一意祈祷:“如果我生病对众生有利,请加持我生病;如果我病愈对众生有利,请加持我痊愈;如果我死对众生有利,请加持让我死;如果我不死对众生有利,请加持我不要死。”

  佛看众生都是佛,魔看众生都是魔。我们的心是什么样,所呈现出来的外境,就会是什么样。

  看到他人不好,实际上是自己的心不清净。

  就像一块脏兮兮的镜子,上面污点斑斑,显出来的东西肯定是面目全非。同样,我们心的镜面上,如果粘满了种种习气的垢染,那么无论看到谁,也都会觉得有很多毛病,怎么看都不合自己的意。

  如今有些人不管在什么环境中,始终与大家关系不好,经常受人欺负,许多人都讨厌他,换了多少地方也是同样。假如你有这种遭遇,请千万不要心生怨恨,而应想到这是自己往昔离间别人的果报,一定要努力忏悔。

  忏悔的时候,可以多念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读诵货抄写《心经》《金刚经》《普贤行愿品》等大乘经典。若能持之以恒真心忏悔,业力定会见见减轻,人际关系也会趋于好转。

  有些人做的事就像芝麻一样小,但到处表功的声音,却像雷声一样大。就如同被淋湿的木柴,燃火的能力非常微弱,但冒出的滚滚黑烟,却四处弥漫。

  《做才是得到》读后感(六):心理畅销书与宗教信仰

  我没有读完这本书而且只是看了很少一点,按理说是没有资格写书评的 但是想写一下看法只能借助于这里了。觉得不靠谱的请绕过。

  看书名我以为是一些关于执行力的实用性的方法和例子。结果一看标题第一章是什么学佛的好处 往后出现一堆包含佛学价值观与人生的联系。先声明我是天主教徒,目前(读这本书时)却是很不虔诚,连圣经都没看过两页,所以可以算是以一个无宗教信仰的人平常心来读的。

  学佛对佛学感兴趣的人可能比较适合读吧,我实在是一点都看不下去了。虽然作者语气比较温柔,以如果…不妨试试佛家的…语气说话,但就是接受不了这种以鸡汤干货为袋子里面装宗教思想的书。

  本人还无比无知愚笨,也许这就是一本在佛学圈子里流行的书,我不慎看了看吧。总之佛基伊三教自有一套理论价值体系,如果有兴趣有机遇可以去找相关的书看一看。

  说了一堆胡话就是想说这本书不是一些普通的方法论干货书而是一种普及传播佛家色彩的一部书。对我个人而言当然有时间该去看圣经而不是这个。

  看到的唯一有感触的一句话就是引用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浅指肤浅,说的对,光凭书本文字能得到的东西实在很肤浅,一下子就容易消失,谈不上根深蒂固也就谈不上得到。也有点像宗教信仰一样,无论哪个宗教理论体系都很庞大和系统,自成一派,自圆其说。也包括各种各样思想儒道等思想,有时候我们可能都太执着于纸上的讨论了,可以说从理论上研究任何思想的价值都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最关键的是你能不能按照你所选择的思想在人世一直生活下去,正如书名

  《做才是得到》读后感(七):在实践中得到点滴的加持

  一个人只有学了佛,面对这些才会轻而易举、游刃有余:快乐时突然出现痛苦了,这没什么,苦乐本就是无常的;健康时突然出现疾病了,这也很正常,轮回的本性就是生来病死;亲朋好友忽然离去了,这就是聚际必散的规律。可见,佛教对于人生种种,有着不同与常人的认识。

  古人曾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对于正真的大道,上等者听了,会脚踏实地去做;中等者听了,想起来就做,想不起就不做;下等者听了,不但不接受,反而大声嘲笑。学佛后,你会发现一种莫名的欢喜在心理冉冉升起,真的不可思议。所以,遭人讥笑时,没必要以此为耻,而应当引以为荣。

  三界无安。人生中并非全是痛苦,还是有一些快乐的。话虽不错,但实际上,这些快乐都是暂时的、无常的,随时可能会变成痛苦。所以,我们的快乐,就像一块蓝布上的小白点,只是偶尔的点缀,却不是人生的底色。

  一切快乐,都是从利益他人中产生的;一切痛苦,都是由只为自己而引起的。你若能明白这一点,并试着去慢慢改变,其实得到幸福很快,并且很长久。

  有人热别爱漂亮,渴望相貌端严,那可以长期念“南无步莲如来”。

  人生在世,谁都要面对压力、情绪、烦恼、生病、死亡。。。在遇到这些时,我们应当有独自解决一切的勇气,不要总想着依赖别人。别人的力量再强大,也不可能时时与你寸步不离。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赎!

  人到了临终之时,躺在病床上不能起身,见到美食无动于衷,面对美色视若无睹,甚至听别人开玩笑也毫无反应,即使亲友团团围绕,也不能延缓自己的死期,此时的痛苦,唯有自己一人感受。

  《无量寿经》: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不要说生死,就算是生病,别人想帮,也帮不上忙。以前我再医院看到一些领导,他们条件很不错,住院时有许多豪华的轿车来送,可是一旦入了医院,只剩一些亲属帮他拿行李、拎包、背电脑,除此之外,谁也没办法代他受苦。生病尚且如此,死的时候更是这样了。纵然你拥有无法估量的财产、眷属,也不能带走一分一文、一人一仆,虽然对此难以割舍,但这些不可能随身而行。

  我们的痛苦,实际上不是来自于外境本身,而是自己内心的执著。古罗马的哲爱比克泰德,也说过:“真正困扰我们的,并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而是我们队这件事的想法。”

  听到别人的恶意中伤,没必要对此念念不忘,转头放下便是。如果一直不停地去想,就像把别人吐出来的东西,自己又捡起来吃一样愚笨。

  佛教常说的“苦”,不是指痛苦,而是指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存在不确定性。这是非常细微的,以至于人们常忽略它的存在,直到哪一天疼痛了、没钱了、失恋了,才开始叫苦连天,但这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我们前世最有缘的人,今生可能特别讨厌;今生中依依不舍的,却往往是前世的仇敌来讨债。所以,依照佛理来观察,若对一个人感情上特别耽著,说明这个人可能曾是你的怨敌。

  歌德:任何人无论是谁,其幸福总有尽头,末日也必将来临。

  米兰。昆德拉:生活史一颗长满可能性的树。

  根华仁波切秘诀:把一天的生活当一生来关修

  早上观想自己刚得人身,是孩童时代;中午观想自己为壮年人;下午观想为老年人;晚上观想开始生病,接近死亡;入睡时观为离开人世;做梦观为中阴阶段;第二天早上醒来时,观想为下一世。

  假如一天当于一生,你要看看“这一生”做了什么善法?如果孩童时代、壮年时代、老年时代都没有做,那一辈子就浪费了,临死之前根本没有。

  如此观修,每一天才会过得有意义。如果你平时经常这样做,遇到什么事情才想得开,碰到什么问题才看得淡,行住坐卧始终都处于快乐的境地中。

  不管是什么年纪的人,对未来都应有一种无常感,提前计划好余生和后世的事情。

  古大德曾说,人分三种:下等者,见别人快乐,心生嫉妒;中等者,自己受苦时,志向自己尽快解脱;上等者,见他人快乐,自己就快乐,见他人受苦,如自己受苦。扪心自问,你属于哪一种呢?

  名誉,是魔鬼队你的奉承。

  如果你是狮子,别人骂你是狗,你不会真的变成狗,故不用为此而伤心;如果你是狗,别人赞叹你是狮子,你也不会真的变成狮子,故不必为此欣喜。

  佛教的大乘论典中说过,众生的语言,大致分为三种:上等者为称心如意之语,犹如蜜蜂;中等者为真实语,好似鲜花;下等着为虚语或颠倒语,如同不净粪。

  藏族有句谚语:口中若出言,当视他人脸。

  一念之差,福报顿消。

  人心念善,即有善报;心中念恶,即有恶报。

  心善的话,做什么都会积功累德;心恶的话,做什么都会变成恶业。就像一棵树,它的根苦若是剧毒,枝叶花果全是剧毒;如果根是妙药,那枝叶花果全是妙药。

  《心地观经》:三界之中,以心为主。

  《做才是得到》读后感(八):《做 才是得到》书摘

  这本书,有点像心灵鸡汤。法师显然在汉地呆得多,用了很多汉人的典故和现实例子,读起来有点怪。以下是些书摘。

  在唐朝,白居易曾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问:“什么是佛法大意?” 禅师说:“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白居易听了十分失望:大名鼎鼎的鸟窠禅师,竟然会 如此平常,毫无玄妙高超之处。于是不悦地说:“这个道理,三岁小孩也知道。” 禅师答言:“三岁小孩虽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的确,道理再高妙,如果只停留在字面上,认为自己已经懂了,却从来没有在现实中用过一次。那么,道理就是道理,你就是你,你与道理之间的距离可以跑一匹马。

  要知道,我们的分别念并不可靠,佛陀也曾说:“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尤其对于比较陌生的领域,最好是以理性智慧来抉择、观察,而不能单凭“我觉得”来下定论。毕竟,我们已被自己的分别念欺骗很多次了。

  古罗马的哲学家爱比克泰德,也说过:“真正困扰我们的,并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而是我们对这件事的想法。”

  比如,正当你吃饱喝足、心情愉快之时,没想到一下食物中毒,腹泻不止、痛苦不堪。本来身体好好的,突然就查出高血压、糖尿病,甚至恶性肿瘤。 世间上的快乐并不可靠,瞬间就会变成痛苦,这即是“变苦”,也称为“坏苦”。

  一个人在众多业力的激发下,种种痛苦层出不穷,从苦中又产生苦,或者苦上又加苦,这就是“苦苦”,也是世人常说的“祸不单行”。对此,隋朝慧远大师在 《维摩义记》中形象地解释为:“从苦生苦,故名苦苦。” 不过,佛陀认为,世间之苦本就如此。无论我们生于什么地方,都会一个痛苦接着一个痛苦,这个痛苦还没消失,那个痛苦又出现了,连一刹那安安稳稳、快快乐乐的机会也没有。

  有些当下过得较安乐的人,表面上好像没有受什么苦,但实际上,仍没有摆脱痛苦的本性,这即是“行苦”。 按佛教的观点,“行苦”是指变化,也就是说,只要是变动迁流的事物,即是一种痛苦。 通常而言,行苦是很难体会到的。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用过一个比喻:就像人生了疮没有去碰它一样,虽然暂时没什么感觉,但只要这个东西在,肿痛、溃烂的危险就在,痛苦就可能随之而来。

  听到别人的恶意中伤,没必要对此念念不忘,转头放下便是。如果一直不停地去想,就像把别人吐出来的东西,自己又捡起来吃一样愚笨

  《杂宝藏经》中讲了,有七种布施不花钱就能获大果报: 一、眼施:以和善的目光看别人; 二、和颜悦色施:以和蔼悦意的表情对待别人; 三、言辞施 :对别人宣说柔和的语言; 四、身施:起立、迎送、礼拜父母师长,并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别人; 五、心施:以善良、恭敬之心对待别人; 六、床座施:为父母师长铺设座位,或者将自己的座位让给他人; 七、房舍施:将自己的房子提供给别人住。 可见,没钱并不影响布施,这些任何人都能做到。只要有心,就有机会。

  “假如让你马上变成80岁的,给你100万,你干不干?” “不干。” “假如让你马上死掉,给你1000万,你干不干?” “不干。” “这就对了,你已经拥有超过1000万的财富,为什么还哀怨自己贫穷呢?”老人笑吟吟地问。 青年愕然无言,突然什么都明白了。 我们不要整天抱怨得不到什么,而应当珍惜现在已拥有的。当你身体健康,可以自由地呼吸空气时;当你衣食无忧,用不着忍饥挨饿时;当你早上睁开眼睛,可以看到太阳的灿烂笑容时……你有没有想过 ,你的幸福,已经超过这世上很多人了? 美国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曾在自传中说:假如给她三天光明,让她亲眼看看这个世界,她就是最幸福的人。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反抗种族歧视入狱27年。他后来说,坐牢时每天晒半小时太阳,便是自己最幸福的事了。 所以,仔细想一想,幸福也并非那么遥不可及,现在你就有好多这样的机会。可是,你珍惜过吗?

  佛教常说的“苦”,不是指痛苦,而是指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存在不确定性。这是非常细微的,以至于人们常忽略它的存在,直到哪一天疼痛了、没钱了、失恋了,才开始叫苦连天,但这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根华仁波切教给我们一个窍诀:把一天的生活当作一生来观修。也就是,早上观想自己刚得人身,是孩童时代;中午观想自己为壮年人;下午观想为老年人;晚上观想开始生病,接近死亡;入睡时观为离开人世;做梦观为中阴阶段;第二天早上醒来时,观想为下一世。

  不管你对别人做了什么,这些最后都会回到你身上,这就是因果规律。

  如此恶意嫉妒别人,实际上是一种愚痴之举。其实你想过没有:你再怎么诅咒人家,也无法改变他福报的一丝一毫,反而只会让自己在起心动念间,大大损耗积之不易的福德? 莎士比亚说过:“你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的确,人一旦有了嫉妒心,真的像着了魔一样,很多事情都不会去考虑。

  古大德曾说,人分三种:下等者,见别人快乐,心生嫉妒;中等者,自己受苦时,只想自己尽快解脱;上等者,见他人快乐,自己就快乐,见他人受苦 ,如自己受苦。

  贡塘·丹毕准美尊者说:“名誉的雷声阵阵地响起,福报的云雾渐渐地消散。” 卡让巴格西也讲过:“名誉,是魔鬼对你的奉承。”

  实际上,别人的赞叹,不会让你变好;别人的指责,也不会让你变坏,没什么可执著的。《窍诀宝藏论》云:“了知赞毁均为空谷声。”所以,任何时候 ,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我们应以这样的心态观之。

  佛陀曾说:“人生世间,祸从口生。”萨迦班智达也说:“伤害他人之恶语,即使怨敌亦勿说。”其实世间的友好与冲突,全是依诚如憨山大师所言:“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

  以前美国发生“9·11”事件时,我听说中国个别年轻人欢呼雀跃,觉得实在是大快人心。这样的话,你随喜赞叹本·拉登杀了近三千人的罪业,自己的过失不比他少,甚至比他还严重。 《诸法集要经》中说:“若见造非法,生劣心随喜,由彼无智故,受苦复过是。”见别人造了非法的罪业,对此产生恶劣的随喜心,由于愚昧无知的缘故,自己所受的果报远远超过他。

  “人心念善,即有善报;心中念恶,即有恶报。”

  什么时候,当你倾力做一件事情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因为热爱它、喜欢它,并想用它来造福更多的人。那么,财富自然会滚滚而来,幸福更会与你如影随

  积累福德并不在钱多少,关键是自己的心。只要有心,就有积累福德的机会。假如有些人比较贫困,没有财物作真实供养,也可以用鲜花、净水、蓝天、白云等美景作供养。甚至,只要心清净,通过观想作意幻供养,把土石等观想成供物,也能积累巨大的福德。

  转绕佛塔有什么功德呢?《右绕佛塔功德经》说:“一切天龙、夜叉、鬼神都会对你亲近供养,而不会肆意加害。值得注意的是,在绕塔时,右绕(顺时针)有兴建的功德,左绕(逆时针)有毁坏的过失,所以一定要右绕。如果方向弄翻了,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非常大的过患。

  假如有些寺院里实在找不到佛塔,只有高僧大德的灵塔,那他的灵塔,你也一定要转绕。假如连灵塔也没有,那可以转绕寺院里的佛像。

  转绕佛塔时,要有一些观想方法。比如说转绕观音菩萨像时,应观想——“外”:诸佛菩萨全部融入于观音像;“内”:传承上师全部融入观音像;“密”:空行本尊全部融入观音像。然后一边念“嗡玛尼贝美”,一边转绕。转绕的过程中,想象观音像发出光芒融入自身,自己无始以来身口意所造的一切罪障全部净除。

  很多大德都说,转绕佛塔时,能观想得更广当然可以,但不能的话,最好也要观想这一点。比如,你今天转一座佛塔,就想这个佛塔是十方诸佛菩萨身口意加持的聚合,在转绕的过程中,它发光净除自己无始以来的一切业障。

  三世诸佛在法界中本为一体,你观想一尊佛的时候,应观想其他佛也一并融入。这样去观修一位圣尊,也就观修了所有圣尊

  其实,空执也是一种执著,而且是最可怕的执著。佛陀曾说过:宁可执著“有”大如山王,也不能执著“无”小如芥子许。

  在没有明心见性之前,我们必须要执著善的、对的,这就相当于渡河的舟船,在未到彼岸之前,不可能将它抛弃。否则,刚到河中就把船给扔了,结果会怎么样?相信你我都清楚。

  俗话说得好:“纵有良田万顷,不过日食三斗;纵有广厦万间,不过夜宿一床。

  佛看众生都是佛,魔看众生都是魔。我们的心是什么样,所呈现出来的外境,就会是什么样。 看到他人不好,实际上是自己的心不清净。 就像一块脏兮兮的镜子,上面污点斑斑,显出来的东西肯定是面目全非。同样,我们心的镜面上,如果粘满了种种习气的垢染,那么无论看到谁,也都会觉得有很多毛病,怎么看都不合自己的意。

  相反,倘若一个人的心很清净,就会视每个人都是佛菩萨。即使有人无端刁难,也会觉得是大菩萨在以此方便法门来消除自己的业障,心安理得地接受一切;就算看见特别愚痴的人,也会认为是大成就者的故意示现。

  教中并没有要求作布施时,连是不是骗子都不必观察,就一定要把财物都给他们。一般而言,布施的时候,需要用智慧来抉择被施者是否真的贫困。假如遇到的是骗子,你也可以不给。

  问: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爱恨情仇? 堪布答:缘来则聚,缘去则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夫妻聚在一起本就是因缘,佛教中有句话说得好:“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大家若能对此再三思维,知道一切苦乐都是因缘,就不会对另一半太挑剔了,也不会强行剥夺对方的自由,动不动就否认对方的做法。

  在佛教中,这被称之为“福报”。有福报的人,经常会有一些佛缘;没有福报的人,总是遇到各种魔缘。所以,每个人的根基和因缘不相同,生起慈悲观的程度也不一样。

  堪布答:在这所有的法本中,我最推荐的就是《入菩萨行论》。这部论典适合所有人学习,有信仰的人学了以后,会在佛学方面得到真正的受益;即便没有信仰,通过学习也能减轻自己的嗔心、压力、焦虑、痛苦等。 在印度,寂天论师造的《入菩萨行论》非常出名

  《做才是得到》读后感(九):看了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对父母做得太少

  显然,这是一本讲佛的书,一开始买来,打算自己翻翻,结果越看越觉得讲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轮回,比如中阴界和人在中阴界能看到文武百尊这样的事,我没死过,自然不清楚,只能试着从佛的眼光去理解了。

  看着书里对死亡的理解,最深的感受,就是自己对父母做得太少。

  8月5日,母亲已经回老家休养了约三周了。之前,她在我成都的房子里,说觉得自己得了病,手上莫名其妙长了很多痘痘,我看她像过敏,叫她不要惊慌,先观察。她却心里总不放松,每天起床后就在阳台上坐在凳子上,看自己的手,看自己的脚,一看就是一个小时,我和老公劝他都没用。

  后来她说想去老家做个全面检查,因为她的医保卡在老家,我们都支持她,希望医生告诉她的可以让她相信。检查了血液、皮肤等一系列科目后,果真一切都比较正常。我建议她看中医,中医看了以后,医生说她身体比较虚,我让她不要担心,按照医生开的药慢慢调,同时注意饮食起居,慢慢补。

  后来我打给她询问情况,她还是怀疑自己得了大病,查不出来的病,说自己身体机能在萎缩,还说些如果发生什么,我都要坚强之类的话。

  我知道,她是真的担心自己,害怕死亡。

  我突然很想把这本书的内容念给她听,至少不管发生什么,她都不会像现在这样恐惧。虽然我相信她的身体没有大问题,但是她现在的心理状况,着实让我担心。

  想到平时母亲在我这里住的时候,我白天上班,下班回来也跟她基本各自玩各自的,她看电视,我看书,有时会说说话,聊聊天,但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八卦,或人前人后的是非。妈妈退休了,她的时间很多,但视野很窄。如果她在我身边,我一定会多读好书给她听,她不喜欢看书,因为她容易焦虑,我其实可以想到办法去做的,但是却很少行动。

  现在工作好忙,同时又在装修房子,我真的希望快点做好这些,让妈妈来好好享一下褔。

许多经,都说持咒,可以治愈各种疾病,甚至连一切贪嗔痴心病,亦能去除。持咒方便,易于习诵,口诵即是真行,能断烦恼,安乐法身,不需要通教典,即可成就。

如病人得了药,服之能除病安身,不需要精通医书。如果要先广知医书,精通药性后,再去治病,这种人,恐怕是万中人难找一个。

许多修行法门,都要求明悟真心,然后修行,对条件不具备的众生来说,是比较难的,故佛设此真言门以利广大众生。

持咒,可以越过“依教生信,依信生解,依解起行”的路子,如同服药治病一样,不解药性,并不影响治疗,唯信药可治病就行了。

有些人以为,念一下金刚萨埵心咒,业就消了,不是这样子的。前面的忏悔没有,光念金刚萨埵是不行的。应该是先发露,发誓要悔改,然后再念咒。我们前面忏悔的过程太少了。

忏悔的心力强、够,再念咒。咒,就像催化剂一样的。你没有忏悔的心,光放催化剂是没有用的。就像没有米,你没法做饭一样。

你一定有发露、特别强烈忏悔的心在,再持咒,这个持咒的力量就可以对你忏悔起到一个很重要的辅助作用。

金刚萨埵本身并不能够消罪业,而是这四种力量可以消除我们的罪业。而金刚萨埵这个咒,它是可以增长我们这四种力量的,它起到一个催化剂的作用。听懂了没有?

如果你这四种力都没有,你念金刚萨埵心咒是忏不了罪的!最多就是跟金刚萨埵佛尊结个缘。

所以说有人十万、几十万遍念下来没有什么作用,因为忏不了什么罪嘛,没有起到忏罪的作用。所以说,很多人还是业习依旧、我执依旧、烦恼依旧。

很多人念很多很多遍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也念了十万遍,很多这样的人,金刚萨埵念几百万遍,但没看到他的习气减少。为什么呢?

因为首先就是他这个破恶力和恢复力没修,也就是说他没有发露忏,也没有悔,没有下决心改,那么你念多少咒也没有用!

对治,你也不可能进行。你没有忏悔,你怎么可能去对治呢?没有忏悔,对治力是不可能开始的!只有忏悔到位了,你的对治力才会进行。你忏悔得越到位,你的对治力就会越容易修,力量也会增长得快。

所以说我们要知道:这四种力才是最重要的。

念金刚萨埵是增长这些力量,而不是说金刚萨埵咒直接就把罪消了,不是这样子的!金刚萨埵心咒还是要借助这四种力量才能消罪。知道不知道?这四力,正好是对治我们的烦恼力的。烦恼也是有力量的,业力。

你这个搞明白了以后,你就知道了什么是重点。如果这四力都不具备,你忏悔是没有用的,无效!你念咒是无效的。

心起恶念,念咒成了诅咒

你要是心起恶念,哪怕你念观音菩萨的心咒,你起的还是恶念。你心里面如果是恶念,念六字大明咒就成了诅咒别人,你心就会觉得特别难受。

你不要以为咒就是特别好的,你心里面如果起的是恶念,这个咒就是坏的,就起了反作用。你的心的方向搞反了,你踩油门踩得越猛,就向相反的方向走得更快。

如果你发的是菩提心,那你念这个咒的功德就特别殊胜;如果你发的是出离心,来念这个咒也有功德,但比菩提心就差远了;如果你只是世间的善念来念这个咒,也有功德,但是这个作用就非常小。

佛菩萨的咒没有高低,都是一样殊胜的。“文殊菩萨的咒,比观音菩萨的咒厉害一点?”这个说法肯定是胡说,没有这样子的。都是诸佛菩萨的共同的方便,都是一样的殊胜,发的心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们天天在培养我们的发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边吃肉边念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