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坐火车是不是高铁是北站还是绍兴站?旁边最近的地铁是什么?

下了飞机坐高铁直达桐乡海宁绍兴!萧山机场将建杭州首座地下火车站

杭州日报-杭+新闻 记者 沈晓颜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9月2日公开

铁路杭州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工程项目

↓铁路杭州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工程项目↓

根据《浙江省铁路网规划(年)》(浙发改规划「2012」941号)、中国铁路总公司、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杭州铁路枢纽规划(年)的批复》(铁总计统函「2017」757号),新建铁路杭州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工程,该项目线路自沪杭高铁及规划沪乍杭铁路桐乡站引出,经嘉兴市桐乡市、海宁市、越钱塘江向南,经杭州市钱塘新区、萧山区,至绍兴市柯桥区,在杭甬高铁绍兴北站与在建杭绍台铁路(新建杭绍台车场)衔接。

该项目主要技术标准为:客运专线,正线数目双线,电力牵引,线路正线全长71.24公里;全线设车站5座,依次为桐乡站、海宁观潮站、江东站、萧山机场站、绍兴北站,其中萧山机场站为地下站。

拟用地面积251.9703公顷,其中桐乡段用地规模约41.9044公顷,海宁段用地规模约为30.9537公顷,萧山段用地规模约为61.7753公顷,钱塘新区段用地规模约98.6347公顷,柯桥段用地规模约18.7022公顷。

2018年4月18日,随着城际动车组“鉴湖号”从绍兴火车站驶出,绍兴风情旅游新干线正式向公众开放,21分钟后,它将沿着萧甬铁路到达上虞火车站。从此,越城与上虞之间又多了一条便捷通道,而这条静卧了百年的轨道也迎来了新的过客……

百年弹指一挥间,蒸汽机退隐了,内燃机又被电机取代。不过,变的是器物,不变的是人——铁路沿线的村落和人们,在暮色晨光中,依然披风雨斩荆棘,同呼吸共命运。   而这一切,它们就是最好的见证者:火车曹娥站、百官站、驿亭站、五夫站、东关站、铁路上虞站、高铁上虞北站,它们中很多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出世就担大任,再回首已是百年。其中两个火车站还在不经意间创下了一个世界之最。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它们的故事……

百官到曹娥的火车站间距,曾创造了一项吉尼斯纪录

从百官火车站到曹娥老火车站的直线距离,不到1.5公里,这是迄今世界上两个间隔距离最短的火车站,并因此被写入了世界吉尼斯纪录。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追溯萧甬铁路的百年历史沧桑,对于今天的许多年轻人来说,不啻是一本历史教科书。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风云,让萧甬铁路在曹娥江上隔江相望,整整阻隔了40年之久。

据史料记载,1914年初,沪杭甬铁路曹娥江东岸百官至宁波段完工,火车可以从宁波开到百官。当时铁路部门便聘请德国工程师,想在曹娥江上架设桥梁,与西岸的铁路贯通。江面上筑起了桥墩,钢梁两孔也不远万里从德国运来。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人被协约国的英法日美围困在青岛动弹不得,无奈之下只好停工,这一耽搁就是数十年之久。而在曹娥江西岸,杭州到曹娥江西段的铁路同样被钱塘江隔断,也一直未能修建。

1937年9月,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主持的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建造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从而贯通了沪杭甬铁路的交通要道。同年11月,萧绍段铁路修成,火车终于能够从上海抵达曹娥江西岸的曹娥站,与开到宁波仅是曹娥江一江之隔。在曹娥江上建造铁路大桥再次摆上议事日程。但由于当时抗战时局动荡,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建桥事宜只好延迟。

为了不影响物资和旅客的运输,权衡之下,在江的东面设百官火车站,西边建曹娥火车站。从宁波到上海,在百官站下车后需要坐渡船过曹娥江到曹娥站上火车。直至1955年3月曹娥江铁路大桥通车后,旅客才解除了舟车劳顿之苦。但在很长一段岁月,这两个火车站依然保留着并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不经意间却为上虞创造了一项世界吉尼斯纪录,即世界上两个间隔距离最短的火车站。

曹娥火车站:曾经是上虞最繁华的车站

曹娥火车站在渡江路上一个不起眼的位置,夜幕降临,走在这条路上,两旁灯光暗淡,路面似乎也没有那么平整,这似乎也与这条路的年龄相符。渡江渡江,何时有江,何时便有了此路吧。如今曹娥老火车站就这样静静地伫立在路的一旁,更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迟暮老人,早已没有昔日迎来送往的热闹景象。

这是一座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建的两层式车站,深深地烙下了上世纪低矮、简朴、沉稳的民国建筑风格和历史痕迹,在现代人眼里显得落伍而又苍凉。那候车室大门上方墙面上凸显着的“工”字形火车头铁路标志和“曹娥站”三个大字,在青色砖墙映衬下,依然朴拙、肃穆而凝重。曹娥火车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闭门谢客。曾经热闹、嘈杂、喧哗一时的交通枢纽,随之落寞、破败,几易其用的站房如今成为了宁波公务段运输车间,饱经风霜的它仍然背靠着轨道发挥着余热。

曹娥火车站是萧甬铁路上虞段五个车站中的龙头老大,每天的客运和货运量都很大,也是上虞人民的“历史记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曹娥江西岸的曹娥火车站区域堪与县城百官主城区相媲美,是上虞最闹猛的地段了,旅店、小吃店应有尽有。最初的汽车站就在这条路上——曹娥火车站对面。在那个年代,渡江路就是繁荣的代名词。

彼时的曹娥火车站既是货运站,也是客运站。当时的货运以煤、木材、化工原料、工矿成品为主;而在春暖花开之时,也有忙着去别地赶花期的成箱蜜蜂。在当时,邻县嵊州、新昌等地发收货物,也要在这里完成装卸。日常出行更是如此,往往要提前买好车票,路远一些的,只能提早乘汽车赶到火车站对面的汽运站,或在附近小旅馆住上一晚,遇到赶巧的日子,旅店客满,就只能在候车室,裹裹衣领,勉强过夜,等到次日天明,再进站坐车。

八十年代后期,曹娥车站停止了客运业务,成了纯粹的货运站,至今还有所保留。客运功能则转移到了龙山附近,也就是现在文化广场一带的百官站。

百官站:流淌着记忆深处的车站

据一些老百官人回忆,早年文化广场这一带还是一片低洼田,中间有一个很大的池塘叫马路池。百官火车站就在一个高高的山坡上。如果要去百官火车站坐车或是接亲眷,往往要攀爬很多档数的石砌台阶才能上去。

百官火车站建成于1913年,因位于百官镇故定名百官站。1986年改名为上虞站。杭萧甬铁路最早由浙路公司兴建。1903年从宁波至曹娥江东岸的东段开工,1913年通车。1936年萧山至曹娥江西岸的西段开工,1937年11月建成。两端之间隔着曹娥江,需要中途换车。由此也催生两个行当——摆渡人和搬运工。当时,曹娥江中南来北往的船只,都在坝头装卸,而东来西往的货物又多在此换肩转运。这些摆渡人和搬运工,联通了当时因江阻隔断的铁路,确保了运输的畅通,算做功臣也不言过。

很多老百官人也许还记得,那时的火车叫慢车,时速是60公里。到上海坐火车的时间是10多个小时。上午一列发往上海的客车,到达目的地时上海已是万家灯火。1986年9月才开始有了第一对甬沪特快列车,到上海的时间从10多个小时缩至6个半小时。进入80年代后期,随着客运功能的转移,百官火车站开始天翻地覆的巨变,并改名为上虞火车站。车站站舍不断改造,车站广场一再扩展,铁路成为上虞经济发展的主要陆上通道,火车则成了上虞人远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1998年上虞火车站进行了站舍改造,由百官移至现在的老。以前的候车大厅变成了现在的娱乐场所,金色的门柱、墨绿的反光玻璃,带着年代感的装修风格诉说这里的没落。老站门口,已经很难找到曾经的印迹,只有呼啸而过的列车提醒着我们,这里曾经的存在……

驿亭站:镌刻着春晖书卷气的文化驿站

朱自清曾这样描述过:今天是个下雨的日子,这使我想起了白马湖,因为我第一回到白马湖,正是微风飘萧的春日。白马湖在甬绍铁道的驿亭站,是个极小极小的乡下地方。

如果说五夫站弥漫着战争的烟火,那么位于下一站的驿亭站则多了几分书卷气。 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李叔同、夏丏尊、朱自清、匡互生、朱光潜、丰子恺等人先后在这里下车到白马湖畔执教;蔡元培、黄炎培、胡愈之、何香凝、俞平伯、柳亚子、陈望道、张闻天、黄宾虹、张大千、叶圣陶在这里到白马湖畔讲课。

早年,上虞、余姚一带的人民流传着“鸡叫百官走,点灯到余姚”的歌谣,意思是,早上鸡叫就从上虞的百官镇出发,要晚上点灯的时刻才能到达余姚。那时,上虞是没有铁路的,即便这样的速度也是要走最快的官马大道才能有。萧甬铁路宁波至百官段的通车便结束了这样的历史,从百官乘车到余姚只需两个小时,驿亭站正是这中间。自此,南来北往的旅人又多了一个驿站,多了一个选择,小镇也多了一份喧闹,多了一份骄傲。

东关站:货运最便捷的车站

那时的东关站是仅次于曹娥站的货运站点并兼顾一些客运的功能。在近半个世纪中,东关站发挥过重要作用。北方的煤炭通过火车,在东关站卸载,通过水路、公路运往邻县的新昌、嵊州等地;本地的稻米和水泥、砂石等货物通过东关站运向全国;在正月里,花上几毛钱,坐上棚车经过一夜可以到达大上海。就这样在人流交往和商品流通的中重新确立起了“金柯桥、银东关”的美誉。由于货运便捷,当年上虞水泥厂选址时就确定在东关火车站旁边建厂。

铁路上虞站:在蝶变中不断升华

不知不觉间,社会进步了,运输繁忙了,火车提速了,原先的百官站完成了它的使命,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上虞火车站再次越过渡江路,建在了亚厦大道上。整个站台外立面的造型正是取自梁祝蝶变的典故。

再往后,当火车历经无数次提速终于迈进高铁时代,火车疾驰如飞,掐分掐秒地到站,又掐分掐秒地开离,那么点时间,好像只够下车和上车。于是乎,上虞火车站极大部分客运功能无可争议地被城北的高铁站所替代。

今天,随着绍兴风情旅游新干线正式向公众开放,铁路上虞站作为其中的一个站点,又将焕发新的活力……

2013年7月,上虞北站正式通车运行,上虞正式迈入高铁时代,2016年12月1日,上虞北站正式改名绍兴东站。……

铁路的命运,在星移斗转之间不断变幻,见证了一个个时代的历史。

有人说,思念一座城,大抵是因为那里有你爱的人。世界那么大,你想看就去看看吧,但在旅途中最温暖人心的话,还是回家吧,我等你。当列车停靠站台,你会不会情不自禁的默念:上虞,我回来了……

原标题:“百变动车组”来了!

  快起快停、快上快下

  这些“独门绝技”让它们被誉为

  铁路公交都市圈快捷使者

  “坐着动车去上班”

  引领通勤新Style

  越来越多的城际动车组

  在外观设计中融入地域风情

  创意惊艳,个性十足

  成为当地标志性的交通工具

  许多城际动车组成了城市网红

  比如北京粉色动车组“怀密号 ”

  海南水彩画动车组

  连云港“美猴王”动车组

  北京市郊铁路怀密线

  在北京市郊铁路怀密线(S5线)

  粉红色的“怀密号”已成为

  北京新晋的网红打卡点

  被赞为“又一列开往春天的列车”

  上线时间:2020年9月

  打卡路线:北京北站→清河站→昌平北站→雁栖湖站→怀柔北站→黑山寺站→古北口站

  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

  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

  串联起城市副中心、房山和中心城区

  “京通号”成为郊区通勤族的最爱

  上线时间:2017年12月

  打卡路线:良乡站→北京西站→北京站→北京东站→通州站→乔庄东站

  在“花果山”的所在地

  “大圣故里”连云港

  “美猴王”变身动车组

  为连云港这座神奇浪漫之都

  新添了一抹亮丽的西游元素

  上线时间:2019年12月

  打卡路线:连云港站→盐坨站→连云港东站→墟沟站→连云站

  上线时间:2019年7月

  打卡路线:海口站→长流站→秀英站→城西站→海口东站→美兰站

  木棉花、蜂虎鸟、水菜花、三角梅

  水蕨菜、椰子树白鹈鹕

  七种彩铅画、水彩画风格的涂装

  让海口市域列车成功晋升

  它们穿梭于椰风海韵之间

  极具风情的城市名片

  上线时间:2017年、2019年

  打卡路线:上海南站→春申站→新桥站→车墩站→叶榭站→亭林站→金山园区站→金山卫站

  连接中心城区与金山区的

  也是长三角地区第一条快速市域铁路

  更好地满足了旅客出行需求

  拉近了上海郊区与中心城区的距离

  让金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远郊”

  成都平原城市群铁路

  “天府号”飞驰的身影跑出了

  铁路公交化、同城化的精彩样本

  提升了铁路公交化服务水平

  让“坐动车像坐公交一样快捷”

  上线时间:2018年、2020年

  打卡线路:成德绵—成眉乐—成灌(彭)—成雅铁路

  绍兴至宁波城际铁路

  昵称:“阳明号”  “鉴湖号”

  上线时间:2017年、2018年

  打卡路线:宁波站→余姚站→上虞站→绍兴站→钱清站

  “阳明号”“鉴湖号”上线后

  成为连接宁波、余姚、绍兴之间

  最为便捷的交通方式

  上线时间:2016年12月

  打卡路线:长沙西站→长沙站→株洲站→株洲南站 暮云站→昭山站→荷塘站→板塘站→湘潭站

  连接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市的

  唱响了轨道交通“三城记”

  加速了长株潭一体化

  城际动车让跨市上班、跨城生活

  上线时间:2016年起

  打卡线路:广珠城际铁路(广州—佛山—中山—江门—珠海)、广佛肇城际铁路(广州—佛山—肇庆)、莞惠城际铁路(东莞—惠州)、穗深城际铁路/广深城际铁路(广州—东莞—深圳);江湛铁路(江门—阳江—茂名—湛江);珠机城际铁路(珠海市区至珠海机场);广清城际铁路(广州—清远);广州东环城际铁路(花都—白云机场)

  让珠三角轨道交通网越织越密

  让“一小时交通圈”在这里加速成形

  “轨道上的大湾区”正在照进现实

  郑开、郑焦、郑机城际铁路

  上线时间:2018年

  打卡线路:郑开城际铁路(郑州—开封);郑焦城际铁路(郑州—焦作);郑机城际铁路(郑州东站—新郑国际机场)

  多条城际铁路为中原城市群

  快速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城际动车在阳大铁路开跑

  极大提升了阳泉市和晋东地区

  上线时间:2020年9月

  打卡路线:阳泉北站→阳泉东站

  不知小伙伴们发现没有

  以上这些美颜百变的城际动车组

  都属于CRH6系列城际动车组

  CRH6系列城际动车组

  由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研发

  是高铁和地铁的“混血儿”

  不同速度等级、不同编组形式的

  CRH6系列城际动车组家族成员

  时速200公里8辆编组

  时速160公里8辆编组

  时速200公里4辆编组

  时速160公里4辆编组

  现在,CRH6系列城际动车组

  在40个地级以上城市间运行

  地域不同、妆容不同、美颜多变

  这些“七彩动车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到绍兴市区坐高铁到哪个站下 的文章

 

随机推荐